小学教师节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

2024-05-18

小学教师节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精选8篇)

篇1:小学教师节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全体教师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参加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的高瞻远瞩,崇尚尊师重教之举,很荣幸以“先进工作者”的身份进行表态发言,我深感激动,感谢大家对我校一年来的工作给予的肯定和认可。

走进金殿二中的大门,在东边第一排学生宿舍的墙上写着我校的办学理念“环境育人,质量立校”八个醒目的大字,我就以此做为我发言的题目与大家共勉,谈一谈我校一年来的想法和做法。

首先说“环境育人”,这里说的环境有两层含义,一是物质环境,一是人文环境。我觉得在学校管理中良好的育人环境非常重要,因为环境具有两大教育功能,一是激励的功能,教育人应该怎样做?二是约束的功能,教育有不应该怎样做。因此,自去年上任伊始,我校对校园进行全面的粉刷,新增了具有亲和力的“前进中的金殿二中欢迎你”的横标及20条警示教育牌,并开辟了四块黑板报,确立了“德馨、博爱、尊重、合作”的校风,“博学、善导、爱生、敬业”的教风,以及“乐学、善思、健体、成才”的学风,今年,又新栽了合欢树和法桐,并对操场进行了平整和规划,这一系列环境的改观,激发了师生爱校如家的朴实的情感。从人文环境的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也就是说,领导心中有师生、教师心中有学生、师生心中有学校,学校教育管理凸现“人情味”,全方位体现领导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建立起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和协作的工作关系,让教师乐教,让学生乐学,用爱心构建和谐,用行动创造文明。在环境育人上,我校旨在做到“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

其次说“质量立校”,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质量,那就失去了学校发展关于生存的生命。良好的教学质量能促使学校更具发展的空间,使学校更有生机和活力。从教学质量上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向常规要质量

教育局出台并不断完善的常规管理标准从七个方面对学校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教育管理者只要将此作为工作的方针和要求,逐一落到实处,就能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就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来,我们注重备、讲、批、辅、考、研各个环节,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向45分钟要质量;我们强化班级管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德育量化评估活动;我们狠抓教师的师德规范,强化责任意识奉献品质;我们不放松安全管理,划片分区,明确职责,齐抓共管;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管理,使学校有序发展,向前发展。

第二,向管理要质量

一年来,我校制订完善了各种教师、班主任、学生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强化各种竞争激励机制,在师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教育氛围,我们的做法是决定的事一定要干好,承诺的话一定要兑现,成绩突出的一定要重奖,进步大的一定要激励。

第三,向特色要质量

我校的办学特色就是“爱心教育”,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心中有爱,爱祖国、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没有爱的教育是颓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就是爱学生,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以换取学生对自己的尊重;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以培养学生自信向上的动力;爱学生就要研究学生,以达到教学相长。人常说”尊其师则信其道”,因此,从一个层面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各位领导、教师们,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我相信有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有教育局、联校领导的正确领导,有我们在座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我们金殿的教育事业将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都将取得辉煌的成果!

谢谢大家!祝教师节快乐!

篇2:小学教师节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又一次旭日东升,又一度秋风送爽,又一个收获的季节果实飘香,又一个期待的九月祝福满堂。第23个教师节正踏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向我们走来。在这个即将来临的令人敬慕的节日里,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学生向老师们表达我们那藏在心中已久的问候和最真诚的祝贺—亲爱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无悔奉献的老师们,祝您们节日快乐!

我们一直为能进入泰山小学学习而感到自豪,尤其为能受到这么多优秀教师的熏陶而感到无比荣幸。在泰山小学学习中,我感受到任课教师的诲人不倦,班主任的春风化雨,也体会到各位老师对我们生活的严格要求和细微关怀。每一位老师都可以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体会到老师的慈爱,领悟师恩的伟大。这一切是我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的。你们用自己的学识与人格书写着自己壮丽的人生,也感染着我们,塑造着我们健全的灵魂。风霜雨雪里燃烧着自己,成就了身后欣欣向荣的满园桃李,千言万语也不足以表达心中感激的万一。

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传统美德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其实,现在我们身边依然存在着许多民族英雄,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难道说老师不是民族英雄吗?老师们默默的敬业奉献,发放出他们一生的青春年华,为了让我们的将来更加美好每天都传授我们知识,教导我们学习,让我们长大后都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最后,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为我们付出了无数心血的老师们献上我们真挚的祝福:

篇3:如何做好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师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 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使学生能有所悟, 能自悟自得, 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一般来说, 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 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 并通过对一代新人的培养, 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 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数学教学, 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 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能为他们今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 创造高质量的生活, 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 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 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 枯燥乏味。其实, 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该怎么办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 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 要想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 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 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 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可以说, 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 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为此,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 创设和谐的情境, 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 体验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的魅力, 从中能有所感悟,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触动生活积累, 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 也是一种心理过程, 先有所感, 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 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 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 感性的知识理性化, 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 有的知识讲得越多, 学生越不明白, 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三)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悟性的高低, 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教学中, 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 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 有的是平淡无奇, 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 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 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 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需要教师做到:

1.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 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扩大视野, 动手动脑, 增长才干, 发挥志趣和特长, 丰富精神生活, 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 选择适当的素材, 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 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 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活化这些现象, 而且特别直观、形象, 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篇4:人本管理下的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一、明确学校的组织目标,寻找目标价值的融合点

在人本管理的理念中,组织内部的个体一旦对组织目标、组织文化产生了责任感、义务感、归属感、认同感,就会加强对组织本身和自身工作的积极情感和正面态度。在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满足中,组织内的个体更容易坚定工作目标,承担工作职责,充分挖掘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积极性。教师作为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对学校的义务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作为学校主人公的责任感、荣誉感,才能鞠躬尽瘁,不计较名利得失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麦克雷戈把这种因认同感而产生的活力唤起,称之为“倚同作用”;小学教师队伍“倚同作用”的发挥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精心培养和诱导。

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校史校情、特色底蕴以前瞻性的眼光制订学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划,为教师提供能激发士气、唤醒活力的学校组织目标。当教师能够清楚地看到或预想到自己工作在组织内部、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价值时,其内在动力就会被明确的目标唤醒。提出学校组织目标后,领导班子还要进行解读并分部门帮助教师确立与学校总体目标一致的个体目标,使教师感到在学校工作有前途、有奔头。明确而具体的组织目标是由大目标细分成不同小组织(学科组、年级组)、不同阶段、不同课题研究组的小目标而组成的目标系统。目标的吸引力越大,教师的行动就越加努力。

当教师个人目标组合不可避免地与学校大目标和组织小目标偏离甚至不一致的时候,学校管理者要靠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调节。要按照信息反馈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树立典型人物、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等方式,调整教师不合理的需要结构,及时地调整个体与整体的目标价值偏差,寻找目标价值的融合点。

二、开展新课标校本研训,深挖教师专业潜力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教师管理重点在于怎么样通过管理来挖掘每位教师的潜力,即强调“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强调“教师的自我发展”,强调“挖掘教师的潜能”。随着我国2011年二次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自主学习发展”成长模式越来越深入人心,争做“学习人”展现出极大的活力。正如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开展新课标校本研训,深挖教师的专业潜力,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校本培训的开展要立足于学校的现存问题和教师的切实需求,综合考虑社会的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学校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培训中要特别依靠专业精良、技能卓著的优秀教师的带动,还要特别关注课程与教学实效的变化,及时补充知识,提高课程与教学技能。在个体价值的满足、教师潜力的挖掘、学校长远发展以及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等多个方面寻找理想的结合点,并以教师的需要为引导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以教师为校本培训的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念。

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在知识、经验、能力、性格上存在差异性,对校本培训的需求也具有层次性。从总体上看,根据专业发展程度的不同,教师可以分为新手型、胜任型、熟手型、专业型以及研究型教师。因此学校在组织开展校本培训之前须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差异,通过访谈、调查等手段充分了解受训对象因什么而迷茫、困惑,内心真正期望、重视的是什么以及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这要求培训不能囿于传统的、机械化的专家授课,更不能局限在模式化的理论知识或解决策略的学习,而要主动尝试运用新颖、互动、有趣、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与途径,促进培训成果向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转化,切实解决教师、学校面临的具体问题。

专题培训式。专题培训式是我国中小学学校常用的教师培训、授课模式,适应范围较广,一般以专家学者为引导者,适合向教师传授最新的教育知识、系统化的理论、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成果、新型的教学技术、先进的教学理念等。

自学——反思式。自学——反思式的教育方法适宜于教师自主性的、梯级递进式的专业成长学习,是校本研训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形式。教师对培训内容的吸收、转化、创新都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与调整中获得。

示范——模仿式。示范——模仿式培训是充分挖掘、利用校内资源,促进教师协同互动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课堂实际情境,令教师设身处地地观察、感受优秀教师、名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借鉴、内化其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方式,提高新教师、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篇5:感恩教师节国旗下的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我是六(2)班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立德树人感念师恩》。

去年的今天,我还是一名新生,和在场的每位同学一样怀揣梦想来到这里。回首这一年的成长历程,当我困惑时,当我迷茫时,当我退步时,当我失败时,当我成功时,当我在任何需要老师的时候,老师都在我身边!老师,用她的细心发现我的问题,用她的耐心消除我的急躁,用她的诚心感化我的偏激,用她的爱心消除我的狭隘……在学校的每一天,我们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进步,都和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老师息息相关。老师,您就是我们成长和实现梦想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水和空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对老师的高度评价。老师的伟大还在于他们不求闻达人前,甚至也不苛求学生们的回报。师恩无限,感恩无限,奋斗无限。无须更多赞美的语言,让我们用爱和行动向我们的老师致敬!

如果说老师用高度的责任心精心编制试卷和布置作业,那么我们以最大的努力、最高的质量完成它们,这,就是向老师致敬!

“立德树人”是老师的教育追求,那么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是老师对我们最大的期望。口出脏话、粗话,个别同学甚至还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这显然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这,也是在向老师致敬。

老师,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一定会怀着必胜的信念,树立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穿越一路荆棘,取得最好的成绩,成为自信阳光的好少年。

同学们,让我们珍视每一天,奋斗每一天,拼搏每一天,用奋斗铸就希望,用拼搏实现梦想,用责任和使命谱写成长的乐章!我们定不会辜负老师们的殷切希望,努力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回报我们的母校,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致敬。今天是第xx个教师节,我代表全校同学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健康快乐!

篇6:老师教师节快乐国旗下的讲话稿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感恩教师。

再过1天,我们将迎来第30个教师节。在此,我首先向每一位同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祝愿你们桃李芬芳、幸福安康!

我们常说:老师是蜡烛,为我们点燃求知的火焰;老师是桥梁,为我们铺平前进的道路。的确,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扶植,老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老师不是春雨,却润物细无声。老师用语言传播,用粉笔耕耘,用汗水灌溉,用心灵滋润,给予了我们一杆成长的尺,让我们学会自己去丈量。

同学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为老师们送上自己内心深处最真诚的祝福吧!感恩教师,并不需要我们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更不需要我们送上大礼。它可以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温馨话语,可以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节日贺卡;还可以给老师画一幅画,再加上一行深情的问候或者写一首抒情诗;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能看到黑板上写着“祝教师节快乐”,给老师一个惊喜;它还表现在课堂上那一道道专注的目光,表现在我们专心致志的听讲中;它更表现在我们认真完成的每一次作业、努力取得的每一次进步中!这是对老师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也是老师最大的欣慰,最快乐的满足。

同学们,感恩教师,就让我们把对老师尊敬和爱戴,化作实际行动,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和最佳的表现来回报我们的老师吧。让我们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对亲爱的老师说一声——“老师,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篇7:教师在国旗下的讲话稿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首先,我代表会龙镇中心学校全体师生向上学期北片联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们表示热烈地祝贺!向无私奉献、勤劳耕耘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满意的成果。同学们的勤奋学习,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使我校在北片联赛中取得了总分第四名的优秀成绩;今年中考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我们学校的同学有愚公般百折不挠的韧劲,蕴含着惊人的潜能。我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同学们会更加努力,你们会给会龙镇中心学校的振兴带来更大的希望。会龙镇中心学校等待你们去谱写更加光辉的篇章。

勤奋属于珍惜时间,爱惜光阴的人,属于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人,属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属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因为勤奋,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王;因为勤奋,爱迪生才有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因为勤奋,爱因斯坦才得以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因为勤奋,中国古人才给我们留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千古美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的选择勤奋。正处于学习阶段的`你们,应该具有像爱迪生、我国古人那样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应该选择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在追逐梦想的舞台上一显身手,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若是连学都不想学,怎么会学懂知识,掌握知识,又怎么可能会品学兼优,出类拔萃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耕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付出辛勤的劳动,收获的时候才会有满意的果实。我校八(1)班聂佳丽、聂凤;八(5)班的陈佳俊、赵龙辉;九(5)班的张金梦、聂龙、陈洪玲、陈宁宁、陈凤等同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将给这些同学发放奖状和奖金,表彰他们勤奋学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校打算在以后的月考和联赛中扩大奖励面,让更多的勤奋学习的学生站在领奖台上。

同学们,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朝气蓬勃,你们正处在学习的黄金阶段,振作起精神,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吧!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个道理希望同学们铭记在心。同学们,我相信大家会树立远大的理想,从我做起,从现实做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我相信你们会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人生最精彩的一页!真正成为出类拔萃的祖国栋梁。

篇8: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师生关系

一、现状

重视学生的作用是新课改的一个鲜明特征。按照语文新课改的要求, 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以“面向学生主体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的学科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还要促进和培养学生其他的能力。

但是, 在强调学生作用的同时, 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地位、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为此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 并且这一讨论还有继续下去的趋势。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尽管新课改的理论指导要求给予学生主体地位, 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但是, 毋庸讳言, 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否及时转变, 教师素质能否进一步提高, 教学环境能否进一步完善, 课本的研发能力能否提升, 这些都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1.“单边”教学行为。

在传统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对文化的表达和阐释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教学往往成了忽略学生参与的单边教学行为。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 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一支粉笔, 一本教参, 一本现成的教案, 死水一般的“一言堂”, 对语文课程说教, 搞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教师所讲内容, 从生字的音形到新词的释义, 从句子的含义到修辞的妙用, 从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到中心的概括、写法的分析, 面面俱到。

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权, 使学生丧失了与教师平等的文化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应该提倡的, 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2.“开放教学”的随意现象。

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模式, 但是教师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个性或者过分地看重自身的情绪感受, 片面地理解新课改的要求, 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只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自己想, 会步入另外一个误区———忽略了教师的引导角色, 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

文章内容浅显的, 姑且可以为之, 但教学内容深刻的文章时, 如果教师采用这种“开放式教学”, 就只能使学生对内容深刻的文章, 停留在读一读、议一议的层面上, 难于掌握文章的精髓。

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 课堂教学效果就难以把握,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求知欲、好奇心也就会受到影响。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走出“形式主义”。

三、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1. 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学生主体观是21世纪中国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 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 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学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注重单个的、鲜活的个体。在小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要结合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启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1]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基础, 是师生相互尊重、理解的前提。让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教师有必要摒弃无视学生感受的单边教学行为, 有必要改变自己的认识, 因为在知识快速增加的前提下, 没有人能永远掌握所有的知识。教师只有与学生平等交往、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断加深对学生的研究, 才能提高教学能力, 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2.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在教学中, 教师怎样既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在小学语文的诗词学习中, 引用了很多典故。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 文言文知识相对匮乏, 自主学习就很吃力, 笔者通过对古诗词的翻译、串讲, 引导学生进入了浩瀚的文学中, 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时产生的不理解诗词的含义, 课堂交流提不出实质性问题, 也解决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的知识点被遗漏的问题。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2]这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因人而宜的教学, 要求我们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观念上来, 要关心、爱护、尊重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要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不同学生之间在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 他们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学习模式、个性等都各不相同。个性差异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发问形式和讨论组织形式。例如, 教师应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尽力将内向型和外向型学生分为一组, 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 这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更有利于知识积累和性格培养。

总之, 教师必须谨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这一教学理念, 把学生当作独立、鲜活的个体, 变通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彩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单化浅见[J].考试周刊, 2008, (49) .

上一篇:企业挂职锻炼心得体会 居委会挂职锻炼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及生活习俗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