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024-05-17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通用6篇)

篇1: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作者:石昊苏 韩丽娜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第06期

摘要:为了避免现有层次分析评价方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不足的目的I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做了一个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多因素评价实验;获得了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果;得到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避免不足,方便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的结论;具有简单、科学、使用方便的特点。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素质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结构模型

篇2: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直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升学考核中不光只看重考试的分数,学生的相关素质等也是一些名校招生考虑的对象,因而一个公正客观的关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笔者引入层次分析这种方法,展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设计,试图寻找出一种可以公正、客观并易于操作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和对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的分析和回顾,找出现在对初中生素质评价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同时本研究试图使用层次分析法设计和制定一套公正、客观易于操作的初中生素质评价体系和指标,并用一个案例加以说明。文章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序言,阐述研究的背景及提出问题,以及相关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介绍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三章,指出当前我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和问题;第四章重点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五章进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设计和制定,第六章进行案例分析;最后一章做全文总结。文章创新性的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以往评价的不足之处,制定了科学的,公正的评价体系,给出操作方法,对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新的方法和评价体系及方法。

【英文摘要】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been the schools, parents and the focus of attention,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eat efforts of quality education or examination in not only in school test scores only value, students are also some schools and other relevant quality Admissions to consider the object, and thus affairs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is very important.In this contex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ethod-level analysis,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works was designed to find out a fair, objective and easy to operat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content and overall quality of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nalysis and review, quality eval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ow find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use the AHP design and develop a fair, objective easy-to-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target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with a case description.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article:The first chapter preface,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ask question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second chapter is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the third chapter, pointed out that the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junior school students and problems;Chapter IV focuses on AHP;Chapter

AHP-based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ase studies of Chapter VI;to do full-text summary of the last chapter.This paper innovative introduction of the AHP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past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fair evaluation system, given how,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ropose a new method and evaluation system.【关键词】初中生 综合素质 层次分析法 评价

【英文关键词】junior schoo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HP Evaluation 【目录】基于层次分析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4-58-99-11Abstract51.2 研究方法9

一、序言8-1

2摘要

1.1 问题的提出

1.3 相关研究综述

二、综合素质评1.4 研究的目的与创新点11-12价的内涵及意义12-1712-1312-1

32.1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2.1.2 素质教育

2.2.1 2.1.1 素质的内涵122.2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演进13-1

52.2.2 全面展开阶段14-152.3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初期阶段14发展阶段1515-17

2.2.3.深入2.3.1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16162.3.2 有利于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2.3.3 有利于教育部门的监管和评价16

2.3.4 综

三、当前初中3.1 当前初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16-17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17-19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17问题17-1917-18

3.2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

3.2.1 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实施不公3.2.2 综合素质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18

3.2.3 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分度不高18-1919

3.2.4 评价的准确度不高

4.1 层次分析法

4.2.1 建4.2.3

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9-20的内涵19-204.2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20

4.2.2 评价指标的比较20立层次结构模型20一致性检验20内容体系设计20-2

3五、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5.1 设计思路20-

215.2 基于层

六、应用层

6.1 次分析法的初中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内容21-23次分析法对学生综合素质各个指标赋予权重的步骤23-28建立层次结构分析的模型23判断矩阵23-24果计算24-26文总结2832

6.2 确定相对评价的标准,构造

6.4 结

七、全致谢

6.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246.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26-28参考文献28-31

篇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的环境污染、能源紧缺、交通堵塞、居住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人居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住宅小区的宜居性理念也渐渐地在人们的思想中建立起来。目前,对住宅小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仍停留在住宅小区的环境影响分析上,而忽略了外环境及建筑群落布局对小区居民造成的影响,而且对环境的生态宜居性未给予充分重视。所以本文根据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参照国内外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了基于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普通住宅宜居性评价体系,并且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实验数据,然后通过本算法把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对房地产投资者或购房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提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实用于一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而住宅小区宜居性分析过程正符合层次分析法的求解过程,所以本文将层次分析方法应用到宜居性问题的求解上。

1 基于模糊理论的层次综合评价方法

作为评价住宅小区的宜居性因素中,不仅有定量的因素还有定性的因素,对于定性方面的因素只进行论述性的分析就会给住宅小区宜居性评价带来较大的主观任意性。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多目标综合评价,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住宅宜居性单指标评价;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计算结果直接得出各个住宅小区的宜居性排序。

在小区宜居性评价过程中,一部分指标是定量给出的,而另一部分指标量是定性的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难以应用到层次分析法中。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定性因素转换成定量数据,然后运用到层次分析模型中,这就是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中涉及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方法可简要归纳如下:

1) 建立评价因素(指标)集 U={u1,u2,…,un},这是指评价指标的集合。

2) 建立(决策)评语集V˜={V1~,V2~,,Vm~},指的是分级评语集,比如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

3) 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R 在此我们利用数学上的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将决策中的定性因素转换成定量数据。传统的做法可能很难获得原始数据,经过改进作为专家来说很好把握这个数据的取值。

4)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W 此处采用层次分析与矩阵计算与转换的方法得到需要的结果。

5) 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 其结果为:

B=(W.R)T=(b1,b2,…,bm)T

在第三步骤中建立评价矩阵的计算方法如下:

1) 为每个因素赋值

根据城市住宅小区宜居性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为体系中的每个因素进行赋值,由于此处有定性因素,所以萨泰经过研究采用9标度法为上述重要程度赋值。根据9标度法[1]建立n阶判断矩阵A(aij)n×n:

A=[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1)

其中aij>0;aii=1。

2) 计算各因素的相对重要度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相对重要度:

Wi=(∏nj=1aij)1n (i=1,2,…,n)

W=∑ni=1WiWi=Wi/W (2)

3) 一致性判断

为了防止不同专家评定的标准不一致,所以检验判断矩阵的评价一致性,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可以利用λmax与n之差检验一致性。定义计算一致性指标为:

λmax=i=1n[AW]inWiC.Ι=λmax-nn-1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A为最大特征值,[AW]i为矩阵[AW]的第i个分量。

定义一致性指标CR为:CR=C.Ι.C.R.,其中C.R.为由n决定的随机性指标。为衡量C.I.可否被接受,Saaty通过一些比较极端的值,通过100~500个子样的实验得出了nC.R.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若一致则C.R.=0;若不一致,则一般有λmax>n,因此C.R.>0。故一般情况下,当CR<0.10就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说明每位专家的评价尺度是一直的,则结果是可取的;若满足CR≥0.10,则需要重新建立判断矩阵,进行相应计算,直到CR<0.10。

4) 算法的改进

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上述方法有9中评价等级,作为专家来说很难把握其中的度,所以专家的判断尺度矩阵的建立需要反复很多次才能勉强建立起来,鉴于此本文简单化此种方案,即对评价尺度分成三个层次,1、0、-1,1表示前面比后面的重要,0表示两个指标同样重要,-1表示后面的指标比前面的指标重要。即:

设某待决策指标体系S的准则层有n个指标,即Z1,Z2,…,Zn,其相应的权重分别为W1,W2,…,Wn,且W1+W2+…+Wn=1,使用上面的方法建立比较矩阵为:

C=[c11c12c1nc21c22c2ncn1cn2cnn](3)

其中

cij={1ΖiΖj0ΖiΖj-1ΖiΖj

然后通过下列步骤,通过数学换算求出在准则层下各属性指标的权重程度。

(1) TC的最优传递矩阵

Τ=[t11t12t1nt21t22t2ntn1tn2tnn](4)

其中,tij=1nt=1n(cit+ctj)

(2) F为矩阵T转化的一致性矩阵

F=[f11f12.f1nf21f22f2nfn1fn2fnn](5)

其中,fij=exp(tij)。

(3) 最后求出F的特征向量W

用方根法所得W=[W1,W2,…,Wn]T,所求的的特征向量Wi即可作为各指标的权重。

2 算法在住宅宜居性评价的应用

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从各个方面评价一个小区,我们构建了一套针对于城乡住宅小区的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6大类28项分指标,具体指标见图1所示。

2.2 评语集合的建立

为了获得上述指标体系的调查问卷,本文分层抽样,并且按照性别、年龄的不同进行等距随机抽样调查。本文调查来源于某个城市,首先对城市进行区域划分,划分成繁华地区、发展地区和城郊地区,在这些区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小区进行问卷抽样调查,这样是为了保证被调查小区的分散性和全面性,而且使所抽的小区代表了其所处地带。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最主要的一步,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只对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做详细介绍,一级指标即:生活方便性指标、居住安全性指标、自然环境舒适度指标、人文环境舒适度指标、出行便捷度指标和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在确定这6项指标权重的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具体的过程如图2所示。

表2以某专家判断一级指标为例,说明指标权重的计算步骤。

然后根据公式(2)计算W¯i,则W¯1=0.352,W¯2=1.222,W¯3=1.864,W¯4=1.979,W¯5=0.849,W¯6=0.794,然后对向量(W¯1,W¯2,W¯3,W¯4,W¯5,W¯6)Τ进行归一化,w1=0.049,w2=0.173,w3=0.264,w4=0.28,w5=0.12,w6=0.112,BW=(0.3293,1.1073,1.758,1.772,0.7375,0.7715)T,λmax=6.523,CI=0.1045,CR=0.0843<0.1,则说明此专家的评价过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其他各指标权重向量均依据以上步骤及方法进行,最后将各专家权重值进行平均值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宜居社区评估各级指标权重值,如图3所示。

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是最困难的。然后就根据调查问卷,获得各个小区的居民对各个二级指标因素的打分统计,把打分统计乘各自的权重的和就得到一级指标的得分,最后把一级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得到每个小区的最后得分情况,下面拿一个小区的数据来说明计算过程:

Y1=2.788×0.168+4.26×0.142+2.408×0.148+5.2×

0.116+2.056×0.313+1.357×0.113≈2.8298

Y2=4.952×0.401+2.128×0.376+1.964×0.010+

2.035×0.213≈3.2390

Y3=3.420×0.203+2.944×0.314+5.232×0.324+

2.836×0.157+4.860×0.002≈3.7688

Y4=3.680×0.489+4.96×0.568+

0.438×0.057≈4.6418

Y5=2.776×0.177+3.135×0.227+3.218×0.237+

3.697×0.359≈3.2929

Y6=2.776×0.243+3.062×0.319+1.958×0.135+2.001×

0.166+1.023×0.011+1.864×0.126≈2.4940

Y=2.8298×0.212+3.2390×0.212+3.7688×0.156+4.6418×

0.108+3.2929×0.200+2.4940×0.112≈3.3137

这个是郊区某小区的得分,使用同样的方法求市区和农村的Y的值分别是4.0156和2.9874,则市区、郊区和农村的小区的宜居性一目了然。

如果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为:

A=[001111001111-1-101-11-1-1-10-1-1-1-11101-1-1-11-10]

F=[112.30104.48171.64873.2112112.30104.48171.64873.21120.43460.434611.94770.71651.39560.22310.22310.513410.36790.71650.60650.60651.39562.718311.94770.31140.31140.71651.39560.51341]

最终计算结果为W=[0.486012,0.486012,0.003274,0.000005,0.024197,0.000443]T,然后利用得到的权重与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三个小区的宜居性Y值,虽然得到的数据不尽相同,但是排列顺序还是一样的。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其中在计算最优传递矩阵时使用的最主要的C语言代码如下:

for(i=0;i<=n;i++)

{

for(j=0;j<=n;j++)

{

temp=0.0; //temp是中间变量

for(t=0;t<=n;t++)

{

temp+=A[i][t]+A[t][j]; //矩阵A是比较矩阵

}

B[i][j]=exp(temp/n); //矩阵B是通过最优传递矩阵求解的一致性矩阵

}

}

3 结 语

在对小区宜居性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本文的层次分析,判断矩阵的建立采用了三个指标度量法,比9标度法容易操作很多,作为专家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评价标准。

(2)本文的层次分析法,不需要进行传统方法的一致性检验,而是通过最优传递矩阵将比较矩阵转换为一致性矩阵。此方法可快速排列权重值,而且矩阵的计算推导过程明确简单,使用MATLAB很容易实现。

(3)本文的层次分析法与传统的分析法在结果上是一致的,使计算简单层次法更加有效。

(4)本文只是对此城市的三个区进行计算,但是对于更多小区来说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获得数据有些繁琐。

参考文献

[1]李金明,李润.基于AHP-FCE法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227-229.

[2]朱天志,刘晓,李政.现代住宅功能设计中的定量与模糊概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8(3):24-31.

[3]黄虎解,耿永常,赵晓红,等.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2006,12(6):423-427.

[4]刘素平.普通住宅户型分析[J].山西建筑,2006,32(5):21-22.

篇4: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1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学风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代表性的有:张丽丽、何军、何冬冬(2014)通过构建学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校学风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不仅可以确定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而且可以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学风综合状况;宋志鹏(2011)将学风分解为学习行为、思想品德行为和日常行为等三个方面,并具体细化为学习成绩、政治态度、集体观念等10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学风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际测评;从田飞、曹威麟(2008),认为高校学生学风是一个抽象概念,研究学风时要将抽象的学风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测量指标),体系框架由第一级的抽象概念、第二级的维度和第三级的测量指标组成,学风的维度归类分为五种,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来获取最优指标体系。

这些研究都为本文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学风评价体系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2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学风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研究,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评价,将学风评价这一重要概念界定为:学风评价是对学生学习风气的客观测评,通过系统的数据搜集和信息蹄选,对高校学生学习风气现状、过程和结果作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依据评价结论提出建议对策,以到达提升高校学风水平和效果之目的。

2.1构建学风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中包括3位专业教授(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2位学院领导(做过学生工作)、5位一线教师、教学督导组专家,根据专家、学者的反馈意见,最终确定了学风评价指标体系。

2.2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合理准确的构建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根据图1中的层次结构模型,本文采用常用的T.L Saaty1-9标度方法,通过取加权平均值来构建合理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A(即A-Bi,i=1,2,3)表示相对总目标来说目标层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判断矩阵A1(即A1-Ci,i=1,2,3)表示相对于目标A1来讲,其子目标层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判断矩阵A2(即A2-Ci,i=4,5,6,7)表示相对于目标A2来讲,其子目标层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判断矩阵A3(即A3-Ci,i=8,9)表示相对于目标A3来讲,其子目标层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判断矩陣A4(即A4-Ci,i=10,1,12)表示相对于目标A4来讲,其子目标层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规则,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如表2-2所示。

活动效果C120.2970

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学风评价实证案例分析

3.1收集数据

为了准确评价机场学院的学风情况,本研究邀请了30位评委,其中包括教授5人、管理者5人、一线教师代表10人、学生代表10人,请他们对学风评价指标体系打分表中每一项指标进行考评。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评价结果”栏中数据表示评委中n名评委对该项工作的相应评价占评委总人数的比例。

3.2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1.第二级因素集进行综合评判

同理计算:

2.计算第一级因素集进行综合评判

A=(0.45500.2627 0.14110.1411)

3.计算模糊综合评价值P

P=BV=*(95,85,70,60,50)T=88.53,说明机场学院的学风目前处于良好的状态。

4总结

学风建设是高校基础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风不仅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氛围,还彰显了高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并最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学风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模型,并以机场学院为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学风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教育部网站,2010;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育部网站,2004;

[3]张丽丽、何军、何冬冬.高校学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07:573-577;

[4]宋志鹏.高校学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实际测评[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3):30-32;

[5]田飞、曹威麟.学风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4(2):15-21;

[6]王圣.高校学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时代教育,2013(15):37-37;

篇5: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介绍我国目前采用的`几种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针对重大危险源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比较矩阵;将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重大危险源评价的权重,确定了评价因子的影响力排序;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度评价方法,为重大危险源分级和监控管理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实际运用.

作 者:张明广 蒋军成 ZHANG Ming-guang JIANG Jun-cheng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刊 名: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8(2) 分类号:X931 TB496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重大危险源   危险度评价  

篇6: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 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研究生:刘锐

指导教师:葛庆平副教授 学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方向:多媒体技术应用 2007年5月11日分类号:TP37 单位代码:10028学号:2041002038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 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研究生:刘锐

指导教师:葛庆平副教授 学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方向:多媒体技术应用

2007年5月11日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八 学位论文作者签“:叫枷 日期:2007年5月11日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 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 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首都师范人学硕l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拟日毛体系 摘要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用人方式从以往的计划经济分配方式转化为

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高校学生素质 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增强,能够更快的投入工作。

本论文对学生的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扩展。采用五点量表对毕业生进行关 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调查结果利用SPSS系统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分析大学 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根据调查结果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

AHP评价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便于对学生、用人单位等不同群体进行调查,设计了网上问卷调查系统,并且能够自动统计问卷结果和方便地进行后台管理。学生素质评价系统、网络问卷体系以及优化后的素质评价统计分析算法都是目前利 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就业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和对于调查结果的 分析,使高校能够掌握本校学生的特点、市场定位以及针对这个就业市场所欠缺的能力,从而为学校调整教学计划和学生素质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学生评价、层次分析法、就业竞争力、学生素质培养、网络问卷调查系统首都师范大学倾I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Abstraet

Alongwiththeinereaseofgraduates‟

numberandtheehangeofemPloymentfromthe

wayofassignmentinthePlannedeconomytothebidireetionalehoosenowadays,the

eomPetitionofemPloymentofeollegegraduates15graduallybeeomingfiereer.The

eharacteristiesinthemarket一

orientedeeonomyrequireseollegestodeveloPqualityedueation,in、vllieh,graduatesshouldenhaneetheirPraetieingabilitiesinordertomeetexPeetationsin emPloyment.Thethesisanalyzesthetheoryandmethodsofevaluatingstudents.ItadoPtss一 Pointseale

tohaveasurveyontheenhaneementoftheemPloyingabilities.AnalyzedbySPSS,theresult

showstheProblemsencounteredbygraduatesinemPloymentandsomeindexesand

PercentagesarePutforward.Onthebasisofanalyzingtheformermethodologies,students‟ eomPrehensivequalitywill

beevaluatedbyAHPevaluatingmethod.InordertohavearesearehondifferentgrouPssueh

asstudentsandemPloyers,anetworkquestionnairesystem15designedtoautomatieally

suPervisetheresultandearryonthebaekstagemanagement.Theevaluatingsystemsofstudents‟quality,thenetworkquestionnairesystemandquality

evaluationareallimPortantasPeetsintheeomPuterassistantemployment.Throughthe

surveyanditsanalysisonstudentsandtheemPloyers,eollegescaxlmasterthecharaeteristies

oftheirgraduated,themarketorientationandtheineaPabilityofstudentsinthemarket.Therefore,thethesisProvidesarefereneeandsomeevideneeforeollegestoadjustthe

teaehingseheduleanddeveloPingmodeonstudents‟quality.Keywords:students,evaluation,AHP,obtainingemPloymentability,qualitydeveloPment,networkquestionnairesystem 乙首都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目录

摘要.......................................................................................................................................……I ABSTRACT.............................................……,...................................................................……n 目录....................................................................................................................................……I 第一章综述........................................................................................................................……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4·······················,················……1 1.2素质测评与学生素质培养国内外研究概况...........................................................……2 1.2.1国外研究概况...……,.................................................··········································……2 1.2.2国内研究概况........................................................······································4······……4 1.3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案.....................................··························································……5 1„3.1研究内容与目标....……,.....……,……、……,.,..........··········································……5 1.3.2研究方案....................................................................................................·········……5 第二章素质评价简介及理论基础....................................................................................……7 2.1素质概述.........................................................……,.,.........................................·······……7

2.1.1大学生素质教育............................................··..·····································4·····4·····……7 2.12就业竞争力,.......................................................................................................……7 2.2人才素质测评....................……,.........................................................·........···.······4··……8 2.2.1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4·4·····························一8 2.2.2人才素质测评.......................................................··············································……8 2.2.3素质培养与就业竞争力研究......................……,................................................……8 2.3常用的评价方法.............……,.........................··································,······················……9 2.3.1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研究.........................................……9 2.3.2运用多层Fuzzy评价模型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10 2.4本章小结...................................................................................……,.......................……11 第三章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对策..........................................................……12 3.1调查简介................................................................................................................……12 3.2基本频次分析.....................................................……,.....................................·.···..……12 3.2.1问卷的覆盖率和学生基本类型.......................................................................……12 3.2.2学生的对于就业形势和程序的认识...............................................................……13 3.2.3学生毕业后的选择....................................·.·················4···································……13 3.3比较分析....................................................……,.....................……,..............……,.....……14 3.3.1关于影响成功就业的因素.............................................……,...........................……14 3.3.2关于择业的感觉和心态..................................................................................……巧 3.3.3关于对单位重视的方面..................................................................................……16 3.3.4关于各类择业技巧的应用...............................................................................……16 3.3.5关于就业指导方式..................................................·························,·············一17 3.4本章小结.................................................……,.........................................................……18 第四章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素质评价分析....................................................……19首都师范人学硕l一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4.1AHP(层次分析法)简介...............................................··..·································一19 4.2基于AHP的学生素质评价..................................................................................……20 4.2.1调查法确定指标............................................................················4·················……20 4.2.2构造判断矩阵...........……,................................................·....·..·..·············4·····……21 4.2.3计算最大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完成一致性检验...............................……22 4.3系统实现................................................................................................................……24 4.4本章小结............................................................................……,.............................……27 第五章网上问卷系统及问卷统计系统..........................................................................……28 5.1系统设计的意义.....................................................................................................……28 5.2系统功能及模块.....................................................................................................……28 5.3数据库结构设计.....................................................................................................……29 5.3.1各个表的结构定义...........................................................................................……30 5.3.2数据库的链接...................................................................................................……30 5.4管理模块的设计..……,...........................................................................................……31 5.4.1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31 5.4.2问卷管理模块的设计.......................................................................................……32 5.4.3标题管理模块的设计..................................................……,..............................……34 5.4.4问题管理模块的设计......……,.……,.……、........................................................……35 5.4.5选项管理的模块设计.......................................................................................……35 5.5用户模块的设计....................................................................................................……35 5.5.1用户登录模块的设计.......................................................................................……36 5.5.2用户注册模块的设计......................................................................................……37 5.5.3填写问卷模块的设计.......................................................................................……37 5.5.4查看问卷模块的设计......................................................................................……38

5.6本章小结..................................................................……,........................................……38 第六章结论和未来的工作..............................................................................................……39 n丫n丫,J内」6.1结论.…… 6.2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4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活动................................................................................……43,J气J气」任竹注月

4一、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三一一

致谢....................................................................................................................................……44 万首都师范人学硕卜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第一章综述,.1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越

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增幅有限。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普通高校毕 业生共19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万人,增幅达12%。而2007年北京市能够提供的就 业岗位不到10万个,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毕业生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岗位 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对于高校学生培养,特别是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嚷嚷黝罄

罄蘸熬翼蒸撮耀黝撇

撇袭毅斗幸瘾珑

珑粼{那戴祥琳鹭赘

lll龚鑫撇{毅燃粼鑫翻

去去杀忘 JJJ六及拐i绍沁编

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编

}}}蘸鬓馨 馨霎骥豪爵鬓彝鑫豁轰臻翼缎鬓】筹数囊囊酬

酬戮戮鑫

鑫瀚猫裕怂加滋蕊感活巍

巍l缨馨瓣藻纂

纂姗

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姗

姗姗筹粼麟麟怒檬缓髦

髦踢

踢踢犯蒸黝豁瀚舞瀚洛等麟漪游黝绍麟

麟握瞿

瞿{羚毛

嘿嘿

嘿黔黔缝赣翼l蒸篡

篡鑫镶奚

奚瘫熟

熟蒸具

具奚易器密场璐哪魏伪理紫湖

湖巍翻蘸蘸

蘸然

然然

然班梅灌

灌终续易

易禅燃联攀钟早爆辉继洲

洲扮

扮扮笼路份份晚卜全茧交劲毋认又人弧伙仍和闷协晌,进进

进馨

馨馨馨蘸蘸鬃

鬃蒸

蒸蘸

蘸纂

纂簇滋盈派毕病当今绍“户,~夕丫夕

夕黔

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嘿

嘿…薰矍

矍磷

磷磷蘸耀耀鄂纂

纂耀

耀蒸

蒸摹

缨缨

缨霎蘸 {{{翼骥

骥耀

耀薰

薰鬃

鬃黔止_峨

峨习薰黝

黝瞻

瞻攀

攀攀麟奎

奎夔熊幸

幸沮

沮沮奋七扮扮蕊犯哭健健毖衫艇含含

含盆于砚班萦蕊器鸽泊即田田.界翻冷 冷

藻藻

藻蘸

蘸蒸

蒸薰

薰鬓

鬓 lll薰

薰黔)爆

爆翼馨

馨馨

馨纂纂羹

羹羹

羹翼

翼 lll鬓

鬓黔翼蘸

蘸鬃

鬃鬃缨撇

000000八甘幼50即的加10 图 1.105一07全国毕业生数(数据来源:北京市教委统计文献)O嘛0碑Q7年

图 1.205一07北京市毕业生数(数据来源:北京市教委统计文献)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科学、规范、有效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己经融入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毕业生就业工作正 在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辅助就 熬熬激巍湖

魏魏组瓤舜黝喊渊谧攘撇麟黝滚舞扮箱粼蒸雄熬}瞬l搜舞今磷撇绷...眺 眺路熊鉴溉 lll 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鬃

鬃lll襄夔

夔麟麟赛即萎萎

lllllllllllllllllll鬓

鬓鬓赣

赣馨

馨馨

馨瓢

瓢瓢

瓢黔黔黔黔黔黔

黔黔

黔腿腿

腿腿腿腿腿腿腿

薰薰薰薰薰薰

薰薰

薰鹰鹰

首都帅范大学硕l一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就业工作的内容和手段,使高 校就业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多样和方便。

本论文中所研究的学生素质评价系统、网络问卷体系以及优化后的素质评价统计分 析算法都是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就业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调查 和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使高校能够掌握本校学生的特点,市场定位以及针对这个就业 市场所欠缺的能力,从而为学校调整教学计划和学生素质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依据。.2素质测评与学生素质培养国内外研究概况 :21国外研究概况

早在公元前380年,柏拉图在其名著“TheR印ublic”中就提出:“没有两个人生

来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可能在某些自然特征上就有所区别,一个人适合做这个工作,而 另一个人适合另外一个工作。”随后他提出了有关需要进行“军队能力倾向测试”的行 动方案。现代人事测评在西方兴起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 速发展和经济的起飞,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早期比较成功的应用人事测 评的案例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通过设计一整套评价的方法,对刚提拔的管理人员进行评 价,结果发现有相当好的效果,这样,人事测评的方法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得到推广,并应运而生了一批专门从事人事测评工作的机构以及上百种测评技术。

西方各国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社会就业环境不同,就业指导也呈现出各自的特 色。但随着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共同的国际化市场的形成,各国就业市场也越来越显露出趋同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各国的就业市场目前都面 临着高学历人员求职难的问题;就业市场中的人才需求方向、某类人才的饱和度都有大 致相同的趋向;由共同市场机制所引导的人才市场行为,往往都受内容大致相同的规范 约束。因此,各国的就业指导形式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美国是个典型的分权制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移民文化背景,高校在管理体 制上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自主权,而正是这种自主权所促成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成为造成美国各公立和私立高校之间剧烈竞争的根本原因。竞争的焦点在于学校的信 誉,而这种信誉不仅来自学校的学术水平,更大程度地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面和就业

质量。因此,在美国,就业指导作为高校与社会的中介环节倍受重视。首都U巾范人学硕l一学位论义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计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日本自上世纪五十一年代以来,私立大学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担负着80%左右的在校 大学生的教育任务。面对生源危机,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间以及私立大学自身之间,展 开了争夺生源的激烈竞争。为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各校展开了广泛的宣传活 动,其中就业指标是宣传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的就业,如何提高 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如何进行适当的求职心理训练,都被日本高校视为一项重要的活动 内容。

在传统上属于指导,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被政府以立法的中央集权制的

法国,高校就业指形式确定下来,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例如,1984年法国《高等 教育法》规定,对学生的方向指导,包括向他们提供关于学习安排、出路和转换专业的 信息;使学生能够评价自己具备的各种水平,以及各类教育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知识能力,并搜集选择职业所必需的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自由,指导他们为所选专业的继续 深造做好准备,或者在得到职称或文凭后就业,等等。在实践中,政府与大学之间实行 “国家大学合同制”,共同协商、确立总体发展目标和制定计划,同时根据各校招生比 例、学生合格率以及毕业生就业比例等指标,来给予相应的拨款。把毕业生就业比例作 为投资指标,客观上刺激了高校对本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追求,因而,也使政府的立法 本意落到了实处。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也是各国就业指导的一个普遍特征。在加拿大,许多高校 成立了“学生顾问处”或“就业办公室”,全面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该机构除了配备

专门工作人员与企业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外,还从企业界聘请顾问,对学生所提出的就业 问题给予解释回答和提供帮助。

就业机构比较健全而且运转灵活自如的,当属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大学。日本一 些私立大学都成立了就业科或就业部,专门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澳大利亚 大学中负责为毕业生进行就业咨询与服务的机构,称为“就业服务中心”或“就业中心”。这两个国家的大学就业指导部门,在发挥其职能、提供服务方面的许多做法都是卓有成 效的。

当然,在许多国家就业指导机构并不仅仅存在于高校之中。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劳动 力市场发育成熟,社会就业市场中也分布有许许多多带有营利性的就业指导机构,它们 与学校的这些机构相互联系,共同承担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在一些国家,政 府部门和一些民间权威机构也参与其中,如美国政府的“劳动统计局”、“卡内基高等教首都帅范人学硕卜学位论文基于AllP(层次分析法夕的学生索质计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育委员会”等机构,定期对社会就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进行预测,为高校确立人才 培养目标和大学生选择专业、择业提供指导。需要说明的是,西方各国所建立的高校就 业指导专门机构并非行政性机构,它们仅承担与就业有关的服务、咨询和研究功能,体现了这些国家人刁„的市场特征〔‟„〕。

开展多样的就业咨询、指导、教育和培训服务,是国外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在西 方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就业心理和求职技巧被认为是学生求职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条 件。为提高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的成功率,各国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特别注意从心理、气质、形象、口头表达、人际关系、个人目标以及老练、工作责任心等多个角度去训练 学生,按用人部门的选人标准去塑造学生,以保证他们在与雇主初次见面或进入社会各 部门时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为他们的应聘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这方面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心理测试与训练”、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模拟招聘面试训练等。在个别国家如日本,一些大学还采用就业模拟考试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准备参加的各种就 业考试,如公务员录用考试、教员录用考试、各类企业的录用考试等,对求职技巧受重 视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1.2.2国内研究概况

在学生素质测评方面,国内高校目前绝大多数是采用“综合测评法”,随着素质教 育的深入展开,原有的“综合测评法”已暴露出不少弊端。虽然“综合测评法”也从德

智体几方面全面考察,但是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创新与 创业能力等内容,在评价体系中未予足够的重视。或是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素质,或是 有的指标的量标不明,或是权重赋值不当,也有的评估方法不够准确等,导致不能全面反 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心理等综合素质的状况。很多高校都通过购买如“北森” 等专业测评机构的软件为本校学生提供自我测试的服务。

在就业指导方面,据调查,仅在北京的80所高校中,形成本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的高校不到6所。其中,效果比较好的有清华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我校正在研究首都 师范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可以说在这个方面是居于前列的,本论文也参与了此项研 究。目前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与就业评价的现状如下: 1)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素质培养需与就业需求挂钩首都师范大学硕1:学位论文墓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2)3)4)5)6)高校素质培养与实践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大学生就业评价是评价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大学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也 是评价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方面

目前大学生就业评价指标单一,无法说明大学生就业问题 重视大学生就业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和配合

政府评价标准抽象单

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为学校的教学和培养提供 具体的指导。

缺少后续调查和反馈机制 1.3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案 3.1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目标:通过探索大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建立教育评价的新机制。辅助高校就 业工作,为高校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效的、科学的依据。研究的内容包括: l)学生素质评价方法研究 2)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学生素质调查,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生素质 需求调查、己就业毕业生反馈调查等

4)学生分析评价系统,包括网上调查问卷系统的开发和利用、问卷分析系统和学 生信息评价系统等

5)基于A即(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1.3.2研究方案

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下: 1)根据资料考察已有的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方法,分析其利弊

2)探索新的更加科学的素质评价方法,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与就业竞争力挂 钩

3)优化素质评价方法中的算法,使之效率更高,更加大众化,便于普及应用首都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4)设计网络问卷评价系统便于对各类被调查者如:毕业生、非毕业生、往届生、用人单位等进行调查和分析首都师范大学硕l_„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第二章素质评价简介及理论基础 2.1素质概述

2.1.1大学生素质教育

传统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指: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成长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结构为基本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 学生素质为基本宗旨,以知识、能力、人格要素为基本内容,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在 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 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面向 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 协调发展。因此,从素质教育内涵的始基要素看,大学素质教育是“知识”、“能力”、“人格”教育的统一。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教育己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所 以素质教育在传统解释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人数的增多造成了就业时竞争的加 剧,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逐渐成为检验各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就业竞争力”也就 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1.2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和保持

工作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良好的就 业能力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能够帮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心仪的工作,能为其今后 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地适应工作内容、场 所等条件变化的要求以及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增长;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创造能够适应 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劳动力,这是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就业能力受 教育经历、技术技能、自身心理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 择业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各高校普遍研究的素质培养和评价的重要内首都师范大学硕l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容,“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更要落到实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有的学生 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行修改和充实。2.2人才素质测评

2.2.1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素质测评中主要运用以下几个原理

原理1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先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的 心理素质在环境中的特定表征。

原理2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每一个个体不尽相同。他可以综合不同环 境下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做出一致的反应行为。

原理3素质是隐蔽在个体身上的客观存在,具有内在抽象性。这种特性可以通过对 被测评者输入各种不同的信息而反映出来,进而依据测评标准做出判断。

原理1为素质测评提供了可能性,原理2为素质测评提供了现实性或充分性,原理 3为素质测评提供了可操作性。2.2.2人才素质测评

人才素质测评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 信息,针对人才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做出量值或价值判断的过程,或者从表征信息中引发 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 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职位需 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将最合适 的人放到最适合的岗位,并在人与人之间获得和谐的工作关系和满意的工作组合。2.2.3素质培养与就业竞争力研究

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核,但以往的素质测评其

结果是评定优秀生和奖学金的主要依据,因此一直被学生普遍重视。但是,测评的内容 往往停留在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态度等在校期间所需要的素质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将来毕首都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业走入社会时所要面临的竞争和因此所需要的能力。由于学校性质不同,层次不同,人 才„培养目标不同,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综合测评方法。

实际上许多高校己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已将综合素质测评方法的改革提上了工作 议程,逐步增强学生实践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减弱对思想品德等素质的量化已经是共 同的思路。而模糊数学理论正是用于解决不能用精确数学模型描述的问题,其中的模糊 综合评判方法己经在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技术方案论证等许多方面得到应用,为此我们 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当中,探索出一种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 测评方法,并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实现。2.3常用的评价方法

2.3.1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是针对成分数据提出的。所谓成分数据是指满足的 艺凡一1,(x。>0)月的一些数据{x.」,i=l,2,…。;j=1,2,…,p}。然而,很多实际资料可能不 艺凡一1 满足单位和约束条件(即j一,),但可以将这些资料转化为成分数据,步骤为:(l)求出 一rXp艺同M二

每个样本中p个指标实际值的和,在n个“和”中找出最大者: 111aX l三了5刀 Xp艺尸 x一二

(2)作如下变换:M+a,式中a为某一正数;(3)增补一个指标X„。+t,它在第i个样 本上的取值为„‟l,p+】一„一菩„‟;,、=1,2,…。、样,、、X,J,、成。n火、P+l)数据矩 阵即为成分数据,而且{x„、」}中前p个指标x,„,xZ„,…,x。„间的相互关系与{xiJ}中的p 个指标x,xZ,…,x。间的相互关系是相同的〔刘。设有p个指标x,xZ,…,X。的成分数据{XIJ}。xp。采用“中心化对数比变换方法”进行 主成分分析,其基本步骤为: 沁一lgx。一止叉lgx,t(1)对原始数据作中心化对数比变换:„一P面首都师范人学硕卜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2)计算中心化对数比样本协方差矩阵:S袱S,」)。x。其中: y,一六争:,一刃(凡一刀 一生艺、,又一粤艺、(3)从S出发求主成分

设入.)人2)…)入。是S的p个特征根,al,aZ,…,a。是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则第 个非线性主成分为 P 双二y久l只、目„.日廿一夕

2.3.2运用多层Fuzzy评价模型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

当评价对象相当复杂时,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往往很多.此时 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权数分配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权数的分配(用 集值统计迭代法),由于要满足权重的归一性(即艺“,一„),导致有的权重必然很小,使 J=} a、延riJ,由于,b,一昌(a,八„),于是,通过运算后“淹没”了许多信息,出现评价结果模糊

不清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采用分层的办法。当考虑的因素很多时可将因素按 某些属性分成几类,在类之间分配权重,每一类的内部又进行权重的分配,从低层进行 综合评价,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般可分为两以上的层次:第一层次分为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劳动等五个一级指标,再将其分别分解为二级指标,即第二个层次。如智育 可为专业知识、专业及创新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四个二级指标。为节约篇幅,其他项的二级指标就不一一列举。多层次模型的实现步骤:(1)将因素集U={。;,ui:,…。,n}按某些属性分成s个子集 二(ul,u:2,…,uin),i=1,2,…,艺n,一n;I以二U;U,IU,=②,(i,力

满足条件:,一1首都师范大学顿l一学位论文纂于八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卜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2)对每一因素集,分别作出综合评价 设v={v,vZ,…,v。}为评价集,U:中的各因素的权数分配为: A、=(a、,a、2,…,a、。

其中艺件二„。若Ri为单因素矩阵,则得一级的评价向量: SQ口飞1.一一11.尽=A,oR,=(互,互2,K,互,,),(3)将每个Ui视为一个因素,又单因素评价矩阵为

记p二△{U.,UZ,…,U},于是p又是一个因素集。p的 气气K气 KKK帐帐K 瓦:K 人﹃乓K瓦厂leeeeLlseseesesesseseeses.一一

一J11eewesewe||尽乓K尽 R= 每个Ui作为一个因素U的一部分,反映了U的某种属性,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可以 给出权重分配A二(a,aZ,…,as)于是得到二级的评价向量B=A。R=(bl,bZ,…,呱)。

若对每一因素集U、仍含有较多的因素,可将因素集U、再进行分解,变为三级模型、四级模型等等「」〕。2.4本章小结

对于素质评价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了叙述,提出现代的学生素质评价当中应当加入

就业竞争力的内容。对于学生素质评价常用的几种算法进行介绍。首都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基十AI一l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就业竞争川J}「究体系 第三章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对策 3.1调查简介

为掌握毕业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 竞争力,对首都师范大学2006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业状态”、“就业 压力”、“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容。问卷共发放1500份,回收1190余份,调查对象覆盖 全校11个院系。

调查问卷的设计采取五点量表的方法,对于调查结果进行了基本的频次分析,并且 将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分为成功就业和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两类,对比分析他们在同样问 题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目前毕业生(特别是北京生源)中普遍存在 的一些问题,并就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对策进行了阐述。3.2基本频次分析

3.2.1问卷的覆盖率和学生基本类型

本次调查覆盖H个院系,包括文、理、艺术类等,其中师范生占46.8?0,非师范占 51.3%,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问卷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的学 校特色决定,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男女比例不是很协调,男生占24.6%,女生占 73.7%。在某些问题上的结论这可能会更偏重女生看法。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学生的签约状态如图3.1: 日已签约(33.9%).正在求职,有明确意向(2?.B%)口正在求职,无明确意向(场.6%)口不找工作,坚持考研(5.5%).正在或准备办理出国手续(3.7%)口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8%).迷茫(3.9%)图3.1接受调查毕业生签约状态(时间截至2006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3.2.2学生的对于就业形势和程序的认识

在毕业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的调查中,认为形势比较好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 的41.3%,其次是认为形势非常好的占到了37.00fo,而认为形势非常严峻和比较严峻的 人数却很少,只占到1.3%和2.7%。显然,毕业生对于就业形势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认 为大学毕业生仍然是供不应求的现象仍然存在。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这种认识也就造 成了很多主观不就业毕业生的产生。

调查显示,有42%和31.8%的学生对于就业程序一般了解或者不太了解,有49,10k 和28.3%的学生表示对于就业政策和制度一般了解或者比较了解。而这些内容,在毕业 班的就业指导讲座中都讲授过,这说明,在毕业生毕业的上半学期的就业指导讲座中,毕业生更多的接受了关于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内容,而对于就业程序,由于还没有进行到 那一步,很多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时候都忘了,造成了毕业生签协议时很多程序性的东西 还要重复的询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调整教学计划,比如可以将就业政策和制度 分开讲解,选择学生最易接受的时间进行。3.2.3学生毕业后的选择

在调查中,有48.3%的学生曾经想过自主创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毕业生认为,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经验不足(占29.1%),其次是资金问题(占18.30k),排在第三位的是个人能力(占12.7%),而其他的因素如:“社会环境的支持”、“人际交 往能力”、“家人支持”、“别人的信任”等,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近几年,毕业生自主 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国家对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与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很多学校 也相应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例如团中央引进的KAB中国项目等。从该调查可看 出,在支持毕业生创业的问题上,为毕业生提供机会积累经验、介绍筹措资金的方式方 法,帮助提高个人经营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几点。针对我校毕业生以北京生源为主,不愿意到外地就业的情况,我们也作了相应的调 查,考查学生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者西部城市去发展。结果是有29.9%的学生表示比 较愿意,有37.7%的学生认为一般,可以考虑。这也和近几年我们在工作中所看到的现 象相吻合:两年前在首都师范大学招聘的外地单位基本上接收不到毕业生,招聘会上来

参加的学生也寥寥无几。但是近两年,来我校招聘的外地单位增多,前来应聘的学生也首都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幕十AHI)(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逐渐增加,每年到外地就业的学生的绝对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国家和北京市也出台了 很多政策,例如: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村官工程、大学生到西部就业计划等等。越来越 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其他的就业模式或者就业地区。但是,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到外地就业的毕业生的比重上升的不大,这就要求学校继续加大宣传,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的就业方式,给学生一个全面了解的机会,让毕业生的眼光不仅仅局限 于北京,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教育学生支援基层建设,支援西部省区 建设。

3.3比较分析

将调查对象分成“成功就业”(己签约、有明确意向、出国、研究生录取)和“未 成功就业”(无明确意向、坚持考研、迷茫)两部分。

利用SPSS统计软件,我们对两类学生在几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3.3.1关于影响成功就业的因素

在关于影响成功就业的因素调查中,列举了“专业”、“成绩”、“特长”、“学历”、“能力”、“实 践经验”等。调查显示,两类学生在“专业”和“学历”两项上的认识的差异比较显著,成功就业 的毕业生更重视专业和学历(如表3.1)。

表3.1两类学生关于影响成功就业因素的对比

从从

111NNNMeannnStd.Deviat10nnnStd.Erro「 Meannn519(2一怕 iled)))专专业

业成功就业

876661.931555.7869666.026599900777 未

未未成功就业业

309992.077777.8975777.0510666.0士工

工 JJJ戊绩

绩成功就业

872222.760333,8841777.0299444.09888 未

未未成功就业业

309992.857666.8968555,0510222.10111 特特长

长成功就业

875552.337111.9086111.0307222.83444 未

未未成功就业业

308882.324777.8646777.0492777.83000 学学历

历成功就业

871111.899000.7871999.0266777:匕白

OOO 未

未未成功就业业

304442.125000.8506555.0487999气如

OOO 能能力

力成功就业

876661.542222.7585222.0256333.05111 未

未未成功就业业

307771.6971111.9694000.1124000.18000 实实践经验验成功就业

874441.646555.7993111.0270444.42000 未

未未成功就业业

308881.603999.7860222.0447999.41666 注:Mean值越低代表越重视,519(2一tailed)值小于0.5代表次项差异显著首都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公「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关于专业问题,43.6%的同学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较无前途,所占的比重最大,25.7% 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较有前途,19.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结合两类学生的对比分析,专业问题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更多的学生从事的仍然是和自己专业 相关的工作。但是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较无前途,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这 种对于专业的信心不足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于所学专业不了解,只专注于课本 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对于专业的实用性毫无了解,从而对 于专业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专业建设的与社会脱节,毕业生没有更多的 机会与专业的实用领域接触。

影响毕业生取得学历或者学位的原因包括“四级”、“偏科”等等。如何在现有生源

水平下提高四级通过率,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四级考试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例如:不能通过四级就不能得到学位;无学位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巨大困难;用人单 位对于毕业生英语水平要求非常严格等。3.3.2关于择业的感觉和心态

该项考察毕业生的就业态度,调查显示,成功就业的毕业生更加有信心,困惑更少,压力和焦虑程度也越低,这符合实际情况。有50%的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希望继续考研 深造、准备出国,甚至一些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干脆逃避就业而待业在家。这个调查也显 示了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不自信导致的压力和焦虑使他们逃避社会,宁可做 “铁杆”考研一族,或者“啃老族”。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是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的根本手段。这种帮助应该贯穿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始终,例如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非常好的机 会,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甚至是第一次能够承担和参与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 要在专业上帮助毕业生以外,还要在学生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多多鼓励学生,使他们能够 更有积极性,帮助学生分析从这个项目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以及这些知识和能力在 毕业后可以运用到哪些领域和项目中等问题。这样,毕业生了解了自己的能力,可以为 自己作准确的定位。首都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3.3.3关于对单位重视的方面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列举了用人单位吸引学生的一些方面,包括:“工资和福利”、“有培训机会”、“发展空间大”、“地利位置、工作环境”、“单位性质”、“专业对口”、“对 从事的工作感兴趣”、“企业知名度”、“其他”等。调查结果如图3.2。、、ha撰黔撬{儡黔囊__公袱赢鑫流访

访

鑫鑫赢豁:潺蘸谱

谱粼弄黔类类藐藐}黝象蕊赢„北三注玲息裹忿训毅燕 燕

lllll黝黝耸 耸鑫黝

黝刻刻

„„雄雄瓣瓣

!!lll{{{髓髓憋憋黝

黝黝黝黝黝黝黝黝黝里里

里里团成功就业

lllllllllllllllllllll.未成功就业 业

{{{{{{{{{{{{{{{{{{{{{{{{{{{{{{{{{{{耀

耀

耀

耀

耀

耀

耀

耀耀耀黔鑫

图3.2两类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关注方面比较

整体看,这道题目中所有的项目都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比较关注的方面。从平均值 来看,成功就业的毕业生每个项目分数都更高。这说明,他们对于未来的工作的预期更 好、准备更多,考虑的更加全面和理智。其中“有培训机会”和“专业对口”两项,两

类毕业生的差异显著性更大,成功毕业生更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机会。同时,对于专业 对口的要求也与前面的调查相吻合。“专业对口”仍然是毕业生找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影 响因素,大多数毕业生还是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素质不高的毕业生,可能就会 选择与专业相关性低的其他类工作。

专业建设在毕业生就业中越来越重要,学校对于专业负责人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设 立的专业和培养计划符合社会需要,通过订单式培养、与单位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专业 的实用性,专业培养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则毕业生找工作时也更加顺利。对于培训机会的重视,反映了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眼界更加开阔和长远,整体素质更 局。

3.3.4关于各类择业技巧的应用

毕业生想要成功就业,必须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在我们所列举的包括“求职及简首都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基于八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历”、“面试技巧”、“就业心理”、“面试礼仪”等各项择业技巧中,每一项成功就业的毕 业生得分都比未成功的毕业生高,说明成功就业的毕业生更重视择业技巧的培养和积 累。其中在“求职及简历”、“就业形势”“面试技巧”“面试礼仪”四个方面,两类毕业 生的差异比较显著。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中的择 业技巧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毕业生必须关注求职中的每个细节,仔细研究,认真 准备,才能够在求职大军中占据主动,取得胜利。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应该在上 面所列出的四个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从整体上提高毕业生的素 质。

3.3.5关于就业指导方式

此项考察在我们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方式中,毕业生接受程度和实 际效果,如图3.3。

彝彝{蘸豢襄八从滚瘾

瘾黝

黝罐巅薰豪襄攀翻汀_抓象髯嘿

嘿黔

嘿嘿

嘿{黝嘴纂

纂黔犷

犷鹭荔藻彝嘿矍

}}} 纂纂

纂毅撇蒙雀藻藻爵粼羹

羹肆】鬓爆

爆曙.{】}巍

巍黔醚夔夔黔鬓

鬓黝蒙

蒙黔瓢撇

撇翁

翁翁黝瞬麟唠

唠洲翻曰雄澳魏奚

lllllllllll)))))黔黔髓

髓篡鬃窦

窦鑫鬓蒸霎鬃

鬃黔蘸戮

戮缚

缚蘸

蘸黔

黔巍薰薰

薰)))))))))))))))))))))))))))))))))))))))))))))))))))))))篆篆

篆会目溺净菇深解熊熊蘸

蘸参参

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参

参)))给 给

给瓣

瓣摹翻戮蜜

蜜蘸

蘸蘸

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

lllllllllllllllllll毅蘸

蘸蘸

蘸瓣蘸攀

攀蘸

蘸蘸蘸

蘸蘸蘸蘸蘸蘸蘸蘸蘸

蘸翼

翼翼群缨

缨黯

黯黯

黯黯

黯黯黯黔

黔麟顺...怨桨渊 渊圈曲...锻寰撇 撇}耀瓢

瓢麟

麟麟{组.翼{续封 封脚甲攀拳举

举黯

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黯

lllllllllllllllll粼嘴薰

薰黔

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

黔黔

黔崖

崖崖黔姗

姗粼嘿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嘿黔

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黔

黔黔黔

黔矍

矍矍粗粼粼

粼艘貌髓

髓丽

丽丽面酬

酬酬酬酬酬酬酬酬酬酬酬酬麒

麒麒.瓣爹彩鬓鬓鬓毅袋 袋 团成功就业.未成功就业

图3.3两类毕业生对于不同就业指导方式的接受程度对比

从平均数来看,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在“实习锻炼”“校友经验传授”“招聘会”“为

毕业生提供个人服务”等实践性较强的项目上,所得到的帮助更大,这也和用人单位对 毕业生评价相符,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加重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 能力。实践可以让毕业生能够更快地把所学专业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快速的融入社会,更快地适应工作。

而在“讲座”“课程”“讲解”“模拟面试”等方面,两类毕业生差异比较显著。传 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就业指导方式更受未成功就业的毕业欢迎,说明了这类毕业生习惯首都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幕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于接受这种轻易获得要领的方式,这也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思维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讲授为主的就业指导方式虽然能够给与毕业生一些帮助,但是必 须通过实践尝试这些内容,靠自身产生的能力才是长久和有效的。所以,应当更重视给 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拓新的更广阔的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就 业信息,举办招聘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交流机会,充分发挥学校就业中心的桥梁 和纽带作用,是我们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的工作重点。3.4本章小结

1、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应当是全员关注的重点,对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能够帮助学校掌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分 析原因和制定对策,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次调查与以往不同的是采用了更为 科学的统计方式,对于成功就业和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的比较分析也更能够帮助我们进 行判断。

2、大学生就业教育应当适应市场要求,更多地采用贴近市场的指导方式,如:毕

业设计实用化、增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和时间等。同时为了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 求和用人标准,掌握第一手材料,也要加大用人单位的调查力度,建立毕业生的回访机 制,不断充实和完善就业指导内容和方法。

3、大学生就业力的提高是学校、社会、个人、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培养学校需

要学校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如教务部门设立的课程是否能够从实际需要出发,并且给学 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学院专业建设是否灵活和符合社会需要;就业部门的就业指导 是否到位,能否开拓广泛且信息对称的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就业机会等等。各个 部门充分配合,一切以学生为本,形成良性循环。

4、毕业生本人对于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投入程度是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从低年级

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职业意识,成为趋势,只有发挥了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学校的培养和指导、社会所提供的机会才更加有意义。首都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义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第四章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素质评价分析

4.1AHp(层次分析法)简介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A.L.Seaty 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他把复杂系统的 问题所包含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根据定性的判断对 同一层次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的描述,在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元素相对 重要性权值;最后根据各个指标的数值及其权值,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综合评价。原理 是将整个指标体系分层(以三层为例)。其中底层节点是影响结果的具体指标,称为“子 指标层”;第二层为“指标类层,它将若干相关的指标组织为一个类(或称为子系统)以反映在某个更大范畴的表现。顶层为“目标层”,它只有一个节点,表示了最终评价 的结果。整个指标体系自顶向下每一层的指标所考察的范围逐渐缩小,指标也逐渐细化;在实际操作时,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就可以通过底层的各个细化指标计算得出顶层指标 的评价值—即我们想要的最终评价结果【„‟。具体分布如图4.1所示: 目目标层层

指指指

指指指

指指指

标标标

标标标

标标标

类类类

类类类

类类类

lllllll22222333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

子子子子子子子 指指指指指指指于旨旨旨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于旨旨旨指指指指指 标标标标标标标标

标标标标标标标标标标标标

标标标标标标标

lllllll***2222233333lllll22222333 图4.1分布图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在于

1.输入信息主要是决策者的选择和判断。决策过程充分反映了决策者对决策问题 的认识;2.简洁性;首都师范大学顿士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3.实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也可定性分析;4.系统性;人们决策大致分三种:因果判断、概率推断和系统推断,A即把问题看作一个系统 属于第三种。

AHP的主要不足在于:AHP只能用于选择方案,而不能生成方案;主观性太强,从层 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的构造,均依赖决策人的主观判断、选择、偏好,若判断失误,即可能造成决策失误。AHP从本质上讲是试图使人的判断条理化,所得结果基本上依据 人的主观判断,当决策者的判断因受个人偏好影响对客观规律歪曲时,AHP的结果显然 靠不住,所以,AHP中通常是群组判断方式。4.2基于AHp的学生素质评价 4.2.1调查法确定指标

为了发挥AHP算法的优点,避免其因主观判断的失误造成的误差,利用第三章中所 作调查作为形成指标的依据,将学生综合素质由传统的“德、智、体”三方面修改为“思 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职业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四个指标。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采用AHP方法,设计三层指标体系如图4.2所示,其中每个指标 顶层的指标号以字母A开头,第二层以B开头,底层指标以C开头 瓜一叫一州川泪

A︸质一;.:素.|上胜、归山瑟B合厂jeseellee.综生学 都赋予一个指标号,表示。

学能力自绩成学习厂度知识想信念理 巨嵘冲雨偏峥巴咫嘴

叫叼韵翻剿引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图4.2三层指标体系图 4.2.2构造判断矩阵

利用人们对每一层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将其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 式,称为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后,上下两层要素标间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对同一层次要素,用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其比较结果以1一9标度法表示。1表示同等重要,3表示稍微重要,5表示明显重要,7表示强烈重要,9表示极端重要,每两者之间的中 间级别用2,4,6,8表示。这样对于同一层次的n个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A={a:j}.下面是“指标类层”的判断矩阵A.类似的,“子指标层”各个相互关联的指标也分别构成了3个判断矩阵B1,B2和B3.C13 3 C14 4 2 2 1 21/21 C23 2 l/4 l l/2 C24 3 1/3 2 l 口︸一乃„奋勺勺„一卫

1/1/21卫

4315 C32 2 C33 4 2 1 1/2 C34 5 5 2 1 勺„JC,..„了了声z口 „....勺皿

B一 JJ2I-一

32222一

1113 一

CCBCC一

BCCCC一

CCCc首都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4.2.3计算最大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完成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给出了各个相互关联的指标之间的相对比重,下一步是要确定每个指标在 其所在矩阵所确定的子系统中的权重。在确定指标在子系统中的权重时,需要对判断矩 阵的有效性通过数学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判断矩阵能科学的评价各个指标的相 对重要性。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丸a、和其对应的经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那=〔w,wZ,…,wn]丁 A附==凡n。、砰

由此得到的特征向量苹二〔wt,wZ,…,wn〕„

就作为对应评价单元的权重向量。凡拟和才的计算方法如下: n(l)将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按行相乘:即na。(i一,2,3L(2‟计“可一厕

(3)将可归一化的二·不当一,解=[w,wZ,…,wn」„为所求向量 艺可 /=l(„,计“最大”征“编一客臀,“中“班“示向量“砰的第„个元素 单层次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检验。在单层次判断矩阵A中,当气 性检验的步骤如下:(1)计算一致性指标C.I.:Cl.·拭*时‟,称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进行一致 =凡na、一。n一l,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

(2)计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是多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 后取算术平均数得到的。

(3)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一C.I./R.I.,当C.R.<0.1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 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公式计算以矩阵A为例,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n fl气(„=„,2,3…)=(6,l月、一厕=(1·8„7,1/6)0.55)W=(0.54,0.297,0.163)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凡a、: 凡nax=去客黔 l/2){O·‟40)}„·623)1}O·297}一}”·”931)戈0·163)戈0·492)勺„,J /2/1了苦了llee,.、一一

=3.010 仲axA丸

然后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C.I一窖,C.I一。·005。

最后计算Cl与具有相同秩的随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了的比值C.R。R.I由表 4.1给出。表 4.1 标度

123456789

R.10.000.000.580.901.121.241.321.411.45 C.R=0.005/0.58=0.009<0.],通过一致性检验。以同样的方法计算B1,B2,B3的数据得到

Bl:W=(0.475,0.25,0.16,0.11)BZ:W=(0.472,0.073,0.286,0.170)B3:W=(0.493,0.294,0.139,0.074)礼ax二青客臀一致性检验在软件中自动实现,如果不符合一致性将自动提示调 整数据。首都帅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4.3系统实现

生成判断矩阵如图4.3所示: 免免想品位公同同专业素陌陌职业套质

...一一

111222333iii月乙二r闭阅..,巨巨

隋隋厂业公质

l/222111222 职职业萦质

{{{}1/3一

一}1/z一

}111 思思想昌德兮质

{{{}品德修养一 一资任票

票助人梢神

神理想信念

念 品品位修养

111222333444 资资任碑

1/222111222222 助助人翎神

l/333l/222111222 理理想位佘

佘l/引

引}1/2一

一}1/2一

1}}} 专专业!质

{{{}学习成绪一 一知识广度度自学能力

力俐新能力 }}} 举举习成绮

}}}}1一

5552223}}} 知知识广彦

}}}}l/5一

llll/444z/3}}} 自自牟能为

}}}l/2一

一}4一

lll2}}} 俐俐新撬为

}}}}t/3一

一}3一

一}l/2一

一一

}}} 职职业素味

味引

引仓心及主动性性实践经脸脸组_织钩通 通宋职技能 }}} 首首心肠主动七七习

l1112224}}}5}}} 单单践经毅

毅日

11/222111222s{{{ 组组织构迩

迩刃

1/4441/2221112}}} 求求职技翻

翻图

图1巧

巧1/引

引}1/2一

z!!图 4.3 在判断矩阵中调整指标的权重,如果不符合一致性原则自动提示 lll专业f万

万该亚事蔺

}}} lll只袒品徽食质

1111112221/沛

!!专业玄万

l/222}lll222

aaa/2{{{...~~一

一}品饰协界

}}}}资任界

{{{}助人精神

神}即帆信念 念医医忍尔南1吕下可冲 冲

冲 lll蕊ee笆协养

111222333qqq }}}资任碑

l/222lll222222 lll助人柑神

1/333飞

/222lll222 lll球饱衡念

...}1/叼

111{222221/2一

}lll lll专业萦国

国}学习成绪一

一{知识广序一 一l自学能为一 一}创新能为 为 lll学习成绮

111l555222333 lll知识iii广序一

一1巧

1111/4441/333 }}}自举 举袭六

}z/222444lll222 lll栩新iii熊为一

{1/333133311月

{111 lll职业兮质

质}佑右乃主动性 性}实践经脸

脸1组织沟通

通!宋职技能 能 lll位心乃主动性

111222444l写‟

‟ lll手公经脸

1/222111222SSS }}}组织钩诬

诬}1八一

1/222lll222 }}}宋服枝侧

侧}1乃一

一}1/引

引}1洲

}lll 图 4.4 保存调整后的结果: 戳戳滋馨翼彝鬓粼藻攀鬓蕃】蒸彝瓤l翼鬓黝薰鬓翼纂羹馨鑫鬓蘸】】{攀鬓鬓珊囊窦纂巍桨

lll紧紧黔严里攀~骂_纬

一、罗一攫置苏缨纂犷潇-一一~,攀攀生绘吾釜落1感绝富撼淤质降亚一爹贾l萝„亚鱿蔗

!!童布

布厦色紊活}1「}一一2‟

---吮

111!!琴代

代『蔺‟蒯一。}丁

}2111lll盲„ 福福王爹稀

}z/311/222}lll 黑黑报品像繁百!!}品德修养}份任弓}助人桥神一

一理想信含

含~~~,~尸~一一~~rrr一一一1『}一2一}去

444品品公修荞

甘甘任撼

撼l/2{;l,222一一万一r一

一1过,/zl,222助助人箱神

邢邢根信念

念}l/2一

}lll 卜卜卜卜卜卜卜卜卜卜卜卜卜卜

卜卜能力 }}}一创新能力

力lll专业贾两

}}}{学习成 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一及『}一”

33333lll学习右给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一

l/;;;1/333lll知城广冷

冷」

」」」」」」」」」」」

.......!!!!lll自单健为

为白2};}‟

lll2lll lll袖新该洲

洲1/引 311左

llllllll }}}职业萦百一

一}位八哥主动性}}}{实践经牲{{{}组织沟诩{{{}束职扮烤

}}}仓右月主动径 径

1112224445lll }}}容‟踌经脸

{{{}1/2}}}一

l}}}}222555 }}}组织沟通

通l/引

1/222111222 }}}宋职技晓

}}}}1/sss1/引

引}1月

}}}}1!!图 4.5 24首都师范人学硕卜学位论文纂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计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休系

进入评价系统如图4.6所示,可以直接录入每个学生的情况,也可以直接导入数据 表格

妇臼切扭困即抽入卯格式叻工爪御份拐勿带肋如 学号}姓名

孚_~竺竺竺」一呈全里1_」竺竺___}导出荟)少傲q〕图 4.6 数据录入或导入后如图4.7所示: 麟麟黔辨嘿熙黑熙黔暇目哪哪哪羚脚赞

尸尸翻翻酬以晰咖呷州姗~俄份限洲峨翻侧峨一~~昭竺甲竹翻竺竺甲咚~竺州心吧甲翻韶翻烈似服门跳翩洲姗哟咖姗川绷脑如嗯嗯

学号

号姓名

名学生综合素质

质签山公抽队必翻必阳内如侧劝妞肠肠。。

}}} 嵘

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嵘

思思想品德素质

质专业索质

质职业素质

总评

品品

品责

责助

助理

理学

学知

知自

自创

创动信

信实

实组

组求

求求求求求求求

德德

德任

任人

人户目

目习

习识

识学

学新

心足笼

笼织

织职

职_~三全翌二二

修修

修雌

雌精

精月„„,成成广

广能

能能

及全圣

圣沟

沟技

技、~华叭

}}}养

养养

养神

神信

信绮

绮度

度为

为为

为降幸

幸贻

贻;西

西合匕

匕二出。)111念

念念

。,:,}}}

}}}050620070111邹伟杰

90008333}弱

7555„

OOO芍

芍引引

76669555与书

书今

今J氛

氛J瓮

理理互独里姿g旦步璐全

全草)瀚潞

潞雄鲜

鲜洲侧

侧扮数

数卜沁移舀

lllllll训训硬笼

III乡丽

丽汽

汽、袄

袄苛羞姜姜骂滋

滋资裁思人效撇

撇狱

狱狱{6妞

妞}柔q钊

钊}滋攀珍

:::::::::::::::::::::

}}}D506200703111瘫娜欣

***3甲

444899952229仑

仑„戈言言准

准山我我一器

器扛手羁汤舟于~_一补七

涎涎处蜘夔遂

遂简毓徽

徽纳亘

亘井磁!!l幸淮讨 讨{矜血

血沐份即

即I抢寿组 组虫进进认试祥诬

诬忿司台

{{{旅蕊

蕊于撬孟孟井

裕裕诚

诚票窥笼平簇艾

.............务民刃甘

lll卜.扮U只

***11111111 蜓蜓

蜓,0620070555武志密

***28888阵

阵刻

83335日

日一兹

兹夏石

石„兹

兹„器

器公笼告尝盆告法公二二二

二 浮浮浦跳跳谧翻翻公目翻湘岌岌川亩面婆多石亡~诵」 」口、布„„念

}}}}};澜

澜腿翻

翻愿

愿刻

刻淤瘫稀

稀杯敌

敌二雨

雨砚兹

兹豪轰

轰聪忿你耸必聋

聋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霎

霎霎哪

哪】】姗树廿滋娜认绮U灯委

委架舞翼洲呀琶砚城

城井姗口

******11111

!!050620070777穆克

566693337谧

9555!800070009弓

弓日

ggg山兹

兹一云三三

三岩告鉴口二奋盛亩二奋

~~~~~

***777777777777只

{{{l只司 司

涌涌感

感液汤专

专比泌戏

{{{祝献窟趁

趁卜大奋呀

呀居伍发

发卜夯6已

已一浦女女_如

如导徽

徽瘾

瘾麟禹{要弃盈熟

熟IIIU场幼6冬月Q契妇日毒

毒鉴酬宁找翔爵

爵附冷钊

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钊

LLLLLLLLLLLLLLLLLLL年疾补习曰一 一

1110506夕

0070999l母经

经7只

***398}}}}6666一丽

丽一兹

兹箭

箭„靛

靛一靛

靛„鉴目活盏盆二二名盛咨

瑙瑙理卿猖哪西夔奎嘿

{{{粼灌锐!缸

缸霎翻弱

弱向勺

勺翼苗

...!髓载

载}髓绝

绝燕励

励决洲晓可

可揉弱

弱件污 ggg女射

射东丽

丽液丽

丽黑教蒸裹条彝…

---------------】】

0506200711---涌淑芬

6333******555一毓 {{{95一

一一三

******弓

3333333 潍

潍潍惹解解撇甜

甜摹鳄

鳄瘾畜

畜缎撇

撇森拍

拍毛浦经经萝研

研襄那

那麟黔鑫黔;澎瑰扮

扮lll习50日鞠习蹦居

居拍碟豁热姜裹卿畏

畏尽鑫妇知

知理器孩翰

翰漪甜

{{{{{{{{{{{{{{{{{{{

{{{050620071333乐荔

8444544495556OOO67779444533373一

766662226日

日子二

二鬓推

砰砰}溺

{{{l髓酬 酬准湘圣

圣砚刁必不„般

lllllllll价„一临州州娜翁

翁书葫

葫姗眺

眺i落互 互!撇翻途髯辈擞戮奈

IIIIIIIII理翅限站

;;;;;;;;;;;;;;;;;;;;;;;,,,庚汾石南南甘撇;劝口」

」脚侧合 }}}r汗月协

}}}}}}}}}}}}}}} 单击“计算”得出结论,并可将结论导出,如图4.8所示: 25首都师范人学f吹卜学位论文基十八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J「究体系

……学曹

---姓名

名学生综合素质

人人

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评

思思

;;;想品德素质

质专业素质

质巨

巨职业素质

品品

品三

EEE助

助理

理学

学知

知自

自创

创动信信实

实组

组求

德德

德贝

贝人

人幸目目习

习识

识学

学新

心心践

践织

织职

修修

修任

任精

精信

信成成广

广能

能能

及及经

经沟

沟技

养养

养感

感神

神念

念绩

绩度

度力

力力

力性主主验

验通

通能

00050620070111邹伟杰

******556222}77一 一

5333544475.7222昌昌勺弓巧弓那衍旅

{{{!章嚷玲

玲、匀 777了

OOO吮它

777价树树弃翩享享梅屁

屁谧

6OOO一1333绝

555!一兔么 么会滋

滋戈拼邵龙乐

封封

050620070333盛凯欣

566689998777}***2}***3日

66673.***9 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州

州,,么臼硕人f生~、头沙户„ }}}冷百连连买群一一…一息吸吸套撰撰成芭污污粤灭旋莽

一、舫舫韶

韶柳

柳毙咙

咙墓万扮

扮是撇占

占柯序彩纽泛

泛__竺望 1_{{{贾贾Ub叼匕ZU材IU叨

叨询愁孙渗熟七

七七七七七七七

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

.................今狡以勺

111111111111;粥仁月月不俏拍沃口一一

***武志套

套8召

82229888}叫 叫

8888911***3350007弓

633380.933333廷廷脆以聪O履泉潜

潜麒敏极

极__7奋 奋卜斑

斑耐

耐浦

浦拼浦

浦黔怡引

引了

666龙时时

7111丽

丽褪

褪贻浦

浦琳琳4

澹OOOOO 身身050620070了

了穆克

******99533396667888}566675.666666 断

断断一骨

骨一匀 777百

3339了

了浦

浦井哺

哺心跪

6333366682229念

念一麟

麟一聪

聪提戮舫炸阵

阵期期.科ItH伙目卜卜十〔」洲川

{{{050620070999母兰

*********99977.822222 凡凡_壳诀汉拼劝诩弓长二旅„翻爷」 」}巍摹滩胜裤

}}}}朽

朽交魔

魔璐

璐雄施施赞

赞扮群

5444}的 的史贾

贾卜茄

茄典那

那比褚蚕射

;;;;;目目拟为U唇公理U谈通牡引

墓墓

oso62007xlll蒲淑芬

63335111***5586{{{!6今

***15333}70.833333 黄

黄黄粼势飞

飞一

9555右华

华8日

日息 333汤勺

勺_淞

淞息级

~74447333盛

盛_泊

777犷加

加洲朽创

创黝黝匕Ub孟U山二汪

******222

***乐荔

8qqq*********1。

833333 系

系系好感感介辈裕裕料嵌

嵌筋

筋娜荡

荡锡暮

暮阮分弓弓敬而而一弱弱捅戮

戮今喂士

士浦亏

亏耀纷哀粼尔

尔吨吨于.气于1卜丫.llt彩才彻矜

矜l月昌瀚场石布翻簇

{{{{{{{{{{{{{{{{{{{{{{{{{{{{{{{ 图 4.8 导出的表格为Excel格式,通过导出数据对学生进行排序,得到评价结果。对于每次设定的指标和权重,可以得出中间数据 l议‟3}0.吸3673}l蝴3{0.今36了9{ 如图4.9所示: l胡 3{1.35了任77} 几几

Alll3DDD ffflAZZZDO,6866777 讨讨

^333444 倾倾

^;;;0555 脚脚,lll}2.3403弓 ??? WWW,2220.35930444 脚脚,3331.习1421劝 劝 卯卯

4440.84089666 吩吩

1112.3峨03弓 777 脚脚 2220,35930月

月 卯卯

3331.41421444

WWW4440.84089666 酬酬 1119.习8798弓弓 朋朋

2221.46122666 酬酬

3335.7033勺777 阴阴 4443.马 QG03111 胡胡1/n例

1111_01只另夕 333 AAA囚2/n翎

2221.01670555 胡胡3/酬

3331.00822BBB 蝴蝴4/硼

4441.01261999

ffflAIII3000 几几

AZZZD016666777 几几

A333444 几几A弓 弓

O555 『『

1112,3403弓

777 卯卯

2220.35930魂

魂 钾钾,3331.41召21月 月 WWW,月 月

0.84089666

WWW1112.3403心

777 脚脚

2220.35930口

口 再再

3331.41召21峨 峨 我我吸吸 0.8吸

089666 胡胡

1119.48798月月 胭胭 2221.组 6122666 胭胭

3335.70339777 阴阴

4443.40603111 胡胡1而训

111}2.01352333 胡胡2/n脚

2221.01670555 姗姗3而训

3331.00822888 阴阴弓/n俐弓弓

1.012e1999 nnnAIII0333333333 几几AZZZ1333333333 日日

A333D0555 几几

A4444555 脚脚,111}0.75953666旷旷

2221.07口

5777 钾钾,333一0.弓 7287111 呢呢,性性

2.5900222 翎翎

1110.75983666 闪闪

2221.07月 5777 卯卯 333}0.弓728?111 叹叹

4442.5900222 酬酬 111只 1n6口门,AAA闪2224.弓

0332333 胡胡

3}}}}1.90807888 朋朋

44410.4575999 AAA脚1/n囚 111立,02199888 酬酬2/n闪

2221.02443888 人人囚3/n训

3331.00877333 洲洲弓/喇

4441.00勺41222 图 4.9 26首都师范人学硕卜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4.4本章小结

三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所定义的三层有序指标层次使其可以有效地使用

AHP法何调查法相结合来科学的实现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最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其他纯定性方法(例如专家咨询法)相比,AHP法和调查法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 分析相结合,并以严谨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保证了定量分析有效性,所做出的权重计算 和评价也更为科学和客观。

系统采用VB编程,可以输出中间过渡相关数据,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可以导出,为

excel格式,具有通用性,几乎在任何电脑上都能够使用。首都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第五章网上问卷系统及问卷统计系统 5.1系统设计的意义

就业工作的实质是架起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桥梁,及时地了解和反馈用人单位的用 人标准和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将作为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依据。而 要了解这些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将是通过网络进行调查。5.2系统功能及模块

系统的使用者包括管理者(学校就业部门)和用户(被调查者,可以是用人单位或 毕业生)。具体功能如下:(l)管理者制定相关的问卷,编辑问卷,并发布;(2)管理者对问卷进行搜索,查看,修改等操作;(3)通过统计模块对信息进行相关的条件统计,获取有用信息;(4)用户可以选择相关的问卷进行填写并提交,有权察看管理者发布的统计结果。问问卷调查系统统

管管理模块

块块块块块块

用用用用用用用

用用户模块块

问问问问标标标问问问选选选系系系统统

统用用用选选选填填

填查查 卷卷卷卷题题题题题题项项项统统统计计

计户户户择择择写写

写看看 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管

管登登登问问问问问

问问问 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

理录录录卷卷卷卷卷

卷卷卷

图5首都师范人学硕l学位论文墓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卜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问卷管理

标标题管理理

搜搜搜搜查

查查添

添添修修 索索索索看

看看力口口口改改 问问问问布目目目问

问问问问 卷卷卷卷关

关关卷

卷卷卷卷 标标标标信

信信标

标标标标 题题题题息

息息题

题题题题

发卷布问除删卷问改修问卷添加问卷查问看卷索搜卷问 图 5.2 问问题管理

搜搜搜搜查查查闭岳岳岳修修修删删 索索索索看看看力口口口改改改除除 问问问问相相相问

问问问问问问问 卷卷卷卷关关关卷

卷卷卷卷卷卷卷 问问问问信信信问

问问问问问问问 题题题题息息息题

题题题题题题题 选选项管理

搜搜搜搜查查查添

添添修修修删删 索索索索看看看力口口口改改改除除 问问问问相相相问

问问问问问问问 卷卷卷卷关关关卷

卷卷卷卷卷卷卷 选选选选信信信选

选选标标标问问 项项项项息息息项

项项题题题题题 图 5.3 系统管理统计管理

件统条计统退系出管理登录员息验户证用信 图 5.4 5.3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关系到一个应用系统的具体实现,分析调查问卷系统我们可以建立以 下五个表来满足系统的需要,它们分别是:管理员信息表manager,用户信息表。SerS,标题标title,I司题表q。estion,选项表ite,1。数据库名称为S。rvey。首都师范人学硕}一学位论文纂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5.3.1各个表的结构定义.Manager表

Manager表用于保存管理员信息。相关字段有管理员id、用户姓名、密码、上次登 陆时间、权限、备注等。.UserS表

Users表用于存放用户信息。相关字段有用户id、用户名、密码、性别、学号、年龄、备注等。.Title表

Title表用于存放问卷的基本信息。相关字段有标题id、标题名、发布日期、发布 状态、发布人、问题数、备注、投票数、问卷类型等。.Question表

Question表用于存放问题的基本信息。相关字段有问题id、问题名称、所属标题、选项个数、投票数、备注、问卷类型等。.Item表

Item表用于存放问题的基本信息。相关字段有选项id、选项名称、所属标题、所 属问题、投票总数、备注等。5.3.2数据库的链接

在WEB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大量的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操作,而ASP通过 内嵌的 DatabaseACCesS组件实现对任何支持ADO的数据源进行操作,包括ACceSS、SQLServer、Oraele等。

在WEB应用程序中对数据库进行链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ODBC建立数据源 对数据库链接。二是不使用ODBC与数据库链接。本系统采用

SQLServer2000作为后 台数据库,我们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法。由于有多个页面需要打开数据库,可将数据链接 字符串和链接对象保存在一个单独的ASP页面文件中,使用时只需将其包含到用它的页 面之中。实现这一功能的程序是conn.asp,代码如下: <%

dimstreonn,eonn streonn二” Driver={SQLServer};Database=survey;Server=(loeal);UID=sa二PWD=“首都师范人学硕l一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Seteonn二Server.Createobjeet(“adodb.eonneetion“

eonn.OPenstreonn 程序首先声明两个变量conn和StrConn,conn是用来存放数据库链接所创建的对 象,Strconn用来存放数据库的驱动程序。而 conn.OpenStrC0nn语句则真正实现了数 据库的链接。

5.4管理模块的设计

管理模块是对问卷的编辑、发布、修改、删除、察看进行操作。由于考虑到系统对 问卷管理的灵活性,我们分解为以上所示的五大部分。5.4.1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管理员登陆

管理员进入后台管理界面需要经过一个登陆的过程,假设用户设定的虚拟目录别名 为dangdang,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八ocalhost/dangdang/survey/adm in/,进入登陆界面,如图所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按登陆按钮即可进入系统后台管理 主界面页面,如图5.5所示。

文仲之)一组q〕班居仪〕收峨乌〕工只江)衍肋化,今二二汤丛若冷,、抽,认懈失嗽,乙数娜 ~~,平统仃注形膝兮份(_黑黛_J _.、燕麟丝笋更

褪切本地:。一,~一„

图5首都帅范人学硕l学1立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图 5.6 在登陆模块中重要的部分是验证登陆的程序checklogin.asp.退出系统

退出系统的程序比较简单,当我们点击后台主页面的退出系统按钮时,程序会弹出 一个确认对话框,提示你是否退出本系统。如图5.7所示:当点击确认时,自动回到登 陆界面,表示已经退出。犷犷.~二„.认发二二共~~、、、取消消iii及明刃巳

iiiiiii、、.·~~~介,.,一,~户户户

户 5.4.2问卷管理模块的设计

问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添加问卷、修改问卷、搜索问卷、删除和查看问卷。.添加问卷

当有新的调查需要发起时,我们希望把设计好的问卷存取在数据库里,同时针对问 卷标题动态生成一份问卷,以便于用户进行填写并提交。添加问卷就是实现把一份问卷 的所有信息保存到数据库里的功能。为了进行可视化的编辑,我们设计的程序可以根据首都帅范人学映l学位论义纂于八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计价‟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需求选择问卷的类型,问卷包含的问题数目,以及选项的个数。程序界面如图5.8所示: }}}雌黔.全鲁赢蔽畏豁斋二夔业一攫曦黔

黔 杰

杰户钾鱼鱼卿吻一

}}}}} 发

发布人

:(((说

说明:一

___ 问

问德类型:„)承选()多选

---问

问题数目一Zv选琐个致:4丫

;;;确

确认 lll 心

心。卜

...f“~、.”爪~从~少于”~~”丫~,.”人.阳~吊~~”,丫一~”一

粗本地玩妞二

二 图 5.8 添加问卷的程序为questionnaire_add.asp。当我们填写好问卷各个部分后直接选 择提交,即可对问卷进行保存。.修改问卷

修改问卷的实现思想是依据给定的问卷查找到它的id号,首先从标题表中获取问

卷标题的相关信息输出到修改页面,再在问题表中查找属于该标题的问题,然后从选项 表中获取属于该问题和该标题的选项,利用循环依次将问卷的信息输出,再进行修改,点击保存,即可完成问卷的更新操作。.搜索问卷

搜索问卷的功能比较简单,管理员自己输入标题关键字,在标题表中进行搜索,然 后回显在网页中即可。.删除问卷

删除问卷有两种情况,一是问卷还没有问题和选项,只有标题存在。二是它已经是 一个完整的问卷。对于第二种情况,删除程序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先把对应标题的 问题和选项删除后才能最后从标题表中删除标题,不然在数据库中将产生错误。.查看问卷

对问卷的统计信息进行查看,本程序的特点是以条形图的形式显示每个问题各选项 投票的百分比。处理的技巧是以投票数百分比作为图片的长度。这样当图片高度固定,长度的不同即可体现出它们所占的投票比例。显示结果如图5.9所示:首都师范人学倾f学位论文基十八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图 5.9 5.4.3标题管理模块的设计

标题管理模块实现对问卷标题信息的相关管理功能,当我们生成问卷后,如果只需

要对问卷的标题部分作修改即可进入这个模块。它包括添加标题,修改标题,删除标题,搜索以及查看标题等子模块。.添加标题

当管理员点击添加标题按钮即可进入如下页面进行标题的添加: 当填写好标题信息,点击提交,即可把填写的信息存入数据库。提交后处理的程序 为addtitlesave.asp.修改标题

实现对标题信息进行单独的修改,在标题管理主界面中点击修改按钮即可进入修改首都师范人学硕卜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标题的页面,实现此功能的程序是resettitle.asp。.删除标题

册lJ除标题的程序与删除问卷基本相同。.搜索标题

搜索标题的程序与搜索问卷基本相同。.查看标题

查看标题的程序与查看问卷基本相同。5.4.4问题管理模块的设计

问题管理模块实现对所有问题单独的管理功能。当需要对某份问卷的其中一个问题 进行修改时我们即可利用该模块进行操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很方便的对问卷中的问题进 行添加删除。此模块的许多实现和采用的技术与标题管理模块差不多,在此我们不做详 述。下面列出了需要设计的个子模块:.添加问题.修改问题.删除问卷.搜索问题

5.4.5选项管理的模块设计

选项管理模块实现对问卷中所有的选项进行单独管理的功能。当我们需要修改某个 选项,或为某个问题添加删除选项时,可以进入该模块进行操作。此模块的实现和采用 的技术与标题管理模块和问题管理模块差不多,在此我们不做详述。下面列出了需要设 计的各个子模块:.添加选项.修改选项.删除选项.搜索选项

5.5用户模块的设计

用户模块要设计的功能相对于管理模块来说要简单很多,除了常见的用户注册、登首都师范人学硕l学位论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录外,用户只要对问卷进行选择,然后作相应的填写即可。填写提交后用户还可决定是 否对结果进行察看。此模块比较复杂的一处是对问卷提交后的数据如何进行存储到数据 库中。程序的大致流程如图与.11所示: 用用户注册册

用用户登陆陆

登登陆验证证

选选选选填填填查

查查提提 择择择择写写写看

看看交交 问问问问问问问问

问问问问 卷卷卷卷卷卷卷卷

卷卷卷卷 图 5.11 5.5.1用户登录模块的设计

用户通过登陆才能填写问卷,这是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实现此模块的程序为 login.asp,界面如图5.12: 厂厂-用户。-----一

一 }}}竺户名‟

‟ {{{用尸密石”二__、、iii一I‟一“„““„}· ·

}}}}}

{{{{{ 涵涵袭诊--一-------一

一 图 5.12 当用户填写好用户名和密码之后点击提交,即进行登录验证程序loginCheck.韶p,如果验证成功即可进入选择问卷的界面。首都帅范大学硕}一学位论文基于八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休系 5.5.2用户注册模块的设计

当用户第一次进入系统时,需要进行注册刁‟能进行问卷的填写。在图13中,我们

点击我要注册按钮尽可进入注册界面,填写好各项信息之后,保存到数据库,注册成功。用户选择问卷的界面如图5.13所示: 嘴沁阶口早解职.口,口眯哪口口军栩甲哪娜口门户.文件之)Q后退 池坛勿活 的祖q)盆居仪)收爪伍)土只仅〕期助电)竺4,夏}.1卜。,飞,d~„4;红娜

_~__、_---一~一熟毋卿 斌卜、t,221.。公卜,tzd~谧。以二.,一对u.,/城.„,.~份叮.„,gt一„1一二一3 图 5.13 5.5.3填写问卷模块的设计

用户选择了要填写的问卷即可进入填写问卷界面。实现程序是dispsurvey.asp。页 面外观如图5.14: 文件亿)沙

门相电)奋.仪〕收喊估)工城江〕栩助必)礴劝赓舜,:,认,.二奄„一伽哟、_数腆 池址边„i构„傀、p:z/1.。以卜ostzd,„d~d,,.,z。二r„zd:,p„。,一。二,?。i、ie二„--一界公,到跳扭-之赚你对就业的看法 期望工资待遇(〕1000 希望工作地点 〔)城市 C杏国外 自乡村 份无所谓

希望每天工作时间 05小时(沙了小时 C,8小时 公都可以 一溉苯范 一︸华

︸,!…!l…一一一︸钓

图 5.14首都师范人学硕卜学位论文摹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5.5.4查看问卷模块的设计 提供给用户查看问卷的功能,使信息得到分享,对用户填写的积极性有所帮助。程 序实现与后台管理界面中问卷查看的实现相同。5.6本章小结

本系统采取的测试方法是先进行各个模块的测试,经过修改和调试后进行总体测 试。最终使各项功能达到或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本系统采用的测试环境:服务器采用windowSXP操作系统加H55.0信息服务器;客户机与服务器备置一样,采用工E浏览器。

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用户填写提交并查看问卷。管理模块

中有管理员的登录、添加问卷、搜索问卷、查看问卷、删除问卷、修改标题、修改问题、修改选项等一系列功能,测试结果比较正常,基本达到设计的要求。

本系统作为就业调查和AHP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支撑手段,可以展开不同规模、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的调查,并根据结果检测AHP方法中所设计的指标和权重,以保证 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今后的推广使用提供了保障。首都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基十八卜I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第六章结论和未来的工作 6.1结论

1.本论文中所研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学生评价系统,该系统

所包含的评价内容包括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 要,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可以进行一些完善和修改以后加以推广使用。2 提高。3.通过基于AHP方法进行评价系统的研究,制作界面简单易懂,计算精度得到了.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中所体现出来的更加主动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更强更多的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更强,这种定量的分析与实际工作中学生就业的情况 的定性分析相符,是科学有效的,为学生评价的权重提供依据,两项研究互相支撑和推 进。

4.网络问卷系统的开发便于进行不同规模,不同受众,不同内容的调查活动,并

且能够进行分析,省去了以往纸质问卷的录入、统计等繁重的工作,提高了效率。内容 和方法都更加灵活。为学生各项调查和学生评价提供有利保障。6.2未来工作

1.利用网络问卷系统对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继续检测和改进系统,同时帮助学校统计结果,提供反馈信息。

2.参与北京市教委项目“大学生就业力诊测系统—大学生职业诊测系统”的开

发,将本论文中所研究的内容更多的应用于实践。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首都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幕于All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首都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基十A川〕(层次分析法J的学生索质评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l」曾梅凤,张仁舰.基 T-AHP的高校教师素质综合评价分析.统计与咨询,2006,4:20一21 【幻赵洁.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7):460一463 〔3]刘坚,袁春华,王秀清.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研究.山东科学,2005,18(2):10一13 【4」牛冀平,高少初,余志超.运用多层Fuzzy评价模型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黄冈师范学院学

报,2001,21(5):20一22 【5」李勤,王宗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5,9:115一117 【6〕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改革与战略,2007,1:150一153 【7」黄殿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4:10一13 仁81唐宁玉.认识测评理沦与方法.第刀饭,辽„犷:东一比财经大学出版衫-「9谁金娣,工刚.教育评价与测从.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仁l川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二中国统计出版社-[11」 GanserGH,DrewDA.Nonlinearperiodiewavesintwo一 phaseflow model[J〕.SIAM.J.Appl.Math,1987,47:726一736.〔12]AbiaL,Chnstiel,Sanz一

SernaJM.Stabilityofsehemesforthenumericaltreatmentof

anequationmodelingfluidedbeds〔J」.Math.Model.&Numer.Anal.1989,23:191一204.仁13」

WangMingliang.ExaetSolutionsfora。ompoundKdV一 Burgersequation[Jj,Phys Letter,A:Math.Gen.1996,213:279一287.〔1仁柴剑峰.国外破解人学生就业难招数谈.放日尺看世界:61一64 〔15」倪伟,杨军诚,竹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建没}为实践与探索.中国人学生就业:39一切

「工6噢兽明,曾嘉华.高校就业{_作信息化的探析.中国少学生就业:沛一洲

〔17」冯强.模糊数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3,15(l):81~86 〔18」李毓秋.关于高师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自我评价的研究.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65一67 〔19」夏季亭.建立就业教育与保障体系,打造就业竞争力.英才高职论坛.2006,4:8一n首都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基于A卜护(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20〕刘瑞新.ASP动态网站开发毕业设计指导及实例.北京:机械l_业出版社,2005,3:48一49 【21]郑人杰.实用软件「: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4 「22〕王珊.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8 〔23]陈世明,江高举.ASP从入门到精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5 〔24〕廖信彦.ASP应用经典.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9 [25〕聊宏兵.Javaseript示例导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首都师范大学硕l学位论文基一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J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活动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1]刘锐,葛庆平.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对策.北京教育.成功就业.2007,2:42一43 仁2」路宁宁,刘锐.网络环境下缄默知识建构及显性化思考.2006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 会会议论文集:38一41 「3」刘锐.信息技术与高校就业.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参加的学术研讨会

〔1」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2006年n月9日一10日中国北京西苑宾馆

三、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研究 〔2〕香港大学心理学调查 「3〕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首都师范大学硕l一学位论文基十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索质评价„,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致谢

首先,我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葛庆平老师。在我就读硕士研究生的三年里,葛老师 对我的学业和成长关怀备至。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和勇于开拓科学前沿的魅 力,都时时启发和激励着我,他谦逊的待人接物更令我难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无 论是论文选题、收集资料,还是论文的逻辑和结构构建,都得到了葛老师的悉心指导和 启发。

葛庆平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以及诚恳正直的为人给我们树立 了学者的风范。从葛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的做人的道理。在此对葛老师致 以最深切的谢意。

感谢同研究室的诸位同学,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研究环境。感谢路宁 宁同学,她给我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感谢田志兵同学,他在网络问卷设计上给 与了我大力的支持。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月考一下一篇:2011年广州市中考作文《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