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午休安全责任书

2024-05-18

学生午休安全责任书(通用9篇)

篇1:学生午休安全责任书

随着天气渐渐严热,昼夜时差发生变化,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及文件要求更改作息时间开

始实行午休:

从20XX年5月14日起,开始实行午休,为了使学生能够按时午休,确保充足的学习精力,在家午睡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家长负责看护学生休息,负责午休时间内的一切安全责任,学校与在家午休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如下:

一、时间安排:午休时间11:30至14:00(含午饭时间),到校时间14:20,下午上课时间14:30,午休时间学校将关闭大门。

二、在学校午休起始时间(12:00--14:20)

三、在家午休的学生在午休时间内不准提前到校,必须在家午休,其安全责任一律由家长负责。

四、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请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近日许多地方发生了恶性伤害事故,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希望家长教育子女按时午休,确保下午有充足的学习精力,不得随意离家玩耍或下河洗澡等,严防溺水、交通事故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按照路程及时提醒子女起床到校,不得提前到校或在校外逗留、喧哗,更不能迟到。

本责任书从签字之日起有效。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家长各执一份。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崔家营小学

20XX.5.13

篇2:学生午休安全责任书

天气渐渐炎热,为了保证孩子们下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学校决定从5月 22 日开始安排午休。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午休的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责任书。

1、午睡时间12:30-13:40,由于学校不具备午休条件,因此,要求学生全部在家午睡。凡自主在外午休的,所发生的一切安全问题和隐患与学校无关。

2、家长要加强学生上学、返家途中的管理,特别是不准学生私自到河、塘、库等水域洗澡,严禁在河边或池塘钓鱼、玩耍;在上学放学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

3、学生在家午休,家长要认真监督,及时提醒学生按时起床,按时到校。学校规定下午1:50以前禁止学生到校,严禁学生中午期间不午休而到处乱窜、在路上逗留、玩耍,甚至到野外水域洗澡、玩耍;家长(或监护人)要切实做好学生在家午休期间的管理工作

4、午休期间,学校将净校,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学校逗留;下午1:40学校开大门,学生方可进入校园。

5、午休期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安全监护人,家长要承担学生的一切安全责任。望各位家长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子女按时午睡,按时上学,严防一切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与学校、班主任联系。

6、本责任书从双方签字之日起至午休结束期间有效。

()年级()班 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篇3:学生安全的学校责任之辩

有人认为,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 学校自然成为孩子的“监护人”, 应像家长一样履行监护职责。基于这种观点, 只要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 一些家长就会把所有责任归咎于学校, 甚至把学校告上法庭。而一些学校对自身义务、责任的认识并不明晰, 往往担心名誉受损而屈从。

作为中小学, 尽全力保护好学生安全是应尽责任和义务, 谁也不愿看到安全事故的发生。但若发生事故, 学校选择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 体现的是公平公正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的精神, 也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推动基础教育法治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面对中小学生安全学校应承担何种法律义务

【案例】一晚, 某校17岁的学生寇某与几名同学在宿舍喝酒。第二天早上, 寇某身体异常, 被送往医院, 抢救无效死亡。经认定, 寇某因饮酒过度而死。寇某父母认为学校管理不到位, 学校应负赔偿责任, 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学校赔偿4.9万元。而学校称, 学校规定学生不准酗酒, 就在寇某出事的前几天, 还对酗酒学生进行了处分。寇某即将成年, 能够认识酗酒的后果, 学校不是寇某的监护人, 对寇某的死亡也没有过错, 不承担赔偿责任。

【结果】法院驳回了寇家的诉讼请求。

【法律解读】新疆双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李宪生:

学校的法定义务由法律规定, 不能作扩大解释。《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三)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 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五)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六) 依法接受监督。”

就学生伤害事故而言, 学校的法定义务是“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就是杜绝学校、教师侵犯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方式包括事前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和事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学校的法定义务是有限义务, 而监护人的法定义务是无限义务, 不能也不应该由学校承担超越法定义务的监护责任。判断学校是否履行法定义务需要证据支持, 不能滥用“推定过错责任”。

学校有怎样的法律义务,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确定。学校作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不仅要不折不扣地履行法定义务, 也应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学校应尽哪些安全保护责任

【案例】某中学高一学生王某于下午课外活动时在操场踢足球, 接球时跌倒, 后脑勺着地, 但未见明显外伤, 回家后未告知父母。第二天, 他仍到校上课, 也没和同学说起头晕症状, 下午体育课上踢球时, 他头晕加重, 老师才得知他曾摔倒, 立即将他送至医院, 一面抢救, 一面通知家长, 但王某不幸死于脑积血并发症。

【结果】本案不属于学校责任事故, 王某受伤是其在课外活动时偶发, 次日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并无不当。此案中, 因王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学校没有义务举证证明自身没有过错。

【法律解读】新疆双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李宪生:

中小学生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主要分布在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 约占中小学生总数的60%。我国法律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小学生的学校安全保护责任有明确规定。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由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 并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因此, 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那么, 中小学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安全保护负有何种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 应当承担责任。”

此类案件如何处理?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有责任提供证据”的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 承担举证义务的主体是学生及其监护人, 学校无需提供证据证明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如果学生或其监护人不能提供证明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证据, 学校就不承担赔偿责任。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学校应尽哪些安全保护责任

【案例】8岁的王某在寄宿学校就读, 夜里练习后弯腰, 中枢神经不慎受伤造成腰部以下瘫痪, 就医花去10多万元。王某父母均为外来务工人员, 举债无门, 遂向学校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因协商无果, 王某的父母将学校起诉到法院。

【结果】本案中, 学生王某受到的伤害是由于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 学校不存在过错, 不应承担王某的治疗费用。但由于王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案首先推定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学校有义务举证证明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王某的监护人无义务举证证明学校未尽教育管理职责。只有在学校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已履行教育、管理职责, 才能免除赔偿责任。

【法律解读】新疆双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李宪生: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这是一个受到法律特别保护的群体。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小学一至四年级, 由于其法律地位特殊, 需要中小学校给予特别保护。承担小学低段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必须明确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认真做好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

学校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负有何种安全保护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校应尽的安全保护责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既有安全教育的职责, 又有安全保护的职责;既有建立安全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的要求, 也有采取保障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的要求;既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要求, 也有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的安全要求;既有制定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要求, 又有配备设施进行演练的要求;既有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要求, 又有及时处理事故、向主管部门报告的要求。

如何处理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受到伤害的案件?《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 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 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 不承担责任。”

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谁主张, 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 但基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别保护,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 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 法律规定由学校承担责任;如果学校认为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不应承担责任, 就需要提供证据。监护人无举证责任。

第三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某日上午大课间时间, 马某与胡某两伙学生动手打架。马某将胡某、卡某和塔某砍伤。三名受伤的学生被送到医院, 救治过程中学校垫付医疗费27000元。胡某被鉴定为七级伤残, 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结果】一审法院审理认为, 学校虽然尽到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职责, 但此案件发生在校园内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期间。因此, 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的15%。学校以胡某受到的是第三方的侵害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 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对胡某受到的伤害不承担赔偿责任。在法庭主持下, 胡某放弃对学校的诉讼请求, 学校考虑胡某家庭的实际困难, 不再向胡某追偿已垫付的医疗费用。本案以调解结案。

【法律解读】新疆双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李宪生:

近年来, 第三人侵害学生事故时有发生。这里的“第三人”主要是指中小学校教职员工以外的人员, 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实施非职务行为时也被视为“第三人”。

第三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情形有: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 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 或者因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由于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 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造成学生人身伤害。

学校在第三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包括不承担责任和承担相应补充责任两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第三人损害, 学校尽到管理职责, 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学校不承担责任。补充责任适用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第三方侵害的情况。第三方对学生造成侵害的, 由第三方承担责任, 家长有证据证明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 学校就应承担补充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无过错责任有哪些

【案例】张为 (化名) 和刘波 (化名) 系某小学学生。某日中午放学下楼梯时, 张为不慎踏空向前倾倒, 将走在其前面的刘波碰倒。刘波门牙被碰掉, 刘波的监护人将张为的监护人和学校起诉到法院。

【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 张为、刘波和学校对刘波受到伤害都不存在过错, 张为和学校不应对刘波受到伤害承担赔偿责任。但由于伤害的发生与三方都有关联, 判决由三方分担医疗费用。

【法律解读】新疆双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李宪生: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 经常会出现学校没有过错仍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 不考虑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有无过错, 都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法律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有专门规定, 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不得适用。

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有:教职工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的事故。校车肇事导致的学生交通事故。学校从他处购买而出售给学生的食品、药品等存在缺陷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饲养或管理的动物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设施脱落、坠落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在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下, 学校只能以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的过错主张免除或减轻责任, 不能以自己没有过错主张免责。

有过错方的, 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学生伤害事故是由受害人或第三方过错造成的。无过错方的, 学校承担公平责任。《侵权责任法》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支招】

学生伤害事故中中小学校如何依法维权

新疆双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李宪生

中小学校常见学生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类型:不可抗力型, 如地震、雷击、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学生意外伤害;责任事故型, 如食物中毒、校园交通事故;违法犯罪型, 如校园内暴力, 校园性侵害等;意外伤害型, 如拥堵挤压、运动伤害;人格扭曲型, 如学生自杀、自残。

中小学校维权的基本途径, 首先是事前预防、事后补救和转嫁风险等。事前预防最为关键, 包括社会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事后补救包括应急处置, 及时救助, 调查处理。转嫁风险即学校要积极参加相关保险, 最大限度降低教育管理风险。学生平安保险和校方责任险是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的重要救济途径。

从法律层面讲, 学校维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要熟悉法律。学校领导、广大教职工不仅要学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类法律法规, 还要学习《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

第二, 要收集证据。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 学校是否承担责任取决于学校是否有已尽到教育管理责任的证据。具体来讲, 一要建设人防技防设施, 及时发现并记录学生伤害事故。学生伤害事故多发生在校园内, 为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学校要加强人防技防设备投入, 扩大校园监控覆盖面, 为及时发现异常、消除安全隐患、认定伤害事故责任提供视频材料。二要充实教育管理过程材料, 准确反映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多半与教育管理职责未能认真落实有关。如:新生入学报到时, 需要家长提交学生是否有不能参加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情况的书面材料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 需要有安全教育记录并由接受教育的学生签名认可, 需要家长配合的还需要由家长签字认可;对学生进行的日常谈话、家访也需要制作记录并由学生或家长签字认可。三是全面收集事故处理的过程性、终结性材料, 特别是由当事人、证人等签名的第一手材料。当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后, 要及时开展调查、处理, 并保存相关调查、处理材料。

第三, 要进行调解。在调查的基础上, 学校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依据《人民调解法》, 在合法、自愿、公平的基础上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的, 制作调解协议书, 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后执行。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 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篇4:学生午休安全责任书

【关键词】支教;法律地位;安全责任;救济模式

一、支教活动各主体及其法律地位的分析

1、高等学校在支教活动中的法律地位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在学理上有不同的定义,具有多重身份,归结其原因,在于高校在法律主体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而高校作为不同性质的行为主体所作出的行为要根据其扮演的不同角色来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以行政法和民法为出发点,探究高校的法律地位。大学生支教活动是指高等学校的学生利用假期对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的学生进行短期教育的一项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发起,全国各在其指导下组织各高校的学生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的规定,高等学校被赋予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权利,支教活动在高校属于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一般计算学分,是大学生取得学位证书的条件之一。从这个层面上说,学生有服从安排的义务,否则学校有不予颁发学位证书的权利。因此,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高等学校是支教活动的发起者,在其中具有重要的行政性的法律地位。

同时,高等学校在支教活动中的也扮演者民事性的法律地位。《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该条适用于大学生在参与高等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时发生的安全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高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学生参与其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时,应当尽到对其科学管理和提供必要帮助的义务,从而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如果没有履行相应义务,应当承担民法上的过错责任。

2、受支教学校的特殊法律地位

《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了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支教活动期间,大学生担任教师的职责,全部或者部分教学场所的设施、设备并不完善,也没有教学的资金以及经费来源,因此受支教学校很难称得上是法律上的“学校”。发生事故也难以适用《处理办法》《教育法》等有关学校承担学生安全事故的条款。此时受支教的学校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不能独立承担责任,从而出现没有对这种法律关系进行规范的漏洞。

3、支教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

《教育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支教活动往往发生在落后、偏远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则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利对其进行组织和监管。即该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利为受支教学校和支教团体进行对接和接洽,有权拒绝部分不合格高校支教团体的支教申请,也应当为支教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及必要的经费予以支持。由此,支教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行政主体统筹本地区的支教活动。

4、大学生的双重法律地位

大学生在支教活动中往往扮演双重的法律角色。一方面,大学生与高等学校具有密切联系,在高等学校的组织下参与支教活动。根据与支教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我们能够明确的是:大学生受高等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同时享有受获得指引、支持权以及安全权。即大学生在支教活动期间接受高校的统一管理,同时享有接受来自高校在支教方面的指引、支持和帮助的权利,以及接受高校为保护其安全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权利。另一方面,大学生去当地支教时,成为支教活动的组织者,是受支教对象人身安全最直接的保障者。不过,大学生不能担任受支教学校的老师、也不是承担学校的教育管理责任的主体,其权利义务与真正的学校相比具有不完整性。但是,大学生在组织支教活动时必须课以一定的义务来保障支教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例如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等。因此,本文认为,为保护受支教对象的人身安全,大学生在受支教学校应当承担能力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

二、保障支教活动安全有序发展的法律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部门规章

有关支教活动的相关立法,我国在现阶段的教育行政法领域尚未规定。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支教活动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可以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有关支教安全的部门规章,从而对支教期间保障人身安全等事项做出规定。值得一提的是,在立法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台湾相对完善的教育法律制度,可以规定支教活动的法定程序以及支教期间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从而使支教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有法可依,为支教安全提供明确的依据。

目前支教审批流程多样化,没有一套统一的模式,实践中多出现无人监管或者监管没有依据的情况。若要受支教对象的人身安全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保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和监管;若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高等学校的救济,需要高等学校代表大学生出具推荐函用以证明同意和支持大学生去支教地区支教。因此,将支教审批流程通过部门规章确定有助于支教安全责任的承担。

2、构建支教活动的权利救济模式

从上文可以看出,要使支教活动能够获得高校、受支教学校和支教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保障,必须明确支教活动的救济途径。支教期间的权利救济,主要是对受支教学生以及大学生的人身权利的救济。针对受支教对象的人身安全,主要是基于支教活动没有发生在正常的教学期间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认为,根据“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一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其管辖区域内的学校与高等学校支教团体进行支教活动,就默示承担支教期间发生的人身安全责任。但是如果一味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承担责任会降低其对参与支教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穷尽他人承担责任可能时,对受支教对象的人身伤害的损害进行补偿。其次,大学生支教团体去支教地区进行支教,成为支教活动的直接管理者,参与组织教学活动,但是不能依据此而认为其具备与学校同样的法律人格,承担与学校在教学期间相同的责任。本文认为,尽管大学生都为成年人,但其不可能像学校一样有能力尽到“最大注意义务”,大学生应当按照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来承担责任。即,如果大学生在组织受支教对象开展教学活动时,因故意或过失造成受支教对象的人身伤害时,应当对安全事故承担责任。如果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仍没能避免事故发生的,则按照公平原则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补偿。最后,支教活动所在的学校也应当课以一定的义务。由于支教活动是在当地学校与大学生支教团体之间产生的,当地学校有义务保障支教活动期间教学设施的安全以及对支教团体进行指导,并为支教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果由于受支教学校的过错而发生的人身伤害事件,受支教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

针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高等学校要依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即高等学校在组织大学生进行支教活动时,应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根据《管理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一款:学校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安全教育,并提供相应帮助。例如对支教学生进行安全应急培训。如果没有尽到义务从而发生大学生伤害的,高等学校应当赔偿大学生的人身损害。(如果发生第三人侵权的事件,则按照一般侵权理论来讨论即可。)

3、建立支教活动专门保险制度

篇5:午休安全责任书

家长同志:

为了保证你的孩子的睡眠时间、上课精力、人身安全,并防止影响在校学生的休息,特制订本保证书

1、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督促、监督学生在家午睡。午休时间:12:30----1:40 1:40前不允许学生出家门

2、到校时间:1:45后第一节上课前(下午)

3、凡在1:40前到校,在校门口或公路上或其他地方玩耍的学生,一旦发现每人

每次罚款100元;午休期间出现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保证人签字学生签字保证人签字

篇6:午休安全责任书

尊敬的家长:

自五月四日开始学校实行午休,由于学校班级人数多,午休条件差,为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让学生休息好,确保下午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需要在家进行午休。为了保证学生的午休质量和安全,学校将与学生家长签定学生在家午休安全责任书,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学生午休期间的教育和管理,认真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保证孩子的安全,学校对回家午休期间,学生出现的一切问题一概不负责任。

1.家长要教育孩子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2.教育孩子按时回家、到校,按时作息,孩子未及时回家应及时查明情况。严禁孩子午休在家看电视或从事其它活动。

3.在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杜绝任何交通事故的发生。

4.严禁到水库、塘坝、机井等处洗澡,防止溺水事件发生。

5.讲究卫生不乱买摊点的食品和饮料,防止食物中毒。

6.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严禁乱拉乱接电线,以防触电。

7.注意孩子的休息场所安全,防止害虫等侵害身体。

8.高温多雨时节注意防暑、防雷击。

9.家长要对孩子午休情况全程跟踪管理,家中要留人看管。

10.未尽方面也要防患于未然。

说明:学校中午11:25放学,下午到校2:00

家长签名:

学生签名:班主任签名:

篇7:夏季午休安全责任书

一、为了确保学生有充沛的学习精力,学校从20XX年5月2日起开始实行午休,午休时间12:10至14:10,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在家按时午休,由家长监管并做好学生午休期间的安全工作。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14:10。学校中午11:45锁大门,14:10开大门,14:20预备,14:30上课。希望家长按照路程及时提醒子女起床到校,不得提前到校或在校外逗留、喧哗,更不能迟到。

二、家长要全程接送子女往返,禁止子女参加危险性活动,教育子女珍惜生命,远离危险,严禁子女接触农药、毒品、高压电源等,严禁子女挟带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不爬高上低。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留出处。

三、加强以“防火、防溺水、防中毒、防交通事故”为中心内容的“四防”教育。严禁子女在室内、外玩火;严禁子女在无家长监护的情况下游泳、去河边、湖边、坑边玩水,严禁子女食用街摊食品、接受生人馈赠食品、拣拾道路遗弃食品;防止各类中毒事件发生;严禁子女在往返学校途中乘坐无证驾驶、超载的车辆;往返途中要经过的河道、十字路口等危险路段要时刻注意安全;汛期、雷雨天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教育子女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在街上围观、不在人多的地方拥挤,不爬车,不在街道、马路两边玩耍。

四、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多观察孩子的变化。积极防控H7N9禽流感。凡是发现孩子有流感等传染病的(含肺、肝炎、H7N9禽流感等)一定要抓紧积极治疗,病愈后(出示医院证明)方可返校。

五、教给孩子一些必备的安全知识,如防拐骗、防暴力伤害、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

六、学生上学期间,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到校,一定要及时向班主任请假。

为了孩子的安全,希望各家长严格履行以上职责,切实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坚决消除侥幸麻痹心理,时时、处处、事事关心子女的安全。

祝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签字):

学生(签字):

家长(签章):

班主任联系电话:

家长电话:

莒镇乡纸坊小学

篇8:学生午休安全责任书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现状与事故类型分析

当前, 全国各类高校的安全形势都比较严峻, 学校的安全保障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的大事, 也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刘延东在2009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将“要高度重视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和谐工作”作为2009年的四大重点工作之一。要求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切实做好招生、资助、食堂等工作。要求加强校园建设, 开展以平安、健康、文明、和谐为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完善安全防控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 做好火灾、饮水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建筑设施安全等方面的隐患排查, 防范和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及公共安全问题的风险。

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 必须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抓好安全管理。要加强排查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积极有效地应对社会思想多元化、互联网普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校园安全形势复杂化等带来的多种安全隐患, 做到形势判断准、工作部署早、落实抓得快。要加强综合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 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和不稳定隐患,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 为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的安全隐患有二十多种, 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国家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 (1) 事故灾难, 如2008年11月发生的上海商学院火灾案。 (2) 公共卫生事件, 包括集体性食物中毒, 传染病疫情 (如2008年11月间发生的海南大学霍乱事件, 2009年秋季开学期间在河北东方大学城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 , 环境污染等。据统计, 2006年1~5月, 全国共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38起, 占同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的71.2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流行事件为主。 (3) 社会治安事故, 包括故意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案件 (如2009年9月发生的湖北师范学院故意伤害案件) , 自杀事件等。 (4) 自然灾害, 包括洪水、地震、塌方等。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将学生安全事故分为四种典型类型: (1) 学校责任事故。是指学校由于过失或未尽到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包括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或管理混乱,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学校教职工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违反有关要求及操作规程;学校组织课外活动时未进行安全教育或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学校统一提供的食品、饮用水不符合安全及卫生标准等等。 (2) 学校意外事故。是指学生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 包括由于自然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特异体质、疾病, 学校和学生自身因不了解或难以了解而引发的事故等等。 (3) 第三方责任事故。是指学校提供的各种场地设施和教育教学过程本身没有问题, 而是由第三方的原因导致的伤害事故, 包括校外活动中的场地、设施提供方违反规定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明显违反校规而对其他学生造成的伤害事故等等。另外, 从事故原因角度也可以将学生伤害事故分为教育活动事故、学校设施事故及学生间事故。 (4) 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责任事故。是指学生违法违纪事故, 学生自杀、自残事故, 因学生或其监护人的不适当告知引发的事故等等。

法院审理高职学生安全事故案件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学校安全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 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和议案, 呼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校园安全法》。我国虽然没有专门处理学生安全事故的法律, 但也有处理此类事故的法律原则、一般规定、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等。处理高职学生安全事故应该坚持合法、客观、公正的基本法律原则, 适用过错责任的原则。高职院校在学生安全事故中只承担过错责任, 无过错即无责任。公平责任不适用于学生伤害事故。

(一) 审理学生安全事故案件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法理分析

在审理学生安全事故案件时, 学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民事侵权法的归责原则理论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具体运用, 直接决定了学校、学生和第三人等相关当事人在学生安全事故中的责任构成和责任范围。目前, 法学界普遍认为学生安全事故的法律性质是一般侵权责任, 应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只有在发生特殊侵权责任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在学生安全事故中, 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及主观过错等要素, 但是只有过错才是学校侵权责任的最终要件, 即学校只有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时才应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学校无过错, 而损害完全是由受害学生自己的过错或者第三人的过错所致, 或者是由受害学生和第三人的混合过错所致, 或者是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所致, 则学校不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原则的确立, 有利于纠正法院审判实践中存在的只要是学生受到伤害就可以在毫无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认为学校有过错, 从而导致学校责任被泛化的错误做法。对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 法学家耶林认为:“使人负损害赔偿责任的, 不是因为有损害, 而是因为有过失, 其道理就如同化学上之原则, 使蜡烛燃烧的, 不是光, 而是氧, 一般的浅显明白”。该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侵权责任归责的根本要素是过错, 阐明了在责任归结时应注重科学的法律价值判断而不应仅注重客观事实判断。过错责任原则不但要求以过错作为判定学校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 而且要求以过错程度作为确定学校侵权责任范围的依据。在学校、学生或第三人对损害的发生都存在过错的情况下, 应对过错进行程度上的比较, 合理确定相关当事人承担责任的比例。

认定学校是否存在过错应该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首先, 要通过判定学校的主观行为状态来确定其有无过错 (主观标准) , 如果学校能够预见危害结果, 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相反, 如果学校主观上无法预见自己的行为结果, 就不应负法律责任。其次, 应该判定学校是否已经履行了与其管理职责范围及学生的法律行为能力相适应的安全教育义务和管理义务 (客观标准) , 未适当履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义务, 并因此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就应该负法律责任, 否则就不应负法律责任。《楚天都市报》2007年12月4日第12版报道了某高校的学生人身伤害案件,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学校对学生实习安全有一定的教育管理义务, 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该判决在具体事项上的认定是错误的, 理由在于并不是有义务就有责任, 而应该是违反了法定义务才产生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受害学生在请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时, 应该提出确凿的证据证明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的存在, 否则受害学生应该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即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只有在为了更好地实现诉讼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 学生举证困难而学校举证明显方便的情况下, 才能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对特定证据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二) 审理学生安全事故案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依据

现行法律、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规定了在学生安全事故中学校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民法通则》在规定的可以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诸多情形中, 未包含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侵权责任, 也就排除了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学生伤害事故案件中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条规定:教育机构对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的, 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 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教育机构有过错的, 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 “补充赔偿责任”是非常不严谨的表述, 司法实践中存在以下理解上的歧义: (1) 是连带赔偿责任还是按份赔偿责任; (2) 是全部赔偿责任还是部分赔偿责任; (3) 是第三人不承担 (主观上故意不承担) 全部赔偿责任时由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还是第三人不能 (客观上无力承担) 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时由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4) 是学校有过错一定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还是第三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 学校就可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了。

该解释的本意是在第三人和学校都有过错时, 尽量减轻学校的赔偿责任, 结果反而弄巧成拙。笔者认为, 第三人和学校都有过错即属于共同侵权, 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这样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连带责任是对受害人的责任, 第三人和学校都有义务向受害学生负全部赔偿责任, 至于第三人和学校在实施共同侵权行为的过程中, 对学生受到的损害所起的作用、过错程度各不相同, 并不影响对受害学生所应负的连带责任, 同时, 第三人和学校如何确定责任分担的份额, 不影响第三人和学校对受害学生所负的责任。在司法实践中, 通常是依据过错责任原则确定第三人和学校的责任范围, 具体做法是, 在受害学生起诉后, 先把第三人和学校作为共同侵权人列为共同被告, 然后根据案情, 由第三人和学校依过错程度和情节轻重, 按比例分担赔偿份额。这样, 受害学生并不是当然地对第三人和学校享有请求其负全部赔偿责任的权利, 而只能就第三人和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向第三人和学校提出赔偿请求, 第三人和学校也不是当然地对全部赔偿责任承担清偿责任。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贯彻过错责任原则, 并有利于减少在第三人和学校之间发生的求偿之诉, 但是上述做法不符合法律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 无论第三人和学校之间的过错程度存在何种区别, 都不影响连带责任的适用。简而言之, 在第三人和学校构成共同侵权的情况下, 第三人和学校对受害学生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并依各自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三人和学校构成共同侵权的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承担应该有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以免造成适用法律的混乱。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 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具体列举了学校有过错负法律责任的若干情形及无过错和行为并无不当、不负法律责任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没有关于学校侵权责任举证责任的特殊规定, 在审判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也就没有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 法院在审理学生伤害事故案件时只有正确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才能正确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做到既保护公益性的学校合法权利, 又保护学生的人身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教育法律关系。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处理学生安全事故只是一种事后的法律救济原则。高职院校要真正保障学生的权利, 建设安全和谐的学校环境, 关键的环节还是在于预防, 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学校应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法律进行防火、防盗、防病、防事故等方面的教育, 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在开展校外活动时, 应配合相应的安全教育。要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 完善内部保卫工作制度, 消防制度, 食堂卫生制度, 体育设施的定期检查、维修制度, 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工作,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建立安全事故预警机制, 建立防控工作体系, 制定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高职院校要构建学生心理预警机制, 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 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要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监测学生群体平时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 并预测紧急事件发生时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的心理行为, 提前决策,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针对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 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 克服心理障碍。总之, 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注重日常安全管理, 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李友玉.安全警示录——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篇9:学生午休安全责任书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质健康;伤害事故;体育课;预防措施

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谁的课上出了问题谁负责。体育教师没有保障,谁还愿意碰那“高压线”。很多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发生事故,有一定危险性的器械教学被迫取消;降低动作难度;一大堆的体育器材可怜地静躺在器材室,就是无人问津。课堂安全,让我们体育教师显得缩手缩脚,不得不上一些自认为不容易出现问题的平安课。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课程改革,影响到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安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不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各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借口和阻力,如果靠不活动来确保体育教学的安全,学生的体质怎么可能不受影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为了避免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有很多学校要求学生一走进学校就禁止奔跑玩耍。所以在校期间除了大课间能做广播操之外,其余的下课时间除了上厕所是活动时间,其他的时间连教室都不让出,孩子们玩儿的时间都被剥夺了,怎么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学生的体质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一、认真执行体育法规政策与文件

新的体育法规政策与文件的颁布说明国家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重视学生体质的健康问题,我们应该按照要求严格去执行,要踏踏实实地落到实处,不让这些文件变成一纸空文,要做好文件下达后的有效监督,强化监管机制,不能让国家颁布的法规政策与文件在执行上大打折扣,不能让这种脱节现象直接贻害我们的下一代。

二、明确责任,加强保障

学生体质在逐年下降,并且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一直困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我们一线工作的体育老师都知道,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伤害事故,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但我们根本无法杜絕伤害事故的发生。因为体育课本身就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课程,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明确责任,加强保障。

三、家校结合,共促发展

家长和学校要有机结合,共同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按规定开足各个学段的体育课,不挤占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认真执行相关文件精神。家长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多为孩子提供体育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四、体育课重视安全教育,预防伤害事故

1.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安全防范意识,教学方法科学,在活动中严格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课前和课中仔细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并且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尽可能将学生受伤的指数降到最低。

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课标中的各项运动技能,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让学生在安全、有趣的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群体的关注、支持和帮助。我们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老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职责,增强职业责任感,踏实做好学校体育各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积极、健康地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我们共同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包昌明.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J].学校体育,1987(1).

上一篇:加强水电站工程项目管理解析的论文下一篇:公司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