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卫生部的感谢信

2024-04-15

给卫生部的感谢信(精选6篇)

篇1:给卫生部的感谢信

以下提供一篇感谢信给大家参考!

敬爱的卫生部:

最近,贵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称将设一年的过渡期限,面对众多质疑,贵部给出的说明是———因为禁用会导致食品添加剂厂破产,员工下岗。

得知这个消息,我们食品添加剂厂的全体职工都激动得哭了!多好的领导啊,心里想的只有我们添加剂厂的职工。其实,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忐忑不安地生产着添加剂,因为不用什么专家,我们自己也知道,添加剂对人体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如果从人体健康出发,早就该停产了!但是,为了保住我们的饭碗,贵部多次力排众议,并且放出一个“征求意见”的烟幕弹,最后果断地判了增白剂个“缓刑”。

其实,增白剂害人是缓慢的,是看不见的,吃个馒头并不会立即口吐白沫倒地身亡,可是我们失业下岗却是看得见的,增白剂销不出去、厂里赚不到利润、老板赚不到银子也是看得见的,面对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孰轻孰重,贵部分析得很到位,很清楚、很明白。

不过话又说回来,敬爱的贵部领导,如果真的怕我们下岗失业,就干脆让我们一如既往地生产增白剂,不但永不禁用,还要提高添加标准,并且不断扩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规模,即使三聚氰胺、苏丹红之类的添加剂也要迅猛生产,这样会造就多少就业机会啊!添加剂生产得多,添加得多,生病的、得癌症的就多,这样,又促进了就医、药品、丧葬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为医疗、殡葬业吸收大量就业人员,创造了条件,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出卓越贡献。

同时,亲爱的领导,如果单从就业方面考虑,也不要制止贩毒行为,不要扫黄,不要禁止赌博,因为这些行业都会吸引大量人员去就业。就拿扫黄来说,一扫黄,老鸨子失业了,失足妇女也失业了,这可咋办?

敬爱的领导,在感谢您们关注我们就业的同时,我们也不知好歹地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建议,诚盼您们在调查研究之后,考虑试行。诚如是,则万民大幸,国家大幸,民族大幸!

此致

敬礼

篇2:给卫生部的感谢信

你们好!

去年10月,我们来到省援外医疗队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在市卫生局领导的殷殷关怀下,半年的培训硕果累累,全体队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相互关爱、团结互助、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克难奋进,在政治素质、英语水平和团队精神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自身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得到省厅领导和培训老师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常州市医务工作者的风采面貌和优良作风。在此,第25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全体队员对市卫生局领导的关心、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心皆利、事如春意盎然!

尊敬的卫生局领导,我们时刻牢记培训前你们的教导:专心培训、专注提高、专业提升,深刻体会援外医疗队员肩负的责任和荣誉。我们在这里以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认真履行这一神圣职责,努力学习以便圆满地完成援外医疗任务,在没有亲人相伴、业余生活单调的培训日子里,在队员生病渴望家庭的呵护、亲情的温暖的日子里,我们也时刻牵挂着家里的老人、爱人和孩子。非常感谢市卫生局各级领导对我们亲人的关心和爱护,也非常感谢你们在我们家属问题上的周密安排和照顾!当我们的亲人生病的时候,有困难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们及时、温暖的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摆脱病痛、渡过难关,从而能让家属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好地来支持我们履行职责!领导们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使我们倍加感动与欣慰、倍感亲切与安心,常州是我们的家!不管我们到了哪里,我们都会有亲人的关心与支持,也会有各位领导的关怀与照顾,让我们不再惧怕远征之难。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市卫生局及各派人单位领导来培训基地看望和慰问我们全体医疗队员,也特别感谢领导们在新年对我们所有队员的关心和慰问!

培训挥别再见,新的征程已在前方,为了中坦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为了受援国人民的健康,我们定会牢记“不畏艰苦、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全力以赴、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以一流的成绩和水平向领导和家乡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3:给卫生部的感谢信

1 澳大利亚公共卫生体系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768万km2,人口总数约2 000万人,属联邦制国家,由联邦、州、市三级政府组成,澳大利亚经济发达、文化多元,是高度城市化、高社会福利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WHO 2000年报告中显示,在世界191个国家中,澳大利亚总体健康状况位于世界第2位。

澳大利亚公共卫生体系在组织形式上是复杂松散而又多元化的管理体系,在联邦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各州及地区政府分级负责制,由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组成:第一级是初级卫生保健,包括社区卫生、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第二级是全科医生和各级诊所;第三级是医院[1]。

澳大利亚卫生服务市场是一个在政府高度调控状态下的政府部门和私立部门共存的混合体,国家卫生总费用约占GDP的8.3%,每年约合470亿澳元[2]。1984年澳大利亚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Medicare)和药品补偿计划(PBS),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全体人群,Medicare由健康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澳大利亚卫生资金的筹集分政府与非政府两种方式,主要靠政府税收,同时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参与[3]。筹资方式详见图1。

澳大利亚公共卫生资金的管理和分配主要由联邦政府负责,联邦政府同时负责制定全国卫生政策、收集发布卫生信息、调配卫生资金到州以及有关健康问题的研究,各州政府负责卫生立法、公立医院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同时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市政府或地方政府组织实施[4]。

在服务模式上,澳大利亚私人医生与医院采用的是医疗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政府专项服务采用的是社会医学模式。

2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1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概况

社区卫生服务在澳大利亚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起步),最初由联邦政府投资和管理,但不久就将责任转移到州政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机构,按特定立法建设,每个中心为5~8万人提供服务,中心下设3~5个社区服务站,一般配有40~60名工作人员,主要功能是补充医疗服务与公共服务未能顾及的领域,对卫生问题采取多学科的服务方式,极力强调初级卫生保健与预防,鼓励社区消费者参与,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分成4种:机构内服务、家庭服务、社区内服务和协调服务。其中家庭服务最为完善[5],通常采用社会医学的理念,从健康促进的角度出发,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文化、预防、康复、保健、应用医学技术方面的服务,但服务内容不涵盖牙科[6]。

2.2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筹资与分配模式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补偿,社区无筹资压力,其次来源于项目的专项拨款,也有少量从用户直接收取[7](资金来源方式见图2)。澳大利亚社区卫生资金的给付主要经历了按总额付费、按人头付费、按项目付费、专项资金给付及几种支付方式交叉的支付机制,现澳大利亚政府主要采取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支付社区的卫生服务,但有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其服务进行考评。

2.3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

中心由董事会管理,董事会成员由7~9人组成,义务工作,有权任命和解雇社区首席执行官(CEO)。中心由多学科人才组成,包括CEO,全科医生(GP)、牙医、护士、心理医生、足医、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体疗师、公共卫生宣传员、项目工作人员、护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部分人员为兼职受聘于中心,所有人员工资视工作量多少和完成工作质量的优劣评定后给付。

中心的工作人员都经过正规学习与培训,其中CEO一般都接受过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有企业经营管理经历;中心的GP承担着“守门人”的角色,负责基础医疗服务、咨询、出院后服务等工作,具有出诊和转诊的权利,是社区的主要技术骨干,国家对GP的准入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GP必须经过高中毕业、6年本科医学教育、1年实习医师(在医院)、3~4年在职培训(在医院或社区)、严格考试和注册后方可从业,如在农村执业还要增加培训内容;社区中心的护士也必须接受正规护理学历教育,在取得执业资格后,才能承担公共卫生和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社区护士同时还逐渐承担着更多的医生的工作,是社区预防保健的主要力量[8]。

2.4 澳大利亚社区药品管理

联邦政府管理的Medicare和PBS构成了澳大利亚公共卫生服务的支柱,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及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及性,政府实行门诊医疗服务与药品服务完全分离,GP开具处方后,病人需到社区药店取药,同时政府根据个人收入水平,对药费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贫困人口可享受免费医药服务。

3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是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参与,在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开展业务的非营利性机构[9],主要模式有:四级网络模式、三级网络模式、家庭病床模式、资源互补模式、其他网络模式等几种组织模式。开办形式主要有:(1)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型;(2)团队组合型;(3)医院管理型;(4)个体诊所转制型等几种形式。承担着社区居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型基层卫生服务。

4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补偿机制不健全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以复合式补偿为主,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医疗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3个渠道,其中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社区人员工资与部分设备的购置(占70%或更多),而对机构建设的启动资金和对社区“六位一体”服务项目等专项拨款经费不足,使得社区这部分费用的投入全靠机构自己补偿,因此,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医疗、轻保健,把社区保健当成包袱、服务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中心将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作为补偿渠道,从中赚取运营费用,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成了小型医院或大医院的门诊部,偏离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主旨。

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较少的同时又放得过快,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运行中体系不一,管理混乱,从而导致社区在医疗质量上不如大医院,在医疗价格与药品价格上竞争不过个体诊所,在居民健康促进上又流于形式,使得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程度较差,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4.2 社区管理职责划分不清

政府部门对社区组织缺乏法律、行政、经济方面的强制手段,社区服务组织的管理部门机构复杂、职责混乱,形成多头管理的情况,如社区卫生服务由基妇司管理,而工作又与医政司有交叉,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由计生委管理而计生委又不属卫生部管理,这种多部委各司其职、条块分割、标准不一的管理方式,给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执行政策和规定时带来困惑,出现问题时,政府又难以协调和进行责任认定。

4.3 社区人力资源匮乏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主要来源于基层卫生机构,其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且多以专科为主,对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多,掌握不全面;心理治疗师、康复师、语言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专项人才基本没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也沿袭传统的“坐堂待诊”服务,为社区居民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差,不具备向居民提供个性化、综合性、连续性的全生命过程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

4.4 社区信息管理形式化

社区信息系统虽然已经建立,但标准不恒定,频繁更改,增加了社区信息员的劳动负荷。同时,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社区中心就其管辖范围实行全员健康档案的建立,但因部分居民不配合、不接待,使建档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受到质疑,档案管理流于形式,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所用,成为用不上的“死数据”、“死档案”。由于区域机构内横、纵向信息不连通,使社区居民就诊时原始信息难以调出使用,重复检查的状况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4.5 双向转诊难以实现

澳大利亚对医院实行按病例组合(DRG)管理核算拨款的方式控制医疗成本,医院为了节约医疗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能够将术后病人和明确诊断的病人及时转往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而我国双向转诊工作中,由于:(1)缺乏统一转诊标准;(2)缺乏激励和约束的监管机制;(3)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和方式不够完善;(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能力不足;(5)医疗集团的新垄断;(6)社区卫生机构间信息阻断等原因,致“双向转诊”、“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等理想模式无法实现,在转诊工作中出现了“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单向转诊现象[10]。

5 启迪与建议

虽然澳大利亚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成功,但也存在着财务局限性、资源浪费、服务时间有限、药品成本增加、消费者期望值不断增加的压力与问题。我们在借鉴澳大利亚经验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两国的文化与国情的差异。澳大利亚人口少、城市化水平高,国家经过了上百年资本主义经济积累,GDP总值已经位于经合组织第8位。而我国人口多,经济基础底子薄,虽然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从1980年的2.92%上升到2000年的5.30%,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却逐年减少,2000年WHO世界191个国家卫生筹资的公平性调查中,中国居188位(倒数第4位)。所以,在借鉴澳大利亚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实际,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5.1 多种筹资渠道促进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首先,政府应把保障人民健康,控制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共济为主要形式的医疗保障体系,在部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农合”政策建立的基础上,通过:(1)税收;(2)国家其他保障资金;(3)社区资助与医疗自助;(4)商业保险;(5)个人自付;(6)慈善捐助;(7)专项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尤其应加强对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的救助,消除二元社会带来的不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11]。

其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如采取放开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托管,免收税费、纳入社会保险,社区内机构与个人自付等方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筹资的多元化。而对非公立机构,政府应采取购买服务、按项目付费购买服务,实现其社区健康管理的职责。

5.2 区域内卫生规划合理模式的建立

国家应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调整区域内卫生资源合理分布,限制二三级医院的增长,把有限的资源向社区、农村倾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依据人口数量、地理条件和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合理设置,从而解决条块分割,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导致的在某些区域卫生资源闲置浪费而在另一区域卫生资源又缺乏的状况。

5.3 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医院与个体诊所的夹缝中,因此需要政府给予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有效掌控、引导人群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流向(在澳大利亚即使是疑难病症也会按照诊所→社区医院→总医院→大学医学中心→著名医院→诊所/社区医院的社会卫生服务模式接受治疗)。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建立:(1)社区GP的“守门人”制度;(2)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强制性标准;(3)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给付制度,理顺公共卫生服务价格体系,按项目付费方式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和准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将资金及时给付到社区[12]。

5.4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强化人才培养

人力是社区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保障,自1995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医学院已开设了全科医学专业,为社区医学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对社区原有技术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培训、高级研修和网络教育,使全科医生掌握精神卫生、康复医学、心理学和中医药等社区实用技术和技能,严格执行社区人员的准入制度,使他们成为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断策略的全科人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骨干作用。在人员聘用、职称晋升等方面应给予与公立医院人员同等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热情与归属感[13]。

5.5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社区卫生服务打造品牌应从机构、项目、服务3个层面进行,社区服务应避免同质化,提倡差异化,即“人无我有”,以多样的、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为特色,找到自身立足点,社区机构间应建立一种互补、伙伴的双赢关系,而非竞争关系,例如在澳大利亚Inner South社区是红灯区,这里针对性工作者进行性病防治、戒毒教育;在Darebin社区进行日间托老;在新移民多的社区进行英语培训或婚姻介绍等,这些通过开展综合、连续和经济性的系列服务,促进了社区的健康发展,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5.6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

借鉴澳大利亚、泰国及一些欧美国家社区信息系统管理经验,我国社区信息系统的建设正在不断完善,如上海闵行区建立的社区二张卡即:居民手中的“健康卡”和医生手中的“绩效卡”,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开辟了一条变革之路。面对社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如何更好地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内整合,以加强横向、纵向连接与区域外的网络建设,还有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IT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不断摸索。

5.7 社区服务机构自我营销与社会营销工作的开展

澳大利亚公共卫生管理专家Christopher Scarf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社区卫生工作者很少能像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那样主动为病人提供长期随访服务,做本机构的宣传,让患者了解他们能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应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深入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家大张旗鼓地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宗旨、职责与服务范围。

要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这一目标,即人的基本生命权与健康权的保障,也有赖于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在进行自我营销的同时,用积极的心态与行动,将工作重心从重视治疗转变为重视预防,对公众进行健康知识的社会营销,从而增进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摒弃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素养,减少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5.8 城乡兼顾发展的原则

澳大利亚政府注重城乡卫生服务统筹协调发展,并给予农村更多的支持。从长期看,我国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必然的选择,这需要有关各方充分明确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内涵与方式,将现有城市社区卫生的触角与农村现有卫生资源合理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均衡发展的态势。

摘要:通过对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解读,了解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成功的经验与精髓所在,深入剖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政策、筹资、管理等问题提出建议。

篇4:给卫生部的感谢信

自1998年发现冠心病以后,曾多次住医院治疗没见太大的好转。于2004年发展为严重的心肌梗塞,住进了河南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其问医院曾一天三次给我发来病危通知。

老伴和儿女们焦急万分,多方咨询救治方案。最后,大夫建议请北京的心血管专家来为我做支架介入手术。在医院住了33天,花掉了105000元的巨额费用。

因为我是公务员,享有“医保”和“大保”的待遇,两项加在一起,国家为我报销了五万多一点儿;我个人花费了五万多。花费大不说,做手术还有很大的危险性。据说除手术外还有十多种风险,真是又花钱、又受罪、又吓人!

出院后每天要服8种药,而且多数不能报销。仅泰甲一种药,每月就得花费500元。我连服了两年,但效果不大。在刚做完支架手术后的半年以内还可以,但到6个月以后,所有病状依然如故,又多次到医院治疗毫无效果,医生说需要再打开检查,必要时再装支架。要在短短的二年内再做一次心脏手术,我心里非常害怕!不做手术吧又苦于没什么办法,天天大把大把的吃药也没见太大的效果。出门走二百米左右就得吃两次速效救心丸,使我心里产生一种生命快到尽头儿的恐惧感!正在焦急和绝望的时候,我从一本由河南省老干部局主办的《老人春秋》杂志,2007年第4期上看到了大连市劳模单明泉同志写的《我为什么向卫生部长推荐樊字疗法》这篇文章。文章介绍说,樊长喜先生发明了一项全新的治病方法,简称“樊字疗法”。使用樊字疗法可以不吃药、不打针、不住院、不用光、不用电、不用磁、不用红外线等任何医用材料,却能够快速消除由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头晕头痛、脑血栓、脑血管硬化、半身不遂、冠心病、心绞痛、颈椎病、腰椎病、鼻炎、肩周炎、乳腺炎、胆囊炎、’肾炎、前列腺炎、关节炎、糖尿病、静脉曲张、痛风、老寒腿、四肢麻木、下肢浮肿、便秘、免疫功能下降、耳鸣、疼经、痔疮等等。而且无痛苦、无副作用;又不耽误工作和学习;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没有携带的累赘和麻烦。说他自己的9种病和他老伴的13种病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樊字疗法治好了,所以他才给卫生部长写信推荐樊字疗法。

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欣喜若狂,马上告诉家人和朋友。但他们大多数都不相信,有的说:“自古以来都是有病吃药,不用药、不住院能治病那医院不就关门啦”!

对他们当头泼来的冷水我又气又恼,心里愤然道:缺乏科学理念是要吃大亏的!我对单明泉先生的文章深信无疑,毋宁说人家是市劳模,即便是平平常常的人,不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谁敢给卫生部长推荐?!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是深信不疑,于是我便毅然决然地择了樊字疗法,并得到了樊长喜先生的亲自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我用上樊字疗法后,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用到40天时,我到市中心医院做了心电图,结论是:心率正常,心电图非常之好。多年以来都是心肌严重缺血,心肌梗塞,严重三度心衰,严重早博,心率过缓,现在都好了,我和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心脏好了,血液循环好了,其它方面的好多病也都好了。比如说失眠,过去睡不到十二点就醒了,翻来覆去睡不着,非常难受,现在是呼呼大睡一直到天亮;我下肢长期浮肿,使用樊字疗法后几天就消失了;还有前列腺炎,每晚要多次起来小便,现在一夜只需起来一两次;还有乏力、便秘、腿抽筋、牙齿松动、头痛头晕、老年斑等都好了,谁能想到区区698元竟能使我的身体起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此,我真诚地感谢给卫生部长写信的单明泉先生!感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樊长喜先生!

不仅我本人在大力宣传樊字疗法,我们全家人都在积极主动地为樊字疗法的普及推广工作尽心尽力。

篇5:帮助打扫卫生的感谢信

大家好!

我们对你主动参加义务劳动深表感谢。你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们赞美,因为你的行动净化了一块土地,你的决定绿化了一个星球。我深深佩服这种自尊自律助人的`精神!

最后,祝你学习事业一切顺利,达到荣耀的巅峰。谢谢你

xx

篇6: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老师的感谢信

今天是教师节,我在这里给您写信了,首先我在这里祝您教师节快乐。我给您写信的原因是我今天没有鲜花,也没有献贺卡(我本来想给您买礼物的,可早上忘了),所以我要用这封信来补偿您,下面让您听听我对您的评价吧!

尹老师,您虽然是我入学3年后您来的,但是您一直都很关注我们的班级,关注我们班级的每一个人,我也是其中一个。您对我们这个您从3年级一直教到我们6年级,难道有松懈过?您一直都在尽心尽力的教我们,我们一直都很敬佩您。

有一次我们组扫地,扫完后已经下午4:50分了。我们看见您还在“书山“里“奋斗”我们看到了,真是感动啊!我们当时却悄悄地跑掉了。还有,您说过:“您上课时是老师,下课我们是朋友。”我们其实一直把您当做朋友的啊!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尊敬的称呼您为“尹老师”。

这封信先给我们敬爱的尹老师。

祝您:

永远快乐,青春永驻

xxx

上一篇:政委城管作风建设会议讲话下一篇:今何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