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2024-04-26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精选9篇)

篇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办监督发[2007]116号 【发布日期】2007-07-03 【生效日期】2007-07-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07]116号)

北京市、山东、云南、福建、陕西省、广西自治区卫生厅(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放射卫生管理,推动放射诊疗许可等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07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55号)的要求,卫生部决定对部分省市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督查内容

(一)2007年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1.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动员及实施方案制定情况;

2.法规宣传和技术培训的组织实施情况;

3.已经完成监督检查的各类单位数量、制发的卫生监督意见书数量、监督检查记录、卫生监督意见书等材料是否统一规范;

4.违法行为查处、重大案件立案调查、结案以及报告情况;

5.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通报监督检查结果情况,社会举报、投诉及办理情况;

6.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监管职责履行情况。

(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贯彻落实情况。

1.贯彻落实《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主要措施,包括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有关规定或放射诊疗许可程序,召开宣贯工作会议或举办培训班等;

2.《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开展各类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的数量,申请、受理放射诊疗许可的单位数,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数,发放中资料审查和现场审核情况等;

3.对持证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情况,包括已检查单位占全部持证单位的比例,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情节和处罚情况。

二、督查方式

(一)召开放射卫生管理座谈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局(所)、疾控中心、医院代表参加,听取当地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工作汇报,并就存在的问题与《放射损伤防治条例》立法建议进行座谈讨论。

(二)查阅卫生监督文书、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记录等文件资料,检查对违法情节的立案查处记录。

(三)选取不同规模的代表性医疗机构3~5个,重点放在市(地)级、县(区)级医疗机构,检查其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情况。

(四)对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暗访。

三、工作要求与具体安排

(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对本辖区2007年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情况、放射卫生监管职责履行情况等进行认真总结,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做好督查准备工作。

(二)本次督查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局统一组织,部分省区市卫生厅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参加。各督查组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求真务实,从严督查,切实保证督查质量。各督查组务必轻车简从,厉行节约。

(三)本次督查活动在2007年7月期间进行,每省(自治区、直辖市)督查时间为3~4天,督查结束后应当向省级卫生厅局反馈督查意见,各组7月底完成督查工作并写出督查报告。督查组具体的行程由各组安排。为便于督查工作的衔接,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指定一名联系人,并于2007年7月10日前将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报卫生部卫生监督局。

联系人:袁龙

联系电话:010-68792397

传真:010-68792400

Email:yuan_long_@hotmail.com

附件:督查组分组名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验收督查工作的通知

(卫发电[2007]87号)

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河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根据国务院《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六次会议精神,为做好对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我部定于2007年12月对天津市等10省(区、市)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督查时间

2007年11月30日―12月10日。

二、督查内容

(一)国务院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查处县城以上餐饮单位无证经营情况、食堂和县城以上取得卫生许可的餐饮单位建立索证制度情况、查处非法使用原料等进展情况。

(二)卫生部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落实情况。餐饮单位持证经营、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建立索证制度以及规范农村餐饮消费安全等工作情况。

(三)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典型做法,专项执法检查情况。

(四)专项整治验收工作的准备情况。

三、督查方法

(一)听取工作汇报,查阅相关资料。

(二)现场检查。随机实地抽查县城以上小型餐饮单位和食堂;在农村抽查餐饮经营单位、学校食堂、农家乐餐饮单位各1个。

四、分组及人员

督查共分5个组进行。每组由卫生部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协调小组成员带队,协调小组联络员和有关专家参加,共4-5人。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组:河北、辽宁

第二组:广西、贵州

第三组:河南、四川

第四组:天津、内蒙古

第五组:甘肃、新疆

具体人员和督查时间另行通知。

联络人:卫生部监督局 张鸿斌、赵增

电话:010-68792613、68792630

传真:010-68792608

卫生部办公厅

篇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第十六条规定,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后必须申请执业再注册。为做好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再注册有关工作, 现通知如下:

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5年进行再注册 (以下简称执业再注册) 的对象是指, 按照《条例》规定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满5年且拟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业的乡村医生, 不包括在村卫生室从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省 (区、市) 执业再注册的工作方案,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条例》要求负责县域范围内执业再注册工作。

三、执业再注册要与乡村医生业务考评和职业道德评定相结合。业务考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学习培训情况等。职业道德评定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情况, 要充分听取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其他乡村医生和村民的意见。

四、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执业再注册有关政策告知符合执业再注册条件的乡村医生, 并保存相关书面材料以备查。根据《条例》第十四条、十八条规定, 对不符合再注册条件的乡村医生不予注册、注销注册并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五、对于村民和乡村医生反映的违法办理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等行为,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地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查核实, 按照《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并报送我委基层卫生司。

六、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印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格式的通知》 (卫基妇发[2003]302号) 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制作。其中, “使用说明”第四条改为“本证书格式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规定,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印制”, 格式不变。

七、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执业再注册工作所需经费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印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所需经费, 按照原卫生部办公厅《转发关于不宜收取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费复函的通知》 (卫办规财发[2004]43号) 执行。

八、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条例》要求开展再注册工作, 公开再注册的过程, 切实做好再注册相关工作。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规范诊疗行为, 使广大农村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九、切实加强村卫生室人员的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规定条件的地区, 应当根据《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由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具体办法。

执业再注册工作涉及到每一位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把握政策, 明确责任, 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请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于2014年底前将执业再注册工作情况报我委基层卫生司。

篇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受今年上半年干旱、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部分小麦、油菜繁制种区种子产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确保秋冬种农业生产用种需要,切实做好秋冬种小麦、油菜种子供应工作,现就加强秋冬种供种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强化种子质量控制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分片包干,督促引导辖区内种子生产企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定期按批次开展种子水分和发芽率检测,保证种子质量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小麦、油菜主产省种子管理机构要对重点区域内主推品种进行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对抽查发现的假劣种子,要严格依法处理,确保供种质量安全。

二、加强种子供需调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报送种子供需信息的通知》(农办农【2009】151号)要求,分品种开展种子供求数量及价格信息的调度,准确掌握辖区内小麦、油菜种子供求情况,及时发布行情信息,根据需求情况积极协调种子企业供种到位,指导种子调运调剂。此外,要密切跟踪种子市场价格走势,加强市场价格监测,联合工商、物价等部门依法强化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行为,稳定种子市场价格。

三、按时报送种子市场信息

篇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发往单位:各县、区 签批盖章:刘志刚 等级 · 明电 市政办发电〔2011〕51号 白机发 号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进行督查考核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企业:

为加快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今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根据《白银市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考核实施办法》(市政办发[2011]92号),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决定对各县区、各主体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对上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考核内容

(一)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计划的落实情况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

(二)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土地使用、规划许可、初步设计、施工审查、施工和监理招投标等项目管理程序执行情况。

(三)2011年新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情况。重点督查开工套数、占年度计划的比例。

(四)2008年至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及分配入住情况。重点督查竣工率、分配入住率。

(五)2008年至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落实情况。

1、中央和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县区政府配套资金到位情况。

2、提取土地出让金总额的5%用于廉租住房建设配套资金情况。

3、其他资金到位情况。

4、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本监控情况。

(六)棚户区征地拆迁情况。2010年、2011年计划拆迁户数、面积,已签订拆迁协议户数、面积,已完成拆迁户数、面积。

(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八)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及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情况。

(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考核问责机制、工作协调机制落实情况,月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程质量情况,供水、供电、供暖、电信等设施的配套情况。

(十一)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资金按季或半年发放到户情况,保障对象档案信息管理以及准入、退出制度执行情况。

(十二)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网上报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等情况。

二、督查考核安排

督查考核时间为7月20日-7月30日(不含双休日),督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督查,并对上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查考核顺序为会宁县、靖远县(包括白银中天化工公司)、平川区,靖远煤业公司,甘肃稀土公司,景泰县、白银区,白银公司,银光公司(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人员组成

组 长:展之荣 市建设局副局长、市安居办副主任

副组长:刘 爱 市房产局局长、市安居办副主任 刘春梅 市房产局副局长

成 员:关凯辉 市政府督查室科长

肖 妍 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 陈海燕 市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站助工

本次督查考核将抽调县区建设局或房管局(所)保障性住房的1-2名负责同志参加,请各县区在7月18日前将参加督查考核人员的名单报送市房地产管理局。

联系人:肖 妍 ***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本次督查和考核情况将由督查组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汇报并在全市进行通报。接此通知后,3 各县区、各主体企业要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自查,于7月20日前完成自查工作。考核时,要按照督查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认真提供相关资料、填写附表。(附表在督查时提供)

(二)全面部署。各县区、各主体企业要立即对本辖区、本单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农村危旧房改造、林业棚户区督查考核工作另行安排。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七月十二日

篇6: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关于组织对部分在建公路建设项目

进行建设市场督查的通知

佛山、梅州、惠州、东莞市交通运输局,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按照厅《转发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公路建设市场督查工作的通知》(粤交基函〔2011〕923号)安排,要求相关单位对所辖在建项目组织自查。经研究,组织全省在建公路建设项目进行重点督查。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主要内容

按照粤交基函〔2011〕923号的要求进行,并重点督查工地试验室和合同履约情况。

二、督查时间:8月15日~19日,具体行程安排见附件1。

三、督查项目和督查分组情况

第一组:重点督查梅大高速、梅州市国省道改扩建、从莞高速公路东莞段、惠州段等在建公路项目。

第二组:重点督查肇花高速公路、广清扩建项目、二广高速公路怀集支线段,广明高速公路陈村至西樵段等在建公路项目。

四、其他

(一)督查主要通过听取佛山、梅州、惠州、东莞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市场监管情况的汇报、项目业主汇报,查看现场、内业抽查、重点检查等方式进行。督查组完成督查报告后将向全省通报督查情况,并对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回访和问责。对在建项目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予以推广;对工程质量、安全、履约等问题较多的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记入从业单位信用记录。

(二)各项目业主按照督查内容要求,向督查组提供自查报告(提供电子文档)。填好督查报表(附件2公路建设督查表格,提供电子文档)等完整资料一套。

(三)各项目业主通知从业单位按照附件3要求准备资料,以便接受检查。如被检查从业单位以各种理由不按规定提供资料的,将记入建设市场诚信记录,进行全省通报。

(四)督查期间,项目不得停工待查。

(五)督查组要轻车从简,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

联系人:马召辉 联系电话:020-83730267

附件:1.督察组行程安排

2.公路建设督查表

—2— 3.要求业主通知从业单位准备的资料

主题词:交通 公路 建设 督查 通知

抄送:省公路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造价管理站,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路桥建设发展公司。

—3—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附件1:

督查组行程安排(如有变动以电话通知为准)

第一组

8月15日(周一),上午广州出发,赴东莞,检查从莞高速公路东莞段项目。

16日(周二),继续检查。赴惠州,检查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项目。

17日(周三),继续检查。赴梅州,听取梅州市汇报。18日(周四),检查梅大高速公路项目。

19日(周五),检查梅州国省道项目,返回广州。

第二组

8月15日(周一),上午广州出发,赴佛山市,检查广明高速公路陈村至西樵段项目。

16日(周二),继续检查。赴肇花项目检查。

17日(周三),继续检查。赴广清扩建项目检查。

18日(周四),继续检查。赴二广怀集支线项目检查。19日(周五),继续检查,返回广州。

—4— 附件3:

要求业主通知从业单位准备的资料

督查公路项目的所有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按照以下要求准备资料、人员到位,接受检查。

一、监理单位

1.监理合同、投标书;

2.人员变更清单、现场监理人员清单(姓名、监理证书及编号、职称证书、身份证原件)。总监、驻地高监的监理证件和岗位登记情况。

3.监理试验室的仪器设备、试验检测资料、试验检测人员(带身份证、资格证书原件)。

二、施工单位

1.项目经理的注册建造师证、职称证书、身份证,总工、计划、工程、质量、安全等负责人的资格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原件。

2.施工单位及参与施工所有分包及协作单位资质证书;项目经理部与各分包及劳务协作队伍、设备租赁所有合同文件、合同台帐。

3.施工单位会计核算账目,会计凭证;

4.中标工程量清单,投标承诺人员及实际到场人员清单; 5.试验、监理签证资料。

6.项目部工地试验室的仪器设备、试验检测资料,检测人员(带身份证、资格证书原件)。

篇7: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 进一步开展老年健康教育,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会氛围, 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 我委组织专家编写了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现印发各地, 供参考使用。

2014年10月7日

老年健康核心信息

1.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学习自我监护知识, 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 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

2.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 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 (粗细搭配) , 动物性食物, 蔬菜、水果, 奶类及奶制品, 以及坚果类等, 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 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 午餐约40%, 晚餐约30%, 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3.适度运动, 循序渐进。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 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11点和下午3—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

4.及早戒烟, 限量饮酒。戒烟越早越好。如饮酒, 应当限量, 避免饮用45度以上烈性酒, 切忌酗酒。

5.保持良好睡眠。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 应当及时就医。如使用安眠药, 请遵医嘱。

6.定期自我监测血压。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 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 间隔1分钟, 取两次的平均值。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 (早、中、晚各1次) 。警惕血压晨峰现象, 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 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

7.定期监测血糖。老年人应该每1~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 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 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 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 空腹血糖<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0%~7.5%即可。

8.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控制油脂、盐分的过量摄入, 适度运动, 保持良好睡眠, 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及时治疗。

9.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 及早送医。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 偏盲, 语言不利, 眩晕伴恶心、呕吐, 复视等症状, 必须拨打“120”, 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10.重视视听功能下降。避免随便挖耳;少喝浓茶、咖啡;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 (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的适应证;力求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听力下降严重时, 老年人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 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定期检查视力, 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就诊。

11.重视口腔保健。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每隔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 及时修补龋齿孔洞;及时镶补缺失牙齿, 尽早恢复咀嚼功能。

12.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 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 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 室内规则摆放物品, 增加照明, 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13.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膝关节保暖, 避免过量体育锻炼, 尽量少下楼梯, 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增加日晒时间。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 通过步行或跑步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

14.预防压力性尿失禁。注意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如长期站立、蹲位、负重、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

15.保持良好心态, 学会自我疏导。一旦发觉老年人出现失眠、头痛、眼花、耳鸣等症状, 并且心情压抑、郁闷、坐卧不安, 提不起精神, 为一点儿小事提心吊胆、紧张恐惧, 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 常常自卑、自责、内疚, 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等或心情烦躁、疲乏无力、胸闷、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晕头痛等抑郁症早期症状, 要及时就诊, 请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16.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阿尔茨海默病多数起病于65岁以后, 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语言、视空间障碍及人格改变等。老年人一旦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突出等早期症状, 要及早就诊, 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17.合理用药。用药需严格遵守医嘱, 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避免重复用药、多重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镇静睡眠药、麻醉药、消炎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等。不轻易采用“秘方”、“偏方”、“验方”、“新药”、“洋药”等。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暂时停药, 及时就诊。

18.定期体检。老年人每年至少做1次体检, 积极参与由政府和大型医院等组织的普查, 高度重视异常肿块、肠腔出血、体重减轻等癌症早期危险信号, 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去肿瘤专科医院就诊, 发现癌症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早发现、早干预慢性疾病,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降低疾病风险。保存完整病历资料。

19.外出随身携带健康应急卡。卡上注明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属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患有哪些疾病, 可能会发生何种情况及就地进行简单急救要点, 必要时注明请求联系车辆、护送医院等事项。

20.促进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 结合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 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生殖健康,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篇8: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一、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与取得收入不直接相关的支出的税前扣除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与企业取得收入不直接相关的离退休人员工资、福利费等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二、企业超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的税前扣除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的规定,企业超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三、未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问题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1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9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7号)的规定,企业应将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各项福利等计入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7号)的规定,对外赠送给个人的礼品、促销品应按照其他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四、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薪金未纳入国资委核定工资薪金总额核算企业所得税问题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的规定,“企业因雇佣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支出,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五、烟草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准确归集和税前扣除问题

篇9: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 (卫生厅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

2010年原卫生部印发《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卫监督发[201 0]82号) , 对指导和规范地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认真总结近几年的执行情况, 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 我委组织对原规范进行了修改完善, 形成了《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可从我委网站“综合监督”栏目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2014年7月14日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众健康, 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的活动。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 保障人员配备, 合理配置工作装备, 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时, 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 制定全省 (区、市)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 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 确定年度重点监督工作;

(二) 组织实施全省 (区、市)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 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内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

(四) 承担国家卫生监督抽检任务, 组织实施辖区内卫生监督抽检;

(五) 负责全省 (区、市)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 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六条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 根据本省 (区、市)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 结合实际, 制订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 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

(二) 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 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 组织查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五) 负责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 设区的市对县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七) 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七条省级和设区的市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明确具体科 (处) 室, 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县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人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第八条实施现场卫生监督前, 监督人员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 检查安全防护装备, 做好安全防护。

第九条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时, 发现违法行为, 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 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三章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 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

(二) 接种单位疫苗公示、接种告知 (询问) 的情况;

(三) 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情况;

(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情况;

(五)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情况。

第十二条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接种单位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证明文件、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资料;

(二) 核查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的记录, 接种情况登记、报告记录, 以及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报告记录;

(三) 查阅接种单位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 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询问记录;查阅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填写的接种记录;

(四) 检查接种单位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情况;

(五) 查阅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向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发第一类疫苗的记录;

(六) 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记录, 核查记录的保存期限;

(七) 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记录和资料;

(八) 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的证明文件, 核查文件的保存期限;

(九) 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的记录。

第二节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第十三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 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情况;

(二) 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情况;

(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 并开展疫情分析、调查与核实的情况;

(四)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履行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职责的情况。

第十四条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 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 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 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 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核查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 进行网络直报的情况;

(三) 查阅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 与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互相通报甲类传染病疫情的记录;与动物防疫机构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

(四) 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运行情况, 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传染病的报告、审核确认、查重等情况;

(五) 查阅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的其他记录情况。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 核查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异常信息的快速反馈、自查等方面。

(二) 查阅诊疗原始登记 (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和影像阳性结果) 、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等资料, 核查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情况;

(三) 查阅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自查的记录及有关资料;

(四) 查阅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上岗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的资料;

(五) 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用设备及运转情况, 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

(六) 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 查阅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

第十六条监督检查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 查阅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登记情况, 以及献血者或供浆员登记簿, 核查HIV初筛阳性结果报告情况及送检确认情况;

(三) 对于设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机构, 检查疫情报告人员演示网络直报操作, 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转情况;

(四) 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 查阅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

第三节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 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落实情况;检查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 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的设置和运行情况;

(三) 发现传染病疫情时, 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四) 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等管理文件;

(二) 检查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落实情况;

(三) 检查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四) 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五) 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查阅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

第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 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情况;

(二) 发现传染病疫情时, 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情况。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传染病监测制度、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的资料, 以及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资料;

(二) 查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技术方案或预案, 以及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记录、报告;

(三) 查阅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记录和资料, 以及疫点、疫区卫生处理记录。

第四节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一条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 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 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 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四) 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五) 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第二十二条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消毒管理组织设置文件、消毒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 查阅工作人员消毒技术培训记录;现场提问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检查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三) 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记录或检测报告, 查阅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整改记录。必要时现场采样监测消毒与灭菌效果;

(四) 查阅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检查消毒产品相关证明文件、使用日期和有效期;

(五) 检查医疗机构相关科室 (重点是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 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六) 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和措施。

第五节医疗废物处置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三条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 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

(三)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

(四)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情况;

(五) 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情况;

(六) 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具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监督检查医疗废物处置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 (兼) 职人员、岗位职责的文件资料, 核查监控部门和管理人员;

(二) 查阅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规章制度以及应急方案;

(三) 查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资料;

(四) 检查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备, 查阅健康检查记录;

(五) 查阅医疗废物登记簿, 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 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六) 检查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暂时贮存的地点和条件, 核查医疗废物运送线路;

(七) 检查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清洁地点与情况;

(八) 查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资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检查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设施、方法及记录资料;

(九) 检查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其运转维护情况;查阅消毒处理记录和监测记录。

第六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五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 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情况;三、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

(二) 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培训、考核及上岗持证情况;

(三) 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四) 开展实验活动情况;

(五) 实验档案建立和保存情况;

(六) 菌 (毒) 种和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储存情况。

第二十六条监督检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 (毒) 种和样本采集、运输及实验活动等管理情况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一级、二级实验室的备案证明和三级、四级实验室《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

(二) 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料和上岗证;

(三) 核查实验室将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的记录;

(四) 检查二级及以上实验室相应设备配置情况;

(五) 查阅实验档案;核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实验档案的保存年限;

(六) 查阅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查阅实验室经论证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证明文件;查阅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资质证明文件, 以及相关实验活动的记录;

(七) 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检查三、四级实验室在明显位置标示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 以及进入实验室人员的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八) 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登记及结果报告记录;检查是否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九) 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及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的资料;

(十) 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报告、处置记录;

(十一) 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的记录;

(十二) 查阅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样本的批准文件;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第二十七条监督检查保藏机构菌 (毒) 种和样本储存管理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 查阅保藏机构的资格证书;

(二) 查阅安全保管制度、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进出与储存的记录, 接受实验室提交的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的登记和开具接收证明情况;

(三) 查阅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的登记, 核查实验室提交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检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的情况;

(四) 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储存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第四章信息管理

第二十八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组织分析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 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各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定期汇总分析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 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

各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设置专 (兼) 职人员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采集、报告任务, 及时、准确上报监督检查相关信息。

第五章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 应当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被检查单位, 将监督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校验和等级评审等管理工作挂钩。对存在问题的, 应当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对存在违法行为的, 应当依法查处;对涉嫌犯罪的, 应当及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第三十一条对菌 (毒) 种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菌 (毒) 种和样本, 或者未依照规定提供菌 (毒) 种和样本的,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逐级报告。

第三十二条对重大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对涉及消毒产品、饮用水、学校和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应当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十四条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期间,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重点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卫生部2010年9月17日印发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卫监督发[2010]82号) 同时废止。

上一篇:一等奖优秀幼儿园师德演讲稿下一篇:《戴小桥全传》读后感一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