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封面

2024-05-03

论文的封面(通用7篇)

篇1:论文的封面

环境教育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XXXXX》

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案

科目环境教育

院系

班级

级别2010 级

学期2013---2014---1

姓名XX

学号2220103052XXXXX

篇2:论文的封面

除了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外, 图书本身也是为其自身宣传的广告媒介之一。独特的封面设计会吸引读者从书架上拿起该书, 丰富的、具有说服力的封面信息能说服读者掏出钱包, 买下此书。可见, 图书封面本身就是为其自身宣传的一种有效广告方式。与其它图书广告方式相比, 图书封面广告具有颇多优点。下文笔者拟从图书封面广告的优势、如何利用图书封面做广告以及利用图书封面做广告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来对图书封面广告进行一点粗浅的分析。

一、图书封面广告的优势

1. 直接

利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媒体做广告, 读者必须通过这些广告媒体去了解图书, 从广告到图书总有一个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而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会冲淡广告的效果, 图书封面广告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图书封面与图书几乎是零距离的, 受到图书封面广告吸引, 读者立即就可以翻阅图书内容, 从而达成读者的购买行为, 可以说, 利用图书封面做广告是最直接的广告方式。

2. 实惠

比之其它的广告方式, 图书封面广告可以说是最便宜、最实惠的方式。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等为图书做广告, 总需要一定的广告费用, 电视广告费用则更是可观。而利用图书封面来为图书自身做广告所投入的费用就相当少了, 因为是直接印在图书封面上, 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 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甚至是“无本万利”的。

3. 持久

与其它的广告媒体相比, 图书封面广告还具有持久性的优势。电视、广播媒体的广告虽然形象、生动, 但转瞬即逝, 报纸、期刊虽然及时、发布快, 但保存时间也短。而图书封面广告则不同, 图书一上市, 这本书的封面广告就开始发挥作用, 图书在书架上, 广告发挥直接效用, 即使图书被读者购买之后, 封面广告还会在购买者及其周围的亲友、同事等潜在消费者中传播, 发挥潜在效用。

二、如何制作图书封面广告

那么, 应该如何发挥图书封面的广告效用呢, 简单地说, 如何才能使一书的封面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 并劝服读者买下此书?笔者认为, 图书封面广告应该达到以下两个方面的效用, 第一步, 图书封面要能充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让读者从书架上拿起该书;第二步, 在读者拿到该书后, 封面上的信息要能充分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从而尽最大的可能劝说读者买下此书。而要达到这两个效用,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以独特的封面设计吸引读者

走进书店,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架上的书, 读者首先看到的就是图书封面, 成千上万的图书, 不可能一本本地取到手中比较、阅读, 所以, 吸引读者初步注意的就是一张张封面。经常购书的读者必定深有体会, 走进书店, 放目四看之后, 最终从书架上取下哪本书多半取决于该书的封面设计。笔者认为, 要吸引读者, 起到广告效用, 图书封面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色彩。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 而相同的颜色经过不同的搭配处理, 也能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意境, 图书封面设计用色要既能打动读者, 又能丰富图书的内涵。一般地, 用红色、蓝色等明色调可以渲染较为强烈的感情, 用灰色、白色等淡色调可以达到雅致的境界。色彩的搭配也大有讲究, 搭配不当会使人觉得过分花哨, 搭配得当会显得自然天成。现在市面上有些图书的色彩设计十分抢眼, 值得借鉴, 如《严文井童话》的封面, 运用了强烈的补色对比, 红、绿, 刺激着读者的视神经,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民文学2004年版的《围城》、《洗澡》和三联书店2004年2月版的《我们仨》, 这三本书的封面设计均具有特色, 分别绿、红和淡黄为书封的主色调, 书封上除了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外, 无一杂物和旁文, 清爽、纯净, 内敛的风格显示着书的丰富内涵, 简朴的色调中透出大气, 等等。这些书置于书架之上, 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吸引读者注意力上就赢了第一步。

用纸。封面的用纸对于读者对图书的第一印象也极为重要, 当读者受封面色调的吸引把书拿到手中后, 此时读者对书的最重要的感官印象就来自于纸的质感、手感。粗糙的纸张让人拿在手中就会产生一种反感心理, 而精致、手感好的纸张拿在手中就会使人心生喜爱。近年流行的各种不同色泽、不同肌理与质感的花纹纸、皮纹类、布纹类、条纹类、水波纹类、滑纹类等, 纸质柔韧, 或显得华贵精美、或显得沉着朴素, 很适宜用作书籍封页。总之, 根据图书的内容, 选择不同质感的纸张做成封面, 如果能让读者让读者爱不释手地摩索, 则封面在劝服读者购买上又成功了一步。

2. 以丰富的封面信息说服读者

以独特的封面设计引起读者的好感是对读者进行感性吸引的过程, 要真正获得读者的认可, 从而促成其购买行为, 还需要对读者进行理论的说服, 这就需要从封面文字信息上着手。

一般地, 封面可以载上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对读者进行理性说服:

权威人士或媒体的推介文字。现在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图书上市前的宣传造势, 如现在红得耀眼的“80后”作家们的作品迅速窜红就在很大程度上与宣传造势有关。可以把在宣传活动中权威人士的评价或相关媒体的推介性文字印于封面上, 一般会取得较好效果。

书评摘句。把关于本书的书评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摘出, 作为封面上的广告文字。在英美等国家, 书评宣传是图书广告的重要手段, 但在我国却并不常用。如在美国, 编辑在一本书上市之前一般都会联系相关的专家为本书写书评, 把书评文章发表在《书评周刊》等书评类杂志上, 再择其要点登在书的封面上以做广告。在美国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程序性操作, 无论精装书、平装书、畅销书、普通书, 一般都在封底上载有书评文字。我们的出版社也应学习这种做法。

图书内容摘句。可以从图书正文中摘出一两段较有特色、能代表本书风格的文字载于图书封底或扉页上, 以吸引真心喜欢本书风格的读者, 让人产生急于接着读下去的冲动。

本书销售业绩。可以把本书在某个地区或某个时段的销售业绩载于封底上予以广告, 以销售业绩吸引读者。一般来说, 大众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销售数据是最好的说服方式。

三、封面广告三大忌

1. 忌花哨

广告学界有一句名言:“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图书广告也是如此, 图书封面广告必须注意到图书消费群体的文化特性以及图书本身的文化特性, 要体现其文化气息, 不可过分花哨。图书封面的色彩、图案设计要力求体现文化深度, 简约、大方。目前图书市场有些书过多地使用色彩, 信息又过多地堆砌, 乍一看去, 万紫千红一片, 使人眼花缭乱, 产生的效果反而不好。现在许多读者都表示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感。图书封面设计要力戒花哨, 图案色调要突出文化气息, 以简约为主, 文字信息要大方、得体、切合图书内容。

2. 忌炒作

图书的读者一般都还算是文化人、读书人, 而读书人最反感过分的炒作, 许多人不看“80后”作品正因为其过度的炒作, 有些人明确表示不看畅销书多半也是因此原因。图书界不是娱乐圈, 图书封面广告一定要实在, 要大方, 忌过度炒作。将图书的实际内容清晰地传达给读者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广告用词要紧紧围绕图书内容, 不能用一些空洞的、笼统的、不着边际的赞誉之词, 这种过分的炒作只会招致读者反感。如现在有一系列所谓“必读的”、“必看的”、“必去的”之类的话语, 这种用词就招致了许多人的反感, 设想一下, 如果人们去超市买包方便面, 结果发现方便面袋上都打着“最美味最营养的方便面”、还有世界各国众多英豪的强力推荐:“这是一包非吃不可的方便面”、“值得推荐给每一个家庭”等等, 你感觉会如何?读者不是随便可以糊弄的傻子, 人们对于一些生活用品的广告过分炒作尚且反感, 对于文化用品的图书就更是如此, 所以图书封面广告一定要实在, 切忌过度炒作。

3. 忌失实

如果说空洞的广告用语还只是招人反感的话, 则虚假的信息就等于是欺骗了。目前许多图书在封底上印有“全球销量×××万册”、“国外销售排行榜第几”、“被几千万个网站转载”、“第一的……”、“最……的”“被翻译成×××种文字”等等的字样, 当然, 这类信息如果属实, 对读者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 但关键就在于其真实度。有些书刚刚上市不久, 怎么可能就狂销多少个国家?怎么就可能被译成多少个国家的文字?也许有些人心存侥幸心理, 认为这些信息难于取证, 读者一般不会较真, 但读者如果觉得受了欺骗, 就有可能会较真, 而且正因为难于取证, 读者心存狐疑, 所以干脆不买账。事实上, 读者更喜欢的是针对图书内容的、实事求是的引导信息, 而不是那些空洞的“第一的……”、“最……的”、“狂销”等笼统的夸大之辞。而且根据《广告法》的规定, 在产品宣传中使用“最畅销”、“第一”等顶级词语也是不合乎规定的, 图书封面广告印在图书封面上, 跟着图书走, 失实的广告词就像给图书扣了一顶弄虚作假的帽子, 反而会影响图书的销售。

四、结语

从原则上来说, 图书的价值不由封面决定, 而在于图书本身的内容, 但人靠衣装, 佛靠金装, 在图书销售过程中, 不管是普通读者, 还是书商或者批发商, 他们拿起书, 在两三秒中内做出买还是不买的决定, 其判断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图书的封面。封面是推荐给读者的第一道菜, 如果这道菜的色、香、味不是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话, 那么即使整本书的内容代表了多么完美的满汉全席, 都会因其封面而失去得到读者品尝的机会。《华尔街日报》曾做过调查, 书店的读者注视封面的平均时间只有8秒, 只有在8秒钟内把读者“勾引”上, 他们才会拿起书来看内容, 进而才会产生购买的可能, 图书封面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一斑。可以预见, 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 图书封面在图书宣传广告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充分发掘图书封面的广告潜能, 尚需要人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图书宣传与广告越来越为出版社所重视, 本文分析了图书封面广告的优势:直接、实惠、持久,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图书封面广告技巧与应规避的风险, 对于出版社的图书封面广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图书封面,广告

参考文献

[1]图书封面文字多起来, 综合新闻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4年3月19日第002版[1]图书封面文字多起来, 综合新闻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4年3月19日第002版

篇3:论文的封面

在今年8月刚刚推出的全新创作专辑《登封造极》中,魏晨就是以“封面”为主题定义的。无论是各种造型的“封面人物”的他自己,还是在MV中和他从纠结到甜蜜的“封面恋人”的昆凌,都充满了话题性。而魏晨自己说,登上封面对他而言的意义就像插上一面属于自己的旗帜。

封面资格:音乐作品一定要被认可

之所以以“封面”作为新专辑《登封造极》的主题,魏晨说,他就是想借由这个主题传递出一种正能量,因为封面于他而言,代表的是一个脚印,就像“插旗”一样,是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得足够出色,才可以登上封面插上一面属于自己的旗帜的。

可是,怎样才能登上封面、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上封面,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对于一本音乐杂志来说,我觉得能成为它封面的歌手,他的音乐作品一定要是被很多人了解和认可的。我作为歌手也上过很多杂志的封面,都是带着自己音乐作品的内容上的;而如果是一本时尚杂志,封面人物并不单纯是一个性感、美和帅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姿态和特点在整个的表现张力上面,而眼睛和嘴唇是最重要的两个点,因为眼睛是可以传达很多讯息,嘴唇除了让人觉得是有轮廓的,张合度可以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

封面造型:要突破也要有延续

就如同杂志一样,一张唱片你第一眼看到的总离不开它封面上的造型。还记得上一张专辑《V Space》里面魏晨一头亮眼的红发很是招眼,此次他在第四张个人专辑《登封造极》的造型上也更加夸张——封面上鹅黄色的夹克搭配金属感极强的银色裤子,还有手中一个银色的V型字母,都让他再度成功地以造型博眼球。

魏晨说,因为自己任这张专辑的制作人,所以当时在选择这些造型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也有很多大胆的尝试和想法。“我想让大家觉得时尚和穿着是很有意思、很有态度的一件事,所以这张专辑,我们尝试把很多造型放进我自己很喜欢的杂志里,再做一些小细节的调整变成一个新的造型,一定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平时真的很难上这么多杂志,可以一次演绎这么多杂志的封面人物,我觉得既可以尽可能地去延续这个画面感,也让我好像真的变成了模特,不再是一张专辑只传达一个主题,而是根据不同的杂志传递不同的感觉和风格,也挺有意思的。”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从《千方百计》到《破晓》,再到《V Space》,魏晨总是以夹克的穿着出现。即使是这张颇有绅士感觉、适合西装的《登封造极》,魏晨也是一身夹克登场。为此,他说这里其实有自己的一个小心思:“这几张专辑虽然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视觉和后期,但总体上我都是穿很帅气的夹克。其实这张专辑也继续这一点,就是因为我想有一个延续性,想要让大家在若干年之后,把我所有的专辑拼在一块儿,觉得‘这就是魏晨’。这也是一种做唱片的细节和新意。”

封面风格:音乐是一个轮回

除了造型之外,魏晨在这张专辑中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歌曲风格的转变。在《登封造极》中,之前酷炫的韩国舞曲风格不见了,开始转变为时下流行的众多复古节奏风格。突然放弃了韩风,魏晨的这种选择当然也会使人特别好奇。

本刊记者:这张专辑不同于以前的任何一张,似乎之前的韩风更重一些吧?

魏晨:对。其实之前也不是刻意营造出韩国化的内容,只是因为前两张都是跟韩国的公司和团队合作完成的,所以作品不可避免地有韩国的风格。

本刊记者:听说你在跟公司商量这张专辑曲风的时候,就推翻了一些韩国风的demo,为什么态度有这么坚决的转变呢?

魏晨:平时我也会看一些国际音乐的风向,觉得这两年很多都是复古的东西,所以既然国际方面都是这样的,那我做华语音乐也不能只做纯韩风或者电子舞曲的,要跟大家有一个接轨。而且做艺术、音乐、时尚这些事情,都一定要有先锐的判断性才行,要敢于尝试一些新想法。

本刊记者:那这一张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

魏晨:我做了很多混搭的元素在里面。这两年电子乐盛行,慢慢地大家要返璞归真、变得简单,可能有一些复古。所以我在这张专辑中加入了一些Flamenco、Funk、吹管,跟电子融合起来。可是新的元素还是不能完全舍弃,所以做了各种元素的排列组合,变成新的内容。

本刊记者:单纯的复古和新派的都不合适吗?一定要掺杂吗?

魏晨:我觉得音乐其实就是一个轮回,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现在流行音乐发展了这么长时间,每种风格一定都有人已经做到极致了,我再做老的或者新的无非也就是那样,现在大家玩的就是创意、技巧、技术,还有对音乐的理解。这个很重要。

封面恋人:昆凌的魅力别人模仿不来

在专辑的主打歌《封面恋人》里,魏晨找来近三年没有出演过MV的昆凌作为女主角合作。“这也是一次巧合,因为我的企划老师之前跟她有合作过,而我之前跟老师讲过说想请一个模特来演,让大家看完会有好奇心,而昆凌恰巧就是这样的。这一次的主题真的很适合她,她就是封面恋人,就是很多男生心中喜欢的女神的标准。所以我觉得她演这个完全无压力,因为她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个形象。”

因为初次见面,又在戏里要有比较亲密的互动,魏晨说自己起初是很害羞的。不过,整场合作下来,他对昆凌赞不绝口:“我觉得昆凌完全做到了一个封面恋人的感觉。她具有很多人羡慕的外形,因为她的五官、身形比例很好,让她一上镜感觉就很不一样。她在镜头前面冲着镜头放电的那个感觉,也是一般人模仿不来的。”

昆凌是周杰伦的绯闻女友,周杰伦又是魏晨的偶像,那么,魏晨在合作过程中有好奇问过两人的关系吗?魏晨说,自己完全没有问过昆凌这方面的话题。“说实在的,因为我比较害羞,又要诠释一个亲密的气氛,对我来讲已经够我消化的了,真的没有空间去打听别人的事情。而且周杰伦是我的偶像,如果是真的有这样一个好的结果的话,我当然祝福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喜欢的人、周围的人能够幸福,如果这事是真的,我觉得也不错,因为昆凌是一个很好的女生,通过跟她的接触我觉得她也不是那么娇气。其实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女生的风格,很随意很可爱的感觉。”

nlc202309030705

封面人物:完美主义者的工作强迫症

如果昆凌是“完美恋人”,那么身为封面人物的魏晨是不是于此对应的“完美主义者”呢?他说,其实自己在生活中是个没有什么原则性、很随意的人,只在工作中才会变成有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

“生活中我完全不会和朋友有争执,什么事情都是别人定好我跟着去,因为我是一个艺人,工作已经挺辛苦的了,生活中我要做一个简单一点的人。但是做专辑我会特别较真儿,在制作过程中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会把能想到的都尽量完成,都完成到最好。比如这句和声要多大、再提几个db什么的我都会写得很详细,拍完MV导演剪辑完之后,我也会有一个很长的建议和意见给导演,有时为了征求朋友的意见,凌晨两三点也会打电话过去骚扰他们。在创作的时候我甚至有点强迫症,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通宵写词什么的。”

除了专辑,魏晨的完美主义还体现在8月初“My Way”的品牌演唱会上。在演出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升降机突然坏了,此时魏晨已经准备好下一首歌的服装准备等着升降机下来,当时所有人都傻眼了。“有人建议我从侧面上去,可是那台升降机的侧面有个洞,我也没法跳,于是我就说这首歌不要了,让乐队先走着,下首歌我从侧台上,你们先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洞给我补上。这些预料之外的问题使得演唱会有了不完美的地方,可我觉得最完美的就是没有出现安全问题。”

封面之余:想做潮牌,有想法、待实践

已经出道6年的魏晨,就像这张新专辑传递的精神一样,无论是从歌曲中,还是个人魅力上,都渐渐地透露出一种自信感。

本刊记者:我发现采访的过程中你谈到了不少关于时尚的内容,似乎对这个蛮感兴趣的。现在很多艺人都在做自己的潮牌服装,你有没有这种想法?

魏晨:当然有了,我觉得这也是自己的梦想之一。不过,梦想是一方面,对现阶段的我来说,把时尚这件事当成自己的爱好,去买漂亮的衣服、去看很好的设计,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我暂时还是想当个享受型的幸福的人吧。

本刊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做潮牌的话,会是什么样的?

魏晨:这点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样跟我本身的气质融合起来。因为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的人都是和自己结合起来的,陈冠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并不会因为当下流行的东西改变他的风格,他有自己的坚持,永远不可能因为别人穿靴子而改成做靴子。这就是风格,不盲目跟风,特别好。我身边很多朋友也在做这个行业,他们让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潮牌服装其实包含着一种街头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要有自己要传达的精神。那些做得好的人要传达的并不是要你来买他的衣服,其实是要别人感受他的精神,感受这个品牌传递给大家的享受生活的精神。

篇4:论《萌芽》的期刊封面语言

封面是一本杂志的“脸”, 通常印有杂志的刊名、刊徽、口号、要目、期次、发刊日期和出版机构的名称、图像等。封面起着美化杂志和保护内页的作用, 但这只是其第一步,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 产生市场效应。美国期刊界甚至有这样一句话, “掌握零售成功的关键, 在于杂志的封面设计。”期刊封面设计有个很重要的原则:“五步三秒”。“五步”就是读者在五步之外就能从众多期刊中发现你的期刊, “三秒”就是读者拿起你的期刊后, 仅通过封面就能够了解期刊, 并决定是否购买它。期刊封面是否能达到“五步三秒”的效果, 关键看它的设计制作是否精美、有没有特色和创意。对于《萌芽》而言, 封面设计具有独特的品牌效应, 对于期刊的识别和大众认同有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 《萌芽》在封面语言上是如何给读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呢?通过研究《萌芽》封面的刊名、要目、封面图片等元素, 它的封面价值和意义就自然地凸显出来了。

一、刊名

刊名是一本期刊的名称, 是期刊的“眼睛”, 代表这一本杂志的总体风格和定位, 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 除了某些采用象征表现法的刊名之外, 期刊的刊名应该与内容有着某种相关性, 能够揭示期刊的内容。这样, 读者就能迅速从刊名上判断刊物是否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刊物大致会讲述什么内容。比如《青年文摘》、《青年文学》、《文学少年》、《青春诗歌》、《青少年文学》、《快乐青春》、《青春潮》等这样的刊物名称就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迅速吸引目标读者。《萌芽》办刊以来, 封面刊名就沿用20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在“左联”办《萌芽》时的手迹, 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办《萌芽》的传统, 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 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学修养。这个诉求是符合刊名的原意的, 因而刊名与内容协调一致。《萌芽》这一刊名本身是有象征意旨的, 较为抽象, 在封面相关元素的配合下, 其内容才更为清晰。

刊名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市场规律、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等,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刊物的传播和宣传效果。1990年以来, 《萌芽》的刊名字体固定, 位置不固定, 颜色不固定, 笔者没有找到其变化的规律性。刊名的位置基本在左上角、右上角或正中间, 直到1999年, 刊名才固定在上方。《萌芽》刊名位置从不固定到固定的变化, 这正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因为刊名处于这样的位置, 能在期刊市场上更好地吸引大众的眼球, 起到极好的传播效果。其次, 虽然《萌芽》刊名的字体从未变过, 但其设计还是很有创意, 独具匠心, 给读者以美感。线条凹凸不平, 形体活泼, 显示着青春的张力, 似乎膨胀着生命的力量, 呼应着他的名字。刊名的字号随着封面的整体设计不断变化, 颜色各异。有时是单一的白色, 有时是彩色, 有时填充图片, 有时填充水墨画等, 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轻盈、灵动和清新的。

二、要目

封面的要目能直接揭示期刊的主要内容, 有的刊物除了文章标题外, 还列出了部分内容概要或者精彩语句, 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本期的重点内容, 并决定是否要阅读本期刊。因此, 期刊要目的设计要求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 传达的信息要实用, 或者新奇亦或有趣, 给人独特的感觉, 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以往的期刊封面大多非常简洁, 大多不设要目, 《萌芽》也不例外。1995年以前的《萌芽》封面都是没设要目的。直到1996年《萌芽》全新改版, 封面上才有要目。《萌芽》封面上的要目选择是很讲究的, 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会出现在要目上, 或者刊物着重推荐的内容也会出现在要目上, 都是一些最容易引起大众兴趣的要目, 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关注的热点或是能引起读者注意的故事, 也是期刊编辑主体创造性的表现。如《范志毅、谢晖、高佳的生活写真》 (1996年第1期) , 1995年12月, 在大连举行的中国足球甲A联赛结束, 最终以“申花”一花独放的热烈场面落下帷幕, 上海终于圆了33年之久的梦想。因此, 三名申花队战将———队长范志毅、前锋谢晖和铁门高佳亦是众人关注的热点。《“新概念作文大赛”倡议书》 (1999年第1期) , 自1997年末, 整个中国的舆论界对中学语文教育投以了极大的关注, 在语文教学领域希望提倡“唯理性教学模式”, “新概念作文大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而大赛更使《萌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刊物。《一边走, 一边暧昧》 (2006年第11期) , 这里的关键词“暧昧”两字,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涉及到情感问题, 但又不明朗, 更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可以刺激读者的阅读欲和购买欲。

要目是从栏目文题中抽选出来的, 要目字数实际上是文题的一种复制。对于要目的字数, 不同的刊物有不同的要求, 就《萌芽》这类文学期刊而言, 适合用短要目, 平均字数8个, 短的有两个字的, 如《喊人》 (1997年第4期) , 但长的有18个字, 如《回归自然:日本新生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时尚》 (1998年第12期) , 没有超过20个字的。《萌芽》一直尝试采用短标题, 文题的字数很少, 有三四个字的, 五六个字的。短标题有种视觉冲击力, 既能提纲挈领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又能制造悬念, 给读者保留想象的空间, 比较符合《萌芽》以文学故事为主的基调。比如《理科生》 (2002年第9期) 3个字, 《兄弟淘》 (2003年第7期) 3个字, 《献给赫本》 (2009年第4期) 4个字, 《五号楼里的小偷》 (2009年第6期) 7个字等等, 都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简洁明了, 让读者很容易把握大致的故事梗概。如《红·灵魂·歌声》 (2002年第10期) 5个字, 《相思门》 (2005年第11期) 3个字, 《黑白故事》 (2007年第1期) 4个字, 《三国不杀》 (2010年第6期) 4个字等等, 这些要目简练、明晰, 但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

要目的个数, 不同的刊物要求不同, 情感类的刊物比较多, 而新闻类的刊物就比较少。就《萌芽》来说, 从1996年第一期采用要目至今, 每期要目基本上为7篇左右, 这样给读者一个选择阅读的机会, 也能够列出最优秀的文章来供读者阅读。而且根据文章分量的不同, 有时会作一些视觉上的调整。有时每个要目与其他的要目在颜色或是字体上不同, 或者在同一个要目里有时也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颜色, 还有横排和竖排的不同, 这不仅增加了《萌芽》在视觉上的美感, 具有青春的活力, 还让读者能够快速地扫描到标题, 进而注意到《萌芽》杂志。

三、封面图片

在期刊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期刊把封面作为装帧的重要一环, 以现代营销理念来创新封面设计。作为“视觉文化”的封面图片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超越一切语言上的障碍, 以一种形象的符号向读者传达期刊的品味和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 越来越多的杂志走图像化的路线, 杂志的图像化倾向变得十分明晰。大众文化期刊采用妩媚动人的封面女郎者尤多, 放眼书摊, 花花绿绿, 甚是引人注目。《萌芽》作为青春文学期刊的一员, 自然不能免俗。但《萌芽》封面选择的图像, 在强调吸引力的同时, 十分注重内容的健康和积极性, 讲究美感与科学性的统一。《萌芽》的封面设计相对来说较有稳定性, 一年换一次封面样式, 而一年中每期只变换图片或色彩, 不过不同时期封面图片的风格有不同的特点。

改版前的《萌芽》由于读者群年龄、文化层次跨度较大, 所以一般选择一些画面优美, 人们喜闻乐见, 适应范围广的照片或图片作为封面图片, 如风景、绘画作品等是封面上常见的主题形象。总的来说, 封面图片比较单一、简明, 有时只是用一张简简单单的风景照片作背景, 有时只是用花纹或线条等组成无规则的图案, 有时封面上甚至没有采用任何的图片或图案。

1996年改版后, 《萌芽》的封面图片比较讲究, 日渐丰富。根据对杂志内容以及读者群的分析, 拓展了杂志封面形象的素材空间。笔者选取2000年至2010年10年的封面图片进行了分析, 从而可见其封面图片特点。2000年《萌芽》的封面图片设计采用写实的手法。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形象作为期刊的封面, 黑白建筑图片背景上, 有着各式各样的体育项目, 有红衣运动员在跳体操的、有白衣少年在滑滑板的、有高中生在打篮球的等等, 这种封面图片贴近现实、贴近生活。2001年的《萌芽》封面图片设计采用抽象手法, 由多幅图片组合而成, 其中包括人物、风景、静物以及图案等, 极富装饰性。2002年《萌芽》的12期封面图片分别由12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不同的图片组成, 节奏感很强, 增强了视觉刺激。2003年《萌芽》的封面色彩绚丽, 有两种不同的主色调, 外加一幅抽象的图片, 既能使读者感受到强大的艺术魅力, 也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思维。2004年的《萌芽》封面不再使用图片组合, 而是每期用3张生动的照片构成封面主体, 使得封面显得明净、单纯, 更易突出主调。2005年的《萌芽》封面图片看似非常简单, 每期的封面都只有几笔不同颜色的水彩, 可耐人寻味的是, 把整年的12本期刊摆在一起后, 竟然是一个大大的蓝色的“萌”字。2006年的《萌芽》封面图片各异, 有时是一副人物头像, 有时是一张手掌的照片等, 但却“暗藏玄机”, 因为只要仔细看, 就可以发现每期每张虚的图片下都有一株绿色小芽, 这也许就意味着《萌芽》的封面也在萌芽吧。2007年的《萌芽》破天荒第一次使用真人形象作为封面。封面模特的长相、年龄、身份和气质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与杂志的整体理念相统一。2008年《萌芽》的封面图片是由典型“80后”人左君绘的, 12期封面上都是同一个女孩, 每一期都有一点点情境, 都好像有一个故事在里面, 这种故事带有“80后”的特质之一———“情绪性”。2009年的《萌芽》封面设计者是与《萌芽》合作多年的庄梦雅。每一期封面都是一幅明快、清新、活泼的水彩画, 给读者一种轻松愉悦的美感。2010年的《萌芽》封面是由旅居巴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王好好设计的, 每期封面都是一幅戏剧性的画面, 故事性十足。总的来说, 《萌芽》封面图片的选取大都美观、大方、精致, 较具吸引力, 贴近读者群。由此可见, 《萌芽》在努力寻找市场规律, 把握读者心理。

篇5:我的封面狗

棉棉

没有经历过生产,是不会清楚孕育宝宝是件多么奇妙的事情。看着小比的肚子慢慢长大,渐渐变得不爱奔跑了,容易疲倦了,动辄把肚子贴在地上,懒洋洋的。有时候听小比爸爸练吉他,手抚在她肚子上,弹到强音,肚子里的小宝宝们会忽然动一下。柔软的触动,化进了心里。

小比向来是安静柔顺的孩子。怀孕了更加淡定从容。在最美好的年龄,孕育着自己的宝宝,是非常喜悦的事情。这种绵长细碎的幸福,就像午后的阳光,微暖而平和。

怀孕后小比性子一点没变,还是那个很听话很粘人的孩子。生产前一天,拍照纪念,一样很配合,永远是乖巧可人的模样。

生产的头一天,小比开始自己垫窝,打洞,找安静黑暗的地方休息。生产的这天是一个周末的清晨,小比过来告诉我。我还在睡懒觉,它来叫我,不像平时一样用爪子来抓我手垫在脸下叫我起床。而是站在我旁边焦急地哼唧。我不懂,迷糊地给她说,小比,你回窝里去,妈妈还要睡觉。她就听话地离开了,回窝里了,过了五分钟,听到小比一声大叫,赶紧起来看,一只湿漉漉的粉红色小东西出来了……

那个大嗓门的小东西那么小,粉色的爪子和没有睁眼的圆头,脆弱的小生命。撕掉薄膜,吃掉胎盘,咬断脐带,舔干小狗,小比吃力而艰苦地一件一件去做,与生俱来的母亲的天性复苏。陆陆续续地,六只小狗都出来了。六只贪吃的孩子,一出来就到处找奶头,贪婪地吮吸。头一天刚洗过的头,已经脏得不像样了,看上去像只流浪狗,又疲倦又憔悴。看得心里软软地疼。

我想伸手取一只小狗,小比虽然不会明着和我争,但是要用下巴护着,压着,努力不让我够到。我拿到小狗,小狗就在手里咿咿呀呀地叫,小比就急了,拼命舔小狗,又舔我手,想求我把小狗放下。我给小宝宝们拍照,她就一直在旁边哼哼唧唧,不开心。后来让她亲亲我,她转过头,不理我,跟我生气。生宝宝累了一天,想休息,可小狗在她肚子下面乱钻,她一再退让,让得没有办法再让的时候,就坐着,把头埋下去睡觉,下巴还要护着小狗狗们。一直坐到腿发软还要撑着,看得心里疼痛。

在窝里呆了一天的小比到晚上忽然站起来用手搭粑粑身上,告诉粑粑,她要尿尿了,然后打开空调房门,让她去笼子里尿尿。真心觉得欢喜,即使这么辛苦的时候小比也是懂事的孩子。

小比,选择在粑粑麻麻一周年结婚纪念日这天平安诞下健康的宝宝,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小比,是你教会麻麻勇敢、坚毅、忍耐和责任。

身为狗生,有时候会替小比悲哀,一辈子仅有一次当妈妈的机会,而这机会,也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等两三个月后小狗都会逐渐送走,小比心里是会很难过很难过的吧。它现在这么疼自己的孩子。将来那些哀伤和无可奈何的日子,小比也要勇敢面对麻麻会陪着你一起度过。

小比,希望你和孩子们都是有福气的,一辈子,平安喜乐。

你给我十年,我许你一生

闻闻

没有养狗的人,绝对不懂,为何狗狗可以过上那样的幸福生活,而那些“有病的”主人们,会那样地节衣缩食,而且有着那样的情感付出。都说孩子是母亲的一切,对于我来说,岢岚亦是如此,在我眼里,你就是个小孩。

岢岚,也许你感觉,你走进我的生命是一种偶然,就像平静的湖面也会泛起涟漪。但是,你就像扔进湖里的那颗石头,会静静沉入我的心底,永远地陪伴。岢岚,也许你不知道,早在遇见你的前半年,一切都已经注定。你就像我盼望已久的孩子,虽然没有十月怀胎的艰辛,可是你的一举一动早就与我血脉相连。我能清晰地感觉到你的存在,于是,在接你回来的前三个月,你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岢岚!那会的你,没有确定品种,没有确定性别,在我心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有着雪白的被毛,甜甜的笑脸,会陪我一起走很久很久。于是,在两个月的时候,我决定了:我的岢岚,是只比熊,有着天使般性格的小东西。顺理成章地,你来到了我身边,于是,什么都不懂的我,将同样迷迷糊糊的小睡神抱回了家。也许我们都想不到,在三年前的那个清晨,我跨进宠物店的瞬间,那个小白影子冲进我怀里的刹那,一个小小的动作,却注定了我们今生的缘分。于是,我生命中的十几年,因为你,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出门时候,你依依不舍地目送我关门,用哀怨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能带你出去。下班了,我再也没办法和朋友出去逛街游玩,因为家里的你在眼巴巴等着呢。还没开门,就能听见你在家里哼哼唧唧,不管我啥时候回家你都能摇着大尾巴蹦蹦跳跳地扑向我,两只小手抱着我的腿,欢呼雀跃不已,丝毫没有怪我成天把你关在家里。出门玩儿,你兴奋地在我身边,奔跑跳跃,忽左忽右,全不顾我瞻前顾后,生怕有车不小心撞到了你。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一直调皮的你,却能软软地窝在我的怀里,用你的小脸摩擦我的双颊,温热的小舌头替我舔去伤心的泪花。

小时候的你,就像个小疯子,顶着你那乱蓬蓬的脑袋,吐着比吊死鬼还长的舌头成天傻乐,尽管后面发生了很多的不愉快,但是小小的你,依旧一直在我身边,用你暖呼呼的小身子依偎着我,用臭臭的嘴巴亲我。每每你成长一点点,或者使个小坏,都让我欣喜不已,甚至舍不得去惩罚你,宝贝儿,不得不说,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篇6: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研究

鲁迅先生自1918年开始发表一系列小说,直至1923年8月才有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这本集子仅新中国成立前就正式印行了30 多个版次,这一统计还未包括各种盗印本、解放区印本及海外译本;最早出版于1926 年8月的《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鲁迅的第三部小说集《故事新编》最早出版于1936年1 月。这三部小说集在国内外、海内外广泛流传,版本颇多、风格迥异,可谓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尤其是它们的初版本封面设计(图1)既反映了鲁迅小说的精神特质,也融入了鲁迅先生独特的艺术理念,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也是中国书籍从传统装帧形式向现代装帧艺术过渡的典范之作。其后历年各种版本的重新设计,同样延续了初版本的精髓,同时也富有时代性和实验性。除了这三部小说集,本文所说的鲁迅小说版本还包括其中的单篇及以鲁迅小说为主要内容的选集、全集等,以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版本为主。可以说,众多版本的鲁迅小说封面设计代表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前进历程。

历年来,对于鲁迅著作(包括小说、杂文、散文、译作等)书籍装帧的研究不少,尤其是对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封面的相关研究更是屡见不鲜,如《鲁迅与美术》《画者鲁迅》等。但对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的文字仅散见于各种文章与书籍中,未有专门和系统的论著。本文在搜集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逾百种鲁迅小说版本的基础上,以时间为主要脉络,结合时代背景、相关文献、小说本身的文学性等方面,着力研究其封面装帧设计的艺术共性、时代个性和风格流变,并以此窥见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今后鲁迅小说封面设计,乃至其他小说封面设计的新尝试提供点滴启示。

一、历年鲁迅小说封面设计的分类

鲁迅的文学作品数量巨大、自成一风,其小说更是铿锵有力、性格鲜明。因此,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有其独特的自我风格和美学规律。我们知道,文字、图案、色彩是书籍封面的三个基本要素。从此出发,纵观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众多鲁迅小说封面,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以文字为主体

以文字的设计与编排为主要手段,辅以色彩和少量装饰纹样的运用,这种设计方式在鲁迅小说的封面中运用较多。以1923 年出版的《呐喊》为代表,这类书籍装帧的醒目、朴素、简约、和谐成为鲁迅著作书装中的一大特色。《呐喊》封面由鲁迅亲自设计,以鲜艳的红色作底,长方形黑框中用阴文表现书名和作者姓名,简单有力,寓意深远,传达了一种反抗的呼声和斗争的决心,那是小说本身的精神气质;大面积的红色体现出一种“大象无形”的沉着笃定,至今仍是经典。

分别在1921 年和1936 年出版的《阿Q正传》和《故事新编》的首版本的封面设计非常朴素,只有书名和作者——文字构成了设计的主体。但即使是如此简单的封面也是庄重和谐,不失美感的。《阿Q正传》封面(图2)文字采用书法字体,被安置于全面正中偏上方,下衬以白色方框。文字以其线条的形质,组合以及其运行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某种形式美要素——高度简练、大方得体。《故事新编》则选用了规整细巧的印刷字体,安置于整个封面的左上方,并运用了一点色彩,尤其在麻布面的衬托下,显得尤为典雅端庄、平衡和谐。20 世纪40 年代,重庆群益出版社、上海出版公司、光明书局等出版的一系列《阿Q正传》(图3)也采用了纯文字元素的封面,只是在文字的设计编排、色彩的运用以及纹样的装饰方面更加考究和大胆一些。

之后,随着我国印刷技术和设计能力的提高,鲁迅小说的封面也不满于单纯文字的安排。只是许多“鲁迅全集、选集”的封面,因其书内文章文体较多、内容较杂,无绝对主次之分,所以依然会采用概括性较强的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后,纯文字封面再度被鲁迅小说封面的设计师们运用起来,带有浓重的怀旧意味和复古情怀。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在1999 年和2006 年12 月出版的鲁迅小说(图4)。前者仿古书,靛蓝的底色、白色的长方、竖排文字、细黑框区隔,质朴典雅;后者是一套系列丛书,封面布满文字,细看都是鲁迅文学作品的题目,浅色的背景、白色的字,只有一个题目被着重用深色勾出,构思新颖、别具一格。

总之,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在鲁迅小说封面的设计史中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文字字体多样,印刷与手写兼有,都旨在表达一种肃穆、庄重的气氛。在当代,这种形式得到了创新的诠释,更多了一份缅怀的情愫和返璞归真的浪漫。

(二)书名辅以鲁迅头像

封面以书名文字和鲁迅头像为主要元素是鲁迅小说封面设计的另一大类型。这种类型的封面具有庄重静穆的美学特色和深沉的缅怀意味。较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鲁迅文学作品丛书和鲁迅全集等大多采用这种手法。鲁迅头像的表现方式有摄影、中国画、版画、漫画、浮雕、摄影等多种,搭配以书法、印刷、美术等各种字体,也能够产生光辉、严肃、亲切、质朴等多种艺术效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这种设计手法也同样适用于鲁迅其他文体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他著名人物著作的封面,因而并不能最大地体现鲁迅小说封面设计的独特性。

(三)书名辅以与内容相关的插画或摄影

主题性插画或摄影、醒目别致的书名文字构成了另一鲁迅小说封面类型的主要元素。这种以插画和文字为主的设计手法在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中具有代表性,也最能体现鲁迅小说的风采、时代特色和艺术内蕴,以1926 年出版的《彷徨》一书为典型。小说集《彷徨》的封面由陶元庆设计,橘红色的封面上,三个人坐在太阳下百无聊赖、昏昏欲睡,深刻地表征出了小说的思想内涵。插图采用几何形和线条塑造,形状抽象,统一黑色,具有木刻版画的风格特征和强烈的装饰效果。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呐喊》《阿Q正传》中英文对照版的封面(图5)也采用了这种设计手法,在当时的书籍装帧设计领域是一种创新与突破。总的说来,鲁迅小说封面插画以速写、素描、木刻效果为主,形象写实,单色居多,搭配精心设计的书名字体,许多设计成为鲁迅众多小说书籍装帧式样中的经典。

摄影在鲁迅小说封面上的运用使封面设计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和时代感,尤其是电脑时代的来临,为营造各种梦幻、虚拟、奇特的艺术效果提供了可能性。如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年出版的《祝福》(图6),封面排列以电影剧照,增加了小说的情节感和真实感,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是指以上设计方式的同时使用,封面色彩丰富,元素众多,缤纷多彩,富有明快轻松的时代气息,能够传达较大的信息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普遍运用。鲁迅头像、插画、摄影、装饰纹样、多种文字等元素同时出现在一个封面中,这也同时见证了我国印刷工艺技术的进步和书籍装帧设计师对于艺术可能性的不懈探索。

二、整体艺术特色

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并且跨越了较长的时间段。但这些不同的形式都服务于相同的小说内容和主题,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统设计思维的指导下完成,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成为鲁迅小说封面设计的美学特色。

(一)朴实端庄的简约感

虽然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小说的封面元素越来越多,色彩也逐渐鲜艳,但就整体而言还是简洁朴素的。除部分面向低年龄层受众的版本,其他整体在元素形态上质朴简约,色彩上素雅大方,格调上追求端庄肃穆,这与鲁迅小说本身的气质和意蕴密不可分。同时,这样的设计手法也是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它令鲁迅众多小说封面设计具备了一定共性和延续性,使之在近现代中国的书籍装帧史上独树一帜。

(二)严肃深沉的缅怀意味

鲁迅是我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为人的勇敢顽强和爱国忠毅也为其文学作品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使后辈无限景仰和深深怀念。这种共识和情结体现在其小说封面设计中就是一种肃穆、深沉的艺术氛围,众多以鲁迅头像为主要元素的封面设计可以说明这一点。精神内蕴和慷慨气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具体的情节发展和人物设定。烂熟于心的故事内容被不同形式的艺术包装,其意义也早已超越了一般性质的阅读。意境和意味是这些封面设计主要传达的内容。

(三)典雅传统的民族性

郎绍君先生在1982 年第2 期《美术史论》上发表《鲁迅的美术观》中指出,鲁迅的艺术具有民族精神、民族性。这种民族性具体可理解为“反对媚外”“群众化、人民性”“向古典艺术借鉴和采取”,并且是能够体现“现代社会的魂魄”的“民族性”。这种风格在鲁迅小说封面的初版本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这些封面设计大多是在鲁迅的指导、认同甚至是亲自执笔中设计而成。而在之后的再版本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延续和传承这种别致静雅的传统意味,一种质朴纯真的“东方的美”。

(四)深邃内敛的书卷气

本文所说的“书卷气”主要是指装帧设计中显现出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和气韵之美,这是一种倾向于静态、淡泊的品位和格调,是用中国式设计思维调动读者“静观目游”的结果。综观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众多鲁迅小说封面,我们发现,这种深邃内敛的气质得到了较好的运用。《故事新编》初版本的简约设计和大胆留白透露着浓浓的文人品位,而《彷徨》与《呐喊》的初版本虽使用了浓重的红色,但其色彩的纯粹和版式的稳重又体现出一种中和的“正统感”和宁静淡定的内心体验,这种较多观照自己内心的设计也可以说是“书卷气”的体现。

三、对鲁迅小说封面设计的反思及对未来的展望

电脑技术的普及和印刷工艺的进步,为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开创了全新的局面——一大批元素丰富、风格各异的封面设计涌现出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和商榷。

书籍装帧具有两种属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在满足了实用性的基础上,尽量展现书籍本身的艺术价值,是书籍装帧设计师的最大追求。在一个封面中,字体与字体、字体与图形、图形本身的正负形之间,如何形成空间的疏密对比、整体的和谐统一等,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书籍装帧的艺术性,而现今市场上的部分流通书籍却恰巧忽视了这些。例如:一些以鲁迅头像为主要元素的书籍封面中,设计师未对头像作较好的艺术加工,未考虑到头像与周围文字、辅助图形的关系,从而造成视觉上的生硬突兀,令人感觉粗制滥造。这种速食般的商业化设计不能让读者感受到艺术美感,更不用说体现精神气质和文化内蕴了。

创新是书籍装帧艺术发展的原动力,但对传统精髓的深刻领会和继承也是不可忽视的。三本小说集初版本的别致、脱俗和典雅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鲁迅小说封面设计的艺术特色和流变过程在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地位。朴实端庄的简约感、严肃深沉的缅怀意味、典雅传统的民族性、深邃内敛的书卷气是众多鲁迅小说封面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艺术特征。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些启示:首先,简洁有力、典雅端庄的形式语言对于体现鲁迅小说的文学内涵和精神特质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其次,传统形式,如小说最初版本设计、纯文字设计甚至线装本的运用在今天散发出别样的光彩;再次,精致的手绘插画相较于电脑处理图像具有更为迷人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可在今后的封面设计中使用并创造经典。

总之,鲁迅小说的文学独特性、鲁迅与书籍装帧艺术的不解之缘以及鲁迅先生的个人魅力使得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具有了强大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在今后,鲁迅小说还将继续再版,伴随着时代审美的演进,其封面设计将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也将如一方沃土继续滋养和孕育着它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摘要:本文在搜集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逾百种鲁迅小说版本的基础上,以时间为主要脉络,结合时代背景、相关文献、小说本身的文学性等方面,着力研究其封面装帧设计的艺术共性、时代个性和风格流变,并以此窥见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今后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乃至其他小说封面设计的新尝试提供点滴启示。

关键词:鲁迅,小说,书籍装帧,封面设计

参考文献

[1]吴中杰.鲁迅的艺术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苏]谢曼诺夫.鲁迅和他的前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4]史志谨.鲁迅小说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孙彤辉.书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薛绥之.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一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7]高旭东.世纪末的鲁迅论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8]柴方松,邵德瑞.书籍装帧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9][日]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杨晶李建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篇7:封面里的明星

我是1998年开始给杂志拍封面的,之前,我常给杂志社投一些风光、民俗和人像摄影作品做内页插图。有些细心的杂志社美编看到我的人像照片很靓丽、青春,用光也很好,鼓励我拍一些都市靓女和当红影、视、歌明星给他们杂志做封面。我是电视台记者,工作之便常有机会接触来湖南的明星,我第一个拍摄的美女是98年刚火起来的电视主持人——李湘。借助名人效益,李湘的照片作为封面登在当年的《青年时代》杂志上,我没等杂志社寄样书,一口气跑到报亭买了10本。从那时起,我只要有机会接触明星,我都会游说明星们拍封面照。前几年我大约每寄10张照片能发表1张,近几年10张中能发表5张。这几年我每年发表的杂志封面照片50幅左右,可以计算,我每年发出了多少照片给杂志社。

拍明星的秘诀

拍摄明星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还是可以从中总结出经验,找到一些规律。1,拍摄场地:我拍摄明星大多数都在她们住的宾馆房间,要带灯光、反光板、小道具、服装;2,拍摄时间:名人都是大忙人,她不可能按你的时间拍摄。拍摄的时间、地点她一旦定了,你一定要火速赶到。所以封面摄影师就像待征的战士,随时准备上战场。最后当然是摄影技术了,我所拍摄的名人一般都只给我半个小时拍摄时间。总结几年的经验越是名气大的人,给予时间越少,所以你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拍名人的各种姿态表情;3,肖像权授权书的签定:肖像权协议书的关键在于授权,还要说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摄的,照片将用在什么地方,要特别承诺照片不用于商业广告(见协议书范例);4,画面要求:人物封面摄影用光一定要精,脸上不能有阴影,就是用平光拍摄,服装一般用夏秋装,颜色红、蓝、黄,很少用黑色服装,最好是当年流行色和流行款式,化妆要化淡妆,人物要表现自然,面部表情多为微笑。

不同的杂志需要不同照片

全国有3000多种杂志,需用美女照片做封面的有60%以上,女性题材类杂志如《女友》、《时代青年》、《女报》要靓丽,青春的人像做封面。纪实类、卫生保健类杂志要漂亮、大方、真实的人像做封面。大多数杂志喜欢用明星特别是美女明星做封面。

美女与明星

拍普通都市美女,摄影师要象星探一样,在街上、在码头、在车上,摄影师都要善于发现,一但发现目标,要穷追不舍。记得2003年我拍的有位名叫珊珊的姑娘,是我在街上发现的。那天人海茫茫的街上,我一眼就被她的身材、气质打动。她走得很快,我追了近200米才追上,我亮出记者证,说明我想认识她的目的,然后就到附近的咖啡屋“谈”上了。两年中,我为她拍了近100张照片,已发表了的封面照片就有30张。可以说,我拍的许多都市美女都有一杯“咖啡情”。这点要特别感谢我老婆对我的信任,相信我只是喝咖啡、谈封面。我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大多数都市美女都很乐意合作,也有15%的靓女认为上封面是明星们的专利,与自己很遥远,要征得家人同意……但是,拍明星与拍普通女孩不同。对待明星首先要赢得明星对我摄影技术的认可,要让她相信我是最捧的人像摄影师。她们对照片用于什么类型的杂志有严格的要求。

以拍摄吕薇为例

上一篇: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下一篇:大学达人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