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

2024-05-06

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精选十篇)

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 篇1

关键词: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表现

闻一多先生认为对于一本书而言,“美的封面”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够促使读者自发的爱惜并保存书籍。因此,一直以来书籍封面装帧设计都是业界的研究重点。儿童天性率真无邪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与,因此在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被儿童喜爱的作品。近年来随着娱乐的多样化,可供儿童选择的娱乐形式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大幅度的下降,因此针对儿童对色彩的偏爱深入的探索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技巧对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习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能够对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直接产生影响的共有色彩、图形和文字三个因素,其中色彩对封面装帧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不同颜色的色彩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众所周知的是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予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红、橙、黄等暖暖色调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明快、喜悦的感受,而蓝色、紫色等冷色调则给予人们一种沉着、冷静之感。单就儿童而言,其四五岁的年龄决定了一方面更喜欢能够给予自己一种欢快之感的暖色调,另一方面对于复杂色彩的辨识度不高,因此在儿童类封面装帧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复杂的色彩,更要多使用能够激发儿童美好情感的暖色调,例如在《我想要爱》一书中就是通过艳丽的橘黄、橘红与小棕熊形成对比,暗示了小棕熊内心对爱的强烈渴望。图形是影响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受知识有限的影响,大多数儿童对于图像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在生活学习中很多儿童都有着随手涂鸦的习惯。因此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中所使用的图形对于儿童的注意力有着很大的影响,简单易懂的具象写实图形较之呆板负责的图形毫无疑问更有吸引力。例如在《松鼠先生和月亮》一书中,设计师用铅笔速写的方式将松鼠毛茸茸的长尾巴与月亮连在一起,看似松鼠在拼尽全力的推开一个黄橙橙且硕大无比的月亮,鲜明的色彩、简单而生动的图形一下子打动了诸多孩子的心灵。由于儿童识字不多,因此文字对于儿童类书籍书面装帧设计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也不容忽视,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尽可能的选择活泼可爱的琥珀体、综艺体或者圆头体等装饰体,文字的数量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对儿童的阅读产生干扰。

通过以上对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最大的是色彩、图形次之、文字再次之。究其原因就在于相比于成年人而言,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育程度角度,这种情况下其阅读兴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书的第一印象,而灿烂的色彩毫无疑问更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其产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对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儿童对不同色彩的偏好,数量的运用不同的色彩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

书籍封面的主要功能是向读者传达书籍的内容,由于儿童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因此此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不仅仅要将书籍内容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更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色彩来培养儿童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体而言,当前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运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考虑到儿童活泼爱动的天性,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封面时常常会利用轻重倒置的色彩感来达到一种活泼的动态感目的,例如目前市场上很多儿童书籍封面都是以红、黄、蓝等明度较高的色彩为底色,将具有重感的色彩夹杂其中,从容产生一种活泼跳跃的卡通之感;其次是三原色在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大量应用,不同于其它组合色彩,三原色强烈的对比之感能够给予读者更为强烈的直观感受,对于儿童而言,其在选择图书的过程中并不会过多的去思考书籍色彩背后所蕴含的种种含义,例如通过蓝色来表现图书的“忧郁”主题等,这些都不是儿童所要考虑的。其选择一本书籍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图书能否对其产生吸引力,因此能够产生强烈对比的三原色就被广泛的应用于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最后是明亮色彩是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的主要色彩。天真活泼的儿童对于代表事物美好一面的明亮色彩天生就有好感,这也决定了在封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尽可能的选择明亮的色彩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探知欲,例如绿色、红色的大量使用,通过绿色来表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通过红色来表现生命的活力等。总而言之,考虑到儿童身心发育的特殊性,儿童书籍封面色彩在设计的过程也是有着一定的侧重的。在实践中设计师们通过对不同色彩的灵活运用不仅仅调动了儿童的阅读积极性,更通过各种色彩的强烈对比来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去对周围世界主动的探索,发现生活之美,以此来帮助儿童更好的成长。

三、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表现技巧

正如上文中所提及的,在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色彩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实践中面对众多的色彩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 根据儿童书籍类型选择色彩。

众所周知的是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能力,因此在封面设计的过程要根据儿童书籍类型来选择不同的色彩。例如橙色能够给人一种快乐、幸福、欢快的感觉,因此用于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幼儿认图等类书籍中;再比如蓝色除了代表着忧郁之外,也能够给人一种宁静、充满智慧的感觉,因此在儿童小说中常常会通过不同纯度、明度的蓝色组合来营造出凉爽清新的效果。

2. 控制色彩的数量。

儿童的认知能力决定了其对于复杂的色彩往往具有一种抗拒之心,在很多儿童看来完全看不懂复杂的色彩。因此在封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控制好色彩的数量,对此要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主导色的数量,一般来说一部儿童书籍封面的主导色应当控制在2到4个为最佳,其中绿色、红色是比较常见的色彩,此外在多种主导色中要注意按照色彩的明度进行划分;另一个则是辅助色的选择,对此不仅要控制好辅助色的数量,一般要控制在八个一下,更要确保辅助色不会喧宾夺主对主导色产生冲击。例如由于红、黄、蓝等色彩十分强烈,因此应用于辅助色中很容易影响主导色的表现能力。

3. 将色彩与图形完美的搭配。

色彩和图形是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两个主要因素,图形与色彩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因此在封面设计过程我们不能够一叶障目的追求不同色彩的使用,更要将色彩与图形搭配起来,比较常见的如月亮图形可以选择橙黄色、太阳图形选择红色、草地图形选择绿色、海洋图形选择蓝色等。儿童类书籍封面之所以能够对儿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色彩的使用,更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邹瑾琳,彭一清.色彩个性对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1(8).

[2]陈颖.色彩在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巧妙运用[J].电子测试,2015(24).

[3]刘红,杨林.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构成要素分析[J].前沿,2013(14).

书籍封面设计 篇2

书籍封面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意义,培养综合知识、统筹安排能力。

教学重点:各种书籍的不同特色。

教学难点:书籍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学过程:

课时:2 课时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4分钟)

1、复习有关的构图知识及形式美的知识。

2、提问有关美术字方面的知识。承上启上,并系统综合运用知识。

三、讲授新课:(8分钟)

(一)知识结构:

1、五种书籍的特点。

2、设计构思的方法和步骤。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30分钟)

(一)提出作业要求:

1、完成一幅封面设计。

2、主题突出,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3、纹样概括,文字与内容相结合。

(二)辅导要点:

1、反馈讲课信息,掌握普遍状况。

2、发现个性特征,及时给予辅导。

3、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使学生知识转化成能力。

五、课堂小结:(6分钟)

讲评总结设计稿,取长补短。

1、自评、(知识、内容、审美感受)

2、互评。

3、教师讲评、补充不足、重点引路。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物质和知识上的准备。(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2分钟)

复习有关色彩三要素方面的知识。(5分钟)

三、讲授新课:知识结构:

1、七种不同色彩的心理特点:

民国书籍的封面设计艺术初探 篇3

[关键词]民国书籍;封面设计;艺术手法

[作者单位] 李笑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南方建筑》编辑部。

词典中对“封面”一词的解释是:(1)线装书指书皮里面印着书名和刻书者名称等的一页;(2)新式装订的书刊指最外面的一层,用厚纸、布、皮等做成;(3)特指新式装订的书刊印着书刊名称的第一面,也叫封一[1]。封面是书籍形式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书籍形态有不同的封面形式。

我国在20世纪初,书籍形态从传统装帧设计走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阶段,书刊整体设计的意识明显得到加强。尤其是封面设计,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和购买的作用。闻一多先生在书籍装帧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他曾为徐志摩、梁实秋等人的书籍设计过封面,也充分认识并肯定了封面设计对书籍装帧的重要性。他于1920年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的《出版物底封面》一文,总结了出版物封面设计的价值有两方面: “(甲)主体的:1.美的封面可以引起买书者的注意;2.美的封面可以使存书者因爱惜封面而加倍保存书本;3.美的封面可以使读者心怡气平,容易消化吸收本书的内容。(乙)客体的:1.美的封面可以辅助教育;2.美的封面可以传播美术。”[2]由此可知,民国时期书籍的封面设计日益被重视,以下从四个方面探析民国时期书籍的封面设计艺术特点。

一、封面图像多样化

民国成立至五四运动以前,彩色印刷封面最多的是畅销的普及读物,以“新鸳鸯蝴蝶派”和“星期六派”的通俗杂志为主,代表杂志有《小说月报》《礼拜六》《小说丛刊》等。这些通俗类杂志的封面图片多用美丽的摩登女郎,既有绘画图片,也有摄影图片,主要是消遣类、趣味性的风格(图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科学和民主成为社会提倡的主流,尤其是新文化思想非常活跃。这个时期的书籍封面更趋向多元化:既有绘画作品,也有版画、摄影、抽象的图案等。当时许多文学家、美术家和出版家都很重视书籍的封面设计艺术,许多知名文化人士甚至直接参与书籍的封面设计,使当时的书籍封面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中国近代书籍装帧设计史上,陶元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大胆采用新颖的图案装饰作为新文艺书籍的封面设计。最具代表性的装帧封面,是他为许钦文的小说集《故乡》设计的“大红袍”,此画为他有感于舞台艺术形象而作,整幅画面色彩纯美、构图奇巧、深刻生动,用于书籍封面令人过目不忘[3].。陶元庆的另一幅封面画代表作《彷徨》(鲁迅著,短篇小说集)也非常有艺术性,画面以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和黑色的太阳,人物的线条抽象奇特,上下两段横线则限定了画面压抑的空间,而人物的动作似坐非坐、似行非行,整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彷徨》和《故乡》两书的封面均被后来的书籍设计界当作早期平装书封面的经典之作(图2)。

陶元庆在创作鲁迅的另一部作品《坟》的封面时,画面使用灰绿色调,冷感凄凉,把棺与坟相排列构图,准确传达出鲁迅作品的寓意(图2)。

二、 积极吸收西方美术的风格

民国时期,西风东渐,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风格、形式对当时中国的新生代艺术家影响颇大。以国际化现代大城市——上海为例,由于其得西方风气之先,当时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化生活中,都有一种国际化风格。加之上海当时集中了全国几大出版公司,出版文化可以说是全国的风向标,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现代出版设计事业。

鲁迅平装书籍封面有很大部分来自国外的木刻版画或黑白装饰。如鲁迅为自己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设计的封面,在灰绿的底色衬托下,深蓝色的书名上是一幅外国版画,增加了书本的异域色彩(图3)。

钱君匋先生作为我国设计界公认的代表人物,是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曾为茅盾的《蚀》、巴金的《家》《春》,以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刊物设计封面。在30年代,他曾经积极吸收西方美术的风格,用立体主义手法画成《夜曲》的封面,用未来派手法画成《济南惨案》的封面。

三、对中国传统图案文化的运用

在民国书籍的封面设计中,对中国传统的图案文化运用广泛,传统的图案具有典雅古朴的民族特色。特别是汉代画像砖上的图案因其优美流畅的线条而深受喜爱,当时被较多地转化到书籍的封面设计上。在这方面,鲁迅的书籍封面是很好的示范例子。

鲁迅从小热爱美术,后来他在从事文学工作的同时,花了很多时间收集和研究汉石画像,尤其喜欢木刻版画。例如他的《心的探索》一书的封面,以六朝人墓门上的画像构成图案,形象生动的杂耍人正在表演:群鬼飞舞、奇趣横生、神秘悠远的风格跃然纸上(图4)。

又如鲁迅译的《桃色的云》一书封面,他参考汉代石刻图案,素雅的底色上的石刻图案显得独特古朴,令人赏心悦目(图4)。

四、封面汉字的处理艺术

书名是封面最重要文字,其字体设计是整个封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封面设计中将西方现代风格的图案与中国传统汉字有机融合,在民国是很好的设计思想。在将汉字设计应用于封面画的实践方面,闻一多先生持这样的观点:封面的文字要清楚、合乎艺术的“法义”,提倡使用“美术的书法”,反对名人题字和直接使用铅字。”他的这个观点即使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实用而有意义的。钱君匋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书名要与画面协调,不应简单生硬地配以书法家或名人所写的字[4]。

nlc202309041157

对汉字进行现代字体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封面设计的实践创作,民国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鲁迅和钱君匋。鲁迅在自己设计的书籍封面上,凭着自身在字体和构图方面的深厚修养,在字体设计方面做出大胆尝试,其设计的北京大学标志至今仍在使用。他为自己的书籍《呐喊》做的封面字体设计也是经典之 作。在封面上,鲁迅只用了“呐喊”二字,没有其他图案,两个 “口”的汉字有传统隶书的风格,方正严肃,在红色衬底上的黑色字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鲁迅的其他书籍封面也常常用字体设计来完成,并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如《萌芽月刊》《奔流》《而已集》《木刻纪程》等书籍。鲁迅的封面字体设计中既有传统线装书的气息,又有现代新书的多样化,透着中国式的雅致与质朴(图5)。

另一代表人物——钱君匋的封面字体设计则另具特色。他常用西方现代主义风格来设计封面汉字。如1930年出版的《艺术论》《音乐初步》《自杀日记》等书籍,封面的字体设计采用变形的美术字,有构成主义的风格。但有着深厚书法功底的钱先生的设计风格并不止于此,他也尝试把传统俊秀的宋体字转变成有现代雕塑感的标题字。如1937年创刊的《文丛》杂志,其封面的刊名字体就是钱先生的设计,当时深受读者的喜爱(图6)。

民国期间的上海时代图书公司设计的《万象》画报,其刊名字体“万象”二字既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又极具现代感,既稳重又新颖,搭配具有版画效果的图案,整个封面设计令人过目不忘(图7)。其设计者为张光宇先生,后来他还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刊《装饰》杂志设计刊名字体“装饰”,两者有着相同的风格,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

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对其进行探讨研究,有利于了解认识中国早期现代书籍设计的复杂特质、转型历程和历史价值。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2]赵健. 范式革命[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唐弢.谈封面画[A]. 孙艳,董翠萍.书衣翩翩[C].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5.

[4]钱君匋.装饰琐谈[A]. 钱君匋.书衣集[C].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4.

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 篇4

(一) 色彩美学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文化价值体现

书籍是知识传递的载体, 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色彩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体现着价值。色彩除了能给人带来视觉与精神的愉悦外, 还肩负着引导大众审美能力提高的精神文化使命。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美学特征体现离不开大众审美的判断, 美的色彩关系可以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书籍封面带来了鲜明的审美特征和高雅的文化品位, 体现着书籍或是民族的、或是时代的、或是艺术的等文化性符号, 这些符号配合着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构成书籍的文化价值, 极大的提高了书籍艺术的层次。

另外色彩还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具备普遍性和国际性。通过色彩无边界的传播能力可以拉近世界文化的交流, 尤其是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到了网络时代, 网络文化的兴盛弥补了异域文化的隔阂, 拉近了世界间的距离。色彩是文化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对于世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 文化、艺术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更要彰显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与文化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 必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走向成熟。色彩是精神文化的体现, 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它承载着表现美、传播美的重要使命, 对大众审美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色彩在体现文化价值中作用深远。

(二) 色彩美学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商业价值体现

美学价值属于艺术的范畴, 商业价值属于经济的范畴可以说他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联系, 甚至有时二者是对立的, 但是设计却是在体现美学原理的同时又要考虑其经济价值, 可以说设计完美的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书籍设计虽然是精神文明的代表, 但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 既然是商品就要去接受市场的检验, 体现其商业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中, 外观的好坏与否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书籍封面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第一印象, 除了要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外还要具备其商业的价值。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人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书籍封面的好看与否无疑成为评定书籍优劣的标准。一本畅销的好书除了内容精彩外, 它的色彩设计也要能够打动人心。在品种繁多的图书市场中, 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 怎样能让书籍脱颖而出与其他图书籍相区别, 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首要任务, 是体现商业价值的关键。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不容忽视的。当你被某种色彩关系吸引的时候就会刺激到购买的欲望, 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这就是色彩的魅力。书籍的种类非常广泛, 不同种类的书籍对于品质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精装书籍由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所以在装帧的工艺与色彩的选择、印刷上也要求具有极高的精准性。相反一些快消类书籍如, 杂志、宣传册等由于具有快速获取信息看完既扔的特点所以为了节约成本, 在纸张、色彩的选择与印刷上都会比较粗略。这也是符合商业价值规律的做法。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书籍设计中的各中关系, 不能巧妙的运用色彩的视觉效果就算装帧再精致的书籍也会在书海中被淹没。

另外体现色彩的商业价值还与潮流动向有着密切的关联。服装中有流行色之说, 在书籍设计中同样有流行因素的存在。设计师在进行封面色彩设计时一定要关注流行动向。试想一本刚刚出版的书籍却配上了陈旧过时的颜色, 会让人直接觉得是一本旧书而被市场淘汰。所以在商业价值的体现中色彩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漂亮的封面色彩关系可以提升书籍的整体美感, 增加书籍的设计附加值并足可以成为商品销售中的一大卖点。

综上所诉, 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色彩的美学原理至关重要。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来把握消费者的视觉心理特点, 把书籍封面色彩的视觉效果展现到最佳状态, 使其呈现出个性鲜明、生动的生命力。从而体现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提高大众的文化品位, 刺激读者的购买欲望, 使色彩美学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发挥更大的效应。

摘要:色彩除了能给人带来视觉与精神的愉悦外, 还肩负着引导大众审美能力提高的精神文化使命。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美学特征体现离不开大众审美的判断, 但是书籍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 既然是商品就要去接受市场的检验, 体现其商业的价值。书籍封面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第一印象, 除了要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外还要具备其商业的价值。

关键词:色彩美学,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色彩的魔力》作者:贡小秋河北美术出版社

[2]《封面设计与色彩运用》作者:黄爽亮广西人民出版社

暑假生活记录册书籍封面设计汇总 篇5

教学任务分析: 《暑假生活记录册》是浙江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内容。暑假生活记录册的设计实质上是书籍的装帧设计,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对这个领域的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并要求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发挥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无拘无束,顺其个性、顺其表现的美术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步入初中生活的学生,正处于小学生向中学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参与意识较强,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激情。他们感受性强,喜欢新事物,爱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表现,而暑假生活记录册的封面设计能够为他们创造大胆表现的空间,让他们体验设计的成功和快乐,更加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要素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封面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彼此之间的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为学生创造大胆表现的空间,让他们体验设计的成功和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点: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和封面设计的方法。难

点:书籍的内容与封面设计的形式的统一。教具准备:优秀的封面设计作品、封面设计的步骤图。学具准备:纸、笔、颜料等。教学过程: 情境导人:

由“小礼物”导入新课。

封面设计是书籍设计的重要内容,封面设计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书的销量,好的设计能够起到吸引读者的重要作用。封面设计一般包括封面、书脊和封底的设计,课堂上主要学习正封面的设计。欣赏探索:

片段一 出示各种封面图片,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封面中所包含的设计要素 学生归纳:封面设计要素包括文字、色彩、图形

片段二 出示各种封面图片师生分三次探讨封面设计的要素 小组讨论要素一:文字

学生回答:这两幅封面图片中文字的安排,你更喜欢哪一幅? 教师归纳:图像与书籍内容统一,能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小组讨论要素二:图形

图像与书籍内容统一,能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图形可以运用抽象、具象、摄影、手绘等方法。

小组讨论要素三:色彩

学生回答:这两幅封面图片中的色彩,你更喜欢哪一幅?

教师总结:封面上加上适当的颜色能增强视觉效果。常见的封面结构示意图

题目在上方/在中间/在左右/在下方 常见的封面设计手法:

镂刻的方法

绘画或书法

摄影作品

封面设计过程:具体结合设计《巴黎圣母院》的封面。表现创造:

出示众多学生制作的封面设计图片,学生欣赏思考 课堂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1-2件的封面设计与制作

2、主题:《童年/暑期生活记录册》

3、设计形式要求多样化、材料不限、色彩适合封面设计的主题 评价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总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只学习了暑假生活记录册的封面设计,我们回去之后继续完善我们的生活记录册,暑假过后,希望我们能再次相聚在这里,相信我们彼此能以这本厚厚的暑假生活记录册交流的我们自己动人的故事。

题:暑假生活记录册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版式设计。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事先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教学重点:封面设计、版面设计和整体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书籍整体设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形式及内容的图书

(教师)中外优秀封面设计图片、不同风格的内页设计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课件演示中外优秀封面设计作品。(2)请学生思考:封面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如何编排才能使形式美观?

(3)教师提问:封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应是一种什么关系?

二、深入教学

(1)讲解构成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展示封面设计常见的四种结构,书名在上方

书名在下方

提问:哪种在视觉上更易于接受?

书名在右边

书名在中间

(2)教师讲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思考:根据内容应采取什么形式的封面结构?(3)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根据内容需要,应采取何种色彩来表现?(4)展示一本标准书籍,请学生观察书籍内页设计的版式构成,教师讲解版式设计的构成及其名称。

提示:内页设计应不拘形式,一切为内容服务。(5)请学生思考:暑假生活记录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应当采取何种版式?

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的兴趣?(6)教师可演示一本简易生活记录册的制作。

三、布置作业

在制作好的空白生活记录册上添加封面设计和内页设计,可用手写或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本完整的生活记录册。

图形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图形符号;封面;设计;国际化

人类使用图形符号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字诞生后,图形符号并未因此而消亡。1925年,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奥图·纽拉特甚至创造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图形符号系统,希望以此来取代文字。图形符号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等特征,并且不依托于某种具体的语言或文字,使信息传递更为便捷,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语种的人易于接受和使用,因而更能跨越语言和国别的障碍,具有国际化的优势。在艺术设计领域,图形符号往往受到青睐。

一、封面图形符号的简洁效果

我们日常可见的图形符号,大都蕴含了设计者的灵感,他们将自然、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加以抽象和变形,赋予其寓意和情感,从而达到“言简意赅”“以一当十”的效果。如耳熟能详的“红十字”标志,就是图形符号“直观与简明”特点的代表。

设计书籍封面时,设计者应注重展现图形符号简明、直观的特点。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力学手稿》(图1)一书,封面最醒目的图形符号即是一对数学中的“大括号”。大括号在数学中可以作为集合的表示符号,也可以代表最外一层的运算,具有包容、集合的引申含义。钱学森作为我国科学教育领域集大成者,他的研究手稿无疑是非常珍贵的科学研究文献。设计者考虑到无论采用如何复杂的元素,也难以涵盖手稿丰富的内容,于是决定“去繁存简”,用一对最简单不过的“大括号”来囊括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同时反映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的拼搏精神。

与此类似,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痛》(图2)同样使用了极具概括性的视觉图形,全书记录了作者分手前92天,分手后99天的见闻观感,这两大部分内容被“+”“-”两个符号高度概括地表现出来,简洁震撼,充满力量,爱情之伤、分手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类设计通过图形拓展手法丰富了阅读内容的边界。

简明、直观的图形符号很适合表达内涵繁复的主题。如今许多图书封面设计,采用多种元素,充满视觉冲击,眼花缭乱之际,不免产生视觉疲劳,倒是简约的图形符号常给人带来清新之感。

二、发掘传统图形符号的魅力

符号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其社会价值须置于特定的地域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去发掘,艺术家或设计者在创造过程中,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被某种文化理念所引导,所以图形符号也传承着对应文化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深层意向。图形符号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文化需以易懂和易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涉及历史、文化题材的图书,其封面往往适合借助传统图形符号,如饕餮纹、寿字图纹、太极图案、藤蔓纹等,它们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个侧面及其延伸部分,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标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中民俗系列丛书》,采用了手绘的封面设计,可谓图形符号传承文化的一个诠释。在该书封面中,设计者以黑色为主色调,映衬的正是“秦人尚黑”的习俗,而丛书封面的彩色部分是关中地区非常有色彩代表性的符号——“凤翔泥塑”。为了贴合不同的主题,泥塑的颜色有所区别,以丛书中的《古建·砖雕艺术》(图3)为例,以红绿颜色为主,正是契合“红砖绿瓦”的建筑主题。封面中,黑色线条描绘出的都是关中的古建筑符号,阿房宫、大雁塔、兵马俑等,突显出了关中与古建的主题,封面中间则采用了瓦当符号。上述诸多元素,表现着关中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代衍化,贴近书籍内容主题,厚重的文化积淀感即刻呈现,也更加容易吸引读者去探索书中的内容。

书籍能否吸引读者,封面的重要不言而喻。封面就是书籍的“容颜”,书籍的内容和内涵也需要通过封面表达,两者有时可以借助图形符号的使用实现有机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图4),通过书名传递给读者的关键信息为:医学、中国、古代。封面的图形设计非常简单,留白突出,但传达出的内涵颇为丰富,且非常贴合书名,传递出三个关键信息。首先,图形在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中与医学标志“蛇徽”有相似之感。“蛇绕权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蛇徽”代表医学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认可。其次,图形其实是“中”字的演化,“中”代表中国,红色的竖划就是坚实的砥砺,“口”字以书法的写意化呈现。再者,在“中”字型的笔画中,“口”字中间的底纹左边部分为《伤寒杂病论》的手书书法,右边部分为中国古代外科手术用的工具,张仲景的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以及古代外科手术工具,将中国、古代、外科医学三种信息全部囊括其中,其涵义之深远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中”字竖划的上下纹饰采用的是万寿纹,万寿纹寓意健康长寿,与外科学文明的主题相互呼应。

“以字代图”的方法有时更能彰显图形符号的简约特点。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凤图腾》(图5)是—本关于凤凰图腾的原创手绘图本书。该书的封面以繁体“凰固腾”三个字代替了图形的使用,“凰固腾”三个字占版幅很大,笔画粗壮有力,气势恢宏,颇有震撼力。这种简单的文字图形所带给人们的视觉力度,相比于用凤凰的图形再配以普通的文字效果要强烈许多,想要传达出的关于凤凰图腾的内涵意义也深刻许多。封面的底纹选取了石碑拓片和印章的概念,书中许多图腾的手绘原型都源于石碑拓片,这种拓片的纹饰既是文化传承的表现,也是和书籍主题内容呼应的体现。

经过多年倡导与积累,“中国化图形符号”的理念已日益为中国出版界和设计界所接受,这有利于推动中国书籍设计艺术及我国设计家走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

三、数字图形符号的设计运用

任何一本图书都是一本形式语言的集合。现代书籍设计理论已不是语言文字观念的附庸,不再单纯以表现文意的思想哲理为目的,其自身的形式结构、点画线条、色彩和意趣风神,也能表现出丰富的美学内涵,这是装帧艺术由文意表达设计转向原创性的个性标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盛宣怀与中国十一个第一》(图6)一书,将所有内容锁定到数字“1”上,用”1”的强烈符号性与内容交融设计,以图形方式表达内容和图书特质。

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并不只是将某种图形、符号或者材料等元素拼凑在一起,简单地为书进行一个包装。若要使书籍生命力更强,设计者在设计封面时,就更需要吃透内容的核心,由此延展到设计的方方面面。优秀的图形符号设计概括了整本书籍的灵魂,读者也可以通过封面的图形语言叩开书籍内容的大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九夜》(图7),用动物和数字“9”构成封面主体图形语言,并赋予其丰富的变化,体现了“口袋书”生动有趣的特色。该书双面都可以阅读,内容在内文的中间相遇;内页采用了多元化的设计,插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两种飘带的色彩和双面内容相呼应。这些图形巧妙带动了读者阅读时对细节的参与,封面的创新特色再次还原了图书的魅力。

四、中国设计的国际化策略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合作不断增多,图书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也逐渐显现出电子图标化特质和全球化特色,通识的图形化语言是处理和链接世界文化差异的方法,图形符号是“世界的共同语言”。封面图形不仅要让书变得漂亮,更要善于传达、突显书中的信息,让更多图形符号在装帧设计上有更多突破。如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订单——方圆故事》(图8)一书,以书店往来信件开头,每一页的签名都附上不同的肖像,趣味十足且富有个性。整体设计打破常规,在前言和目录之问插入图片,激发读者去探寻和发现。封面采用包装纸肌理,书名仿照订单图形,选材和设计都很新颖,朴素的材质和平淡的生活物件,似乎就是陪伴过自己的生活图形元素,唤醒了最平淡的生活气息。在德国莱比锡的2016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该书最终获得“世界最美的书”金奖。

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技类书籍《生态智慧丛书》(图9)以“留白大胆、富有节奏、强烈图形感、简练语言”,体现了生态图形的优势和单纯的平面色彩情绪,主体图形刺激并融化人的内心。

图形符号大多直观、简明,高度抽象化,这些元素应用到封面设计中,时常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但不可否认,图形符号的使用,也需契合图书内容,尊重读者的接受心理等元素,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伍胜,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

浅析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字体 篇7

一、字体在书籍封面中的运用

中国历史悠久, 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而字体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书籍封面中常用的字体包括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体、草书、篆书、隶书等, 为了让封面达到视觉传达的理想效果, 又有粗黑体、综艺体、琥珀体、细圆体、粗圆体等供我们选择。

在书籍封面设计中, 书名字体的运用尤其重要。因为书名是一本书的“眼睛”, 它是书籍封面字体设计的核心, 所以, 设计者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形式和表现力极强的字体符号, 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书名和其它字体的位置排列及大小组合在书籍封面中也是十分关键的。书名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往往以“大”取胜, 也因书籍内涵的不同, 而有大小、色彩、位置、明暗等处理方式的不同。一个优秀的书籍封面设计, 需要设计者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全局因素, 巧妙地组合安排字体、色彩和图形的关系, 又要达到整体和谐统一, 并充满视觉审美感和艺术感, 从而设计出独特新颖, 意韵深厚的具有视觉表现力和审美魅力的作品。

如《五体书法字典》 (图1) 的封面, 用了一个特大的古朴苍劲的“书”字, 而且在“书”字的左下方运用“五体书法字典”的字样, 这是设计者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的理解和表白, 从而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既突出了该书的主题, 又点明了“丛书”的属性, 设计出饱含古韵, 别出心裁的个性字体, 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使《五体书法字典》的封面设计拥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字体的使用同书籍内容的关系

在封面设计中, 字体要符合书籍内容的风格特征, 因此, 字体风格的选择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审美判断的过程, 字体设计要和书籍内容的风格特征相辅相成, 不能与其相脱离。

不同的字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比如:粗黑体会给人严肃庄重的感觉;幼圆体会给人活泼, 轻松愉悦的感觉;宋体会给人端庄典雅的感觉。要结合书籍的相关内容, 合适的选择字体进行封面设计。如科技书籍使用严谨稳重、端庄的字体来体现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政治书籍使用坚固挺拔、端庄严正的字体才能来体现其庄严不可动摇;散文、诗歌类书籍使用清新雅致的字体来体现其抒情飘逸, 格调高雅的感觉;儿童书籍使用圆润、活泼的字体来体现其知识性, 趣味性的特点;古典书籍使用端庄典雅, 苍劲古朴的字体来体现其饱含古韵的意境。

如《孙子兵法》 (图2) 的封面, 字体使用竖排结构, 同时运用大方秀丽、典雅古朴的宋体, 从而蕴含了书籍《孙子兵法》厚重的历史文化, 以及客观、严谨的态度。字体的设计和书籍的材质、形态、巧妙的结合, 把新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书籍样式融合在一起, 体现了作品的古典优雅和现代时尚。

三、书籍封面字体的视觉艺术魅力

在封面中, 字体成为视觉传达的重要途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 字体的运用更具视觉艺术审美。字体在书籍封面中运用的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着视觉艺术魅力。在简约主义风格的影响下, 以字体为主的书籍封面设计, 成为设计师追求简约视觉效果和个性情感渗入的动力。而字体作为书籍封面的重要元素, 它的使用非常讲究, 其字体变化, 空间处理等手法都要结合书籍的内容, 做到形式与意蕴的有机结合, 使整个封面设计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一) 书籍封面字体的整体性

字体在书籍封面中的运用要符合整体风格, 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统一中要有灵活的变化, 才能使封面具有独特的视觉艺术魅力。如果书籍封面中有图形和文字, 那么就要考虑文字与图形的整体统一, 合理地利用封面的有限空间, 有意地加强字体的视觉效果, 使字体和图形有强有弱, 主次分明。虽然字体有时所占的面积没有图片那么大, 但怎样使字体和图形合理的配合并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重点。因此, 强调封面中字体的重要性并不等于排斥其余的元素, 只有使这些众多的元素和谐统一, 才能使封面具有更强的视觉审美效果。

在书籍封面中, 字体的整体性是设计者的一种艺术创作, 如何进行合理地设计和编排并达到一定理想的视觉审美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需要设计者在立足书籍内容、品质定位、满足读者的前提下, 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拓展思路, 不断创新, 从而让字体在书籍封面的整体设计中具有更强的视觉审美意义。

(二) 书籍封面字体的形式美

书籍封面的字体设计具有装饰性功能, 因而它也具有形式美感。封面字体最终是给读者看的, 所以它要像好的绘画作品能“美目”, 好的音乐作品能“悦耳”一样, 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封面字体只有把握好韵律感和节奏感, 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它的形式美也体现在笔画粗细对比、疏密关系、文字的排版、大小的对比以及字体在空间的运用上。除此之外, 还应考虑到书籍封面字体与其内容, 风格相一致, 做到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这样, 才能给读者带来更强的视觉艺术魅力。

然而, 审美意识的客观标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封面字体设计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才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本民族的审美要求, 这样的字体才会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特色, 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书籍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殊商品, 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宝库, 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象征。而字体作为书籍封面的重要元素, 对整个封面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封面字体的设计不但在形式上要不断发展创新, 而且在内在的文化气韵上也要不断地延展与深化。字体要符合内容的风格特征, 使其达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这样才能使书籍的封面设计具有更好的审美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摘要:如果说书籍封面是整本书信息内涵传播的载体的话, 那么封面字体则是信息传播途径中最重要的工具。字体不但要符合书籍内容的风格特征, 同时还要具有独特的视觉艺术魅力, 因此, 合理的运用字体对封面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籍,封面设计,字体

参考文献

[1]孙彤辉.书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2]曹林.书籍装帧与版面设计[M].湖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刘杰.文字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余柄楠.书籍装帧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5.

谈书籍封面设计的简洁性 篇8

完形心理学认为, 人的视觉天生就有归纳和完形的本领, 人的眼睛总是按照形象的相近、相似或连续等特性, 将其组织成简洁完美的结构。即人的眼睛总是倾向于把图形看成最简洁的形状。这不仅仅是因为简洁的形象易于识别, 还在于单纯中蕴藏的秩序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更能唤起美感。所以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可以把各种复杂的装饰排列成某种规范的形式, 把细节变化很多的不规则图形变成几何化的基本图形, 让各种图形由大到小, 或由小到大进行排列, 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进行变化, 线条由曲到直或由直到曲等有规律地排列成渐变序列, 从而形成一种简洁的整体效果, 便于人们理解。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在追求简洁的整体效果的同时, 并不是把图形都简单化, 简洁化的程度必须服从所表现的对象和所要表达的目的, 应该是对众多形式要素概括和提炼的结果, 只有抓住要领、略去细节才能强化视觉整体感, 使人印象深刻。

在《我的脑中有个洞》封面设计中 (如图1所示) , 使用了简洁的设计手法, 颜色只有红白两色, 整幅作品除了文字, 只有一个位于视觉中心的简单圆形, 正是由于图形的简单才使它在整个大红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给人视觉上一个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当看到白色圆形上面“我的脑中有个洞”这几个字的时候, 这个白色的圆形不再简单, 而是像在红色背景上镂空一样, 恰与主题“有个洞”相吻合, 而空旷的红色背景也不再单调, 被想像成“我的大脑”, 这时的惊喜与兴奋会使人对这个设计有深深的记忆。由此可见形式的简洁化, 意味着将丰富的内容有序地组织在一个整体之中。书籍封面设计只有遵循这种视觉认知规律, 突出封面设计的简洁性, 才能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形象记忆。

利用不完全的图形表现书籍封面设计的简洁性

完形心理学认为, 视觉心理有一种推论倾向, 可以把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视觉心理上得到弥补, 这就是视知觉的整合、补充、闭合的视觉心理倾向。这种视觉心理倾向与人的视觉经验有关, 一方面, 当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物体刺激时, 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整的趋向, 从而倾向于知觉经验中的完美整体。另一方面, 那些富于感染力的不完全形并非残缺, 其目的是通过局部省略而突出形的本质特征。完形的潜在趋向是使图形充满“张力”, 并激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当人们不自觉地参与到完形的二次创造之中, 新奇、紧张、振奋便由然而生。这种探索的紧张以及完形顿悟后的松弛, 是产生愉悦和美感的重要原因。

在《狼图腾》封面设计中 (如图2所示)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画面的中下方黑色的背景上一双狡诈、灼灼逼人的眼睛, 使人毛骨悚然, 正是因为这双眼睛让人更想探究下去, 到底是什么让人如此心惊?画面的左上方一个狼的剪影与右面的“狼图腾”三个字说明了一切, 此时再回到眼睛这里, 仿佛在眼睛的右下方隐约看到了狼的嘴以及整个黑色背景形成狼的脑袋形状, 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 再看一下左上方仰天长啸的狼, 狼脚下的黑色背景仿佛又变成了大草原……, 就这样一个没有完整轮廓线的简单的黑色背景, 在不同的知觉环境中, 被理解成了不同的图形。这充分说明不完全的形往往意味着艺术上的更高阶段, 成熟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以少胜多, 以一当十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体现出艺术创作中的“形有限而意无穷”至高境界。只有掌握了这些完形法则, 才能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充分考虑视觉对象对读者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 适当使用形的省略, 会给读者留出想象的余地, 不但不会影响到书籍封面设计, 还有助于书籍封面设计整体性的表现, 让人们体会到设计者完整的设计思想和书籍封面设计中各个省略部分组成的简洁性效果。

结语

随着书籍装帧事业的迅猛发展,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使得书籍封面设计不仅是封面设计者和作者审美趣味的体现, 而且是有针对性地对书籍封面设计进行视觉创作, 使其更符合读者的视觉认知方式和审美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书籍封面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自觉遵守美学规律, 熟练运用美学法则, 而且更要考虑读者的视觉认知特点, 充分把握好书籍封面设计的简洁性, 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从而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力。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书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在选择书籍内容的同时, 更加重视书籍的封面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在封面设计中不仅要融入美学知识, 而且要考虑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以及对美的追求与欣赏方式。完形心理学是探讨人类对于图形认知反应的一种学问, “简洁性”是完形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内容。通常是以简洁的设计手法和不完全的图形来表现书籍封面设计中的简洁性。

关键词:书籍封面设计,完形心理学,简洁性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

[2]王洪义:《视觉形式分析》,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从市场竞争角度谈书籍的封面设计 篇9

一、图书的竞争性与读者购买心理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 也是设计的时代 (产品的外观设计和企业的形象设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图书的商品性、竞争性已越来越激烈, 尤其在现代这样一个竞争激烈、节奏飞快, 人们往往只凭第一印象决定事物取舍的环境中, 书籍商品的形象包装——装帧艺术中的封面设计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图书的竞争性体现在选题对路;书籍内容好;装帧设计质量高;出书及时;宣传工作好;销售渠道畅通。其中, 书籍内容和装帧设计最为重要, 它们是体现书籍价值的主要两个方面。如, 在图书市场中, 有些摆在书架上内容很好的书籍, 就因为装帧设计质量不理想, 而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

在市场中消费者一般购买商品的心理过程:被吸引、兴趣、欲望、联想、比较、信赖、行为、满足等。其中吸引、兴趣、欲望三种情感因素起很大作用。而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封面设计效果的好坏往往左右这种情感因素。我国著名装帧艺术家钱君匋先生说过:“一本书的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情绪。”

俗语说:“看报先看题, 看书先看皮”。“书皮”指的是书的封面 (封面、书脊、封底、勒口) , 书籍格调的雅俗高低、优劣高下, 首先表现在书籍的封面上, 如同人之体貌和仪表。因而, 封面设计是书籍内容的“点睛”之作, 是图书进入市场的第一张“通行证”。现在的书店都是开架售书, 书的门类、品种很多, 读者不可能把每本书都翻阅, 而往往是单凭书籍封面给人的印象, 来判断一本书的质量。他们的购买行为受三种感觉支配;一即在几秒钟之内给人的感觉。当购买者站在书架前, 目光往书架上一瞥最能吸引读者的那本书的封面设计, 应该是新鲜、强烈的。二是购买者把书拿到手里, 对封面仔细端详通过封面上的书名、图形、色彩, 对感官的刺激形成的初步感觉产生购买的欲望, 如果他翻开书, 再看看内容介绍、目录或某些选段, 觉得内容也很好, 就会下决心购买, 也有不少读者是专为一个好的封面设计而买下这本书。三是人们把书买回家后长期使用, 经常看上几眼封面, 当做一种精神享受, 这时, 在第二感觉上没有发觉的东西, 就会在第三感觉中发现了。书籍封面设计是否耐人寻味, 就体现在这第三感觉中, 可以说, 一本好的书籍封面设计也是一件优秀的欣赏品和艺术品。

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 在当今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 只有懂得读者的购买心理, 才会明白封面设计好坏在图书竞争中的重要性。这样, 我们在设计时, 就会考虑第一感觉的新鲜、强烈;第二感觉的准确体现书籍内容以及第三感觉的耐人寻味。实践证明, 立意新颖, 形式感强, 个性鲜明的书籍封面对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 这样我们的书籍设计就具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总之, 在现代图书市场竞争中, 谁把握住消费者的心理, 并在视觉形象中体现完美, 谁将占领市场。

二、立意与形式美感

在书籍封面设计的诸因素中, 立意是决定书籍封面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 封面设计中的立意就是设计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感受, 通过提炼、概括把书的精神内涵, 转化为意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书籍封面是视觉艺术, 它的寓意应该通过有特点、有启示、有寓意、有联想的图形来表现。诗忌直, 封面设计忌图解, 没有必要代作者把话说完, 它只是“点睛”, 把丰富的想象天地留给读者。图形的立意即要体现书的内容, 也要在视觉和心理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 也要考虑读者对象, 装帧材料, 印刷工艺等因素, 进而达到立书之意。只有这样, 才能在封面设计中体现出恰如其分的艺术境界。

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作为视觉形象, 形式美感有它的独立性。当书籍进入市场, 成为商品时, 读者最先照面的是书籍的封面, 书籍主要靠封面来吸引读者。这时, 封面起着广告作用, 封面的广告性, 就是封面构成要素的醒目程度, 即视觉“冲击力”的综合。封面的广告性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广告, 它不是靠简单的大喊大叫来招揽顾客, 而是要靠自己含蓄, 典雅的魅力来征服读者。书籍封面设计的形式美不论是朴素的、华丽的, 都需要提炼, 都需要巧妙, 都需要精致, 都需要高尚, 我们汉民族的性格倾向比较内向, 讲究含蓄美, 俗话说:“云里月、雾里花、美人头上常披纱”, 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倾向。我国现代著名装帧设计家吕敬人先生讲:“书的设计要给人以美感, 要注重人性化。”没有设计美感的书籍封面, 信息传达不畅, 就会造成大量积压, 卖不出去, 造成人力资源和纸张的浪费。所以, 书籍封面设计的直观美感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书籍是特殊商品, 它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教育、陶冶、审美等精神方面, 是读者的良师益友。人们对书的鉴赏具有相当长的时间性和稳定性。在这种意义上, 书籍封面的审美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 书籍封面设计形式美感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才能经得起长时间的品位。如今,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对于图书的需求已不是以往那种只注重内容而忽略外在的表现形式的时代, 取而代之的是既注重书籍装帧封面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 又要求有一定内容质量的高品位的双重效应, 因此, 对于设计者来说, 在封面设计中, 要不断探索形式美构成的基本规律, 才能设计出在图书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的、受读者喜欢的优秀的书籍设计。

目前, 我国图书市场竞争十分强烈, 图书商品性也日趋加强, 出版社出书质量,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都与书籍装帧封面设计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设计工作者, 应当具备出版家的战略眼光和胸怀。应当用自己的设计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那种不了解读者心理, 不熟悉图书市场情况, 或单独为个人情绪的表现, 都是搞不好设计工作的。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 书籍封面设计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才能适应图书市场竞争的需要。

摘要:书籍是积累和传播人类文明的知识宝库。书籍是有价值的, 因为它在市场里流通;书籍是有使用价值的, 因为它是人类思想愿望和幻想的传递者。文中从书籍封面设计与读者购买心理、书籍封面设计立意与形式美感等方面分析了书籍封面设计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中的重要性。

畅销书籍装帧封面设计 篇10

关键词:市场,封面设计,对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时代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 市面上各式各样的书籍装帧设计使人眼花缭乱。为了能调动和刺激读者的购书欲望, 书籍的装帧设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

书籍作为人类传播知识的使者, 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今天人们能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 了解奴隶社会的状况, 知道封建社会的情形, 能读到优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一切都有赖于书籍这一特殊的媒介。而这种特殊的媒介, 无论以任何形式来呈现给它的受众, 都需要“包装”。书籍装帧设计如果展开了说, 应该是一本书的内容, 包括图书封面的设计、颜色、开本、纸张、四封、扉页、内文、环衬、护封、页码、印刷、装订等整体塑造图书的过程, 而这里所谓的包装就是指书籍的装帧设计而书籍的封面设计的重中之重。

书籍的“包装”就像任何一种风格的建筑设计一样, 无论是西方的哥特式的教堂尖尖的房顶, 还是凝聚中华五千年历史沉积的中国宫殿式的雕梁画栋, 建筑的外部形象都能体现这种建筑所能代表的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民族的精神。正如我们所要讨论的书籍装帧设计一样, 一幅成功的书籍装帧设计, 往往蕴含和要传达的整个书籍所有传达的精神内核。

书籍的封面设计作为整个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环节, 肩负的门户式形象的重要作用。但书籍的封面设计并不是一味地依靠绚丽的图形图像抢夺读者的眼球, 它的设计和其他设计学科一样, 都要对对象进行系统调研, 即需要与所要服务的对象——作者进行沟通, 了解书籍内容的实质, 通过设计者本身的亲历阅读, 进一步深层次理解、加深对自己所有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和该书所面对的读者对象, 等等, 作出清晰正确的判断。通过设计师对书籍内涵的理解, 以其设计美学的角度进行形象化思维进而通过计算机呈现出视觉影像。从而最终完成整个书籍的从内容实质到形式美法则的高度统一。书籍的封面设计要素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文字、颜色和图形。表现形式上分为以文字设计为主的封面和以图形设计为主的封面两大类。

“文字、色彩、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导要素。它们单独的、任两个组合的、或三个同时交叉编排都可以完成一定的视觉导向。”

一、以文字为主的畅销书的封面设计

一本书籍的封面上的文字, 主要包括书名 (丛书名、副书名) 、作者名和出版社名。这些文字信息是书籍封面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在进行设计时, 为了丰富画面或是版式构成需要, 可将书名重复出现、加上书名的汉语拼音或者书名的英文翻译;有时为了画面的构成需要, 作者或出版社的名可以不安排在封面出现, 封面只留下不可或缺的书名, 而作者和出版社名可以放置在书脊或者扉页上。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者名、书号定价等信息则根据版式设计需要放置在勒口、封底和内页上。而对于以文字为主的封面设计而言, 对标题性文字即书名和其他文字信息字体的设计或选择上一定要遵循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达和彰显书籍内涵的原则。设计师运用字体的编排组合, 运用不同色彩、不同的大小来构成不同的传播效果来表达书籍所要传达的创意理念和设计风格。一般而言, 文字的多少、大小、字体、颜色不同的文字在传达信息时的效果是不同的。经研究表明, 比划粗细统一、结构方正明确、最易被打中识别的字体的传达性做好, 也最多被采用, 比如中文字体里的黑体、圆头体。而中文中的仿宋体字形清秀优美、老宋体字形端庄有力, 但因其横划较为纤细, 给识别造成一定障碍, 而使用的几率相对于黑体等字体低。书法中篆书、草书和行书等字体虽然在艺术性很强, 在一定题目的内涵表现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由于他们的识别性差, 文字的接受面较窄, 很难被文字层次低的受众看懂, 在书籍封面设计的应用中要相对谨慎。

在视觉艺术中, 韵律是通过面积、体量的大小, 元素的疏密、虚实、交错、重叠等变化来实现的。而在进行封面的文字信息排列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韵律美的法则, 将乏味的文字信息通过韵律法则营造画面, 从而达到即便是以文字占整个版面主导位置, 画面一样准确的传达书籍内容实质。

二、以图形设计为主的畅销书的封面设计

图形作为书籍封面设计的创作元素, 在视觉传达过程中能够直观、有效、生动地将书籍内容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增强广告的促销功能。

一般认为, 图形是使用最为普遍的视觉表现样式。广义的图形, 包括了摄影、图案、符号、绘画、插画、表格等。这些所谓的图形有写实的、抽象的。写实具象的图形多应用于儿童读物、科普读物等封面设计中比较, 因其面对的读者群一般为儿童和文化层次较低, 具象的图形能使人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容易被理解。而相反, 对于一些诸如科学、教育等方面的书籍设计, 很难捕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去表述书籍内容, 这时我们就可以应用抽象的图形元素去表现, 是读者去感受意会其中的内涵。而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图形都有寓意与象征的作用。图形太直白则像图解, 喻示的东西不具有普遍性也不为人们所接受。例如:人们看见屋顶上的烟囱冒烟了, 便可得出屋内生活的结论。这种思维活动, 实际是人们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推理的过程。

上一篇:自制引流管下一篇:直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