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2024-04-09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共7篇)

篇1: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专题考察。考察期间,在澳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研究院、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等部门参观访问,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并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使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澳大利亚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为旱作农业区。为了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和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探索出了农机固定道作业、免耕等技术体系。

(一)旱地农业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controlled

traffic)

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用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损失了部分机械动力,会造成土壤压实、不利于降水入渗等,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研究,昆士兰大学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农田中根据机械作业幅宽,所种植作物的行距等,建立一套定宽度的机组作业固定道,每次在田间作业的机组动力驱动轮和机具承载轮都在固定道上行走。

固定道自从1992年开始研究以来,到目前在澳大利亚推广应用的种植面积大约有50万公顷,固定道宽度普遍为3m。实践证明,采用固定道作业可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大型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功率损失(相当于减少油料消耗),增加田间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寿阳县进行了这方面的技术合作,并在山西省寿阳县建立了示范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土壤盐碱化的治理与水资源管理

总体上说,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业区常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历史上由于在重点农业种植区,采用各种灌溉措施,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导致在一些灌溉农业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严重盐碱化的趋势。为了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盐碱化对种植区生产的影响,目前在这些重点农业区采取了控制灌溉用水量,引灌水与地下水混合施灌及配套的排水措施。主要有:

1.严格管理控制灌溉用水。目前澳大利亚东南部水资源的管理采取了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我们访问了其中维多利亚州的goulburn---murray

water机构。该机构围绕政府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关政策要求,在当地主要用水大户农场主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监督下,通过向管辖区内的用户(主要是农场主)收取一定费用来进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该机构经过多年建设,在灌溉区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输水和蓄水系统,实现水的统一调配供应和管理。每年该机构根据水资源总量为各用户测算一个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为每一个用户(农场)设立一个用水计量仪,限量供水。由于水资源属于国家,灌溉农场打井取水也受到严格限制,需要经过水资源管理机构初审并进行钻探和样品检验之后,方可决定能否打井取水,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开采。该机构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不同水用户之间相互转让用水额度,根据各自的生产需求调剂用水余缺。

2.注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技术发展。在澳大利亚部分实行漫灌方式的农场中,一般每一片灌溉地的低洼位置都建立一个蓄水坑,让灌溉水自然渗排,这样既减少了灌溉水的下渗量,又可以将灌溉渗排的水集中起来重复利用;在部分有条件的农场,大量采用大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作业,主要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械,作业效率高、效果好,也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另外一种灌溉方式是将灌溉水和地下盐碱水适度混合灌溉,即节约了引流灌溉水,又可以通过抽出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第四种灌溉方式是将城市污水经过部分专用耕地进行生物过滤处理,用于大田农业灌溉,该项技术目前正在我国天津市武清县进行合作试验。

(三)免耕、少耕及保护性作业的研究及应用

为了减少对耕地表土层的反复碾压而带来的物理性状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墒,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大量采用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倒茬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澳大利亚大部分旱作农业区的田间耕作基本上用翼形铲取代了铧式犁,进行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播种时同步进行施肥作业),这样既能切断上茬作物和杂草的根系消灭杂草,又疏松了土壤,利于下茬作物根系的发育,另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秸杆还田覆盖的作用,已经受到澳大利亚农业生产者的广泛重视。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主要是利于促进土壤含水能力的提高,尽量吸纳降水,防止径流和蒸发损失,从而使有限的天然降水能够用于作物生长。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有机质的改善作业一般在5~10年后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秸秆还田覆盖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农作物的倒茬轮作,是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实现免、少耕技术有效应用的辅助性措施。澳大利亚许多农场通过在牧草、水稻或小麦、三叶草等作物之间进行倒茬轮作,既实现耕地养分的供求平衡,又可减少同种作物连作而带来病虫大量繁殖的机会。在经过3~5年时间的连年免、少耕轮作后,进行一次耕翻作业,可进一步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二、收获及体会

澳大利亚是一个国土资源丰富,有其独特地理环境条件的国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缺乏淡水资源,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全部为旱作农业区,灌溉农业区也面临和存在着土地盐碱化问题。但是通过考察粗略体会到,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农牧产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以为主要基于几方面原因:

(一)农业科研和技术开发注重适用性

澳大利亚农业科研、管理等部门都十分注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实用农业科技,做到了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澳大利亚的科研技术人员结合本国农牧业环境条件,针对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开发对土地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适用技术,包括基础理论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

2.研究开发适应干旱条件的农业生产技术。澳大利亚旱作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采用免、少耕作业、秸秆还田覆盖、多种作物倒茬轮作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耕种制度,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又能保持和改善旱作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近几年,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的旱作农业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降低了能耗,减少径流,培肥了地力,也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

3.精密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目前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条件,新南维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dpi)运用摄像系统、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研制开发了用于精密农业生产的无人操作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现主要用于拖拉机田间喷洒农药的植保作业、开沟作业以及棉花的机械化收获作业。计算机控制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田间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为大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他们也正积极开展gp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实验研究。

(二)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在澳大利亚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的目的,并不是追求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更注重在保持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

如在固定道作业模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试验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在保持原有单产水平前提下,减少传统机械化作业中的动力能耗,避免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破坏,保持土壤的蓄水纳墒能力。总体看,该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就免、少耕和秸秆还田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说,专家认为,该项技术不会直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对土壤生态的保护则是直接的目的。因此,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生产过程中综合效益的提高。

在新南维尔士州,当地的初级产品研究中心(dpi)与农场合作,围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的降水量进行预测之后,再协助农场确定该的种植品种及数量,以求实现在雨水较好的年份农业产出量大,在较旱的年份生产损失降到最小,其目的也是为了生产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三)政府对农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扶持

澳大利亚是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十分重视。其国家农渔林业部(agriculture、fisheries

and

forestry---austrilia)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制定农业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包括投资和贷款。近几年,为了鼓励人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政府制定了自然资源继承信托项目,这是一个贷款项目,总金额15亿澳元(相当于人民币75亿元),执行期为6年。用于信贷的子项目包括,蔬菜、园艺、土壤改良、灌溉等方面。考察团走访的维多利亚州可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根据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所需经费和人员开支全部由政府承担。为了推广新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除科研机构外,每个州还有大量的技术推广人员,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现有技术推广人员300余名,推广所需费用和人员开支也全部由政府资助。

在农用柴油方面,澳大利亚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对农用柴油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据了解,农场主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政府给予每升补贴0.32澳元,约占市场价格的30%,这种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

(四)完善的机械化是保持农场稳定生产经营的主要手段

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积均有几百公顷。考察团接触到的有从事奶牛养殖、畜产品采集加工、马铃薯、柑橘、葡萄、粮食及蔬菜等作物种植的生产农场。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完善。

---一个拥有250公顷草场、300头奶牛的奶牛场,工作人员仅3人。奶牛场配置有一次能同时容纳60头奶牛的环形脉冲管道挤奶设施,在挤奶的同时喂给奶牛精饲料。每头奶牛腿部都置有电子识别号牌,当每一头奶牛进入挤奶设施后即被电子识别系统记录下产奶量,计算机根据产奶量指令送料装置供给相应的含有不同营养成份的精饲料添加,以补充奶牛的营养所需。这样300多头奶牛的挤奶和精饲料补充饲喂一个多小时即可完成。产出的牛奶全部密闭罐装储存,快捷卫生。

---在耕地面积667公顷具有灌溉条件的农场中,三年种植粮食作物,三年种草放牧,农牧轮作。农场的耕地全部经过激光平地机整修,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籽和水稻。该农场的机械设备投资不大,仅有幅宽8米的条播机1台,190马力拖拉机2台,农用运输车2辆,10吨浸种(稻种催芽)罐2台。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主要靠农机服务公司提供作业服务。如种植水稻,由农用飞机公司提供稻种飞播作业服务,农机公司提供水稻收获作业服务,并由专门的谷物烘干服务公司进行稻谷的烘干和贮存,直至稻谷上市被收购。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农场主提供了技术支持,减轻了生产压力和管理的负担。

澳大利亚的农场能够得到稳定发展,与拥有的大型机械化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分不开的。

三、建议

(一)我国在旱作农业区应加大力度推广普及免少耕及秸秆还田覆盖耕作技术,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积极采用固定道作业方法

目前,我国旱作农业区基本上沿袭铧式犁翻耕土壤的耕种方式。铧式犁翻耕土壤后需要耙地,才能达到播种作业要求。虽翻耙整地效果好并利于消灭病虫草害,但这种耕种方式使土壤失墒严重,并易产生径流导致养分损失。结合我国以小型农机具作业为主的特点,大部分旱作农业区应采用翼形铲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同步进行播种和施肥。免少耕、秸秆覆盖等生产技术,将有助于我国旱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旱作农业区,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实行固定道作业,降低能耗,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径流,提高农作物产量。据澳大利亚研究,农业机械动力一般在50~70马力比较适宜,在我国可以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推广应用幅宽在2m左右的固定道作业方法,适当增加大型农机具的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逐步探索精准农业技术的生产应用

近年来,以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dds(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稳步发展。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农业研究机构已在部分地区试验开发为田间作业机组配套的水肥施用动态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在田间水肥施用、果实采摘收获等作业时,可适时监测土壤墒情养分及产量等状况,为进一步的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发展精准农业的首要目标。在我国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应积极开展田间机械化精准作业技术的试验探索工作,我们认为应借鉴目前澳大利亚的做法,积极进行精准农业的技术基础准备,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营农场等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搞好田间作业机器系统的控制执行技术的试验开发工作,以追踪国际精准农业的技术发展,多方位地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

(三)灌溉技术的研究,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治理

合理利用灌溉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据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州初级产品研究中心测定,如果灌溉水在田间地表流动不畅不仅渗漏损失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低,而且也使田间部分低洼耕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碱化。目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田灌溉仍将以漫灌为主,由于土地平整度不够,地表水流不畅导致灌溉不匀和积水渗漏,影响灌溉效果并使产量不稳。土地平整度不够是漫灌水利用率低、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考察澳大利亚的农田灌溉(漫灌),有四点可供我们借鉴。一是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使地表在灌溉时不积水;二是及时灌溉,掌握好灌溉的用水量;三是灌溉水的回收再利用;四是灌溉输水系统防渗和减少输水距离等。

(四)巩固和发展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澳大利亚农场主,从事粮食生产,依赖服务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的经营方式,在我们目前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农业是社会化的生产,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只有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在宏观上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求显得日益突出。国家应进一步采取倾斜政策,结合运营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服务经营机制和运营方式,更好地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季节性生产问题。

(五)对农用柴油进行价格补贴

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对农用柴油实行约30%的价格补贴。目前我国农用柴油也多次涨价,给农民增加了很大负担。在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用柴油实行补贴,既符合世贸规则,又可以减轻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对先进农机具、农机化技术的应用。

(六)有待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1、澳大利亚牛奶的高蛋白含量的基因工程技术。澳大利亚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得本国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而我国牛奶蛋白含量平均为4%,达到5%即为高蛋白牛奶,因此该方面的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2澳大利亚在果树栽培中采用了一种v形树冠种植、实行灌溉部分根系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果树产出量。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3、果园生产机械技术和机具。在澳大利亚柑橘的葡萄种植园,已经实现了果实收获的机械化,效率很高,该项技术可以逐步在我国的大面积果树和葡萄种植园区进行试点试验。

4、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澳大利亚从牧草种植、收获到畜产品采集(牛奶、羊毛)等环节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应借鉴澳大利亚的草原、草场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牧草生产、草原和改良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在我国重点牧区进行引进试验。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

团长:杨

团员:赵嘉琨

马耀辉

篇2: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作者:信息中心

2000年5月16日至29日,由农业部组织的中美农业科技交流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考察团一行5人赴美国马里兰、蒙大拿、科罗拉多、明尼苏达4个州进行了考察。先后参观了美国农业部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农业研究中心、蒙大拿州立大学、美国农业部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农业研究服务中心、明尼苏达大学,实地考察了旱作农业试验项目基地、家庭农场、节水灌溉设施、旱作农业机具等,参观了一个室外研究中心和一个县推广服务中心,并与蒙大拿州农业局局长及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这次交流考察,重点了解了美国旱作农业技术的运用情况、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国旱作农业技术运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美国对旱作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当时因过度开垦和耕作造成植被破坏,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黑色风暴,农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试验,形成了目前适合美国国情的旱作农业技术。

旱作农业技术的核心是保护性耕作,即通过秸秆覆盖、免耕、少耕、休闲、轮作等技术,以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它适应环境保护和发展生产的双重需求。现在美国的科学家和农民都认识到蓄积自然降水的重要性,如果当年土壤蓄积的天然降水量大,第二年就可能有好的收成。在美国,这种保护性耕作目前不仅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而且正在通过研究试验向灌区农业发展。我们所到的蒙大拿州、科罗拉多州和明尼苏达州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3个州旱地面积约占本州耕地的75%以上,其中蒙大拿州大部分是旱作区,年降雨量只有250~300毫米,科罗拉多州年降雨量275~475毫米,明尼苏达州从北到南年降雨量分布为500~1000毫米。3个州都是从8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前蒙大拿州70%~9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和技术,科罗拉多州和明尼苏达州分别有25%和50%的耕地实行了保护性耕作。

(一)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和运用情况

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是对土壤和水的管理。其目的一是要控制土壤水分的损失,二是要不断给土壤以水分和养分的补充。保护性耕作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在保护性耕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些专家把30%以上的秸秆还田覆盖定义为保护性耕作。我们所考察的3个州除部分灌区有回收秸秆(做饲料等用途)外,基本上都实行秸秆还田。我们看到的联合收割机都带有秸秆粉碎装置,农民也都接受了这项技术。在科罗拉多州我们了解到,小麦秸秆2年能腐烂,玉米秸秆要3年才能腐烂。所以开始时农民抱怨秸秆残茬太多,后来通过提高拖拉机动力和研制免耕播种机予以解决。目前在美国秸秆还田、残茬处理和免耕播种从农机化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

二是免耕和少耕。免耕一般是指不对土壤进行表面耕作,而少耕主要是对土壤进行表土耕作,以消除杂草,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土壤水份蒸发。免耕和少耕的采用要针对不同的土壤、除草要求和降水情况来定。美国专家介绍,免耕的定义因没有统一标准,所以理解也不一样,有些地区把少耕也当作是免耕的一种方式。如用翼型铲浅层耕作,把秸秆留在表面,也有叫

免耕作业。所以免耕和少耕难以严格区别。在我们所考察的3个州,免耕、少耕技术运用非常普遍。在蒙大拿州10%~20%的耕地实行免耕,60%~70%的耕地实行少耕;科罗拉多州25%的耕地实行免耕,50%的耕地实行少耕;明尼苏达州85%的耕地实行了免耕或少耕。免耕的年限视土壤、气候和风蚀情况而定,一般4~5年耕作一次,长的10年甚至20年不耕,短的1~2年不耕。我们在蒙大拿州考察的一个家庭农场,其经营的土地除部分特殊品种作物实行每年耕作外,大部分耕地已经免耕9年,因长期使用除草剂开始失灵,今年才浅耕除草一遍。美国科学家介绍,免耕对土壤保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旱作区,免耕的效果好于少耕,少耕好于耕作。在科罗拉多州的国家项目试验基地,专家介绍,他们进行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试验15年,每年可减少水份蒸发损失120毫米左右。

三是耕地休闲和轮作。休耕主要是政府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而采取的措施。每年政府下达休耕计划,实行相应的政府补贴,在科罗拉多州休耕每英亩补贴30美元,接近种植粮食收入的一半。政府计划是指导性的,但因政府掌握着贷款、减产保险等调控手段,尽管有些农民因休耕减收不愿意,但一般都能按政府计划去做。科罗拉多州旱地休闲面积占50%,比例非常大。美国的休闲轮作制度仅仅是针对干旱地区的,接待我们的专家幽默地说:“如果全美国都实行休耕政策,美国人也就不用吃饭了”。休闲轮作主要是通过交替种植,使土壤休养生息,合理利用地力,使土壤养分、蓄水满足作物的生长。由于休闲使大量的土地空闲浪费,并不都受欢迎,为了达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推广新的轮作方式,改变长期的小麦---休闲、玉米---休闲模式,发展小麦---玉米---大豆---休闲、小麦---玉米---休闲、玉米---三叶草休闲等新的休闲和轮作模式,使二年一休闲改为三年或四年一休闲。

四是配套机械技术及合理施肥、作物品种改良等措施。免耕覆盖作业机具设备的开发,一直是过去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研究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改造,目前美国已经有一整套成熟的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我们这次在科罗拉多州和明尼苏达州参观了农业研究服务中心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用的机具,这些机具都经过多年的生产运用,能较好地满足作业要求。

(二)当前美国旱作农业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美国已经成功地在旱作农业区域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但是随着农产品的需求变化,以及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要求,旱作农业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地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他们仍在致力于既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做到保持水土,保护环境的旱作耕作体系的研究。

美国农业部国家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未来10年预计重点仍在杂草控制、休闲、轮作、免耕、少耕、秸秆覆盖等方面,还要研究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水份的作物品种、不同作物和轮作制度下的保护性耕作及相关机具、不同作物秸秆覆盖技术及相关机具、不同土壤的水资源管理与种植制度等。

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工作相当出色,在世界上都具有竞争力。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病虫害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以及提高土肥水的利用率的控制。研究中很重要的是轮作,减少休闲。轮作使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利用土壤和水土资源,种植适应市场要求的作物。

免耕体系中耕地有休闲的和不休闲的,不休闲的用作物轮作来改善土壤。科罗拉多州的研究人员近年来研究保护性耕作的轮作制度,在小麦---休闲轮作制度中加入其他的作物。例如,小麦---玉米---休闲、小麦---玉米---谷子---休闲、小麦---玉米---牧草---谷子。发展牧草意味着在这个地区要发展畜牧业,因为畜牧业前景看好。还深入研究相同气候、不同土壤条件下的不同作物轮作制度,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土壤水。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授深入研究了不同作物对秸秆覆盖量的反应,从而研究秸秆覆盖还田情况下,不同轮作制度作物品种的搭配对产量的关系等。如秸秆覆盖影响地温的提高,由于玉米对温度要求较高,在一些地区秸秆覆盖后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而地温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小,而且大豆的秸秆残留也较少,因此他们在这些地区开展玉米---大豆轮作试验,效果较好。

篇3: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针对东北半干旱抗旱灌区存在季节性干旱问题, 研究出暗式注水灌溉技术和机具, 解决了春播期间的抗旱保苗、提高作业效率的关键难题。在播种期间用暗式注水点播机, 使肥水同时注下, 可增加持续抗旱天数, 技术简单, 适应性强, 投入成本低, 便于应用推广。该机结构及应用原理:主要有机架、松土灌水器、播种施肥器、覆土器、镇压轮等组成, 与8.8~13千瓦农用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 可进行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旱田作物的注水播种作业。其技术特点:根据干旱等级, 确定注水灌溉量以提高抗旱能力;依据土壤水分运动和入渗理论实现暗式坐水, 起到了以水引墒、保墒的效果, 解决了旱田坐水保苗和灌水、播种、施肥同步的问题;可一次性完成松土、灌水、开沟、点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七项作业, 达到了省工、省水、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其技术指标:墒情好、出苗率高, 可达95%以上, 较不坐水种的出苗率高30%左右;蓄水保墒及引墒能力明显增强, 从出苗算起, 抗旱天数可达30~40天;增加积温70~100℃, 有利于抗御低温早霜;提高肥效20%~25%;与喷灌比每亩可节水15立方米;提高作物单产15%~20%。由于是暗式注水, 避免了水、土和泥现象的发生, 省水、省时、作业效率高, 在旱区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旱区的大田垄作区春季苗期干旱缺水期, 使用中耕作物注水施肥机可以及时对作物注水、施肥, 缓解旱情。该机结构及应用原理:采用单平板圆盘式开沟器滚开式开沟, 由小四轮拖拉机带动, 通过土壤灌水器达到暗式注水、施肥, 一次完成2条垄的开沟、注水、施肥、覆土作业, 将灌溉水和液态肥直接注入作物的根系附近, 提高水分利用率和肥效。其技术特点: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注水、覆土四项作业;将肥溶于水中可直接施肥, 施肥深度可达4~7厘米;采用暗式给水方式可节水, 且不和泥、不板结, 有利于作物生长;技术简单, 使用便利, 适用性广。其技术指标:日中耕注水面积约1.5~2公顷, 为人工注水、施肥的6~12倍;增加抗旱天数不低于15天, 较喷灌每亩可节水11立方米;提高肥效20%~30%, 提高作物产量10%以上。

在一些土壤板结、犁底层坚硬而密实、涵养水分能力弱的地区, 遇有降水量集中时期, 水分不易被土壤吸收。震动式深松蓄水保墒技术可以疏松土壤深层, 增加空隙度。通过振动式深松来改善土壤结构, 改变土壤物理性状及增加通透性, 能够增加天然降水向土中入渗能力, 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 加大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增加“土壤水库”库容, 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篇4: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培训考察团在澳期间,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尤其是成人的继续教育事业,走访了西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部、南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署;与科文大学、科廷大学、西澳警官大学、南澳富林德斯大学、南澳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协会、澳大利亚雅思培训中心等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参观考察了西澳和南澳的议会、最高法院、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和悉尼奥运村等。澳大利政府的三级运行体制;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不间断性、标准化的特点;以及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都给培训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大家对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也给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启示。澳大利亚法律法规对全民终身教育的保护,使教育培训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也为澳大利亚政府的全民人力资源开发的国策夯实了基础,加之澳大利亚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得它的终身教育体系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和勃勃生机,这势必为澳大利亚的长远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

通过培训考察,全团同志有很大的收获,概括如下:

一、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框架的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澳大利亚政体运行分三级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对全民教育坚决保护和积极支持。在澳大利亚全国的公务员队伍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全国的36所大学,政府出资办34所,2所为私立大学。三级政府在教育培训上既分工又合作,联邦政府指定国家培训机构,对所有行业的培训教育制定标准、教育大纲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培训教育机构则按国家标准和认证体系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实施和操作;国立大学、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有着畅通的接口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在教育的整体构架上,逐渐形成了开放的、弹性的、灵活的、不间断的、标准化的和富有人性的培训教育体系。

(一)开放性——即面向所有澳大利亚人的教育体系,同时积极向世界出口教育资源

澳大利亚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几个方面,教育门类齐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义务教育结束后,人们进入社会工作,在此之后,你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回到学校读书;所有的教育资源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你可以在几小时内,拿到澳大利亚的任何一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籍;国家的标准是对所有人一样的,不管你在任何地方学习,不管你的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在国家制定的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国民教育、私立教育、政府培训、企业培训是互相开放、互相承认的,你不管在哪里拿到的证书,到其他地方都有效。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已经形成了出口市场,中国是它最大的输出国之一。

(二)灵活性——即弹性的、可变化的、多选择的、课程科目设置不断随社会的发展改变的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是澳大利亚教育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互相灵活转换,可以阶段性地选择和切人,可以在本专业继续深造,也可以转换专业去学习新的技能;教育的提供者有政府、注册教育机构和私人,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不受年龄、职业、职务的限制,所有的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终身教育;教育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完全脱产培训,也可以阶段性脱产学习,可以在岗位上培训,也可以参加流动培训,可以参加拿文凭的培训,也可以参加不拿文凭的培训;培训项目的开发和确定也有灵活性,培训机构与政府、行业经常共同调研培训需求,对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型企业,也会把培训送上门,随时随地开发出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

(三)不间断、可选择的人性化教育体系——即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年龄都可以自由进入学校学习,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点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永远处于主动的选择之中,尤其是成年人,对教育的选择就更加主动。对任何人来说,教育都是终身的,是不会停止的。在一间培训商务推销师的课堂里,我们就看到了20岁的女孩和50多岁的妇女在学习同样的课程。西澳警官大学的校长,大约有50岁,他并没有渎过硕士学位,但目前正在科文大学攻读在职博士,这是学校根据他的经历和水平为他订做的专门课程。在澳大利亚,此类情况很普遍,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不间断的继续教育,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色,用澳大利亚人自己的话说,“这是真正意义的继续教育”。

(四)标准化——即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严肃性和真正意义的标准化

澳大利亚所有的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宽进严出,进门是敞开的,但出门的标准对任何人都一样严格。而这个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每隔3年根据发展调整修正一次。澳大利亚政府对教育的规范,体现在对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对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上。政府要求在教育的操作上,企业、协会、学校协调起来,共同形成合力。他们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国家的标准是开放的,但所有人在同一个标准面前是平等的,在不同的地方上同样的课程,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企业可以放心地使用在不同地方培训出来的人。象教育培训这样规范的运行,在其他行业和部门也随处可见,澳大利亚是一个规范意识很强的国家,例如:在对培训者能力导向培训教育项目上,不仅仅是通常概念的培训,还包括了设立培训的标准、实施过程、按既定标准评估学员能力等内容,以统一规范的课程按照既定的标准培训培训者。这种能力标准是教育机构和行业部门共同制定的。 二、几点思考 在开阔视野,了解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特点的同时,如何结合我国的继续教育实际,取他人之优势,发展自己,也是全团同志思考的问题。大家认为,学习澳大利亚在终身教育上的优势,不仅仅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方式方法,更要学习现代培训教育观念,将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观点,引入国内继续教育管理及操作实践中。比起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的主要看法是:

(一)树立新的培训教育理念,鼓励和支持国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国力的最重要国策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问题上,还显得说得多,做得少。终身教育的观念在澳大利亚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然和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国,往往是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同志,才有比较先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但是,光靠这些同志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都深入了解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才能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加速我们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和步伐。

(二)国内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立法执法工作,急需加强

西方许多国家终身教育的成功经验,往往都是法律法规的保障,澳大利亚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我国加入WTO,全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的法律意识会逐渐增强,这对我们加快继续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保障全社会公民继续教育的权利,无疑是有利契机。我们要抓紧这个机会,尽快出台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全民终身受教育的权利。

(三)加强各有关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在培训教育上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和共享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培训教育需求

澳大利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全方位协作,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会携手分工,只要能帮助人们学习,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服务。而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部门权利垄断和利益竞争。这种情形非但不能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反而给人们的学习带来重重的麻烦和阻碍。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中,研究如何把全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在继续教育的工作中,加强部门、行业、学校、施教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祖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四)建立各行业、各类岗位的培训教育国家标准并严格执行

篇5: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一、澳洲、新西兰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89%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共有4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面积为天然草场的一倍多。全国有羊场2.44万个,奶牛场1.67万个。

新西兰人口360万,其中86%是英国移民的后裔,9%是毛利人。北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最主要的大城市也集中在北岛。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

新西兰经济发达,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值的一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值得借鉴学习的几点

经验

2、多渠道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澳洲政府为了鼓励农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行农业各产业部门联合资助研究和推广的计划,产业部门和政府按1:1的原则出资(即只要生产者拿出1澳元,政府也拿出l澳元),用于本产业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每种农产品销售后都有一定比例提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农技研究与推广。例如,每售一头牛提0.35澳元,每出售一头猪提0.2澳元;羊毛生产者要交纳其羊毛收入的3%作为科研推广税,由各产业的法定机构在价格中扣除。此外,政府时常采取拨专款的方式强化某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经费的其他来源还有行业协会和公司的赞助,从受益于新技术的农民的收入中提取,以及私人或其他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80年代后期,全澳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经费约4亿澳元,其中州级政府机构分配得50%,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得35%,大学得10%,私人企业得5%。农业推广部门的经费的70-80%由政府按1:1的规定供给,其余来源于非政府渠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联邦政府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csiro共有22个科研部门,其中的农业研究部门承担对农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各项农业研究,这些部门均有政府财政拨款,也是农业领域获得政府资助最多的机构。1999年仅在农业研究方面,csiro就获得政府8000万澳元的资金支持,占同年政府对农业额外支持总额的80%。联邦和州政府另外的一种研发机构是研究开发中心(crc),由国营和私营部门组成从事合作研究,典型的crc包括大学、csiro、州政府有关部门、公司及相关产业协会等,政府提供较少比例的资金扶持。

3、国家对小麦实行专营。对一种农产品实行垄断性经营,这在市场经济的国家是比较独特的。1939年澳大利亚以法定的形式建立了小麦局这个垄断性机构,统管小麦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作为澳全体小麦种植业的代理,它是一个服务性的垄断机构。近年来,其垄断地位已经下降。它的宗旨是:保护、发展和维持小麦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者收益;为粮食尤其是小麦生产者提供市场选择的机会;进行与粮食有关的加工及增值活动。小麦局的职能是:控制小麦的出口及其在海外的销售;从事其他粮食品种的购销和出口业务;安排用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小麦生产;促进、资助和从事与小麦经营和加工等业务有关的研究。小麦局可以从海外购买小麦,从事与其目标相符的其他商业活动,从事小麦的储存、加工和运输业务,并购买、经营相应的设施,从事与其商业活动相一致的财务与金融活动,提供与小麦营销有关的服务,在国内外指定代理商,并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营企业。1989年,澳政府改变了小麦国内市场完全由小麦局控制的局面,放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买卖。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者能按实际市场价格做出生产决策,同时让生产者承担部分市场风险。小麦局为生产者提供所谓“集中池”(pooling),作为统一销售和结算方式,同时以一个平等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国内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

4、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澳大利亚的农业服务的一大特点是任何服务都以合同制来实现。例如,各农场的剪羊毛工作多由专业的剪毛服务队承担,许多农场的大型农机作业如耕翻土地等也由专门的服务组织完成。合同服务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田基建、农产品运输等。全澳洲都有以官方与私人兽医服务结合的兽医服务队伍,有兽医3000人,其中私人兽医占55%。所有兽医均受过高等教育并通过资格考试,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官方兽医服务组织通常把执行法规、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和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澳大利亚约有种子公司100个,原种羊繁育场1700多个。农作物和牧草种子有专门的良种繁育场,由科研部门负责;良种的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已形成整体,实现了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

6.重视资源利用与保护。澳大利亚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首先,建立了一套土地的信息系统和法律体系,通过土地管理机构来保证私人的土地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约占87%,大部分牧场和森林用地都是公有土地,租给牧场主和林业公司使用。其次,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主要措施有:(1)大力采用喷灌、地下渗灌和滴灌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其中牧草灌溉面积占43%,其余为水稻和其他谷物;(2)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3)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本世纪初,澳科学家就发现澳洲的土壤需增施磷肥。在60年代,他们发现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他们推广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显著。

四、考察后的几点启示

1.加大农产品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澳大利亚农业已经步入现代化,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除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优势以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带动能力强,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科学,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和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主体,各种协会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行为规范,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市场控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操作主体。我区农业现代化虽已出现端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区农业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必须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模式上要走一条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路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名牌优势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组织,充当我区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主体。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

2.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农产品品牌。

这次考察澳洲、新西兰比较深受启发的就是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安全卫生标准,包括生产基地的标准和成品标准。达到了标准就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安全食品生产体系建设。

3.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出口创汇农业企业

在考察中我们体会到,要发展创汇农业,让我区农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当前农业企业还不强大的情况下,靠农民或企业单枪匹马,没有政府扶持帮助,显然还要有较长的过程。企业需要政府在农产品的整体宣传上,信息服务上、进关标准建设上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4.值得学习借鉴澳洲农业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与经验

澳大利亚城市污水处理后农业再利用的政策与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铺设主管线、建蓄水池、电力增容,每30公顷补贴400澳元,支管线和提灌设备由农场主自负,15年不收水费,维修费各自负责,而且主管道施工期间影响农场种植政府还给予补偿。政府与农场实行合同管理,在农场申请建设前要交保证金,完工使用后如数退还。我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很快,城市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如果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够象澳大利亚那样做得好,那可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

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收获多,考察团成员表示,回国后要积极消化学习和考察的成果,乘势而上,努力工作,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赴澳洲考察代表团成员名单

曾凡林

广西农业信息中心

书记、副主

陈国禄

梧州市人民政府

副秘书长

黄镇良

梧州市财政局

谢文浩

梧州市财政局

覃柱材

梧州市农业局

局长

魏德功

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

副主任

黄世康

岑溪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杨立坚

岑溪市农业局

陈金乾

苍梧县农业局

胡振钊

中共藤县会员会

副书记

黄保绪

藤县农业局

刘东庆

贵港市农业局

李水恒

贵港市港北委员会

区委副书记

卢绍全

贵港市港北区农业局

局长、党组书记

余伟红

桂平市农业局

广西经济对外交流中心

篇6: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澳大利亚联邦国际合作协会安排,笔者于10月参加了赴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检测技术”培训团.通过学习考察,笔者不仅对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学到了一些经验,而且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 者:李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绿色食品办公室 刊 名:农场经济管理 英文刊名:FARM MANAGEMENT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7: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实践与探索

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农村普遍拥有的拖拉机作动力,配套结构简单的施水播种装置,在作物播种期和生育期进行局部灌溉,有效利用有限水资源,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与农作物需水不同步的.矛盾,在作物需水关键期缓解旱情,实现抗旱夺丰收、增效益的目的.

作 者:马景祥 陈勇 Ma Jingxiang Chen Yong 作者单位:马景祥,Ma Jingxiang(静海县农机推广站,天津静海,301600)

陈勇,Chen Yong(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天津,300052)

上一篇:康家营子中学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汉林小学教师评优评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