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如何做课堂笔记与答题方法和步骤

2024-04-12

高中历史如何做课堂笔记与答题方法和步骤(共4篇)

篇1:高中历史如何做课堂笔记与答题方法和步骤

一、高中历史笔记整理过程中的“四记”

一是记知识体系。明确专题章节的主线框架,主要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以便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二是记重点难点。考试的重要考点是什么,应如何复习,自己学习的难点在哪,应怎样解决。课堂上将老师重点讲解的历史概念要重点整理,突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三是记心得启示。本节课总结出的主要历史规律和学习方法,重点知识点可以横向列表比较,并将自己这部分的疑惑用红笔标注,以便课后及时复习并进行相关练习的提升。四是记典型例题和对错题的整理。针对重难点的相关经典例题和高考真题解析进行归纳整理。在笔记中标注出错因,这样有利于查找学习过程中的漏洞。

二、高中历史笔记整理内容中的“三理顺”

(一)理顺时序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第一特征,时空观念则是新课标核心素养的第一部分。学习历史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时间顺序。当下历史教材“模块一专题”的体例迵异于通史,淡化了时序特点,使许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混乱不清,答题中出现了许多“关公战秦琼”的现象。为深化历史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编写大事记或建立时间轴来排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把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教材涉及的历史事件重新编排在一条纵向的时间线索上,形成清晰的时间顺序。

(二)理顺因果

高考对历史事件背景和影响的考查远多于史实本身,而所谓的背景和影响实际上就是事件发生的“因”和产生的“果”。历史事件前后关联,因果作用,层层递进,生生不息,形成了一条流淌的历史长河。学习历史时明白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理解历史。以近代中国的第二个十年为例,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打通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的因果链条,建构并理解这一链条,对理解近代历史大有裨益。

(三)理顺关联

理清时序和因果后,一条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就形成了,这时,只要再编织出横向的线索,就能建构出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理关联”就是将那些没有明显纵向因果关系却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的历史事物建立联系,以重要思想、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统领历史,透过现象看本质。高考曾经在非选择题中考查过“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究其实质,这三者都是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同样,1787年宪法、《临时约法》、1954年宪法所蕴含的同中有异的宪政思想,古代东西方先哲、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人文精神上的不同侧重和共同追求等等,都能形成一条条横贯中西的历史线索。明了类似的关联,建立横向线索,历史复习也就进入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通过课堂的标注笔记、课本的符号笔记、课后的归纳笔记,可以一点一滴地培养累“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能力。因为能力需要知识作为载体,能力要求更主要、更大量地是体现在对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上。因此,历史笔记的整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注重历史笔记的整理是培养能力的根基。

篇2:高中历史如何做课堂笔记与答题方法和步骤

如果你高考不考历史,纯粹是为了应付会考的话,历史完全可以学得不那么累。

你们应该有考纲或者老师总结的复习资料吧,考试之前把那些东西好好看两遍,大概有个影响就可以了,至于一些细节可以省略,比如时间什么的,知道个大概顺序就可以了。

为了保险起见,你最好稍微看一些综合卷,不用做,那样太浪费时间了,关键是要了解一下最重要的知识点,因为有很多东西虽然出现在考纲上但出现的可能微乎其微,你大致知道了重点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然后再说说简答题,会出在这种大题目里面的内容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比如世界史里的雅典民主政治,罗斯福新政,美苏冷战,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考的可能性较大),中国史也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是很多的。

篇3:摭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与原则

笔者将“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作为微型课题进行研究, 发现采用如下导入方法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形象思维仍占中学生思维的主导地位, 形象、生动的故事很容易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启迪思维。如教学《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课时, 可以从周幽王为博美人笑,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 引出该课的重点内容“分封制”。

二、时事导入法

现在的中学生兴趣比较广泛,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 教师可以联系当前国内、国际的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节时, 可以针对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参拜供奉1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这一时事发问:“他们为什么要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举动为什么会引起亚洲邻国的愤怒?”这样, 就自然导入新课。

三、歌曲导入法

音乐能熏陶人的性情, 抒发人的情感, 通过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往往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教学《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 可以用低沉而悲壮的《松花江上》导入, 将学生带入“国破山河碎”的历史情境中;教学《发达的古代农业》时, 可以用大家熟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导入;教《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 可以用《春天的故事》导入等。

四、悬念导入法

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伊始巧布悬念,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有效导入新课。如教学《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时,教师先板书“趁火打劫”这个成语,并让学生解释意思,学生会急于知道老师出示成语的意图,这时教师趁机提问:“一战后哪些国家损失惨重?哪些国家趁战火劫得好处呢?”这样,就自然导入新课。

五、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创设的课堂情境更加生动。教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往往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教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时,可以用电影《开国大典》片段导入。

六、生活导入法

生活与历史息息相关,课堂导入时若能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定能增加学生的历史亲近感,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可以从每年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导入;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课时,可以从不同时期的“三大件”或农村几代人的住房条件的改善导入。

七、诗词导入法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用诗词导入新课,能够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如教学《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课时,可以从周恩来运用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入国民党由积极抗日变成了积极反共的新课内容。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可以从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运用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导入。

笔者认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都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在设计任何一款导入方法时,应该清楚这样设计的目的以及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导入方式要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杜绝玩噱头,不能为了猎奇而违背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课堂导入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通过创设活泼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快乐中学习,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适合的,民主轻松的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要注重导入内容的启发性。历史课堂导入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如用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巧妙设疑等方法来导入课堂。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导入语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余地,能引起他们的思索。

四是导入设计要切合学生认知水平。历史课堂导入的设计不仅要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切忌过深,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新奇、多变、多样、热烈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是要控制好导入的时间。导入仅是一个“引子”,不宜冗长拖沓,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应立即开始新课的学习,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新课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万能太.高中历史新课导入艺术漫谈[J].文教资料, 2007 (6) .

篇4:历史问答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审题;材料;规范

一、审题定位

首先,分析试题结构,找出以下项目。(1)提示项(解答方式词):是对回答方式的提示。提示项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这些词语能够清楚地告诉我们试题的类型,提示我们应对的方法。(2)限定项(条件限制词):限定于规定答案要在什么范围内,如规定事件、现象的时间、地点和性质等。(3)中心项(中心词):是答题的依据,它是提示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4)求答项: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找准求答项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如19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巨大变化时期,试分析大变革的原因及特点。“试分析”是提示项;“大变革”及“中国社会巨大变革”是中心项;“原因及特点”是求答项;限定项则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其次,在以上基础上,找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高考问答题的内容大多都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使知识定位准确。

二、组织材料,列出提纲

审完题以后,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写好提纲。提纲是解题的重要环节,因为历史问答题一般跨度较大,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如果想到哪就答哪,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的现象。列提纲可减小上述现象的出现,虽花了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环节将对下一步的作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提纲力求简约,自己明白即可。提纲应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明确列出共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含几个要点,每个要点要使用哪些关键词语。(2)设计答案在试卷上布局,安排好每一个小问,每一个要点在卷面位置,为下一步规范作答奠定基础。在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试题的分值分布,确定答题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分值较高的问项,是解答的重点,分值的多少决定答案的要点多少。

三、認真作答,注意规范

规范作答是解答好问答题的最终保证,如果作答不规范就会前功尽弃。作答时应注意两点:(1)答题格式规范。解答问题要力求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层次清楚,让人一目了然。这样组织出的答案就能为老师顺利地阅读、评判试题创造便利条件。同时,也在无形中为考生创造了更多得分机会。(2)书写规范。第一,注意字体规范,用字规范,书写工整,必须要做到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让人能看清。第二,注意答案的布局。布局要规范,答卷时最好不要写满了所留的空白地方,不要给人一种拥挤的感觉,书写的答案以占试卷所留空格的四分之五左右为宜。

总之,“历史问答题的解答,虽有方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问答题,可灵活运用上述解题方法与技巧。

上一篇:厂内道路交通管理制度下一篇:芯片供货合同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