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战争的诗

2024-05-10

杜甫战争的诗(精选5篇)

篇1:杜甫战争的诗

杜甫关于战争的诗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谿。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垂老别》

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北征》

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悲青坂》

杜甫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篇2:杜甫战争的诗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诗翻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地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地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地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古诗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地。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地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地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地歌唱艺术。诗地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地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地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地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地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地接触,流露地却是对“开元全盛日”地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地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地开元时期丰富多彩地精神文化地集中地地方,它们地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地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地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地,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地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地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地时间。

梦一样地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地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地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地作快意之游地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地竟是满眼凋零地“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地流落艺人。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地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地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地老人,成了时代沧桑地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地大**,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地人,沦落到了不幸地地步。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地“闻”歌,到落花江南地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地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地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地那场大**地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地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诗翻译

巍峨地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地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地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地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地“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地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地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地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地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地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地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地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地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地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地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地形象,是上句“青未了”地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地一面为“阳”,山后背日地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地一昏一晓被割于山地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地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地泰山一种主宰地力量,这力量不是别地,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地阳光割断,形成不同地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地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地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地,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地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地热爱和对祖国山河地赞美之情。

末句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地想法,众山地小和高大地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地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地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地人们所不可缺少地。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地原因。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诗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地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地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地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地酒杯。

古诗赏析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地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地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地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地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地鸟群,真是一幅精美地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地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地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地江水,在写景地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地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地感怆。

前两联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地生涯。“百年”,本喻有限地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地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地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篇3: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

杜诗成为经典,既杜诗之幸,亦是杜诗之忧。历代以来的诗话、诗论,对杜诗的评论之作十分丰富。千载而下,遂逐渐层累出一些属于杜诗的标签,例如杜甫的“忠君爱国”之诗心、“沉郁顿挫”之诗艺是最常被提及的。这些“标签”往往先入为主地成为了阅读者的间接经验,虽然对杜诗的阅读不乏指导的意义,但也会束缚人们对杜诗产生更为丰富的兴趣和理解。另外,在当代,我们对于文学作品本身,有着更多的需求。除了希望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阅读方式,与文学作品发生等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我们还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情感的契合、心灵的共鸣,为人生增益。那么,超越前人的阅读经验,在当代人这里显得十分有必要。

如何超越或者突破前人的杜诗阅读经验?首先我们要全面“占有”杜诗。过去,我们对杜甫诗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前人的选诗,或者那些被著名评论家点评过的诗,甚至只是入选了中学课本的少数几首名作。事实上,杜诗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它不仅仅是“诗史”,也不仅仅只有“忠君爱国”和“沉郁顿挫”。它思想醇厚,不仅有过“致君尧舜上”的激情、“穷年忧黎元”的深沉,也有着“裘马颇清狂”的不羁、“老大意转拙”的萧散。杜诗又在诗歌艺术更集前代之大成,是汉魏六朝诗歌艺术精髓的继承者,且同时又成为宋代之后多个诗歌流派纷纷推崇和学习的对象,各得其法门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杜诗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宋诗之肇端。因此,只有全面地阅读杜诗,才能穿越前人阅读经验所建造的经验藩篱。杜甫有很多诗,一点都不出名,但是只要细细品味,就能从中咂摸出经典之句。例如他有一首《晦日寻崔辑李封》,是写某个寻常日子,和友人相会饮酒的诗,看似叙事十分平淡。但是,其中有一句“崔侯初筵色,已畏空樽愁”却十分打动人心。“空樽之愁”是人间常有的一种心情,还没有开始筵席,就担心酒樽要空,这是人们对得失的牵挂、对聚散的忧心。这一句也成为全篇诗歌的转折点,清晨起来高高兴兴参加宴会的诗,在这种愁色中感受到了人生的不满足感:一切美好与欢欣终将是要结束的。但是,诗人又很快说服自己:这种微妙的情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快些结束,农具不再被搁置荒废,让欢欣与和平成为永恒。这样值得品读的诗,在杜甫的集子里非常多,它们可能在历代的诗文评中从来没有获得被举例的机会,而恰恰因为如此,它们等着人们对之进行更为深刻的解读,从而突破前人对杜诗的理解。读杜诗,要读“全集”,而非“选集”,其意义正在这里。

其次,我们要从读杜诗中有所收获,就要将杜诗当作当代诗来读,而不能认为那是唐代遗留的故纸堆,已经沾满历史灰尘,徒能欣赏文字之美,在其他方面毫无用处。事实上,杜诗一直具有深刻的“当代性”。这种“当代性”的意思是,它在任何时期,都能够在当下的读者的心灵深处引起共鸣。而这种优秀的诗歌品质,并不是任何诗歌都具备的。而杜诗能够具备这一点是因为:它与现实联系得极为紧密,诗人的情感很多是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升华的,原本就是属于普通人的灵魂之歌。然后,它又用最具有贴合性的语言和最精湛的诗歌语言艺术表达了这些情感,能够直接流入、烙在人们的心中。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杜甫有一首诗名为《赠卫八处士》,写尽了人们聚散离合的唏嘘之感。这首诗是写自己与久别的朋友重逢,其中一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仿佛是家常口语,几乎人人能够体会这种岁月过往带来的人生变化,甚至可能在阅读时能非常容易地代入一位自己久别的朋友;而一句“人生不相见,动若参与商”又将人间的聚散规律全部道尽,凝固成一种人生经验。杜甫的“三吏”“三别”写“安史之乱”,笔触全部是从普通人在战争中罹患的苦痛说起。这些离合之悲、生死之痛,即便是放在今日当代人所面临的一些处境,也仿佛是具体可感的。正如鲁迅曾经评价的:“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可能并不是一个“诗歌天才”,他并没有陶渊明决绝的归隐之心,也缺少李白那样奇崛的诗歌想象,但是他真诚地着眼于生活中最为寻常的情绪和细节,千载而下,仍然能够让人分享不尽。而“文学经典”的光辉,正在于此。

超越前人阅读杜诗的经验,除了以上两点外,也需要在阅读和了解杜诗的相关知识方面下一番功夫。作为当代人,初读杜诗,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明白那些字字句句的所有意义。杜诗是有学问的,如果罔顾这一点,那么就无法真正对杜诗展开阅读,更谈不上超越前人经验,而是要冒误解、曲解的阅读风险。比如,杜诗中颇有典故,如果仅仅依靠臆测来判断诗句的意思,那多半是要出错的。甚至于,杜诗的有些典故是暗藏的其中的,并不是僵化使用的,杜甫追求“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如《史记·天官书》中“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而杜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被宋代诗评家周资芝认为是“盖暗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这样使用典故,更为自然,故而可以说“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这是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辨别。然后,杜诗被称为“诗史”,又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与它相关的历史背景也是需要去认真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杜诗注本,就显得极为重要。自古而来,关于杜诗的注本十分丰富,大概有几十种,十分庞杂。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过去文史研究者关于这些注释的甄别,往往比较零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部质量过硬的杜甫诗歌校注全集,会成为阅读者值得倚靠的帮手。如果条件还允许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去阅读一些关于杜诗的文学史知识,了解杜诗是在诗史上是如何承前和启后的。

总之,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精神之传承,最终还是牢牢依靠它的读者。杜诗这样的文学经典,是丰富的宝藏,值得不断挖掘。关于杜诗的阅读经验,不应该被固化,而是应该由活在当下世界中的人们去不断突破和更新的,而如果人们安于过去的阅读经验,那么杜诗的发展脚步就会要停滞下来,这对于我们国家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将是莫大的损失。因此,当代人应该有这样的阅读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杜诗的生命活力,永久地延续下去。

篇4:诗人杜甫的诗

杜甫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世称杜少陵,关于杜甫的诗词知道多少呢?

1、《登白马潭》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5、《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6、《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7、《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8、《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9、《送灵州李判官》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篇5:杜甫描写春的诗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南海春天外,功曹几月程。峡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

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幸君因旅客,时寄锦官城。

上一篇: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400字下一篇:个人明年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