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内容

2024-05-25

杜甫的诗内容(精选13篇)

篇1:杜甫的诗内容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篇2:杜甫的诗内容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篇3:杜甫的诗内容

基于这样一种教学惯象的普遍存在, 基于这样一个教学向度的思考, 本文以人教版“春的诗”为例, 分别选取一年级下册的《春晓》、三年级下册的《咏柳》、六年级上册的《春夜喜雨》这几个具有年段代表性又围绕着同一主题———春的古诗, 进行文本细读与教学内容商定, 试图构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 使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连续性的问题。

一、目标预设的连续性

语文教学中, 目标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系统。就古诗词阅读教学而言, 这个系统由课程目标、年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文教学目标四个层级序列组成。这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要想科学地预设课堂教学目标, 就必须在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体系、文本特点与学生学情中找到契合点。

根据王荣生教授的研究, 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是一堂“好课”的底线。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必须有自觉的意识。

以下就三个年段的三首古诗围绕“教学目标的连续性”进行设计尝试。

二、教学内容的连续性

以往我们不是不关注教学内容的组织, 但关注的层面是教材。所谓教学内容实际上指的是教材内容, 所谓教学内容的组织实际变成了教材内容的组织……具体到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很少或几乎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结构差异。而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关注的正是:第一, 点与点的区隔,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那一课的教学内容有差别;第二, 点与点的内在联系, 在同一个学习领域或学习主题上, 后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前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拓展、提高或加深。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 提供的只是“选文”而不是教学内容。因而, “语文教学出毛病最多的, 正是教师面对一篇篇选文而苦思冥想出来的教学内容”。笔者努力从切合教学内容有效连续性的角度做一探寻。

三、寻找内在的“序”

(一) 诵读的连续性

课程目标要求“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形成良好的语感”, 阶段目标分解为“诵读, 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诵读, 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再具体到每个单元和每首古诗, 诵读的点在更精确的同时, 根据学情、年段、教学内容也更呈现出其连续性, 如从反复吟诵到比较吟诵、想象吟诵等。

(二) 意境把握的连续性

情与景的交融, 形与神的统一, 虚与实的协调, 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教学古诗词, 在反复朗读吟诵之中不论想象、领悟还是体味都在古诗营造的意境中“阅读自失”, 在教学内容中把握意境的连续性对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低段, 偏向情与景交融的意境, 如《春晓》中诗人的喜春之情与春晓之景的交融;中段, 在情景交融之中把握或形神统一或虚实协调的意境, 如《咏柳》中“裁剪”之形神统一;高段, 意境讲求体味, 应在三者构成的意境美中“吟诵自失”, 如《春夜喜雨》中“雨”所营造的虚实相间、景中传情、无声之形与有声之心 (神) 的意境鉴赏。当然这是站在教学内容连续性的角度上寻“序”, 真正文本细读赏诗中之意境莫不是三者的融合。

以《春夜喜雨》为例, 在感受“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的意境时, 教师应有自觉的课程意识, 反衬这种手法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比比皆是, 如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湿、重”的点睛之笔在他的《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也是用重量感来表现花的茂盛, 只不过用的字换成了“压”。反过来, 还有另外一种量感, 比如秦观在《浣溪沙》中写道的“自在飞花轻似梦”。在整合比较中学生能更合宜地把握古诗意境的连续性。

(三) 品味意象的连续性

篇4: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

杜诗成为经典,既杜诗之幸,亦是杜诗之忧。历代以来的诗话、诗论,对杜诗的评论之作十分丰富。千载而下,遂逐渐层累出一些属于杜诗的标签,例如杜甫的“忠君爱国”之诗心、“沉郁顿挫”之诗艺是最常被提及的。这些“标签”往往先入为主地成为了阅读者的间接经验,虽然对杜诗的阅读不乏指导的意义,但也会束缚人们对杜诗产生更为丰富的兴趣和理解。另外,在当代,我们对于文学作品本身,有着更多的需求。除了希望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阅读方式,与文学作品发生等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我们还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情感的契合、心灵的共鸣,为人生增益。那么,超越前人的阅读经验,在当代人这里显得十分有必要。

如何超越或者突破前人的杜诗阅读经验?首先我们要全面“占有”杜诗。过去,我们对杜甫诗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前人的选诗,或者那些被著名评论家点评过的诗,甚至只是入选了中学课本的少数几首名作。事实上,杜诗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它不仅仅是“诗史”,也不仅仅只有“忠君爱国”和“沉郁顿挫”。它思想醇厚,不仅有过“致君尧舜上”的激情、“穷年忧黎元”的深沉,也有着“裘马颇清狂”的不羁、“老大意转拙”的萧散。杜诗又在诗歌艺术更集前代之大成,是汉魏六朝诗歌艺术精髓的继承者,且同时又成为宋代之后多个诗歌流派纷纷推崇和学习的对象,各得其法门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杜诗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宋诗之肇端。因此,只有全面地阅读杜诗,才能穿越前人阅读经验所建造的经验藩篱。杜甫有很多诗,一点都不出名,但是只要细细品味,就能从中咂摸出经典之句。例如他有一首《晦日寻崔辑李封》,是写某个寻常日子,和友人相会饮酒的诗,看似叙事十分平淡。但是,其中有一句“崔侯初筵色,已畏空樽愁”却十分打动人心。“空樽之愁”是人间常有的一种心情,还没有开始筵席,就担心酒樽要空,这是人们对得失的牵挂、对聚散的忧心。这一句也成为全篇诗歌的转折点,清晨起来高高兴兴参加宴会的诗,在这种愁色中感受到了人生的不满足感:一切美好与欢欣终将是要结束的。但是,诗人又很快说服自己:这种微妙的情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快些结束,农具不再被搁置荒废,让欢欣与和平成为永恒。这样值得品读的诗,在杜甫的集子里非常多,它们可能在历代的诗文评中从来没有获得被举例的机会,而恰恰因为如此,它们等着人们对之进行更为深刻的解读,从而突破前人对杜诗的理解。读杜诗,要读“全集”,而非“选集”,其意义正在这里。

其次,我们要从读杜诗中有所收获,就要将杜诗当作当代诗来读,而不能认为那是唐代遗留的故纸堆,已经沾满历史灰尘,徒能欣赏文字之美,在其他方面毫无用处。事实上,杜诗一直具有深刻的“当代性”。这种“当代性”的意思是,它在任何时期,都能够在当下的读者的心灵深处引起共鸣。而这种优秀的诗歌品质,并不是任何诗歌都具备的。而杜诗能够具备这一点是因为:它与现实联系得极为紧密,诗人的情感很多是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升华的,原本就是属于普通人的灵魂之歌。然后,它又用最具有贴合性的语言和最精湛的诗歌语言艺术表达了这些情感,能够直接流入、烙在人们的心中。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杜甫有一首诗名为《赠卫八处士》,写尽了人们聚散离合的唏嘘之感。这首诗是写自己与久别的朋友重逢,其中一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仿佛是家常口语,几乎人人能够体会这种岁月过往带来的人生变化,甚至可能在阅读时能非常容易地代入一位自己久别的朋友;而一句“人生不相见,动若参与商”又将人间的聚散规律全部道尽,凝固成一种人生经验。杜甫的“三吏”“三别”写“安史之乱”,笔触全部是从普通人在战争中罹患的苦痛说起。这些离合之悲、生死之痛,即便是放在今日当代人所面临的一些处境,也仿佛是具体可感的。正如鲁迅曾经评价的:“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可能并不是一个“诗歌天才”,他并没有陶渊明决绝的归隐之心,也缺少李白那样奇崛的诗歌想象,但是他真诚地着眼于生活中最为寻常的情绪和细节,千载而下,仍然能够让人分享不尽。而“文学经典”的光辉,正在于此。

超越前人阅读杜诗的经验,除了以上两点外,也需要在阅读和了解杜诗的相关知识方面下一番功夫。作为当代人,初读杜诗,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明白那些字字句句的所有意义。杜诗是有学问的,如果罔顾这一点,那么就无法真正对杜诗展开阅读,更谈不上超越前人经验,而是要冒误解、曲解的阅读风险。比如,杜诗中颇有典故,如果仅仅依靠臆测来判断诗句的意思,那多半是要出错的。甚至于,杜诗的有些典故是暗藏的其中的,并不是僵化使用的,杜甫追求“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如《史记·天官书》中“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而杜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被宋代诗评家周资芝认为是“盖暗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这样使用典故,更为自然,故而可以说“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这是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辨别。然后,杜诗被称为“诗史”,又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与它相关的历史背景也是需要去认真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杜诗注本,就显得极为重要。自古而来,关于杜诗的注本十分丰富,大概有几十种,十分庞杂。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过去文史研究者关于这些注释的甄别,往往比较零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部质量过硬的杜甫诗歌校注全集,会成为阅读者值得倚靠的帮手。如果条件还允许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去阅读一些关于杜诗的文学史知识,了解杜诗是在诗史上是如何承前和启后的。

总之,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精神之传承,最终还是牢牢依靠它的读者。杜诗这样的文学经典,是丰富的宝藏,值得不断挖掘。关于杜诗的阅读经验,不应该被固化,而是应该由活在当下世界中的人们去不断突破和更新的,而如果人们安于过去的阅读经验,那么杜诗的发展脚步就会要停滞下来,这对于我们国家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将是莫大的损失。因此,当代人应该有这样的阅读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杜诗的生命活力,永久地延续下去。

篇5:杜甫的诗内容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篇6:杜甫战争的诗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谿。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垂老别》

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北征》

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悲青坂》

杜甫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

篇7:诗人杜甫的诗

杜甫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世称杜少陵,关于杜甫的诗词知道多少呢?

1、《登白马潭》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5、《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6、《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7、《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8、《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9、《送灵州李判官》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篇8:杜甫描写春的诗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

白发烦多酒,明星惜此筵。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篇9:杜甫称赞李白的诗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篇10:杜甫思念李白的诗

杜甫思念李白的诗有哪些呢?大家喜欢其中的那几首呢?

赠李白(一)

诗人:杜甫 朝代:唐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二)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诗人:杜甫 朝代:唐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饮中八仙歌

诗人:杜甫 朝代:唐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冬日有怀李白

诗人:杜甫 朝代:唐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春日忆李白

诗人:杜甫 朝代:唐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梦李白二首

诗人:杜甫 朝代: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末怀李白

诗人:杜甫 朝代:唐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诗人:杜甫 朝代:唐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不见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篇11:杜甫的诗鉴赏试题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牵挂

B.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

D.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回旋

答案 A

解析 “系”诗中指系舟上岸。

2.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 C

解析 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3.下面是杜甫一首名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综合起来看,B项最恰当。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二、考点对练——依文本带考点,由考点明解法

链接考点 ——欣赏诗歌中的“炼句”艺术

[解析考点]

提问方式:

(1)×××句妙在何处?请赏析。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的妙处。

(3)×××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答题路径]

(1)点明该句的句式特点(构思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2)分析诗句内容(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3)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点出该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表情达意中有何效果或作用)。

即时对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秋兴八首(其一)》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历来被人们称颂,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这两句是在前两句写景基础上的`“触景伤情”,诗人以“丛菊”“孤舟”等作为陪衬,写出自己离蜀两秋孤身漂泊之苦,“他日泪”是诗人想起以前的处境产生的悲情,“故园心”则写出寄身万里之外的思乡怀亲之情。后来这两句诗还成为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爱国名句。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5.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知人论世。根据注释得知安史之乱(755—763)虽已结束,但山河又遭吐蕃袭扰,而作者又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诗文主旨由此可知。首句写作者年终之时还在远地客居,可见其思乡之情,而此时边境还在用兵打仗,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相比之下,自己的飘零憔悴又算得了什么呢?战事紧急,局势艰危,朝中无人请缨,救民于水火;作者一腔匡时济世之志、报效家国之心,可怜无处施展,怎能不惊呢!

6.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答案 (1)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2)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 颔联“烟尘”代指边境战事,已经延及雪岭,军中鼓角声声撼动江城,可见局势危急,且对仗工整。颈联“天地”极言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作者不写将士流血,不写百姓流血,而是说天地在流血,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忧戚。“请缨”运用了《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请缨”的典故,丰富了诗文的内涵。作者有一腔报国热情,哪里会贪生怕死呢?反问句式加强了作者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感情表达。

四、语言表达

7.根据语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怯气、穷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读杜甫可以增强爱心 同情心 责任心

8.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应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顺序:

篇12:杜甫的诗有哪些

古诗一、又于韦处乞磁碗

——唐朝的诗人:杜甫

大邑烧磁轻且坚, 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

古诗二、少年行

——唐朝的诗人:杜甫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蹋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素酒尝。

古诗三、赠花卿

——唐朝的诗人: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古诗四、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唐朝的诗人:杜甫

朱樱此日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高才仰望足离筵。

古诗五、答杨梓州

——唐朝的诗人:杜甫

闷到杨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古诗六、赠李白

——唐朝的诗人: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古诗七、绝句

——唐朝的诗人: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八、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唐朝的诗人:杜甫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树,濯锦江边未满园。

古诗九、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唐朝的诗人: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柳拂波涛。

古诗十、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唐朝的诗人:杜甫

草堂堑西无树木,非子谁复见幽心。

篇13: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

生平概述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35岁以前——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

44-48岁——陷贼与为官: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48-59岁逝世——漂泊西南: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杜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

760年春-762年七月(48-50岁)初入草堂

上元元年(760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上元二年(761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应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变,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

762年七月-764年三月(50-52岁)梓州、阆州流亡

宝应二年(763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但快乐只是昙花一现,国内混乱的局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举入侵,十月间一度攻陷长安,杜甫对此表示无限的关切:“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早花》)他写出许多首诗,陈述他的政治思想。

764年三月-765年五月(52-53岁)重返草堂至离开

广德二年(764)春,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杜甫也在三月回到成都。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在成都节度使幕府中住了几个月,因不惯于幕府生活,一再要求回到草堂,最后严武允许了他的请求。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结束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个阶段。

765年九月-769年(54-58岁)云安半年-夔州近两年-江陵半年-公安数月-岳阳

杜甫于765年九月到达云安,因病不能前进,直到次年暮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他在夔州居住未满两年,创作十分丰富,成诗四百余篇,占杜诗全部的七分之二强。诗中歌咏了夔州穷苦的劳动人民,描绘了这里险要的山川,反映了蜀中的**和对于长安、洛阳的思念,怀友忆旧之作也大量增加。可是他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等不断缠绕他。

杜甫因为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便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峡。三月到江陵。他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交通阻隔,不能成行。在江陵住了半年,移居公安数月,在年底到达岳阳,写出生动地反映湖南人民疾苦的《岁晏行》。

769-770年(58-59岁)湖南湖北境内

大历四年至五年(769-770)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初入草堂:

《蜀相》(760年春,48岁)

【背景】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 【注释】

选自《杜工部集》

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的别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顾:拜访,探望。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客至》(761年春,49岁)

【背景】

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这是761(上元二年)春天,杜甫四十九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客至①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⑤。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 客至原文 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盘飧(sūn)盘子装的吃的。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⑦ 呼取:叫,招呼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春夜喜雨》(761年春,49岁)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诗】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背景】《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1年秋,49岁)

八月秋高(1)风怒号(2),卷我屋上三重茅(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4)长(5)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6)。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7)。公然抱茅入竹去(8),唇焦口燥呼不得(9),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10)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1)。布衾(12)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13)。床头屋漏无干处(14),雨脚如麻(15)未断绝。自经丧乱(16)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7)!

安得(18)广厦(19)千万间,大庇(20)天下寒士(21)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22)见(23)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

(0)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1)秋高:秋深。

(2)号:号叫

(3)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

(4)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罥,挂。

(5)长:高

(6)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7)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能,如此,这样。对面,当面。为,做。

(8)入竹去:进入竹林

(9)呼不得:喝止不住。

(10)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1)秋天漠漠向昏黑(hēi)(也有版本作"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2)布衾(qīn):棉被。

(13)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

(14)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5)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6)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7)何由彻:意思是,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通,这里指结束,完结的意思。

(18)安得:如何能得到。

(19)广厦 :宽敞的大屋。

(20)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掩护。

(21)寒士:“士”原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2)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3)见(xiàn):同“现”,出现。[1]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体裁】 歌行体

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背景】

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得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梓州、阆州流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63年春,51岁

【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⑴

剑外忽传收蓟北⑵,初闻涕泪满衣裳⑶。却看妻子愁何在⑷,漫卷诗书喜欲狂⑸。白日放歌须纵酒⑹,青春作伴好还乡⑺。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⑻。

【注解】

⑴闻:听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⑵“剑外”句:这其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样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却:还,再。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书也无心看了。杜甫当时大概正在看书,情状逼肖。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⑻“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2]

【韵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东都洛阳。[1]

再返草堂: 《绝句》(764年春 52岁)

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杜甫一度避往夔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离开草堂:《旅夜书怀》(765年夏,53岁)

【背景】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1]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星垂平野阔(2),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3),官应(4)老病休。飘飘(5)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危樯:高高的桅杆。

独夜舟:孤零零的一只船在江上过夜。

(2)平野阔: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3)著:著名。

(4)应:认为是、是

(5)飘飘:随处飘泊,无依无靠。【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名声岂能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呢?当官的应当是老了病了才退休啊!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夔州期间:《登高》(767年重阳,55岁)

【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

3、百年:指年暮垂老。

4、苦恨:非常悔恨。

5、繁:多。

6、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7、新停:刚刚停止。【翻译】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编辑本段赏析

初到岳阳《登岳阳楼》(768年冬,56岁)

【背景】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②。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亲朋无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戎马关山北⑦,凭轩涕泗流⑧。[1]

【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④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肆意地(流淌)。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日月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倚窗遥望胸怀国家涕泪交流。[2]

【叹】

杜甫一生怀着建功立言的雄心抱负爱国爱民,对不公正之事总是直言不讳,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往往很难生存下去,加之时局动荡,杜甫的人生理想经历着不断破灭的悲壮历程。在成都草堂获得的几年难得的宁静,也因为现实的残酷而不断遭到威胁。最终在好友的去世下,不得不选择再次离开这片安逸之地,乘船东下,在长江沿岸长年漂泊,最终病死在湖南的湘江上。

这场生命的捉弄,就像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只是这个玩笑开得有点稍显沉重。上天让他离为官的梦想越来越远,却冥冥中让他成为了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伟大诗人,这不能不令人感叹不已。

而且,上天似乎对开这种玩笑有点乐此不疲。中国历代诗人名家中,有多少是因为郁郁不得志而最终成就了文艺上的辉煌名誉的。虽然,我们不能肯定的说,苦难就是创作的源泉。但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却总是出现在古今中外的伟大创作中。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透这玩笑背后的深刻寓意呢?

上一篇:化工企业车间班组工作总结下一篇:环保手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