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之巷高中生作文

2024-04-14

乱石之巷高中生作文(精选3篇)

篇1:乱石之巷高中生作文

繁华似锦,绿草如茵的校园里,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小巷,里面摆放着一块块石头,它们大小不一,有的横卧着,有的散落在地上。我不知它们是何时来到这里,也许在别人眼里,它们可以与废物相提并论,可是,在我眼里,它们都是我最忠诚的朋友……

发现

“喂!传球!” “传给我!!”

一片吼声中,我带球猛冲,一脚将球踢飞――球飞出了场地,落入了院墙与厕所的夹道。那里乱七八糟,一般没人去光顾。

在一阵阵的唾骂声中,我被迫跑去捡球。

我左一步右一步,来到了夹道尽头。抱起球,就在抬头的一瞬间――一条小道出现在我眼前。原来,在这尽头处的右面,还有一条小道,就在厕所的正后方。

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喜万分。“嗨!干吗呢?这么慢!!”我奔回了操场……

探索

这天,我吃过午饭,突然想起那条小巷,于是,我在确定了没有同学跟着以后,便偷偷摸摸的跑了进去。

树叶与石头布满了这条小巷,石头形态各样,有一堆堆的小石子儿,也有一块块的大石头。他们东倒西歪,仿佛一群被遗弃的残骸,静静地躺在那里,使这个原本就十分狭窄的小巷变得拥挤起来。这个小巷宽约半米,长约十米,一面是厕所的后壁,一面是高两米的墙,至于墙的另一面,我还一无所知。

命名

又是一节体育课。不过,我们没打球,而是训练队形。同学们站在太阳地里,个个挥汗如雨,但都配合默契,全力以赴。

训练完毕,老师向我走来,一顿批评:“怎么不好好练?!哼,你要是我儿我早就揍你了!!”我不服气,但在体育老师的面前也不敢说什么,只能保持沉默。

同学们都跑去玩了,我却走进了那条小巷……

我倚在墙上,望着天空深思――是我的错,还是老师的`错?我闭上眼睛,静静的,想……

突然,我睁开眼睛,环顾四周,现在,在我眼中,石头们又乱了许多。于是:

一只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在墙上刻下四个大字:乱石之巷

思之地

XYZ……算了,不想了!这题也太难了!我再也不望一眼那题,一路小跑进了乱石之巷。

站着有些累,我便搬动一块大石头,使他横卧过来,当作一块石凳,并坐了下来。

我再次仰首望天,脑子里一片空白……

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事物――XYZ……我不由自主地在地上飞快的画着。在这个自由的空间,我的手与大脑也放松了许多,这对解题是很有帮助的……

算出来啦!我仰天大笑,笑声中夹杂着隐约的铃声,于是,我迈着成功者的步伐,走出了乱石之巷……

从那以后,每当有难题时,我都独自在乱石之巷中时而捧头苦思,时而比比划划,总是能得到奇迹般的收获。于是,乱石之巷又有了一个名字:思之地

整理

在这个乱七八糟的地方呆时间长了,难免有些不爽。于是,我决定为乱石之巷大扫除。

在学校大扫除之际,我拿着笤帚溜了出来,一阵小跑进入目的地,开始扫了起来。

这里堆积的叶子还真不少!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扫完。扫出的叶子都撒在了入口――为了不让别人进来。

叶子处理了,剩下的是石头。我将大个儿的石头摆成排,作为凳子;小个儿的撒在地上当摆设……

OK!望着整齐的小巷,我神清目爽,颇感成就与自豪。

墙后

坐在石凳上,我常常想象墙后是什么?于是,墙后的天地在我心中越来越神秘,越来越美丽。直到――

那天,我对墙后天地的神秘感达到了顶峰,便将一块大石头竖立在贴着墙的位置,然后跳到上面,观察我期待已久的画面――

墙的后面,是一条河,一条又臭又脏的河,河水呈绿色,上面漂浮着一个个塑料袋与片片烂菜叶……

我十分失望,第一次发现――保护环境就在我们身边。

后记

我爱我的乱石之巷,他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我创造的痕迹。

这是一片净土,它会伴我度过漫长的初中生活,度过这美好快乐的时光。

篇2:高中生自主作文实践初探

叶圣陶先生早就认识到, 作文教育有两个致力目标, 即“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叶老说:“以学生为本位。”鉴于此, 我尝试把作文写、改、评乃至命题的权力全部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评自改和相互改评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同时也使语文教师从批改作文的繁重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 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

我的自主作文教学以我所教的两个高中班的学生为对象, 时间从高一到高三, 三年为一周期。

实施步骤如下:

(一) 时间安排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动与初步尝试期。时间为高一年级上学期。主要是把自主作文的实施目的、实施步骤和具体操作办法告诉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首先对学生灌输“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 而是自己练出来的”的思想。同时, 利用一个学期五次课堂作文和三次课外练笔的机会进行指导。最初我的指导多一些, 利用作文课教学生如何鉴别文章题目、结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优劣, 教给学生如何筛选优秀文、特色文和另类文的方法, 让学生正确看待“另类文”。我尝试组织学生分小组批改, 直到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为止。这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可侧重于记叙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

第二阶段:巩固熟练和灵活运用期。时间为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全年。这一阶段在每次作文中都是学生独立组织、独立操作、独立完成, 教师只起监督调控作用, 也可作为活动的一个成员。写作范围可扩展到所有文体, 方式可包括办班报、手抄报、搞主题征文等, 讲评方式也可以包括讲座、辩论、实话实说等多种形式。

第三阶段:创新运用期。时间是高三年级全年。这一阶段, 学生可组织小型文学社团, 举办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写作表演赛等。作文地点已不再局限于教室, 作文时间已不再限制在两节作文课内。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件乐事, 一种享受, 同时还为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

(二) 具体操作步骤

1. 自拟作文题。

作文命题历来都是教师的特权与专利, 但教师命题会有以下弊端:一是教师出的自认为很好的作文题, 则是学生重复写过很多的话题, 成了祥林嫂口中反反复复地讲的阿毛的故事了。二是教师每次布置的作文题目都紧扣高考要求, 功利性太强, 与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及鲜活多样的社会生活相脱节。素质教育、奥运圣火、环境保护、网络文化甚至贪污腐败、恐怖组织等社会的焦点和热点, 无一不进入学生的视野, 无一不成为学生写作的对象。因此, 自主作文的第一个突破点就是把作文命题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用最喜爱的文体反映他们最关注最爱写的内容。

比如高二年级的语文教材, 所选课文全都是文学作品, 那么, 高二的作文训练我就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小说、戏剧、小品等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另外, 在课外作文方面, 我大胆鼓励学生写个性化作文, 比如让学生游一处名胜古迹 (拟写导游词) , 和父母作一次深刻的谈话 (写谈话记录) , 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或者戏剧 (撰写一篇小评论) , 自己独立设计一期手抄报, 参加班级或全校评比等。只要能真正把作文命题权交给学生的话, 学生就一定会视作文为乐事。

2. 自主批改。

自主批改可分为自改、对改和互改等形式, 现以互改为例, 我每两周拿出一节语文课,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小组4~6人, 设一名小组长为负责人, 每人主改一篇作文, 给学生提出评改的具体要求, 详批详改。然后, 每一个组员再交互阅读本小组另外3~5人批改的作文, 并在小组长的主持下, 评选出一篇优秀文和一篇特色文, 接着, 由语文科代表组织各小组长评比分析各小组选出的优秀文, 再从中选出3篇优秀文和2篇特色文 (包括另类文) 提交给语文教师最后把关, 待老师批准后就可作为例文交回原作者, 由原作者和批改者一起对作文进行最后润色, 以备作文评讲课使用。

3. 自主评奖。

时间是一节作文评讲课。首先, 选定1~2名主持人, 人选是语文教师、语文科代表;其次, 组织3~5人的评审小组, 成员是各组推荐, 负责评选打分。接着, 由例文的原作者或评改者依次上讲台朗读并评点例文, 台下的同学可积极发言, 参与评点, 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出最佳作文 (可以是特色文另类文) , 并给作者发奖。每小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文和特色文将全部收集在班级编的作文刊里, 在年级里传阅。

(三) 自主作文教学的效果

这样自拟题目、自主批改、自主评奖, 坚持了3年, 两个班级在毕业时分别积累了六本班刊, 成为了毕业时回首高中生活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学生的写作成了感情流淌的“未尝无意为文”。3年的尝试让学生终于知道“情之至者, 自然流为至文”的真正含义, 这于学生是终身受用的。

通过实践, 我体会到自主作文教学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第一, 自主作文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学校的任务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作家, 而是为了增强学生阅读和欣赏语言文学的兴趣和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表达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第二, 自主作文真正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自主作文全过程的支配权完全交给了学生, 使学生尽情地施展自己的写作才华, 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 可以进行大胆创新, 这便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和创造性。

第三, 自主作文打破了许多条条框框, 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变得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由于师生之间的年龄差异, 会使一些学生的作文受到老师的“委屈”, 自主作文能有效地克服这一点。

第四, 自主作文可以使语文教师节省大量的作文批改时间。批改作文历来是语文老师最繁重的劳动, 使许多语文教师心力交瘁, 甚至退休后还心有余悸。自主作文能使语文教师彻底地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 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教学教研中去, 视职业为乐事。

篇3:谈高中生作文语言弊端

1. 语言基础太差。

笔者在一所高中任教, 曾以《真错别字自测手册》 (潘亿影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中的常用字部分编印一份测试题, 结果整个年级近千名学生只有几个获得及格!从该书中所列举的数字, 我们也看到语言基础差绝非个别现象。词汇贫乏, 积累不足, 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语法不通, 语病百出, 也是很突出的问题。词汇贫乏, 用词单一的原因或许不在于语文教学中不重视词语积累, 主要的还是不能灵活使用。如何把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需要我们多下工夫的。而我们对语法重视不够、训练不足, 早应该反思、补救了。

2. 缺乏个性体验。

由于受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眼前书”的观念影响, 许多高中生无法做到“关注社会, 思考生活、人生”。而写作就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没有个性体验, 作文不是有感而发, 表现在语言上不是讲大话、空话, 就是无病呻吟。另一方面, 对生活虽有所体验, 但程度不深, 认识不足, 语言也必然缺乏思想性、辩证色彩和精神内涵。

3. 阅读量太少, 没有文化底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道出了阅读与语言表达的关系。阅读量太少, 历史文化知识贫乏, 人文素养缺失, 无法引用、化用一些名言警句, 语言自然缺乏文采, 没有文化底蕴。有些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存有偏见, 一味限制不加引导;与此同时, 为应付作文考试而强调学生背诵所谓的“万能材料”, 硬性推行一些所谓考场作文高分技法, 比如开头结尾一定使用比喻和排比句式。于是考生的作文便出现千人一面, 套作、仿作比比皆是的局面;或者胡编乱造, 荒诞不经, 格调低下。

4. 缺乏有效训练。

语言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评价写作能力的最直接的感受。好的语言就是一篇好作文的灵魂。苏联作家裴定说:“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 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对语言的训练很少, 也没有多大成效。这也是造成高中生作文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弊端的存在固然悲哀, 但它并非不可治。我们需要做的是“对症下药”。以我之见, 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 高中阶段仍需下大力气抓语言训练。在课文的基础上, 借助词典等工具书, 积累语言, 辨析词义, 咬文嚼字。有一句话说:“最聪明的人要下最笨的工夫。”如果高中生也拿出一点“背词典”的精神, 则何愁词汇不丰富?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过:“因为语言这东西, 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下苦功不可。”

其次, 语言的训练应灵活多样、讲求实效。训练方法的灵活多样, 一方面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 一方面也锻炼了各种思维能力。比如“联词组段”这种“撮合语言”的训练, “愈能使不类为类, 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钱钟书语) ;举办演讲与辩论比赛, 对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结合就是很好的锻炼;又如开展文学社团活动, 学生的文采可在实践中提高;再如鼓励学生自改作文, 给亲友编发祝福短信等等, 坚持下去总会有成效的。

再次, 广泛阅读, 增加文化底蕴。大家都有同感, 多读书的学生, 其作文肯定写得好。如果以时间紧迫为理由反对高中生读课外书, 那么请想一想, 孤陋寡闻, 既不“知古”, 又不“观今”, 如此高中生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吗?恐怕他们连适应语文考试要求也做不到。这些年来语文高考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 越来越重视人文性和时代性, 这难道不应使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者清醒吗?我国传统诗文写作教学的鲜明特点之一, 就是先读书后作文。通过诵读训练, 学生语言基础扎实了, 知识丰富了, 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现在我们则“本末倒置”甚至“弃本逐末”, 岂有不败哉?

此外, 我们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这已不仅是学写作、学语言, 也是学做人了, 其意义更深远矣。

上一篇:快消营销人员薪资下一篇:安童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