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生活高中生作文

2024-05-02

诗意生活高中生作文(通用12篇)

篇1:诗意生活高中生作文

低碳生活,诗意生活作文

满天繁星闪烁,只能苍白地留在课本中,了然无味;下河摸鱼的快乐忆变作妈妈的故事,在夜空中回响;高山流水,鸟唱莺回,只能在乐曲声中勾起人无尽的联想……

高楼代替了大树,大路劈开了高山,高耸的烟囱倾吐着黑烟,那是工业发展的“纪念碑”,噪杂的马达声取代了悦耳的鸟鸣声,这是现代社会的“交响曲”。当汽车搭载着人们飞快向前的时候,美好的家园已离我们远去。

翻开发黄的.书页,聆听着上古时期智者的声音。“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的至善境界,是循天道的所谓,黑白棋子的智慧博奕,是感阴阳之所想;袅袅轻烟的舞动,是天地人共生的美好期盼。而如今,后世之人又当怎样?

不要让绿树成荫的景象停留在生态园之中,不要让“满眼都是绿色”这样的仅出现在游记里。让绿草装点我们的家园,让鲜花点缀我们的街道,让世外桃源不再隐蔽在山谷里。掘开土壤,用心呵护,用爱浇灌,让希望的细苗缩放出和谐的花朵。青草鲜美,落英缤纷,孩子们在树下心情地绽放笑脸。

抬起双腿,自信轻松地前行。不要在铁壳子里百无聊赖地收听着庸俗的口水歌曲;不要在漫长的路上地摁着刺耳的汽车喇叭;不要让自己的身后拖着长长的难闻的有害所体。甩开双臂,快乐地前行。微风带着泥土的清香从身旁拂过,蝴蝶挥着绚丽的双翅在前方起舞。让我们向着目标,快乐前行。

大树,是土地的精灵,当一颗种子随风飘落,在大地的哺育、甘霖的滋养下,生根、发芽,终成参天大树。每一片纸张的背后,都是一位大地精灵的生命。当他们被无情的抛弃,被撕碎,被焚烧,大地在默默地叹息。珍惜每一片纸张,力所能及,却意义深远。

明月相伴箫声,于云间婆娑起舞,坐在草地上,耳畔是昆虫的交响。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低碳生活,却是诗意的生活。

篇2:诗意生活高中生作文

生活是需要诗意的,诗意芬芳着春天,诗意喧闹着夏天,诗意赞颂着秋天,诗意温暖着冬天。

当生活中充满了诗意,你不再被叹词包围。你能听见“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壮阔;你能听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变幻;你能听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孤寂。

当生活充满了诗意,你可以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来感叹时光飞逝,你可以用“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来激励自己。

当生活充满了诗意,小孩嘴里念着诗,学童嘴里唱着诗。这一美好画面,不乐呼?

诗意,亦也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在快节奏的时代里,需要这一美好而温暖的境界。

当你身心俱疲时,当你压力山大时,当你难受伤心时,当坏情绪找上你时,当诸事不顺意时,当处于低谷时――

放下心中的“金属感”“快节奏”,点上一支香薰,轻轻感受橘子拥抱你的气息,打开属于自己的暗黄色台灯,翻开诗词,让诗意跳入你的灵魂,它会负责把坏情绪赶跑,你只需,静静地,品读手中的诗意......

有空时,记得让你的小桌添上一枝花,旁边放着一本诗集,扉页一定留给苏轼。

篇3:构建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

一.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的动因

(一) 任何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人生活在世界中, 并在世界中展开自己的生命与人生历程, 与个人实际生活发生真实“牵涉”的世界的总和构成人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人的根基, 任何教育都超不出“生活世界”的界限, 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立的现实基础只能是其生活世界, 除此之外, 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化的装饰。

(二) 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 就是人的生活世界。人的语言跟人的生活、人的世界是一致的, 人的心灵就寄寓、栖居在语言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素养产生于生活, 并且和人一起也发展成长于生活。语文浓缩着民族的历史, 凝聚着民族的心理结构, 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人生活的四周, 塑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 而且是人的生活、人的根基, 是人之为人的生活世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尤其是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 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能成就的, 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得以发展和形成。

(三) “语文生活世界”原本是“诗意的”。人原本就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 的;“不学诗, 无以言” (孔子) , “诗是人类的母语” (尔格·哈曼) ——诗历来具有哺育人类发展的独特作用。诗意的语文生活就存在于平凡、现实的生活——课堂生活、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读书生活、面向大自然和社会的生活、自我反思的生活之中。当今语文教学和语文生活之所以处境尴尬、倍受责难,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利用并刻意去完善和创造这个世界罢了。

总之, 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 是一个将师生们全部的生活世界诗意化了的生活世界, 是一种来源于现实, 又高于现实, 更具有语文味、文学味、艺术味——因而也更真实、更本质的生活世界。这是最理想的学习和运用语文的世界, 也是最理想的生活的世界, 同时也是最理想的“立人”世界。

二.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的意义

(一) 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可以使学生将现实生活改变为富有诗意的生活。毋庸讳言,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枯燥乏味、充塞焦虑和忧愁的。对此, 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不仅不漠视、不回避, 而且直面思考并使之成为教育资源。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使人追求自我身心的自由和生命的价值;使人具有广泛的兴趣、敏感的心灵、发达而敏锐的智力;使人具有充沛的活力、伟大的激情、包容天下的爱心和新鲜活泼一点也不疲倦的精神……这种生活凸显了生活的内在本质, 会使师生们感到特别自由、特别充实、特别富有情趣, 也特别幸福, 因此每个人都能快乐地学习着、生活着、创造着, 并迅速地成长着。如教师在每个学生的生日分别送一个小礼物;每次放假, 教师都和学生外出旅游, 一起享受那风雨同舟、相依为命的感情和幸福;学生如果犯了错误就罚唱支歌或写说明书;学生把班级命名为富有诗意的“未来班”, 共同设计班徽、绘制班旗、创作班歌, 使学生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这些都是充满平等、宽容、创造精神的生活, 都是充满着人性、人情和人道精神的生活, 都是朝气蓬勃、洋溢青春气息、令人向往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世界正是师生们“诗意地栖居的大地”。

(二) 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能够使现实的生活成为学生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生命的存在唯有灵魂”。弘扬内在精神, 建造精神殿堂, 具有充实而高尚的内在精神、丰富而活跃的思想, 是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的灵魂之所在。诗意的语文生活能给人有限的生命最需要的东西:自由、自主、自尊;静思、凝神、明觉;温柔、安慰、寄怀;感动、激情、奋发……能给人最为丰富、深刻的精神享受。当师生们漫游在书海里并和古今中外那些最伟大的人物相会时, 当他们在生活中有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时, 语文生活就成了他们充满情意、想象和爱意的世界, 成了他们神往、陶醉、才情焕发的世界, 成了他们理想的精神家园。如教师和学生一起逛书店、看画展;一起去采访, 搞社会调查;一起看《焦点访谈》、一起谈论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 而且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带入课堂写进作业写进作文, 这是多么丰富而美好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语文生活世界有着数不清的梦幻和欢乐, 难以穷尽的情趣和意味, 时时都会如彩虹流霞般美丽可爱, 形成人世间生命之力和生命之美最为奇妙的诗意景观。

(三) 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使学生把现实生活变成生机勃勃的语文学习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语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痛苦和无奈。诗意的生活使语文成为师生的内在需求, 成为他们现实生活和生命须臾不可离开的“空气”, 成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掌握世界的方式。语文已经融进他们的生活并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 生活的广阔时空都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课堂。同时语文也给了生活中的他们以更深厚的人文精神素养, 更强有力的灵魂唤醒, 更多的人性、人情和人道, 使他们更知晓人生、社会、道德、公正、真理, 更引发他们对未知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向往, 激起他们探索的热情和可贵的浪漫主义情怀。——教师让学生将真情记入日记, 办《班级日报》;开展“每周一诗”活动, 学生诗情涌动, 思想放飞;文学社的创作热情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创作热情, 作品登在十多家报刊上, “原来这就是诗啊!”全班学生都成了诗人;上街“捉错别字”, 这样的语文训练“真是太有趣了”…… (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 这就是语文, 真正的语文;这就是语文生活, 真正的语文生活!和那些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名言警句和“之乎者也”的语文教学相比, 这才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 最富有诗意的语文生活境界。

三.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 弘扬内在精神, 寻求灵魂幸福。没有丰富昂扬的内在精神, 就不会有丰富而活泼的语言。多年来, 语文教育的悲哀就在于剔除了语言中的精神, 只重语言而不重精神, 结果丢了精神也失去了语言, 同时也戕害了“人的本质”。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以人类的全部文化财富为教学内容, 以广阔的生活为课堂, 以唤醒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升入新学校进入新班级, 班主任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语文教师坚持给学生读具有时代精神的报告文学、文学名著, 每篇文章都让学生汲取其中的人文精神;坚持让学生精神昂扬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所有这些, 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高屋建瓴的视野, 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 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让学生具有创造的灵气——不断地改变自我, 超越自我, 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就是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的追求。

(二) 拓展生活领域, 创建成长乐园。语文生活世界的狭小, 意味着贫乏。贫乏意味着生活的艰难、苍白和悲苦, 意味着生命力的贫弱、衰退和枯竭。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具有开阔的视野, 把语文扩展到师生实有和应有的生活领域——课堂生活、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课外读书生活、亲近自然和社会的生活以及自我反思的生活之中, 让语文和师生的生活同步, 和师生的生命同行, 让语文和师生一起享受生活的魅力和欢畅, 一同经受生命的磨难和哀伤。把学生带到春天的原野, 让他们诵春天的诗、唱春天的歌、画春天的画;让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大型建筑工地, 去感受历史的风尘、书籍的气息、科技的力量;让学生和作家、企业家、科学家、修理工、环卫工人对话, 让他们了解各种人物生命的轨迹和奋斗的精神;让学生走进名著去感受简·爱的人格、保尔·柯察金的追求、桑提亚哥的硬骨……多一种生活, 就多一份经历, 多一种人生体验, 多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生活的丰富, 就是语文的丰富, 就是内心世界的丰富, 也必将带来人生境界的提升。所以拓展语文生活世界的领域可以让师生们开阔视野, 使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题的体验和氛围, 从而使他们的语文生活更加丰富, 更加完整, 更加美好。

(三) 开展真诚对话, 获得人生意义。人生在世就要说话听话, 这对话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也是人的自我实现方式。语文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生活, 而对话则是人的语文生活的实现方式, 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了语文。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可以说语文生活就是一种对话生活, 语文人生就是一种对话人生。人就是在与文本、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对话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本质, 构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确认自己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的, 也就是在对话的经验共享中获取知识、意义和价值, 从而创造自己更为丰富、更为深邃的心灵生活, 赢得自我发展。课堂上围绕话题如“祥林嫂死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怪她自己吗?”“得知丢掉的项链是假的, 玛蒂尔德会怎样?”……创造真实情境引发对话, 会给师生们带来探究的乐趣和艺术的享受。与社会、与大自然、与家庭成员及自我对话等等, 都能促使学生以他自己的方式即诗的方式把他经受的语言之体验形诸语言, 使师生们获得丰富的人生意义, 同时也构成诗意的生活方式和诗意的个性人格。

篇4:诗意生活高中生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能够回忆: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

如果回忆很多,我们还必须能够忘记……

这段文字截选自里尔克的《诗是经验》,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材料形象地诠释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创作的灵感即为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的前两句表达了我们要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环境、自然风情、社会现象、建筑景观,甚至到一只鸟儿的飞翔、一朵小花的开放,从宏观到微观,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中,形成许多艺术呈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所以,生活积累是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其次,创作是生活的再现。我们通过体察事物,得事物之真,感事物之骨,现事物之原;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独抒性灵,诗意地栖息于大地。

角度一:学生审材料时只抓住“观看、认识、感觉、知道、回忆”后的内容,即人、物、路途、相遇、别离等,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所谓“一花一世界”,用心观察、感受、体悟,才能带来内心视角的丰赡。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选材,学生容易把握但偏离了材料整体的理解。问题就在于仅仅抓住材料中某一部分内容,即仅扣观察、回忆内容的丰富,而忘了理解材料的前提是“为了一首诗”,除了要观察回忆之外,还有“忘记”。所以审题要有全局意识,素材的选用也应与整体立意相一致。

角度二:我们在观察、认识事物时,都要用心感悟,悟有所思,思有所写,写有所忆,忆有所忘,所以体验生活是获取认识的来源。用心积累、适当取舍,从生活中获取真知与经验,在感悟中抒写真情与共鸣。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整体理解了材料中“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立意中规中矩,规范而全面;只需在选材时不要陈旧,不要雷同。素材选择的新颖、妥帖与否,与学生阅读面的宽窄和理解高下不无联系。比如选用有着丰富生活积淀的龙应台,其作品呈现对生命实景写生的素材,就远比学生备考的俗滥素材要有意义。

角度三:生活是回忆的源泉,过往的人与事也许只是我们生命的“碎片”记忆,但用心的筛选与记录,会让封存的人与事,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独特的、有意义的诗意人生。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感受诗意,并记录、创作生活的灵感。

选材小贴士:学生抓住“诗意地生活与创作”这一角度选材,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颇为一亮。诗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情怀,更是一种创作追寻,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流淌于诗文之间。以此选材,不仅立意有新意,文笔显性灵,更凸现了对材料理解的深刻和富有意蕴。

【高分素材】

经典素材:飞行员作家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在一次次飞行的高空中,他体味着危险和死亡,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的伟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张力,既是性命攸关的投入,又是空灵的超脱。他把他的思考写进了他的作品。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遗作《要塞》,犹如最后一次驾机神秘地消失在海洋上空,没有结尾,看不到底,像极了人生、宇宙。

素材点拨:圣埃克苏佩里有着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种职业在他身上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写作《南方邮件》到《小王子》的十六年间,他的六部作品都以飞机为工具,从宇宙的高度,观察世界,探索人生。他用一生的行动和思考,践行了生命的真理。

个性素材:影画合璧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陈复礼是“影画合璧”的开拓者和践行者,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六十多年来,陈老创作了大量彰显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如香港仔的渔港、漓江的晨色、苏州的园林、西湖的朝霞、江南水乡的春晓景色……他镜头下的华夏美景、中国画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画意摄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素材点拨:陈复礼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摄影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陈氏风格”:写实与画意结合,写实为摄影根本目的,画意为表现手段,讲求中国画意。正体现了“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

人物素材:“拓荒者”的东方视角

被法国媒体戏称为“当代巴尔扎克”的马蒂亚斯·埃纳尔凭借小说《罗盘》,成为新晋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最高文学奖)得主。小说讲述了体弱多病的维也纳音乐家Franz Ritter的一个漫长不眠之夜,回忆起自己的情人——担任田野调查的东方学家Sarah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彻夜未眠所回忆的东方之旅,无疑是作者本人当年在中东地区真实的旅行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个人色彩及强烈的主观臆想。法国总理大赞埃纳尔的作品:“乐曲般的语言传递了对东方的爱,以及值得被保护的东方宝藏。这是时代的指南针。”

素材点拨:《罗盘》写了三年,其实是埃纳尔酝酿了整整十年的一部作品。那年在完成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学习后,他就踏上了去东方的旅程,埃及、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亲自去看、去听、去体悟“东方”,自此,“东方”成了埃纳尔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文化素材:多元而丰富的“文学上海”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题为“感知上海:想象、记忆与城市文明”的主题论坛。华东师大教授罗岗认为,就上海文学而言,小白的《租界》,王安忆的《启蒙时代》,金宇澄的《繁花》,是在三个不同的脉络里重新书写上海史最重要的收获,“但我们对它们的解读其实远远不够”。 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学上海”的解读与构建,既代表了中华文化精髓,又并蓄包容着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的城市文化新形态,成为新形态的城市表达。

nlc202309081839

素材点拨:上海常常成为小说、电影的书写“对象”,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城市书写者,采取冷静的旁观姿态,自身的体认与解读,激活城市体温与脉象,把城市从干枯冰冷的符号系统中还原出来。

【素材演练】

石头·神殿

越州中学301 王依兰

生命的意义,不应该是风花雪月诗词堆砌的荒芜,而应该是经由风霜雨露洗礼蒸发后留下的崎岖怪石。圣埃克苏佩里喜欢用石头和神殿作譬:石头是材料,神殿才是意义。

岁月的磨砺,使石头经历世事,负起重任,累加叠起,聚集并闪耀着光辉的意义――成为一座神殿。神殿是静默的,它囊括了千万石头无声的奇遇,就如在漆黑的夜里能清楚听到秒针的转动一般。它活在岁月的尘埃里,无声无息,却又是光芒万丈的存在,神圣而虔诚,使我们在静默中沉思生活的历程。

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他喜欢驾驶着飞机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里:头上是闪烁的星辰,散发神秘的幽光,给予他美妙的幻想;脚下是无垠的土地,在漆黑的夜里,无数的灯光霓虹等细小的微光,汇集成银河般耀眼的华丽,令他的思绪不由自主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他走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体会过被漫天黄沙吞噬掉的寥远寂寞;在迷途中品味孤独,在震撼的景致里体悟生命的意义。所以他笔下的《小王子》,充满了爱与哲思,是一本他经历与幻想的合集。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而我认为,我们既需要在地面脚踏实地步行,在淋漓百态中感受和寻找属于我们的石头,也要在云端缥缈中,跳着冥想巅峰之舞,虔诚地在心里构建神殿的框架。

诗人需要生活的经验来填充那贫瘠的词句,教徒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心中那片圣洁的土地,而先知需要感受自然界的雷电风霜,需要探求星球的运转、四季的推移,需要走过大江南北,需要掌握神秘的语言……那样的经历就是石头,是筑建神殿必不可少的材料。想要理解世界,抒写诗意,首先必须学着去认识与感受。正如饱经了大雪,才能在春日感激阳光的温暖;经历了雷雨,才能在初晴日观赏彩虹的美好。

感受生活的诗意,充满希望和神秘,满载旅途人的回忆和变化,是被无常峥嵘的岁月所怀念和珍惜起来的殿堂。一笺纸承担不了那么多的东西,它总是用生活的零碎在心里默默帮你诗意地幻化起一座神殿,你把未知的恐惧和祈祷填放在内,把所思所想留存在内,把欢欣与苦楚寄托在内……“把石块砌在一起,创造的是静默”,诗人如是说。

我想,正是生活的石头,伫立了我们心中的神殿。

【素材运用简评】一个好的素材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小作者的素材运用,不仅在于选材的丰厚新颖,体现其广博的阅读面,更在于熟练地运用素材,用一个素材贯穿全文,一气呵成;既保证了文章构架的统一,又凸现了学生思维与表达的流畅。

审视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命题,发现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联系学生个体的阅读面和生活面,而非联系“书袋子”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临场运用也出现从“我们”到“我”的蜕变,选材必须先经过“我”的“个人性”过滤。所以,如何充满“个体性”运用素材,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是当下作文备考的关键点。

编辑/关晓星

篇5:诗意地生活作文

我若安好,便是晴天。坚守自我,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却没有放弃;坚守自我,丰富的薪水没有阻拦住钱学森回国的步伐;坚守自我,哥白尼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日心说”。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与种种挫折,有的人迷失自我,失去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有人坚信“我若安好,便是晴天”,终诗意地生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远足的旅人不畏惧路上的艰难险阻,因为他的目标是路途的风景;音乐家不畏惧枯燥的练习,因为他的目标是弹出美妙的音符;成功者不畏惧风吹雨打,因为他的目标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二京赋》,受到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而当时的大文学家陆机却认为这简直是个笑话,但左思却矢志不渝,花费整整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鸿篇巨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地生活,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物所动。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海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尽管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着不可逆转的厄运,但他仍热爱生活,独自一人驾船出海,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这位孤独的捕鱼老人在艰难的环境中步履蹒跚,可他仍未放弃希望,仍一如既往的热爱生活,成为生活的主宰者。热爱生活,你才能感受到人间的四月天,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才能诗意地生活。

篇6:诗意地生活作文

诗意的生活——诗意地生活,有差别吗?有。

“诗意的生活”,“生活”是名词,“诗意的”是定语。“诗意地生活”里,“生活”是动词,“诗意地”是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态度。前者是名词性短语,多半表示一种已然的生活状态。什么样的生活啊——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后者是动词性短语,表示一种生活的方法。怎样样生活啊——我要诗意地生活。

比如“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它强调这个拥抱必须是热情的。“热情地拥抱我吧”,那就别管我是否同样热情,你必须有热情的态度。也就是说,诗意的生活,已经默认了生活是诗意的。诗意地生活,暗含着一个信息:生活也许不诗意,不那么诗意,甚至千疮百孔,可是,我都诗意地去生活。

这个区别,正是写好这篇作文,到达“深刻”发展等级的关键。

同学们的作文,把力气都花在“诗意”上头,描述我们的生活,有多么诗意。早晨起来,妈妈的牛奶端上来,爱意满满,是诗意;上学路上,鸟语花香,向每一个行人微笑,温馨甜蜜,是诗意;早读书声朗朗,还是诗意;课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当然是诗意。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文渊湖畔小憩……总之,生活中处处诗情画意。

稍微好一点的,察觉到生活未必都诗意,就强调生活态度:乐观、豁达、闲适等等。只要我们放慢脚步,坚守本心,善于发现,还是能发现诗意的。查一查当年湖南评出的优秀作文,大都是这类东西:啜一杯香茗,携一卷诗书……

看来强调二者的差异,作用也不大。在同学们的观念里,当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时,他必须应对着一个美丽、浪漫、温情、正义、和平的世界。想过吗,没准他应对的世界,满目疮痍,一地鸡毛。

所以写出诗意的方法,不在于你引用了多少诗句。写不出诗意,才滥用诗句凑数。你要把描述诗意的力气拿出一半来,描述这个不那么诗意的世界。把它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背景,构成比较;一反衬,诗意就出来了。

家乡的爷爷,每一天都捧着一本古书阅读,为什么你觉得是诗意的?因为三叔公整天就是打麻将,二婶只会追韩剧;因为你读书只想着考上大学,你只读有用的书。

你的一项兴趣爱好,尽管遭遇挫折,你却坚持下来了,怎样写出这是诗意?写一写你周围的同学,选了什么功利的兴趣班;写一写你的长辈怎样用“能挣钱吗”“能保送柳高吗”劝你放弃。

篇7:诗意生活作文

在这现代繁杂的尘世上,追求物质的享受是所有人的梦想,漂亮的衣服,香车华厦谁不爱呀。可是上帝也有打盹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好的运气。如果你有幸拥有了这一切,那么恭喜你了,你是上帝眷顾的宠儿,你应好好珍惜这一切,应该怀着一颗慈悲的心,让你的财富使更多的人受益。如果你没有得到上帝的垂爱,那也不必忧伤失意,大自然的所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快乐源泉,那清风明月,山川河流,自然有我们享用不尽的美感,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你依然可以快乐幸福。上帝是吝啬的,不会把所有的好东西给同一个人,有此则少彼,那些富有的人自有他们的烦心事,商场上的尔虞我诈,酒桌上的虚于应酬,让他们殚精竭虑,早生华发。哪有精力去欣赏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良辰美景。这样说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当你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就劝你别太跟自己较劲,让自己轻松轻松,知足常乐。

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靠每月有限的工资维持家用,但我家每天都笑声不断,其乐融融。遇上好天气,我们会带上孩子,骑上自行车心血来潮去郊游,躺在绿色的草坪上,听流水潺潺的从身边流过,看天上飘浮的片片白云,自觉心旷神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心,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偶尔在街市上看到好看的布料,我会想着买一块,换上新的窗帘,不用花多少钱,就让自己的小家又换出一种新意来。因为我总能保持快乐的心情,对一切淡然处之,皮肤一直很有光彩,同事们都问我买的什么高档的护肤品,我只是淡然一笑,内心的充实愉悦就是世上最好的化妆品。

虽然生活中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但我们的心态却由自己来决定,你可以没有华丽的衣服来修饰自己,但内心的高贵,优雅的气质却是自身修炼的结果,你可以没有豪华的住宅,精美的家具,但那种别具匠心的摆设,却要靠一颗冰雪聪明的慧心去设计,还有家里那种和谐美满的气氛却是金钱买不来的。把朴素的日子过出一种情调来,让平淡的日子充满诗意。在你年老的时候,你会了无遗憾的回忆自己的一生,可以微笑着说自己快乐过了,是一个幸福的人。

篇8:《生活需要诗意》小作文批阅感悟

为了巩固课堂上的认知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相关理论,课后笔者让同学们进行了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训练。具体要求为:请运用事实论据或事理论据论证“生活需要诗意”。批阅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有不少同学心中有纲,在界定清楚“是什么”后成功地论证了“为什么”。例如——

陈嘉湧同学《生活需要诗意》 :

人生如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开头和结果,而是过程。我们生而一无所有,死亦一无所有,降临在这个世上,不过是为了享受生活的过程,体味生活过程中的诗意。

诗意是什么呢?私以为诗意不在于改变世界的壮举、臻于高峰的境界,而在于遵循本心,过你所想要的,也许普通,也许简朴,但贴近精神、抚慰心灵的生活。然而,在这样一个时间齿轮疯转的世界里,实用主义已成了人们的准则。劳动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索取物质的手段,难见热情高涨的劳动号子响起了;阅读成了一种目的,一种邀取“声名”的目的,鲜见为诗着魔为文癫狂的读书人了。诗意悄然消逝,只剩下“努力”、“拼搏”、“坚持”这些“励志名词”催促着我们再三加快步伐,成就功名。

试问,一个人的生活如若只剩下手段与目的,他失去的是否就是生活的全部呢?

没有诗意的生活,我不想要。

没有灵魂的动物,我不想做。

许呈旭同学《生活需要诗意》 :

诗意是什么?诗意是在冷冽的冬日去找寻巴乌斯托夫斯基笔下“全俄国最好看的霜”;是在微醺的睡意中像福楼拜一样瞻仰“晨曦之降”;是像梭罗那般在雪后的瓦尔登湖畔留下轻快而自足的印迹……诗意,在人类对自然充满神性且痴情的仰望中蓬勃生长。

但这份深情如今已被物欲所染指了。

“月球大使馆”的创始人丹尼斯·霍普利用法律漏洞销售“月球地皮”,而急于“收回主权”的法律派则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双方都自恃有权把月球划归为可支配资源,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桩因拜物主义、功利主义和瓜分意识而起的对月球的“精神犯罪”。在“清樽素月,长愿相随”的诗意被持有“月权证”的人们“合法”扼杀之后,人们定会惊愕地发现,自己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利益,反而在周遭猖狂而又可笑的叫卖声中失去了那轮皓月赐予我们的美学恩惠。生活如若被物欲裹挟,我们还剩下什么呢?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异,物质如何蓬勃发展,惟愿人类对自然始终充满神性且痴情的仰望,因为生活需要这份诗意。

以上列举的这两位学生在论据选择与使用上都很精炼,十分值得称道。不过,有些学生在这方面出现了点障碍或问题。

譬如戴同学的初稿《生活需要诗意》 :

生活需要诗意。

诗意可带我们回到古人的世界。当我们朗诵李白的潇洒诗词,吟哦陶潜的田园词赋,我们便能从中获得诗意。它能带我们回到那个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都丰富的时代,探古而知今,藏古方觉身富。诗意可领我们奔向自然的怀抱。在物质化的时代,物质与经济的欲望太过强烈,原版大自然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诗意则能让我们重新感受个体的宁静、精神的自由、灵魂的纯真与谦卑。从信息的牢笼里逃出,更能走向自己的内心。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诗意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沐浴感官,唤醒脑力。

他的习作中主要有两个需要完善的问题:①如何给诗意下定义;②如何让诗意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让论点更鲜明突出。经过和奕飞同学的交流研讨,他后来做了修改:

我想,诗意是一种慢低软的心境,因为慢所以从容,因为低所以广袤,因为软所以柔和。

诗意的心境带我们走进古人的诗画里。那是个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都丰富的时代,那儿有雎鸠黄鸟、蒹葭白露,那儿有百家汇集的稷下学宫,那儿有清谈与纵酒的“竹林七贤”……探古而知今亏,藏古方觉身富。在古人的世界里徜徉,心为物累的现代人或许可以慢慢找回诗性,逐步进入诗境,从而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诗意的心境还可以引领我们奔向自然的怀抱。在物质膨胀、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物质与经济的欲望太过强烈,而我们的原配——大自然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诗意则能让我们重新皈依自然,在清风素月、绿树莺啼里感受精神的自由、个体的宁静、灵魂的纯真与谦卑。从现实的桎梏中脱身融入自然,更能走向自己的内心,走近真实的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活不能没有诗意。

再如:柯同学的初稿《生活需要诗意》 :

时过境迁,“男耕女织”的社会面孔已然瓦解,“一穷二白”的历史长河也已渡过,我们有了追求诗意生活的资本。

在注入新鲜热血的当代中国,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

诗意,是指给人以美感或强烈抒情意味。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私以为,诗意,高雅也,韵味美也。

倘若,拜伦、雪莱、瓦格纳等人不曾喜爱咖啡,未曾追求诗意,让闲暇光阴笼罩一层浪漫格调,那么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学恐将延迟兴起。假使艺术家缺乏诗意的生活,又怎能绘制出惊骇世人的《向日葵》《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杰作呢?

因此,在这物质化高度膨胀的今天,我们需用“诗意”的乳汁哺育自身饥渴的灵魂。丰实文化知识,坚持高雅兴趣,勇敢挑战新奇,提高修养气质,让生活在缤纷的“诗意光晕”间绽放花蕊,吐露芬芳。

他的习作中主要有两个需要完善的问题:①如何让语言表达更严密;②如何让论据有的放矢,简明且合乎逻辑。经过和荣杰同学的切磋琢磨,他后来做了修改:

时过境迁,“男耕女织”的社会面孔已然瓦解,“一穷二白”的历史长河也已渡过。在这个被注入新鲜热血的当代中国,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诗意。

诗意,是指给人以美感或强烈抒情的意味。然而,现今那些自以为生活诗意的世人却在物质的漩涡里翻滚着。食牛排、饮拉菲、开兰基博尼、住高级别墅……他们坚信那种高调奢侈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诗意”。但是,“诗意”应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层面的填饱。

拜伦、雪莱、瓦格纳在闲暇光阴下品着咖啡,写着那些触动自己的心灵同时也触动他人心灵的诗句,留下陶冶自身情操也陶冶了他人情操的文字。私以为,诗意,高雅也,韵味美也。它源于你不断充盈自身文化素养,恪守高雅的情趣,享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愿我们的每个人的生活在“诗意”的光晕间绽放花蕊,吐露芬芳。

通过这次的小作文批阅工作,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除了在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上有些问题外,还在概念的界定上不够清晰。而写议论文必须先弄清楚“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完成“为什么”词典上,“生活”指的是“为了幸福的意义而存在”;“诗意”指的是“能给人以美感与强烈的抒情意味”。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清晰的概念界定意识,我在讲评时做了如下梳理:

什么是生活呢?或者说,人怎么生活呢?私以为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该从精神和思想上对生活进行观照。生活里的人要学会思考活着的方式、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价值。 而诗意是什么呢?诗意就是超脱现实的品味或遐想,是最关乎人的心灵和情感的意味。它朦胧、梦幻却纯粹赤诚得动人。 界定“生活”时,笔者引入了相关概念——“生存”;界定“诗意”时,则引入了另一个相关概念——“现实”。这是界定概念时不错的思维方式。经这般界定,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与诗意天生契合,生活的意义唯有诗意的心灵才能接近、触碰与体悟。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感觉作文的教学是最苦痛的。因为你在批阅作文时,务必回到每个拥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中去阅读他们的文字,发现比较大的问题时,要记录下来并思考和寻找有效的引导方式。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作文教学又是幸福的,当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他们的思想、心灵和情感真实地呈现在你的面前时,你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尽管他们有错漏,不完美,需要指引,需要提升,但这个帮助他们完善的过程正是作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所以,作文教学也是一种“诗意生活”。

我热爱这样的诗意生活!

篇9:诗意生活作文

在我世俗的眼里,推窗见绿是诗意,落花满天是诗意,因为诗意,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遥想历史,走进一本又一本线装的、发黄了的古籍,找寻诗意……

我看见陶渊明放弃了官场,归隐田园,种豆南山下,悠然见南山,带月荷锄归,复得返自然,东篱下的菊花,成片地灿烂,饮一杯淡酒,消一份闲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远离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过着一个人的诗意生活,得一份悠哉游哉。从此,便是一个人的田园,一个人的洒脱,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我看见林黛玉,看见了她诗意的生活,潇湘馆里,清竹悠悠,抚琴作诗,无心世俗,无意附和,与竹为伴,倒也清心寡欲,只眼角眉梢的憔悴,没人看得懂,可毕竟合了她的性情过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淡淡岁月。之前总为她感到悲戚,此生就如此香消玉殒,落花流水终去也,从此便是天上人间,可后来竟也释怀了。如果她没有那份诗意,纵是活得再长久,也是不好的吧!是诗意,让她的生活多了一抹色彩。

再看现在,看三毛,看她和荷西在撒哈拉,住着木屋,过着自己的诗意生活,简简单单的几件家具,却十分别致,漫天狂沙中手牵手幸福地微笑着,没有灯红酒绿的生活,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只一间木屋,一个轮胎做的小椅子,却让三毛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纵使荷西先她一步去了天堂,可那段诗意的时光,给了她所有的笑容。

篇10:诗意生活作文

春姐姐来到了人间。树上的叶子,仿佛是一个大大的芭蕉扇。棕榈后面是一排悄悄露出了花骨朵的樱花。他们像睡正浓的小宝宝,睡得那么香、那么甜,好像给人间施了魔法。

夏哥哥来到了人间。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有芳香的玫瑰,蜜蜂和蝴蝶在中翩翩起舞。绿油油的草坪像厚厚的地毯。高大的树木越来越茂密了。浓绿的枝叶伸展着,就像一只只大手。给过往的行人遮挡着似火骄阳。

秋姑娘来了。瞧,金灿灿的鸭梨上小下大,好像一个金葫芦。柿子红彤彤的。头上还带了顶,小草帽。好像节日里的灯笼光彩照人。

冬妹妹把大雪唤醒了。他手中拿着魔法棒跳起舞来,大雪便沸沸扬扬陆陆续续陈空中飘落下来。给大地房子铺上了棉被。那松柏树像森林卫士,天天站岗,不怕风雨不怕严寒。

篇11:诗意的生活(作文)

——题记

感受着风绕过指尖,抚过路面,扬起一片尘埃,我伸手想要抓住什么,却什么都抓不住。我时常在想,诗意,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诗意是一杯香茗,也是一池春水,亦是一缕花香。我也曾寻找过,却始终感受不到诗意,它就像那抹被扬起的尘埃,一直都抓不到。难道是这浮华的尘世,泯灭了那份小小的诗意?

寻不到诗意,生活也依旧继续,只不过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单调是会令人乏味的,我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也终倦了。偶尔偷一下闲,搬出一把椅子,坐在阳台上,眯着被阳光刺痛的双眼,享受着她轻柔的爱抚,我似乎感受到了陶潜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是否就是诗意?

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香气,使人沉醉其中,哪怕是最高级的香水恐怕也比不上这片刻的芬芳吧。路旁的一花,一草,一树,都经过了那场夏雨的洗礼,变得更加挺拔。残留的雨露顺着叶脉缓缓滑动,如滚雪球般汇聚得越来越多,凝固在叶尖,似不肯滴落。“啪嗒”,露珠最终还是落下,滴在我的脖颈,渗出一片沁凉。我望着那愈发翠绿的树叶,仿佛感受到了它传递过来的勃勃生气,这,也是诗意吗?

端出一杯冒着丝丝热气的花茶,看着夕阳携着余辉悠悠落下,看着飞鸟划过天际,看着白云重重叠叠遮蔽蓝天,尔后又被风吹散,露出湛蓝的天空,我似乎感觉到了,那被忙碌的生活掩盖住的诗意,如春风般吹拂着我的心灵,让那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篇12:诗意的生活就是美的生活

很多人喜爱“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名言,但是并不确切地知道它的深意。通过学习、思考,我认为,它就是帮助人们以审美的眼光理解生命、发展生命,让生命绽放出绚烂光彩的至理名言。它的确充满魅力,激发人们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美的生活。

我认为这句名言至少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重点在“人诗意地……”

人的生活应该是诗意的,也就是追求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像诗歌描述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茫茫的宇宙,自从有了人类,世界就不再平淡无奇,不断出现惊天动地的变化。列宁曾精辟地指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类绝不会消极地享受大自然的赐予,而是向往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正像列宁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人不仅有理想,而且敢于和善于行动,用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创造,把理想变为现实,始终执着地追求生活的诗意。北大教授叶朗先生指出,人生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俗务,第二个层面是事业,第三个层面是诗意。人总是想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这就是达到审美的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审美的追求。人们向往过诗意的生活、美的生活,是从不同的途径达到第三层面。

诗意的人生就是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用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人生。这种人生是和谐的、自由的、个性的、超越的、创造的一生。

诗意的人生、美的人生可能有这样几个像诗一样的特点。

一是凝练。像诗一样,清楚地、透彻地、鲜明地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将人生的理想浓缩成简明的人生目标,径直奔向明确的目标,心无旁骛、勇往直前。大道至简,就是说深刻的大道理反而是简而明的。如果真正搞清楚了人生的意义,那么自己的人生目的也应该是简而明的,就不会迷迷糊糊、啰里啰唆,一定是凝练为透彻、鲜明的一两句话。例如苹果手机发明人乔布斯,就简洁地表明了他的人生观:“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二是强烈。诗意的人生,就像诗一样,对人生充满了强烈的感情,敢爱、敢恨,没有矫揉造作,没有遮遮掩掩;既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魄力,又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无畏。真实的、强烈的情感对于人生是极其重要的。正如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所说:“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三是想象。诗意的人生,通过想象突破了真与善的局限性,思想获得解放,不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怕标奇立异、花样翻新。爱因斯坦特别推崇想象力,他认为:“知识是静止的,而想象力使人前进。”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总结了一句话:“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能到达。”

四是节奏。诗意的人生,没有平铺直叙,没有单调平淡。生活充满了变化和节奏,宫商角徵羽,酸甜苦辣咸,既丰富多彩,又张弛有度,像是一部铿锵有力、旋律优美的交响乐。诗意的人生也充满了节奏:人的一生,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曲曲折折,连绵不断。人的成长,既有欢乐灵动的童年,又有发展迅速的青少年,还有充实拼搏的壮年,更有丰富醇厚的老年。人生像诗一样充满了起伏,频频变幻,忽深、忽浅;像诗一样充满了活力,节节攀升,向上、向前。

第二重含义,重点是“栖居在大地上”

人这种诗意的生活,并不是存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更不是满足于自我欺骗,而是扎扎实实回到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劳作、创造,努力获得诗意的生活。

人的诗意生活是在大地上,是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展开的。这里有欢乐,有悲伤,有成功,有失败,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有柴米油盐的俗务,既享受幸福,也备受折磨。不过,再美好的诗意生活,只能从这里开始。

虽然人类的诞生是从地球开始的,但是只要人在发展,无边的宇宙都可以成为人类自由翱翔的空间。不过,尽管可以飞得再远,总要立足于大地;纵然可以想得更多,终要从实际出发。应该向往着越来越多的诗意生活,但是又不要忘掉人是栖居在大地上的。

栖居在大地上,也就是生活在现实中,采取的具体行动必须实实在在,丁是丁、卯是卯。所以还需要注意四点。

一是要抓住现在,抓住当下。再美好的愿望,也必须通过一个个当前的行动来实现。回忆过去的经验和畅想未来的美好,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在现在的行动上,再宏伟的计划,都必须从当前开始。有一位养鸡场老板,讲过一个有趣的比喻:梦想是鸡蛋,如不及时孵化,就会腐烂。

二是要分析现实,选择行动。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很多,面对的情况也会很复杂。所以在行动之前,必须分析现实,尽可能找到最佳行动方案。

李开复说过这样一种基本分析方法: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这种方法首先把事情分成两大类——可以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对于不可改变的事情,尽管你曾经对它抱有幻想,但要敢于放弃,敢于放弃也是一种难得的魄力;对于可以改变的事情,哪怕它再困难,也必须下决心去做。而要区别好这两种事情,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意气用事,更不是优柔寡断,而是迅速作出判断。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三是要从我做起,不怨天尤人。人类的诗意并不是孤立的个人情怀;人类的栖居大地也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人的本质是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的,这一点是每一个希望过诗意的生活、美的生活的人,永远不应该忽视的。

每个人的美好愿望,虽然需要依靠社会、群体才能够实现,但是基础仍然是自己要行动。诗意的生活、美的生活,首先要立足于从我做起,“上帝只帮助自助之人”,自己不努力,就会吓跑了他人——如果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扶不上墙的人”,还有谁愿意为你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也只有从我做起,在行动过程中才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他人什么样的帮助;他人也会通过你的行动,去观察、去思考,才能够确定什么才是给予你的最重要支持。在困难面前,最容易的事情是埋怨别人。这种把问题和困难都归罪于外因的态度,永远于事无补。

四是要坚持到底,执着前行。仅仅是抓住现在、分析现实和从我做起,还不能保证在大地上获得诗意的生活、美的生活。要想实现“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还必须面对阻碍,披荆斩棘,把行动坚持到底。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获得的荣誉,是她用一生的坚持换来的。发现青蒿素的道路充满艰辛,她虽身患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试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她在进行药理、毒理研究时,为确保用药安全,还经常亲自试服。

可以说,没有数十年如一日毫不动摇的坚持,“栖居在大地上”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轻易地得到丰硕的果实。

上一篇:与屈原的对话下一篇:体育个人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