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井合同书1

2024-05-04

凿井合同书1(共6篇)

篇1:凿井合同书1

尧帝凿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准确认读,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尧帝是怎样找到水源的。

3.学习尧帝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动脑筋想办法,寻找线索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会写。

2.朗读课文,了解尧帝从蚂蚁那里得到怎样的启发。[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帝王叫尧,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尧帝好吗?(师简介尧帝)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尧帝凿井》。(板书课题,认读“井”)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尧帝为什么要凿井?他是如何凿井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认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4.指导识记。

比一比:己——已万——方 加一加:专+亻=传欠+冫=次 5.认识新偏旁“囗”“冫”。

6.指导书写生字。1.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水井(jǐnjǐnɡ)

传说(cuánchuán)生活(shēnɡshēn)

已经(jīnjīnɡ)

三、再读感悟,入情入境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3.朗读课文,探究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说说尧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体察民情,关心百姓)

师:是啊,尧帝非常关心他的子民。有一次他的国家发生了大旱,他是怎么做的呢?(2)指名读第2自然段。

“一滴”“只好”“才能”这些词说明了什么?(旱情非常严重,人们喝水很困难。)出示句子: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遭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3)课件出示关于干旱的图片和一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师:水资源弥足珍贵,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雨

一()帝王 一()蚂蚁

3.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

1.“小蚂蚁,真有趣,头上长着小触须。走路排队好整齐,分工明确守信誉。”多么可爱、团结的小蚂蚁呀。那你知道这些小家伙给尧帝带来了什么启示吗 2.教师讲述关于一些小动物给人们生活中的帮助和启示的故事。(如:“燕子低飞、蛇过道”预示大雨将来到。)

二、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一:讨论:尧帝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一群蚂蚁)这时,他在想什么?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句子:“蚂蚁不是也需要水吗?天这么旱,蚂蚁还能活下来,那它们的洞底下一定有水源。”

(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并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3.观察图二:人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1)齐读第4、5自然段。

①这个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②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寻找水源?

生甲:观察植物的生长。在干旱的地方,如果有植物生长,就一定有水源。生乙:根据地形特点辨识。地势低洼处,可能有积水。

(2)练习用“已经”造句。4.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1)尧帝凿井是从那里得到的启发。(2)找出尧帝受到启发时思考的句子,并写在下列横线上。

三、深入理解,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互讲、小组内讲,全班比赛讲,看谁讲得最好。

3.学完课文,你能说说尧帝从蚂蚁那里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了吗。(天下大旱,既然蚂蚁能生存下来,它们居住的洞穴底下定有水源。)

4.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启示的其他事例吗?课下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学板书]

尧帝凿井总写——关心百姓生活 具体写天下大旱——非常着急 看见蚂蚁——想到定有水源 顺着蚁洞——果然挖出水来

凿井取水——不再为水犯难为民着想 造福百姓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图片观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故事,并讲一讲。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通过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干旱”,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关于干旱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让学生对比感悟,2 启发学生节约用水。低年级孩子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一些情境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凿井合同书1

后园凿井歌

作者:李贺朝代:唐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篇3:后园凿井歌翻译赏析

《后园凿井歌》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前言】

《后园凿井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描写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他们情投意合,热爱生活。前五句使用了比兴、问答的方法,进行客观描写;后四句一转,设为夫妇自白,直接表述其主观愿望。全诗富有生活情趣和民歌情调,透露出作者的爱情观。

【注释】

⑴辘轳:装在井上用来绞起汲水斗的器具。《广韵》:“辘轳,圆转木也。”床:指安装辘轳的木架。

⑵弦:指吊桶的绳索。一作“丝”。

⑶若何:怎样,怎么样。

⑷荀奉倩: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年仅二十九岁。见《三国志·魏志·荀恽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后成为悼亡的典实。

⑸流:犹言沉、落。

【翻译】

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细语缠绵像何人?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鉴赏】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所写的不外是“井”及与之相关的“辘轳”、“水声”、“弦(丝)声”、“城头日”和一位“荀奉倩”。乍一看,似乎很简略,找不出诸意象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让人摸不清到底说的是什么。但一个“情”字,而且诗人将“情”字与“荀奉倩”作了相比。这就给疏解提供了入门的路径。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诗的开头依旧题,从“井”说开去。这三句所涉及的意蕴当以一种复沓而又孤单的音响构成的思绪为主。因为“转”字总括了后园里深井汲水的操作过程,并引出水井与器具的.混杂声。“弦声”一本作“丝声”。绳索缠绕辘轳的声音相对辘轳的声音要小,而“水声”之“繁”又时时打破辘轳自转的单调声,写出诗人仔细辨别不同声响的专注。诗人或许是一次偶然的后园闲步,无意中驻足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后引出一段感慨。因此三句以“转”字引出深井汲水所需器具的相互联系,作为下文“情”的缘由的起兴。另有一种解释是,开头写的是闺阁之言,说是主人公在床上辗转反恻不能入眠才注意到后园的汲水声,由于注意力转移,室内的声乐丝弦声反而减弱,故谓“弦声浅”。

辘轳声或强或弱,或长或短的重复,似乎在诗人心里制造一种紧迫的心理压力,以为这种断断续续的动力源不能久长。“情若何?荀奉倩。”这两句是规定此诗情感范围的关键,意思是说:感情怎么样呢?像荀奉倩那样吧!《世说新语》和《三国志·裴松注》都记载,荀粲字奉倩,娶骠骑将军曹洪之女,两人感情很深,冬天妻子病热,荀粲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历年后妻子病亡。荀粲不病而神伤,傅嘏前往安慰,说:妇人才色并茂为难,你娶曹洪女是遗才而好色,假如按照这种标准,还是很容易再遇到你满意的女人的,没必要如此悲哀。荀粲回答说:佳人难再得,虽说她没有倾城之色,但再找一个谈何容易。荀粲痛悼不能自己,岁余而亡。至此,诗中才透露出为什么诗人要强调辘轳与井架的和谐转动,吊桶与吊绳索的相互联系。因为有了这种配合的默契,水声才能繁多,水才能源源不断地被汲上来,以此来比喻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实在非常贴切。

李贺的爱情诗多带上悲凉的死亡意绪,这也许是“鬼才”的特质。在这里,诗人赞赏荀奉倩对于爱情的“好色”观,实在是一种很值得品味的现象。荀奉倩在得到曹洪女为妻后,“容服帷帐甚丽,专房欢宴”,把自己的所专所爱都倾注到妻子身上,而且这种爱由“自宜以色为主”渗化为一种生死以之的痴情,这种由冲动而达到升华的爱情就更值得人们眷恋神往,更易于净化灵魂,从而幻化出悲剧美的境界。

但是,诗人又为这种美好的东西的急剧销沉而惋惜不已。于是面对着东上西下的太阳发出凝固不转的奇想。“城头日,长向城头住。”意思说只要城头上的太阳永远不落,普照人间,世上美好的爱情也就能长葆。虽然李贺体弱多病,写过不少阴森可怖的鬼诗,流露一种对死的恐惧以及人生幻灭感。但是,在这首诗里,他却放声高歌宇宙中永恒的太阳,“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诗人说:但愿太阳的光晖长在,一天的光阴像一千年,永无昏暮,让那一刻令人销魂的时光与之天长地久。

篇4: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横线上的13个生字和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2.做到准确认读、理解字形、字义、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帝尧的美好品质。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尧帝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课件投示课题,简单介绍尧帝。

3、指导审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相知道什么?(让生说出如:尧帝为什么要凿井?的一些问题)

教师追问后提出预习要求。

二、教师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初读课文。

(幻灯投影)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二类生字标上音节。

2、用 “__”画出尧帝着急的句子,并设置出自己的问题写在空白处。

3、尧帝凿井,凿出水来吗?(在这里设置自己的问题。)

三、教师巡视完后,让生集体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纠正错音。

2、指名生读出尧帝着急的句子,并抛出自己的句子让同学回答。

(教师掌控或追问。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的美好品质。)

3、继续指名学生向同学抛问题。(着重学习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投影填充题: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 蚂蚁洞 挖土,挖到 的时候,土 是湿漉漉的了。又挖了一会儿,挖出水来了。

用“已经”、“果然”练习说话。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找相关句子品读。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板书设计:

(天下大旱)↖→ 尧帝 凿井 →(取水)

↙ ↖

(着急)

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动脑发现水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游戏让学生认读。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板书:动物 给人类启示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分组书写,每组选举代表进行比赛。

3、同组同学讨论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派代表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说说尧从蚂蚁那里得到怎样的启发?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搜集更好的传说故事,比一比哪些同学故事好?举办“故事会”。

板书设计:

动物 给人类启示

↓ ↓

如: 蚂蚁 凿井取水

篇二: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学习了《炎帝的传说》你了解到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另外一位帝王的传说《尧帝凿井》读题,并简单介绍尧帝。

二、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了解字义

3、指导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古代、没有等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尧帝为什么事着急,理解尧帝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2、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尧帝在路上发现什么?这时,他在想什么?(理解:蚂蚁不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它还能活下来,那么它们的洞下一定有水源了,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和同学说一说

2、课文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话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

3、同学讨论文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4、学生装独立书写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小结:

篇5:《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解决问题。

3、会认“代、位、姓”等13个生字,会写“年、代”等7个字。

重点难点

理解尧帝从蚂蚁那里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知道要多观察,勤思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炎帝的传说》,知道炎帝关心人们的疾苦,把种植稻谷的方法教给大家,使人们生活有了保障,所以人们称他为“神农”。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帝王关心百姓生活的文章《尧帝凿井》。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朗读一次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多拼两次拼音。

3、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4、边轻声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

5、同桌互相拼读生词,正音,然后指名读、检查。

6、分组读课文(一组一个自然段),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分小组读第2、3、4、5自然段,然后在小组内汇报你读懂了什么,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讨论。

4、各小组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解决。

5、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领悟下列问题。

(1)尧为什么着急、说明尧是个怎样的人、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2)尧看见蚂蚁时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这里你觉得尧是个怎样的人、读课文第3、4、5自然段,找找、想想。理解“果然”的意思。

6、第3、4、5自然段中你最有把握读好哪段、先自己读一读,再指名朗读,评议谁读得。

四、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课后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讲故事

1、齐读课文,要求流利、有感情。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记故事线索。

3、试讲故事,要求不是背诵课文,而是讲故事大意,可配动作。

4、分小组讲故事,看谁讲得,后指名一两个同学在班上讲。

二、识记生词,写生字

1、卡片出示生词,指名让学生认读。注意纠正读音。

2、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看谁的方法最巧。

如:“挑、挖、按”三字是表示动作的,所以用了“扌”(提手旁),“蚂、蚁”属于虫类,所以用了“虫”(虫字旁)。

旱:太阳(日)晒干了大地,就是“旱”。

3、让学生选择生字扩词,看谁识词最多。

4、指导书写“年、代”等7个生字,看谁写得端正。

三、理解词语,说句子

1、读第4自然段,找出带有“已经”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已经”是什么意思。

2、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第2句话,读一读,加深对“已经”这个词的理解。

篇6:李贺《后园凿井歌》诗词鉴赏

唐代:李贺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后园凿井歌》译文

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细语缠绵像何人?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

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后园凿井歌》注释

辘轳:装在井上用来绞起汲水斗的器具。《广韵》:“辘轳,圆转木也。”床:指安装辘轳的木架。

弦:指吊桶的绳索。一作“丝”。

若何:怎样,怎么样。

荀奉倩: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年仅二十九岁。见《三国志·魏志·荀恽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后成为悼亡的典实。

上一篇: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原文、翻译及赏析下一篇:山雨课文预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