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

2024-04-27

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通用9篇)

篇1: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

但是,如果工程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或者相当严重的问题时,又不能导致承包方的违约。那这样一来,对发包方来说按照原价支付工程价款显然有些不公平。基于上述原因,相关司法解释做出了如下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 因承包人的过错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承包人拒绝修理、返工或者改建,发包人请求减少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篇2: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

相较于一般债权,抵押权等担保物权当然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这也是从物权制度上体现物权优于债权的应有之义,而建设工程价款受偿权从法律属性上讲也是债权,由于法律的明文规定从而赋予了它不同于一般债权的性质,成为一种法定优先权,也从而获得了优先于抵押权等担保物权的受偿顺序。

从我国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出台的法理上讲,一是符合国际建筑领域的惯例,二者也符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现状,即为最大程度保护建筑企业及建筑工人群体的基本生存而设。众所周知,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建筑企业作为承包人处于合同弱势地位,缺乏合同议价权,而建设项目本身往往耗资巨大,为拿下项目,承包人又往往被要求垫资承包,这就给承包人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一旦发包人拖延、克扣或以种种理由延迟支付工程款,就可能给承包人带来灭顶之灾。对代表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建筑工人来讲,一旦承包人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濒临破产,无法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则建筑工人及其整个家庭的基本生存就会出现问题,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法律规定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是对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基本生存权与银行等其它以盈利为目的抵押贷款等权利的债权人之间的合理平衡,恰恰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中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做了明确规定和解释:首先,必须以发包人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为前提(发包人的行为已构成违约),承包人应同时履行催告程序,发包人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逾期仍不支付(包括拒不支付、拖延支付或者仅部分支付等情形),承包人才可以自施工合同约定竣工之日或者实际竣工之日起六个月内与发包人就该工程协商折价或向法院申请主张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下面就该规定适用过程中常出现几类争议问题分类阐述:

一、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行使对象和主体范围:

1、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中所指向的“建设工程”的范围问题。

《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而建设工程又同时存在新建、改建或扩建等多种情况。

显然,勘察、设计等建设项目前期单项承包合同并不属于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所指的“建设工程”范围之内,因在此类合同标的额相对较小,且合同履行期限内建设工程尚未开工或尚不存在实体,合同标的一般代表的是一种智力成果,对此谈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无任何实质意义,也有违法律明确规定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根本出发点。

在建设项目未实施总承包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土木(基建、桩基)工程专项承包、设备安装工程专项承包或者装修工程专项承包等,对类似专项工程,我们认为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是可以适用的,因就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保护的客体而言,此类工程与主体建设工程的承包方并无本质区别,相关施工企业、建筑工人的利益均属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应当保护的范围,但适用范围应仅限于合同约定的工程范围,超过合同约定范围外的工程折价或拍卖价款不得主张优先受偿权。这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装修装饰工程款是否享有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的优先受偿权的函复》也已明确。

有别于新建工程项目的实体完整性,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可能存在附属、不可分割性,因此类似项目进行折价、拍卖处置时,是否能够适用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此类问题根本争议不在于是否应当适用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问题,而是工程项目如何处置的争议,同样,从保护施工企业、建筑工人利益的角度而言,与前述专项工程承包方一样,仍然可以适用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

对于承包人承接的多个工程项目,承包人只能就发包方逾期不支付工程款的项目主张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对承接的发包方的其它工程,承包方无权主张。

2、有权主张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承包人”的主体范围。

在建设工程存在分包的情况下,专项工程的(发包方同意或发包方指定)分包方,及在违法转包的情况下的实际施工人能否主张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法律并未做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也大多予以认可,但对于实际施工人而言,只能在发包方应付未付的工程款范围内,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3、哪些工程不适用于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

为公共利益而建设的道路、桥梁、教育、学校、政府机关等公益性质的建设工程项目,承包人不得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六个月行使期限问题:

1、该期限性质为不变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不存在中止、中断问题,也不得通过合同约定予以延长或缩短,但因该权利性质上仍属于财产性权利,承包人当然有权放弃。而实践当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发包人一般在合同中会要求承包方放弃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对承包人来讲,在该六个月期限内,发包方不同意折价的情况下,承包人应当及时向法院申请行使优先权,以免超过法定时效,沦为一般债权。

2、对于六个月期限的起算时间问题,一直是诉讼争议的焦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这里有两个起算标准:一是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二、实际竣工之日。前者实践中比较好操作,不管是发包人原因、承包人原因,导致该工程未如期竣工或通过竣工验收,只要合同约定了竣工日期,承包人均可按期起算和主张优先受偿权。后者在实践中争议较大,尤其是对超过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六个月,且发承包方对实际竣工日期有争议的情况下。对此,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建设工程实际竣工日期有争议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以竣工验收合格之日为竣工日期;

(二)承包人已经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发包人拖延验收的,以承包人提交验收报告之日为竣工日期;

(三)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为竣工日期。

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受偿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中明确建筑工程价款包括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不包括承包人因发包人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从该规定可看出,优先受偿权保护的是承包人的基本利益即实际损失和已发生费用,而不包括违约损失和可得利益、利润损失,法律侧重保护的基本利益和生存权益优先,如果过度保护而将违约等损失包括在内,将无疑造成对其它债权人的不公平。

这里最主要的争议,是承包人的垫资款问题,最高院前述司法解释中并未明确垫资款应否作为优先受偿的范围,而《江苏省高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将垫资款等实际支出费用划入优先受偿范围内。对此,笔者的理解,这二者并不矛盾,这里的垫资款仍然是指实际发生的费用,但对垫资发生的费用约定的利息或者违约金则不属于优先受偿的范围,如果发包方因启动项目以垫资名义向承包方的实际借款则属于一般债权,不属于法定优先受偿范围。

四、建设工程价款有限受偿权的法定除外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的规定,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这里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消费者的范围: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的定义,这里作为商品房买受人的消费者,侧重保护的是指为生活居住需要而购买住宅性商品房的买受人,()购买商铺、写字楼等投资、经营性房产的不应包括在内。但对于购买的是几套房,笔者认为不宜在进行区分。

2、已付全部房款或大部分房款问题:

对于实践中如何确定大部分房款问题,单纯从字面理解,至少应当在50%以上,当然各地高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出台相关细则。所统计的付款金额应当截止承包人与发包人协议折价或者承包人向法院申请之日。这里存在两个可能的争议,承包人和发包人串通损害买受人利益,如“倒签”协议,将约定的折价日期早于买房人付款之日(对间隔较短的笔迹,司法笔迹时间鉴定难以准确鉴别)。买房人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能否依该规定主张权利。此外,更多的情况是,发包人弄虚作假或与第三方所谓的“买房人”恶意串通,明知承包人已经行使优先权的情况下,签订虚假购房合同,搞假付款损害承包人利益。这都是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审查的问题。

五、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能否主张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

篇3: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是伴随着我国《合同法》的生效而诞生的,由于《合同法》中并没有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具体实施作出详细的规定,所以各地方法院对的理解有所偏差最终导致在具体案件中的实践操作各不相同。随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在法律操作实践中不断出现问题,导致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在法律适用中备受争议,笔者通过本文对目前该制度适用的主要争议进行分析梳理,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或看法。

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的立法现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建筑、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失衡,加上建筑以及房地产行业在投资、开发和建设等环节的管理和操作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督机制,我国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从而导致发包人拖欠承包人建设工程价款的现象十分普遍,侵害了承包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危害了建筑、房地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并间接的威胁着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1]。

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法律争议

法律规定承包人应该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那么实际施工人或分包人是否也应该享有该优先受偿权?根据合同的相对性来分析,实际施工人或分包人与发包人即建设工程所有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理论上来讲不能够直接向发包人主张自己的权利。但是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又确实是全部工程或部分工程的实际施工者,如果否定其对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那么将不利于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在法律实践中,一般在承包人不想主张行使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时,分包人或实际施工人可依法行使代位权,向发包人就其承建的工程在发包人欠付工程款范围内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有的观点则认为代位权仅仅适用于“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到期债权”,而优先受偿权不应该属于适用代位权的范围[2]。

四、我国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成立与实现制度的完善

(一)建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登记公示制度

承包方在建设工程价款上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在工程建设中的其它权利人无从知晓,因此,对于依法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人以及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的购买人,就有可能面临因承包人行使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造成的利益损失。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参照物权法中的公示制度,针对建设工程价款建立优先受偿权的登记公示制度,使建设工程款的相关权利人能够从登记机关查询处了解到是否存在承包人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信息,以便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

(二)明确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的主体和客体

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的主体主要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承包人。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制度特别是保护劳工劳动报酬利益方面的立法考量而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的权利主体中不该包括工程勘察或工程勘察人以及设计人等,但是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是全部工程或部分工程的实际施工者,应该属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的主体。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的客体主要包括已梭工的建设工程,没有竣工但是已经验收合格或者移交的建设工程,与建设工程为一体的装修装饰工程以及安装设备等附属设施,以及上述建设工程中所属的土地使用权。而“不宜折价、拍卖”的建设工程不应该在其中,但是立法中应当对如何从性质上区分“不宜折价、拍卖”的建设工程范围和认定标准作进一步明确,其中主要是指为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不能折价、拍卖的建设工程等等。

(三)明确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的效力规则

对于在同一建设工程上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的承包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时,应该如何确定其顺序和效力,我国法律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在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26规定:“建设工程折价或拍卖后不足以清偿工程欠款的,按照承包方的债权比例受偿”。但是该规定在正式公布的司法解释中已经被删除。笔者认为该规定在今后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立法中应当被重新采用。对先后办理了登记公示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按登记的顺序享受补偿;对均未办理登记公示或者同时办理登记公示的工程价款的优先权,则需要根据债权平等原则按债权比例受偿。

五、结语

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优先权制度进行系统的规定,《合同法》中规定承包人享有就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将来立法中对该规定在立法方面进行完善。

摘要: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法的建立是保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目前法律规定的内容比较笼统,再加上最高法院尚未出台统一的明文规定,从而导致各地方法院在具体处理该问题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围绕我国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立法现状和备受争议的问题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从建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登记公示制度、增设具体法条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合同法进行完善的法律构想。

关键词: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完善,制度重建

参考文献

[1]姜岩.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2]严李莉.建设工程款优先权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2010.

篇4: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

关键词 内蒙古电网工程;清单计价;价款调整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19-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变电工程(DL/T5369-2005)及《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送电线路工程(DL/T5269-2006)的要求,内蒙古电网工程属于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因而招标人必须进行公开招标并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文件中的计价原则和有关合同价款的约定也必须在施工分包合同中有实质性的响应。

1 合同价款调整的原则及依据

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变电工程(DL/T5369-2005)及《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送电线路工程(DL/T5269-2006)有关工程价款调整的规定。

2)施工招标文件中约定的施工招标范围、投标报价的原则和方式和物资采购方式等条款。

3)施工招标文件中约定的有关合同价款调整的条款。

2 合同价款调整的约定

1)以投标截止日前28天为基准日,其后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发生变化影响工程造价的,应按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规定调整合同价款(GB 50500-2008-4.7.1)。

2)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依据施工图纸(含设计变更)及《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变电工程(DL/T5369-2005)和《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送电线路工程(DL/T5269-2006)中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

3)若施工中出现施工图纸(含设计变更)与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符的,发、承包双方应按新的项目特征确定相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综合单价采用投标报价时的计价原则。

4)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造成增加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对应的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①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②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③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单价采用投标报价时的计价原则,参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6年版)及相关计价依据组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

5)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引起措施项目发生变化,造成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变更,原措施费中已有的措施项目,按原措施费的组价方法调整;原措施费中没有的措施项目,由承包人根据措施项目变更情况,提出适当的措施费变更,经发包人确认后调整(GB 50500-2008-4.7.4)。

6)因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量增减,无论该项工程量变化幅度为多少,均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

7)措施项目费用、规费、其他项目费用、零星项目费用的结算原则:①措施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零星项目清单中能够计算工程量的项目均采用综合单价计价,结算时综合单价不予调整。②措施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零星项目清单中均以项为单位报价时已明确计价基数与系数的,结算时系数不作调整,按照最终计价基数结算。

8)税金应按计价基数乘以税率结算,结算时税率不作调整,按照最终计价基数结算;税金的计价基数为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规费+发包人采购的材料的合同价。

9)承包人采购设备按施工图纸注明的工程量乘以投标报价时的固定单价结算。

10)建筑物装修项目价款调整的约定①建筑物装修项目由于装修地区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均有所不同,在结算时应区别对待,故在招标文件中把建筑物装修项目列入其他项目清单中作为专业工程暂估价比较合理。②若承包人和发包人共同组织招标的,建筑物装修项目按最终招标确定的价款结算。

11)现场签证费用按施工图预算结算,计价执行现行电力建设预算定额及配套取费标准,列入其他项目费用。

12)其他未经事宜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变电工程(DL/T5369-2005)及《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送电线路工程(DL/T5269-2006)有關工程价款调整的规定。

3 结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招标文件中的计价原则和有关合同价款的约定也必须在施工分包合同中有实质性的响应,而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条款只是原则结算时不具有操作性,所以对此类条款的约定需要细化,在分包合同中有关价款调整的约定可参照上述条款进行约定,从而满足合同法和招投标法的规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M].

[2]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M].(GB 50500-2008).

[3]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M].变电工程,(DL/T5369-2005).

篇5:关于有效合同的工程价款结算

1.关于有效合同明确约定工程价款的工程款结算,《合同法》第8条第1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根据该条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工程价款的结算,合同有约定的,应依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2.关于有效合同工程价款约定不明确的工程价款结算。造成工程价款约定不明确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合同的造价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按照《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造价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可见,工程造价已经确定是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前提。但是,在实践中仍有大量的合同未约定工程造价,并且相当多的合同已在管理部门输了备案等手续。造成工程价款约定不明确的直接原因,普遍是由于工程设计尚未完成,无法依据施工图纸等确定工程预算。其情形在合同中表现为:对工程造价决算,笼统约定为按省、市有关文件执行;根据承包方式的不同,笼统约定为施工图预算加签证、执行国家工程定额、工程概算包干、施工图预算加系数包干等;合同未作具体约定等,

此外,还存在无书面合同,双方对工程造价决算的方法各执一词等现象。

尽管合同对工程造价及决算未作出明确具体的约定,但如果合同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禁止性规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合同有效,在此基础上,依据《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规定的精神,由当事人双方在诉讼中协商补充工程造价及决算的约定。协商不成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合同中约定了工程造价及决算的计价方法的,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从其约定。对于约定工程造价决算执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的,如约定了明确的年度工程定额文件的,依据该文件规定;无明确约定的,依据当年工程定额文件确定。对于约定根据承包方式采用施工图预算加签证、工程概算包干、施工图预算加系数包干等的,如果施工图纸、工程概算等文件已经完成,并经双方签字,应作为工程造价决算的依据。如仍不能确定工程价款的,应依据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当年工程定额文件确定。对于合同未就工程价款作具体约定的,或者无书面合同、合同对工程价款的确定又认识不一的,亦应依据当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当年工程定额文件确定。

篇6:关于无效合同的工程价款结算

建设工程项目关系城市规划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乃至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为此,法律及行政法规作出了一系列的强制性与禁止性规定,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必须由计划管理部门批准,由规划管理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法定的所承揽工程的相应资质;严格禁止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司法实践中,违反上述规定的合同都将被确认为无效。施工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原则上不应依据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确定实际的工程价款。但施工方付出了劳动,投入了资金,即发生了建筑的直接费用,如施工企业垫付的资金、构件费、机械设备使用费、人工费及其他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在施工过程中,上述财产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其价值并没有发生改变,并已全部转移到新的建筑工程之中,因此,施工方理应得到补偿,即上述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应由建设方给付。对于建设工程的间接费用,如劳保基金、税金、施工管理费等,其价值并不转移到建设工程中,如确已发生,可作为施工方的损失,根据双方过错,合理分担,

对于施工方的利润,原则上不予支持。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区分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篇7:工程合同价款变更补充协议书

发包人(甲方):XXXXX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承包人(乙方):XXXX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鉴于:

甲方和乙方于3月29日签署的`编号为GF--0325的《XXXXX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年产300万件汽车中间轴智能浇铸新建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因工程变动及建设工程实际情况,现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原协议第四项(签约合同价与合同价格形式)第1条内容达成如下补充协议:

1、将合同中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中第四项(签约合同价与合同价格形式)第1条的工程原签约合同价下调7%(百分之七),投标清单中各子项目综合单价按以上比例作相应调整。

2、本协议作为原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本协议未修改部分,按原合同执行,法律效力保持不变,原合同与本协议相冲突的以本协议为准。

3、本补充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签字并盖章后协议生效。

甲方:XXXXX汽车零部件乙方:XXXX建设工程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 签字: 签字:

篇8: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价款签约分析

一、施工合同中价格条款签约存在问题

(一) 合同约定条文过于简单

合同约定条文过于简单, 特别是在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后, 合同约定为固定单价合同, 合同示范文本对于固定单价合同的条款约定不甚明确, 这些合同往往省略很多有关工程经济方面的详细约定, 特别是关于工程变更、纠纷处理方面的约定。如某工程经公开招投标后, 于2009年9月签订承包合同, 为固定单价合同, 工程量按实计算, 并有下列条款:“施工期间无论定额和取费标准及材料价格如何变化, 工程单项造价均不调整”。当期定额人工单价24、26、30元/工日, 市场民工工资60~90元/工日, 在施工单位的投标书中, 发现其人工数量如下:24元/工日计5万工, 26元/工日计15万工, 30元/工日计10万工。进入施工阶段, 人工价格大幅上涨, 而且由于甲方拆迁不到位, 致使施工方延期开工6个月, 至2011年5-6月份, 已完成合同价的80%, 此时市场民工工资已上涨至120~150元/工日。2011年10底施工单位以“市场人工价格猛涨导致严重亏损, 无力履约”为由, 向业主方提出书面合同索赔:要求补偿人工上涨价格。同时施工现场全面停止施工。

(二) 阴阳合同屡禁不止

建筑市场人员素质低下, 建筑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供求关系失衡、恶性竞争严重的局面造成了合同主体地位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这是产生阴阳合同的根本原因。在招投标阶段, 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随意增加苛刻条件, 有的合同首期进度款要在地下室结构完成后支付, 有的在中标后要求中标人让利或签订与招投标文件实质性条款相违背的阴阳合同, 这些不良行为严重扰乱了建设市场。如某工程合同为汽车配件厂房、办公楼、单身宿舍、员工楼和附属工程及室外道路等工程的建设, 建筑面积约为5.5万m2。后双方发生造价纠纷。纠纷处理时发现合同有两个版本:甲方提供的施工合同, 合同造价4680万元, 总价、单价均以本合同造价为准, 一次包死, 结算时不作调整, 合同承包范围在附件中含消防工程。乙方提供的施工合同, 经有关部门备案, 合同造价3500万元, 合同范围未明确包含消防工程, 总价、单价均以本合同造价为准, 一次性包死, 结算时不作调整。资料中有乙方与某消防工程公司签订的该工程消防工程施工合同, 没有甲方与任何公司签订的该工程消防工程施工合同。

(三) 合同价格条款履约率低, 信用保证体系缺失

发包人工程款支付担保没有在实际工程合同的条款中真正体现, 致使出现发包人不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后结算以审代拖等现象。承包人项目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公司与项目部的合同管理工作严重脱节, 致使项目部合同管理形同虚设, 合同履约率低下, 不利于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企的不断深化, 许多企业也深刻认识到合同管理在经营中的重要性, 但由于众多内在和外部因素, 使得企业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有些力不从心, 在当前建设市场还不是十分完善的情况下, 合同主管部门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为建设各方创造一个良好的合同履约环境。

二、加强施工合同中价格条款管理及监管的措施

(一) 停工损失

建设工程实施时, 因业主原因停工是常有的现象, 经常反映在业主拆迁不到位, 项目专项审批没通过等。但在施工合同文本中却没有有关工程停工损失的条款, 而工程又在不间断的施工中, 施工单位要证明其停工时的人员、设备、周转材料的数量也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 大多数施工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停工索赔。因此需要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停工损失的计算方式, 这样索赔将会比较容易。如某工程施工, 双方于2010年9签订了施工合同, 该工程为一综合楼, 建筑面积15000㎡, 承包范围:主体结构、内外装饰。乙方2010年10月进行施工, 由于甲方未支付工程进度款, 乙方于2011年2月停止施工。后双方发生结算纠纷。建议各方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

1. 施工合同中涉及工程造价的计价条款的约定应明确详细, 并能够完整反映合同双方的真实意图。

2. 长期停工的工程合同双方应签署

停工协议, 并及时办理停工损失签证, 工程停工应按规定办理移交和解除合同的手续。

3. 工程停工令签署前, 对于合同内造

价按合同约定, 合同外项目要约定计价方式, 停工、窝工的损失也需要约定计算方式。

(二) 风险约定

根据2008计价规范4.1.9规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 应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明确风险内容及幅度范围, 不得采用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风险内容及幅度范围。同时根据该条文的解释:对于法律、法规、规章或有关政策出台导致工程税金、规费、人工费发生变化, 各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应发布政策性调整, 承包人不应承担此类风险。因此在约定合同风险时, 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对人工价格上涨的情况一般要与

国家政策保持一致, 如最低工资标准等, 以免造成民工工资的纠纷。

2. 对合同工期较长, 如一年以上, 合

同文本对于材料的涨价风险, 也要有明确的约定, 不要把以往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特定的情况下成了大问题。因此, 如果招标时明确合同为固定价格合同, 但未明确风险包干范围, 则中标后双方应在专用条款中约定该固定价格包含的价格风险范围以及超出此范围的处理方法。材料涨跌不依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签约双方均无法预知合同履行过程中材料是涨还是跌, 因此约定风险包干范围能保障承发包方双方的利益, 是公平原则的体现。

3. 建设方把所有风险完全转嫁给施工

方的倾向, 如有的合同要求施工方承担政策性风险, 实际上这样的合同只会引起施工方的敌意, 破坏双方合作的诚意, 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1) 施工方严重亏损, 无力履约; (2) 项目全面停工, 整体失败, 建设方血本无归, 建设方承担了100%的风险。相比之下, 建设方风险更大, 损失也更大。

在合同实施的前期, 施工方为业主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但建设方想把所有的风险完全转嫁给施工方, 类似“生死”合同, 很不合理, 同时违背了风险公担原则。而在合同实施后期, 建设方由于工期等多方原因, 往往已成了弱者, 施工方从承接业务时的弱者已变成了强者。合同保护弱者, 但不偏袒弱者。因此签订一份严谨、规范的合同是非常重要的。

(三) 工程计量

根据2008计价规范3.1.2规定: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作为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在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时, 招标人对编制的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 对工程量清单不负核实的义务, 更不具有修改和调整的权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工程都会发生设计变更或材料变更。这种变更不但改变工程量, 还会改变工程造价, 而合同文本中只有工程量变更的程序性条款, 却无计价方式条款。建设方在招标时应尽可能将招标范围、投标人报价应包含的工作内容、费用等项目在招标前一一明确, 避免产生歧义。其次,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时, 施工图纸与工程量清单内容要保持一致。

对于承包商而言, 如果招标报价范围小于承包范围, 其损失就难以估计。因此, 承包商在报价时应仔细审阅招标文件、图纸及说明, 以免遗漏报价内容。切记抛开图纸只按工程量清单报价, 造成清单报价内容与施工图纸不一致, 双方各执一词产生争议。

2008计价规范4.5.3规定:工程计量时, 若发现工程量清单中出现漏项、工程量计算偏差, 以及工程变更引起的工程量的增减, 应按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义务过程中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计算。

(四) 不可抗力

施工合同《通用条款》对不可抗力发生后当事人责任、义务、费用等如何划分均作了具体规定, 发包人和承包人都认为不可抗力的内容就是这些了。于是, 在《专用条款》上打“√”或填上“无约定”。

国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风, 雨、雪、洪灾、地震等自然灾难。至于达到什么程度的自然灾害才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合同《通用条款》未明确, 实际工作中双方难以形成共识, 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雨、雪、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程度应予以量化。如几级以上的大风、几级以上的地震、持续多少天达到多少毫米的降水等等, 才可能认定为不可抗力。

(五) 合同条款履行

加强合同履行管理, 工程施工阶段合同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施工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保证正确地履行合同, 就必须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严格的合同控制管理, 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切实履行好合同条款。建设单位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目标就是圆满地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在合同具体实施单位和分承包商的具体工程活动中, 必须熟悉合同规定, 明确自己的责任, 用合同指导工程实施的工作。

(六) 各监管部门的管理及监管的措施

1.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可以依照的法

律法规有:《民法通则》、《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及各个主管部门的规章等,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其中有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转包、违法分包、不认真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 但也有建设单位的问题, 特别是拖欠工程款。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求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时严格依法管理, 提高合同管理的能力。

2. 设立合同管理机构, 配备合同专业

管理人员。在严把审查关的基础上, 加强合同履约的稽查, 同时建设工程当事人也要建立合同管理机构, 建立合同检查、报告制度, 保证合同管理到位, 维护双方的权益, 使用标准化的示范合同, 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备案制度, 重点对施工合同中涉及价格签约的条款进行合理性备案。

3. 加快人才培养, 提高合同主体的法

律意识。合同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当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有关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训班或合同管理的学术研讨会, 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法律意识强的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提高合同管理效果的监管。

4. 加强对施工合同的全过程跟踪管

理。建议合同监管部门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制度措施如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补救, 把规范化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1) 事前预防:重视招投标阶段的合同价格管理, 从源头上把好关。。

(2) 事中监控:加强合同价格条款的备案管理, 严格维护招投标成果。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合同的备案管理, 并且在合同实施阶段, 建议实行合同履约情况的检查制度, 尤其是对低价中标的工程项目, 更应进行全过程跟踪, 加强合同变更的监管, 铲除"阴阳合同"存活的土壤。

(3) 事后补救:建议建立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度。竣工结算文件要检查其审核的结算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条款内容, 是否有多余工程项目, 是否重复计算工程量等, 以真实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按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竣工结算。

5. 推行与完善建设工程履约担保机

制, 维护公正公平原则, 保障工程合同价格条款严格履行, 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 可以运用法律资源中的担保制度, 来防范或减少合同条款所带来的风险。如施工企业向业主提供履约担保的同时, 业主也应该向施工企业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篇9:关于国内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

摘要:伴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建筑市场也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业中有关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争议问题日益突出,工程合同的争议解决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合同管理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争议解决方式的确定是合理解决争议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建设工程 合同争议 解决方式

1 概述

争议或纠纷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的主体基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一种对抗行为。本文在分析产生工程合同争议的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并列举了国外几种主要争议处理的方式,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改善我国工程合同争议处理方式,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升建筑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2 工程合同争议

2.1 工程合同争议的概念 工程合同纠纷,即在合同从签订到竣工结算时业主与施工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同产生争议或因为当事人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合同内容,或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所产生的各种纠纷。

2.2 争议产生原因 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非常多,但一般归纳为合同订立引起的纠纷,在合同履行中发生的纠纷,变更合同而产生的纠纷,解除合同而发生的纠纷等几个方面。①草率签订。合同一经签订,合同双方之间就确立了权力和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受法律保护和约束。但当事人如果不正确认识或不当回事,履行不按合同约定,将会导致合同纠纷不断。②合同订立形式不对。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有书面的、口头的和其他形式。书面合同与口头合同相比,虽然更复杂和繁琐,但发生问题的时候有凭有据,易于明确责任。③主体不符合要求。《合同法》中规定,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是公民(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但要确定一个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④合同条款不全,约定不明确。当前,一些缺乏合同意识不会、不能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个人或单位,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常常发生违反要求的事项,如少项。部分合同虽然看起来齐全,但往往约束不明确,从而造成合同纠纷。⑤违约责任责权不明确。《合同法》对合同违约责任作了具体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应尽可能详细,全面地对各种可能的违约情形明确约定违约责任。

3 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3.1 工程合同争议解决的依据 合同争议的解决有两个决定性依据:①争议的判定以合同作为法律依据,即以合同条文判定争议的性质。谁对争议负责,应付什么样的责任等。②争议的解决方法和解决程序有合同规定。

3.2 国外几种主要争议处理方式的分析 在国际工程建设中,采用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已成为通行惯例,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同文本主要有FIDIC、NEC、ICE、JCT、AIA等。这些文本是国际工程界专家实践智慧的结晶,具有体系完备、内容严密、责任明确、风险划分合理等特点,尤其在争议解决方式的规定方面各有特色。

3.3 工程合同争议解决的程序

3.3.1 和解解决合同争议的程序 从实践中看,用自行和解的方法解决建设工程合同争议所适用的程序与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变更或解除所使用的程序大致相同,采用要约、承诺方式。这样,双方当事人经过反复协商,直至达到一致意见,从而产生“承诺”的法律后果,达成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和解协议。对于建设工程合同所发生的争议用自行和解的方式来解决,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协议作为对原始合同的变更或补充。

3.3.2 调解解决合同争议的程序 调解建设工程合同争议,方法是多样的,但调解过程都应有步骤地进行,通常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提出调解意向。纠纷当事人一方选择好调解方式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提出来,由调解人向纠纷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另一方亦可将有关想法或方案告诉调解人。②调解准备。调解人初步审核合同的内容,发生争议的问题,确定主持调解的人员。选择调解的时间、地点,确定调解的方式、方法。③调解和说服。调解人召集当事人说明争议的问题、原因和要求,并验明提供的证据材料,双方当事人进行核对,在弄清事实情况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和合同为准绳,分别做说服工作。④达成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想法接近或经过做说服工作后缩短了差距,调解人可以提出调解意见,促使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制作调解书。

3.3.3 仲裁解决合同争议的程序 ①仲裁申请和受理。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a仲裁协议。b仲裁申请。c仲裁受理。②组成仲裁庭。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活动。仲裁庭有两种组成方式:合议制的仲裁庭、独任制的仲裁庭。③开庭和裁决。当事人共同到庭,经调查和辩论后进行裁决。④法院对仲裁的协助和监督。法院对仲裁活动的协助。首先,财产保全,是指为了保证仲裁裁决能够得到实际执行,以免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在法定条件下所采取的限制另一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处分财物的保障措施。规定表明,对仲裁进行司法监督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是事后的。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没有异议,不主动申请司法监督,法院对仲裁裁决采取不干预的做法;司法监督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允许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3.3.4 诉讼解决合同争议的程序 需要经过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以及执行程序。

参考文献:

[1]孟凡密,张修林.国际工程合同争议解决方式评析与借鉴[J]. 建筑经济,2005(06).

[2]周志银.浅谈工程合同争议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上一篇: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一篇: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