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心得体会

2024-05-26

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心得体会

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机遇与挑战心得

作为历史学专业的辅导员,听王瑞璞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给予与挑战的讲座,别有一番韵味。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使让我们清楚中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深感时代青年应当肩负历史的重任。

中国经济滞后有着历史根源。中华先民依靠“十千维耦”、“千耦其耘”那样的协作性劳动生产方式致使城市化进程的滞后,这不但导致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滞后,还阻滞了市民阶层的成长。

中国经济面临挑战,环境、资源、能源、人口、就业压力、两极分化、腐败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而中国农业发展落后是中国经济落后主要原因。中国农业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与同期发达国家比,农业发展落后。在我国,由于劳动力资源丰裕、土地和资本资源稀缺,农业生产中劳动投入的边际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零值边际劳动的情形。其次,我国农业在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土地、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上则处于比较劣势,其根源在于科学技术落后,是中国经济滞后的又一重要因素。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要务。

人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自诩为知识分子的我们应当如何

肩负历史责任?就个人来说,将知识转化为劳动力,青年人应当不断汲取文化知识与技能,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恪守职责,追逐理想,在实现自我价值中实现社会价值。

作为地方高校辅导员来说,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智育为主、德育为先”的思想,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从热爱家人、朋友、他人、社会到爱祖国,为中华崛起读书志向,涵养感染他人,专业知识回馈社会。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篇2: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2012年3月30日,观看了《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系列讲座,主讲人是中央党校原教育长,博士生导师,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发展中国论坛执行主席,著名经济学家-王瑞璞,主讲的内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机遇与挑战。

讲座在全国高校设有200多个分会场,王老师用大量理论、鲜活的事例,为所有的师生上一堂生动的时事政治理论课,使学生对祖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国家的崛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当前的国情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从而鞭策广大学生,立志为国,刻苦学习,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理想民,成为祖国委以大任,负以重托的祖国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

王老师从三个方面讲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

首先王老师讲了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国在崛起进程中负有特殊的国际责任。但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承担大国责任时必须非常谨慎,必须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同时要结合世界的共同利益。中国的大国责任应当更多地体现在贡献“软实力”上。承担大国责任不仅要关注世界共同利益,还要关注世界共同价值。加强同西方大国的协调,是中国承担好大国责任的关键。

在报告中,对于中国环境、能源、人口、等方面的阐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深深的警醒。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

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制度规范需要改革和调整,新的制度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换过程中,旧的体制可能已经破除,而新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并且,新的体制可能存在漏洞或短板,它的完善也需要时间,这样,在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的地方就会出现大量的体制缝隙和漏洞;

在讲座中,王老师还讲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各种不良风气有了滋生的土壤,并开始侵蚀部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政治、社会、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利益冲突最激烈的时期,还是各种利益对处于“脱贫致富”过程中人们诱惑最大的时期,这对领导干部无疑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同时,在体制转型时期,体制缝隙和漏洞导致正向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反而出现了一种逆向的激励机制。有时候,秉公办事、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之士得不到应有的奖励,甚至反受他人攻击;而拉帮结派、弄虚作假、鼠窃狗盗之徒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反被提拔。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能发生扭曲,廉洁自律意识就可能丧失。

篇3:中国梦: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梦想成真和心想事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助推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历史和雄辩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民族振兴不断追求新目标、创造新辉煌、攀登新境界、实现新梦想。

“中国梦”已成为十八大后的一大热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是大家共同的梦, 有梦就有希望, 中华民族现在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 是中华民族振兴崛起的希望, 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军, 作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当代大学生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是新时代的热词和热点课题。

2 构筑梦想,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2.1 进德修身, 以德立人

进德修身是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我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述和不同的内容, 但有着共同的“德育”属性。确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为我们的党和国家服务。50年代,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为无产阶级服务, 要求学生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和德智体全面发展, 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60年代, 大批所谓“智育第一”、“白专道路”、“业务挂帅”, 提倡“白卷英雄”, 使教育事业遭受严重摧残, 使中华几千年文化遭受空前浩劫。7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90年代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德修身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立人是当代大学生做人之本。当代大学生是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 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德立人的当代大学生须遵守政治道德、学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在政治道德建设方面, 当代大学生须树立和践行“三同 (同志、同音、同步) ”政治道德观。所谓“同志”就是共同的志向, 即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 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 更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理想。所谓“同音”就是不发“杂音”、“噪音”, 不信谣, 不传谣, 保持与党中央在宣传教育上“同音”;所谓“同步”就是在行动上不折不扣正确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决不允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走板走样”, 绝不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事。

学业道德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当代大学生须遵守的学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学业目标、学业动机、学业态度和学风几个方面。学业目标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业动机是进步、成长和成才;学业态度是乐学、好学和博学;学风是求实、求是、求真。

遵守社会公德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必备素质。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当代大学生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细处着手, 并带头遵守社会公德, 彰显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明程度。

2.2 学海无边, 以才服人

学习是当代大学生的中心任务。学海无边, 以才服人, 把自己培育成为“专才、全才、高才”, 践行“四度”学习观, 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级专门人才。

所谓“四度”学习观是指宽度、深度、难度和无度。

学习有宽度, 践行全面学习观。学习知识须具有宽广性和全面性。当代大学生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又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有深度, 坚持专业化学习观。当代大学生应当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业务精湛, 不断地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业务专家。

学习有难度, 践行创新学习观。把学习看作一种探索与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不拘泥于书本, 不迷信权威, 不墨守成规, 勇于探索, 敢于质疑, 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

学习无度, 树立终身学习观。无度是指没有限度, 学无止尽, 学无止境, 学习习惯化,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2.3 诚实守信, 以信做人

孔子说:诚者, 天之道也;诚之者, 人之道。富兰克林曾经说道:“失足, 你可能马上复站立, 失信, 你也许永难挽回。”商鞅立木为信, 因而商鞅变法就很快推广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 最终统一了中国。诚实守信、以信做人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条准则, 诚实, 即忠诚老实;守信, 即遵守自己的信约。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 为社会和国家增光添彩。这种美德表现在学习上, 就是专心致志, 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 就是真诚待人, 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 就是奉公守法, 忠诚老实。

2.4 成长成才, 以功报国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殿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当代大学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自强奋进, 千锤百炼把自己培育成为“专才、全才、高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以功报国。

精通专业, 成为专才。大学生应按照《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有关规定, 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对于所学专业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方法等方面须符合学

业标准要求, 学无止境和精益求精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专门人才, 在某一个领域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 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并且有较高造诣的, 有成就的人才。

博学多才, 成为全才。博学多才是指学问广博精深, 有多方面的才能。博学多才出自《晋书·郄诜传》:“诜博学多才, 瑰伟倜党, 不拘细行, 州郡礼命并不应。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信息化、竞争、变革与发展的新时代, 当代大学生应面向社会需求, 使之成为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使用变动能力强的全面发展和擅长的人才。

技高一筹, 成为高才。希腊的船业大亨欧纳西斯说过, 要想成功, 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 你需要的是比你更强大的对手!当今的社会是优胜劣汰、百花争艳、激烈竞争的社会, 不进则退, 不强则亡。担当国家栋梁之才的当代大学生须在争前恐后、争强斗胜的竞争中成长、进步, 成为技高一筹和高才卓识之人。

3 结语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 国家富强梦, 人生出彩梦, 人民幸福梦。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军,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中国梦将会掀起下一个“飞跃式”的大发展, 推动中国迈入世界高科技富裕国家之列。

参考文献

[1]严振华.《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江苏高教, 2013年第5期.

[2]刘振洪.《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与历史责任》.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9年第7卷第6期.

[3]周晓东.《新形势下“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6期总第140期.

[4]吕原生.《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人文论坛, 2013年第4期.

[5]吕春霞.《浅谈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时代教育, 2013.20.016.

[1]姚晓宏.《中国梦》.当代中国出版社, 载于搜狗百科, http://baike.sogou.com/v11113079.htm, 2014年5月28日访问.

[2]习近平总书记15篇讲话系统阐述“中国梦”.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3年06月19日09:21, 2014年5月28日访问.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http://www.paedu.net/Article/zcfg/jyflv/201007/45579.html, 2014年5月27日访问.

篇4: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校学生;国情教育;历史责任

教育的本质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国情教育是目前我国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学生国情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大学中开设关于国家形势分析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当前,有许多大学已将国情国策的教育提上了日程。此类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爱国心理起到了一定作用。分析国家形势政策是关心祖国发展的前提,是培养民族荣誉感的基础。只有深知祖国的发展近况,国内国外的形势,学生才能做到与祖国同喜同悲,为了国家的强大而自豪,为了祖国的灾难而心痛。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政治形势,铭记中国历史,不忘国耻,感谢共产党,要让学生永远记得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驱用生命换来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是因为共产党解放了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的小康生活。

二、课程的开设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与时俱进,就是说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既要让学生学习历史,又要让他们知道近代的改革和发展。一味地重复历史或者想象祖国的未来面貌,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作用不大。环环相扣,也就是说开设的课程要紧密相连,一节套着一节。而且,还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里面,要将话题设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和国家的新政策。课程要将国内外的政策、局势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疑惑、理解考虑进去,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国情国策。

课程既然开放了,就一定要见到效果。打破传统的书本讲解方式,开一些访谈会、教育会,让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分享给学生。也可以请一些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来,让他们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这样的传播方式会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初高中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久而久之,思想品德课会让现在很多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觉得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应付考试,用不到别的地方,觉得那些理论烦琐古板,甚至没有可信度。所以,让学生分析国情国策,重新认识祖国,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为走党的基本路线做准备,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如果学生连自己的国家是什么形势、什么政策都不知道,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努力,将来该怎么为祖国出力,如此何来实现中国梦一说呢?学习国策、形势是一切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关键。

三、教师的授课形式决定了学生对国家形势分析课程的喜爱程度

学习国情国策也是对思想观念的洗礼。国情分析课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生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授课形式是一节课的关键,决定学生对该课的态度。任课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追求。教师要将教育学生视为报效祖国的方式,要将培养出优秀人才、祖国栋梁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要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育人。教师要用思想追求、政治高度来标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用工资奖金来衡量,要做到让学生时刻铭记国情国策。

之前,笔者对一些优秀资深教师开展的国情课做了调查,发现此类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部门还专门对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壮大了师资队伍。国情教育课首先在北京各类大学进行了实验测试,同期也将推向偏远地区,走向全国。教育部门要紧抓各地教师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政治观念,要让他们首先成为政治模范。分析国家形势政策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基础,学校要将国情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行列,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透彻理解国情国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对于青年的国情教育是教学重点。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思想,也能更好地帮助青年人成长。教师在强化青年学生国情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文化课与人文教育之间的结合,懂得智育德育并重的道理。

参考文献:

[1]王宁.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2012(10):53-55.

篇5: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现代汉语词典》对“知识分子”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扑面而来,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科学已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间,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各个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明显地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已经初见端倪,传统的工业经济被知识经济代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新的形式下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国都重视本国的人才培养,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现在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人民越来越倚重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客观上赋予了知识分子比以往更加重要的历史责任。知识分子,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可大有作为的年代成长的青年知识分子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抓住机遇,完成国家、人民赋予的使命。以下我就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继承光荣传统,做民族的脊梁,立志知识报国,服务人民。自五四运动,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一直将爱国精神薪火相传。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这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精神的财富,其实质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昭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因为青年始终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改革在任何社会形态与任何时期都是现实的需要,而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无疑应该成为改革的先锋。爱国主义既有其不变的精神内核,又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在今日中国,坚定信仰、立志潮头、创新进步、知识报国是一切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进步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的时代最强音。我国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从来没有改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及作为其体现的爱国主义、民族自尊,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当然要继承并弘扬这一传统,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回报国家,以国富民强为终身奋斗目标。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便以心怀天下为理想,忧国忧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近代以来,我国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注也一直没有中断,对党和政府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知识分子在民众中最大的作用首先是教育民众和传播知识,让广大民众充分接触到先进的思想意识和物质文明。知识分子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更应当关心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自己的事业定位上应更加关注于怎样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青年知识分子应具有这种服务社会的胸襟。科学是客观的,没有阶级性和地域性的局限,科学成果应为社会服务,而不应该成为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私有品。因此,只有把科学研究的结果,用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人类,才符合科学的本性。也只有这样,知识分子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无论是青年的教师、学者、科研工作者等等都应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立志服务民众,造福人类。

二、对事业的科学精神

1、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品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为真理而奋斗,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新突破、新发展、新建树。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科学创新是以怀疑为前提的,它反对盲从和独断。因此,青年知识分子要大胆怀疑和积极探索,不盲从前人、圣人,不能囿于已有的结论而却步,更不能以学术权威或政治权威自居,容不得不同观点;要放宽眼界,胸怀宽广,敢于挑战新困难,解决新问题,具有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独立的人格,不去逢迎、巴结、讨好任何权势者。科学有自身的规律,有客观的判定方法,勇于创新的独立人格,是知识分子肩负起重任的首要条件。前所未有的开放,各种不良的思潮侵扰着人们的心理,青年知识分子应该把握住自己,加强个人修养,树立端正的人生态度,自觉抵制侵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2、青年知识分子要勇于创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世界上一些现代化国家相比,起步晚、基础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跑,距离不但不会缩小,相反会越拉越大。因此,必须抓住时代特点,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创新,创造和探索一种赶超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抓住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正在迅速传播和推广的突出特点和机遇,跟上时代发展,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完成赶超型的现代化建设,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更需要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一种不为名利所累、孜孜以求真理的心境。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从把知识分子当作“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到“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再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政策的演变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提高,知识分子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生力军,21世纪中国之命运系于知识分子。青年知识分子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要在献计献策中施展才华,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施展才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中施展才华,在创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士不可不宏毅,任重道远。”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具体说来,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是:

第一,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而且,我们的事业是崭新的事业,无先例可鉴,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化对国情的认识,不断地对人民群众的实践进行理论概括,掌握现代化的客观规律。这一切都需要知识、需要知识分子的艰苦劳动。

第二,在中国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这就需要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科学技术专家的创造性劳动,努力掌握、推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

第三,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支骨干力量。在培养四有新人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负有重要使命。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崇高历史使命。

第四,知识分子不仅有依法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神圣权利,而且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民主建设的理论研究,完善民主制度,制定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民主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民主素养和法制观念等方面,也承担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五,要顺利地完成四化建设和改革任务,必须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这就需要知识分子和实际工作者一起对决策进行研究论证、咨询,并组织实施。这一任务关系到祖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这也决定了知识分子所担负的责任必然愈来愈重。

总之,同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对知识分子提出如此广泛、如此迫切的要求。青年知识分子应该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农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

穿越历史的隧道,时光倒流到风云变幻的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

回望此日之前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内:列强侵掠,肆意糟蹋;军阀混战,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国际,列强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面临着重组;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力量正在成长着。当时的中国,政治上混乱,经济上落后,文化上愚昧,这旧中国的社会已经成了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当时的中国人从未松懈过对改造旧社会的探索,救国强国的思潮和运动层出无穷。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由于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的导火,五四运动爆发了。这次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迅速蔓延全国,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五四运动揭示了当时中国的时代主题是改造旧中国社会,宣告了当时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改造旧中国社会!

历史证明:一批批顺应历史潮流、行使着历史使命的青年,无论他们是从事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他们是什么主义什么党派,都投身到旧社会的改造中来。他们其中有些人意欲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中国、改造中国;有些人发起了一次次农民运动,配合社会的改革;有些人试图从精神层面为中国开处方,发起了一次次的思想的解放运动;有些人发起了一次次的改良和革命运动。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孙中山、张謇、陈独秀、罗家伦、毛泽东、一波波思潮的涌动:实业救国、新文化运动,马列主义,一次次改革的实践:,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由于他们,让中国重新发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而一部分中国青年,如汪精卫日伪之流,逆时势而动,抛弃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站到了民族利益的对立面,他们的结局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并不因为他们而停止前进,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这些反面力量存在,促进了中国前进的力量进一步强大,最终压倒它们,从它们的身上碾过去。

历史前进到了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点,当今的 时势是什么,时代赋予给我们青年人的使命又是什么呢?

邓小平曾经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预言当今已成为现实,并且将继续成为现实。为什么呢?

首先,当今国际关系不断缓和,世界处于基本的和平状态。虽然继续存在着一些局部的战争和**,如:中东,非洲、巴基斯坦。但无论是对冲突和**的处理方式,还是人们的观念,都有一个明显的趋向,那就是:缓和局势,注重对话,追求发展。这是人类文明 发展的根本趋势、符合人类的普遍利益。

其次,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当今各国把经济的发展当成国家的头等大事,以求促进社会全面的发展。在这种全球经济环境中,资本、企业像武器、军队,不断地“攻城略地”,它们的力量不可藐视,它们可以让一个国家腾飞,也可以让一个国家崩溃。

因此,在武力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的基础上,我们应认识到世界的主流是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存在于经济领域。

回到我们的国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工业与服务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一线城市上,而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经济还很落后;我们的自然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是非常薄弱的;我们庞大的人口,导致我们的人均经济总量非常之低。总之,中国的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协调的。这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形势并不乐观,中华民族的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中国青年需要负起这个重任;另一方面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的,我们青年人的天地非常之广阔。

因此,中国青年,作为国家潜力之所在,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中,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们的一切事业要围绕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展开,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

从经济的本质来说,我们要做的是优化资源的配置。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优化配置,包括社会环境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仅仅是狭窄的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积累。

在这个使命的驱动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借鉴,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商业智慧、商业精神、商业文化。没有强大的精神文化的指引,我们永远做不出伟大的成就,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流于卑微,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将面临着惨败。

其次,我们需要具备经济相关方面的基本知识。作为经济社会的一分子,这些基本知识是必备的,而不是少数研究学者的专利。

再次,尊重人才和知识。众所周知,这两者的重要性胜过一切。

最后,让我们投身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去,通过自身的行动行使我们的时代使命,不分行业,不问出身。

中国的青年同胞们,铭记我们的时代使命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我们的资本、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文化精神之力,在中国、在世界上,“攻城略地,开拓疆土”,从而在实现个人、国家、民族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全人类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全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的青年同胞们,一个商业的日不落帝国正在召唤着我们,时代需要我们,让中华文明包容整个世界!

居一隅而心怀天下者,其强国之情必真,其兴国之意必切,所须者乃天时地利、报国之门也。既言报国,何谓报国者?必当用以可平丘壑之胸怀包纳百川,扬其德行,召作楷模;必当用以可壮山河之势声震九天,虽兼风雨,尤唱凯旋;必当用以可铸华夏之脊梁戳杀贼寇,见血封喉,誓死不休。

观当今之时局,北有俄罗斯将陷于民族矛盾,经济衰退之势不减,政党活力疲乏,难以涌出鲜活之源泉,究其根本,乃制度未成熟而先衰,故俄罗斯十年之内当显力不从心,必寻战略合伙,我中国定要防其与美欧媾和。中亚之地,富者倚其石油诸矿,人少地广,环境恶劣,其比不愿睹祸乱殃民,毁家灭族,中亚诸国之心思乃强固军事,活跃外交,保富求安,扩张之意减息,我中国当取盛唐中亚之道,通商兴贸,然防人之心亦不可无。南亚印度,兴风作乱之国,居心叵测,必想既立亚洲,何不称雄亚洲,若真称雄亚洲,其必当称雄环球。印度多挑衅之意,多暗箭伤人,小人也。我中国必得纵览全局,痛击小乱而立威,立信。东南亚诸国于近十年内局势定紧。我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之解决当牵其利益,多国相争,必伤身害人。我中国当坚守和平之原则,然当打则打,打必断敌之气!日韩自大者异也。韩乃夜郎自大,不可俱,日乃恃才自大。自大者性急,此于日本政治中频繁换届可见一二,其若不及早调整,当陷政党夺权之混乱,政党相争,右翼崛起,祸乱至也,故我中国当谨防右翼,见之灭之,不可留情。

亚洲局势可与西欧相提,皆当前敏感区域。英国传统大陆均势政策已无力平衡西欧局势。危机重创英国金融,全球商贸不畅,壁垒重生,保护主义抬头,港口优势将显疲软,然其最为紧急者,乃议会制政党问题,普鲁士或将挟欧盟以令英法诸国,防德乃我中国除日美外最重要之战略,德国人心团结,又有军国遗风,热衷政治,颇似湘人,乱世出英雄,而所出英雄又善玩经国手段,中国慎之矣。西欧于近十年内不乱则已,乱者必有普鲁士之猛崛起。

南北美之地,一言蔽之,南美以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尤为强,此三国当联合其他诸国,共起而与美利坚抗衡,否则必为美国所驱役,加拿大受制于美,此二者相依相托,美欲先建北美盟区,而后成大美洲盟区,再后则向东扩张,然此非今日可成矣。

我中国于军事,必以强海洋为先,强军事者当硬政治,硬政治者当树大国之形象,构筑和谐世界;强军事者必当盛经济,盛经济者当重国内消费,兼以海外贸易体制改革。强海洋则固国防,强海洋则护我心脏!

中国之未来,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梁任公此言得之。若我辈少年能正其品德,修其性情,扶危助困,受宠不惊,则我华夏大地遍野绽放仁爱之花,高挺和谐之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虽无大同而胜似大同也。若我辈少年刁蛮无礼,鲁莽霸道,龌龊自大,猥琐粗俗,则四海之内皆败国之糜糜哀乐也。少年品行如玉,国将饱涵无尽气质!故我辈少年当强其体魄,铸其骨骼,晨浴寒风,夜沐骤雨,少年多病则国多舛,少年软弱则国色苍白,少年头昏脑胀则国举步维艰,少年目光呆滞则国将为外族宰割,硬脊梁,壮腰背,阔胸怀,鞭笞吾身,日言“强吾身即强吾国”三遍。故我辈少年当放眼九州,环宇全球,多以乐观之情绪化解怯懦恐惧,多以豪迈之精神踏平狭隘自私,多以敢赴人先之胆略掌控古今时局。少年见树木则国必沉默于森林,少年见泰山则国必屹立于天下。

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围,湘人乃巨石,巨石硬于其成质,乃辣椒,辣椒香于其酣畅之味乃骡子,骡子强于其倔强耐力。湖湘素来重教育,而教育之体制尤以岳麓、城南书院为先,故历来名人不绝,张南轩、王船山、曾文正、谭嗣同、黄克强、毛泽东等不一而举。重政治、重修身、重传承,民风强悍,举世少有,治世当安邦,乱世则驱贼。咸同年间,“湖湘弟子满天下,无湖南人不成衙门,无湖南人不成军队”,谁言百无一用是书生,湘人便是以文治军,故以儒道平天下者,当推湖南人。维新关头唐才常、熊希龄诸君办学会、除恶习,辛亥年间黄克强、宋教仁诸君建团体、淋弹雨,五四时期毛泽东、蔡和森诸君传主义、开思想,皆青年也,皆呐喊者也,皆中华之脊梁也。

然观今日之青年,浑浑噩噩,茫茫然不知所措,其忧者乃食之饱否,爱之恋否,型之酷否,科之挂否,痛者乃同学小矛盾,皮肉小伤口,感情大裂痕,恨者乃诋毁其粉丝之辈,争夺其女友之辈,‘诬陷’其上司之辈。昔日英贼破吾门而入,国人以黄金迎之,以条约战之,果近亡国,今当如何?以炫舞迎之?以魔兽战之?悲哉吾浩浩之青年,哀哉吾奕奕之青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辈知之乎?吾辈懂之乎?吾辈惧之乎?湖湘文化异于齐鲁者,好战也,异于岭南者,自强也,异于巴蜀者,坚韧也,故我辈青年当更重“忧患安乐”之理!青年空虚则国软弱,国软弱则定受外族欺。湖湘人素来爱国,素来勇猛,素来创新,故其忧者乃天下,故其子孙皆先天下之忧而忧,我辈青年万不可试之断流绝种,万不可娱乐至死,万不可忘乎所以,万不可幸甚至哉。识国情,知国民,以我之理论及实践发现中国最主要之矛盾,最为迫切之事端,而后呐喊奋进,徒步前行,持枪者配弹,携刀者磨光,舞剑者出招。期间不可或缺者乃新团体之力量,然湖湘文化令我辈最为汗颜者亦为团体力量也。求其友声,于高山流水处嘤嘤而鸣,得益友而香兰室,香兰室而染空间,然空间而天地绚烂,昔日一师两班人才可于巨浪之中力挽民族狂澜,是以毛蔡为旗帜,新民学会为阵地,一师为源泉,今我辈亦当如此,寻志同之友,众友寻兴国之道,办报纸、开学社、搞宣传,我中南必当为昔日一师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上,孔子讲学,不分贵贱,故终成就贤者七十二,湖湘则有张栻弟子赵方戍边守土十年,吴猎于开禧北伐屡立奇功,于近世,王闿运成就杨度,板仓杨栽得大木毛泽东,日本以欧美为师可造明治之局,中国以苏为师可寻救民之道,戊戌以日本为师,虽败却留百日芳名,辛亥以美国为师,虽败却存民国之希望,今我辈青年求学者当存尊师重道之心,尊明师,重大道。

当今中国非改革无以图强,改革非青年无以成功。于政治,当以破除不合理制度为要,当以消灭二元结构为先,制度中尤以户籍、医疗、选举为甚,户籍兴民风,医疗得民心,选举知民情,得其心而知其情,兴民风而开国智,一视同仁,国必昌也。党内民主建设,应以反腐为首,腐之不除,虽参天大木必朽于朝夕,我辈青年当以此为志,劳筋骨,饿体肤,只因天降大任于斯人。于体育,改革强身之法,健体之目的。我辈青年不可若老者柔慢无力,不可若孩童单调无法,不可若伶者摆弄身姿,宜野蛮狂放,宜不顾形象之好差,宜不顾幅度之大小,宜不顾表情之苦乐,宜不顾汗水之多少,宜不顾白天与黑夜,宜不顾别人可顾之事,非此,无以敢言人之未言之言,无以敢行人之未行之行。体魄之强,尤以强其气为先。气者,若滔天之浪荡于胸怀,若漫天黄沙踏于脚下,若九天明月揽入袖口,乾坤莫大于气,气可吞浊,可吞杂,可吞乱,可吞邪恶,可吞狭隘低俗,可吞浅陋卑微。今有志之士当晨起五更,沐风浴雾,自然之气入其体,爽脾侵肺,活筋舒脉,犹酷暑之荫,犹寒冬之火,与江河同醒其梦,与山脉同睁其眼,与自然之气同升云颠,拂碧空,吟希望。体魄之强,非得野猪之体型,非得大象之蛮力,健骨骼,强肌肉,其以变瘦弱为目的,变其瘦弱以变其行走之态,变其行走之态以变其外在之气,一切之在于变,此变犹太极,可生万物。今有志之士,非言强国则已,言强国者必先强其气,无气则无变,无变则无发展之势。体魄之强,非一人之强,乃青年之强,民族之强,国家之强。于经济,湘人当重视之,今全球深陷危机,然复苏之迹已显现,我中国应以改革货币、外贸政策为先,货币于经济犹血液之于人体,外汇安全乃当务之急,多渠道投资,促进国内消费,挖掘消费群体,治安市场,诸如石油诸矿应早做储藏,现今人民币升值,我当增加进口,观贸易局势,全球于近年来贸易战争或将不可避免,故打开国内消费市场重要性便可见一斑。我辈青年者,以所学致身本土东方经济理论建设,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保我源泉,兴我根基,学贯中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投身实务者,万不可成为剥削国民之蛀虫,应有实务强国之念想,环宇中宣传东方经济思想,富我一人非富,我家庭未富,富我一家之人非富,我家乡未富,富我家乡非富,我国民未富,富我国民群众才为真富大富。中国之经济体制,亦当消灭二元结构,走循序渐进之路,一使小村并大,二使大村并小县,三使小县并大县,四使大县并小市,五使小市并大市,则我中华市面繁荣,处处鼎胜!经济强则政治硬,政治硬则经济昌,我辈青年需牢记之。中国之未来在青年,而青年之未来全在教育。于教育,我中国体制之弊端诸多,如轻修身养性,如求功近利,如老师教材死板等不一而举,其结果有三:一乃中国青年堕落,二来中国未来软弱,三乃中华未来命运必将坎坷。体制之改,重在改造学生学生之学法与教师之教法,学生当明志修德,若谭嗣同“为驰骋不羁之文,讲霸王经世治国之略”,知耻后进,言行一致,不谈过高之理,不行架空之事,然胸无丘壑者,无以治一隅,心无波涛者,无以平山河,故我辈青年当为改革中国与世界而奋斗!教师乃中国未来之缔造者也,教师死板则学生死板,教师迂腐则学生迂腐,教师糊涂则学生糊涂,试以此死板、迂腐、糊涂少年为我中华参天之大木,国必不昌,必灭亡。当前体制可借鉴众书院之长,培养出若彭龟年、游九言、游九功、王船山、贺长龄、贺熙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李元度、曾国荃、刘长佑、刘坤

一、唐才常、沈荩、杨昌济之才,则教育兴、青年强、中国昌。

于大学,我少年非为成一时之名就,非为成一世之豪华,非为名,名至上者,为我少年耻之,不知耻而依然为名者,我辈称其为极耻。极耻者我少年恶之,恶之而弃之。故大学之道,在少年之道,少年之道,在学之道,学之道在我少年选择之道,少年之选择,在天下,在社会,在我中国,在我世界。在成我自立自强之品格,在成我实践处事之能力,在成我爱人爱民之性情。故在大学,必交志趣相投之友,必交博学且厚德之友,必交实事求是之友,必交坚定且苦干之友,必交同抱负,同志向之友,不交小家庭主义之友,不交低级趣味之友,不交无活力之友。我之友,国家与人民重于其生命,真理与科学重于其生命。故我在大学,必广交友,必广交好友,必广交一生相伴之好友,必广交献身天下之好友。我必与其共命运,同生死。

篇6: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心得体会

——“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课专题之一

郭书田 2011年9月

(一)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社会,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从捕捞到养殖,产生了农耕文明(黄色)、游牧文明(白色)、海洋文明(蓝色),创造了丰富的农业文明,成为东方农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对世界农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深重压迫和残酷剥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改变农民这种状况,一些先辈们开展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包括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提出“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为解决农民问题指明了方向,但由于这个革命失败,使这个主张在胎中夭折。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五四”运动的启蒙,在北李(大钊)南陈(独秀)等策动下,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依靠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民为主体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经历了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依靠农民提供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改变“一穷二白” 的面貌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失误中,党依靠农民坚持生产,保证了城市的食品供应与国家安全。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依靠农民把农村作为突破口,取得成效,推进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回顾党的90年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与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依靠农民奋斗不息战胜一个又一个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历史,也是农民作出重大贡献与牺牲的历史。

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派,没有走苏联武装工人夺取城市的道路,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了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由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协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华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然后把农民武装起来,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由美国飞机大炮武装起来的800万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也是优点。这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个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因为毛泽东受到不相信中国农民力量的第三国际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者的排斥和打击,加之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右倾思想,使革命力量在苏区损失了90%,在白区损失了100%,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相信农 民依靠农民的思想,突出表现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名著中列举了农民运动创造的十四件大事①,这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在抗日战争中,为扩大爱国抗日的统一战线,在农村实行土地的减租减息政策。为了支援前线,农民承担了巨大的后勤保障任务,涌现出一大批支前劳动模范。陈毅元帅在总结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的经验时特别指出,如果没有沂蒙山区的广大农民用手推车提供给养,不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对农民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是党的工作战略性转变。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绝不可以丢掉农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②。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在全国解放以后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成为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大运动之一,使农民真正实现了孙中山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老解放区已有1.6亿农民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0年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在3亿人口的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使无地少地农民分得了6.15亿亩土地,每年免交谷物地租3500万吨。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326亿元增加至1952年的484亿元,年均增长14.1%,加上广泛开展爱国丰产运动和推广新式农具等,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有人以台湾对地主

① 《毛泽东选集》第24—44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

② 《毛泽东选集》第1428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实行赎买政策发展工商业的经验非议大陆的土地改革是不切实际的,这种由农民起来自己实现“耕者有其田”而不是“恩赐”,是走群众路线的成功举措,而且当时国家的财力也无力支付巨额的赎买资金。

三、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小生产的农业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只有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走合作制的道路,这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在完成土地改革任务后,不失时机地让农民组织起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互助组包括季节性的临时互助组与常年性的固定互助组。在此基础上组织起来以土地入股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供销合作社与信用合作社,形成“三足鼎立”的合作社体系,到1955年底加入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的农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50%与14%。也就是土地由私有私营转变为私有公营,发挥了统一经营的优势,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从1953年起实行“一化(工

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史无前例,只有以俄为师,向苏联学习,并在他们的援助下,开展了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通过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政策,由农民提供了9494亿元(压低农产品价格8019亿元,提高工业品价格1475亿元)①①巨额的“原始积累”(斯大林称之为“超额税”),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防能力,“两弹一星”就是在这个工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回顾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时,千万不能忘记农民所做的重大贡献。

四、由于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也随着增加。但在自 ① 王更今、张宣三编:《我国农业化与积累问题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83年,第75页。由贸易的情况下,一些粮食私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投机倒把,扰乱市场,影响社会安定。对此在粮食部长章乃器的倡议下,经中央同意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即由国家粮食部门按照国家定的收购价格统一收购农民的余粮,同时统一按国家规定的销售价格,并按定量向城市居民销售粮食,购销差额由财政承担,简称粮食的“统购统销”。以后由粮食扩展到棉花、油料、糖料等。这项政策为稳定物价,保证供应起了重要作用,是不能全盘否定的。尤其是农民积极生产和销售余粮,对解决城市粮食供应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使农民变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世袭农民”,特别是在“反右派”当中,把反对“统购统销”作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状”,则显然是错误的。这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同时得到纠正。

五、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特别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应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判断。但是随后不久,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农业在初级生产合作社尚未完全巩固的情况下,急

速地推进将土地私有变为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除宅基地外成为公有公营。农民成为单纯拿工分的劳动力,供销合作社变为第二国营商业,信用合作社变为农业银行的附属物,使合作制变了型走了样。时隔不久,于1958年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把土地、劳力、牲畜、农具四固定到生产队的制度,同时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一直持续了20年。1962年在修改人民公社条例60条时又将宅基地变为集体所有。在这期间 发生了“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严重失误。由于不断开展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在干部中产生了“宁左勿右”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既是受害者,特别是在刮“五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平调、强迫命令)以及不讲条件扩大核算单位的“穷过渡”等形势下,加上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一些地方农村征购过头粮,出现了非正常死亡的不幸事件①①。但同时农民又是提供农产品的承担者,为保证农产品的基本供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文革”中除了河北保定和广西柳州农村有些“武斗”外,基本上坚持生产。批判“唯生产力论”与“唯条件论”在农村没有市场。全国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2亿吨上升到1978年的3亿吨,人均粮食由200公斤上升为300公斤。其中在“十年**”期间,粮食是增产的。1975年与1965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由17.94亿亩扩大为18.15亿亩,亩产量由108公斤上升为156公斤,总产量由3890亿斤增加为5469亿斤,人均产量由272公斤上升为311公斤。这是农民坚持生产辛勤劳动的结果,为保证城市粮食供应与国家安全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不能说“十年**”使农业也走上“崩溃的边缘”。

六、值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失误中的农民状况,把失误造成的损失与农民辛勤劳动和奉献区别开

来。一是在“大跃进”中“大办水利”,兴修了一大批水库,增加了灌溉面积和保证城市与工业用水。除了有些劳民伤财的“豆腐渣”工程外,多数保留下来的有效工程,增加了灌溉面积,这为改革开放后农业的高速发展,粮食由1978年的3亿吨上升到1984年的4亿吨,奠定了物质基础。①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资料,1958年全国农村人口为55273万,1959年为54836万,比上年减少437万;1960年为53134万,比上年减少1702万;1961年为53152万,比上年增加18万;1962年为55635万,比上年增加2483万。在实行“以粮为纲”和“大炼钢铁”过程中森林遭受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使水库大量淤塞,以及移民问题未能妥善解决,是个极大教训。二是农业学大寨有负面作用,如宣传大寨的大队核算,标兵分工,取消自留地,消灭家庭副业,封闭农贸市场,割“资本主义尾巴”以及虚报产量等,是错误的。国务院在1970年召开的北方农业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抵制了这种错误,减少了负面作用。但大寨的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特别是投入大量劳力修筑梯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持水土,大量施用高温堆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形成“海绵田”,能够持续高产,则是科学的,是不能否定的。河南省林县在以杨贵为首的县委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全县农民修建了著名的“红旗渠”,增加灌溉面积,增强抗旱能力,在水利建设上创造了一项奇迹。三是在人民公社里保留了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建立敬老院,实行“五保户”,配备“赤脚医生”以及建立公益金与公积金制度等,农民是欢迎的。1995年2月在斯德哥尔摩参加“提高人口质量”的国际人类发展会议,讲了人民公社的上述五件事,引起强烈反响,写到会议纪要之中。四是在“文革”中有1000多万名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虽然有影响学习的负面作用,但是接触农村社会,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不少出色领导人来自于插队或生产建设兵团。与此同时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为生产建设兵团和农建师兴办工业,装备农业,提高了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水平。五是在“文革”中中央决定从国外引进13套年产30万吨合成氨化肥厂以及农业科技人员培育的“双杂”粮食作物(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为改革开放以后的粮食大幅度增长和农业的高速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六是在人民公社中产生的社队企业,被毛泽东誉为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所在。社队企业的产供销全靠市场调节,成为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是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的基础。七是以“农业八字宪法”(土、水、肥、种、密、保、工、管)为内容的《农业发展纲要》40条,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以农村作为突破口,连续发了五个1号文件,取得经验,带动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第二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也是邓小平理论的胜利。勤劳勇敢的农民为了生存与发展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突破一个又一个禁区,创造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一是土地的包干到户,也称土地大包干,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都是自己的,直来直去不拐弯。比实行工分制的包产到户利益更为直接,方法更为简便,颇受农民欢迎,势如破竹,一泻千里,迅速在全国推开。土地成为公有私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用一个简单的方法解决,是农民智慧的集中表现。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形成了以分户经营为基础与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舒尔茨说,土地包干制是农村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二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其前身为社队企业,使农业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地转至非农产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还承担以工补农、建农、促农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任务,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被一位国际知名政要说成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武器”。三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村民自治”,实行四大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农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美国前总统卡特说农民找到了做主人的“诀窍”。四是进城的农民工,“离土又离乡”,成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的主力军,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民由“世袭农民”变为“两栖农民”。农民工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做出突出的牺牲与贡献,受到国际的高度赞扬。美国《时代》周刊在年终封面刊登照片,向“背井离乡”的他们致敬。五是在产权制度改革上的突破,创造了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土地与企业)的有效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推动了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村改革的过程可以归纳为解放思想——群众创造——专家总结——领导认可——政府规范。坚持的原则:一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与选择;二是因地制宜多样化,不一刀切;三是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其效果是成本低,效益好,风险小。

八、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接着提出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是治国理念的重大变化。采取了包括取消农业税费、实施粮食等四项补贴、推行合作医疗、九年义务制教育免收学杂费、实行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费、增加对“三农”的财政投入等惠及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措施,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中央提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连续发了八个1号文件。提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要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9 90年来,党依靠农民奋斗不息,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过失误,能够加以修正,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一是以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亿吨上升到5亿吨,在人口翻番的情况下,人均粮食产量由200公斤上升为400公斤,使认为中国历届政府都解决不了庞大人口吃饭问题的预言彻底破产。二是在粮食生产大幅增加的同时,棉、油、糖各种经济作物和水果、蔬菜以及肉奶蛋畜产品和水产品成倍增长,人均占有肉类54公斤,奶类28公斤,蛋类20公斤,水产品37公斤。由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流通条件的改善,“菜篮子”丰富,季节性与区域性差别缩小,食品结构显著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三是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率下降到2%以下,反贫困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受到国际社会的赞扬。四是县医疗院——乡镇医疗所——村医疗室体系普遍建立,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农村,人口的期望寿命翻了一番。五是农村文盲基本消除,受教育年限普遍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六是农村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占3/4,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建筑、交通、商业、服务业“五业并举”,乡办、村办、个体、私营“四轮驱力”,有2.5亿劳动力(其中1.5亿为进城的农民工,由“世袭农民”转为“两栖农民”,成为城市建筑业与服务业的主力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50%以上。与此同时农户的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纯农户和以农业为主的第一兼营户占2.4亿户的32%;纯非农业户和以非农业为主的第二兼营户占68%。七是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5919元,比上年增长10.8%,超过城市居民增长幅度,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3%。八是农村住房、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普遍改善,电话、电视、广播等文化事业基本普及。九是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保障体系显著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壮大,农业科技贡献率上升为52%,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率大幅上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规模扩大。十是农业法治体系基本形成,全国人大颁布有关农业法律15部,国务院颁布有关农业的法规25件,农业部发布的行政法规156件。以县为单位的综合执法大队逐步建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格局正在形成。十一是村民的自治制度逐步完善,农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日益增强。十二是出现了年收入亿元以上的村1万多个,10亿元以上的村100多个,100亿元以上的村20多个,最高的华西村达500亿元,展示了中国农村的辉煌前景。十三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正常发挥,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务实有效。

(四)90年来,党依靠农民奋斗不息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反映了党与农民的智慧,在马克思主义的宝库中增添了新的花杂。一是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美国记者斯诺关于农民与土地问题时说过:“在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①①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群体,是革命与建设最大的主体,是党最大的依靠力量,维护与保障农民的权益,是党的工作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一切侵犯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斗争是党的一项基本任务。二是农民是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必需农产品的劳动者,他的财产应受到法律保护,不论是“无偿或有偿”,“暴力或非暴力”,是不能剥夺的。消灭私有制不是消灭劳动农民的私有制。这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②、① 洛易斯·惠勒·斯诺编:《斯诺眼中的中国》,王恩光等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年,第4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5页和26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和《法德农民问题》①、列宁在《关于农村工作的报告》②等著作中十分强调的基本原则,是不能违背的。三是农民是小生产者,为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就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而这种合作化是自愿互利的,是通过示范和社会帮助实现的,既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办法,更不能侵害他们的利益。在合作化过程中因违反自愿互利原则而产生的闹退社、牢杀母猪、砍树等现象就是农民对错误做法的反抗。四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也就是“基础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是“中心的中心”。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特殊产业,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农民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承担者。为此,国家必须把把发展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计划安排上,必须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五是农业又是生物性产业,生产周期长,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的产业,既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又受气候风险的制约。

这就要在资源与要素配臵中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健全政府宏观调控的机制,采取切实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六是农业是比较效益低的产业,农产品价格经历了计划价格——双轨价格——市场价格——保护价格——补贴价格的多种形态,在尊重市场供求规律的前提与WTO框架下,增加财政补贴,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与增加农民收益的必然选择。七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公民权益等方面实现城乡均等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党的一项重大任务。八是把农业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农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17页,第四卷31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列宁选集》第三卷第217页-804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② 业的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与增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民”是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的重大措施。这种文化既包括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又包括55个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九是由“世袭农民”——“两栖农民”——“现代农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城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将转为城市居民,并逐步融入城市社会,在各方面与原有市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其余少数返乡第二次创业,会成为“现代农民”,大批大学生下乡当“村官”,也会有一部分留在农村转为“现代农民”。通过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成一批种田大户,成为“现代农民”。十是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中,继续完善村民自治的同时,通过集体资产(土地、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有效的实现形式,特别是通过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使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有产者——股东,不仅增加财产性收入,更能行使知情话语权、决策参与权、资产处臵权、收益分配权、管理人员选择权等五项当家作主的权利,使农民在生产资料共同享有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成为“联合体的自由人”①。十一,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庞大,人均占有资源短缺。因此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实行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

根本任务。前车之鉴,绝不能再走以损害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老路,这应成为检验各级领导政绩的基本依据。

如何正确对待农民,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农业社会主义的分水岭,具有国际性质。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曾经对农民实行“余粮收集制”,与农民发生尖锐的矛盾,引起农民强烈不满。1921年列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将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农民纳税后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共产党宣言》,第273页。的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可以自由出售,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迅速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列宁为此发表了《论粮食税》和《论合作制》①总结了这项改革的经验。但在30年代,斯大林推行全盘集体化运动,出现了违背自愿原则的强迫命令问题,把宅旁园地、住宅、自用奶牛、小牲畜和家禽等都实行共有,越过合作性质的劳动组合,直接进入集体农庄。斯大林在《胜利冲昏头脑》中虽然严厉批评了“左”的过火行为,但未根本改变对农民“竭泽而渔”的政策。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合作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早消灭农民私有财产的错误。早在1951年山西省委提出为“战胜农民的自发趋势”,动摇、削弱、否定“私有基础”的主张,受到华北局与刘少奇的批评,指出这是空想社会主义,但受到毛泽东的肯定与支持。随后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在“一大二公”思想下提出核算单位由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的过渡,由集体所有——全民所有的过渡,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共产主义全民所有过渡的理想,成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纲领,表面上看似乎具有发展的逻辑性,实际上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自觉地重蹈农业社会主义的覆辙,导致了农村政策的失误。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从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实际出发提出的重要理论,形成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②中指出,社会主义是

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保留包括资产阶级法权在内的资本主义痕迹。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503-540页和681-68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25页。② 是马克思提出的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能犯急性病,违反历史发展规律。

(五)中国共产党依靠和领导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巨大成就有目共睹。我们为此而高兴和自豪。中国农业由自给半自给型转向商品型,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计划型转向市场型,由短缺型转向丰裕型,对在这五个转型中取得巨大进展,我们为此感到欣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民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弱势群体。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正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这是符合实际的科学判断,特别明显的是城乡差别仍然很大。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而贫富悬殊甚至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过程中不仅未与农业现代化同步,而且土地、劳力、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出现“农业副业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在“大拆大迁”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又一次受到严重侵犯,正在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关注。希望在“十二五”期间会有大的改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历史满怀激情,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为中国革命与建设英勇牺牲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他们的光辉业绩永垂不朽!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理论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实现第三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路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实行共和体制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孙中山晚年提出包括“扶助农工”在内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提出的“顺应世界潮流,合乎人心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他在遗嘱中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警语仍有现实意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时,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联系起来,更能发扬以史为鉴振兴中华的教育作用,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上一篇:记一次田径运动会作文300字下一篇:提高成绩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