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5则范文

2024-04-13

“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5则范文(精选7篇)

篇1:“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5则范文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着作中,马克斯•韦伯具体分析了这一问题。

韦伯的社会变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理性化,在韦伯看来,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迁揭示社会生活的理性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行为有非理性走向理性,但是理性化的过程并非渐进或连续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西方社会的经济理性化并不是一个自行延续的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非直接地通过内在的一般理性化从资本主义早期形成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载人的态度和气质方面需要有急剧突破和飞跃,韦伯认为完成这一态度和气质领域内的突破和飞跃的主要动因是经过改革的宗教意识。具体地说,这一栋因就是欧洲宗教改革中崛起的加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等基督教的新教教义的逻辑和心理的眼里所产生的“世俗禁欲主义精神”。

西方发展了资本主义,不仅数量上颇为可观,而且还发展了在其它各地从未出现过的类型、形式和方向。这就是(在形式上的)自由劳动之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方式; 理性的工业组织只与固定的市场相协调,而不是和政治的、或非理性的投资赢利活动相适应;所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的特点之所以获得了重要意义,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与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方式联系着(即使通常所谓的商业化、可转让证券的发展、投机的理性化、交换等等一类东西也是与之联系着的)。

经济生活整体上的显著特征可以说是经济理性主义。在技术和经济组织领域的这种理性主义的进程,无疑决定了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合乎理性的组织劳动,以求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毫无疑问是他们毕生的最重要的 目的之一。

资本主义在西方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为西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改写了西方甚至是世界的历史。在一部世界文化史中,即便是从经济的角度看,我们的中心问题,归根结底,也不是资本主义活动发展本身,中心的问题毋宁是:以其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方式为特征的这种有节制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或从文化史来说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起源及其特点的问题;这个问题与资本主义劳动方式的起源问题肯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并不是一回事。

韦伯指出:初看上去,资本主义的独特的近代西方形态一直受到各种技术可能性的发展的强烈影响,其理智性在今天从根本上依赖于最为重要的技术因素的可靠性。然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它依赖着现代科学,特别是以数学和精确的理性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科学的和以这些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发展又在其实际经济应用中从资本主义利益中获得重要的刺激;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曾经受到经济考虑的鼓励,这些考虑在西方曾对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甚为有利,而这一鼓励是从社会结构的特性中衍生出来的,当然,并非社会结构的所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方面中具有无庸置疑的重要性的是法律和行政机关的理性结构。那么这种法律从何而来?韦伯分析如在其它情况下一样,资本主义利益毫无疑问也曾反过来有助于为理性的法律方面,在试图做出这种说明时,我们首先考虑了经济状况,因为我们承认经济因素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与此相反的关联作用也不可不加考虑。因为,虽然经济理性主义的发展部分的依赖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但与此同时,采取某些类型的实际的理性行为却要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气质。

一种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这种经济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所欲达的经济成功,这与农民追求勉强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与行会师傅以及冒险家式的资本主义的那种享受特权的传统主义也是截然相反的,因为这种传统主义趋向与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的投机活动来追求经济成功。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对于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从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这一角度可以说完全是非理性的,但它却一直是,并且至今仍然是资本主义文化最有特征的因素之一)。理性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包含着各式各样东西构成的一个完整世界。那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出理性思想的这一特殊具体的形式到底是谁的精神产品,韦伯指出,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其实这也是韦伯在这部著作中所要论证的观点。

韦伯同时还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宗教改革的 某些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也并不是宗教改革的产物。其实,在宗教改革之前,资本主义商业组织的某些重要形式业已存在了,这有力的证明了以上的观点。其实韦伯只是希望弄清楚宗教力量****是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质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传播。更进一步的说,资本主义文化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从宗教力量中找到解释。在这本着作中韦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加尔文教的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韦伯认为:加尔文主义在社会组织方面的无可置疑的优越性能够与这样一种斩断个人和尘世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倾向有关系,这种关系源于基督教胞爱在加尔文信仰所导致的个人内心孤独重压下所采取的特殊形式,教义就是如此的,整个尘世的存在只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服务的,被选召的基督徒在尘界中唯一的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地服从上帝的圣诚,从而增加上帝的荣耀,与此宗旨相吻合,上帝要求基督徒取得社会成就,因为上帝的意旨是要根据他的圣诫来组织社会生活。因而在尘世中基督徒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为“增加上帝的荣耀”。为社会的尘世生活服务的职业中的劳动,也含有这一特性。在加尔文教中,这成为了他们伦理系统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胞爱只能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存在,而不是为肉体服务的,那么这种友爱首先只能表现在完成自然所给予人们的日常工作中;渐渐地,完成这一工作开始具有了一种客观的、非人格化的特性:只是为我们社会的理性化组织的利益服务。这便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天职观”。

同时,韦伯还指出,作为基督教的主要特性的禁欲主义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理性化的发展。这种禁欲主义是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种禁欲主义的,清教徒的禁欲主义是一种入世的禁欲主义。禁欲主义在西方的最高形式里便有一种明确的理性特征。禁欲主义使得教徒的修行生活发展成为一套合乎理性的行为的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克服“自然状态”,使人摆脱非理性的冲动的影响,摆脱对外界和自然的依赖。清教徒就象所有理性的类型的禁欲主义一样,力求使人能够坚持并按照他的经常性动机行事,而不依赖感情冲动,这种禁欲主义的目的是使人可能过一种机敏、明智的生活:最迫切的任务是摧毁自发的冲动性享乐,最重要的方法是使教徒的行为有秩序。

禁欲主义如何深入个人的思想之中?如何确定自己受到恩宠呢?况且只有在证明具有与自然人生活方式明显相异的特殊行为之后,才有可能取得这种恩宠,由此产生出对于个人的推动力,激励个人有条有理的监督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获得恩宠,并因此而把禁欲主义注入其行为之中。但是,这种禁欲主义行为意味着人的整个一生必须与上帝的意志保持理性的一致,而且这种禁欲主义再也不是一种不堪承受的负担,而是每一个确信拯救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与自然生活不同的圣徒们的宗教生活再也不是离开尘世的修道院里度过,而是在尘世及其各种机构里度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种在现世中(但又是为了来世的缘故)将行为理性化,正是禁欲主义新教的职业观引起的结果。

在私有财产的生产方面,禁欲主义谴责欺诈和冲动性的贪婪。被斥之为贪婪、拜金主义等等的是为个人目的而追求财富的行为。因为财富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但在这里禁欲主义是那种“总是在追求善却又总是在创造恶的力量”,这里邪恶是指对财产的占有和占有的诱惑力。因为,禁欲主义,为了与《圣经•旧约》保持一致,为了与善行的伦理评价相近似,严厉的斥责把追求财富作为自身目的的行为;但是,如果财富是从事一项职业而获得的劳动果实,那么财富的获得便又是上帝祝福的标志了。更为重要的是:在一项世俗的职业重要殚精竭虑,持之不懈,有条不紊的劳动,这样一种宗教观念作为禁欲主义的最高手段。

当着消费的限制与这种获利活动的自由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样一种不可避免的实际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

基于上述理论,韦伯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必定成为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活态度普遍的发展。可以想象的最有力的杠杆。”

韦伯的上述论点,无疑是强调了新教伦理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其形成阶段的发展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源于新教宗教信仰的某些伦理要求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所需的经济动机模式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应当指出,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着作中,韦伯虽然强调了“思想在历史变革中所起的独立影响”,但是它并不否认“新教同样地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第2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5则范文

首先我想总体概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这本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导论

二、问题

三、禁欲主义新教诸分支的实践伦理观。

导论通过一个问题:“在西方文明中而且仅仅在西方文明中才体现出来的那些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正如我们常爱认为的那样)存在于一系列具有普遍价值的发展中——究竟应归结为哪些时间的合成作用呢?”来引出这本书的研究主题。那么长的一个问题讲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西方文明为什么只有在西方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就是韦伯在探究西方文明的独特性的根源在哪?

第一章: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中,韦伯分析了不同宗教派别间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致使他们在经济地位上的优劣差别。而得出的结论是:新教徒在经济地位上有着整体优势。

第二章:资本主义精神。引用美国富兰克林的话来诠释什么事资本主义精神区别于传统精神和前资本主义精神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

第三章:路德的“职业”观念。(本书的主要研究任务)主要通过路德的“职业观”引出新教的“天职观”。

第四章: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韦伯主要概括了新教各派,包括: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派、浸礼派的共同的“世俗禁欲主义”的观念。

第五章: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讲的是上面的共同的“世俗禁欲主义”观念,对日常经济生活的伦理准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对资本主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新教伦理又是怎么促进资本主义为什么只在西方社会兴起?而且仅仅在西方?在韦伯看来,新教伦理之所以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成长提供了沃土,是由于新教的理性化,尤其是理性化的新教 “天职’观念。

在这里不得不先对书中几个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解释:

1、第二章中的资本主义精神:富兰克林的话已经包含了现代资本主义的一部分特征:a、个人有增加资本的能力,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也就是说人们要尽可能的挣更多的钱;b、无论贫穷富裕生活上都要节俭。关于前后资本主义的区别,韦伯还举例了一个例子。资本家对劳动者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刺激生产的方法,而取得不同的成果。这就说明,前后资本主义精神的差异不在于赚钱的欲望的发

展程度,而在于大众的心态上对于获利的理解。前者只想挣够自己

生活需要的钱。后者却尽可能挣钱,并且勤俭节约,使自已有存款。

2、第三章的“天职观”: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生

活方式,不是用修道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

世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义务“人们要辛苦劳动积累财富,为上帝增

添光彩,称为上帝的选民、得到上帝的恩宠。这就意味着人们为了得到上帝的恩宠、成为上帝的选民的话就每时每刻兢兢业业地工作。

3、第四第五章中的禁欲主义:宗教改革之前的禁欲主义纯粹的禁锢人

们的世俗欲望,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则把禁欲的范围缩小,并更具体

化。是一种理性化的禁欲主义:a、要珍惜劳动时间,兢兢业业地工作,以至于完成上帝赋予的责任;b、劳动一向都是禁欲途径,新教则更加强调劳动是人生的目的,就是说你现在的职业是上帝恩宠你而赐予你的奖励;c、理性对待财富,传统禁欲反对人们占有财富,新教则认为只有挣更多的钱就是在为上帝添光彩。

说了这三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三个概念共同指向了资本主义精神。我想大家已经知道资本主义为什么也唯独在西方产生、发展?

包括新教“理性教义”、“天职观”在内的理性宗教观,使人们在宗教伦理上产生了一种新的禁欲主义,这些都要求人们努力工作、生活节俭。而努力工作就意味着人们获得更多的报酬,生活节俭就意味着资本的积累。在这种资本主义精神下,最终促成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篇3:“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5则范文

概述

导论

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显现出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文明的文化现象,遍及科学、史学、艺术、建筑、政治制度乃至经济体制各方面,这些文化现象的基本功同特点可以总结为“理性主义”。理性(rational)是韦伯高度强调的西方文明特性,对于本书所讨论的资本主义,韦伯指出:“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对财富的贪欲)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显然,促使西方文明走向理性化道路的是各种全然不同的力量,但是,通过考察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异同,韦伯认为,“各种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都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和决定性的影响。” 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

首先,韦伯从人口统计和社会调查中发现:在任何一个宗教成分混杂的国家,资本占有者、经营管理者以及在现代大型工商企业的高级工人的新教徒比例都高于新教徒的人口比例。韦伯认为,“新教徒不管是作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不管是作为多数还是作为少数,都表现出一种特别善于发扬经济理性主义的倾向”。

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来诠释典型的资本主义精神:“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金钱具有孳生繁衍性”,富兰克林的话包含着这样的一种观念: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韦伯认为,“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韦伯高度强调精神的作用,他说:“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并表现出来,它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和货币供给来作为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这一论点虽然是对经济基础的决定性的轻视,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同时期的中国虽实际上具备更好的经济基础却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这却不得不归于精神层面。

路德的职业概念

韦伯指出,路德在其作为改革家的最初十年中发展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即“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它不仅提升了世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对修道士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挑战,认为他们那种放弃现世、远离劳动的行为是逃避世俗的责任。可以认为,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最初引导者,他的宗教思想对宗教改革以及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韦伯同时指出:路德的职业观念是强调服从权柄、安于现状的传统主义的,在此,资本主义精神仍然是不可想象的;直到加尔文主义及新教其他教派的新教伦理才和资本主义精神发生了关系,但即便如此,也不应认为这些宗教改革家试图发展资本主义精神或者倡导社会改革,他们的工作中心在于灵魂的救赎;此外,宗教改革不应视为一种必然的历史结果,无数的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才造成了这一结果,而不是某些经济变革的直接结果。

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本章,韦伯通过考察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浸礼宗这四种历史上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试图从各派的不同教义中找出其共同或相近的伦理准则,从而探究“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约束力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转而指导日常行为并制约个人行动”的程度。

加尔文派的两大核心是“预定论”和“因信称义”,加尔文派认为“一切造物只有一个生存意义,即服务于上帝的荣耀与最高权威。”上帝的绝对自由是不受人类支配的,并且上帝只赐予一部分人的恩宠是不可改变的,而这也就将通过教会、圣事而获得拯救的可能性排除在外,所以人们只能服从上帝的圣戒、信赖上帝的选择,转而努力从事职业劳动以增加上帝的荣光。

虔信派对加尔文派的预定论进行了修正,虔信派认为恩宠是赐给所有人的,但不确定是哪一刻赐给你的,因此与加尔文教相比,虔信派对生活的理性化必然是不太强烈的,因为要占有恩宠状态的压力被转向了现实的情感状态,这种恩宠状态是必须不断被证明的,同时又是与未来的永恒性相关的。

循道派教徒的特点是:具备有条理的、系统化的行为本性,以求达至“唯一的确定性”。“唯一的确定性”是对宽恕的绝对确定性的一种纯感觉,是在对恩宠和完善性的直接感受中浮现而不是在对恩宠的意识中浮现,而重生(拯救的情感确定性)是恩宠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循道派的伦理似乎建立在不确定性的基础之上,这一点与虔信派相似,但对更高的生活,即

立地成神的向往使得他们将预定论当做一种权宜之计。

浸礼宗诸派以极端的方式完成了对尘世的宗教理性化,坚决地弃绝一切肉体崇拜,认为如果没有内心之光,自然人(自然理性引导下的人)也纯粹是行尸走肉。只有听任其良心指挥的人才能认定自己的重生,获得上帝的恩宠,而良知也恰是上帝给予个人的启示。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发端于加尔文教的英国清教徒为职业观提供了最融贯系统的宗教依据”,韦伯选了清教伦理学家巴克斯特作为典型代表,在巴克斯特来看,“上帝更乐于人各事其业以积极践履他之意志”,“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这种禁欲主义的伦理观反对享乐,而是鼓励勤奋地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来增加上帝的荣耀;清教徒在经济生活中倾向于克服自然欲望,摆脱非理性冲动的影响,注重秩序和理性。新教伦理以宗教的方式确认了正当追逐财富的合法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因素;而强调限制消费尤其是反对奢侈品则有利于资本的积累;进一步讲,清教主义对封建生活方式的反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时处于弱势的中产阶级,并且促进了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生活的发展,培养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人。但是,宗教禁欲主义只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旦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也就不再需要这种精神的支持了。此外,韦伯也指出,本书只是“尝试性地探究了新教的禁欲主义对其他因素产生过影响这一事实和方向”,任何一种单一的文化和历史的因果解释都是片面的,唯物论亦然。

新教的禁欲主义产生的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构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基本要素,所以说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因,其对资本主义精神有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也正是韦伯所强调的思想变革在历史变革中独立的影响,但是韦伯也并没有否认新教伦理同样会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简评

韦伯通常是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历史,阅读韦伯给我们这些大致已经接受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和社会冲突的观点的学生一个全新的视角,而韦伯的方法与马克思也并非相冲突,历史的考察本身就是有很多视角的,无可否认,每一个视角都或多或少形成一种对历史的解读,对历史的认识也是必须通过这些不同的视角才得以逐渐完善和明晰。

本书是对基督教新教的考察,而在韦伯的后续作品中,还对世界上其他重要的宗教予以

分别的考察。宗教是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势必对整个文化体系有深刻而全面的影响作用。但是,宗教是一种体系完善的表象制度,宗教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实际上对其所发源和成长的文化的本质的内在特性有一定掩盖作用,而文化的本质的内在特性也是对历史在文化方面的解读的不可忽略的方面。仅仅对宗教的考察是片面的、不足的,当然韦伯也并没有说考察宗教就足够了,但是本书及其系列著作在对各文明宗教的考察中,掩盖了文化内在特性的作用,尤其是其对宗教的影响。

重商主义其实是欧洲文化的传统特性,与中土文明相比较,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欧洲文明对商业的重视程度以及自发的关注程度都要比中土文明更强烈。这和地域性有很大关系,但并不是全部关系,而当这种倾向性固化为文化内在特性以后,大可暂且忽略地域性差异,而单单以文化而论了。另一方面,理性主义也是欧洲文明明显区别于中土文明的特性,这显然不仅仅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哲学发展以来的产物,从近东的早期文明社会开始就已经呈现这个趋势,西方早期文明的法律观念和民主意识都是中土文明不可想象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是历史发展的最顺畅的途径,尽管由于经济基础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可能早于欧洲产生,但在中国以及临近地区发展起资本主义文明,至少是接近于我们现在所见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可能性要远远小于欧洲。正是欧洲文明的这些内在特性才使得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伦理观最大可能地在实践中诉诸能够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而在中国,禁欲主义则未必有这样的实践趋势。

篇4:“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5则范文

王瑞 10368006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去读一本关于宗教对人类经济发展的影响的书,确实有一些困难。毕竟我本身没有宗教信仰,也不相信神鬼的存在,同时又不是哲学与伦理学的专家,所以很难想像为什么有人会信仰上帝,他们的信仰究竟有多虔诚,是真信还是半信?这些问题令我困惑了很久。因为完全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所以读这本书之前我必须作出如下假设:自中世纪至韦伯所处的时代,欧洲人对宗教信仰的笃信与虔诚,相当于中国人对人情的偏爱,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只有做出这种假设,我才能确信韦伯所讨论的新教伦理对欧洲人存在影响。

韦伯在书里讨论新教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是首先对资本主义进行界定,然后讨论新教各个分支的内涵,最后从新教中提炼出禁欲主义这一基本的宗教内涵并总结它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人和德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还是我学疏才浅,个人感觉韦伯的无关主旨的话很多。不过他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马克思的哲学,大体上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韦伯的书,让我体会到似乎世界没有那么绝对。韦伯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他的一个问题:当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与将要出现资本主义的那个时间段,是什么促使资本主义产生?我个人认为,经济决定论在这里说不通,或者说,不能仅仅的归因于经济因素(韦伯也是这么认为的)。韦伯认为新教伦理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他也没有排除其它可能因素的影响。在他看来,新教包含着让人致富的因素:世界是上帝赐予人的,去追求财富是符合上帝的旨意的;被选中的将会得救的选民必然会彰显上帝的荣耀,也就是说,所有虔诚的信徒都会产生追求财富的冲动(从宗教层面上说),以此彰显上帝的荣耀(因为彰显的荣耀不一定是选民,但不彰显上帝荣耀的绝对不是选民)。同时教义里面还包含着禁欲的要素,也就是财富不会被挥霍,而是用于再投资。

韦伯的解释说的通,但是我同时也产生了质疑:为什么没有新教的当代中国仍旧可以发展资本主义?(在这里的“资本主义精神”采取韦伯的定义,即:理性的从事物品交易,并且每笔交易都会有利润;以赚钱为目的;避免享乐)。韦伯很狡猾的补充到:一种制度的建立必须依靠精神伦理方面的创新,但当这种制度确定并向全球传播时,那么人们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伦理观念,使之适应制度的要求。

在这里,我想自己讨论一下中国资本主义发生的前提。

“妈,就那几亩地,你种,能种出什么结果。”

“不种怎么办?”

“你办个小卖部,卖东西,这样你可以一直卖着。等你老了,都能生活。老了怎么去种地。”

“可是那几亩地„„我还是先慢慢种着„„”

这一段对话是我亲耳听到的两个我的远方亲戚的对话。母亲呢,是一个穷苦的农民。儿子呢,是一个财经大学的学生。从这个真实的例子中可以很容易的感觉出来,资本主义发生的前提是什么。商业从人类诞生时就开始了,原始社会就存在物与物交换。随着商业规模的的不断扩大,产生了货币、集市、金融,甚至工业资本主义也是在商业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前提,追根到底也该归功于商业的发展。换句话说,必须有广泛的商业意识(在这里我的讨论只是针对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单一影响要素,而不排除其它要素或前提)。

只有一个人懂得低价买进物品,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中间利润这一过程,并且有足够的意愿去这么做,商业和进一步的资本主义才有兴起的个人基础。西欧属于海洋文明,有着漫长的海岸线,经商是人们最重要的谋生手段之一。古代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固然在沿海沿江地区有比较发达的工商业,但总体上以农业为主。刚才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来,甚至中国到了今天,在西北的落后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仍然缺乏资本主义因子。所以从这一点上,西欧产生现代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

我父亲是一个工厂的老板,也就是个工业资本家。他的经营策略很简单,低价买进原料,加工后高价卖出。同时他注重诚信,也十分勤奋,每日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一有休息时间他就补觉。他之所以长时间的坚持着,因为他一直希望家里人可以一辈子过上好日子。这种中国的儒家伦理不同于西方的新教伦理,不同于西方的个人救赎与金钱的渴望相结合。但是这种伦理却确确实实的在推动他的工厂的运作,支撑着这一最传统的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篇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马克斯·韦伯所做的工作是进行如布迪厄所说的“心理—表象”式的分析(皮埃尔·布迪厄《再生产》,13页),也就是说,韦伯的社会学研究是受这个问题支配的:宗教观念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各种社会的经济行为(《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357页)。为这个问题,韦伯必须论证资本主义精神与西方宗教伦理在影响经济行为(无论是个人的活是社会性的)的一致性。事实上,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的论述中心就在于此。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一开始,通过宗教归属与职业群体之间的关系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拥有和领导资本主义企业方面……都有新教徒在数量上超过天主教徒的倾向”(《社会行动的结构》塔尔科塔·帕森斯,570,译林出版社),这个至少为韦伯指出了它所研究的问题的方向。我们在后面就可以看到,韦伯在对加尔文宗派(新教派代表)等诸禁欲伦理派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论证方面作了极为大量的工作。

他认为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柱,这种精神是西方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新教伦理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但是为“资本主义精神”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因为这个概念所代表是在历史中联结起来的诸要素的复合体,因此,这个概念的最后的完善形式就不能是在这种考察的开端,而必须是在考察之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上篇第11页,陕西人民出版社)。所以,韦伯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对富兰克林、雅各布·福格观念的对比,标明富兰克林“具有伦理色彩的劝世格言”是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表现(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不在这里引用富兰克林和雅各布"福格的观点,具体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12页)。

韦伯认为,“事实上,这种伦理(指富兰克林的观点)所宣扬的至善 ——尽可能地多挣钱,是和那种严格避免任凭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因而首先就是完全没有幸福主义的(更不必说享乐主义的)成分搀在其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12页)在这里其实包含着几方面的含义。首先,用韦伯的话来说,“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素朴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显然,这种把获利作为人生的目标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或基础原则,在其他社会(未受资本主义影响)是不会存在的。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是具“资本主义精神”的商人行为或观念的“矛盾律”(这里的“矛盾律”只是作为表现一种状态两种相反的现象,并无逻辑上那种必然的“非A即B”)。在这方面,随着研究的推进,韦伯把他研究的观念伦理及资本主义精神同新教的诸禁欲派别的伦理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矛盾律”,主要和韦伯所提到的“天职观”(Beruf)有很紧密地联系。

那么,在这里就必须对新教派(本文以加尔文宗为代表)的宗教伦理做一些交待。加尔文宗是宗教改革中影响比较大的新教教派。加尔文宗曾经在宗教改革中提出了有广泛影响的“预定论”。这样的一个宗教教义的意义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⑴一个决对超验的上帝存在,作为世界的统治者和创造者,而且其是唯一的.;

⑵不在任何人的理解范围之内,所有的灵魂是否得救、死后是否进入天堂,完全由绝对的上帝预先决定,任何人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得知自己是否得救;“按照上帝的旨意,为了体现上帝的荣耀,一部分人与天使被预先赐予永恒的生命,另一部分则预先注定了永恒的死亡。”(1647年“威斯特敏斯特信纲”,下篇,第四章)

⑶一个人在尘世上存在,“其全部意义在于上帝,而不在于人;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相反,人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上帝。一切造物(当然包括加尔文所深信不疑的事实,即,只有一小部分人被选召而获得永恒的恩宠),只有一个生存意义,即服务于上帝的荣耀与最高权威。”

⑷个人尽管预先并不能知道自己是否得救,只有自己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也就是说,自己要博得上帝的青睐。尽管已经预定了“选民”,但个人应使自己配得上“选民”,达到选民的标准。

韦伯在谈到禁欲主义是认为,清教徒就像所有理性类型的禁欲主义一样,力求使人能够坚持并按照他的经常性动机行事,特别是按照清教教给他的动机行事,而不依赖感情冲动(下篇,第四章)。所以,韦伯在解释禁欲主义对资本主义精神作用的历史性起源是指出,“上帝的绝对超验性及 ‘一切和肉体有关的都是堕落’等严酷教义与个人内在的孤独感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清教徒对文化、宗教中一切诉诸感官和情感的成分都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因为这些东西无助于得救,而只能平添些感伤的幻想和偶象崇拜式的迷信”(下篇第四章)。另一方面,加尔文教禁欲主义与中世纪禁欲主义(详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下篇,第四章)的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表现在从禁欲向世俗活动的转变。

由此,这里可以将上面提到的“矛盾律”简略的概述一下:狂热的工作与拼命地赚钱积累资本与禁欲主义行为。狂热的工作与拼命地赚钱积累资本表现为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商人们以合理的手段不断获取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商人们赚钱的目的并不在于享乐,而是在于为“神召”的“天职”,即为上帝添加荣光。在德语的 Beruf(职业、天职)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三章)。就这样,在商人们同一状态或行为的两个方面,构成了积累财富与禁欲进而成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动力。在另一层意义上,这也构成了现世与上帝之彼岸的某种衔接。这种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矛盾律”的。韦伯指出,“这种世俗的新教禁欲主义与自发的财产享受强烈地对抗着;它束缚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而另一方面它又有着把获取财产从传统伦理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的心理效果,它不仅使获利冲动合法化,而且(在我们所讨论的意义上)把它看作上帝的直接意愿。”(第五章)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新教的伦理观念至少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对于资本的积累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商人们在世俗的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获利的欲望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的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得以完成。

从个人行动的意义、文化和价值等方面研究社会现象,被称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韦伯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除了应对社会现象作合乎规律的因果分析外,还必须深入地探寻导致特定社会现象出现的个人行动动机,理解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属人的“意义”。从韦伯这种方法论立场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韦伯为什么在“心理-表象”和精神动力方面对资本主义精神作出分析。也就是说,韦伯为什么从宗教伦理的角度来论述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是他关于“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系列研究的最先的著作。关于西方宗教与资本主义的研究之后,他对比研究了其他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几种宗教(未全部完成),建立起宗教社会学思想体系。他进一步把新教伦理相联系的经济合理性思想引入对国家、法、政治的研究中,既论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及其形式主义法律和官僚制行政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存在实质非理性。

篇6:“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5则范文

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完,对于我这个原来也不怎么关心基督教的人来说,实属不易。所以,就用了老舍先生读书的方法,即看到喜欢的就看,看到生涩难懂的就跳着读。老师说要做成研究报告形式的读书笔记,就我目前的水平也达不到研究这本书,所以就只能逐章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宗教社会学导论:

1.“今天,唯有在西方,科学才处于我们认为它是合法有效的一个发展阶段。”其表现不仅在自然科学上(包括天文学、几何学、生物学、化学等),还表现在人文科学中(包括艺术、音乐、建筑、史学等等)。这里的科学更多的指的是理性,而“理性”这个词又是从基督教中衍生而来。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想我们在追求科学的同时,也应当停下脚步看看被我们日益破坏的生态环境。

2.“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曾像近代西方这样深切地体会到,社会的整体存在,乃至其政治、技术和经济的状况,都绝对地、完全地依赖于一个经过特殊训练的行政人员系统结构。”那么,我很想问的是,如果这个国家的行政人员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或贪赃枉法,那么,这个国家是不是就得面临瘫痪了呢?是什么使得这些行政人员能够管理把国家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不徇私枉法呢?

3.“可以说,全世界任何国家,所有时代,这种对金钱的追逐存在于人们一切的条件和形式中。”“对金钱的追逐”不如说是“对成功的追逐”,因为获取金钱的目的是为了成功,成功的目的是为了荣耀上帝。但除了西方世界之外,是否每个民族追求的都是金钱呢?例如朝鲜,他们的民众又何以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呢?

4.“对财富的无限制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精神。毋宁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我们所受的教育中,资本主义一直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可又有谁去了解过真正的资本主义呢?我觉得,真正的资本主义应当是双赢的,买卖双方满足各自的需求。我不是学经济的,数学还特别差,对于本书中所提及的经

济术语实在难以理解,但我仍旧认为,资本主义精神不是简单的攫取财富,而是持续不断的理性经营。这种理性体现在劳动组织的发达(股份制企业);阶级斗争的推动的社会合理化;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更严谨的法律和行政体系。

5.“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是依赖于利用交换机会,来谋取利润的行为,即依赖于在形式上和平地获利机会的行为。”首先,在资本主义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未停止过对其它国家资源的掠夺和殖民,这恐怕称不上是“形式上的和平”吧,当然,韦伯在后文也有所解释。

总之,在导论中,我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看重“理性”,与中国文化看重形象思维截然相反,西方世界是以分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由小到大地将每一个细节都理清楚,而中国人则是将世界看做一个整体,由大到小地感知。而资本主义精神不是对财富的无止境的奢求,而是对这种现象的抑制。

第一章:宗教团体和社会阶层

1.“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就好像在一只鸟困在笼子里,只不过,笼子由密闭的变成了镂空的,让小鸟可以透透气。

2.“天主教更注重来世,其最高理想更具禁欲苦行色彩,这无疑会将其信徒培养得对现世的利益无动于衷„„新教一方,把这种解释作为抨击天主教生活方式中禁欲理想的根据;天主教方面则指责说,新教的物质主义倾向正是因为他们把全部理想世俗化了。”

这一章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将新教和天主教做了一个区别,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新教徒采取的是“入世制欲主义”,他们不再歧视世俗的劳动,参与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天主教徒则采取的是“出世制欲主义”,不食人间烟火。在对待现世和来世上,新教徒倾向物质主义,把理想世俗化,注重现世物质享乐——他们追求“吃的舒服”;而天主教徒则强调来生;禁欲苦行,对现世利益无动于衷——他们追求的是“睡得安稳”。在自我要求与告解制度上,新教徒追求“完整体系的善行活动”,完完全全为自己的每一份行为负起责任。圣徒的现世生活彻底的合理化,“一切均为增加上帝的荣耀”;而天主教徒的动机多半是随兴所至,充作“临终时的一种保险费”,看重“个别”的善行或恶行。

第二章:资本主义精神

1.“富兰克林所有的道德观念都被渲染了功利主义的色彩。诚实有用,因为它能够保证信用;守时、勤奋、节俭也是如此,所以它们被称为美德。”功利主义在我们看来,一直都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功利主义,那么有些社会问题就不难解决。

2.“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中的社会伦理最有特色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资产阶级文化从一开始便与基督教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基督教催生了资本主义的诞生。

3.“拜金主义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西方,相信“人之初,性本恶”,这就是西方学者所谓的“原罪说”。按《圣经》的说法,上帝创造了人类,他们却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失去了乐园,然后堕落到万恶的现世来受苦受难。在世上只有不断忏悔,才能在基督再世的审判末日得到解脱。因此,西方社会将人看作是万恶的源泉。

4.“一个人不是从本质上想赚尽可能多的钱,他只是简单地想赚得能够使他过上他所适应的生活的钱。”从这一点上说,资本主义精神便是对无止境的对财富的奢求的抑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物质财富。

5.“桑巴特在资本主义起源的讨论中,曾经将满足需要和获利作为经济史上的两大主要原则。前者是获得满足个人需要的必需商品,而后者则是不断追求利润,以便不再受到需要的局限,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支配经济活动的形式和方向的目标。”资本主义精神不只是谋生方式,经营理念,更是行为准则,精神气质。一种启蒙精神,这是资产阶级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6.“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对于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因此,资本主义精神归根到底是属于理性精神,而西方的理性精神又是从神学院中发展出来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资本主义精神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基督教的精神,新教精神。

第三章:路德的天职观(研究任务)

路德的天职观是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履行世俗义务是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

1.“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上帝让每一个人在现世生活中都各尽其责,而每个人的任务便是尽忠上帝,做好自己的工作。

2.“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履行世俗义务是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而且唯有这种方式才符合上帝的意愿,因此每一种正当的职业在上帝那里都具有完全同等的价值。”上帝所要求的每个人的恪守本分、各尽其责与中国文化中儒家所倡导的做好自己的本份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中国文化表现为内向,而资本主义不断在扩张呢?

第四章: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坦率地说,第四章与第五章我基本没有怎么认认真真地看,尤其是第四章中的宗教派别我实在难以理解,或许是因为没有关于基督教的背景知识,我们所熟知的关于基督教的背景知识也就是圣诞节、耶稣等零零星星的内容。

1.“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存在则完全是为了上帝。”换句话说,世间万物的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与最高权威。这样的想法在我们这些所谓的无神论者眼中看来是可笑的,但在基督教徒的眼中却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正是这样的信念,使得他们拥有终极的人生目标。这不禁使我想到,一个信教的学生对不信教的老师说:“老师,你不信什么,为什么还活在这个世界?”在基督教徒的眼中,这样的信念不容侵犯,不容质疑。

2.“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是得到永恒的救赎,他只有独自去面对永恒的早已注定的命运,谁也无法帮助他。”命运是个可怕的词语,俄狄浦斯不相信命运,但最终却被命运所捉弄。基督教继承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精华,认为人的命运是天生不能改变的,上帝的选民是早已注定的。

第五章: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1.“虚度光阴便成了万恶之首;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万恶之最。”在英文的谚语中,有“Time is money.”,翻译成中文便是“时间就是金钱”,可见,无论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对时间较为重视。上天给人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便是时间。

2.“富人也不可不劳而食,因为即使他们无需靠劳动挣得自己所需,他们还必须服从上帝的训诫„„上帝已经给每个人安排了一个天职,人必须各事其业,辛勤劳作„„它是上帝向个人发出的指令,命他为神的荣耀而劳动。”这是一种宗教的责任,即恪守上帝为他安排的位置,循规不逾矩。人应该接受现实世界,随遇而安。

篇7:“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5则范文

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该书在肯定精神与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的前提下,阐述了新教伦理与潜藏在资本主义发展后面的某种心理驱动力(即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某些关系。

韦伯在该书中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 法医工作与伦理

★ 浅谈金融泡沫与投机资本

★ 入党动机之观察与分析

★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分析

★ 分析报告范文

★ 藏传佛教的传统伦理教育体系之探讨

★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与解读

★ 项目运营总结与分析报告

上一篇:社区个人总结下一篇:采矿专业的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