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跨文化case16个

2024-04-24

黑大跨文化case16个(共7篇)

篇1:黑大跨文化case16个

Case Study

The Mountain High Hotel Complex

Alice Hendry had recently been appointed as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Mountain High Hotel Complex.This was her first appointment to this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she was very keen to make a success of the job.She was aware that her task would be very demanding but was confident that the experience that she had previously gained in a number of similar establishments would enable her to motivate the staff and soon have them all committed to working as an integrated team.She had been asked to prepare a report for the board of directors detailing how she planned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business during the traditionally quieter Spring and Autumn months.案例研究

山高酒店大楼

爱丽丝亨德利最近被任命为山高酒店大楼的总经理。这是她第一次约会的管理这个层面,她非常热衷于这项工作的成功。她知道,她的任务是非常苛刻的,但有信心,她在多项类似机构此前获得的经验将使她以激励员工,并很快让他们都致力于工作为一体的综合团队。她被要求准备一份报告,供董事会详述她如何计划在传统上更安静春秋个月提高业务水平。

The hotel complex had a number of distinct operations.There were 150 bedrooms, 2 restaurants, 2 bars and a night-club.In addition, there was also a sports fitness centre and swimming pool and the complex also managed its own sports shop that offered ski equipment sales/hire and lessons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and mountain bike sales/hire and guided tours in the summer months.The complex also owned and managed the mountain gondola and ski lifts.The gondola operated throughout the year for sightseers as well as being used by skiers in the winter and by mountain bikers in the summer.酒店大楼有多个不同的操作。共有150间卧室,2间餐厅,2间酒吧和一个夜间俱乐部。此外,也有一个体育健身中心和游泳池以及复杂的管理也提供了滑雪设备销售/租赁和在冬季和山地自行车的销售经验/租用,并在夏季导游自己的体育用品商店。酒店还拥有和管理的山缆车和滑雪升降机。缆车营运全年为观光客,以及正在使用的滑雪者在冬季和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在夏季。

Although the Complex had a generally younger sporting clientele during the winter and summer months, Alice was aware that some efforts had previously been made to attract a different type of customer,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months when mountain biking and more particularly skiing were not available.It was apparent that little success had been made with these initiatives even though the hotel complex was undoubtedly equipped to cater for a more mature clientele.Alice had conducted some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apparent failure and was concerned to discover that while there had been some initial success in attracting a more middle-aged customer during the off-season, there was little evidence of any re-booking.虽然复在冬季和夏季有一个普遍比较年轻运动的顾客,爱丽丝知道,以前曾提出,以吸引不同类型的客户一些努力,特别是在春秋个月的时候骑山地自行车和更特别的滑雪不可用。很明显,收效甚微已与这些举措尽管酒店大楼无疑是装

备,以应付更成熟的客户群。爱丽丝已经进行了一些调查,这种明显的失败,并关切地发现,虽然已经在休赛期吸引更多的中年客户取得了初步成功,有任何重新预订的迹象。

At the end of her first month in the job Alice called a meeting of all of the Complex’s supervisory staff to discuss her plans to improve the trading levels during the off-peak months of the year.She suggested that the complex needed to set up and market a number of activities that would be attractive to the more mature customer and that the staff would need to be flexible in their approach to their jobs.For example: The fitness centre could offer more sedate exercise programmes that would appeal to those who perhaps enjoyed walking in the countryside rather than the more dynamic needs of Skiers and Mountain Bikers.The sports shop could offer guided mountain tours with low-level valley walks for the less adventurous and for times when the weather was inclement.Alice also felt that there may be a market for bird watching excursions during the Spring months as she was aware that the Mountain High Complex was located in an area where many rare species of summer visiting birds could be found, if you knew where to look.The night club could easily be used for ballroom and line dancing rather than the more brash ‘dance’ music enjoyed by younger ‘clubbers;She then asked the staff if they had any ideas that could be considered.The responses were not what she had hoped.Robert who managed the sports shop was openly hostile.He took the view that it was his job to serve the customers with their needs for skis and bikes and that it certainly wasn’t up to him to go wandering round the mountains with groups of unfit old folk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In his opinion everyone knew that his staff worked hard enough for the skiers and bikers in the winter and spring and they felt entitled to be able to ‘take it easy’ during the off-peak months.His view seemed to be shared by most of the others.They all seemed to resent the idea that they would have to deal with a different type of client in the quieter months of the year.在她的第一个月的工作结束爱丽丝召集了所有的复杂的监管人员的会议,讨论她的计划年内的非高峰月,以提高交易水平。她建议,需要复杂的设置和市场的一定数量的将是更成熟的顾客的吸引力,而工作人员将需要灵活的方法来他们的工作活动。例如:健身中心可以提供更安静的运动项目,将吸引那些谁也许喜欢走在乡间,而不是滑雪和山地自行车爱好者的更具活力的需要。在体育用品店可以提供带导游的高山观光与低级别的谷走对冒险运动缺乏和当时天气恶劣倍。爱丽丝还认为,有可能是市场对鸟类在春季游览观赏,因为她意识到,山高大楼位于在夏天参观鸟类的许多珍稀物种可以找到,如果你知道去哪里找一个领域。夜总会很容易被用于舞厅和排舞,而不是更傲慢“舞蹈的音乐被年轻”的俱乐部成员享受;然后,她问工作人员,如果他们有可能被视为任何想法。该反应是不是她所希望的。罗伯特谁管理的体育用品商店是公开的敌对。他所持的观点,这是他的工作,为客户提供他们的滑雪板和自行车的需求,而且它肯定没有达到他去溜圆山中与不适合老人在春秋组。他认为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员工做得足够在冬天和春天的滑雪和骑自行车的人,他们感到自己有权利可以在非高峰期以“慢慢

来”。他的观点似乎被大多数人共享。他们似乎都反感,他们将不得不面对在今年的安静几个月不同类型客户的想法。

Alice reluctantly decided to ask the staff to take some time to think about her proposals and to meet back with her again in two weeks time.She was aware that the Board of

Directors had asked her to submit her report and associated proposals within three months of her starting the job and that time was running out.However she knew that she could not succeed without the help of the staff and that somehow she needed to convince them of the value of her ideas.爱丽丝不情愿地决定要求工作人员采取一些时间来考虑她的建议,并满足她回来了,又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她意识到,公司董事会已经向她,她开始工作在三个月内提交其报告和相关建议,并认为时间不多了。但是她知道,她不能没有工作人员的帮助,而且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她需要说服她的想法的价值他们。Informal discussions with a number of the staff helped to confirm what Alice was already beginning to suspect.The staff were generally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their particular area of expertise but had no interest whatsoever in anything else.The sports shop was a good example.The staff was all young, fit and fully committed to their sport of skiing.They were all experts and spent their free time in the winter out on the slopes.While at work they were more than willing to share their enthusiasm for skiing with anyone who came into the shop but had little time for non-skiers.In the summer

months they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mountain biking in the same way.Much the same situations existed in the sports centre, swimming pool and bars/night club.与一些工作人员的非正式讨论有助于证实了爱丽丝已经开始怀疑。该工作人员普遍非常热衷他们的专业特别区域,但有任何其他事情没有兴趣。体育商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工作人员是所有青年人,配合和全力滑雪的运动。他们都是专家,度过他们的闲暇时间在冬天在山坡上。虽然在工作中,他们更愿意分享他们的热情与任何人谁来到店里,但很少有时间对非滑雪者滑雪。在夏季,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山地自行车以同样的方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存在于体育中心,游泳池和酒吧/夜总会。

Alice was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way forward was to promote a culture of customer care, for all customers, amongst the staff at the Mountain High Hotel Complex.She decided that she would make this the theme of her report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If she could convince them to support an extensive programme of Customer Care Training, then she was sure that ever-increasing numbers of customers could be encouraged to come to the complex and just as importantly, to come back again and again.爱丽丝认为,前进的道路是推动客户服务的文化,为所有的客户,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在山高酒店大楼。她决定,她会做出这样她的报告的主题,以董事会。如果她能说服他们支持一个广泛的客户服务培训的程序,那么她肯定是客户不断增长的数字可能会鼓励前来复杂,同样重要的是,回来一次又一次。

篇2:黑大跨文化case16个

2012首届大学生模特大赛欲以打造一次惊世之美、盛况空前的以内涵、文化、青春、时尚为主导,彰显当代大学生青春风采,演绎时尚潮流的一次顶尖赛事。

2012首届大学生模特大赛能够展示出学生们的多才多艺,更进一步展示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无论是脑力还是才艺都有突出的才能,让人感受到大学生的境界之美,服饰之美,礼仪之美,形体之美……借这一声势浩大的美丽风景,利用广泛的传播渗透力和深度的美丽震撼力,将美丽的T台延伸到校园当中。为校园文化生活提供一道极具特色文化大餐。

一、宗旨:

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示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倡导和平、推广环保、热心公益、共建和谐社会。

二、目的:

1、此次赛事旨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向大众展示大学生风采。

2、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3、提升大学生整体着装水平,时尚感知能力,综合表现力

4、促进各大高校间的文化交流,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

5、引领互动、展示优势

6、营造声势、树立形象、聚集人气

7、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

信心,增强敢于展现自我的勇气。

三、指导思想

哈尔滨市委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本次大赛利用高校全面发展人才和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十二五”时期《哈尔滨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贴近校园文化生活,引领带动哈尔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影响,引领和带动哈尔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四、赛事主题

“弘扬校园文化,展示学生风采”为主题,充分展示80,90后的张扬个性,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

五、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哈尔滨市模特协会

黑龙江大学

六、承办单位

哈尔滨市模特协会演艺培训基地

黑龙江大学团委

七、赛事活动内容:

1.赛事流程:比赛分为各校赛区初赛、复赛、决赛,以及高校联合总决赛。

(1)各校赛区初赛晋级50名选手参加校赛区复赛

(2)各校赛区复赛晋级30名选手参加校赛区决赛

(3)各校赛区决赛前三名晋级总决赛

(一)高校分赛区比赛内容;

1.各校赛区初赛阶段,选手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进行T台走秀展示,由评委评分。比赛服装由选手自己准备

2.各校赛区复赛阶段,选手组合进行个性走秀展示(赛前抽签决定分组状况),个人活力装展示。

3.各校赛区决赛阶段,个人时装展示,个人才艺展示,晚装展示。

(二)总决赛

高校联合总决赛,首先要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推介,总决赛暨颁奖典礼,邀请市委领导、各高校领导。由资深模特大赛导演,知名模特等担任评委。平面媒体、影视媒体、网络媒体参与报道,并有演艺团体参与演出。

八、比赛形式

覆盖范围:哈尔滨市所有大型高校

报名方式:各个高校赛区指定报名地点,报名时间XX男女不限,男子身高要求175以上

女子身高要求163以上

报名地点:各大高校团委

所有选手均需持身份证或相关证件到指定地点报名

报名时间:

九、奖项设置

1、各高校分赛区决赛设置: 冠军2名(男女各一名)亚军2名(男女各一名)季军2名(男女各一名)

最佳人气奖1名最佳台风奖1名最佳才艺奖1名最具活力奖1名最佳身材奖1名

2、总决赛奖项设置:

冠军2名(男女各一名)亚军2名(男女各一名)季军2名(男女各一名)

最佳人气奖1名最佳台风奖1名最佳才艺奖1名最具活力奖1名最佳身材奖1名最佳潜质奖1名最佳媒体印象奖1名

篇3:“煮”出醇香的语文味

一、“醉”字悟心境

“醉”字是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一词的“词眼”。这里的“醉”有“陶醉,沉醉”之意。翁媪陶醉于安定闲适的生活和清新迷人的乡野风光;沉醉于大儿、中儿的勤劳躬耕,小儿的天真无赖;沉醉于一家人和谐幸福的天伦之乐。“醉”也暗示了作者回归田园后愉快的心境。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醉”字,层层剥笋,步步推进,引生“入境”。教学片段如下: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呢?

生:老人喝了些酒,醉了。

生:它是醉醺醺的意思。

师:谁醉?为什么醉?

生:老太太、老爷爷陶醉了,醉的是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小儿子的可爱。

生:两位老人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非常幸福,非常安宁,他们享受着天伦之乐。

师:谁能说说诗人当时的处境?

生: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直主张抗击金兵,可是遭到了排挤而被贬职,心中有些伤感,也有些担忧。

师:诗人忧国忧民,虽然遭受打击,但是心系国家和人民,看到眼前的情境,会想些什么呢?

生:金兵入侵,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要是没有战争,那里的人们也能过上安宁的生活,那该多好!

师:你不仅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还读懂了诗人的心声,了不起!

这样的课堂,语文味在由表及里的词语细读中醇香四溢,学生入情入境,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站”字显精神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叙述了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坚定信念,不言放弃的顽强精神。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这段话恰恰是全文的关键所在,是对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打不垮”的具体描写。这句话中“很多人以为”是从侧面说明谈迁所遭受的挫折是常人难以承受的,然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的谈迁却“站”了起来。一个“站”字显精神。

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个“站”字让学生品悟人物的精神。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之后,我出示了上述课文中的语句,问:“这里的‘站’字应怎么理解?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学生经过读文、讨论,悟出“站”是振作起来,继续读书写作之意。然后,我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人们为什么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和“谈迁是怎样‘站’起来的”两个问题细读前后文,引领学生穿越文字的丛林,直抵语言背后的精神世界。

三、“藏”字蕴深情

《黄鹤楼送别》情感饱满、语言如诗,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意境创设,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欣赏和借鉴。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句中的这个“藏”字应是斟酌的结晶。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味的。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字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呢?

生:“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师:两位大诗人是怎么“藏”住惜别之情的呢?

生:“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给人的感觉是轻松随意。

生:我从“有意”这个词体会到他们看上去轻松,实际上心里一点都不轻松。

师:诗人表面的轻松背后藏着沉甸甸的惜别情。让我们好好读读这段话。

(生齐声诵读)

师:诗人心里有着浓浓的惜别情,却为什么要“藏”起来呢?

生:他们都不希望对方因为离别而忧伤。

生:我从“触动”想到他们的心里好像有点“心疼”的滋味,一碰就疼,所以要“藏”起来。

生:李白性格豪放,不像别人那样儿女情长。

师:他们都强忍住心里的惜别情,“藏”得越深越表明他们的情谊越深。那么,这样的深情厚谊“藏”得住吗?

生:“藏”不住,从他们临别之时说的话中流露出来了。

师:情到浓时难自禁,让我们品读第三自然段,感悟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饮酒话别的动人情境。

孙双金老师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学生阅读时能够关注字词,“煮字”“煮词”,就能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就能够“语语悟其神”。

四、符号增意蕴

在教学中,切不可让学生轻易地放过标点符号,而应当联系课文内容“煮”上一番。

《诺贝尔》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都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这段文字生动地体现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不避危险的情境,表现了他的献身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中,我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对这些感叹号进行细细品味。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这段课文里用了多少个感叹号?

生:这段话里共有8个感叹号。

师:感叹号一般用来表示强烈的感情。这些感叹号又分别表达了什么强烈感情呢?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里的感叹号表现了诺贝尔的激动、兴奋的感情。

生:诺贝尔经历了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才发明了固体炸药,现在他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一定也经历了许多次的挫折。此时,导火线在接近炸药,成功就在眼前,他怎能不激动和兴奋呢?

生:我觉得这里的感叹号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紧张的气氛。

师:那么“轰”字后面的感叹号又怎么理解?

生:炸药已经爆炸,“轰”的一声预示着实验成功,表达了诺贝尔此时此刻的喜悦、兴奋之情。

师:这里的感叹号仅仅表达诺贝尔一个人的感情吗?

生:可能包含别人对诺贝尔安危的担心,这从后面的句子可以体会出。

生:“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这句里的感叹号表达了人们的震惊和痛惜之情,他们以为这次爆炸会危害到诺贝尔。

生:“成功了!成功了!”这句表现了诺贝尔欣喜若狂的心情。

师:这段话写得扣人心弦。八个感叹号的运用,更能激发读者的追索之情,牵挂之意,真切感知诺贝尔的感人事迹。

课文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散落在字里行间的标点符号,犹如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滋润了文本,赋予了文本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篇4:黑大研究生复试经历

2011年四月

我与十四号下午赶到哈尔滨,一宿没睡着觉,心情十分复杂,害怕接下来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十五号进行体检,人山人海,又冷又饿,无论到哪一个环节都是排队。十六号下午五点半进行英语听力考试,完全蒙了,速度非常之快,高度紧张导致啥也没记住,答完听力,手心出汗,浑身无力的坐在位置上等待收答题卡。六点进行专业课笔试,四道论述题,十二篇答题纸,怎么写也写不满,说了很多废话,最后写到手痛,没有灵感了,八点我交了卷,都不知道是怎么下楼的,啥心情都没了,后来给老师打电话,咨询一下,老师叫我放心,说黑大的听力是相当的难,谁都听不懂,这下放心点儿。一宿忐忑,17号上午八点考英语口语和专业课综合面试,从八点开始排队,排到10点轮到我进行口语,毕竟学了四年英语,老师很随和,当老师问我为什么打算做律师的时候,我回答律师可以赚很多钱,所有老师都哈哈大笑,当然我还说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总之进行的很顺利,特别快我就出来了,原本准备的自我介绍啥的都没用上,出了英语考场开始去专业课面试排队,排了一上午没希望,又安排到下午一点半接着排,外面下大雨,我没有伞,跑去食堂吃点饭,接着排队,下午突然知道加试法理学,原本通知考民法和刑法,法理是啥了?完全想不起来,揪着心到三点我进去面试,民法刑法是抽签,法理是老教授问,还好老师还算是没怎么打击我,就这样出了门后,一身轻松,剩下的只有等待通知了。

篇5:16个幼儿故事

小马过河小马和他的妈妈住在绿草茵茵的十分美丽的小河边。除了妈妈过河给河对岸的村子送粮 食的时候,他总是跟随在妈妈的身边寸步不离。他过的很快乐,时光飞快地过去了。

有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说:“小马,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 把这袋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吧。” 小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驮着粮食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 淌过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 犹豫中的小马一抬头,看见了正在不远处吃草的牛伯 伯。小马赶紧跑过去问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马高兴地跑回 河边准备淌过河去。他刚一迈腿,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可深 啦。”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

小松鼠翘着她的漂亮的尾巴,睁者圆圆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

小马一听没主意了。马妈妈老远地就看见小马低着头驮着粮食又回来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就迎过 去问小马。小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 一起去看看吧。”

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这回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 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 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2、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但是,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年迈的国王没有一个孩子。这件心事,使他很伤脑筋。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说:“我要亲自在全国挑选一个诚实的孩子,收为我的义子。”他吩咐发给每一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

“如果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

“真奇怪!”雄日有些纳闷。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

“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

母亲同样为此事操心,她说:

“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那些种子,但是它们仍不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服装的孩子们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跟前,问道:

“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雄日抽泣着,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子又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过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摘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

“这就是我的忠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来继承王位呢?”

于是,国王说:

“子民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种子。”

听了国王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的花朵的孩子们,个个面红耳赤,因为他们播种下的是另外的花种子。

3、丑小鸭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猫吓唬它。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伤心地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秋风瑟瑟地吹着,树叶飘落在丑小鸭身上,它孤零零地走着,走着,泪珠扑嗒扑嗒往下掉。

有一天,丑小鸭看见一个大湖,它跑过去,在湖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起来。虽然湖水很凉,但丑小鸭却游得十分高兴,忘记了烦恼。忽然,它看见一群雪白的天鹅掠过湖面,向南方飞去。它们的样子那么高贵,姿态那么优雅,丑小鸭又惊奇又羡慕。

冬天到了,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不能再游泳了,它又冷又饿,趴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昏睡过去,被一个农民救走了。

第二年春天,丑小鸭离开了农民的家,又来到了湖边。有几只天鹅落在它的周围,关切地看着它。“连你们也要嘲笑我吗?”丑小鸭心里想着,难为情地低下头。这一低头,让它大吃一惊。湖水中自己的影子,竟是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原来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周围的几只天鹅起飞了,丑小鸭也张开宽阔的翅膀,向远方发出“呜——呜——”的鸣叫,跟着自己的同伴,飞向高高的天空。

这时,鸭子、猫、公鸡、仰望着天空,发出一声声赞叹:“啊,多美的天鹅!”“瞧,它们飞得多高!”大家不知道,在这群天鹅中,有一只,就是那曾被大家百般嘲笑过的丑小鸭。

4、小红帽

从前,有个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谁见了都会立刻喜欢上她。有一回,小姑娘过生日,奶奶送给她一顶天鹅绒做的小红帽,她戴在头上特别合适。从此,大家便叫她“小红帽”。

有一天,妈妈对她说:“小红帽,你奶奶病了,你去给她送一块蛋糕和一瓶葡萄酒。路上要当心,不要跑,千万别离开大路,要不然你会摔跟头的,那样奶奶就吃不到这些东西了。最重要的是碰上坏人不要害怕,要动脑筋,保护好自己,知道吗?”

“知道了,妈妈”小红帽说,“我会小心的。”

奶奶住在村子外面的森林里,离小红帽家有很长一段路。小红帽上路了,路边的花开得多么美丽啊!还有那些小鸟,它们唱得得多么动听啊!树林里的一切是多么的美妙!小红帽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突然,碰见了一只大灰狼。

大灰狼问小红帽:“漂亮的小姑娘,请问你到哪里去?”

小红帽一看大灰狼那副贼头贼脑的样子,就知道他没安好心,她想:要是现在就拆穿他,他有可能会立马把我吃掉。我先稳住他再说。小红帽说:“我要去奶奶家。奶奶病了,我去给他送蛋糕和葡萄酒,好让她吃了以后恢复得快一些。”

“小红帽,你奶奶住在哪里呀?”大灰狼又问。

“我奶奶就住在树林里。对了,你要去哪里?”小红帽问。

大灰狼见小红帽问,他心想,等到了小红帽奶奶家,我得想个办法,把她们两个一块吃掉。好长时间没吃到这么可口的东西了。他就回答道:“我也要到我奶奶家,我奶奶家也在树林里。”

小红帽见大灰狼跟定了自己,心想:我要想个办法来对待大灰狼,小红帽说:“你去奶奶家,怎么没带东西?你应该摘点蘑菇给奶奶吃。”

大灰狼为了不露馅,就说:“对,那我先去摘蘑菇。”

小红帽趁大灰狼摘蘑菇的时候她就赶紧跑起来。小红帽跑得越来越快,离大灰狼越来越远。

跑着跑着,小红帽看见路边有一把铁铲,她拿起铁铲在路边挖了一个坑,然后铺上落叶。然后小红帽继续往前跑,在路上她遇到了一个猎人。她告诉猎人,后面有只大灰狼在追她。猎人和她一起往回走,想把大灰狼抓住。快到那个坑的时候,听见里面有呼喊的声音。原来是大灰狼掉了进去,猎人一枪把大灰狼打死了。

一路上,猎人直夸小红帽是个聪明、勇敢、机灵的好孩子。小红帽高兴地笑了。

5、龟兔赛跑

兔子长了四条腿,一蹦一跳,跑得可快啦。乌龟也长了四条腿,爬呀,爬呀,爬得真慢。有一天,兔子碰见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乌龟,咱们来赛跑,好吗?”乌龟知道兔子在开他玩笑,瞪着一双小眼睛,不理也不踩。兔子知道乌龟不敢跟他赛跑,乐得摆着耳朵直蹦跳,还编了一支山歌笑话他:

乌龟,乌龟,爬爬,一早出门采花;乌龟,乌龟,走走,傍晚还在门口。乌龟生气了,说:“兔子,兔子,你别神气活现的,咱们就来赛跑。” “什么,什么?乌龟,你说什么?”

“咱们这就来赛跑。”

兔子一听,差点笑破了肚子:“乌龟,你真敢跟我赛跑?那好,咱们从这儿跑起,看谁先跑到那边山脚下的一棵大树。预备!一,二,三,---”

兔子撒开腿就跑,跑得真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他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呢,心想:乌龟敢跟兔子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呀,在这儿睡上一大觉,让他爬到这儿,不,让他爬到前面去吧,我三蹦二跳的就追上他了。“啦啦啦,啦啦啦,胜利准是我的嘛!”兔子把身子往地上一歪,合上眼皮,真的睡着了。

再说乌龟,爬得也真慢,可是他一个劲儿地爬,爬呀,爬呀,爬,等他爬到兔子身边,已经累坏了。兔子还再睡觉,乌龟也想休息一会儿,可他知道兔子跑得比他快,只有坚持爬下去才有可能赢。于是,他不停地往前爬、爬、爬。离大树越来越近了,只差几十步了,十几步了,几步了...终于到了。

兔子呢?他还在睡觉呢!兔子醒来后往后一看,咦,乌龟怎么不见了?再往前一看,哎呀,不得了了!乌龟已经爬到大树底下了。兔子一看可急了,急忙赶上去可已经晚了,乌龟已经赢了。乌龟胜利了。

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为什么这次比赛乌龟反而赢了呢?

6、油瓶里的小老鼠

两只刚出窝的小老鼠,离开洞穴后发现外面的世界阳光明媚。于是,结着伴儿潜进了一所很明亮的空房子,两只小老鼠异口同声说:“外面的世界真好。”

“这所房子好漂亮好温暖,要是咱们的小巢是这个样子多好啊!”一只小老鼠对它的同伴说。

“是啊!”同伴回答说。

于是,两只小老鼠绕着房子转了个圈,还嗅到了一股香味,凑着鼻子再嗅嗅,原来香味是从地上横七竖八的瓶子中散发出来的。两只小老鼠仔细一瞧,瓶子中还留有些油。于是,两只小老鼠毫不思索地各自爬进了油瓶,香甜地舔吸着剩余的香油。

肚子填饱后,一只小老鼠爬出瓶子,向它的同伴召唤。谁知这只小老鼠却说:“你傻呀!瓶子里多好,有吃有住,就跟水晶宫一样,咱那土巢黑布隆冬土哄哄的,我都厌烦死了。

“再好,这儿也不是咱的久留之地,咱们还是离开吧!”同伴劝慰这只小老鼠。

“要回你自己回吧,反正我是不回那个黑洞洞去了。”这只小老鼠却说。

那只小老鼠只好独自一个返回它的土巢。

留在瓶子里的这只小老鼠,每天饿了就舔瓶子里的油,困了就睡在瓶子里,这样,吃了睡,睡了吃,小老鼠想,瓶子里真好。不觉几天过去了,瓶子里的油终于被这只小老鼠舔的光光的了,当睡醒后的小老鼠再也从瓶子里舔不出一丝油时,小老鼠才恋恋不舍地像瓶口爬去。„„

可是,已经晚了,任凭小老鼠怎样挣扎,它肥胖的身躯却怎也爬不出瓶子,被瓶颈处牢牢地卡住了。

最后,这只小老鼠就那样活活地饿死在瓶子里。

它哪里想到,葬送它生命的地方竟然就是它觉得最安逸最舒适的地方。原来,再美好的地方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永久的生存。

7、变色龙涂口红

星期天,小变色龙和妈妈一起去逛公园。

小变色龙在湖边拾起一支口红。他心想:要是我涂上口红也好看。

“哇!原来涂上口红的我是如此耀眼!”小变色龙干脆把口红涂得遍身都是。

“抓住他!”一条大蛇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呐喊着奔过来,“抓住他„„”

“妈妈,救命呀!„„”小变色龙绝望地哀鸣着。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变色龙的妈妈来了,她奋不顾身地向大蛇扑去,大蛇见势不对,掉头就跑。

“妈妈!”小变色龙哭着躲进妈妈的怀里。

妈妈看着变色龙滑稽的模样:“傻孩子,你在干啥呀?是流血了吗ɑ?”

“不是,”小变色龙说,“我在草丛中拾到一支口红。我认为红颜色最好看,刚刚涂完,大蛇就追来了。”

“好看的东西不一定卫生、适用。”妈妈说,“我们的身体是世界上最棒的。我们的皮肤有三层色素细胞,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心情而改变。”

说完,妈妈带领小变色跳进湖里,帮他洗去身上的红颜色。一会儿,小变色龙的皮肤就变得和湖水一样,蓝幽幽的。跳上湖岸,走进草丛中,他们又变成草一样的绿色了。

8、狼来了

一个小男孩在山坡上快乐地玩耍。他扑蝴蝶、捉蚂蚱,无忧无虑,十分开心。

忽然,小男孩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一只大灰狼在向这边偷看。他害怕地大声呼救:“狼来了,救命啊!”狼吓跑了。大人们听到呼救声,丢下手中的工作,拿着棍棒赶来。他们没有看到狼的影子,不相信小男孩的解释,认为小男孩在撒谎,生气地各自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小男孩很难过,他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不相信狼真的来过,他感到很沮丧。蝴蝶飞过来了,蚂蚱蹦过来了,他都失去了兴趣,只是呆呆地的坐着,想着„„

这时,大灰狼又出现了,小男孩又看到了它,但他没敢喊,他怕大人们又会责怪他不诚实。

大灰狼感觉到周围没有危险,就悄悄向这边靠近。小男孩一直在心惊胆战地观察大灰狼的行踪,见大灰狼已经在不远处向自己伸出长长的红舌头,他忍不住恐惧地大声呼救:“狼来了,救命啊!”“狼来了,救命啊!”大灰狼狡猾地躲了起来。

大人们听到呼救声,再次纷纷赶来,没有看见狼的影子,他们不听小男孩的诉说,很生气地斥责他:“你为什么要再三地欺骗我们呢?你真是一个爱撒谎地坏孩子!”

大人们气恼地走了,小男孩更难过更孤独,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自己说出的实话,在大人眼里就是撒谎。他伤心地躲在山坡上流眼泪。这时,他分明感觉到危险离他越来越近。一抬头,小男孩看到大灰狼已经近在咫尺,就要向自己扑过来了。

小男孩吓得动也动不了,他只会没命地大呼:“狼来了,狼来了„„”

小男孩喊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一个大人赶来,倒是那只面目狰狞的大灰狼在向他一步步逼近,那粗重的、可怕的喘息声几经贴到了他的耳边。

小男孩绝望中喊了最后一声:“狼来了„„”

丧身在狼口下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明白:被欺诈、虚伪的世风所熏染的成年人,只会相信他们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他们早已忘记了什么叫天真、什么叫真诚。

9、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山上玩耍,领头的大猴子看见空中挂着一个圆圆的月亮,就想把它摘下来。大猴子一声唿哨,一群猴子就跟着它跑到一个最高的山峰。它们一个叠一个搭成一座“猴梯”,最小的猴子爬上顶端去摘月亮,它拼命往前抓,“猴梯”摇摇晃晃失去平衡,从山顶上摔下来,有的落在树上,有的掉进草丛,有的跌入水中。月亮没有摘到,大家垂头丧气。

两只小猴在崖边东张西望,无意中看见下面水潭里也有一个月亮。大猴子十分高兴,一声唿哨,把群猴集合起来。因为山崖离水面太高,猴子们只好一个拉着另一个的脚,拉成一长串,挂到水面。

它们还找来了葫芦瓢,传到最下面那只小猴。它盛了一瓢水就把“月亮”捞在瓢中。大家兴高采烈,围着“月亮”跳舞。一只贪心的小猴抢走“月亮”,于是你争我夺,把一瓢水泼在地上,“月亮”没有了。抬头一看,月亮依旧挂在空中。大家面面相觑,困惑不解。

10、乌鸦喝水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好多天都没下过一次雨了,炎热的太阳晒得地皮都发烫,小河和池塘的水都干了,人们只好从井里打水喝。

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到处找不到水喝,它想起人们常到井边打水,于是就向井边飞去。正好井边放着一个大瓦罐,里面还有半罐子水,乌鸦一看高兴极了。

它探着身子站在水罐的罐口,准备痛痛快快地喝水,可是那罐子太深了,里面的水又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还是喝不着水。

这可怎么办呢?乌鸦想把水罐子推倒,可是那水罐太重了,凭乌鸦的力气根本就搬不动。罐子里面有水可就是喝不着,乌鸦又渴又气。它用爪子抓起一块石子对准水罐子扔了进去,它想用石子把罐子砸碎,谁知石子“扑通”一声刚好掉进了水罐里,水罐子一点也没破。

可是聪明的乌鸦却发现,石子掉进罐子里后,里面的水好像比刚才高了一点。这下子,乌鸦有办法了,它连忙用嘴捡起一块石子,用爪子抓起一块,把两块石块都投进了水罐子里,水又升高了一些,但还是够不着。

乌鸦没有泄气,它一次一次的把石子运来,投进水罐里,罐子里的水呢,也一寸一寸慢慢地向上升了,最后乌鸦终于可以喝到水了。

乌鸦站在那罐子的口上,痛痛快快的喝了个够。

11、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12、狐狸和仙鹤

狐狸和仙鹤曾经是好朋友,可时间一长,狐狸奸诈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使这对好朋友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这一天,狐狸特意邀请仙鹤来自己家做客,狐狸担心仙鹤吃得太多,就只做了一锅稀糊糊,并且把稀糊糊盛在一只浅浅的盘子里,端到了仙鹤面前。

“亲爱的朋友,请赏光用膳,千万别客气,但愿你吃得开心。”

仙鹤也不计较,可是几次将自己的喙伸向盘子,一则因为是清汤寡水,二则因为盘子太浅,结果什么都没吃上。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咂吧咂吧嘴。

狐狸不露声色,还恬不知耻地说:“仙鹤兄弟,是你的胃口不好吧?为什么你不能像我一样大吃大嚼呢?”说着吃了起来,一会儿就把盘子舔了个干干净净。

就这样,仙鹤什么也没吃到,饿着肚子回家了。

几天后,仙鹤请狐狸来家做客,他自然没忘记在狐狸家的遭遇,正想着法儿,怎样招待一下狐狸。这天,仙鹤做的菜肴可不一般,色香味俱全,谁看了都想吃。

狐狸来了。仙鹤把美味佳肴盛在一只高高的小口罐子里,端到了狐狸面前,说:“朋友,请别拘束,自由自在地吃吧。”

这时,狐狸闻着香气四溢的菜肴,不禁垂涎欲滴。他凑近罐子,想把嘴伸进去,可罐子口太小,怎么也伸不进去。仙鹤颈长头小,很轻松地伸了进去,痛痛快快地美餐了一顿。狐狸一点儿东西没吃着,口水只能一口接一口往肚子里咽。

仙鹤故意问:“狐狸朋友,你怎么不吃呀,是今天胃口不太好吗?”

自知理亏的狐狸一边舔着嘴巴,一边假惺惺地说:“我在吃,味道真是好极了。”

从此以后,“一报还一报”这句俗语就流传开了。

13、鸵鸟送信

小熊、小鹿和雪兔结伴去沙漠中旅行,小鸵鸟也想 跟他们一起去。

雪兔和小熊嫌弃小鸵鸟长得丑,不愿意与他同行。

雪兔说:“你的脚上有两个又笨又厚的脚趾,太难看!”

小熊也说:“你有翅膀,可它不能让你飞。”

小鸵鸟怯怯地说:“在危险的时候,也许我能帮上你们呢!”

雪兔说:“我没看到你有任何长处,怎么能帮到我们呢?我担心你会变成我们的累赘!”

小鹿为小鸵鸟说情,雪兔和小熊才勉强答应。

几个伙伴一大早出发,他们在沙漠中走啊走,到中午的时候,又累又渴。毒辣的太阳烤得他们头晕眼花,在沙漠上每前进一步,他们的脚都深深陷进滚烫的沙子里,疼痛难忍。

“完了,完了,再走下去我的脚就被烙熟了。”小熊哼哼唧唧地说。

雪兔和小鹿也浑身虚弱走不动了,只有小鸵鸟还是精神抖擞的样子。原来,小鸵鸟的脚趾下有厚厚的肉垫和角质,使他既不会陷进沙子里,也不会被热沙烫伤。

“完了,我们要死了!”雪兔越想越伤心,几乎要哭了。

“我去替你们送信,让大家来解救你们!”小鸵鸟说。

小熊半信半疑:“你行吗?”

小鸵鸟自信地说:“放心吧,我一定能把求救信传出去!”说完,小鸵鸟撒开两腿向远处跑去。

望着小鸵鸟飞奔的身影,小熊惊叹:“小鸵鸟跑得真快真稳啊,那对看起来很笨的翅膀,能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呢!”

雪兔惭愧地说:“我们看到的小鸵鸟的那些缺点,原来正是他适合在沙漠中生活的优点啊!”

14、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

有一天,小鸭子与小公鸡一起出去玩,它们走进草堆里。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吃得非常高兴。而小鸭子却捉不到虫子,急得哇哇直叫。小公鸡看见了,一捉到虫子就叫小鸭子来吃。它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下去会被淹着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在喊救命。于是,它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15、冬天里小鼹鼠的别墅

冬天来到的时候,山谷里的小溪流就停止了清脆的歌唱,山风却呼呼地唱着歌儿来了。小旅鼠达达冷得瑟瑟发抖,它在向阳的坡地上来回走着,想找一个能过冬的地方。它呼哧呼哧地扒开了一棵枯萎了的向日葵花茎想躲进那个小小的窝里取暖。山坡上,小鼹鼠班米正穿着它的蓝白条纹工装裤吃力地挖洞,它看见了小旅鼠就高兴地打招呼说:“嗨,小旅鼠你好。向日葵花茎的小窝太浅了,那里可没法过冬啊!” 小旅鼠达达颤抖着说:“我,我,我知道,可是我找不到过冬的地方呀。” 小鼹鼠班米微笑着说:“没有关系,你可以来和我一起过冬啊。我正在建一栋宽敞的别墅,如果有朋友在一起过冬,那可真是再好不过啦。” 小旅鼠想:“住在一栋温暖的大别墅里和朋友一起过冬,那该多么幸福多么温暖啊!”于是它来到小鼹鼠的身边,和小鼹鼠一起挖洞。小鼹鼠把泥土挖出来,小旅鼠就用向日葵叶子做成的小斗车一点儿一点儿地把泥土往洞外移出去。它们整整忙活了三天三夜,终于把过冬的别墅做好啦。当冬天里的第一片雪花飘落下来的时候,小鼹鼠和小旅鼠开心地躺在温暖的别墅里聊天。

16、老实的汉斯

篇6:16个名人读书法

“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主要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不断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鲁迅的读书法

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以“泛览”为基础,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研究下去。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苏步青的读书法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内容和要点等。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钱钟书的读书法

钱钟书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他成为一代学术泰斗,也为后学者指出了正确的成功之路。

朱熹的读书法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朱熹说:“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

秦牧的读书法:

秦牧主张“牛嚼”和“鲸吞”。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鲸吞”,是指泛读,学习鲸的吃法,多读书,吸取多方面营养,丰富知识。“牛嚼”与“鲸吞”,二者不可偏废。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又要“牛嚼”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

列宁的读书法:

列宁读书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这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把书读透、记牢,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恩格斯的“重视读原著”法

恩格斯说读书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恩格斯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杨振宁的“渗透”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时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杰克·伦敦的读书法

凡是到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厨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这些纸条上写满了他搜集来的材料: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方便他随时阅读思考。外出的时候,他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只要一有空就随时随地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记一记。

朱熹的读书法

中国古代学者对如何读书有不少论述,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朱熹读书法。朱熹一生读书万卷,学识广博。他的读书方法有六条:1 循序渐进;2 熟读精思;3 虚心涵泳(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杜撰前人的学说);4 切已体察;5 着紧用力(发愤努力、抓紧时间);6 居敬持志(专心、沉静)。后人把这六条称为“朱熹读书法”。

茅盾的读书法

茅盾在1942年时曾经总结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读完,这就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细嚼慢咽”,注意各章各节各段结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这一方法归纳起来就是:鸟瞰式——精读式——消化式。

顾炎武的读书法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梁启超的读书法

篇7:舒城县森林生态效益管理机制探讨

1 舒城县林业现状

全县国土总面积20.6万hm2, 其中林地9.8万hm2, 有林地面积9.17万hm2。现有生态公益林6.27万hm2, 占国土面积的30.4%, 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2.8万hm2, 省级3.47万hm2, 森林覆盖率45.49%。有林地中板栗2万hm2, 油茶1.8万hm2, 毛竹0.67万hm2, 松、杉、阔等用材树种3.2万hm2, 薪炭林和灌木林0.83万hm2, 其他林种0.67万hm2。全县林业资源丰富, 林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左右, 重点山区乡镇所占比例甚至超过50%。

2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补助标准低

据调查, 舒城县油茶、板栗等经济林种到达盛果期后, 合理经营, 年均收益在11 364元/hm2, 杉木、松阔等用材林树种, 合理经营, 年均收益在3 600元/hm2。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后, 很多经营管理活动被限制, 林业收益明显减少。以油茶、杉木为例, 油茶平均年收益减少5 514元/hm2, 杉木年均收益减少3 568.5元/hm2 (表1) , 林农收入减少明显, 而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是150元/hm2, 补助标准低, 影响了林农的积极性。很多林农个人投资营造的商品林被纳公益林的范围, 从而使他们遭到了巨大经济损失, 造成了林农的“产权残缺”, 森林的生态价值不但未给林权人带来权利和利益, 反为他们增加了法定的义务, 进而造成许多林业经营者“守着绿色银行要饭吃”的尴尬局面。参照浙江和福建等地的生态林补偿办法, 尽快出台更加优厚的生态补偿政策很有必要。

2.2 管理方式粗放

一是生态公益林的区划不够合理。公益林区划不是连片划入, 存在有目的避让因实施公益林后经济损失较大的用材树种, 应合理进行区划, 使公益林与非公益林穿插存在, 不利于管护;二是公益林森林质量差。公益林区划多以经济林和灌木林地为主 (全县公益林中经济林和灌木林地占公益林面积达41.4%) , 尽量避开松、杉、阔等用材树种, 相对而言, 松、杉、阔等高大乔木树种能更好地涵养水源, 可防风固沙, 吸收有害气体, 拦截、吸附、滞留灰尘等, 生态效益更好[2];三是公益林管护形同虚设。舒城县每年安排82.5元/hm2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林管护的护林员工资, 全县6.27万hm2公益林, 专项资金517万元, 按照护林员工资3元/人·年, 全县能聘用护林员17人, 而公益林牵涉到全县17个乡镇235个行政村, 由17个人管护这么大面积和范围难度太大, 管理效果可想而知。护林员还有交通费、通讯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支出;四是公益林区基础设施落后。公益林区的防火设施、交通设施、群众生活设施都相对落实, 不利于公益林的管护和公益林的建设, 以至于生态效益未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2.3 运行模式单一

现行的体制是政府是补偿的单一主体, 补偿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依靠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化筹资机制还没有真正的建立, 难以满足现行的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补偿资金没有真正体现奖惩的原则, 资金使用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 效率不高, “谁受益、谁补偿”和“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从长久来看不利于预防生态破坏, 也不利于生态林建设。

3 建议

3.1 加大公益林的资金投入

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财政投入, 增加公益林的补助标准, 最好能达到750~1 200元/hm2·年。采取分林种阶梯式补助模式, 对生态效益好、实施公益林后经济损失相对较大的松、杉、阔等林可以适当增加补助标准, 影响较小的灌木林、经济林可以适当降低补助标准。或实行森林资源评估, 由政府一次性买断, 采取政府拿钱买生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公益林的投资建设, 对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征收生态基金, 用于生态林建设, 出台激励措施, 鼓励企业参与生态林建设, 完善碳汇交易市场。

3.2 对公益林进行适当区划调整

对位于万佛湖下游的丘岗平原区可以适当减少公益林的面积, 放开经营;对于万佛湖上游的西南山区, 增加公益林的比例, 特别是重点乡镇和村, 划定部分区域供农民生产生活外, 整体划入公益林管护范围, 避免公益林和非公益林穿插存在, 不利于管理;对边远地区可采取逐步生态移民的方式, 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要全部划入公益林管护范围, 适度增加松、杉、阔等树种在公益林中所占的比例[3,4]。

3.3 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

增加对公益林管护经费的支出投入, 增加护林员的工资, 提高公益林的管护水平。县林业局加大对公益林区的监督检查力度, 定期开展公益林区的检测和评价分析, 建立公益数据档案, 实行公益林长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厚德.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分析——鸡东县林业局宝泉林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6) :279.

[2]佟超, 魏传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J].当代生态农业, 2013 (Z1) :158-160.

[3]贾若祥.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08 (15) :16-17.

上一篇:一堂有趣的广告设计课下一篇:永寿学校2013年秋期经典诵读社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