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异议区分

2024-04-10

案外人异议区分(通用8篇)

篇1:案外人异议区分

一、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的不同点

(一)救济渠道不同

执行异议,又称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程序、执行措施方法违反法律规定的,请求执行法院予以救济的制度。执行异议分为申请和异议两种类型,前者为积极的执行救济方法,后者为消极的执行救济方法。所谓“申请”,系指请求执行机关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当执行机关怠于实施某种执行行为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有权请求其为之。所谓“异议”,系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不同意执行机关所实施的某种执行行为,而请求执行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意思表示。

案处人异议,又称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主张全部或部分权利,请求人民法院排除对特定标的物的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人员仅根据标的物的外观判断权属,难免会出现将案外人的财产作为被执行人财产查封、扣押等侵害案外人实体权益的情况,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实际上是一种实体权利义务争议。比如,案外人主张对执行法院查封的某项财产有所有权,请求法院解除查封,这显然是关于实体权利义务的争议。

(二)法律条文规定的不同

《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204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提出异议的主体不同

执行异议主体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受到执行机关违法或不当执行行为侵害的利益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的规定,执行当事人和其它利害关系人可以对人民法院违反法律规定的执行行为提出异议。

1、执行当事人包括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又称债权人和债务人。执行当事人原则上依照执行依据的记载来确定,即为生效法律文书所记载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但是,执行依据确定后,可能发生债权债务主体的变更,即由执行依据记载的执行当事人以外的继受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债权债务,此时,继受了债权债务的人就成为执行当事人,又称为继受人。

2、执行当事人以外的利害关系人也可以提起执行异议,这里的利害关系人是指主张其合法权益受执行行为侵害的案外人,如协助执行人、对被执行人到期

债权执行中的第三人(被执行人的债务人)等,作为执行异议主体的第三人,范围较为狭窄。通常情况下,第三人与执行程序没有关联,自然在执行程序中不享有相应的程序权利。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第三人可能与执行行为发生关系,成为利害关系人并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如果这种特殊的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受到执行行为侵害的,自然可以申请执行救济。

案外人异议之案外人,是指除执行当事人以外,其法律上的权益因执行行为而受侵害的人,亦即与执行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人。案件如果存在诉讼第三人,且享有了权利或承担了义务仍应属执行当事人之列,他们也无权提出案外人异议。对协助执行人,谈不上主张什么实体权利,如果其认为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内容违法,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提出执行异议,而不能作为案外人提出案外人异议。

(四)提出异议的事由不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的规定,当事人与利害关系人提起执行异议,是基于执行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故执行异议的事由为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执行行为在程序上具有违法性或不当性。作为执行异议的事由的执行行为,必然是直接违反强制执行法律的规定或者在强制执行法律的适用上存在明显不当的行为。前者是指行为违反了强制执行的明确规定,构成执行程序上的违法;后者是指没有违反强制执行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适用法律不当,明显违反了强制执行法律的目的和原则,构成了程序上的不当。

第二、执行行为直接侵害了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利益。所谓直接侵害,是指执行行为直接导致或者必然导致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利益受到侵害。比如拒绝受理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执行申请,必然侵害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而申请执行权是债权人的一项关键性的程序权利。这里的程序利益,是强制执行法律赋予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的程序保障权。

第三,执行行为可能侵害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权益。所谓“可能侵害”,是指有些执行行为必然侵害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权益。如查封了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义务范围的财产,就必然侵害被执行人对于超出部分财产的使用权。

第四,执行行为不存在民事主体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为执行异议事由的执行行为,只是单纯的程序违法或不当,并没有在执行当事人之间、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之间产生实体权利义务争议。否则,该行为将构成实体性执行救济的事由。

根据《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结合执行实践中的情况,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起执行异议的事由主要包括:

1、不受理执行申请或受理不当的执行申请。债权人取得执行依据后,即可向有管辖权的执行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院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债权人的执行申请,将导致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落空,并间接侵害了债权人的实体权利。因此,为了保护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和债权本身,在法院拒绝受理执行申请的情况下,债权人应有权提起执行异议,要求执行法院依法受理执行申请并开始执行。另外,执行法院对债权提出的执行申请,应依法予以审查。对于不符合受理要求的执行申请,如法律文书尚未生效或撤销,应不予受理。因此,如果执行法院受理了依法不应受理的执行申请,将直接侵害债务人免予被强制执行的程序权利,并可能给债务人的实体权益造成侵害。为了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法院受理了依法不应受理的执行申请后,债务人应有权提出执行异议,要求执行法院撤销执行案件。

2、执行行为拖延。执行法院受理了债权人的执行申请后,未及时采取执行措施致使债权无法及时实现,或者贻误执行时机导致债权得不到(充分)实现,直接侵害了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也间接侵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债权。由此,为了保护债权人的申请执行权以及债权本身,在执行机构怠于作出民事执行行为的情况下,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债权人有权提起执地异议,要求执行机构及时执行措施。怠于执行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执行机构未按照法律明确规定的期限启动执行程序、采取执行措施或完成执行。根据《执行规定》第18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在7日内予以立案。第24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后,应当在3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如果执行机构未按照这些法定的期限为执行行为,即构成执行迟延。(2)虽然执行机构没有违反法律明确规定的启动执行程序、采取执行措施、完成执行的期限,但是执行行为明显拖延,表现为执行措施拖延和执行结案拖延。

3、执行措施违法。执行措施的采取和实施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民事诉讼法》第224条第1款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如果执行机构实施搜查未先发出搜查令,同样构成违法执行。执行措施的违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执行措施违法的行为直接侵害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人以及其它利害关系人的程序保障权,同时也可能给他们的实体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如果执行机构的执行措施违法,被执行人及其它利害关系人有权提出执行异议,要求停止或纠正违法的执行措施。

4、执行处分不当。主要包括:(1)违法裁定中止执行、终结执行或撤销执行案件。(2)侵害被执行人的执行豁免权。在民事执行中,被执行人一般只有接受和容忍强制执行的义务。但当强制执行有可能导致被执行人及其赡养、扶养、抚养的人无法生存时,法律基于保护其基本人权的考虑,规定被执行人享有在一定的时间和财产范围内免受强制执行的的权利。《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第220条以及《查封规定》第5条均有相关规定。显然,如果执行机构违反了上述有关规定,即侵害了被执行人的执行豁免权,构成执行违法。在此情况下,被执行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根据《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的规定,案外人提出异议的事由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所有权。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享有所有权,既是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情形,也往往是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最有力的理由。但是并非主张所有权就一定能够足以阻止法院执行,因为对自己享有所有权的标的物可能存在各种权利负担或存在其它情形。

第二,用益物权。案外人作为执行标的物的用益物权人,顺占有标的物方面能使用收益,如因强制执行而受妨碍时,可提起异议。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用益物权具体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办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采矿权、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等。

第三,担保物权。对案外人享有担保物权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从执行实益上进行考量,避免采取无益的执行措施。例如案外人担保金额与担保物的价值之间差额,是否有可供执行的剩余部分。在人民法院保障案外人的担保权益后,案外人不应提出异议阻碍人民法院对该标的的执行。这类担保物权具体包括质权、留置权、抵押权。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担保物权不是提出异议的充分条件,还必须符合法院执行将危及案外人实际担保利益这一条件。

第四,占有。占有是对于物的事实上的管领力,受法律保护,占有人有权排除对占有的侵害。故强制执行影响占有的人占有、使用、收益的,若标的物非债务人所有,则直接占有人、间接占有人均有权提起异议之诉。

第五,收取权。有权收取天然孳息的人,在其权利存续期间取得与原物分离的孳息,法院的执行影响其孳息的收取的,可以提起异议之诉。

第六,债权。案外人基于买卖、租赁、赠与等法律关系,就执行标的物对债务人有交付或移转登记请求权的,不得提起异议之诉。租赁物所有权的让与不影响租赁权的存在,故案外人不得因租赁物让与而提起异议之诉,但因强制交付而妨碍承租人占有使用权用时,可以提起异议之诉。

(五)审查和处理方式不同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应当自收到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完毕,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理由的成立与否做出以下两种情况的处理:

第一,理由成立的,即负责执行的执行机构确实有违反法律规定,诸如强制执行的种类、方式、争议财产的处分方式等程序方面的执行行为。负责执行的法院的执行机构应裁定撤销执行行为或者改变该执行行为。

第二,理由不成立的,即负责执行的执行机构的执行行为都是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并无违反法律规定之嫌。比如按照法律规定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强制执行行为并无不当,执行当事人针对此类合法的执行作为提出执行异议的时侯,负责执行的法院应裁定驳回执行当事人的执行异议请求。

如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负责执行法院的执行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的权利。根据《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申请复议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民事诉讼法》第204条前段规定,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执行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审查期间可以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但不得进行处分。正在实施的处分措施应当停止,经审理应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第一,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主要是指,在执行标的不属于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的情形,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中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应当裁定立即解除或撤销,并将该标的物交还案外人。需要指出的是,执行标的物是上级人民法院裁定保全的财产时,需报经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案外人异议理由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继续执行。案外人虽然提出执行异议,但却没有提供必要的理由和证据,执行人员在进行必要的调查以后也没有收集到能证明异议成立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即应认为异议理由不成立,予以驳回。

第三,提请再审。在执行标的是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的情形,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中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并报请院长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在再审中,应通知案外人参加诉讼,案外人也有权申请参加诉讼。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全面的审理,公开地作出裁判。若审理后,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恢复执行程序。反之,则变更裁判。

根据《执行规定》第74条的规定,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一时难以确定是否成立,案外人已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可以解除查封、扣押措施。申请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可以继续执行。因提担保而解除查封、扣押或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裁定以担保的财产予以赔偿。

《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则规定:案外人异议审查期间,人民法院不得对执行标的物进行处分。案外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解除对异议标的的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应当继续执行。因案外人提供担保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有错误,致使该标的无法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担保财产;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请求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二、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的类似情况

(一)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的效力

执行异议的效力:第一,原则上不停止执行行为。民事执行程序存在违法或不当的情形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虽然提出执行异议,但执行程序并不因此停止,以避免延迟滞执行程序。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于执行法院就其执行异议所作的裁定不服,申请复议时,理论上也不能停止执行程序。当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撤销或更正原执行行为。撤销或更正原执行行为的裁定生效后,执行法院即应停止执行行为,并按裁定要求予以撤销或更正。

案外人异议的效力:第一,不停止强制执行。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时,不停止强制执行。但法院酌情或依申请提供相当并确实的担保的,可以裁定停止执行。第二,撤销执行。法院认为案外人异议之诉成立并且判决生效后,执行程序就应停止,并且撤销已经实施的执行行为。但执行标的物拍卖程序如已终结,而价金尚未交付债权人的,则不能撤销已终结的拍卖程序。

(二)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提出的时间

执行异议的时间:执行异议应于执行程序开始后,执行终结前提出。由于执行异议系以排除违法的执行行为为目的,自然应对于已开始的执行行为才可提出异议。执行程序已终结,就无法更正或撤销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也不能对于业已终结的执行程序提出执行异议。

案外人异议的时间:案外人异议的时间应为执行过程中。执行过程中,即对特定执行标的执行程序开始至执行程序终结前这一过程中。这里的执行程序终结,应指对个别执行标的物的执行程序终结,而不是执行案件的终结。因为对个别执行标的物之强制执行程序如已终结,尽管案件整体的执行程序尚未终结,案外人提起异议对阻止法院执行特定标的已无实际意义,不得再提出异议,只能对债务人提起损害赔偿或不当得利之诉。

(三)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提起的方式

执行异议提起的方式: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执行异议,必须以书面形式提起,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申请。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向执行法院提出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这种表示异议的形式针对的是执行机关违法或不当的不作为。第二,声明异议。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请求执行机关将其所谓的一定行为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意思表示。这种表示异议的形式针对的是执行机关以作为方式表现出来的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是执行异议的主要表现形式。案外人提起异议的方式,也应以书面形式提出。《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故案外人提出异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篇2:案外人异议区分

(二)案例二

利害关系人华润银行与珠海添富执行复议案(2012)执复字第31号【案件经过】临海工行与美洲公司、珠海信托委托贷款合同纠纷一案,最高院作出的(1999)经终字第158号民事判决:

(一)美洲公司归还临海工行借款本金19,604,000元,偿付利息776,318元,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履行完毕;

(二)美洲公司应偿还临海工行自合同到期后至实际给付之日止的逾期还款违约金(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不同时期规定的逾期付款违约金分段计付);

(三)由珠海信托对美洲公司上述第一、二判项承担赔偿责任。一审案件受理费178,232元,由临海工行承担10,000元,珠海信托负担10,000元,美洲公司负担158,232元。因美洲公司、珠海信托未履行上述义务,临海工行向浙江高院申请执行。几经转手,临海工行将债权最终转让与珠海添富。上述转让行为,均有在报纸公告。1997年2月28日,华润银行与珠海信托签订一份编号为970227的《资金拆借合同》,约定珠海信托从华润银行拆借人民币1000万元,期限为1997年3月4日至1997年6月4日。同日,双方还签订了一份《拆借抵押合同》,以珠海市吉大园林路工业区第七栋工业厂房1-6层的房产及相应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涉案房地产)作为上述借款的抵押物,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同年4月1日珠海信托、华润银行签订一份《房屋转让协议》,约定:珠海信托将涉案房地产转让给华润银行,转让费1000万元,在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天内,华润银行将1000万元房款转入珠海信托在华润银行所设的帐户。2001年5月31日,华润银行与圆明小学签订《租赁合同》,将涉案房地产出租给圆明小学,期限自2001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华润银行在该《租赁合同》中承诺对出租场地拥有所有权。2009年5月19日华润银行与润海投资签订《其余不良标的资产收购协议》,约定华润银行将1997年4月1日《房屋转让协议》项下的权利转让给润海投资。2011年6月1日润海投资与圆明小学签订《租赁合同》,将涉案房地产出租给圆明小学,期限自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润海投资在该《租赁合同》中承诺对出租场地拥有所有权。2011年11月22日华润银行以珠海信托为被告诉至香洲区法院,珠海信托未到庭参加诉讼。香洲区法院于2012年4月26日作出(2011)珠香法民一初字第6447号民事判决,确认华润银行、珠海信托于1997年4月1日签订的《房屋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判令珠海信托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为华润银行办理更名过户手续。但涉案房地产至今登记在珠海信托名下,所涉土地为国有行政划拨用地。依据添富公司的申请,2012年1月16日浙江高院作出裁定,变更添富公司为本案申请执行人。同日,该院做出查封裁定,并于同月19日查封被执行人珠海信托所有的涉案房地产。同年5月16日,该院作出执行裁定:禁止润海投资提取和禁止圆明小学向润海投资支付涉案房地产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31日期间的房屋租金。通知圆明小学应于裁定送达后当月起向添富公司支付2012年5月至房屋租赁合同终止的房屋租金。华润银行于2012年6月8日向浙江高院提出书面执行异议,称:浙江高院查封涉案房地产为珠海信托转让给其的物业。涉案房地产已由生效判决确权在华润银行名下,但因广州中院及广东省珠海市财政局分别于1999年2月3日、2001年6月25日将涉案房地产查封和限制过户,因而无法进行变更登记。故浙江高院将华润银行的财产予以查封并执行租金存在错误,依照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之规定,提出案外人异议,请求:撤销浙江高院查封裁定,解除对涉案房地产的查封并终止对涉案房地产的执行。针对华润银行的异议,浙江高院于2012年6月27日举行了听证,华润银行在听证时将原依照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之规定以案外人身份提出的案外人异议,改为依照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以利害关系人的身份提出执行行为异议。浙江高院对适用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和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的异议程序的区别进行了释明,但华润银行坚持选择依照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提出异议。浙江高院认为,对于华润银行以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为据提出的案外人异议,变更为以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为据,以利害关系人身份提出执行行为异议,应尊重该行的选择,对其异议按执行行为异议审查程序处理。该案的争议焦点是华润银行是否具备依照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利害关系人资格。利害关系人是指当事人以外,与强制执行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华润银行认为其对查封的涉案房地产享有物权,并以此为据提出系本案执行行为的利害关系人。对此,首先,查封的涉案房地产至今仍登记在珠海信托名下。自《房屋转让协议》签订至今已逾15年,期间涉案房地产存在未被司法限制的情况,华润银行有足够的时间办理过户手续,或者通过司法途径行使救济,但华润银行未行使救济,以保障权利。其次,涉案房地产中的土地使用权系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从现有证据看,没有证据表明1997年4月涉案房地产的转让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故珠海信托与华润银行的转让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第三,华润银行提出已经支付房屋转让款的主张存疑。第四,华润银行与珠海信托签订涉案房地产转让协议之后,华润银行已不再享有《房屋转让协议》项下的合同权利。综上,华润银行既不是涉案房地产物权所有人,也已不是《房屋转让协议》合同项下的权利人,不具备对涉案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利害关系人资格,无权依据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对涉案执行行为提出异议。2012年7月10日浙江高院作出(2012)浙执异字第1号执行裁定,驳回华润银行的异议。【复议理由】华润银行不服(2012)浙执异字第1号执行裁定,向最高院提起复议,理由主要为:

1、裁定称执行听证时“华润银行作为利害关系人就本案的执行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提出异议”,该部分表述未陈述我行变更提起本案异议法律依据的理由。我行在浙江高院听证开始时,即明确变更我方提出异议的法律依据为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而非第二百零四条。理由是:民诉法第二零四条是指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实体性异议。就本案而言,本案的执行标的是金钱债务,而不是涉案房地产。我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已通过法院判决文书取得涉案房地产的物权,对该物权理应不存在争议,无需通过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提起异议或案外人异议之诉。

2、浙江高院(2012)浙执异字第1号执行裁定认定申请人不具备涉案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利害关系人资格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1)裁定对本案的争议焦点归纳为“华润银行是否具备根据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提出执行异议的利害关系人资格”,但在其析理部分,除了认为我行“与润海公司签订了不良资产收购协议,润海公司取得了对涉案房地产享有的合同权利,华润银行己不再享有《房屋转让协议》项下的合同权利”外,其他三条理由均与申请人提出本案执行异议的资格无关,也均不能得出申请人不具备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的利害关系人资格的结论。(2)至今,我行己经占有、使用、管理、出租以及行使房屋所有权人的各项权利、履行房屋所有权人的各项义务逾15年。该房地产一直查封,珠海市财政局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停止办理涉案房地产的过户登记手续,导致我行不能办理过户手续,对此我行不存在过错。而且,我行曾于2001年1月2日向珠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领出房地产权证,用于办理产权交易公告。另外,我行己向香洲区法院提起了诉讼并获得判决支持。(3)我行虽然将包括涉案房地产在内的不良资产打包转让与润海投资,但尚需履行在涉案房地产项目上对润海投资的合同义务。我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标的物受到浙江高院的查封,其直接法律后果将导致我行与润海投资之间的合同履行不能,本案的执行措施显然与我行有重大利害关系。该行请求:1.撤销浙江高院(2012)浙执异字第1号执行裁定;2.撤销查封裁定,解除并终止对涉案房地产的查封和执行。【裁判结论】经审查,最高院认为:华润银行所提异议内容涉及执行行为异议和案外人异议两类不同性质的异议,依法应当按照相应的程序分别处理。浙江高院(2012)浙执异字第1号执行裁定对华润银行所提异议不加区分,一并作为执行行为异议进行审查,适用法律错误,程序不当,应予撤销。对华润银行所提异议应当由浙江高院重新审查。【分析】本案中,涉及到“利害关系人”的认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以下情形可作为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

(一)认为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妨碍其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债权受偿的;

(二)认为人民法院的拍卖措施违法,妨碍其参与公平竞价的;

(三)认为人民法院的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措施违法,侵害其对执行标的的优先购买权的;

(四)认为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超出其协助范围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

篇3:案外人异议区分

执行异议之诉可以依照不同的诉讼主体、不同的诉讼请求进行分类, 通常情况下可以被分为两种, 其一,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停止执行有异议而提出的请求; 其二, 案件申请执行人对可执行的执行标的物进行许可执行诉讼请求。在民事执行中适用执行异议之诉, 如果案外人不主动选择使用新民事诉讼法中第202条执行异议程序和第204条执行异议诉讼的规定, 尤其是在两者可能存在异议时, 法院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如果在民事执行中, 对到期债权、所获收益等执行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 那么到期债权的债务人员与所获收益人员提出权利归属问题时, 执行机关的相关人员可以依据被执行者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程序的标准而合理选择执行行为, 并优先选择好的程序来执行。在实务中, 对执行异议之诉的可调节性一直都存在争议, 很多法官都会将异议之诉定为不可调解,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可以调解的, 比如, 在执行案件的案外人愿意由被执行人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债务时, 那么案件就可以进行调解, 但是对调解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异议诉讼案件的问题处理

( 一) 案外人异议诉讼的原因

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 按照案外人异议诉讼的原因进行归纳, 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 在法院的裁决中没有规定执行财产标的物, 导致案外人对此标的物的执行存在分歧; 其二, 法院的裁决中所涉及的执行标的物权属不明; 其三, 法院执行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违法行为, 损害了案外人的相关权益。综上三种情况都会导致民事执行中出现案外人异议的问题。执行异议之诉是因为法院已经对案件作出了裁决, 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所享有的权益受到损害, 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法院行为提出异议。

( 二) 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异议诉讼构造

我国《执行解释》中第十七条和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 案外人的异议和许可执行之诉讼中, 执行人和案外人在执行异议诉讼过程中, 其地位必须没有问题,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 产生的争议包含两类, 其一被执行人同意案外人异议时, 其在执行异议诉讼中的诉讼地位需进一步探讨, 笔者个人认为, 在案外人异议之诉中还应该注意防止被执行人与案外人之间存在恶意串通的问题; 其二, 如果存在多个案外人对案件提出异议, 就应该按照必要共同之诉来执行。

三、有效处理执行异议诉讼管辖权的方法

《执行解释》的第十八条和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案外人异议诉讼与许可执行诉讼的管辖法院均为执行法院。但是, 执行法院和民事诉讼的管辖规定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其管辖权界限不够清晰, 对执法行为有着不利影响。为此, 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管辖权确定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 合理分析执行法院管辖问题。执行法院的管辖指: 法院审判人员必须对异议执行的审查人员积极了解情况, 此过程中, 审判人员极易受到执行人员观点或态度方面的影响, 进而产生偏见, 而执行异议之诉的当事人也会因为执行法院审判部门和执行部门的关系对案件的审理持有怀疑态度。虽然执行异议诉讼是由执行法院管辖, 具有一定的弊端, 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执行法院管辖进了审判机构人员和执行机构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方便了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如果忽略执行法院变更的问题, 则执行异议诉讼的法院就是执行法院, 具有管辖权, 对异议诉讼进行审查, 使法院基本了解诉讼案件的事实。另外, 经由执行法院管辖还可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 同时方便法院更好的行使审判权。

其次, 一旦执行法院出现变更问题, 对法院管辖权的确定, 则需要兼顾效率原则。通常, 执行法院的变更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法院已经立案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 继而将案件委托给其它法院执行; 二是案件被提级执行或交由辖区内指定法院执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出现执行法院的变更, 在执行实务时, 部分人提出应该交由执行异议作出裁决的执行法院管辖。其原因是当事人之所以会提出异议是法院已经针对案件过程而作出裁决, 其裁决法院对案件起因经过较为了解, 所以有必要审查执行异议的情况, 而执行异议的裁决法院对案件也更清楚, 对提高审判成本也尤其有效。然而, 另外一方的观点则认为, 诉讼案件应该交由实际执行法院进行管辖, 原因在于执行异议诉讼的目的是解决许可执行问题。对此, 我们更应该考虑诉讼程序与执行程序的衔接问题, 而通过由执行法院管辖可以兼顾执行异议之诉和原执行案件的办理效率。

四、结语

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的一项执行救济措施, 其对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实务中的执行乱象尤为重要, 但是, 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内容还不够完善, 案外人也未完全熟悉这一程序的具体运行, 为此, 我国必须结合民事执行情况, 不断完善和改进这一制度内容。

参考文献

[1]董少谋.执行程序中案外人之救济途径[J].中国法学, 2009 (05) .

[2]肖建国.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制度价值与程序设计[J].法学杂志, 2009 (09) .

篇4:案外人异议之诉争等

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执行救济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在于组织或撤销执行机构对执行标的的执行,在性质上属于特殊的命令诉讼。

案外人异议之诉适用于所有对财产的强制执行。从执行的对象来看,不仅包括对金钱债权的执行,也包括对物的交付的执行,只要涉及对财产的执行,案外人都可以提起异议之诉。从执行根据来看,案外人异议之诉可适用于任何执行根据所进行的强制执行。从执行的内容来看,无论是财产交付的执行,还是诉讼中法院对财产所采取的保全措施的执行,都属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适用范围。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原告自然应当是案外人,也即执行根据效力主体范围之外的人。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被告应当是该诉原告诉讼请求的对方。从这个意义上讲。被告应当是本案的执行债权人。这不仅指执行根据中载明的权利人,也包括其权利承继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异议事由,也即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的理由,也就是可以排除强制执行的实体上的理由。这种实体理由的具体内容是异议当事人所享有的某种足以排除对执行标的实施强制执行的实体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收取权、债权。除此之外,对受法律保护的占有物和已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保全之物也不能够实施强制执行。

(摘自《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论业主的法律星空——兼评《建筑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第1条屈茂辉周志芳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第一条认为:“依法取得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所有权的人,或者虽未依法登记取得所有权,但基于买卖、赠予等旨在转移所有权的民事法律行为已经依法占有使用该专有部分的人,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六章所称业主。”这一规定违反了《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生效要件规则,徒增实践中“业主”认定的困扰。并可能导致同一专有部分上可能出现两个业主。

可以通过预告登记制度来解决上述矛盾,即将尚未依法登记取得所有权但已经办理了专有部分所有权转移预告登记的登记权利人认定为业主;认定基于买卖、赠予等旨在转移所有权的民事法律行为已经依法占有使用该专有部分的人可以行使业主权利。这可以有效缓解房屋过户登记远远滞后于房屋交付造成的现实矛盾,又能有效维护《物权法》物权变动规则体系的统一性。

同时,应当借鉴台湾经验,在建筑物区分立法中引入“住户”概念,将“住户”和“业主”区分开采,住户是现实居住和使用专有部分的人,住户可以是基于所有权而占有和使用专有部分,此时业主就是住户。住户也可以是基于合同关系,如商品房买卖合同或租赁合同,合法占有使用专有部分,此时住户并非业主。业主享有对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收益、处分权、业主大会的表决权,住户享有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占有、使用、维护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此外。业主可以通过约定方式向非业主住户让渡部分业主权利和义务。

篇5: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书

异议人:北京00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00(总经理)

住所地:北京市00号

委托代理人:000

4月1日,贵院将案外异议人的财产,位于北京市00路00号00号楼00号商铺,进行了查封。异议人依法提出本执行异议。

请求事项:请求贵院立即中止执行,解除查封,将该商铺归还异议人。

事实与理由

9月11日,异议人与00有限公司(下称“该公司”)签订了《商铺租赁合同》,租赁了异议人位于广渠路28号珠江华景家园甲217-南202、203号商铺(下称“该商铺”),租期7年。该商铺属于异议人所有。因该公司迟迟不支付租金及水电物业等费用,异议人已于1月28日将其起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要求该公司缴纳相关费用并腾退商铺。该案将于204月7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在朝阳区南磨房法庭开庭审理000。综上所述,异议人是案外人,贵院将我公司的财产予以进行查封没有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项规定,提出异议,恳请贵院立即中止对上述财产的执行,解除查封,将该商铺归还异议人,切实维护异议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北京市00人民法院

篇6:案外人保全异议申请书

申请人因范仲诉胡阳阳、刘继承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对贵院作出查封申请人所有的小轿车的裁定提出异议。

请求事项:申请撤销(20)中民一初字第158号民事裁定书,解除对申请人所有的一台小轿车(车牌号:桂A999999)的查封决定。

事实与理由:

3月17日,申请人与刘继承签订了二手汽车买卖合同,合同第五条第1款约定刘继承在付清全部货款前该小轿车(车牌号:桂A999999)的所有权属申请人所有,刘继承只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到目前为止,刘继承尚未付清申请人全部货款,其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该小轿车的所有权仍属申请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18条的规定:被执行人购买第三人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第三人依合同约定保留所有权,申请执行人已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书面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依据上述规定,贵院保全的是案外人的合法财产,属保全不当。故申请人提出上述申请,望贵院批准!

此致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7:案外人执行异议起诉状

委托代理人李立华,男,黑龙江惠园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黑龙江省xxxx。

被告:林xx,男,1xxx年5月9日出生,汉族,无业,住xxx县xx镇,电话:139XXXXX。

请求事项

1、要求立即停止对位于xxx县饶房权证xx镇字第08520号60.38平方米、30.0平方米商服用房的强制执行,并解除查封扣押。

2、要求被告承担一切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20xx年5月8日原告与被告林xx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被告将其位于xx镇住宅楼地丘号7-4-211-07000102私产,房产证号x房权证xx镇字第 08520号60.38平方米、30.0平方米两处商服用房以总价款38万元出卖给原告,合同签订后原告一次性支付了购房款,被告将诉争房产交付给原告占有至今,根据《合同法》第130条、60条及《物权法》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的规定。原告已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没有登记只是物权未设立,被告林xx应当配合原告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被告xxx农场系执行案件的申请人,被告林xx系执行案件的被申请人,在执行程序中被告xxx农场作为申请人向xxxxxx法院申请对原告具有所有权的房产(位于xx镇住宅楼地丘号7-4-211-07000102私产,房产证号饶房权证xx镇字第08520号60.38平方米、30.0平方米两处商服用房)申请执行,原告对贵院的执行提出案外人异议,贵院于20xx年1月7 日作出(20xx)x执字第150-1号民事裁定,裁定驳回原告的异议申请,但是裁定并没有明确告知起诉期限。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规定,特向贵院提起诉讼,请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 致

xxxxxx法院

具状人林xx

20xx年1月10日

篇8:案外人异议区分

一、从审执分离的视角解析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程序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在执行程序和诉讼程序的处理上均与案外人的实体利益密切相关,但目前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将执行机构的审查作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导致审执不分。

(一)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程序设定与审执分离理念不符

2014年12月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从六个方面确立了案外人异议审查的规则。其中规定案外人异议审查的内容中对于执行标的权属的判断标准“以形式审查为原则,以实质审查为例外”,认为“案外人异议审查标准并非对案外人权利进行最终确权,而是为适应案外人异议的形式审查要求而采取的技术判断标准,案外人异议是否成立最终还要靠执行异议之诉判断。”(1)但是,即便上述表述将案外人异议中的“审查”名义上限定为“形式审查”,其都无法改变案外人执行异议这一前置程序中执行法院就“案外人异议”所作出的裁定是针对实体问题所作的裁定,该审查行为与审执分离的理念相违背。

(二)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程序设定与执行效率优先不相适应

为追求执行的效率,执行中通常采取的是略式审查程序。但是,就案外人而言,因执行标的涉及其实体权利,只要有程序上的可能改变该执行行为,案外人通常都会努力去实现。司法实践中,执行机构裁定驳回案外人异议并不能阻止其追求其实现实体权利的脚步,往往设置前置程序只是增加了其诉讼的一个环节而已。和直接赋予案外人诉权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程序制度相比,增设前置程序的后果显而易见:案外人的异议如果成立,则前置程序的设置增加了其维权的诉讼成本;案外人的异议如果不成立,则前置程序的设置使程序更为繁琐,执行效率更低。(2)

(三)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实证考量

从图一可以看出,在辽宁省S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年受理执行裁决案件总数262件,其中案外人异议案件84件,占全部执行裁决案件的32.06%,可见案外人异议在执行裁决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通过对辽宁省S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人员进行走访,立案人员表示,案外人异议案件曾逐年上升趋势,且案件所涉及的权利纷繁复杂,但以房产、土地较为常见。由于异议所涉及的权利如知识产权等需要较为专业的审判知识,因此,该院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按照异议权利所涉及的庭室进行区分进行分案。这一做法在强制执行法规定中可以借鉴。

从图二可以看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走访辽宁S市D区人民法院裁决庭,了解到该区2014年进入执行裁决的案件100件左右,其中有8件进入案外人异议之诉程序。因此强制执行法有必要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进行更为系统和科学的设计。

笔者试图在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或者执行异议案件的数据情况,遗憾的是,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已着手公开司法数据,但从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上只能查询出执行案件的收案、审结及上升比例等数字,但没有关于复议、变更主体、案外人异议、执行异议等更细致的分类信息。在相关论文及学术论文中也没有相关数据。这一点应该提醒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引起重视,因为制定强制执行法的前提是需要数据分析做支撑,如果仅仅法院内部掌握相关数据,而没有向社会公开,不利于研究人员对数据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建议。

二、从审执分离的视角构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笔者认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既违背了审执分离的原则,也与执行效率优先不相适应,因此,强制执行法可以考虑废除该前置程序,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设计上进行繁简程序划分,既符合审执分离的方向要求,又兼顾了执行效率优先。同时,建议强制执行法规定案外人只有经过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才能阻却执行,进而防止案外人滥用异议权利排除执行。

(一)撤销案外人异议前置程序

虽然《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案外人异议程序进行了阶段性的完善,但是,从将来制定《强制执行法》的角度看,应该按照审执分离的改革思路,撤销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

(二)执行机构对案外人异议不作任何形式或实质审查

案外人异议应向执行机构提出,但执行机构应该根据按照审执分离的理念,向债权人征求意见,如果债权人同意撤销对异议标的执行,则执行法院撤销执行;否则,执行机构可以赋予案外人合理期限提起诉讼。

(三)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作繁简划分以兼顾审判公平与执行效率

笔者认为,从审执分离的角度看,不应该以牺牲公平而追求效率,可以从程序的科学设计上作以思考。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立案时,即进行繁简分流,案外人异议理由明显能够成立的,案件比照速裁程序处理,缩短审理期限,但赋予当事人上诉权利。案情复杂的,案件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

(四)判决主文应遵循审执分离的理念

笔者认为在我国解决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裁判主文问题,应遵从审执分离的理念进行考虑。即在胜诉判决中明确是否继续执行的处理(当然也会引发是否会导致审执不分、以审代执的问题);其次要考虑判决既判力的问题,即实体审查的结论是否具有既判力而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排除另行起诉的可能性;最为核心的是,如何平衡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存在强制与救济的紧张关系,其实质为公法与私法的对立。目前折中的观点认为,通常情况下,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审理包括对实体法律关系和是否执行问题两个方面问题的审理。(5)笔者认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判决效果应既具备排除执行的效果外,亦应兼具确权的法律效果,这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二条(6)的内容相符。当然,如若案外人的诉讼请求仅为排除执行一项,判决主文中却包含实体争议的解决,则有超诉请判决之嫌。此时,可征求案外人意见,是否变更诉讼请求。综上,应当将异议之诉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诉讼看待,把案外人主张的实体权利的判断和异议标的是否应予执行的判断(在案外人均有主张的情况下),均作为异议之诉判决的主文,以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提高诉讼的经济性和效率性,防止出现对同一案件事实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判决的尴尬情况。(7)

(五)执行异议之诉对执行程序影响

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一般认为,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时,原则上不影响执行,但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提供必要的担保)或者法院基于认为停止执行系情势所必需,可以停止强制执行。(8)笔者同意这一观点。《执行解释》第20条规定了两种情形下可以停止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9),强制执行法可以比照该内容做出规定,并规定除此之外,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一律不影响执行,避免案外人采用异议程序的手段拖延执行程序,从而使程序充分体现效率与公平。

摘要:目前我国就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相关问题规定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操作不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予以明确,并提出在下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执行体制改革过程中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在体制上分离。为完善我国执行程序,本文从审执分离的角度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进行繁简分离设计。

关键词:案外人,执行异议,审执分离

注释

1刘贵祥,范向阳.<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15(11):31.

2刘学在,朱建敏.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废弃与执行异议之诉的构建[J].法学评论,2008(6):135.

3数据来源于辽宁省S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裁决庭数据统计表.上述数据中结案数包含上年旧存案件.

4数据来源于辽宁省某市D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数据统计表.

5刘贵祥.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功能定位与裁判范围[N].人民法院报,2014-6-4.

6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二条:对案外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人民法院经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不得执行该执行标的;(二)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案外人同时提出确认其权利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中一并作出裁判.

7肖建国,赵晋山,谭秋桂.民事执行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

8杨与龄.强制执行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95.

上一篇:湘湖古诗下一篇: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演讲比赛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