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行书书法作文

2024-05-03

第一次接触行书书法作文(精选15篇)

篇1:第一次接触行书书法作文

书法行书春联

上联:地聚八方鸿运财

下联:富贵带来吉祥福

上联:家兴人兴事业兴

下联:福旺财旺运气旺

上联:家接吉祥万事兴

下联:门迎富贵百事旺

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接鸿福步步登高

上联:丙辉腾瑞气

下联:子庶乐丰年

上联:开福门四季平安

“书院”是收集储藏书籍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宝库的存在,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书院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下联:发财地八方进宝

上联:吉祥平安天赐福

下联:荣华富贵地生财

上联:鸿运带来九州福

下联:富贵迎进四海财

上联:龙腾碧海赞海阔

下联:鸟舞蓝天领天高

上联:蹄奋不须鞭震耳

下联:牛勤何用用当头

上联:人顺家和福星照

下联:心想事成鸿运门

上联:万事平安幸福年

下联:吉祥如意拜年顺

上联:人和家顺百事兴

下联:富贵平安福满堂

上联:春红柳发岁更新

下联:爆竹花开灯结彩

每个人的一生婚礼都是难忘的,对联也是要好好准备的,下面是为大家搜集了关于结婚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上联:和顺满门添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上联:风水宝地千财旺

下联:天顺人和万事兴

上联:展鸿图兴旺发达

下联:创大业万星生辉

上联:平安富贵财源进

下联:发达荣华事业兴

上联:堆金积玉创富贵

下联:安居乐业创前程

上联:百花迎春香满地

下联:万事如意喜临门

上联:春临华堂繁花艳

下联:福到门庭喜气盈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上联:喜滋滋迎新年

下联:笑盈盈辞旧岁

上联:稻菽千重金浪起

下联:春风万里玉梅开

上联:新春好运人财旺

下联:佳岁平安福满堂

上联:门迎四季平安福

下联:地聚八方鸿运财

上联:鸿运铺平发财路

下联:富贵带来吉祥福

在中国,男女双方结婚当天自家都会在大门贴对联的做法,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搜集的结婚大门对联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上联:四海来财富盈门

下联:九州进宝金铺地

上联:庆盛世繁荣发展

下联:贺新春伟业腾飞

上联:新春大吉鸿运开

国庆节就快到了,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国庆对联而感到烦恼吗?这是一篇关于国庆节对联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联:遍地流金广财进

上联:春风万里玉梅开

下联:佳岁平安福满堂

篇2:第一次接触行书书法作文

2) 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3)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4) 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5)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唐.韦续《墨薮》

6) 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7) 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8)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佚名《永字八法》

9) 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0)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1)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宋.姜夔《续书谱》

12) 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3) 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

14) 古人作大字常藏锋用力,故其字画从颠到末,少有枯燥处。今往往多以燥理为奇,殊不知此本非善书者所贵,惟斜拂及挚笔令轻处,然后有此,所谓侧笔取妍,正蹈书法之所忌也。南宋.陈僬《负喧野录》

15) 董文敏谓:书家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清.梁章距《学字》

16) 惟管定而锋转,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7) 笔在指间常欲其灵活,故能换笔。如遇转折处,不能换笔,势必生扭硬掣而过。其画必成侧锋,必成扁形。试观怀素草书,如惊蛇入草,屈伸自如,如铁丝一团,绝无偏侧。又观鲁公争座位贴,满纸皆成圆形,无一侧锋。古人云,鲁公皆用圈笔,实皆用换笔也。清.王墨仙《书法指南》

18) 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9) 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篇3:浅析变频器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对能源的无节制使用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同时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 我国的冬季供暖问题开始大力推广集中供热的技术, 这样能达到节约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但在供热企业的锅炉运行时, 其保证锅炉运行的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水泵都是耗能的大户, 在传统的控制技术上, 通过阀门等进行节流控制, 但往往达不到节约能源的效果。由于变频器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供暖企业开始利用变频器的调速技术来实现节能的目的, 变频器在供热锅炉上的应用, 通过控制电机的启动电流、改善电网的质量、控制电机的转速等充分实现了节能电能的要求, 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变频器已成为供热企业对供热系统进行控制的常规设计思路。

1 对供热工程中变频器的选型

变频器所驱动的负载应做为选择变频器时的重要依据。在供热行业中大部分负载属于风机、水泵负载, 因为风机、水泵电机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立方成正比, 而扭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应用变频器的调整技术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来控制风量和流量, 可以有效的减少浪费, 节约电能, 电机也能在拖动这类负载时, 达到稳定的温升, 因此在这些负载选择变频器时应以电机电流值做为选择的依据。同时在选择电机和变频器时还应留有一定的保险系数, 以确保设备的运行时的安全稳定, 对延长设备的寿命有积极的作用。

2 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

2.1 控制电机的启动电流

在供热企业中, 以使电机启动时通常使用工频直接进行启动, 工频直接启动时会产生较大的电流, 从而导致电机的温升较高, 对电机的寿命有较大的损害。应用变频器的电机的调速可以在零速零压下进行, 所以一旦频率和电压的关系建立, 变频器就可以按照v/f或矢量控制带动负载进行工作, 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启动时电流的冲击力, 控制了电机的温升的稳定, 减少了电机故障率的发生, 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2.2 降低电力线路的电压波动, 改善电网质量

电机在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后, 在零频零压下启动, 避免了电流剧增引起的电压波动, 从而避免了同一系统中电压敏感设备故障跳闸及异常的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电压的稳定性。

2.3 启动时需要的功率更低

在用工频启动时, 电机所需要的功率较大, 在启动时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 甚至会影响到变压器, 影响电网的稳定性, 但应用变频器进行启停时, 同对电机所需要的功率较低, 不会引起电涌现象。

2.4 可调的加减速功能、运行速度及转矩极限

目前变频器的调速技术已日趋完善, 在供热过程中, 可以根据锅炉的运行情况自由地进行加减速设置, 同时在调速过程中不会引起电流电压的波动, 电机也会不会产生振动, 机械部分也没有明显的振动,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故障及机械的损耗。同时可以通过变频器调速技术进行转矩极限的设置, 从而有利的保护了电机机械部位的磨损, 增加了供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关于变频器的节能

目前我国北方供热期变为五个月, 在较为暖和的月份, 实际是有节能空间的。风机、水泵的负载特性属于平方转矩型, 其性能参数的变化遵循比例定律:

流量与转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压头 (扬程) 与转速的二次方成正比;轴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当通过降低电机转速调节流量时, 可以大幅降低电机输出功率, 达到节能的目的。

但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风机 (水泵) 受系统参数及运行工况限制, 不能简单套用比例定律估断节能效果, 应将实际工况转化成相似工况后, 再用比例定律计算。在节能效果的考核方面, 除考虑变频调速节约能源外, 还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变频器的综合经济效益。应用变频器后, 抵消除供水系统中的水锤效应, 从而延长水泵、管路、阀门的使用寿命。采用变频调速后, 生产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平均转速下降, 故磨损减少, 寿命延长。而且, 有经验表明, 当锅炉鼓、引风机采用变频控制, 可以使煤燃烧充分, 烟囱里不再冒黑烟, 并且因为平均转速降低了, 噪音也大为下降。

4 变频器的发展趋势

目前,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 对城区的改扩建工程不断的增加, 城市的建设和拆迁基本上是在同步进行的, 这就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同时在建筑中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处于共存的状态, 这二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对于供热的热水参数也有较大的差别, 特别是出回水的压力及补水的压力, 都需要满足不同的用户要求, 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矛盾。同时, 近几年来很多城市存在着开发热, 开发的面积越来越大, 每年的供热面积都在增加, 同时在开发的前几年因入住率达不到, 所以供热面积都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样就对供热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其具有较强的可调节性, 在这种前提下, 变频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都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有效的节约人力, 使其工作实现智能化, 这就需要在工作时接受模拟量的自动信号, 这是传统的设备无法满足的, 因此只有变频器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和地方的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 目前对于所有新建的住宅楼在供热上都需要进行分户计量, 这样住宅里的住户就可以随时关闭和调节自家的供热阀门, 但相对于老住宅来说, 对只能接受管网内的热水流量, 无法进行调节, 这样整个管网将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智能系统的大量应用, 从而实现供热系统的稳定性, 变频器技术在这时就发挥了其最大的功能性。总之随着变频器技术的快速发展, 不仅在供热系统, 在各行各业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摘要:在经济的带动下, 人们环保的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随着我国变频器产品的面世, 其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80年代时一些大的工业国家就开始广泛的使用变频器产品, 从而带动了变频器的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变频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冬季需要供暖, 变频器在供热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而使供热企业实现了节能增效的目标。文中对供热企业对变频器的造型进行了介绍, 并进一步对变频器在供热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集中供热,变频器,维护,节能

参考文献

[1]张燕宾.变频调速应用技术.宜昌市自动化研究所.2006 (10) .[1]张燕宾.变频调速应用技术.宜昌市自动化研究所.2006 (10) .

[2]浅析变频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江西能源, 2006, (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浅析变频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江西能源, 2006, (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刘红英.变频器及自动控制在集中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1期.[3]刘红英.变频器及自动控制在集中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1期.

篇4: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真品一直保存宫中,梁朝战乱流落民间。陈朝天嘉年间,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传世有《千字文》帖)得到。太建年间,献陈宣帝。而后隋灭陈,上献晋王杨广。惜杨广不学无术,智永便借故翻拓索回,圆寂后传给大弟子辨才,终被唐太宗获知。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再加上惊吓过度,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篇5:硬笔书法行书名言名句

2)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3) 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4) 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5) 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明.丰坊《书诀》

6) 张长史折叉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风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黄庭坚《论书》

7) 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一外法在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元.郑铄《衍极并注》

8) 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明.丰坊《书诀》

9) 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清.梁献《执笔论》

10)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两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下笔点画波奈屈曲,皆需一身之力送之。东晋.卫铄《笔阵图》

11) 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

12)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

13) 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

14) 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之,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挚;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岂偶然哉!宋.姜夔《续书普》

15) 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需飞提,用笔轻处正需实按,始免堕飘二病。清.刘颐载《艺概》

16) 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17) 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佻浑浊之病矣。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18) 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9) 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明.丰坊《书诀》

20) 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权全。次实指,制实则筋力平均。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宜。唐.李世民《笔法诀》

★ 名言名句大全

★ 名言名句

★ 硬笔书法教案

★ 硬笔书法教学计划

★ 初学者如何学习行书

★ 科技名言名句

★ 经典8字名言名句

★ 李绅名言名句

★ 老舍名言名句

篇6:楷书行书对照表书法学习必备

负心住持被旧情人连开两枪 曾暴力逼其堕胎 泰国星暹日报 2天前

立即打开

九旬老兵街头戴勋章卖战利品,日本军刀800元 静静看图 3天前

立即打开

就算不写书法,也要会懂欣赏 书画界艺术 昨天

立即打开 楷书、行书对照表!书法学习必备神秘侠客书法2017.3.2423条评论显示原图展开全文 订阅文化131.5万人订阅 参与精彩评论,表达你的观点^_^热门新闻

想弄草书吗?我告诉你:真难!

9图

应用内查看 书法微报 2小时前

多图

王阳明与曾国藩:把字写好,把人做大

应用内查看 南方艺术 1小时前

多图

李白斗酒诗百篇,草书《爱酒帖》亦不凡!

中国书法家论坛 3小时前

多图

中书协女副主席周慧珺、林岫,以女子之姿,傲然屹立于书法之林

书画圈 8小时前

毛主席:写字与书法有区别

郭友华 昨天

篇7:第一次接触行书书法作文

硬笔的话,顾仲安的字真是不错。他的楷书和行楷非常好,推荐您先练练楷书 《规范钢笔字正楷字帖》之类的打打基础,然后逐渐加快书写速度。有了法度,一切 都不是问题。这个字写的其实不是非常严谨。如果真的想练好的话,还是从正统入 手。

顾仲安硬笔书法

毛笔书法吴玉生行楷是顶级的,行书就是李放鸣的霸气。邹慕白清秀工整,童 真,张克江的行书整篇美很美。

吴玉生行楷

邹慕白行书

李放鸣行楷

篇8:论《呼啸山庄》叙事视角的形成

叙事视角是文学作品叙事策略的关键。艾米莉打破常规,大胆使用具有后现代特质的多重视角展开叙事。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杰作中,《呼啸山庄》是哥特色彩最强烈的作品,它把人物放到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对情感与理智、人性与道德的冲突进行深入的表现和探索。如何将巨大的激情、神秘的气氛和怪诞的情节真实地描述出来成为作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表层看小说主要讲述是爱情与复仇的故事,但作者关注的,并不是爱情产生的现实状况,也不是具体的复仇行动,而是这种爱与恨的强烈程度,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如雷电般起伏跌宕,换种角度描写,可能会显得荒诞不经,但实际效果却是读者对情节本身深信不疑,并为之感动,究其原因,应当归功于匠心独运的叙事视角,通过旁观者来讲故事,将超自然的难以接受的激情纳入精心设计的叙事框架之中。

小说分上下两卷,共34章,以洛克乌德先生的叙述为基本线索,以他叙述丁耐莉所讲的故事为小说主体。前三章洛克乌德先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从第四章开始一直到结束,女管家丁耐莉的声音就取代了洛克乌德。其间除了洛克乌德几次串场,故事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伊莎贝拉等都曾经短暂地介入叙事,从而构成叙事视角的多元化。

洛克乌德是一位从大都市伦敦来的年轻绅士,他举止得体,多少带点学究味儿,在浪漫的感情面前历来是怀疑、退缩、甚至落下“冷酷无情”的名声,他是一个外来客,对两个山庄所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只能从一个不知情的陌生人角度来观察、猜测和评判一切,这就决定了他的叙述眼光的客观冷淡,不带什么价值判断。丁耐莉从小就生活在呼啸山庄,她是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以及后来小凯茜的保姆,她亲眼目睹了两代人的成长,是个知情人,虽为女仆,但有文化,她冷静、谨慎,富有同情心,她既是旁观者,又是不少事情的经历者。由这样两位叙述者将故事的情景呈现给读者,读者自然就相信其真实性,并对故事中人物命运寄予同情。

此外,由于故事的“第一读者”洛克乌德是以好奇、轻松的心态听故事,这样由直接描写转为间接叙述的过程中,对故事做了“过滤”,将故事由即时性推向遥远的过去,减弱了故事的现场感,从而削弱了故事直接面对读者的感情冲击力,这种方式使读者处于故事的局外,便能冷静地观察分析,接受情节的奇异和人物的不同凡响。于是读者审美距离产生,阅读接受的效果也随之产生。

二、“对立与融合”的哲学主题

对于勃朗特姐妹小说主题的开掘问题,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更欣赏并赞同艾米利·勃朗特,“同样面对一个四分五裂、混乱不堪、充满痛苦的世界,可是夏洛蒂·勃朗特只知道倾诉‘我爱’、‘我恨’、‘我痛苦’,而艾米利则倾诉的是‘我们,整个人类’”。造成《简爱》与《呼啸山庄》两部作品在主题意蕴方面的如此差异,固然与姐妹两人对现实生命的体悟有关,但对叙事视角的选择也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夏洛蒂习惯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不自觉地参与到叙述中并充当一定角色,使她的作品总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简·爱》中叙述者把自己与主人公等同起来,并且把每个读者也都卷了进来,于是被扩张的自我意识便滑入女性自我欣赏的泥沼,致使作品思想容量显然浅薄于她的激情,缺少发人深思的蕴味。

在《呼啸山庄》中,我们听不到夏洛蒂·勃朗特发出的那种平庸、急躁、教训人的口吻,因为艾米莉采用了有别于她的叙事技巧。艾米莉在小说中将自己隐藏在叙述者背后,不管故事表现的场景和人物怎样病态和狂暴,作者始终是自我遏制并深藏不露。“没有人能从《呼啸山庄》的篇页上猜到作者的小小好恶或批评方面的憎恶或个人癖好。”[1]作者只是承认并理解一切经验,而不是简单地归为善或恶。她只是客观地描述人在心理失衡时带来的破坏性力量之巨大,而不是横加指责。因为她明白人性中黑暗是不可避免的,在自然和死亡中,一切都会得到平息。与“柯勒·贝尔”相比较,小说家“埃利斯·贝尔”(艾米莉的笔名)才真正具有了“中性的意义”。

《呼啸山庄》讲述了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超越生死的爱情,他们爱也深刻,恨也深刻,爱与恨融合为剧痛般的激情,并使他们互为“灵魂”。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出现了姓名与性格的重复、对换,出现了对去主体的延续与叛逆,最后又以哈里顿与小凯茜的融合,结束了同时也完成了新生一代同过去一代的对立,希思克利夫的仇恨报复的种子结出了爱的果实。这一切分别由两个叙述者来见证,洛克乌德见证第二代凯茜与哈里顿的事情,色彩趋于柔和,感情趋于冷静,丁耐莉叙述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惇的纠葛,则催生了最激昂的爱情篇章。最后,死者完成了灵魂的结合,生者满足于人间的安宁,爱与恨、生与死的对照如同奇特的二重奏,构成作品意义上的二元对立。

揭示出事物的对立与融合的关系便导致了特权、秩序的消解。小说中激情与理性、暴力与孱弱、压迫与反抗、囚禁与自由、男性与女性、风暴与宁静,所有的对立冲突都化解融合了,一切归于和谐。洛克乌德这个来自文明的外部世界的男性叙事视角与丁耐莉这个处在自然的呼啸山庄的女性叙事视角,他们有效地控制着叙事的节奏,与作品中人物构成一个平衡的叙事系统,进而与小说的主题协调一致。

三、对“常规叙事”的反叛

在艾米莉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大多数作家都采用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者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权威描摹一切,有时甚至打断故事情节,直接面对读者抒发自己的感受和爱憎。例如萨克雷、狄更斯等作家,他们在叙述的过程中,喜欢用插话的方法,随时以作家的身份和读者对话,发表议论,从而把故事人物置于次要地位。

在《维多利亚小说形式》一书中,米勒把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称作“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标准常规”,“该常规对19世纪英国小说是如此关键,其涵义如此丰富,我们可以把它称作这时期小说的决定性原则。”[2]63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之所以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叙述的常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一系列等级不同的话语,真理被传输给隐含作者、叙述者和读者,这都依赖于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这种叙述倾向于消除小说的话语特性,推进有机和谐的形式感。”“这种形式把读者置于有利的认知和道德判断位置,从而使其主体性适合于维多利亚中产阶级规范,而且这样做是以建立遵从为目的。现实主义基本上接受中产阶级道德伦理,感情复杂的男女主人公被塑造成符合于资产阶级理想的理性男人或贞节女人。”[2]63

《呼啸山庄》由故事中人物旁观者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进行叙述,作者却成功地隐蔽于故事背后。艾米莉突破了大多数维多利亚小说的叙述模式,设置了两个故事见证人,他们既是叙述者又是故事人物,但他们并非主要人物,不能深入、直接的描绘主人公的心理世界,由于叙述者知道的比主要人物少,只能讲述自己眼里主人公的一切可目击的言行举止,而无法如第一人称主人公视角那样(如《简爱》),以很大的权限透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一切活动,给叙述留以许多空白,进而彰显出文本更强调事件,人物直接再现的叙述方式,缩短了读者和故事人物的距离。作者与叙述者保持距离,体现了其对作品人物和读者的尊重。正是这种自我牺牲的尊重成就了作品的客观真实性和相对独立性。艾米莉勇敢地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标准常规,打破人们熟知的审美定势,进一步说“这正是对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小说本质认定的统一价值观的公共手段和小说家作为道德教育家的公然反叛。”[3]尽管目前我们没有足够的事实材料证实艾米莉是一位自觉追求女性意识的作家,但其对旁观者内隐的叙述视点的选择,已不经意间透露着一种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她对传统男性叙事手法的一种叛逆性策略。

时至今日,多重视角叙事已被作家们广泛接受和运用。而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个足不出户的女作家就已大胆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成功。仅此一点,就不能不令我们慨叹和敬佩艾米莉的伟大。

参考文献

[1]玛丽.奥古斯塔.沃德.《呼啸山庄》导言[M].∥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9:第一次接触行书书法作文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气质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国人的自然观及生命观,维系着中华民族之根,激发民族自豪感。书法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还能陶冶人的性情,修身养性。

莒州书法学校,前身为“鲁韵轩”艺术中心,是佳木斯大学书法系专业师生的书法创作研究工作室,2006年始,创立者在从事大学高等书法研究的同时,依托《青少年书法报》和佳木斯大学书法系师生的专业力

量致力于向社会提供初等、中等书法教育。2012年迁至于文化源远流长的莒州大地,是莒州唯一一所经国家

教育部门批准的书法教育培训与传播机构。为了响应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要求,更好地弘扬书法艺术,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减缓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经研究决定,特举办本期书法课程。

要求熟练掌握行书的笔法、结构、章法,可以自行完成一幅完整的行书作品;熟悉历代各种著名行书碑帖的特点及作者的介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行书体进行临摹学习。第1课 点之法 第2课 横之法 第3课 竖之法 第4课 撇之法 第5课 捺之法 第6课 钩之法 第7课 转折之法 第8课 合理用毫 第9课 起笔、收笔 第10课 强化呼应 第11课 中侧互用 第12课 绞转用锋 第13课 沉着痛快 第14课 改变笔顺 第15课 奇正相错 第16课 疏密得宜 第17课 同形异构 第18课 同笔求变 第19课 省简笔画 第20课 因境立形 第21课 收缩夸张 第22课 匀称参差 第23课 左重右轻 第24课 由法求理 第25例 连绵组合 第26课 相邻组合 第27课 体势组合 第28课 跨行组合 第29课 常用章法 第30课 大小错落 第31课 横向对比 第32课以斜为正 第33课 行间破空 第34课 直线贯气 第35课 曲线贯气 第36课平行贯气 第37课 笔分轻重 第38课 前后照应 第39课 题款多变 第40课 变化中求和谐 第41课 行书墨气

第42课

行书历代名作概述

每期研修班一对一辅导,每期学费800元,学习时间为1个月,随报随学,学员待遇:

1、《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集体刊登报道

2、邀请莒县书法家协会点评结业作品、展览

3、报名前二十名学费八折

另:每个月的28日19:00~21:00我们将聘请全国著名书家、莒县著名书家在会馆开办“青毓讲坛”公益书法讲座

篇10:第一次接触行书书法作文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1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15、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7、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2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3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

3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9、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4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4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4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4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5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5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5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5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5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5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6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6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6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6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69、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

70、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7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7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7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8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8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8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84、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8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6、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8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8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9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93、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9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9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

9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9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0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101、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篇11: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讲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

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下落之谜及唐模本真伪之辩

唐末五代军阀温韬在任陕西关中北部节度使期间,发掘唐帝史书记载的陵墓,取起所藏金宝。李世民的昭陵自难幸免。由于昭陵修筑异常坚固,他让士兵费尽力气打通75仗的墓地,进入墓室,见其建筑及设施之宏丽,简直跟长安皇城宫殿一样。墓室正中两厢各有一座石床,上置石函,打开石函,内藏铁匣,匣内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珍贵图书,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二百多年前的纸张和墨迹如新。这些珍藏全被温韬取了出来,但迄今千余年来下落不明。对于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是否仍留存昭陵墓室?如果被温韬盗出,为何迄今千余年来未见真迹流传。

围绕《兰亭序》的下落问题成为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千古悬案。

书法绝品《兰亭序》的由来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嵇内史,人称“王右军”,但是他的官位远不及他的书法名气大。他自幼爱好书法,苦心研练,博采汉魏诸家之精华,集其大成,超脱魏国书法家钟繇真书的境界,另辟新径,使真书完全摆脱隶书遗迹,成为独立的新体。他兼善隶、草、真、行,“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飘若浮云,铰若惊龙”,有“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的称誉,被尊为“书圣”。他对文学也很有造诣,能诗善赋、尤长散文,《兰亭序》就是他的代表作。

《兰亭序》产生的原委是这样: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谢安、孙统、孙卓、支遁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1首,聚诗成集,王羲之于酒酣之际趁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为诗集写这篇序,记下了诗宴盛况和观感,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像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的一绝。以后他多次重写,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他生平最得意的书作。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历代名家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作品,据说珍藏其墨迹三千六百纸都以一仗二尺为一轴,共一百五十卷。还自书“贞观”两字为印,盖在骑缝和卷之首尾。但遗憾的是王羲之这篇最杰出的作品无缘得见,因作者本人对此极为看重,定为家族传家之宝,秘不示人,到唐初则不知去向。

莆翼设计智取真迹

李世民为此派人明查暗访得知。《兰亭序》真迹到唐初已传到第七代孙智永禅师处,智永当和尚没有后代,至近百岁临终时,把它传授给弟子辩才和尚。

李世民得悉便下旨召辩才入京,给以种种优惠待遇,希望他献出真迹。但辩才早以打定主意,装痴作憨,推脱不知,弄得李世民毫无办法,只好放他回去,成了李世民的一块心病。后来,心腹大臣监察御史莆翼献了一条妙计,李世民十分高兴,派他出北京依计行事。

一天清晨,辩才和尚打开寺门,可是踏出的脚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上,低头一看,原来地上躺了个人,散发一股酒气。辩才自语:“原来是个醉鬼!”谁知那人翻身坐起便答道:“醉虽醉了,未必是鬼啊!”辩才见此人飘逸潇洒之态,便开玩笑地说:“虽不是鬼。亦不像人!”此人,脱口应道:“如此便是佛了!”言毕大笑,欲举步下山。辩才见此人不凡,便问道:“施主从何而来?”此人对曰:“我乃应试举子,昨夜月光皎洁,在山下旅馆对月引酒,苦无知音,店主说山上师父佛法上乘,且书画俱全,便上山拜访,谁知醉卧山门,有失体统,无颜回佛。”辩才对这书生很是欣赏,便邀他入寺小住读书侯试,双方谈学论禅,十分投缘。

一天俩人饮酒正酣,扮做赶考书生的莆翼“醉后吐真言”,从囊中取出一轴《兰亭序》摹本,却说着是真迹,万金难买,你我是莫逆之交才拿出来让你一饱眼福。为人忠厚老实的辩才不知是计,对扮做烂醉的莆翼说:“你这个不是真迹,真迹在我的阁楼上藏着呢!”莆翼一直“醉而不醒”,似未听见,第二天辩才去请莆翼吃饭时,发现莆翼已不辞而别,只见桌上放着一张感谢馈赠的纸条和一锭银子。

李世民派莆翼用计挣得《兰亭序》真迹后,奉为至宝,经常放在座侧,朝夕观览欣赏。他还让大大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等人临摹刻石,拓印多幅赐给太子、诸王近臣,摹本从此散落人间,流传至今。而真迹呢,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我死后,你只要把《兰亭序》用玉匣放进墓室我的身边,就是你尽孝了。李治照办,随葬昭陵。

至于《兰亭序》的真迹何在,依旧扑朔迷离,有些人指出,史书虽然记载温韬盗掘了昭陵,发现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并没有指明其中包括《兰亭序》,而且此后亦未见《兰亭序》真迹流传和收录的任何记载,故真迹仍秘藏于昭陵墓室。但有人认为真迹,所以未见天日,是被也很爱好书法的李治暗中留下,掉了包把复制摹本随葬昭陵,真迹在李治死后为同样爱好书法的武则天据有,武则天死后才被带进乾陵地宫。其下落究竟如何,看来只有到昭陵、乾陵正式发掘之时,才能见个分晓。

毛主席过问唐摹本真伪之辩

1965年5月22日,郭沫若作《由王谢墓志的出土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先后在《光明日报》、《文物》上发表,说王羲之的堂兄弟王兴之和名士谢鲲之墓的墓志都是用隶书写成。与王羲之用行书写的《兰亭序》不相一致,故《兰亭序》“到底是真是伪”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他还认为《兰亭序》后半段文字有悲观论调,不是王羲之的思想,因而断言“《兰亭序》是依托的,它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笔迹。”并进一步认定王羲之现存之草书也值得怀疑,《兰亭序》文章和墨迹是智永所依托。

郭沫若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一些学者的反对,南京市文史馆馆员、著名书法家高二适写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论》,引经据典,认为当时就有楷书、行书的记载、传说和故事,而且流传至今的许多碑帖摹本也足以证明楷书在当时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铁案。”

不过当时由于高二适的名声地位不及郭沫若,各报刊不敢发表。高二适无奈,把该文章送给自己的老师、国学大师章士钊,要求送给毛主席审阅。章感到郭文中引用了康生的话,高文中又对康生一驳,觉得不太好办,于是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并附上高文。信的全文是: 润公主席座右:

滋有读者江南高生二适,巍然一硕书也(按硕书写出《柳集》)。专攻章草,颇有发明,自做草亦见功力,兴酣时并窥得我公笔意,想公将自浏览而喜。此钊三十年前论文小友,入此算来已白发盈颠、年逾甲子矣。然犹笃志不渝,可望大就。乃者郭沫若同志主帖学革命,该生翼翼著文驳之。钊两度细核,觉论据都有来历,非同随言涂抹。郭公抗此大棋,想乐得天下劲敌而周旋之。(此论学也,百花齐放,知者皆应有言,郭公稚怀,定会体会国家政策。)文中亦涉及康生同志惺惺相惜,此于章草内为同道。该生来书,欲得我公评鉴,得以公表,自承报国之具在此,其望虽奢,求却非妄。鄙意此人民政权文治昌明之效,钊乃敢冒严威,遽行推荐。我公弘奖为怀,惟(望)酎量赐予处理,感逾身受。

此籍叩 政绥

章士钊 谨状

七月十六日

该生致钊书附呈,不须赐还。

毛主席于7月18日即复信章士钊,信中说:

……又高先生评郭文已读过,他的论点是地下不可能发掘出真、行、草墓石。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真、行是否曾经书碑,尚待地下发掘证实,但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

同一天,毛主席又致信郭沫若: 郭老:

章行严先生一信,高二适先生一文均寄上,请研究酎处。我复章先生信亦先寄你一阅。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未知尊意若何?

敬颂安吉!并问立群同志好。

章信高文留你处。我复章信,请阅后退回。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

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和支持下,高文于1965年7月2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1965年第7期《文物》还发表了高文的影印手稿。对作者长达数千言的手稿,全文影印发表,是极为少见的,人们认为可能与毛主席欣赏高二适的书法有关。

高文发表后,引起讨论热潮。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说,高文刊出后,康生即授意组织文章支持郭老,高二适对此并不服气。

1998年8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说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东郊发掘六朝古墓群,出土了两块砖质墓志,是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据专家介绍,“与王羲之同时代的高崧楷书基本墓志出土为史学界和书法界对《兰亭序》真伪的学术争鸣,提供了重要佐证。”

1999年,关于《兰亭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外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各抒已见,论辩热烈。看来,这场持续30多年没有结论的争鸣,还将继续下去。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被邀人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篇12:第一次接触作文

要让钢笔工作起来,首先就要让它喝饱墨水。这可是我第一次挤墨水,我的心情非常紧张。首先,我把笔套取下来,露出了钢笔那软软的“小肚子”,再把笔头轻轻地浸到墨水里,小心翼翼地捏了一下、两下、三下呀!怎么才吸上来这么一点点墨水呢?我一着急,用力一捏,哎哟!调皮的墨水一下子跳到了我的衣服上,染出了一朵蓝色的大花。钢笔好像在说:“亲爱的朋友,你把我捏疼啦!”我吸取刚才的教训,轻轻地捏,再慢慢地松,墨水就乖乖地跑进了钢笔的“小肚子”,它终于“吃饱”了,好像在说:“谢谢你。”

终于可以开始写字啦!我既激动又担心,因为老师说钢笔字很难擦干净,我写了一笔又一笔,哈哈,一切顺利!写钢笔字也没那么难嘛就在我得意的时候,钢笔“罢工”了,我怎么写也不出字来了,我举着钢笔轻轻一甩,墨水终于乖乖流出来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骄傲,要更加努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终于写完了一行字,抬头看看其他同学,有的把墨水洒得到处都是,有的把本子弄得一团黑,还有的满脸墨水,活像一只小花猫

篇13:第一次接触作文

星期五,妈妈有事出去了。晚上天气闷热,空调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不会用,但一想:这玩意儿和游戏机差不多,按几下不就行了?我在五颜六色的键中按了一个小火把的键中按了一个红色的键。真行!空调启动了,我兴奋得连蹦带跳。瞧,空调吹出了风,我准备在空调下享受享受。

怎么越吹鼻子越冒汗?好热!我急忙看了温度表,温度一下从32度升到了35度。我想:这老妈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台“水货”空调,真气死我了。我得研究研究它。我找来说明书一看,啊?错了!原来是我按了制热键。对照说明书赶紧按了一下雪花键,又把温度调在24度。这时一阵冷风吹来,舒服极了。过了一会儿,整个屋子清新凉爽,我的汗也不见了。啊!我家的空调棒极了。我真有种“一但拥有,别无所求”的感受。

篇14:第一次接触作文

今天上午,我们班和八班进行了一场篮球比赛。这是我第一次上场打比赛,心里想着终于可以露一手了。一跑进球场,我就想着,怎么样抢到球,怎么样投篮,怎么样防住别人,不给别人投篮——于是,我和我的队友们,积极拼抢,你传我跑,你投我拦,互相配合掩护。但是八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大家拼抢的都很激烈,个个满脸通红,气喘吁吁。

然而,时间过了很久,双方都没有投中一个球。

终于,有一个球传到了我的手上,我兴奋地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运球到篮筐下,纵身一跳,把球投向了篮筐,心里默念着,快进,快进呀,可是球在篮筐上转了几圈,弹了出来!还好,球顺势又掉落到了我的手上,这时,八班的队员迅速来到了我的身边,很明显是来抢我的球,但我还是奋力地往上再投了一次。可惜,球又没进,这次球却落在八班队员的手里了。她把球往外一传,不小心砸到了我的腰上,球弹出了球场外——“哔哔——”哨声响起,球赛结束了。

最终我们以2比0赢得了比赛,悄悄告诉你们,这两分是球场上个子最小的同学投进的,她最终立下了大功。

篇15:第一次接触电脑(作文)

三年级开始,就新增加了一门课——电脑课。“电脑”这个东西对我来说非常陌生,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摸过电脑。每当看见有人对着多姿多彩的显示屏,神气活现地敲打着键盘,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之情。

三年级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去电脑房上电脑课。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电脑房。看着眼前那一台台电脑,我呆住了。我终于看到电脑了,那一瞬间,我的思绪已飞进了电脑显示屏!老师给我们分组,每组一台电脑,我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看着眼前的电脑,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电脑啊电脑,我做梦都想着你呢!这一刻,我忍不住想伸出双手触摸眼前的电脑,但不知为什么,我明显感觉自己的双手有些颤抖,是兴奋?还是紧张?或许是出于对电脑的“敬畏”,我最终还是强迫我那双躁动不安的双手老老实实地呆在我的膝盖上。只见老师拿出一个像小老鼠一样的东西,老师说:“这个是鼠标。”老师又拿出一个长方形的东西,老师又说:“这是键盘。”„„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电脑的知识,可是我还是似懂非懂。尽管如此,我却觉得电脑课竟是这样生动有趣!最神圣的一刻终于来临了,老师郑重宣布:“把电脑打开。”我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颤抖着双手把电脑打开了。那一刻我的双手像是被某种不知名的电流击中了,这股电流沿着我的双手流遍我的全身,让我心神荡漾!这是我第一次和我梦寐以求的电脑亲密接触!我悠然地在操作电脑,尽管当时的我和电脑有些生疏,我眼前的电脑还不太丰富多彩,但这已足以让我心潮澎湃!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电脑房。电脑里还有无数的知识等着我去学呢!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这门功课,从它里面获得更多的知识。那时我还有一个更美的愿望藏在心底,目前已经实现了,那就是自己家里有一台电脑,坐在电脑前感受世界的多彩。

上一篇:企业出入库管理制度下一篇:王李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