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名师课改经验心得体会

2024-05-18

学习名师课改经验心得体会(精选5篇)

篇1:学习名师课改经验心得体会

近日,我县教育局聘请杜郎口等校知名教师来我县讲学,为我们传播新课改教学操作过程和成功经验,虽然,在教育战线上已工作近20余载,但是我的学习热情不减,只是由于计算机操作问题,有时候,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培训内容,深感汗颜,但自身会不断努力!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实行“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特点、“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大环节。三种课型: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这种教学模式使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探究式的课堂,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进行。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

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就一定会有大跨步。

篇2:学习名师课改经验心得体会

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发言展示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的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先不管对错只要勇于展示自己就是好样的值得表扬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你答对了我们以你为荣,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鼓励大家一起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投入的热情越高思维就越活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出来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有的时候每天看到学生满怀笑脸的走进校门的时候自己的心情也会莫名其妙的很开心,快乐是可以相互传递的,你们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最喜欢看见你们笑的样子。我要努力做到让大家快乐的学习,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平时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学生,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始终记住任何时候你代表的都是你自己;不要轻易的否定任何一个人,只要你努力了尝试了你就成功了!摆正心态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孩子。

篇3:新课改学习心得

关键词:新课程;启发;改革

新课程所反映的课程共建文化要求重新对教师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诠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从一个传统意义的“塑造型教育①”的灵魂工程师变为一名实施“服务型教育”的组织者。

教师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教育”的工作者,这种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十个字:平等、理解、宽容、爱心、共勉。老师实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激励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记得一位初中数学老师,班里100%的人都怕她,尽管她从不打人,但是她说的每一句话就像“圣旨”一样管用,现在想来,应该是她好的授课方式吸引了我们,我们由衷的敬佩她而并非怕她,这也充分证明了一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上本科时的一位李老师说在新大附中有一位英语老师,教出的学生的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学生都喜欢她的英语课,这对我们很多英语老师来说是一个神话。我曾经很努力的工作,每天早去晚回的拼搏在教育岗位上,学生也就能拿到70多的平均分。我很好奇这位老师是怎样工作的,但李老师说那位老师很少听写,但一听写学生都可以拿满分,她也不上多余的课,但是她的每堂课都有一个出彩的地方,比如她教单词,shampoo这个单词,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就能记住,她交给学生的方法是用语言诠释出来:她爱我吹泡泡。非常的形象,我在班里实验了一下,果真效果很好。

新课程改革要求一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我对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堂语法课的教学比较。一(9)班运用的教师灌输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一(10)班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使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學创造一个新的高度。

篇4:课改学习心得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大家下午好!

刚刚大家都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都说得很好。说实话,让我负责我们中学的的教研课改工作,我的心情一直是很忐忑,惶恐的,我年轻稚嫩,资历浅,水平和能力都很有限,虽然我自己身体力行,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可谓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但是因为自己的水平问题,加上诸多原因,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各位老师班级管理等各种事情比较多,工作量大,所以一个多学期以来,我们学校课改方面并没有很大的成效,所以我心里一直很愧疚。

马坪学校学习上次我已经去过了,这次没有去,以后大家多教教我,不要让我掉队了,当然我也会主动向大家学习。下面我说点自己平时的感悟和思考,包括跟蔡校长,袁老师,何老师等经常交流的想法,可能比较肤浅,也不一定正确,纯属个人感悟,不当之处,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首先,我觉得,马坪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要进一步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结合各门科目的特点,不宜生搬硬套。他们的那个导学案六个流程,看你的科目,看你上的课型来决定,不一定都走完,也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自己的修改。借用买东西的一句话,只买对的,不买贵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要花拳绣腿,不需要花架子,我个人认为,形式和内容,形式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内容才更重要,才是实质。所以,如果,课改看到流程都走过了,学生也都都动起来了,闹哄哄的一片,看着很喜人,但是闹过之后,一节课下来没有多少东西留在大脑里面,那就没必要了。像

他们那个学生提问的环节,我也试行了两个学期,但是我认为如果学生能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有意义的还可以,否则,不找边际的就是浪费时间了,我想的是老师可以在布置课前预习的时候将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解决不了的再合作讨论,老师引导。当然,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必须的。关键是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么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一切都好办。

其次,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从抓日常管理和课堂管理来整顿校风和学风。小组合作,不应该只流于形式,而应该真正起作用,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各位任课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因为我在131班实践过,所以发现成效比较明显的。我实行的是学习和纪律双轨制,学习一张表格,小组长记录回答问题,预习情况,纪律一张表格,班长副班长得力干部记录上课违纪吵闹情况,每周星期天晚上宣布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纪律小组,卫生小组,还有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连续两周都是倒数第一的就留校写检查或做其他处罚,这样他们就会比较在乎,有点紧迫感,表现好的会有奖励。包括他们的组名,口号,我都亲自把关,让他们有种组荣我荣,组损我辱的感觉,真正融入一个集体,形成一股班级凝聚力。我在131班实行了1年,基本上他们都比较自觉,各项管理正常,这个小组合作真正操作好了,对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比较好的成效。这就要求各位老师都要对他们的小组得分纪律情况及时评价和跟踪。

第三,我觉得一个学校的课改工作,说到底,是要抓管理,正班风学风,将学生的心思抓到课堂上,学习上来,不能让他们觉得逃离教室,逃离课堂就是最大的快乐和享受。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课,一切都要井然有序,不能乱哄哄一片,让学生有一种紧张感。我经常看到有的学生上课跑出来上厕所,当然特殊情况除外,但是经常这样,我就觉得学风有点懒散了。所以只要我看到了,我就会问清原因,好好地整一翻,当那些人看到我的时候都有点害怕。班级管理,课改小组建设确实很花时间和心思,以前我弄的时候,别说三十六计,七十二计我都用过了,软硬兼施,刚柔相济,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经历,可能方法并不太对,只是说明我深深理解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的繁杂和艰辛。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和其他老师都非常用心,成长得也很快。

还是那句话,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也选择了付出,当老师苦,当老师累,累在对学生有感情。累在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累在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悲伤着学生的悲伤。我把我的经历和这些感悟写下一篇日记的时候,一位大学教授看完之后,他说那天晚上没有睡着,觉得中学老师太伟大了。

篇5:读书心得《名师备课经验》

王庆玲

读《名师备课经验》有感

本学期,从图书室借来肖川先生所编写的《名师备课经验》一书,才知道“简单”的表象背后蕴涵着的是这些名家名师对课堂的精益求精,对教材的熟读精思,对学生的尊重和爱。简间单单的课堂结构中体现的是教者的大智慧和大丰富。

老子曾说“真水无香”,即真正的水是没有香味的,它无色透明,自然天成,有一种原生态的美。这种自然、和谐、没有雕饰的美正是名师大课所呈现的“简而精,单而丰”。他们的课目标设计简明扼要、内容处理简约有度、教学安排简洁流畅、教法选择简要实用、整堂课充满的智慧、灵气和创意。但这样完美的课是教者花了很大气力和智慧备出来的,蕴涵着名师们的心血和创意。

读名师备课的点点滴滴,体会着他们才华和智慧,还有其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和欢欣,深有感触: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熟读教材,做文本知音

有着20多年从教经验的全国特级教师孙双全认为,教师钻研教材,首先能深入文章,入乎其内,与作者心心相印,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他备李白的《赠汪伦》时,在反复吟诵这首诗歌的过程中,细细揣摩“忽闻”二字,把一首短短的诗歌教得精彩纷呈,让人击掌叫好!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千古闻名,大家都把诗眼定在“绿”字,但孙老师经过反复吟咏和推敲后有了自己的发现:“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意义深长,才是诗歌真正的感情点。把握了这一点,诗歌的境界全出,教学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更让人感动的是孙老师在教学《二泉映月》的入文、入曲、入人、入境。

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反复吟诵,放声朗读,做到每句话如出己口,读到每句话如出己心。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潜心思考,感同身受体会阿炳的叹息、哭泣、和呐喊,有了深深的理解。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反复聆听各种版本的《二泉映月》,甚至煞费苦心找到了阿炳当年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他一遍又一遍地听着那优美凄婉的音乐。完全浸润在阿炳悲惨的命运里,浸润在阿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里„„

孙老师用自己的方式虔诚地投入,真诚地演绎,把《二泉映月》蕴涵的信息和情感慢火细炖,熬出了它的无穷滋味,滋养了学生和无数听课者的心灵。

他的备课经历让我感动,让我油然而生敬意。我想,倘若我们平时也像他那样虔诚投入地对待我们的课堂,对待我们的文本,那我们距离名师将也不会太遥远。名师的课,可看性为什么那么强,乃是因为他的含金量太高太高。

(二)用心、用情、用力,“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说:在我看来,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是一种力。

图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它需要每一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我很喜欢曹老师的看法,她说:“有些教材并不能让自己非常喜欢„„这个时候,我就会要求自己去喜欢,那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朗读钻研课文,沉下去,力图琢磨出味道来。事实上,嚼着嚼着,尝着尝着,味道就出来了。钻深了,读透了,想明了,一开始没感觉的,慢慢地就会孕育出感觉。感觉到了,喜欢之情产生了,后面的事也就迅疾通畅起来„„”

我在上公开课时也常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接到的课,乍一看面目狰狞或索然寡味与自己的趣味和风格相去甚远,有时候很久都走不进文本去,苦恼的很,但逼急了,也慢慢地看进去了,咀嚼到了文本的味道,发现了意外的美丽,心就欣喜起来,慢慢地找到了感情点或切入口,心里便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好象在文本和作者之间找到了一条通道,一下子窥见了作者和文本的心灵,那种心情的愉悦是难以想象的。

好课是备出来的,也是上出来的,或者说是用心“磨”出来的。其中有自己的创想也有别人的智慧和支持。“诗意语文”代表王崧舟老师对〈〈只有一地球〉〉一课的三次备课反思,深刻、灵动地反映出一位名师求精、求新的执著。王老师创作的《只有一个地球》的初衷是源于周益民的课堂实录。周老师对文本细腻、独特的处理给了王崧舟老师的备课灵感,激发了他尝试同课异构的想法。对于这堂课,他备了三次,每一次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终于凤凰涅磐烹饪出一道语文味十足的课!难怪闫学说:“听他的课是不需要记录的。因为你置身于一个满目繁华的境界里,你不愿错过玫瑰,也不愿错过牡丹!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你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哭了,笑了,愤怒了,又欣慰了。制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王崧舟。”王崧舟是怎样制造了这个奇迹?用他的话说:“我一直在追寻语文教学中“欹乃一声山水绿”的境界,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是我心中永远的山水”。写到这里,我好羡慕王崧舟老师,他爱语文,又能把语文教得那么好,让大家都喜欢并受益,真是幸福啊!

(三)抓题眼,炖文本,为课堂积蓄智慧、快乐和力量 “燃烧的玫瑰”窦桂梅以《秋天的怀念》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抓“题眼”设计课堂,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拓展课堂预设,打破课堂的预设激发来自学生的精彩,对文本一读再读,对设计乃至一个小小的导入都一改再改,对课堂上的一个细节精雕细刻地反复揣摩和玩味。玩味成功也玩味失败。正是她这样的付出,才有了她如此优质高效的课堂表象。

闫学对文本解读和备课很有自己的看法。关于文本解读,她提倡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教师要五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自己的突破口在哪里?自己的创新在哪里?自己的胸襟在哪里?

(四)隐性备课、显形备课、立体备课终实现有效备课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教育专家于永正说他课没备好是不进课堂的。这让我感到惭愧,有时因为特殊情况,我会随便翻一下书本,匆匆构思一下就走入课堂,因此常常底气不足,心虚的很,总觉得学生似乎已窥见了你的慌张和敷衍,内心十分愧疚和惶恐。这样没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课如果上多了,自然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失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便不再有期待,教师也会因此失去激情,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了。是的,备课不等于写教案,钻研教材、朗读课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查阅资料甚至做课后练习也是一种备课,是一种无形的备课。其次要思考教法,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挖掘兴趣点和文本的切入点,将读者和文本,文本和教师,读者和作者之间很好的融合。从某种程度讲,隐性备课重于显形备课,没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展转反侧和读你万遍也不厌倦的深思熟虑是不可能有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的潇洒和课堂上精彩的呈现。

上一篇:祝福父亲节的文字下一篇:洒水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