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律己心得

2024-04-20

修身律己心得(精选12篇)

篇1:修身律己心得

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这里,就“三严”而论,既是对党员干部修身正己之道的凝练和提升,也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提出的新要求;既坚持了党的优良传统,又提出了现实性问题;既是对从严治党原则的量化、细化,又是统一而又严密的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从“严”字上要求、做起,必将起到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严以修身,要严在修身铸德上。古人曰:“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当官从政、执政,实现政正、公政、廉政、勤政、清政等,品不正,格不崇、心不美、行不端,当官必然是庸官、执政必然出败政,掌权必然会失权。万事严中来、修身第一位、立德应领先。严于修身,是坚定理想信念所系,是树牢党性所系,是提升道德境界所系,是追求高尚情操所系,是远离低级趣味所系,是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所系,是民心民盼民意所系。这个系、那个系,都靠“德”所系。故,要修身铸德。《左传.昭公国四年》指出:“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睱”。古人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历史上,官员们都把政德修养作为治国理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明贤良吏都以儒家仁政思想为圭臬,在理论与实践上,对政德的修养进行了探讨、总结,为后代留下了取用不尽的政治智慧和宝贵财富。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也是立业之基。党员干部的执政风范,都源于对德的铸造。历史证明,政德隆,民德昌;政德毁,民德降。严于修身,说到底就是要以修德铸魂。德不修,一切无从谈起。修身、修心、净魂,统统在修德上、铸德上、立德上。正是以修身而铸德魂,才彰显出齐家治国严天下的“精神道统”,从而孕育出层出不穷的中华英才儿女,他们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党员干部要通过修身立德,做到以忠诚之心坚定党的信仰,以赤城之心践行党的宗旨,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的权力,以感恩之心尊重人民群众,甘心情愿的做人民的儿子。

严以用权,严在用权为民上。公器为公、公权为民,这是共产党的性质、本质、属性决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的目的,又指出了人民公仆的执政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手中的权,是人民给的、是党组织赋予的。由于权力来自人民,就必须服务于人民;由于权力是党组织赋予的,就必须用权为民。党员干部有私心和公心之分,手中的权力就有为己与为民之别。为己,就是用权为私,会把权力错用、胡用、滥用,这样用权轻者腐化、重者腐败,直到把人民给的权力所葬送;为民,就是权力公用、权为民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样用权则政党兴,人民富,铁打江山万民颂。作为党员干部,“所谓权力,生于民意,操手吏手,守于理法之间,关乎民生重计,当敬而用之”。否则,正如古罗马历史学家塔坨指出的那样:当公权力失去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公私观”的核心既是权力观的本质,也是为民观的本质。“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民本树,政权牢。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严以用权,要求党员干部要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以权谋私、以权利己。

严以律己,严在律己为公上。古人曰:“君子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持身要严”,这些说的都是要常怀律己之心。治人者必先自治,律人者必先律己。岳飞有言:“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治人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于律己,不仅是树旗帜、也是树榜样,营造的是一种风气、反映的是一种追求,引导的是一种方向。正所谓,上风下草,上行下效,上转不变。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严于律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不奋发,则心日颓废;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无数正反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旦失去严以律己,就必然会消极颓废,丧失斗志,腐化堕落。在新的历史时期,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严于律己,失去自我净化,就难以经受住“四风”的袭击和“四个考验”,在种种诱惑面前打败仗。严于律己,在改造自我中对自己的言行要常作自我反省、自察、检查,以党章和党的纪律规定为镜子,作为剖析自我而遵循的规范;要扪心自问,自我反省,查找不足;要诚恳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有闻过则喜的勇气和“纳谏则兴、拒谏则衰”的思想境界,要闻“微言”而不弃,闻“忿言”而不怒,闻“错言”而不怨,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自觉反思自己、约束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水滴石穿效果佳。《管字》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德以劝善,法以诛恶。在严以律已中,要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依法办事的理念,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政治防线,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和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

篇2:修身律己心得

通过近一个时期的“三严三实”学习,笔者对严以修身和严以律己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向大家谈谈自己对修身和律己的一点体会。

严以修身律己,首先要认识“为什么”的问题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用孔子回答其学生颜回的话说就是,不符合礼的事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严以律己,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己私已克,天理自复。复礼的礼在这里不仅仅是礼节,而是泛指天理,也就是道理。如果人们都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仁者”。

共产党人姓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应该做好修身律己。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讲,“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xx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要在这种斗争中求得自己的进步,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邓小平同志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的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了60 多年的政党,一直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党的核心领导是最高的,是管总的,但绝不是抽象的,这种领导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身上又是具体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等等,实际上是广大群众还信任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同时也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严以修身和严以律己而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动摇,群众意识淡薄,有的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严以修身律己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从小的方面说,会影响他所管辖工作地区部门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从大的方面讲,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如总书记所讲:“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新时期,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就是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的大量修身律己不严的问题。

严以修身律己,要重点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中国传统治国之道把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要求为政者必须加强修养,完善人格,提升素质。修身与律己实际上是讲人的素质,严以修身律己就是要提高领导者的素质。笔者认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通过坚持学习、履职尽责和遵纪守法来提高素质,做好修身和律己。

坚持学习。读书学习是知识的积累,是能力素质的提高,是情操的修炼,是情趣的陶冶升华,也是修身律己的重要途径。一是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内心深处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能给全中国人民带来实惠的优越制度。二是通过学习,强化宗旨意识。《党章》对党员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牢记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为历史使命。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全体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方向盘。思想朝何处想,步子往哪里迈,力气向哪里使,说到底都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解决“人为什么活着?人为谁活着?人应该怎样为人?”的问题,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服务作为人生目的。

履职尽责。履职尽责与修身律己也是相关联的。履行好岗位职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这是修身的表现;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不负责任,混日子不作为,或是给了好处乱作为,这是不律己的表现。在履职尽责过程中能否做到严以修身和律己,是考核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思想觉悟、素质能力水平和品德操守的重要标准。是否想干事检验的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党员领导干部拿着工资,就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地工作,不辜负党和群众的信任和期望。如果贪图安逸,得过且过,体现的不仅是自身思想觉悟低,也会带坏单位的风气,影响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否干成事检验的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发展规律。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把握规律性的东西,科学制定任务目标和工作计划,善于发现和解决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其修身律己的底线。党纪是一个政党所规定的该党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纪律。在党就要守党纪,就要讲政治规矩。一是要学习纪律、了解纪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所未有的,身在其中的各级党员干部面临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为此出台的约束党员领导干部行为的纪律规定准则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学习,避免“犯规”。二是对纪律要有敬畏感。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凡是纪律规定要做好的必须做好,凡是纪律规定不能做的坚决不做。三是守纪律要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人腐化堕落,往往是从贪占小便宜开始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做到慎独慎初慎微。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是党员领导干部个人要守法。法律是“高压线”,触犯法律不仅可能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也极有可能面临着丧失人身自由的危险。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依法办事。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律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律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

相关推荐: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专题教育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严以修身专题教育心得体会

严以修身学习心得体会优秀篇

XX年严以修身学习心得体会

三严三实学习严以修身心得体会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学习心得体会交流

“严以修身”学习体会

共产党员严以修身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严以修身心得体会优秀篇

篇3:修身律己?师从榜样

史料记载,唐代宗曾下诏任命杨绾为宰相。诏书刚下达,御史中丞崔宽就把自己花园中号称“天下第一”的楼台亭阁全部拆除;京兆尹黎干将出入府衙的数百随从裁减到十多人;在邠州行营举行盛宴的中书令郭子仪,将酒席上奏乐的乐工减去五分之四。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杨绾为官素以廉洁自律出名,在朝中上下威望极高。升任宰相后,其清廉的品德起到了榜样和威慑作用。大臣们都不敢不谨慎行事,纷纷收敛奢靡行为。

古语云:“己身不正,何以正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约束好下属,必须自身过硬。我国古代向来把“修身正己”作为为政之本,治国之要,唐太宗鉴于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多次与大臣们讨论官德修养的问题,他认为“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自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當今党员干部面对种种诱惑,要以高度自律展示定力,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过失,去小恶存本真,积小善成大德,为自身道德修养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榜样是无声的力量,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和影响他人,取信于民,不负期待。

【点评】 一次正常的人事变动,却在当时的官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所谓上行下效,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身过硬。

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的赤诚情怀

惜才爱才敬才

冯志鹏

周公曾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解读这段话的关键在于“犹恐失天下之士”的赤诚情怀。周公为了国家强盛而广招天下贤士,由于求见的人络绎不绝,为了不让人才有被怠慢的误解,他洗头时多次握着湿发起身整衣待客,用餐时多次吐出口中咀嚼的食物停止进食来迎接客人,礼数周到,盛意拳拳。后遂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来表示领导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热情。而今,领导者也要学习这种胸怀与境界。

首先,要有识才的慧眼。“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才需要甄别,识才需要沉淀。能否全面、辩证地看待人才,挖掘人才的潜能,是对领导者识人本领的检验。如果没有识才的慧眼,即使良才近在咫尺,也如“远在天涯”。

其次,要有敬才的诚意。君子相惜于品,相敬于德,相信于诚,相重于情。“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真正的人才会以实绩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领导者要对人才敬之以诚,待之以公,充分激发其做事创业的潜能。

第三,要有爱才的胸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古人对人才的渴求之情何其深沉真挚!领导者要有惜才之心,爱才之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广泛延揽人才。

第四,要有聚才的魅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人才往往会心悦诚服地追随有胸怀、有胆识、有魅力的领导者。因此,领导者就要与人才倾心交友,以自身涵养和魅力凝聚人才,集聚起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第五,要有用才的魄力。汉高祖刘邦曾说:“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是刘邦的成功之道。发现人才不易,用好人才更难,考验的是领导者的胆识与魄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可堪大任之才应大胆使用并为其提供宽广舞台,这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与爱护。

最后,要有容才的雅量。“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领导者既要能用人所长,更要能容人之短。“人非尧舜,谁能尽善”,不应求全责备,要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人才的“棱角”,既要鼓励人才放手干事,也要着眼大局宽容失误。

(作者单位: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

【点评】 作者通过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故事,启示今天的领导者应该如何对待人才。识才、敬才、爱才、聚才、用才、容才,六个方面层层递进。信手拈来的经典名句,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永州“老三篇”的道德“新能量”

汪华明

湖南省永州市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利用永州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性地推出了“乡土”道德读本——《永州老三篇》,收录了永州三篇学习教育力作:柳宗元《捕蛇者说》、周敦颐《爱莲说》、陶铸《松树的风格》。

“老三篇”通“天线”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周敦颐是宋明理学创始人,陶铸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柳宗元《捕蛇者说》反映了作者因憎恶“苛政猛于虎”而产生的浓浓惜民爱民情怀,周敦颐《爱莲说》展示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爱的高风亮节,陶铸《松树的风格》展现了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高贵品质和坚强意志。

三篇文章都曾被中学语文教材或有关报刊选用,可以说家喻户晓。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呐喊,周敦颐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心志的情怀,陶铸“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成长,顽强地工作”的表白,寓意深刻,在今天仍有震撼灵魂、洗礼思想的力量。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要使每个人都能感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永州老三篇”体现的优良品质,用惜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不怕艰险的顽强作风,展现党员干部的时代风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老三篇”接“地气”

三位作者中,柳宗元虽是山西运城人,但被贬在永州任司马十年,其《捕蛇者说》中的“永州之野产异蛇”,使永州名扬天下;周敦颐是永州道县人;陶铸是永州祁阳县人。

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厚重的柳文化、莲文化和松树文化,是永州人民长期珍藏的精神食粮。三篇可亲、可读、可教的文章,带有浓厚的永州乡土气息,使永州广大党员干部读起来感到更亲切,用起来觉得更亲近,做起来可以更亲为。

永州的山山水水赋予了柳宗元丰富的创作灵感。他600多篇传世之作,有390余篇完成于永州。千古绝唱《捕蛇者说》更是其中的典范之作。永州人始终没有忘记柳宗元。北宋至和三年(1056),永州人在柳宗元住过的地方建起了柳子厚祠堂,几经重修后改名为柳子庙。

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所创立的理学,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爱莲说》,流传千古,感染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陶铸《松树的风格》为我们树起了一根共产主义的道德标杆。从古至今永州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当代全国首届道德模范评选中永州就有两人。

重温“永州老三篇”,有利于永州党员干部将本地圣贤先哲的道德风范与为民务实清廉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永州人民的道德素养、人文精神,引领全市人民弘扬美德,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书写好中国梦的永州篇。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市科协)

篇4:修身律己心得

要真的做到严以律己,能否慎独慎微是个大关口。慎独,指的是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见异思迁、见利忘义,恪守自己的为人风范和处事品格,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政治本色。慎微,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祸患积于忽微。许多干部半世勤勉,最终锒铛入狱,令人扼腕,往往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小节开始的。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领导干部在个人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也面临许多必须慎微的度量关节线。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通往的是公款、公权;老婆、孩子,被撬动的是为人为官的基础防线。要一辈子“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把慎独慎微作为个人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的理性界碑,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办的事情不办,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这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做于细,成于严”更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法律法规是他律,是底线。而自律,则是在信仰之下对高尚人格的主动追求、对法律法规的主动维护。“三严三实”中,“严以律己”特别强调了领导干部的“自律”,突出了个人修养在党风廉政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作风建设从制度层面升华到了价值层面。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才能将他律变为自律,变外在的规则为内在的价值,真正将改进作风落到实处,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头上三尺有神明”,共产党人的“头上神明”是什么?就是对信仰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组织的敬畏,对群众的敬畏。把这无形的敬畏奉为“头上神明”,日三省之;化为手中戒尺,日恒量之,树立并恪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于民,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公与廉,正是严以律己的结果。时时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夙夜在公的勤勉,达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境界。

篇5:修身律己心得

焦裕禄是为民爱民的榜样,是忠实务实的标杆,是清正廉洁的镜子。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三严三实”的表率,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选择。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三严”表率。党的群众路线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弘扬焦裕禄精神,既要在思想上加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的意识,更要在行动上落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的要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以来,毕节市委积极行动,先后开展了回顾历史现场学、群众路线集中学、典型案例剖析学等三次集中学习讨论活动,邀请党史专家、著名教授、权威人士解读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并在“真学、真查、真立、真改、真转、真督”上下功夫,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上下功夫,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树榜样、作示范,确保全市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最近,全市又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潮,使焦裕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用榜样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来说理论道,强化服务意识,引导各级各部门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教育实践活动高度契合起来,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三实”表率。对当代中国而言,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没有过时,实现科学发展是解决诸多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途径是转变领导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领导干部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效,深入调查研究,实现科学领导,这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涵。今天我们的工作方法,仍然应该像焦裕禄那样,紧密联系群众、团结和依靠群众、坚持科学发展的办法,要从实践中总结,从调研中发现,从群众中学习。对我们毕节试验区而言,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三实”表率,关键在于立足岗位,在谋事、创业、做人上实实在在,有所作为。各级各部门要以焦裕禄精神为榜样,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优质发展、科学发展上,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促进社会公平、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上取得新成效。

篇6:修身律己

——讲政治有信念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礼记·大学》里,圣贤已经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不是成就造就人的德性,而是德性决定人的高度。在新时代面对新的政治经济新局势,我时常在思考,自己身为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究竟可以如何从小事做起,实现好全体党员的圣洁使命——真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

理想是人生当中迷茫时的一盏指明灯。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已逐步成型的社会人,自认为是一名积极向上、有追求、有理想的好青年。从小事做起,就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累积加强党性修养,成为人民的先锋队代表;坚定远大理想抱负,永远不忘自己初心;严于克制自我提升道德境界,时刻不忘追求高尚情操;自动自觉远离低级趣和歪风邪气......信念是在我们理想动摇时的一颗定心丸。当一个人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时,他对生活永远不会气馁,对世界的美好永远怀揣希望。从小事做起,从我自身做起,就是对待人和事物要时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心存敬意,不张狂、不自大;“君子慎独,不欺暗室”,时刻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贯彻党的全面推荐法治策略,遵守党纪国法,做好人民的表率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主张,社会实践在个人意识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又要求我们在实践之中提高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更加高级的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进步。因此,举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旗帜,我们不仅仅在思想上要坚持严于律己,尤其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一个靠谱好青年。

做人要实,落实到自己身上,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不想歪路,不走歪道,说一是一,不只说不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让诚信之光发扬,让人心之暖放彩;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始终秉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篇7:修身律己,校准价值航向

“用文学的方式筑牢我们的精神高地”“善养浩然之气,常修为文之德”……中国作家协会倡议全国文学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关注热议,也促人思考:对于公众人物而言,怎样在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担负起自己的使命,树立起公共标杆?

快评:

修养是一面镜子,照见一个人的道德境界与精神追求。中国古代素来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其中的价值排序不难看出,修身是第一位的、基础性的。揆诸以往,茅盾、冰心、田汉、梅兰芳、范长江、邹韬奋……这些文学界、艺术界、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之所以至今仍被人深深缅怀,正在于他们一生都严以修身、宽以待人,用崇高的爱国情操、专注的敬业精神、质朴的诚信品质、从容的友善人格,书写了对核心价值的坚守。

《汉书》有言,“归咎于身,刻己自责”。事实证明,公众人物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不偏向、不迷航,必须不断省察自身、加强自律。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名利诱惑中放任自流,有的人在义利纠结中迷失自我,有的人甚至丧失做人底线、滑向犯罪深渊,最终落入身败名裂的境地,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这些教训非常深刻,更给人以警示。非同寻常的身份,使得公众人物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缺乏对自我的约束,则不仅可能输掉自己的人生,还会带坏社会风气、侵蚀社会价值。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但要想影响他人,首先自身要过硬。自现在开始,公众人物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并以精品力作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定能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汇聚起磅礴力量。(人民日报)

篇8:修身律己就是奉献社会

修身律己就是奉献社会

廉吏于成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人治人,国虽治必乱,人人治己,国虽乱必治”,使我记得最牢,感受最深,也是我感觉最有哲理的一句话。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想着怎么去整治别人,那么国家虽然太平于一时,但始终会大乱,如果每个人都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以德养心,那么国家虽然可能一

时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总有一天会得到改善,达到民富国强天下太平。由此可见,“律己修身,贵德养心”是我们平常人奉献社会的最佳途径。

律己,即是用一种观念约束自己,说白了就是管住自己,观念的标准是什么,可以因时代、地域、社会制度、人文信仰、心理状态有所不同,即使在同样条件下也会因人而异。因为有些人不能识别感知自己心灵的真伪,换言之,管不住自己。其实观念也有公认的标准,延续若干年前的儒家之道,现在依然在约束人们的言行,只是有所鉴别取舍。清代文人张潮撰《幽梦影》说:“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指出约束自己要严格,待人做事宜温和。当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所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即是现代人律己的观念准则。

律己贵德,应是人生宗旨,也是做人准则,还是处世哲学,更是养生规范。古人讲德以养心,何以贵德,唯有律己。用现代人的理念阐释,律己与贵德也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尺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有成,社交友善、生活愉快、家庭和睦、身心健康。人,放纵自己就会导致言行失衡,对自己的心理活动,难于把握。有的人明知自己的言行在违规违法,却依然一意孤行,以身试法,也有的人实际上已“重病缠身”,但始终毫不介意直至病危。所以律己修身,才得到肯定和赞颂。

人的心理健康,才能言行统一、个人融入群体、处事放眼久远,心理变化能致病也能治病。时下“心理咨询”兴旺崛起,还不是基于人的弱点,如能严于律己还能善于贵德,心理异常也可自行调适,肆意放纵自己,可致心态变异,恐怕请教再高明的心理医生也无济于事。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民族思想道德建设更深层的精神文明内涵,心理咨询虽然不做道德评价,但却以道德为准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心理健康状况是遵守道德准则的先决条件。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正是我们今天需要继续和发扬的。有一位学者在一部关于我国道德建设论坛上指出:当今我们有些国人心理健康失衡,道德标准低下,诚信缺失,导致假商品假药品流行街市,偷税逃税现象时有发生等,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国人形象。其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谓的竞争实际上就是道德水准的竞争。看来道德建设已经触及到了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实质性问题,咋听似乎言重,细看确被言中。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社会云集众多是非,每日面对大量纷纭复杂的全新事物,学会吸取现代科学、优良的信息,随时锤炼应变能力。在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时时严于律己,事事尊崇道德”,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人,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

2007年8月24日

篇9:关于修身律己的名言

2)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 以德服人.

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7)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1)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12)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3) 治外物易,治已身难.

14)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篇10:修身律己 培桃育李(演讲稿)

培桃育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今天也借此演讲的机会,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我是来自达县四中的第×号选手扈丁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修身律己,培桃育李》。

在大巴山深处的“红叶之乡”——南江县的一个偏僻村子里,住着一位四方皆知的老人,不仅因为他坎坷一世却始终坚强而执着,也因为他知天文、懂地理、精《易经》,更为他曾经倾心执教数十年。这位80岁的老人名叫——马俊良。

他生于1931年,18岁时开始参工,一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是地主家的六少爷,但并非纨绔子弟,时代造就了他谨言慎行、荣辱不惊的心态;他爱好广泛,博览群书,且写得一手好字,至今周围有人婚丧嫁娶都离不了他的对联;他退休后,因为杰出的教学成绩又被返聘回学校,再次任教十余年,声音依然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且有力饱满„„

文革期间,他在村子里教书,那时,人们的生活条件极差,饥荒中的学生们常常食不果腹,树皮、草根、观音土„„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找食物。公社把收回来的黄豆晾在学校厕所外边的木杆上,看见豆荚,学生们两眼放光,食堂的一碗汤汤水水早已满足不了他们成长的需要。为了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营养,马俊良老师开始打起了黄豆的主意。在每次上厕所的时候,他总会剥出好多的黄豆揣在打满补丁的口袋里,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晚上再悄悄炒熟了分给自己的学生。黄豆就着山泉,他说过那是他人生中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

八十年代,村子里的人们生活还不富裕,孩子们上学还要交学杂费等。也许对城里的家庭来说,那些学杂费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对经济落后的山村地区的家庭,那无疑是笔天文数字。很多时候,马老师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面抽出一部分钱,用来资助学生上学,而他自己却舍不得添置一件衣物。据统计,他帮助过的学生多达几百人。

那时,村子里到乡镇上还没有公路,每学期开学的时候,马老师就会走几十里的山路去中心学校背教材,书本是沉重的,但马老师的心却是甜甜的,他永远记得孩子们求知的目光。有时候,书本不够时,他就让高年级的学生把用过的课本留给学弟学妹们用。

在农村,专业的理发师可遇不可求。村里人剪头、剃头全都依靠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的游走剃头挑子。一次错过了,就只能等下一次。很多时候,孩子们总是因为上课错过了剃头挑子的到来,于是头发就变得越来越长。后来,马老师便让学生们一个一个来到自己的宿舍,他开始为学生剪起了头发。虽然比不上专业的剃头挑子剪得整齐,但理了头发的学生们却显得分外的精神。

那个年代,山村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是比较单调的,课余生活没有城里孩子们丰富多彩。马老师又发挥特长,用他最擅长的二胡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他对二胡有特别的嗜好,算得上业余选手中的专业水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就因为他的二胡而变得丰富起来。

从小生活在山村,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早已成为了马老师的本色。他是村子里唯一的老师,既是教职工,也是班主任,还是校长。没有其他老师愿意到这穷乡僻壤来任教,所以全部的课程都落在了他的肩上。长期以来,马老师不得不进行复式班教学,甚至还曾经一人教过三个班,可他从没叫过苦和累,也从没要求调往条件好一点的学校。

他曾经说:“作为农村教师,我们改变一个孩子的面貌,可能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面貌。”曾经他也有机会去城市,可是他放弃了,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他割舍不下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农村和大山人太多的不舍。他毅然待在了农村,而且还抱着“寓教于乐”的理念,确实让人起敬。但是要起敬的又何止马老师一个人呢?我想,哪些真正热爱教育、投身教育,并且坚守在农村的教师都应该受到尊敬。

1991年,马老师该退休了。此时,一个新老师来顶替了他的工作。这时,学校已经有了六个年级,一个老师完全应付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马老师又主动提出:再教几年书,不能把娃娃们的教育耽误了。于是他又被返聘回学校。这一个决定,又使他过上了十几年“苦行僧”般的教学生活。

任教多年,马老师有着最多的便是对妻子的内疚,“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她肩上,靠她养猪种地艰难维持。”对妻子,马老师有着深深的愧意。结婚六十年来,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校,把更多的精力给予了学生,把更多关爱给予了最需要帮助的人。

他一生中,任教长达50多年,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表彰。连续十几年被南江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他培育出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有时,教了父亲,还会教儿子。如今,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每逢他过生日或者节日时,家里就会来好多客人,他每次都自豪地说:那是他的学生。现在,很多学生都事业有成,每次问马老师有什么需求时,马老师就会说:“经常陪我聊聊天就好了,人老了怕孤独啊„„”

2010年春天,马老师的次子患了肝癌,并且到了晚期,最终不敌病魔而离去。莫大的悲痛和打击再次压在了这位八旬老人的身上。儿子的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使这个身板硬朗的汉子一夜之间头发全白,泪水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流出深深的沟豁,他的背,似乎也驼了。去年过生日时,我给他打电话问候,他和我聊了很长时间的余秋雨及余秋雨的作品„„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他实在是太孤独了,身边能够说知心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他就是我的表祖父,一位疼子爱女的慈父,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一身无人匹敌的学问,一段平凡却真实的人生。他用一生中的50年,写出了一首首朴质而平凡的乡村教师之歌。他用真诚和真心,换来了学生尊、家长敬的崇高师德。他用实际行动默默无闻地书写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

平凡的教师,不平凡的事业。正如一首歌所唱:“那间教室飞出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现在,我也是一名教师了,我明白,教育工作是一项用人格培育人格、用灵魂塑造灵魂的神圣职业。朋友们,让我们在三尺讲台上,为祖国的教育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我们在太阳的光辉下,满怀豪情地再创新世纪的辉煌!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因为更多教师的努力而更加美好、和谐!

篇11: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 严以律己

严以修身。做“官”先做人,做人必先修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正直正派正德的人,说话才有人听,干事才有人跟。要始终做到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坚定不移,政治道路和政治方向坚决不偏,政治法律和政治纪律坚决不松。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修身”,是人生的基点。对于领导干部来說,修身是成长的必修课,是工作事业之本。作为领导干部,要积极加强自身修养,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提出四点要求:“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所谓“政治的明白人”,是指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县委书记提出的“政治规矩”,同时,也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应该自觉遵守的规矩。规矩不是“纪律”更不是“法律”,它跟“道德”相似,没有硬性规定,靠的是每一名合格党员干部的自觉。

严以用权。为官是从政之本,从政首先要严格使用权力,按照法律法规的授予正确行使权力。所以,“严”既是要求,也是爱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严以用权的要求,必须始终保持自觉抵制特权思想的定力。所谓定力,是人们在处事过程中把握和实现预期目标的意志力。有了定力必“胸中器局不凡”,刚毅执着,志在必成,否则“胸中先乱,何以临事?”为此要做到:一是树立正确权力观。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具体行为。树立正确权力观,应明确权为民赋、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为政不私等道理,切实破除“官本位”等特权思想,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二是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反对特权,坚持依法办事,推进依法治国,是宪法和党章的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带头依法办事,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对权力保持敬畏之心。为政之要,贵在廉洁;为官之要,贵在官德。领导干部加强修养和陶冶情操,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始终保持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警觉性,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法制,内省于思,勇于自我批评。四是自觉接受监督。权力和监督存在着共生关系。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要掌好权、用好权,就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群众批评意见的意识,并坚持在工作中改正错误,才不会让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滋长蔓延。

严以律己。这是增强组织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内化于党的建设始终。严以律己融汇在党的血脉里,是共产党人优秀的政治基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严以律己的优良传统,“吾日三省吾身”“归咎于身,刻己自责”“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党有8700多万党员,党员干部能否严以律己,关乎人心向背,影响政治生态与发展大局。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丧失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有的漠视党纪国法,有的在“糖衣炮弹”前翻船落马,表现不一而足,但根子就是在理想信念上偏了方向,在严以律己上出了偏差。党员干部做到严以律己,本质在于正确对待个人私欲与党性原则,关键就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政治定力、守住法纪底线、把好私德关口。要做到常怀律己之心,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工作人员,要践行自己的廉政承诺,时刻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不该去的不要去,不该拿的不要拿。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除了严以律己之外,还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党员干部要吃得下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带头从我做起,把工作效率调整到最高,工作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劲头调整到最大,自觉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切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无论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

篇12:修身律己扬师德,善思实干树师风

单位全称: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72 电子信箱:lfl****@139.com 通讯地址: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 邮码:514571

修身律己扬师德,善思实干树师风

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 罗辉龙

总书记曾指出:“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是习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可见,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赤胆忠心为教育,严于律己勤修德

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从教十多年来,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做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我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已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一是自觉地创造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在当今的世人肆意践踏社会公德时,我却用实际行动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们阐释着真、善、美。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在堕落的世界中才不至于迷失自己,我们那平凡而朴素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实与睿智。二是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当前教师的工作条件仍较为艰苦,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也较低,甚至好些教师仍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此时我们如果一味以如此低的待遇来应付现实的工作的话,那么就可能难当“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社会重任。为此,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真正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三是坚持自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人格素养的完善积累而成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我们只有严格自律,恪守师德,才能在心灵深处构建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乐园。正如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我要注重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范。

二、博才多艺常钻研,忘我追求探新知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是其主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化人,只有文化人才能培育出文化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格调高雅、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文化人,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向社会学习,调查研究;向家长学习,优势互补;向书本学习,取长补短;向教育对象学习,双向交流,增进了解。我们只有爱学习,乐探究,才能教生有道,育生有方;只有不断地学习、钻研、实践,才能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素养,满足勤学好问的学生的需 1 求;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以特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学生的爱戴。

当然,我们有时也许有繁忙的工作、琐屑的世务缠身,也许身体疲惫、心力交瘁,也许迷于娱乐、忙于社交。但是,人,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教师,可以普通,却不能没有追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以教育事业为重,以求真务实为乐,不断地完善自我,竭力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做一名不断修炼基本功的教师,做一名有爱心讲奉献、善反思、勤研究、能与时俱进的教师。我们只有忘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可能有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影响力。

三、呕心沥血育英才,真抓实干创佳绩

历来的名师都梦想着“为人师者一日,桃李芬芳一方”。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真正做到无愧于党和人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可见教师道德素质极为重要。因此,在组织教学常规工作上要扎实一点;在学生面前姿态要放低一点;与学生交流、沟通要再多一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表态要快一点。当然,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平等对话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来增强感悟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二是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把握好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方向,因势利导,适时进行引导点拨、拨乱反正,切实把“以学定教”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求知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学后知怎样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心系学生谋进取,淡功薄利乐奉献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育事业是讲求奉献精神的事业,教师应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使自己以无私的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课堂上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教师的工作虽有苦亦有乐,但只要教师自己热衷于教育事业,就一定能在平凡的事情中现出伟大,在繁忙而又枯燥的工作中显出真情。

虽然,现在有些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多不同,但是,德育工作者如果能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我们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立教,德识相长”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者只有自觉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甘为 2 人梯,乐于奉献,专心教书,诚心育人,与学生真诚相待,设身处地地为每个学生着想,真诚地帮助每个学生,不追求名利,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系学生,情倾未来,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

上一篇:吴亚琴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水机试验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