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回家了-随笔散文

2024-05-01

该回家了-随笔散文(通用12篇)

篇1:该回家了-随笔散文

年底了,你准备好回家相亲了吗散文随笔

今天我问朋友小琼,元旦放假你回家吗?

她说,不回。

我又问,那过年你回家吗?

她说,过年也不想回了。

我问,为什么?

她说,端午被叫回去相亲,中秋被叫回去相亲,国庆回家还是相亲,我不想元旦和过年回家都是相亲!

01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回家都不是因为我们想家,而是被父母叫回家去相亲!

又到年底了,又得回家面对三姑六婆、四姨七婶的各种问题,是学生被问成绩多少,工作的被问工资几何,没结婚的一定逃不过被问到,恋爱没有?没有一定被介绍。但这些都不是最烦人的,最烦人的是,回家就是为了相亲。

小琼是我在深圳工作时认识的朋友,90后,刚大学毕业,人长的不错,肤白貌美,还有一双大长腿,这种女孩应该很多人追才对,可小琼就是没恋爱,你眼花花、口水潺潺,掉下巴也没用。

每次节假日我们都会聊天,去哪玩,她都说回家。

我很纳闷就说,你一个湖南妹子,放两三天的假你也要跑回家啊,这么远?

她说,你以为我想啊,我妈叫我回家相亲,我有什么办法,不回又被老妈天天打电话追,烦都烦死了。

我说,你也和我一样才刚毕业,你妈就这么老催你回家相亲,真是可怜。你说你长的也不差,为什么要去相亲呢?不可以自己找一个吗?要不我吃亏点,和我在一起算了,免得你老妈一到假期就叫你回家相亲。

她的回答让我受到了一亿吨伤害。她说,才不要和你在一起,你还没我高,我穿个高跟鞋和你出去就像带个小孩子出去逛街一样;谁叫我没喜欢的人,相亲就相亲呗,反正去见面也是不喜欢的,但能吃一顿也不错,并且硕不定能和相亲对象交个朋友呢!

我说,你不要要求这么高好吗,你也就一米七五,我就差你几厘米而已,穿平底鞋出去还是蛮般配的,也不会相差太多,你没见黄祖蓝和李亚男吗,不也过的好好的;再说我绝对比你相亲的靠谱多了,最主要还可以搪塞你妈。

她说,没要求高,反正我就是要找个比我高,而且还脸不丑的`男朋友啊,再者相亲也蛮好玩的,还有得吃。

我说,活该你找不到男朋友,活该你一到假期就湖南深圳两边跑,活该回来深圳找我吃饭要被我吐槽。

02

但其实说真的,相亲还真的蛮好玩,有吃,说不定还能遇到奇葩或有趣的人,见个面交个朋友的确挺不错的,反正对我个人而言,就是这样。

在深圳因为是一个人,经常会被那些比我还担心我爱情状况的”长辈“和朋友介绍相亲对象。

经常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朋友跟我说:阿豪,我认识一个不错的女孩子觉得和你蛮适合的,介绍给你认识下怎么样?

一听到,我就心里一喜,反正我就没抱有相亲的念头,相亲对我而言也就是交际,交朋友,然后吃顿饭,聊聊天,最主要还是朋友请的饭局,别提有多开心了。我说:可以啊,就今晚你约她出来,然后下班你带我过去!

我印象中有一次超奇葩,应该说是我驾驭不了。

那次,一下班就被我朋友接到了餐厅,等了大半个钟,还不见那个女的过来,两个人就在包厢中喝起酒来,喝了好一会,就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边推门,边大声嚷嚷,”TMD,累死老娘了,什么经理,都下班了还不让我走,还要我留下来整理资料,走还说要扣工资,我现在就走了,看他明天拿我怎样"那声音别说有多大了,反正就是把我吓得酒醒了,这豪放劲,让我没和东北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立马感受到了东北的辣味。

然后还没坐下,就开始拿起酒杯倒酒,边倒边叫服务员点菜,吓得我目瞪口呆,当时好想说,大姐隔着一道门呢,你狮子吼也不用这么展示吧?当时真想饭都不吃拍腿就走,但怕显得不礼貌,最主要不能饿了我肚子,就留下来了。

没想到,她坐下后,除了朋友给我们相互介绍后就再也没有过说话声音了,我是不想说,她是大口喝酒吃肉,全程一句话也没,我朋友是尴尬的在那杵着,吃完饭后,招呼没打就走了。

这是个失败的相亲,更是个失败的饭局,让我记忆深刻。除了这次还有几次这样朋友安排的相亲,但也就是算得上比较靠谱的饭局,相互认识认识,聊聊天,留个联系方式,然后不了了之。

03

其实大多数的相亲都是没开始就知道结局的,都知道看不上,达不到心里的预期的不靠谱行为。

去相亲各有各的理由,有人是为了好玩,有人是为了体验生活,有人是为了吃,有人是为了多交一个朋友,被逼迫去相亲的人,压根就是个应付,想结婚的人也许才能在相亲场上找到另一半。

我是为了好玩,是为了看奇葩,是为了吃,为了体验和交朋友,你又是何种理由呢?

年底了,你被安排相亲了吗?

篇2:该回家了-随笔散文

中秋之夜,月圆如盘,悬于天幕。可今年的月似乎缺了一角,在我眼中。

这什么破单位,中秋节还要加夜班,都几点了,也该回来了吧!妹妹不满的嘀咕着,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大家都没有吭声,可心里早随着妹妹的话还成了一片。

爸爸应该快回来了吧!妹妹终于停了下来,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可眼睛却从没有离开那紧闭着的门。

该回家了,快了吧,我们先吃吧,别等了!嘴上这么说着,可我却看出妈妈的眼神中充满了焦虑。他一边收拾着碗筷,眼睛却也从没有从没有从关着的门上离开过。

等会儿再吃吧,现在又不饿,看会儿电视再吃吧!头发花白了的奶奶终于开口,也该回家吧。大家都没有说话,打开电视。电视里正唱着祝福团圆的歌曲。可似乎所有人都有点心不在焉,看一会儿电视,眼神便要游移开,朝门那边看一眼。我知道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在默念着:该回家了,也该回家了!

叮铃铃电话铃突然响起来,大家都条件反射地猛地直起身子,却都愣在那里,没有人去接电话。嘴里塞着月饼的妹妹见没人接电话,急忙走过去,拿起电话,喂,爷爷急忙把头凑过去,是他是他!爷爷兴奋的转过头来对我们说。一下子关了电视,大家全都围到了电视机旁。爸,你怎么还不回来,也该回来了吧。妹妹抱怨道。哎呀,我也想早点回来,可说到这里,爸爸哽咽了,我脑海里分明能想到爸爸忙着手头上的`工作,心却早已飞到了家里嘴里自言自语道:该回家了,再不回去家人该担心了。的样子。我工作快忙完了,马上就回家,就这样吧。挂了电话,大家的心里这才踏实了下来,才放松的又一下子坐在沙发上,我能感受到每个人的心中都在默念着:快了快了!我看到每个人的眼睛都紧盯着紧闭的门。

终于我们一家人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该回家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没有太多的华丽的词藻的修辞,其实也不需要那些华丽的文字来修饰。就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已经包含了太多太多。它是家中的人对在外亲人的无线牵挂和担心,同时也是在外的人对家中人的一份思念。

篇3:80后,该回家看电视了

据我自己读书、观察得来的感受,自电视成熟以来,即欧美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电视工作者共同拥有一个烦恼——青年不看电视,或不爱看电视。

美国在60年代,有一位电视台新闻部门的新任领导人,一下子挑出了电视新闻里常用的一百多个词,说这些词白人青年以及黑人观众搞不懂是啥意思。窃以为,这些词相当于今天我们电视里常说的GDP、CPI、环比、指数以及政治套话一类吧。

我不是要在这里响应总局关于不用英文缩写词的号召,只是想说,电视里确实没有太多好玩的东西——电视过去没有青年的生活火热,现在没有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电视要么太娱乐,要么太专业;电视让人成为土豆,让人一声叹息:又过去了一天……

可喜的是,这几年我们发现,青年注意电视了,明证即,他们说什么剧好看,什么剧就火,收视率就上来,尽管他们基本是在网上看的(或者光碟或者MP4),而且还是在网上评论的。我们猜想,发布网评(或称“灌水”“拍砖”)的这些人,主体是1980年后出生的,这些人,我们叫他们(实际上是他们自称)——“80后”。

在“80后”这个词出现以前,并没有“70后”这个词。

现在说的“70后”以及延伸出来的“60后”“50后”,都没有意义,因为他们其实是一代——不年轻的一代。

可以说,“80后”即青年一代。

“后”字代表着年轻,“后现代”比“现代”年轻,“后工业社会”比“工业社会”晚近。

不过现在又有“90后”了,他们还不爱看电视。

“80后”小时候蛮爱看电视,应该主要有如下一些——

《聪明的一休》《希瑞》《蓝精灵》《黑猫警长》《美少女战士》《大力水手》……

都是动画片,日本的居多……

于是我们明白,当下大力呼吁动漫产业的一个原因了。

于是我们也明白,电视要火,得注意“80后”的喜好了。

问题在于,今天,“80后”也不算年轻了——1980年出生的人,2010年30整了。

30整意味着什么?有一个数据说,现在买房的人平均年龄27岁(真假不论,父母提供按揭甚而首付也算)。

写到这里,简直就像感应,电脑右下角蹦出一条新闻标题——《白岩松:80后被三座大山压着让人心疼》(腾讯读书,2010年9月13日19:54,主持人沙松亮)。

网络流行语说,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篇4:散文随笔回家

走上这条延伸到我家门口的小路,感觉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暖。门前的树已经如此高大茂盛了,在那些我曾经在家的日子里,它们还是小树苗一棵。门前的荆棘也如此浓密了,记得17岁的我常常在夏秋之交,拿一把磨得铮亮的镰刀,从门口的田坎上砍到路的转弯处,一直到路旁的田坎上光秃秃的,只剩下浅浅的树茬、荆棘茬。现在老家村子里住的几乎没有年轻人了,都是40岁以上和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年轻人都搬到镇上、市里去了,因为无人打理,田坎上、屋后的.果园里,到处是一片荆棘,树木也更显茂盛。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更有一种冷清和凄凉的感觉。

曾经,放学后就在村子中央的大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距离我们很遥远了;曾经,我们在操场上跳绳、扮演武术玩耍的情景也已经很遥远了;曾经,我们玩打陀螺、下石子棋的岁月也很遥远了。那些儿时的玩伴们,也早已同我一样,漂泊在外,分散四方,曾经乌黑的头发是否也同我一样,渐渐有了根根白发?突然之间,我好怀念童年的岁月,好怀念那些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同时心里也有了丝丝说不清的伤感和失落。曾经,我们总是渴望自己长大,长大了就可以飞出这片小小的天空。可长大后,当我们一个个在外历经风风雨雨,感觉疲惫的时候,却又是多么渴望回到这个亲切的地方,如同孩童扑进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我跟母亲说很想念外婆,要去看看82岁的老人家。母亲于是便陪我一起慢慢向外婆家走去。去外婆家要经过我们村最大的一个水库,这个水库是我们儿时放牛玩耍的好地方,也是男孩子们玩水的天堂。

晨曦中的水库这一天是如此的美丽,让我留下了它完美的倩影。儿时家乡的男孩儿们,总会在夏天的傍晚到水库中游泳,他们会排好队,一个个前赴后继、开心而勇敢的从水台上往下跳,只听见“扑通”一声水响,便看见溅得老高的水珠向四周射去。在水中,他们打着水仗,表演着各种各样的动作:蛙泳、仰泳、扎猛子、武术动作......他们开心的笑声,常常让岸边远远观望的女孩儿们羡慕不已。

有一只小船,停靠在水库的岸边,更显孤单和凄冷。那是舅舅捕鱼的船吧?我问母亲,母亲说是的,舅舅从8年前承包这个水库开始养鱼,随后又开始养鸭,这个水库打开了舅舅创业致富的大门。舅舅在随后的几年里,又承包了其他几个大水库,开始了他理想的养殖致富之路,他买了私家车,在水库中间建了一排排平房,并让外婆、外公和舅妈他们全部住在了水库,从此以水库为家。感谢家乡富饶的水资源,让舅舅彻底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发家致富的旅途。

很快到了舅舅家, 刚好外婆和二姨都在,于是我们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是我平生同外婆的第一张合影,我的外婆今年已经82岁了,但一直很健康。她的牙齿仅剩5颗,说话也有些不清晰,耳朵也有些聋了。对于外婆来说,余下的岁月不多了,而我们拥有她、拥有这种感觉的机会也不多了,所以我倍感珍惜。当外婆拉着我的手,充满慈爱和关怀的目光把我细细打量时,我似乎又回到了儿时偎依在她怀里撒娇的感觉,那么温暖,那么亲切......

我匆匆的回来了,又匆匆的离开了。家,对于在外流浪的我来说,总是来去匆匆,不作太多停留和关注,生活似乎也没有给我太多时间流连于家乡的温暖和亲切。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给自己流连美好事物、怀念美好往事的机会,是我们自己怕自己因为这份流连和对家的眷念而倦怠了前进的脚步。所以我们总是装作很忙,所以我们总是装作不在意,假装忽略一切:家人、家、记忆里美好的东西。

篇5:回家之路漫长随笔散文

六十多公里路长吗?说长就很长,说短也很短,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可对60年代当时的我们路很长、很长。特别是冬季暴风雪的天气,那就是一条漫漫望不到尽头的长路。

记得1969年冬天来临,大家企盼回家的心情一天天加重,又是一年全家团聚的春节就要到来,人们都在准备年货回家过年,特别是下乡后,第一年春节没有回家和亲人团聚,在牧区过年的同学,盼望回家和家人团聚的心情,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牧区通信、交通都不方便,邮寄一封信、回家都要从大队走二十多里路到公社,坐3、6、9日才发的班车到白云鄂博改乘火。 春、夏季还好,走在碧草连天,鲜花盛开的原野,仰望蓝天白云,聆听着百灵鸟的优美歌声,感觉路途并不遥远。但冬天就大不一样了,天寒地冻,狂风呼啸,大雪把道路一封,根本无法出行。当年我们为省点钱,有时只能扒白云鄂搏到包钢运送矿石的货车,到阿几拉站下车,在想办法回家。庆兴的是铁路职工看我们是知青,坐在矿车上很危险,就叫我们坐在守车里,可少吃点苦。这要对当年的铁路职工道一声谢谢。

可69年春节越是临近,大家心情越沉重,在企盼和无奈地报怨老天的无情。这年气候多变,十月初草原迎来第一场雪,随着严冬的深入,一场接一场的大雪下个不停,呼啸的白毛风疯狂地洗劫着茫茫原野,积雪越来越厚,平地起雪一尺多深,沟壑都填满了雪,根本看不到路。山是白的,地是白的,草原被大雪封冻成洁白的世界,睛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大雪封山了,通信断了,交通断了,每个月仅有的几趟班车也停运了,人们就像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白色小天地。

当时大家的情绪落到了极点,要靠两条腿在一尺多深的雪地里,顶着寒风走百十里路:,就是不带东西,也不亚于登天之难,回家过年的路变得无比漫长、遥远。

在这种极端的处境,只能和大队协商用马车送大家到白云鄂博,找大队书记丁克扎布说明此事,他也很为难,要是你一个人走好办,骑骆驼到白云放到羊粪站,骆驼自已能回来,人多只能和车倌商量,能否赶马车送大家到白云鄂博。雪厚无路,是否能行谁也不好说,报着一线希望去求助车官,请他帮忙赶马车送我们去白云鄂博,在不断的请求下车官总算应了下来。定好出发时间大家分头准备,铁锹镐头、绳索等路上应急之物。

出发的那天,大家早早起来吃饱,喝足,带好干粮。早上7点多就开始赶路了,四套马大车拉上大家的年货,女同学和体弱的坐车,男的尽量步行,累了上车歇歇再下来走。坐车时间常也冻的受不了,在寒冷的冰天雪地里,白茬皮祆也失去了保暖作用。只好下车活动一下冻僵的腿脚,手扶着马车艰难的前行。

一路上四匹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弓腰低头,气喘吁吁,全身冒着热气用力地拉这大车艰难地行进,冰雪被马车压的发出吱吱的声响,走走停停找地势较高雪少的地方:,慢慢地边走边观察道路。对没把握通过的地方,就先去探探路在走,雪深的地方就用锹把雪挖开缓慢地通过。尽管大家非常小心,有时大车还是掉到被冰雪遮盖的.雪坑里,只好都下车,推的推,抬的抬把爱从坑里弄出来继续赶路。

常时间的劳累,天气又寒冷,体力消耗过大,想吃点干粮补充点热量,可干粮冻得跟石头一样,敲敲乒乓作响,水冻成冰块,只能强忍饥饿迈这沉重的脚步,继续艰难地踏着冰雪一步步前行。

下午3点多才赶到新宝力格公社大庙,短暂地休息,喝点热水,吃点炒米继续赶路。天越来越冷,寒风刺骨。路还是望不到头,眼前是白茫茫的雪原。体力的严重透支,脚步越来越沉重,只能咬紧牙关,一步步艰难的迈进。只有心中那团回家过年的火在燃烧,温暖着冻僵的身躯。

离白云鄂博越来越近了,看到白云鄂博的灯光了,气氛也有所活跃。马车还在雪地里走走停停,缓慢地行进,六十多公里路,艰难地走了十三个多小时,晚上九点多终于到白云羊粪站。〈当年大队在白云收发羊粪的站点)。四匹健壮的车马,全身像披上白色盔甲,卧伏在地上喘着粗气,一动不动。我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东倒西歪地趴在炕上,坐在地上。稍作休息找了个小饭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饱饭。又给累趴下的车倌带回些吃喝和止疼片,烟酒。休息一夜,第二天乘上火车,终于能回家过年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篇6:玩够了早点回家随笔

很小的时候,每当早晨我迷恋热乎乎的被窝不愿意起来,妈妈就把煮好的粥端到床上来,我喝得胃里暖烘烘的。那时候,我很爱我的妈妈。

可是,自从我上了初中后,妈妈就变了。在她的眼里,永远只有成绩、成绩!妈妈说,我的成绩让她站在我身边都嫌丢脸。就在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万念俱灰。既然我如此差劲,就让我离开吧。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煮了腊八粥,我要留一个华美的印象给他们。

父母起床后,发现早饭已经煮好,有一点点奇怪,但都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吃过早饭,妈妈出门上班,我趴在窗口,看着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街道拐角处。

我决定把家里打扫一遍再离开,以表示我对她这么多年来操持家务的答谢。做完这些,我就要走了,永远也不回来。

我买了一张去句容的票。我知道那里有座道观,也许会收留我。

可我忘了长途车站是妈妈的地盘(妈妈在车站上班),售票的、检票的都认识我,检票的阿姨在检完票后,就打了个电话给妈妈。

妈妈难以置信。等到她回到家里,空荡荡的屋子令她慢慢清醒了过来。

那空前干净整洁的家带给她的惊讶冲淡了愤怒,她很理智地打电话给通风报信的检票员,问清了我坐的车次,又打了司机的手机。长途客车上的售票员举着手机过来,找到我,问:“你是罗会计的女儿吗?”

我奇怪地看着她,说:“嗯。”

她说:“你妈妈叫你玩够了早点回家。”

原来我妈妈根本就没想到“离家出走”这回事,她以为我学习烦了,厌了,想出去散散心。

我一下子泄了气,觉得走到哪里都在妈妈的掌控之中。结果那天,我只在道观附近转了转,天色就已经晚了。我什么风景也没看进眼里,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出师未捷身先死!”

我打车去车站,赶上了回家的最后一班车。

快进家门的时候,我已经全然忘记了出走时的勇气,心里忐忑起来,不知道妈妈会怎样教训我。可是这次妈妈什么也没问,只是叫我快吃晚饭。

从这件事之后,我们之间话变得很少,尽管她仍然唠叨,但却改善了许多,脸色也不再那么“凶恶”了。

随着我考上了高中,我开始感觉到妈妈渐渐把我当作大人了。有一天,聊到了我的出走事件,她突然问:“你怎么想到去句容玩的?”

我说那时我是想离家出走。她目瞪口呆。当我忍着无限心酸告诉她,她那句击碎了我所有自尊的话的时候,她却拼命抵赖。原来,妈妈急了,就会口不择言,许多话都不是从心里来的。

我也问她,那天我那么晚回来,她怎么没生气。她说:“你一向那么乖,突然什么也不说就去了句容,我猜你一定是被学习给压坏了,要出去散散心。再说那天我一回到家,看见家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别提多激动了,真想你变回小时候,好抱着你亲一口。”

篇7:又近年关 打工朋友该回家了

然而,回家过年的心却是那么的迫切,我想,普天下的游子,大多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触吧?

月儿圆呀月儿圆,月儿圆呀又过了一年,又近年关,在外的游子回家的心情慢慢迫切起来,编者曾远在异乡求学和工作,对过年回家的心情体味甚深,难以言表,现借用一组图片讲述曾经过年回家的故事,所有共鸣之情,尽在其中。

图片讲述回家的故事

①年关的列车

冬天还没有来得及飘几片雪花,年关已悄悄来临。铁路运输到一年最为繁忙的时候了;而准备早点回家过年的朋友已经踏上了各自的归途。

②归途游子

列车已经启动,广播里正播放着那首熟悉而温馨的老歌《常回家看看》。我来到两节车厢的连接处,发现一个身穿人造革夹克上衣的男青年,手里夹着一根香烟,向窗外望去。

窗外,是一派流动的风景,连铁道两旁的树木和房屋被奔驰的列车也甩成模糊的线条,只有远处的斜阳在缓缓的移动着。

③天涯同路人

我们都是天涯同路人。于是,便随意聊了起来。他说自己在这个城市做木工,为了省钱,有六年没有回家了;媳妇在家照顾老母亲和儿子,儿子已经六岁,只在照片上见过他的长相。

旁边蹲着的青年男子一直在微笑着,他慢吞吞地插嘴到:那兄弟你还蛮有福气的,娶了个好媳妇!我也快四年没有回家了,不知道儿子还认不认识他这个老爹。微笑的男子渐渐收起了笑容,神情便的严肃起来。他是一家建筑工地的工人,年关到了,老板还拖欠着他们两个月的工钱。

他说尽管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边缘,仍然喜欢这个城市,城市没错,但他憎恨城里那些黑心的老板;自己也没有其他出路,在家里干上一年的农田,没有多少收入,只有出来打工。

④吸烟也是一种享受

说话间,来了一个年龄大约六十多的老头儿,点燃一根烟后,香喷喷地抽了起来。他说他长年穿梭在这条铁路上,人老了,却比年轻时更忙了。

⑤憧憬 希望

老人过了一把烟瘾走后,有位鼻梁上架着眼镜的年轻人站到车窗前,时而吹几声口哨,兴趣盎然地向外眺望着,他一定是位放假回家的学子吧。

⑥茫然 凝望

列车停靠在一个小站上,从窗外传来小贩的叫卖声。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对面一老一少神情正专注凝望着窗外的人群。

⑦瞬间

突然:不知何故,车厢里出现了暂时的断电……火车里的人有些吃惊地台头向上望去,闪烁的灯光,忽明忽暗,照射得一老一少和桌子上的茶杯如同这张暴光过度的照片。

⑧沧桑

老人的眼睛很明亮,但有一些血丝,岁月沧桑的痕迹已经爬满了他的眼角和额头。

老人面无表情。坐在我的对面,似乎有什么心事。后来从聊天中得知他的儿子在北京做家具生意。租金和其他费用每年上涨,生意非常难做,几乎没有利润了。

老人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哀愁,叹了口气说:也不知道儿子今年的生意能否好转起来。

⑨夜阑人静

车厢里渐渐平静下来。有些困倦的旅客已经在打磕睡,也有留着三七分头的年轻人在看报纸消磨时间。

列车发出一声悠长的汽笛声,正奔驰在回家的路上。

我望着窗外,老人、学生、青年民工等模糊的形象在我眼前不断闪现……

打工的朋友说回家的心情

孔老夫子曾经说,“父母在,不远游”。

是啊,一生都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然而,现实不由人,要生存,要活着,要活的有模有样,就必须得走出去拼搏、奋斗、翱翔。长期在外奋斗,不论成功与否,总有那么一种解不开的年关思乡情节。编者现从网络论坛上摘选了部分打工朋友回家的心声,和广大读者一同共勉。

江南残剑:在外求学四年,工作近一年半。2005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一个人在外过年,除夕晚上,一个人茫然地走在街头,看到人家窗子里透出的橘黄色的灯光,还有远处不时传来隐隐约约的谈笑声,思家之情油然而生,我从来也没有这么想过家。

我也算是体会了一把一个游子在外不能回家与家人一起过新年的心情了。

呵呵,2007年我是提前一个月就把过年回家的行李打包好了。在此祝愿所有还在“第一线”奋斗着的朋友们平平安安,新年走鸿运!

归依游子:来这里的第一年,也是平生第一次离家千里之外,我没有回家过年,也就是这一年,家里第一次没有好好地过个安宁年。

那一年冬天,母亲病了,病的很重,当我夏天回家看到她削瘦的脸庞时,愧疚的泪水再也无法掩饰了……而当时我却一无所知。弟弟说,妈怕你担心,就没让我们说。

过年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母亲的询问也更加急切了:“什么时候放假?”“还没放假哪?”“车票买了吗?”……面对母亲望眼欲穿的期盼,我只能坚强地保证:今年过年一定回家!

又是一年了,又长了一岁,可母亲的头发更白了……

篇8:关于回家的欲望散文随笔

进入腊月,就能闻到年味了。腊八到了,节日便一个个接踵而至。祭天,祭地,祭祖,祭灶……都集中在当年的腊月和来年的正月,节日是因为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而定,同时还想让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好好休息,借节日祈求老天风调雨顺,来年有个好收成。

常言说:“腊月至,欲还乡”。到了腊八,回家的欲望越发强烈,更多的是想念远在天堂的父母。还是用父母的故事来打发我的思念吧。

小时候,在那个物资匮乏,食不裹腹的年代,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我们在寒冬腊月,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上学,根本没有吃早点的说法,老家农村的习惯是上午九点到十点吃早饭。所以,上学的孩子只能忍饥挨饿到放学,才能吃饭。上小学还可以回家吃个早饭,上中学只能放学后啃着冻成冰疙瘩的包谷馍,就着开水苦度寒窗。年龄小的学生,经常连一杯白开水也抢不到手。只有到了腊八这一天,妈妈四,五点就起床给我们做一大锅腊八面当作早点。妈妈做的腊八面是在用萝卜,白菜,豆腐做的汤面片里再放入熬好的包谷糁,俗称“米儿面”。虽然今天听起来不是什么好吃的,但是经过妈妈的手做的饭特别香。尤其是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这已经是十分的美味了。吃完腊八面,我们上学去全身都是暖和的。放学回家还能吃到妈妈给我们熬的“腊八粥”,无疑腊八也是我们每年冬天期待的一天。

每年吃腊八面的时候, 一家人围着饭桌一边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面,一边听父亲讲着腊八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勤劳善良,靠着双手过着殷实、富足的生活。他们膝下有一独子,疏于教育。成年后因丰衣足食而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老两口想尽办法企图把缺失的教育补回来,无奈努力无果。无计可施之时,经人指点,给儿子娶个媳妇,寄希望媳妇能帮助儿子改邪归正。不成想,儿媳妇和儿子是一丘之貉,坐吃山空。随着老两口年纪越来越大,眼看着丰厚的家产被儿子儿媳折腾得差不多了。老头临终前把儿子叫到身边说:“谁家庄稼锄的勤,谁家粮食打满囤”,说完就去世了。儿子并没有听进去,还是我行我素,好逸恶劳。不久老婆也撑不住了,临终前把儿媳妇叫到床前说:“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很不放心的闭上眼睛走了。一样的临终嘱咐,一样的无动于衷。老两口相继去世后,小两口更是无所顾忌,肆意挥霍,很快就饥寒交迫了。凭着老父亲在世的人缘,开始还能借来一些粮食。时间长了,也没有人再借给他们了。勉强挨到腊月初五,实在饥饿难耐,小两口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囤和口袋翻腾一遍,从缝隙中找出几颗各种残留的豆子,煮了一碗粥喝了,后来就再也没有食物可吃了。等到腊月初八的早晨,街坊邻居看见,这一对懒惰夫妻双双饿死在家门口的雪地里。为了警示世人,民间就有腊月初五吃“五豆饭”,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让人们永远记住前车之鉴。

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吃腊八粥,是在母亲离开我们的那一年,八十岁的父亲在我家住了半个多月,适逢腊八。我把黄豆、绿豆、柴豇豆、花生米、黑米、粳米、葡萄干、百合、桂圆、红枣……放在一起,用高压锅熬成腊八粥,父亲仍然是边吃饭边讲腊八故事,我依然很认真地聆听,就像是初次听到。

父亲每年腊八都要讲同一个故事,讲完要说相同的话:“腊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绝不能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每年腊八听父亲讲同一个故事,里面的话都记得滚瓜烂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我从故事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难道故事中的忤逆之子是天生的吗?他的堕落,饿死在雪地里的悲惨下场,他的父母就没有责任吗?“养不教,父之过”啊!如果做父母的能及时教育、引导孩子,不溺爱,不骄纵,孩子会是这样吗?所以,不管传说中腊八的故事怎样,在我们心里,腊八的故事就是父亲讲的那样。要勤俭持家,要教育好子女。这个故事在我们家传了几十年,到现在为止,尽管我们已经大部分人不再种地了,但是优良的传统美德不能改变。每年过年,大家庭聚餐时,哥哥都要告诉下一代的孩子们:“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谁家庄稼锄的勤,谁家粮食打满囤。我们需要传承的是家风、家训、家教”。我总不忘记叮嘱弟弟妹妹们和下一代:“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教育子女,孝敬父母。切记,切记”!

每到腊八,不管多忙,我都要提前准备好各种豆子,给家人熬好腊八粥,吃饭时不忘记讲“腊八粥”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道理以及担负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今天高压锅熬出的腊八粥,内容增加了许多,省了很多的时间。虽然没有妈妈小火慢炖熬出的腊八粥那么香,但是,还是从腊八粥里吃出妈妈的味道,忆起爸爸的嘱咐。

篇9:是时候该努力了随笔

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么,今天是中考的日子,这是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考试,掐指算算,我们还有365天同样也会坐在考场上,经历人生的一次转折,面对自己一次一次退后的成绩,我不禁反思,是不是真的该努力了。

真正引起我反思的是数学老师的话是时候该努力了

,她现在努力还不晚。她的孩子原来三百多名,然后二百多名,一百多名,最后前五十,前三十,而我呢,前三十,前五十,前六十,前八十,每一次都是向下滑,人家前三百都可以前进到前三十,我是不是也该努力了?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在数学这一方面,一遇到难题就会放弃,认为这么难的题自己肯定不会做,自己在心里都不相信自己,遇到字数多的题,身体就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逃避,看看别人的吧,最后能会么?所以,我一定要摒弃这种学习态度,要学英语到问题迎难而上,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最后才会是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加灿烂美好。

其次,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最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脑袋里什么也不想,就是听不下去课,然后下课再问别人这节课讲了什么,或者就是睡觉,其他课都不睡,就是在物理讲的最重要的时候我睡着了,醒来,就下课了,一次听不进去,以后都不会了,即使你怎么问,也不会清楚了,所以,上课专心听讲是必须的。

篇10:回家了的散文

底,全国各地到处传来雪灾的消息,我却在混谔不知的情况下(与外界断绝联系足有三个多月),决定回家。

当机票终于到我手的时候,我知道再也拖不了几天。行程定下来,人显得更浮燥,饮食睡眠更无规律可言!手机时常在手上玩弄,翻翻停停看着电话号码的滚动,有意无意地作着短暂的沉思,想想,还是悄悄走掉算了!

这三个多月来,足不出户。我也把自己折腾的体无完肤,心灵的重创让我无法继续工作。只好决定全部放弃后回家陪女儿读书。

走之前就只和容老板、晨等朋友聚了一餐,和顾客聊了一个下午。如此而已!

朋友夫妻俩热情热心非得要送我,在机场路上,车内的暖气充足,让人没有感到寒冷。坐在后排的我,眼晴瞄着一一退后的北京熟悉的景致,心沉重起来,感觉胸口是那样的闷,透不过气来。伸手在衣服袋子里掏出救心药吃了四粒。滚烫的泪水朦胧了双眼!

到机场后,朋友夫妻执意要看到我上机后才肯离去,在我一直的劝说下,他们才千叮万嘱地把车开走了。我一个人推着行李车,在肯德鸡餐厅坐下来,为自己买了一些吃的,喝的。静静地默默地等待起飞时间的到来。

等到该是换登机牌的时间,匆忙上楼却是被告知误机最少四个小时以上。因为雪灾好多机场也停飞,没有办法,每个人只有等,不停听到报告那班飞机可以起飞,那班飞机也延迟飞行,那班飞机也取消。人群涌动,燥声满天。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无奈。

我在退不退票,改不改机票时间上犹疑,推着车出去到大门口,想想,又推返回来,打了一通长途电话,朋友告诉我说,换直接到重庆的飞机。到了问询处,得到的回答是最早第二天才有票,与其等第二天不如等这四个小时,算算后决定继续等。

每隔半小时我都要去问询一下,终于等到说可以换登机牌了,心情竟然雀跃起来。换完登机牌后直接入厅等待,没想到的是竟在里面等了二小时左右。在当晚快十一点才终于坐在机仓内。

当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我望着外面黑压压处微微有光亮的.地方,努力地张望,希望能多留住一些记忆在脑海里,猛然提升的飞行速度,让我用手紧紧地捂住胸口,急速掏出救心药放嘴里吞下。这也是第四次吃救心药,从上机场路的那刻算起。

在飞机上向下俯望北京城,公路成了一条彩色的带子,汽车是移动的莹火虫,楼房变成了一小块的麻将牌,偶尔一处耀眼的我知那里应是娱乐场所的霓虹。泪在这刻止不住地流下来,因为我不知我还有机会或是再也不返北京城了,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快接近十二年,我早也熟悉了这儿的风土人情,早也把这儿当家,早也把生活圈子固定在了这儿。这番别去,我的何去何从,在我都想不出一个所以然,似半空中活着一般。

人似入定一样安安静静呆坐着,后来竟到了脑子一片空白,直到空姐提示飞机要降落了,返过神整理座位,等待下机。

走出机场,第一眼看到妈妈,妈妈快步跑上前接过我的行李,微笑着望着我,我也回报妈妈一样的笑容,女儿、弟弟在后也跑过来拿下我手中还有的行李,女儿挽着我的胳膊走路。这刻感觉身体是那么的轻松,自在。

到家门口,弟弟回家睡觉。妈妈、女儿和我一起上楼。进到房间,把行李放下,妈妈站住直直地看着我不转眼,说:回来就好!我却没有回话,也只是看着妈妈微笑。女儿在一旁说:妈妈明天去弄下头发吧,你的头发好乱。

时间过到二点,女儿说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得睡觉去了。妈妈转身问:你是跟你妈妈睡还是跟外婆睡?女儿想了想说:外婆你跟妈妈睡吧。

妈妈把被子铺好说:今天太晚了,我们还是先睡觉吧。我点点头,和妈妈并排躺在宽大的床上,说了一会儿话,妈妈在渐渐低下声音后沉沉睡去。听着妈妈均匀的呼吸声,我依然毫无困意,顺手拿过女儿的笔记本,我的笔记本这时还没有连网,只好拿女儿的笔记本开始上网。首先打开QQ,一个个闪烁的QQ头像涌现,看到这么多朋友关注的留言,这一刻我再也忍不住地流下来泪,用心一一回复着朋友们问询,感谢他们这三个多月一直地陪伴我。然后静静在”墓园“呆着,看着老公的像片发呆。之前到家想把老公的遗像拿出来摆上,但怕妈妈伤心,想想后还是没有拿出来。

篇11:宝贝,回家了抒情散文

假若,当初我被小姨抱养成功的话,现在命运该是何等的样子?

“当年若真顺了小姨,你现在就是没有文化的山村妇女。老早嫁给一个山野樵夫或者蓬头垢面的傻男人,让你生好几个娃,成天围着锅台转,邋邋遢遢,不堪入目。”

爱人戏虐嘲笑话的,听起来不太入耳,但实质是击中了要害。我嘴里狡辩说命不该如此,心里却暗自庆幸那时逃离小姨家是天大的明智之举,当然决定我幼时命运的,不光是自己性格倔强,更主要的是父母的疼爱和不舍。

那时,农村人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依旧严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束缚着人们。谁家一旦生几个女孩子没有男孩,男人便觉得在人前无颜,女人更是在婆家低人一头。我家正好是先生了大姐二姐、还有我和妹妹,多年后两个弟弟相继到来才圆满了父母的心愿。听母亲说,父亲从不嫌弃我们,没有弟弟时,有人问家有几个孩子,他从来都是笑笑:“呵呵,答家有小女四个。”

村里有不能生育的夫妇前来我家和父母商量,想要抱养我们姊妹之一,不等母亲开口,父亲毅然婉言回绝不留一点余地。父亲说,女娃再多也不多余,人这一辈子,最宝贝的就是娃娃,送了人一辈子亏欠;穷也好富也罢,有大人吃喝就有娃的吃喝,哪怕是逃荒要饭,娃是不能丢手的。也有人用自家男孩子和我们交换,父亲母亲还有奶奶概不答应。父亲笑着摇头说:“看庄稼人家的好,看娃娃自家的好,我哪舍得把娃给换掉呢?”至于五岁那年把我送人,是小姨结婚多年未育,按习俗不生育的夫妇抱养一个孩子做引子,他们即可生出自己的娃娃来。小姨求子心切,我的父母碍于情面难于推诿,送我于她着实勉强而无奈。

那年我大约五岁,什么季节是谁带我去的姨家,离开时大弟出世与否,这些全都记忆无存。小姨家在几十里外的大山上,约摸大半天工夫步行才能到达。途中先是走平路,再趟大河,爬崎岖的羊肠小道,越沟涧,似乎道路十分偏远,难行。在高山上的平坦处,零零星星散落着几户人家,没入林间若隐若现,鸡鸣狗吠声告诉人们:这里是个小山村。村后有一座巍峨的大山高耸入云,终年像巨人一般俯视着脚下的群山和远处的平坝。小姨邻居家有个叫“巧儿”的女孩子,比我大点岁数,她常常带我玩耍,采野花野果,至于她的模样,我空白的记忆中没有储存。山上缺水,一眼小小的山泉要供方圆十多户人饮用和养牲口。每天清早人们的第一要务是前去抢水。水供不所需,所以村里孩子的衣服多是污垢遮住了衣襟的颜色,灰麻麻的,脖项黑黑的一圈,只有小眼睛洁净清澈;大人呢,也多是一副灰头灰脸的仪容。小姨却例外,她在村里出众而讲究,对我当然是呵护有加,我的存在无形中成了她和姨夫矛盾的导火索。

短暂的快乐之后,我的情绪一如姨家门前坎埂上春天盛开的木瓜花在风雨中凋零。我想家了,开始闹小脾气。一向馋吃的我,以拒绝吃东西表明要回家的态度。姨夫下山赶集回来,强把买回来的火烧油饼塞我手中,我噙着泪水一声不吭,把本来喜欢的食物撕成碎末,撒在小姨陪嫁来的缎面被子上;用小手伸进被子边上针脚的缝隙里往外一团一团地撕棉花。看到我发呆、流泪,小姨急得掉眼泪。姨夫气得叫骂,不但吓唬不了我,反倒促使了我取闹的劲头。我啜泣,哭闹,谁也哄不了乖。见无人应诺送我回家,便嚎啕大哭,高声喊叫家人来接我,在懵懂的.意识中,爸妈和奶奶能够听得见我的哭叫,听见哭叫他们保管会来接我回去。姨家屋檐下栏沿上有个土墩样的鸡圈,我天天趴上面拉着嗓子拼命哭喊,无人应答,就无望地又哭又骂;像个撒野的小泼猴,肆无忌惮地骂爸爸,骂妈妈,骂奶奶,骂姐姐;骂他们是聋子哑巴,骂他们弃我于不顾......哭累了睡着,醒来再哭再骂再闹腾。

天知晓幼小的我遗传了谁倔强任性的臭脾气,为了达到目的不顾一切地取闹,任人哄劝,任那些小毛孩来围观看笑话,全然置之不理只顾哭闹。小姨和姨夫被闹得六神无主,心里窝着火,无计可施,他们只好商量先把我送往很远的黑家山的外婆家。

去外婆家途中人迹罕至,一条羊肠小道隐没山林中,一路荆棘丛生。姨夫前行为我开路,我跟其后颠颠撞撞地跑,管我走动走不动,姨夫愣是没有背我一步。自那次离开姨家,十多年我没有复往。直至上中学时住校,学校清晰可见小姨家村后那座大山,虽说十多里路,但一路非得爬大山。念小姨之情,我奉母亲嘱托去看望她。姨已经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想起幼时的举动,我未免害羞和尴尬。小姨半怨半笑说,要不是我有那么大的牛脾气,这时候都是她的女儿了。

我提起那个“巧儿”,姨告诉我她嫁到后山了,已经生了两个娃娃。我默然无语,心里寻思:如果当年我顺从了小姨,现在恐怕就和“巧儿”走着同样的一条路。

后来小姨的三个孩子全没有走出大山,他们的命运再一次反衬出我的幸运。

在外婆家一时回不了家,但有外婆疼爱,有几个表姊妹一起玩耍,心里自是欢喜的。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一天和几个表姐妹在对面山上摘野果,大老远看见一个期盼已久的熟悉身影进了外婆家的院子,是父亲来了。我撒腿跑回去,气喘吁吁的一进门就一头扎进父亲怀里,“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似乎受尽了天大的委屈要在这一刻倾泻。父亲一只臂弯搂着我,另一只手抚我的脸颊拭泪,轻声哄着我开心的话:“乖乖不哭,我带你回去!”

舅妈怨我人小事多,叨唠说别人的孩子是白养。倒是外婆开明,她说我脾气倔性子烈,不恋小姨也罢,让父亲及早领我回去,要不把我万一急出病来就麻烦了。

父亲给外婆说,奶奶天天念叨,骂他和妈妈不长心,若不把我接回去就翻脸。我钻进父亲怀里不离半步,生怕他偷偷走掉遗弃了我。至今无从知晓:当初父亲去外婆家,是外婆托人捎的话,还是父亲有意去接我?

下午吃过饭,父亲领我赶夜路回家了。那个朦胧的月夜,数十年后的今天依稀就在眼前。父亲用背篓背着我,背篓口露着我的小脑袋,随着父亲的步履摇摇晃晃,夜色中我看到的是父亲的肩膀和后脑勺。一路上,父亲对我说了好多好多的话,记得最清楚的是:奶奶和妈妈很想我,他也想我,还有姐姐和妹妹也都想我;说再大点就让我上学念书,谁也别再想把我领养去;还说大弟会坐了,我几个月不在家,他可能都认生了......

篇12:妻子回家去了散文

她是在来这里找活儿干无果而终后,在既失望又不满,既无奈又愤慨中悻悻回去的。之前,我也一直希望能有一天,我们能结束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在一起打拼,等有些积蓄后把儿子接来上学,租房子住,即使钱赚的少些,可是至少一家人可以在一起生活。但是,来到这两天,找了好几个工厂,要么工作环境不好(比如化工厂),对身体有害;要么工资少得可怜;要么要求太高(比如学历和操作电脑);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工厂不包吃住。住,住在我这里勉强还可以凑合,可是吃呢?总不能她一个人还起伙吧?起伙就得租房子,一个月满共才千儿八百块,这样一折腾工资还能剩几许?有的工厂说的是包吃住,可是打工者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皆为本地人,他们离家近,既不在这里住又不在这里吃,剩下个别的几个人,谁还值当的为你开灶火?所以,本地的企业招工的定位大部分是本地的劳动力,因为离家近,劳资双方两得其便。工厂可以少操些心,打工者来去自由也开心,该你上班你就来,上完就走,多好啊!作为外地人,要想在此立足,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食宿问题,而仅此一项便可以花去工资的大部分,如果再养个孩子,花销也就更大,每个月赤字连篇绝对不会是神话。

这两天陪妻子去了不少单位,每一次的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都会再次揪紧我的心,锁紧她的眉。即使到超市干,一个月充其量也就千把块钱,还不包括食宿,而酒店里虽然包吃住,可是她又不热这一行。晚上走在汝南的大街上,灯光沮丧,鸣笛呜咽,我们都倍感凄凉,更可怕的是孤独,尽管走得很近。有时候实际距离越近,而心灵上的距离却越远,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许正如妻子所说,我们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结合本身就是一个错。在一起总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像陌生人一样,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就这样傻傻的走着,一句话也没有。没见面之前,准备了一箩筐的话儿,可是一见面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只有沉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也许是生活所迫吧!她一直说我不能挣钱,不能养家糊口,虽谨慎计划,可是每月基本上还是攒不了钱,没有闲钱“上交”,是个十分标准的“月光族”。父母还想从这拿些还债,儿子也正在长大,花钱像流水一般,妻子的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我现在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真的很困惑,很迷茫。未来的人生路该怎么走,今年我才二十四岁啊!道理我也明白,可就是无法求得解脱,知易行难怕是所有人的通病吧!其实,我之所以仍在此过这种半死不活、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抛弃一家人团聚的生活,是因为想考试,想通过考试谋个公职。这里位居全市中心地带,到各县区来去方便快捷,信息畅达,比在老家那个穷乡僻壤强多了。我现在只能去刻苦学习、复习,尽管这些知识我并不是多感兴趣,可是为了工作不能不如此。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既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又没什么能力大的亲戚可以依靠,更没有什么广泛的社会关系可以利用,要想有出头之日,那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拼搏,拼命考试!有时明知不可以也得去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可创造奇迹,而不去连成功的可能也没有了。尽管每一次的名落孙山都会换来偷偷的哭,泪水肆虐,心痛如绞,叹息声充盈天地间,似乎要把地砸个坑,把天震破个窟窿。那种痛苦与失望是无比深沉的,它推着我一步步向绝望和死亡靠近,最终又被责任和家庭的微温给强拉回来。去年至今,多少次的考试,多少次的悲痛欲绝,把我考的是焦头烂额,一脑子糨糊,有时候真想死了去。自己一能没一能,别说养家了,自己糊口都困难,人家咋混的,自己又是咋活的,不怪妻子不满,只怪自己没本事。

看见妻子乘坐的汽车越去越远,我的心已经达到冰点。我好想找棵树抱住大哭一场,可是又怕别人笑话,至此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可是这一切又有何用?只有坚持,坚守呗!老师、长辈、领导、朋友们鼓励的话语我听得多了,可是我现在的确还是很难过,疑惑,对人生充满疑虑和畏惧。唯一的奢望就是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尤其是妻子。如此,我才能生发出更多的力量去拼搏。若不然,即使考试成功,对于一个破碎的家和婚姻,又有何意义呢?

上一篇:有关铁通宽带业务形象的调研专题下一篇: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