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历史

2024-05-11

世博会历史(精选8篇)

篇1: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

□ 吴建中

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

“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博览会起源于欧洲早期的集市。从15世纪起,欧洲诸国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大型

博览会。18世纪中后期,伴随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

似但只展不卖的博览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法国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

博览会,以此推动本国工业生产技术,宣传新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博览会的规模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

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是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

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

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世博会的组织机构是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简称BIE,总

部设在巴黎。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协调博览会的日期,保证博览会的质量,规范博览会的活动等。国际展览局目前有1

54个成员国(统计截至2008年7月1日)。

一、人类文明的盛会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1851年创立的世博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

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

识。

1.进步——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

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随着人类理性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

后来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进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观念。“进步”意味着

人类社会和生活与时俱进。早在1851年,水晶宫的创始人就高高地举起“进步”这面旗

帜,为世博会以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150多年来,世博会始终如一地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性格。从首届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可以看出“进步”这一核心

价值理念贯穿于世博会的全部历史之中。正如美国前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

所说,“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进步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

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发展。”(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世

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进步”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在当时欧洲,世博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方式。看一个

国家发达与否,主要看制造业和艺术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会影响

另一方。因此,世博会在创立之初,特别强调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如1851年世博会的分

类法中,艺术就已经成为展示体系的四大部分之一。1862年,伦敦世博会官方标题就是

“伦敦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1867年巴黎世博会也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1800年的人

类进化史,并把艺术放在分类体系中的第一大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艺术馆一直

是世博会园区中比较醒目的展馆。

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博会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1904年圣路

易斯世博会以人为中心,分别按“地球的人”、“生产的人”、“经济的人”进行分

类。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与世界”,把主题进而划分成若干副主题,即“人类——探索者”、“人类——生产者”、“人类——创造者”、“人类——社

区”、“人类——自身健康”、“人类——供给者”等。在世博会发展的进程中,“以

人为本”始终处于突出的位置。

世界和平。经历了战争以后,人类更加珍视和平。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首次举办的博览会,该博览会以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主题。对过去互为敌

对的国家而言,这是一次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极好机会。各参展国家展示了各自对世界科

学、技术、政治和文化的贡献。实践证明,世博会是推动世界和平、促进文化融和的盛

会。

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举办的几届世博会形成了对“进步”再思考的一

条主线。人们针对工业化、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滥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进行反

思,因此期望现代发展不再服务于经济和政治竞争,而应该提供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可

能性,并夯实世界和平的基石。这些世博会更加突出对进步的反思和“以人为本”的理

念,如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科学、文明和人性”、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人

类与世界”与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等。同时,这一时期人们开始

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1974年在斯波坎举办名为“国际环境博览会”的世博会,第一次明确以环境为主题。从1992年联合国颁布《21世纪议程》以来,1998年里斯本世博

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以及2010年上海

世博会都延续了“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

综上所述,“进步”在每一个时期或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进步”

作为世博会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世博会的历史之中并始终与时俱进。可以肯定,“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仍将主导并影响未来的世博会。

2.创新——反映世博会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世博会是展示发现和创新的舞台,并以诸多“世界第一”而闻名。“创新”这一追

求卓越的价值观是体现“进步”这一主线的理想方式。“创新”是一种姿态,它激励人

们去探索历史、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未解之谜;“创新”是一种方法,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在世博会早期主要体现在竞争上,后来重心逐渐地

转移到对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上。

世博会一开始激励竞争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评奖。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世

纪中期,每届世博会都有奖项,一般都有几千个,1900年巴黎世博会获奖数达到4590

5个。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后一个多世纪里,评奖成为体现成就的最重要的标志。后来人

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加剧国与国之间产品竞争的方式逐渐背离了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并与世博会重心由展示产品和技术向展示理念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因此,1966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展区总代表团决定放弃评奖比赛。以后直到2005年爱知世博会为

止,世博会对展品的评奖中止了近半个世纪。

1851年伦敦世博会第一座由金属与玻璃预制板建成的大型建筑,1876年费城世博

会的贝尔电话、留声机和爱迪生电报以及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柯达彩色胶卷等成就,在当时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世博会是展示发现、激励创新的舞台,人们都希望利用世博

会这一平台来发布最新的技术产品或研究成果。很多创意都在世博会后广泛地应用于社

会,造福于人类。从今天常见于图书馆的等级体系分类表,到国际化大都市不可缺少的主题公园以及国际会议中心等,都曾首创于世博会。“创新”反映了世博会的追求,也

是推动世博会向前发展的不竭源泉。威廉·麦金莱说得好:“每一届世博会无论规模大

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总是能给人以启迪,使人类的大脑更充实、双手更灵活。接踵而来的是友好的竞争,它是产业进步的动力,是发明

创造及人类活动各领域所作努力的灵感源泉。”(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

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3.交流——体现世博会作为场所存在的价值

世博会是世界的缩影,人们通过世博会认识和了解世界。150多年前,世博会的主

办者希望将整个世界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采用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体系,让参

观者可以在园区内体验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后来,随着世博展示的重心向理念和

文化转移,传统的展示方式让位于能深刻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的主题展示体系。进

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发达的大众传媒技术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于是,有

人开始怀疑世博会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和挖

掘世博会作为场所的价值。

世博会走过了150多个春秋,它之所以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就是因为人们在发掘世博会生存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世博会提供了文化交流的舞台。文化没有强弱之分、贫富之分、新旧之分,大小之

分,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博会提供了一种平台,以展示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特有的文化传统、科学发现和创新精神。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

要性。正如1970年大阪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者阿瑟·埃里克松(Arthur Erickson)所说的,世博会满足了人类本性深处隐藏着的一种“欢庆节日”的愿望。在当今这个机械的世界,社会的内在冲动已经丧失了价值,不为人所看重;但仍有那么一些事情,特别是

这样一种颂扬人类成就与愿望的庆典,仍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阿尔弗雷德·海勒著

《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世博会正是

满足人们这种节庆愿望的最佳场所。为了丰富世博会的活动,世博会将娱乐活动纳入了

自己的活动范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娱乐活动将有2万场之多。

世博会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论坛。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在努力促使博览会从技术

竞争的平台转向思想交流的平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全球未来的共同探讨上。世博会本

身就是一个论坛,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独

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从1873年世博会开始,论坛逐渐成为

世博会不可缺少的主体活动之一。上海世博会的论坛活动将分为三个层次:公众论坛、主题论坛和高峰论坛。

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世博会之所以保持了始终如一的办会理念,就是因为世

博会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文化的而不是商业的博览会,从一开始就确立起有别于其

他任何博览会的文化性格。更为重要的是,世博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

心价值体系。正是这种崇尚进步、激励创新、促进交流的价值观,推动着世博会不断地

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二、中国与世博

1.结缘——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当早期世博会在欧美举办时,当时的中国人把世博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是大

清帝国对世博会的一种理解,这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未能从把技术看做是“奇技淫巧”的认识中摆脱出来,更不用说深入思索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人的价值观

-31-的冲击等问题,以至于最终忽略了能密切接触首届世博会的机会。1866年,清政府总理

衙门首度应邀参加法国巴黎博览会,但对于博览会免除参展出口税的惯例产生疑虑,担心免税将发生走私偷漏,因而仍然未能以官方名义答应参加1867年巴黎世博会。直到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才有了以官方名义正式参与世博会的记录,但那一时期世博

会的具体组织基本上是由外国人代办的。

(1)世博中国第一人

1850年,英国向全世界宣布,将于次年举办首届伦敦世博会,维多利亚女王盛情

邀请各国政府届时参加。当时在华的英国官方机构和洋行竭力向中国官员和商人们游

说,希望他们参加在伦敦举办的世博会,但由于当时的中国人并无此意识,因此首届世

博会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然而极具商业机敏和智慧的商人徐荣村获悉后深知这是

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很快命人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船运到伦敦。

最初,由于包装上的粗糙,“荣记湖丝”遭到了冷遇。但好在世博会长达数月,经过反

复比较,“荣记湖丝”的各种优点逐渐显现出来,受到了众人的青睐。最终,“荣记

湖丝”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获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和奖状。这一珍贵的历史记载使徐荣村成为“世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名瑞珩,字德琼,广东香山人,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在英商“宝顺洋行”(Dent & Co.)担任买办。

当时的上海,群商云集,良莠杂糅,而徐荣村则以“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为经商之

道,在沪经营丝绸、茶叶、蜚声商界。

另据一幅由英国画家塞鲁斯画的油画显示,当时中国船“耆英”号上的一位广东人

(人称“希生广东老爷”)也参加了首届伦敦世博会。“耆英”号上有不少中国的工艺

品,因此在纽约和伦敦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士上船参观。英国女王以及狄更斯等名人都曾

参观过“耆英”号。由于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有中国展品参展,所以希生作为嘉宾被邀

请出席了伦敦世博会的开幕式。1851年5月22日《匹茨菲尔德太阳报》对油画上的这一

情节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希生与其他外国使节站在一起。当唱诗班唱起亨德尔的《弥赛

亚》哈利路亚合唱曲时,希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突然从外国使节、达官贵人中走到

女王前,优雅地向女王行了礼。当时一些英国媒体报道说伦敦世博会吸引了中国等2

5个国家的参与。油画之所以把中国人排列在突出的位置,完全是为了突出中国的参与。

(2)官方首次受邀,民间代表参博

1866年,清政府首次被邀请参加法国巴黎世博会,由于“轻商”观念严重,当时的清政府并无意参加世博会,因此也没有派出官方人员参加,而是一些民间商人以私人身

份参加了此届世博会并获得了一些奖项。当时身在海外的中国文人王韬,以游客身份参

观了1867年巴黎世博会并以文字形式记述了这次盛会。

王韬是晚清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1849年进入英国人在上海办的墨海书馆翻译中国

典籍,深得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赏识。1867年,理雅各返国,邀王韬同行,由

此开始他在欧洲两年多的生活。王韬在自己的著作《漫游随录》中记述了1867年他在法

国参观巴黎世博会的见闻,其中除了介绍世博会的情况之外,还专门记载了一个广东戏

班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情景,这是首次见诸中国人笔墨的世博会印象。

寄旅伦敦的王韬还有幸见识了已搬至伦敦郊区的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王韬笔

下的“水晶宫”是这样的:“……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

丈。砖瓦榱桷,窗牖栏槛,悉玻璃也;目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

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毕备。”

1869—1872年,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通航,缩短了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航程;1871年上海与伦敦之间又接通了海底电缆,沟通的便利为中国参与世博会打开了

方便之门。

从19世纪60年代,中国就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866年总理衙门首度受邀参

加法国巴黎博览会起,至1911年清朝覆亡为止,在短短的46年期间,中国共计收到超过

80次以上的邀请。但是,清朝总理衙门均因对世博会不甚了解,而以拖延敷衍推辞。

(3)洋人代办中国参展活动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政府第一次由官方派代表出席。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

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人们安于现状,甚少与外界交流,有

能力办理外交,参与国际性活动的人才寥寥无几。同时财政短缺,缺乏参展所需的大笔

经费。由于海关主要是负责进出口贸易和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等事务,所以总理衙门便

授权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被称为“中国通”的赫德负责选送展品和参展等事项。以赫

德为代表的海关人员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首先是展品方面,包括筹备海关展览品以及在各口岸向民间征集展品,并对展品的收集、编排和运送等环节作了详尽的指示。其次,为了展示中国的港口和国际贸易状况,赫德决定将中国部分口岸的对外贸易情况展示于

世界各国面前,包括中国各个口岸进出口商业贸易的样品、航运情况图表和货物的进出

口数据等。此外,上海税务司还根据各司的材料编写了海关第一本十年贸易统计报告。

海关总署对各海关税务司采取了激励机制以鼓励他们更好地完成收集展品、统计数据等

工作,这也最终保证了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顺利完成,显示了当时海关的实力。由于维也

纳世博会展览的成功,中国政府陆续参加了之后的世博会,但是,也由此形成了清王朝

委托懂得外交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承办世博会这项国际性事务的惯例。

1876年,美国为庆祝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名为“美国独立百年展览”的世

博会。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均是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操办的,代表中国参加的也

多是在海关任职的外国人。但这一次在海关随员中有一位是当时的浙江文书李圭,因此

1876年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人代表中国参加的世博会。李圭是由中国东海关

税务司德璀琳推荐给赫德被派去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的,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将会内

情形并举行所闻所见者详细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在世博会上,李圭亲眼目睹

了外国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并由此产生了诸多感触,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

一书,记录了这次世博会。李圭详细记述了在世博会上所见的各国展品情况。他意识到

参与世博会展览比赛的“皆为有用之品,可以增识见,得实益,非若玩好仅图悦目者

也”。对于像费城那样大型的展览会,不少人认为那只是在白白浪费钱财,而李圭却明

确指出:“其志在联交谊,奖人才,广物产,并借以通有无,是有益于国而不徒费。”

这样的闻识在当时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胸怀。

(4)清政府正式组团参展

由洋人操办中国参展世博会的现象,直到20世纪初始有所改变。1904年,清政府

派出由溥伦贝子和黄开甲分任正副团长的正式代表团,中国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作为代表

参与世博会。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的主席虽然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担

任,但实际负责在列日参展事务的是中国驻比利时大臣杨兆,他被清政府任命为“黎

业斯赛会大臣”(列日世博会大臣)。1906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负责中国参展事务的是商务部头等顾问官张謇,由他提出建议,首次依照清政府刚刚颁行的《出洋赛会通行

简章》20条,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行参加国际赛会。自此,中国终于初步摆脱了由海关

洋员把持世博会事务的旧格局。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清政府派出了由溥伦贝子领衔的中国代表团参会,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的世博会。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传达邀

请的世博会委员,并向他询问了有关世博会事宜。在由溥伦贝子领衔的委员会宣告成立后,副监督黄开甲及其随从随即被派往美国,他也成为到达圣路易斯的第一位外国

专员。黄开甲,广东镇平人,晚清中国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曾在耶鲁大学留学。他精通

英语,熟悉美国办事方式。一到美国,他就开始行使他的职责。立即着手建造展馆,用

6000多块精美手工木雕镶拼成了京城王府模样的中国馆。中国由此成为继英国之后在这

届世博会上第二个举行展馆奠基仪式的国家。

(5)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参展

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的主席虽然是英国人赫德,但实际负责参展

事务的是中国驻比利时大臣杨兆。

1906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负责中国参展事务的是商务部头等顾问官张謇,由他

提议,首次依照清政府刚刚颁布的《出洋赛会通行简章》二十条,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

行参加世博会。中国终于初步摆脱了由海关洋员把持世博会的旧格局,使筹办世博会朝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在1911年意大利都灵世博会上,清政府决意由外务部、农工商部等联合负责,下令

各省会具体筹备参展,以上海为世博会品物总理处,订出“参赛办法”,出版“赛会须

知”,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并严令“神主魂幡”、“小脚绣鞋”之类反映“近世颓

俗”的物品一律禁赛,使筹办世博会朝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了一大步,在行政管理方面,为以后中国参加世博会奠定了基础。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此届世博会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正式

通航。1914年美国正式向中国政府发出邀请,希望中国组团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

此时的中国刚经历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国内振兴中国实业的呼声很高,参与世

博会这样的活动则格外引起人们的重视。刚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也希望通过参加此次世

博会重塑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形象,故格外重视,做好了充分准备前往美国参展。

为纪念美利坚合众国对英宣布独立150周年,192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博会。此

届世博会上,除了东道主美国外,中国和日本是当时的参展大家。恽震作为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世博会并写了一本《费城赛会观感录》。书中除了详细记载了此届盛会的特

色、不足和中国参展的情形外,由于他还是此届世博会五人高级评审团的成员之一,故

恽震对此特别留意,还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评奖规则,特地附录了中国在此届世博会上的全部获奖名单。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的世博会,并向各国广发邀

请。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接受美国政府的邀请,决定参加这次博览会。“行政院”通过

预算,成立了一个“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全面负责参展事务。参

展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并将征集的展品都运往上海。当时上海市

政府为此召开了数次会议,要求各机构拿出最好的展品参加世博会。就在筹办活动进行

得如火如荼之时,“行政院”以国难日深、经费困难为由突然下令停止参加芝加哥世博

会,但实际原因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分明,矛盾重重。此时离世博会开幕仅两个多月的时

间了,各省运来的展品也已集中在上海装箱待运。就在这紧急关头,有关人士召开紧急

会议,决定由出品人自行组织协会参加世博会,不以国家名义参展,由此组成了一个中

国参展代表团赴美。因此,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一次没有政府官员参与,完全由民间

自己组织力量参与的一届世博会,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中国馆也如期在芝加哥世博会开

馆。

(6)新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到2008年西班牙萨拉

戈萨世博会,中国共参加了12届世博会,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对于世博会是相当重视的。

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新中国建国后首次参加的世博会,当时的美国人很少了

解中国,因此

[1][2][3]下一页

篇2:世博会历史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3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成功,上海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篇3:世博会的历史花絮

世博会, 它以超越信仰、地域和种族界限的方式, 展示各国先进产品和先进文化, 这种广泛的国际交流, 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动力。一个世纪以来, 每次世博会都是世界文明的崭新表现, 并成为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

从1851年5月1日英国首创世博会———“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至今, 人类已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展示的蒸汽机、汽轮船、起重机等工业革命成果, 大大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声望。1855年, 法国相继举办世博会, 展出的大量工农业先进产品和艺术品, 不仅表现了法国的文明与进步, 更使法国成为当时世界艺术的中心。其后, 从1867年至1900年, 巴黎每隔11年就举办一次世博会, 从而使法国的国力为世界所瞩目。1876年至1893年, 美国先后两次举办世博会。第一次世博会在费城举办, 其盛况被喻为“萃万宝之精英, 极天人之能事”。第二次世博会在芝加哥举办, 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400年为契机, 特殊展示了美国科学与工业文明发展的重大成果。日本明治维新以后, 经济快速发展。1876年, 利用美国费城世博会, “出陈日本工艺品”, 次年即在上野公园举办国内“劝业博览会”, 为全面振兴日本经济开路。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即向世界展示日本战后的各项杰出科技成果。2005年爱知世博会, 又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 特殊展示了日本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杰出成就。由此可见, 世博会既是各国亮相国力强盛的大舞台, 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2009年11月12日, 温家宝总理恰如其分地总结道:“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 每一届世博会都成为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驿站。”

世博会:中国人的不解之缘

20世纪初, 中国的进步文人人就就为为中中国国举举办办世世博博会会而而大大胆畅想了。1902年11月, 梁启超以小说构想上海世博会的盛况。他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道:“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 这博览会却不同寻常, 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而已, 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各国专门名家大博士来集者不下数千人, 各国大学学生来集者不下数万人。处处有演说坛, 日日开讲论会, 竟把偌大一个上海, 连江北、吴淞口、崇明县, 都变作博览会场了。”1905年, 作家吴趼人所设想的上海世博会几乎与如今的现实不相上下。吴趼人在名为《新石头记》的小说中说:“不到几时, 中国就全国改观了。此刻的上海, 你道还是从前的上海么?大不相同了……吴淞的商场也热闹起来了, 浦东开了会场, 此刻正在那里开万国博览大会。”“各国分了地址, 盖了房屋, 陈列各国货物。中国自己各省也分别盖了会场, 十分热闹, 稀奇古怪的制造品, 也说不尽多少。”

纵观历届世博会, 中国都有过值得自豪的历史。1851年, 伦敦首届世博会, 中国商人———上海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参与展览, 并获得金银大奖。广东戏剧团体在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参加过表演。清代外交官郭嵩焘曾率员参加1878年巴黎世博会开幕式。1904年, 中国政府以官方名义参加了美国于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我国的广大开明人士, 都认识到, 参与世博会既有利于国际贸易, 又能振兴本国经济, 提高国际声望。1915年, 我国在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参与展览的产品尤其众多, 获奖数额高达1211项, 名列世界第一。

1956年10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贸易访问团代表中国参加在突尼斯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博览会。后来, 团长齐维礼将有关博览会的情况写成了书面材料, 交给张闻天。二人都建议我国于1959年在上海举办一次世博会。张闻天将此事及时报告了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 并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很快就作出了三条重要批示:“ (一) 即送主席阅。 (二) 抄送如前。 (三) 已告外事、经济等小组, 加以研究。”只是由于当年的一些特殊情况, 二人的建议才搁了浅。

在部分人心里, 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似乎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世博会, 其实, 中国人举办世博会已跨越百年之久了。早在1910年6月, 《美国评论之评论》杂志就以“中国的首届世博会”为题, 介绍了中国1910年6月5日举办的世博会盛况。

中国首届世博会名为“南洋劝业会”, 时称“为我中国五千年未有之盛举”。主会场设在今南京三牌楼及丁家桥一带, 占地700余亩。建筑恢宏壮观, 场内房屋, 除中式风格建筑之外, 还有英、法、德、意、荷等各式房屋40余座。陈列的各式产品, 包括中国、爪哇、三宝珑、新加坡、印尼及英、美、德、日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会期为6个多月, 中外观摩者多达20万人次。

申博:我们赢得了世界

2002年12月3日, 是我国申办上海世博会的最后一天, 也是墨西哥、俄罗斯、韩国、波兰和我国申办世博会的最后冲刺阶段。五国与会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 对申博的成功与否, 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年会场的精彩盛况, 给世界留下了一页最美好的记忆, 中国以最精彩的陈述, 赢得了世界。

曾任中国驻法大使、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是当年的主要陈述人。他在与施燕华夫妇合著的《我与世博有缘》一书中对当年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当年陈述,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音像, 一是演说。李岚清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上海市领导, 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陈述了中国政府对申办上海世博会的支持以及上海的优势。而吴建民最后的一段陈述, 更是别开生面, 令人耳目一新。他说:“我们从事申办2010年世博会工作已经两年了。这两年对我们来说是学习的两年, 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孔子在2500年前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我们刚才听了四个申办国家的陈述, 他们都讲得很好。”“然而, 毋庸置疑的是, 上海是大家最好的选择。”

在大银幕上, 张艺谋导演的宣传片同样动人心弦。声情并茂的《茉莉花》民歌, 情真意切、高雅抒情。一位可爱的小女孩, 用她那稚嫩而优美的童音深信不疑地向88个成员国代表说:“再过八年, 我长大了, 我要在上海欢迎你们!”小女孩的话, 立即把很多代表都感动了。国展局名誉主席菲利普森对中国工作人员说:“五个申办国中, 你们的陈述最精彩。”国展局新闻委员会主席胡拉维更是激动不已, 握着中国工作人员的手说:“影片中那个女孩真可爱, 她说要在上海欢迎我们, 许多女士都流泪了。”

篇4:历史上的世博会逸闻

1878年的巴黎世博会称得上星光熠熠:雨果主持了作家大会;参加作家大会的俄国代表团领队是享有盛名的屠格涅夫。此外,特洛卡德罗宫每晚都要举行音乐会,可容纳4500人的大厅几乎天天爆满。柴可夫斯基曾在此音乐会上露面……

巴黎世博会的精彩当然不仅是浪漫。爱迪生获得本届世博会金奖:他带来了自己心爱的留声机;他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使得电话终于投入实际使用。贝尔在本届世博会上获得银奖:他为聋哑教育打开了一扇大门。他带来了帮助聋哑人学习语音的装置——全球可视发音系统,教导聋哑人如何利用唇、舌的位置和呼吸的方式,并配合喉、颚的动作来发音。海伦·凯勒称他为“至亲至爱的好朋友”。

1913年比利时甘特世博会:灾难最多的世博会

1913年在比利时甘特市举办的主题为“和平、工业和艺术”的世博会堪称历史上最为多灾多难的世博会。

首先惹祸的是几幅油画作品。英国画家威廉·霍加斯的著名作品《时髦的婚姻》在当时被展出,正是这一组带有强烈批判意义的画引发了上流社会的不满和争议,红衣大主教更是大发雷霆,下令禁止教士、学校校长和家长前去参观,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

灾难接二连三。在后来的展期中,会场连续发生大大小小6次火灾。在火灾中,包括印度馆、德国餐馆以及仿造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老佛兰德等建筑都被毁坏。除了火灾,还有盗窃事件。7月28日晚,放在比利时殖民地馆的一块金锭被盗,这块金锭号称价值2万美元。虽然事后证实,这块被偷的金锭只不过是一个仿造品,只值200美元,但这件事情也足可表明,甘特世博会的防盗工作做得有多么差劲,居然让小偷轻易地偷走了放在展馆中的展品。

更大的娄子还在后面。当时甘特世博会还从菲律宾请来了50多位村民。但在漫长的展期中,据说组织者居然没有为这些远道而来的村民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药物,导致55位村民中有9人去世。

1939年纽约世博会:建设明天的世界

1939 年,当亚欧大陆硝烟四起时,纽约世博会在“新大陆”拉开了帷幕。这场跨越了两个年头的博览会共有64个国家参展,其规模与成就,可以说达到了世界博览会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在这次世博会上,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最新发明和技术,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像机、尼龙、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纽约世博会想要告诉参观者以及全世界的是:这些就是世界运行所依靠的材料、思想理念和能量;这些就是当今最为先进的技术,是我们创建未来世界、赖以生存的工具。你就是建造者,你同时也是决定者,选择某种工具并且使用它通往更好的明日世界。

博览会上最倾注血汗和财力的建筑之一,便是这届世博会的主体建筑物——角尖塔和圆球。这一对造型颇具现代感的建筑成了纽约世博会的形象标志,频繁出现在它的会徽和各种海报中。但由于其标新立异,在建造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各种技术难题,工程师们集思广益、商讨对策,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往往会讨论出上百种解决方案,然后再从中选择实际效果最好的。由此,他们最终创造出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除了锐意求新的主题、展品和建筑,个性鲜明的各国展馆也是纽约世博会的一大看点。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科学文明和人性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原子塔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主办国对1958年世博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的生动诠释,它打动了无数参观者的心。

布鲁塞尔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原子塔由安德· 沃特凯恩设计。这座建筑物由9个直径18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圆球与连接圆球的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这个正方体相当于放大了 1650亿倍的α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原子塔总重量为2200吨,最高一个球顶离地面102米。每个球表面都覆有弧形铝片,在阳光照耀下,原子塔银光闪烁,更显得新颖别致,堪称标新立异的科学艺术品。原子塔的设计表现了人类对金属和钢铁工业的尊崇和对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期望。

飞利浦馆的造型奇特,恰似冲天的飞机,由法国著名建筑家柯布西埃设计。作曲家瓦列斯为展馆谱写了“电子音诗”,从此,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电子音乐就此诞生了,飞利浦馆可称得上现代电子音乐的襁褓。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 月球是全人类的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这个主题在更为广阔的太空背景中得以表现,提示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纪的另一个突破。

1970 年,也就是在美国人登上月球的第二年,美国馆展出了“月亮上的石头”,这是本届博览会上最受欢迎的展品。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的另一个焦点是百事可乐展览馆。这是由美国艺术与技术实验公司组织设计的,由30多位工程师和艺术家花了两年时间,摹制了一个太空时代的环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在这个圆球形的展览馆内,声光系统可以因观众的活动和声音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创造者们制造了云雾,盘旋在圆顶之上。馆内的一面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球面镜,在穹形天花板上照出观众的主体形象。另有一片日本式的花园,园内布置着慢慢移动的雕塑物。技术与艺术原本分属人类发展的两个范畴,而两者在百事可乐展馆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境界。

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人们埋下一个“时间盒”。“时间盒”内径为1米,这是一个球形的密闭容器,里面装有大量的人类社会的资料,从科学到文化,有记录和代表当时人类状态的文字、照片和物品,这用于告诉后人人类的曾经沧海。

篇5:世博会历史

从1851年英国伦敦的“万国博览会”至今,世界博览会已经走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程,这一百五十多年来,世博会汇聚展现了人类物质

今年,世博来到了

世博就在家门前,当然要去一览风采。当然也少不了介绍世博的一些书籍,《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她就是一本介绍150年来世博历史的好书,再加上亲自去了世博,更是让我感触极深,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是一本值得我们应该去认真阅读、慢慢品味的好书,是值得我们大家分享的好书,是值得我们去珍藏的好书。它,让我们更加了解世博,关心世博,让我们去感受世博的辉煌。

篇6:世博会历史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文章正文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文章正文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中国大学网 )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_百度知道 1.为的上海世博会(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顺利召开,某英文报社正举办以“How to behave well?”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短文参赛。提示:1...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范例_百度文库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范例 英语作文 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The World Expo is a large-scale, global, non-commercial Expo. The hosting of the World ...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_世博会作文_精品学习网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Right from its establishment in 1992, Shanghai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has provided much needed new potential ... 2010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2010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更新时间 2010-6-9 11:25:30 打印此文 点击数 The ...20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中国上海获得2010... ““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好文采啊” 《“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好文采啊》 As we know that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whose theme is that cities make peoples life better will be on from... 关于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_百度文库 关于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关于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关于世博会英语作文范文 In my opinion, the Expo is a huge and grand ceremony. I can imagine, in Shanghai... 世博会作文|世博会英语作文|上海世博会作文 - 精品学习网 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提供最新2010年世博会作文及辅导,世博会英语作文大全辅导和描写海宝大量最新最全的上海世博会作文汇总。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China and World Expo-英语文章阅读-view-大...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China and World Expo crystalwh1983 网络2010-07-02 阅读1... 12月31日,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世博会主题作文 >>话题作文>>励志勤学>>中华...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As we all know that Shanghai will host the 2010 World Expo.The World Expo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 has never been held in ......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haidaowangni的口语练习录音-大耳朵口语培训... 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0分 收听65次 收藏 下载作品 网页划词 免费订阅英孚每日英语教程资料原文[我也来试试] The World Expo in 2010(2010年世博会) The World ...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上海世博会作文 上海世博会的作文 世博会英语作文 游上海世博会作文 2010上海世博会作文世博会的英语作文 展开讨论,本文的地址为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文章正文上海世博会英语作文

篇7:世博会英语

The secondary themes of Shanghai Expo are: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the promotion of city econom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ity communiti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ectors.3.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以“人”为核心创意,契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The mascot of Shanghai Expo is “Haibao”, which in Chinese means the treasure of the ocean.It’s designed to resemble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human”,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theme of the Expo.4.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The emblem of Shanghai Expo looks like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world”;it is also

combined with the numbers “2010” in an elegant way that resembles a celebrating family.It expresses the philosophies of Shanghai Expo: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togetherness, and cooperation.”

5.上海世博会主要场地可以概括为“一轴四馆”,分别为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中心。

The main site of Shanghai Expo can be summarized as “one Axis and four Pavilions”, these are: the Expo Axis, the China Pavilion, the Theme Pavilion, the Expo Center, and the Expo Performance Center.6.2010年10月1日,为中国国家馆庆日,主要集中表达中国国家意志并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活动,旨在与其它国家开展友好交往和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

Oct 1, 2010 is the grand opening day of the China Pavilion.The Pavilion is designed to

express the philosophy of China, to show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o facilitate friendly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other nations and China.7.上海世博会门票将通过自营、指定代理、世博游指定旅行社等渠道销售。公众可以通过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和世博服务热线+86-21-962010咨询最新的票务信息。

Shanghai Expo tickets will be sold by the government, appointed agents, appointed travel

agencies, etc.Up-to-date ticket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onor the Expo hotline: +86-21-962010.8.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Shanghai Expo will be a feast of city life, a symphony of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and a dialogue of human civilization.9.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服务热线是962010,您可以直接致电咨询有关信息。

The service hotline of Shanghai Expo is 962010, you can call directly for any information you need.10.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地点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域范围约为3.28平方公里。

篇8:世博会历史

由于黄浦江流经上海市区的沿岸道路均为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可供利用的岸线空间资源有限。开辟水上交通不仅有利于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分担一定比例的客流,也有助于游客获得自水面眺望两岸风光的特殊体验。根据《世博会园区外水门选址规划》的要求,秦皇岛路水门的建设需对防汛墙外原有固定码头进行改造,新建三个长60m的浮码头,用于停靠浦江游览船只,码头腹地增设步行集散广场和机动车停车场,提高与城市公交体系换乘的便利性。同时,由于基地位于虹口区“北外滩”和杨浦区“东外滩”交界处,水门地区的综合更新与整治作为重要节点,被系统纳入浦江两岸的整体开发和旧城更新计划,在世博后作为重要的滨江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这意味着,占地近7hm2的滨水仓储用地需要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从具有百年历史的“黄浦码头”到“世博水门”,再到浦西滨江岸线上重要公共空间“东码头”的功能与空间转变。

一、东码头地区的更新原则

根据现场勘察、文献资料查询以及对东码头地区在黄浦江滨水地区整体更新中所具有的战略地位的综合考量,项目的基本原则定位为保护性更新、适应性改造和可持续性利用。

1. 保护性更新

东码头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秦皇岛路东侧,原名黄浦码头,20世纪初由日本南满洲铁路公司(South Manchuria Railways Co.)建设,并于1934年改建为水泥钢筋混凝土固定码头,一直沿用至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上海港务局第三装卸区管辖使用,后归属上海市申江集团。

根据上海市虹口区志记载,基地内既存的4幢工业仓储类历史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由日本建筑师S.Okano设计,尽管年久失修,但其利用传统工艺烧制的灰色墙砖、建筑的无梁楼盖结构形式及设备、设施等均具有较高的审美和历史保护价值。更新整治工作以保留、修缮和妥善再利用为基本原则,对历史仓库进行了全面维修和整饬,使历史风貌的原真性和现代使用功能得到了完美融合。2010年,经上海市文管委核定,其中保护较完整的两幢历史仓库被增列入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名录。

2. 适应性改造

前期调查发现,基地紧邻黄浦江畔,却长期空置关闭,几乎没有必要的市政设施。结合世博会期间水门所肩负的职能,规划首先从场地的功能分区和动线组织着手,提供便捷的水陆交通换乘系统、停车和休闲步行广场。其次,根据仓库建筑的位置、规模和再利用的实际可能,对保护和修缮后的历史仓库进行重新定位,引入了适合市民休闲活动的公共服务功能。为适应世博后的转型功能要求,更新改造中引入的大部分市政和辅助设施均在地下解决,譬如在建筑基础加固的施工过程中预埋了餐厅的隔油池等设施。同时,结合周边地区的实际需要,功能空间的转型还有目的地采取了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措施。

3. 可持续性利用

东码头地区的更新需要兼顾世博期间和世博会后地区功能的延展性和适应性。譬如世博会期间将大量室外空间作为停车和节庆场地,而在世博会后则会结合登船设施的拆改纳入滨江开放空间系统。因此,场地设计和施工过程需要进行统筹安排,保证以较少的成本、较短的时间完成功能空间的转化,同时顺利纳入滨江的整体开发之中。

二、东码头地区的更新手段

1. 注入多样化功能,激发滨水区活力

基于东码头的区位条件、建筑空间特色及相关规划条件等因素,更新后的东码头地区由原来的港口仓储功能转型为城市绿地和文化娱乐功能,世博会期间陆续承办了北欧文化风情展示、欧冠杯足球决赛之夜派对等大型活动,大大提升了该地区的空间认知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2. 岸线绿化,提高滨水区的舒适性

本世纪以前,黄浦江沿岸充斥着码头和货栈,绿地和公共设施严重缺乏。为了让绿色重返浦江两岸,让市民接触自然,有关部门将提高滨江的可达性和增加绿地率作为重要措施,要求沿江地区严格予以落实。

东码头地区更新将开放空间与绿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休闲空间系统。滨江绿带与延伸至城市腹地的楔形绿地构成了东码头绿地空间的骨架,并串联起从地铁站到黄浦江畔的一系列开放绿地和广场,成为举办节庆活动、居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充足的绿化空间和舒适宜人的各式绿化活动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来此聚会、活动,带动了滨江商业服务功能的繁荣。其中部分专为进入世博园而设置的登船和停车等交通用地与设施在世博会结束后,也开始陆续恢复成为广场和绿地。

3. 引导功能与空间的自我调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功能空间

为满足世博后东码头地区的功能转型及相应的空间调整,场地规划和建筑的改造工作均高度重视空间的可塑性、业态的生长性,并着力培育持续的活力。更新改造工作对基地内的建筑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仅在渡口处新建了一幢供上下渡船使用的功能性航站楼。建筑的墙体维修、场地整治高度重视就地平衡和原有建筑构件的重复利用,不仅节约了工期和投资,符合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更有利于历史风貌的再现。

三、东码头项目的整体特色

1. 历史与现代的和谐交汇

东码头地区的更新兼具城市滨水空间综合整治与市区工业用地转型的时代特征,历史空间与现代功能的和谐共处,赋予了项目鲜明的“后工业景观”特色。该更新充分尊重历史仓库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立面特征,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对具有历史文化意味的相关标识与构件等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仓库建筑内部开敞的空间形式和码头场地空间开阔的特点适应世博水门的功能要求,并承担了部分世博场馆的辅助展示功能,譬如丹麦利用滨江仓库布置的“北欧航标”展馆和会场,为东码头未来继续承担的公共服务进行了成功探索。

2. 功能性与景观性的有机互补

从原来的内向、封闭转变为现在的开放、公共,东码头地区更新的使命是完成滨江岸线回归城市公共活动的功能与空间转型。作为稀缺的空间资源,城市滨水区的功能活动以面向公众为目的,通过提高空间的丰富性与舒适性促进持续的活力。

根据上海市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总体部署,东码头地区作为杨浦区“东外滩”与虹口区“北外滩”之间衔接的重要节点,肩负着两区滨江段联动发展,以及塑造“杨浦区滨江公共客厅”的发展使命。东码头地区的更新整治既要满足公交、步行、水上交通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又要为市民提供充满活力的滨水开放空间,更被赋予传承码头历史文化的责任。

3. 复合高效的交通组织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东码头作为秦皇岛路水门承担着特色水上专用交通航线的功能,高峰时码头客运能力达每小时3 000人/小时。考虑到世博会后的使用要求,项目同时考虑了近期和远期、临时和长期的功能需要。譬如世博期间场地共计提供机动车停车面积15 000m2,而其中仅有4 200m2为旅游码头永久停车设施,其余10 800m2在世博会结束后转为市民活动广场。

动态交通组织方面,一方面注重地区与周边既存社区功能的衔接,一方面强化与南侧水上巴士、北侧公交换乘枢纽之间的联系。基地内部侧重强化结合绿地与公共活动的步行空间,鼓励人们以步行方式参与场地的各项活动。地铁人流将是东码头地区今后很长时间内最主要的集散人流,设计着重加强了地铁车站至滨江地带的步行联系,在地铁车站布置步行系统引导游人直达滨水地带。

四、结语

经过一年时间,从勘测设计、现场清理到紧张的施工阶段,东码头地区的更新改造工作于2010年4月顺利完工,一个月后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秦皇岛路水门正式对公众开放。更新后的东码头不仅在环境和景观质量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更在城市功能和服务质量上完成了整体优化,成为上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的更新再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东码头的实践作为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对历史遗产的审慎研究和谨慎更新、设计和施工过程的紧密协调及对基地生长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把握,将一个破败的历史码头区成功转变为符合绿色低碳发展和历史文脉延续原则的公共功能区。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城市规划,2001(7)

[2]于一凡,李继军.城市产业遗存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城市规划,2010(9)

[3]于一凡.百年老码头.世纪上海滩——上海市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理想空间,2010(40)

[4]李慧轩.城市滨水地区持续开发的成功实例——美国丹佛市普拉特中央谷地规划(1991).国外城市规划,2001(3)

[5]龚清宇,王林超,朱琳.下莱茵流域河道半自然化、生态防洪与雨水管理案例.现代城市研究,2006(11)

[6]乐晓风,奚东帆.《黄浦江两岸北延伸段地区结构规划》简介.上海建设科技,2006(1)

[7]陆晓明.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从城市设计视野探索武汉及月湖地区滨水城市空间设计:[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11

[8]何子张.城市滨水区再开发与空间环境塑造:[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1999

[9]陶小马,何芳.黄浦江沿岸地区土地置换模式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0(5)

[10]Wood R.and Handley J.Regeneration in the Mersey Basin,North West England.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management,1999(4)

[11]Feldman M.Urban waterfront regeneration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Tallinn.Europe-Asia studies,2000(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世博会历史】相关文章:

世博会05-22

世博会口号05-14

世博会主题分析05-25

世博会论文范文05-12

世博会征文范文05-21

世博会感想范文05-21

世博会作文范文05-21

上海世博会范文05-21

参观世博会有感06-21

世博会论文提纲11-15

上一篇:积极探索保护环境之路下一篇:材料出入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