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年工作计划

2024-05-16

供应年工作计划(共8篇)

篇1:供应年工作计划

2014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三个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河南省第3周期医院评审标准》及河南省“十化”标准要求,实现“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实现医院平安崛起”的总体目标,结合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

(一)质量管理:

1、按照《河南省第三周期评审标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2、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PDCA)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落实感控流程及措施。

4、加强消毒灭菌物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质量的可追溯。

5、加强监测技术的管理,保证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各区环境卫生质量达标。

(二)、安全管理

1、加强科室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及安全生产意识。

2、加强科室设备的规范使用与管理。

3、加强对院内感控措施及人员职业暴露防范的管理。

(三)人才培养

1、制定分层级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技能演练,提升专业技能。

2、选派一批年轻到省卫生厅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岗位培训,取得岗位证书。

(四)服务水平

1、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好临床及手术部门为目标,提供安全高效服务。

2、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掌握新的医疗器械的结构、材质及清洗、消毒、灭菌的要求,满足临床需求。

3、虚心听取临床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科室一级质控,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1)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年资长,责任心强的同志任成员,每月按计划进行质量检查。(2)科室列出一级质控计划,规定具体检查内容和时间。

(3)护士长定期跟踪质控人员以及质控落实情况,发现未落实的一次罚款50元。(4)每月月底科室召开一次质量缺陷分析讨论会,利用PDCA管理模式,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5)护士长每天对全科人员岗位职责及核心制度的落实,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次日晨会通报。

2、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1)护士长每天利用晨会安全话题常常讲,安全意识常强化。

(2)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定人员岗位职责并认真落实。

(3)加强各区设备的规范使用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和每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班班交接,操作者严格操作规程,坚守岗位,密切观察机器运行状况,遇到故障及时与设备科联系维修,护士长每天对水、电、汽的状况进行检查,层层把关。

(4)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测管理,确保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5)加强各区消毒隔离及人员职业防护管理,认真做好手卫生。有效避免清洁、消毒、灭菌物品被污染及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

(6)加强对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管理,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外来器械的审批、登记、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工作,实现质量可追溯。

3、加强科室人员培训,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1)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及操作演练计划,每月两次按计划进行培训,晨会提问培训类容,强化学习效果。

(2)每半年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使人人达标。(3)选派新入科同志参加省培训中心举办的专业培训班,取得岗位资格证。

4、改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1)一切以服务好临床及手术部门为目标,根据所需无菌物品及消毒物品的量,科学筹备所需耗材及物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及增加下收、下送次数,满足全院各科需求。

(2)下收、下送过程中态度和蔼,耐心细致,收发准确无误。

(3)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及时了解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掌握新的器械材质、结构特点及清洗消毒灭菌要求,对精密贵重等低温灭菌物品实行专人管理,做到及时安全供应。

(4)虚心听取科室意见和建议,每季度向临床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不断改进工作。

5、明确管理目标,创新管理理念

(1)立足管理岗位,明确管理职责,制定管理目标,理清管理思路,走科学管理、创新管理之路。

(2)科室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并落实本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周有重点,日有落实。(3)落实标准化管理,采用5S管理。

篇2:供应年工作计划

2014年对于林口县消毒供应中心来说,是一个不堪回首、跌宕起伏的一年,在本里全体工作人员都经历了从“优秀”到存在“缺陷”的巨大落差,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让我及科室的所有人员都铭记: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一个特殊部分,它虽不直接服务于病人,但是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故而常常被人们称为医院的“心脏”、“肝脏”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提升、保障供应物品的质量是供应中心亘古不变的主题。作为2015年的工作借鉴,现将2014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取得成绩:

1、完成了2014年工作计划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规范性操作流程,对我院手术室、临床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集中处理。圆满完成全院的所有物品处理工作,有效减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我院的医疗、护理提升工作质量,保障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且得到省级专家的认可。

2、完善质量追溯制度,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学习《规范》及《标准》,理解、诠释其内涵,对于原有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质量管理、等相应的制度,进行认真的自查,查找不足,堵塞漏洞,对其进行整改,形成科学、合理、实际可操作性的管理体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避免因形式上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医院感染的事件发生,将事后管理变为事前预防,降低不良突发事件的发生。

3、能认认真真的转变观念,提升服务理念,主动与各科室沟通,真正做到优质服务,服务与临床,为临床各科室建立绿色通道,科室急需物品时,只要打一个电话,立即下送物品,在物品供应紧缺时,科室人员加班加点为临床处理重复使用物品,确保物品的供应。(物品紧缺,因物品的数量是科室自己控制的。)

4、科室整体素质有所提升,由原来的被动学习专业知识,抵触岗位培训,到积极、主动了解各科室的专业特点,掌握专用器械、物品的结构、材料特点和处理方法。尤其是对贵重器械的处理,比如:腹腔镜器械、外来器械,由原来的不敢、躲避处理,到现在都能积极主动学习其构造、组成、特点、掌握其数量、规格等重要参数。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因不懂而造成的工作质量缺陷,大大提高了物品处理的质量,也为医疗、护理的工作质量提供了保障。

存在的不足:

1、清洗器械、物品质量不洁净。在处理器械、物品时,尤其是止血钳等,带有卡节、齿牙的器械,处理过的这样器械存在的个别有黄斑、锈渍的现象。

2、护士长在加强科室人员素质、提高人员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着落实、实施不到位。具体体现在:科室人员学习热情不高,不能积极、认真参与岗位培训,甚至记笔记也是走走形式而已。以至于在上级领导、专家来检查工作考核时,出现所问非所答。

改进措施:

1、针对器物品清洗不洁净,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改进; 1)、加强质量控制小组检查的力度,每天认真检查、督导各个岗位人员,认真执行清洗、检查包装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现缺陷、立即、及时进行重新处理,要求必须手工处理后,再机洗,且执行标准操作流程,在流程上、质量上不能疏忽、大意。

2)、积极、主动与使用科室沟通,征求临床科室对供应物品的意见或建议,便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便于改进。对于回收时,科室器械的陈旧老化、功能已经损毁、掉皮、且已经锈蚀较严重的,耐心与科室解释说明:生锈的器械易传染其他器械、器械因脱皮,生锈而无法清洗洁净,尤其是止血钳,吸引起头内腔锈渍严重,即使是灭菌合格,也易造成手术患者切口不易愈合,致使病程延长,是造成医患纠纷的隐患,不容忽视!!(后页备有图片)

2、重视科内人员的培训,制定2015年的培训计划。在2015年,加强岗位培训的强度,从供应中心的布局、流程到岗位职责,操作流程、人员的职业防护原则与措施,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熟练掌握规章制度,达到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每月对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考核、每周二固定进行岗位培训,两次考核,要求对于培训内容和学习内容熟练掌握,考核未达到要求的重新学习、增加学习时间与次数,使之达到考核合格。同时针对不同的人员,不懂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特式培训。

篇3:供应年工作计划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以下简称“营养所”)组织各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开展学生营养监测工作,699个国家试点县均进行常规监测。按随机抽样原则,每县各抽取20%~30%的试点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作为调查学校。2012和2013年分别调查3 910所和5 523所试点学校。

1.2 方法

调查学校填报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供餐单位供餐调查表(以下简称“供餐表”),记录早、中、晚餐的就餐天数和就餐人数等,采用称重记账法收集调查期间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的食物量。调查表由营养所设计,经专家研讨会审核并进行预试验后修订。营养所对各试点省进行统一培训,再由各省对各试点县进行二级培训,各调查学校数据上报员经培训合格后,进行正式填报。

“供餐表”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记录每2个月内各年级学生的就餐人日总数。按照小学一~三年级、四~六年级和初中将调查学校学生分为3组,以四~六年级小学生为参考人群,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就餐人日数参考能量需要量进行折算。即四~六年级小学生的人日系数为“1”,一~三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人日折算系数分别为0.9和1.1。第2部分为“食物购买记录表”,记录学校供应的食物量均为食物可食部的生重。根据各监测学校上报的“食物购买记录表”信息,计算该校年度内学生各类食物的实际供给总量,再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4]的食品编码将所有食物归为粮谷、蔬菜、禽畜肉、鸡蛋、豆制品、牛奶、植物油7类,同时计算各种食物能量和营养素的实际供应量。

将学校报送的7类食物和主要膳食能量及营养素的实际供应量进行汇总后,除以同期内的标准化就餐人日合计数,得到该校每日生均各类食物和主要膳食能量及营养素的实际供应量。以“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四~六年级小学生每天食物基本构成”[5]为7类食物的建议供应量为食物供应量参考值,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0~12岁儿童的能量和营养素平均膳食摄入水平[6]为膳食能量和营养素的推荐供应量参考值,分别将生均食物或膳食能量和营养素的实际供应量中位数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了解学校的学生餐膳食供应情况。

1.3 数据上报和处理

调查学校每2个月填报1次“供餐表”,数据经县级、市级和省级疾控中心逐级审核后,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上报。对上报数据进行清理和分析,数据清理后的异常值返回试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核查和修正,建立最终标准数据库。

1.4 统计分析

采用SAS 9.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检验水平。膳食供应情况呈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学生食物供应状况

如表1所示,学校各类食物的生均供应情况呈偏态分布。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2013年学生粮谷、鸡蛋、豆制品和牛奶的人均供应量高于2012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蔬菜、禽畜肉和植物油的供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注:**P<0.01。

2.2 学生膳食能量和营养素供应状况

如表2所示,学校能量和各类营养素的生均供应情况呈偏态分布。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除维生素C以外(P>0.05),学生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和锌的供应量均较2012年有所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注:1 kcal=4.18 k J;**P<0.01。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表明,学校供餐计划可显著改善学生的膳食摄入、认知发育、学习成绩、出勤率等[7,8,9],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这些习惯还会影响到家长和教师,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10]。我国实施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旨在改善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龄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11]。本文对2012年和2013年全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的膳食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施1 a后,调查学校学生粮谷、鸡蛋、豆制品和奶类供给量有显著提升;除维生素C外,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膳食供给量也均有显著提升。提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的膳食供应情况已显现出改善效果。

虽然“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的膳食供应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参考值相比仍存在差距。本文分析发现,7类食物中,仅粮谷和禽畜肉的供应情况相对较好,其他食物的供应量均低于参考值的70%。从营养素供应情况看,能量、蛋白质、铁和锌的供应情况相对较好,但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的供应量仍低于参考值的7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每日鸡蛋、豆制品和牛奶的供应量中位数分别为11.3,9.8和0 g,远低于我国农村学生的鸡蛋(90g)、豆制品(200 g)和牛奶(150 g)参考摄入量[5]。以上食物的优质蛋白质含量丰富,可为学生提供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如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脂肪含量为15%~20%,且85%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12];鸡蛋的蛋白质是各类食物蛋白质中生物价值最高的一种,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13];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为3%,且含钙量高达104 mg/100 g。

我国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试点学校学生食物和膳食营养素供应量均有普遍提高,但与参考量比较仍处于偏低水平,尤其是鸡蛋、豆制品和奶类的供应缺乏。建议试点地区和学校增加上述各类食物的供应,并注意均衡搭配与合理营养。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及土地环境等不同,所出产的食物也有所差异。因此,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食物资源,既能节约食材成本,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1 a后试点学校的膳食供应改善情况,为制定和修正学生营养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记账法,对全国2012年3 910所和2013年5 523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1 a后,学生粮谷、鸡蛋、豆制品和牛奶的供应情况均有改善(Z值分别为-3.94,-6.80,-8.26,-4.45,P值均<0.01),但蔬菜、禽畜肉和植物油的供应量与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9,1.28,-0.65,P值均>0.05);膳食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和锌的供应情况也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84,-3.86,-5.26,-5.83,-2.77,-6.66,P值均<0.01),而维生素C供应量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05)。结论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试点学校学生膳食供应情况有显著改善,但与参考量比较仍处于偏低水平。

篇4:供应年工作计划

根据市国规委公布的《广州市2016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宗地表》显示,广州市2016年计划供应总量约17.32平方公里,全市供应宗数超241宗。其中居住用地超57宗,商服用地超75宗(南沙、增城部分只显示土地总量,未显示宗数),合计用地8.81平方公里,比2015年实际供应量增加22%。

天河区:金融城推出商地19块珠江新城推出绝版靓地

《广州市2016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宗地表》显示,天河区今年拟供应26宗地块。其中,居住用地2宗,1宗交通枢纽用地,而商业用地占23宗,成为绝对主角。

在这23宗商业用地中,有19宗地块来自金融城,其总用地面积近22.6万平方米。此外还有珠江新城的1宗绝版商业地,天河科技园的2宗商务设施用地,以及棠下村的2宗集体物业复建安置房的商业地块。

在居住用地方面,除了之前《2016广州经营性用地供地蓝皮书》所提到的燕塘地块三(二期)以外,棠下村还有一宗村民复建安置用地,位于金融城起步区棠下新墟村。

海珠区:琶洲西区再推14宗广纸再推1宗2万平宅地

海珠区今年同样是以商业用地为主,拟供应15宗地块,其中商业用地14宗,居住用地仅1宗。

海珠区的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琶洲西区。据统计,去年海珠区琶洲共卖了14宗地块,获得土地出让金近180亿元,目前该区域已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等互联网大咖的进驻,今年计划再推7宗商业地块。此外,海珠区的珠江啤酒厂、新港东路、万宝冰箱厂以及橡胶一厂地块也在今年的供地计划中。

而唯一的1宗居住用地,是位于广纸起步区的广东轻工业机械公司地块,宗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花都区:文旅城推一商一宅新华街流拍地块重出江湖

商业用地占多的还有花都区,今年拟供应37宗地块,其中商业用地9宗,居住用地3宗,其余为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工业用地。

商业地方面,花都文旅城、迎宾大道南、新华经济总部(J11-XH02地块)等各有1宗地块待出让。

居住用地方面,文旅城、新街河今年计划供应宅地各1宗。此外,曾于2013年流拍的位于新华街的J09-XH01地块,也将重出江湖。

白云区:拟供应居住用地12宗白云新城推2宗商业用地

在居住用地方面,在计划出让宗数上最多的在白云区。白云区今年拟供应22宗地块,其中,居住用地12宗,商地5宗,还有5宗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方面,除了蓝皮书所提到的羽绒厂、华盛公司等地块,鸦岗村以及石丰路还有6宗地块供应。

商业用地方面,白云新城今年有两宗地块待出让。

番禺区:南站成番禺推地重点南站核心区拟推4宗宅地

番禺区今年也将成供地“大户”,拟供应38宗地块,其中居住用地11宗,商业用地9宗,其余为村民住宅用地和工业地。

居住用地方面,主要有东新高速以东、南站核心区、规划滨江大道北侧、钟村汉溪以及南村镇草堂村地块。其中南站核心区拟推出4宗宅地,总用地面积超了万平方米。商业用地方面,主要分布在钟村及南站一带。

荔湾区:荔湾区拟供应10宗地块广钢4宗宅地入市

老市区荔湾也有不少居住用地待出让。今年荔湾区拟供应10宗地块,其中居住用地8宗,商业用地1宗,还有1宗是位于窖口的公租房地块。

居住用地方面,广钢新城有4宗地块供应,紧邻广钢新城的广摩塑料厂也有1宗宅地待出让,此外还有位于白鹅潭片区的华大物流地块以及兴达地块也在今年的供地计划中。

商业用地方面,该区今年仅计划供应1宗荷景路地块。越秀区:仅计划供应1宗地为复建安置房项目

不过,同属老城区的越秀,今年计划供应的地块就只有1宗,该地块是位于越秀南路的复建安置房项目。黄埔区:宅地多为旧改项目40万平商品住宅用

地未命名

黄埔区今年拟供应11宗地块,其中,居住用地4宗,商业用地3宗,还有4宗王业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其中居住用地包括黄埔化王地块、东风化工地块、鱼珠旧城政府储备地块。此外,还有40万平的商服用地计划出让。

增城区:已推出6宗地块去年没卖完的今年接着卖

而今年来默默的推地的增城,今年也拟供应22宗地块,其中居住用地11宗,商业用地8宗,其余为旅馆、工业用地等。截止到4月19日,增城今年已推出6宗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方面,主要有增江街、朱村街、中心镇以及小楼镇等地块,这其中就包含了去年增城房管局拟出让的13宗房地产用地未出让的地块,去年没卖完的今年继续卖。

商业用地方面,主要有永宁街、石滩镇等地块计划出让。南沙区:商服用地超120万方明珠湾焦门河均有

巨无霸待推

南沙区明珠湾起步区、蕉门河中心区以及其他零星区域将供应商品住宅用地共65万平方米。此外,还有55万平的商服用地计划出让,未显示宗数。

从化区:以工业为主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各1宗

篇5:供应年工作计划

2013年是不平凡的关键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我院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开展并实施“三甲”复评工作,我科在医院、复评办及护理部的有序安排下,克服各种困难、精诚团结、全力以赴,把“三甲”复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确保工作做细做好。同时我科以“三甲”复评工作和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四三二一”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绩效、体现以临床为中心”作为三甲复评主题,对照标准,落实持续改进,使消毒供应中心在接受专家现场评审期间在“专科三基三严、服务质量、专科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均获好评,成为专家汇报总结的检查亮点。2013年消毒供应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在院领导、护理部、院感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帮助下,围绕目标任务,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要求顺利完成了“三甲”复评任务及全院的消毒、灭菌、供应等集中化服务工作,现将2013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三甲”复评工作总结

11月21-24日,我院迎来了四川省评审专家组一行15名专家对三甲复评工作的现场评审,各项工作获好评。

1、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参加医院“三甲”复评工作动员会三次。

2、科室召开全科工作人员思想凝集会和落实持续改进会达51次。

3、科室成立“三甲”复评资料准备工作小组3人。

4、科室成立内审自评专家小组4人,接受院级内审自评检查5次,接受科室内审自评检查24次。

5、扩展面积、调整流程布局,使其更加符合规范,利于工作的开展。

6、引进各类新型设备:进口高温高压灭菌器2台、进口全自动清洗消毒机2台、进口低温等离子灭菌器1台、进口ATP生物荧光检测仪1台、器械干燥柜1台、纯水处理系统1套、医用封口机1台、高压水枪2个、高压气枪2个、人机共存空气消毒机2台、除湿器3台。

7、组织科室专科业务和医院文化建设学习57 次。

8、组织全科工作人员“三甲”复评相关知识及院感知识考试10次,医院抽查考核20余人次。

9、组织应急演练共5次达64人次,如职业暴露、院感暴发、消防演练、停水停电等应急演练;各种操作技能演练共8次达386人次,如成人心肺复苏术、手卫生、检查包装区工作流程、高温高压灭菌器操作流程、手工清洗操作流程、管腔器械及穿刺针清洗操作流程、特殊感染器械处理流程、医用封口机操作流程、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操作流程等。

10、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11个;修订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10个。如消毒供应中心继续教育与专科业务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高温高压灭菌器故障处理预案、高压容器爆炸应急预案、清洁工岗位职责、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操作流程、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操作流程、医用封口机操作流程等。

11、按医院要求多次修改完善“三甲”复评归档资料及目录。

12、三甲复评工作现场评审情况:(1)、现场检查消毒供应中心的专家5人;(2)、现场访谈7人、调查访谈2人;(3)、抽查考核2人;(4)、实地访视流程布局、各区操作流程、设备运行情况;(5)、资料查阅:消毒供应中心所有相关专科资料;(6)、个案追踪:骨科植入物处理流程的追踪记录;(7)、现场抽问11个。

13、消毒供应中心接受三甲复评工作现场评审亮点:(1)、各区标示醒目清楚,管理规范;(2)、资料齐全规范;(3)、专科理论知识及院感知识掌握好,科室培训到位。

(二)、1—12月常规业务工作量完成情况

1、生产无菌包192734个,灭菌3200锅次。

2、发送临床一次性卫生用品:输液器 973719支、注射器2031275支、棉签6491包、头皮针262508支、纱布657981张、静脉营养袋920个、一次性导尿包1147个。总金额达2406260.23元。

3、坚持每天下收下送8-11次。

4、灭菌合格率100%。

5、临床满意度95%以上。

(三)、护士长业务管理工作

1、以“三甲”复评工作和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为契机,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改扩建,使其更加符合规范,利于工作的开展。

2、引进各种设备18件,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

2、及时传达每月的院务会和护士长例会精神,强调科室事宜50余次,按时完成护士长手册记录与各项考核。

3、每月下临床面对面沟通1-2次,做好与临床形式多样的沟通记录,并及时反馈提高服务质量。

4、科室坚持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保障第一”的服务工作理念,确保“无菌物品零缺陷”的宗旨,组织工作人员外出培训学习8人次、参观学习4人次(宜宾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省级专业骨干师资培训1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市级医院业务学习20余人次、科室业务学习57次,扩大知识面以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綜合素质,更好为临床服务。

5、对工作人员进行“三基”培训,11月底组织全科护士参加全院的“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科室组织专科知识和院感知识考试每季度一次。

6、坚持每月业务及管理查房2次、晨间提问4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各区质控成员每月4-8次不定期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纠正。

8、每月一次质控会议汇总讨论,对本月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充分体现“PDCA”循环的工作方式。

9、组织业务骨干对新进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鼓励低年资护理人员每月科内讲课1次,提高她们的授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0、今年我科已经完成本科学习2人、6人参加专科学习。

11、落实持续质量改进工作11件,充分体现优质服务。

12、修改规范操作区记录,使其更加符合质量追踪可溯性。如:清洗消毒记录、操作区质控成员检查记录。

13、所有器械包使用包心卡,便于临床工作人员核查。

14、为了更好服务于病人,导尿包改为一次性、口护包内棉球改为无菌小包装棉球。

(四)、院感管理工作

1、成立院感质控4人小组,严把各操作区质量关,严格卫生部六项标准的落实。

2、每季度对操作区进行空气、物表、手卫生的抽样检测。

3、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和手卫生操作的培训及考核。

4、完成各项监测工作,如:每天进行空锅B-D测试、每天进行物理化学监测、每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器生物监测、每天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每周对清洗器械进行ATP生物荧光清洁度检测抽查等。

5、严格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管理,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如急包放入第五类化学指示剂作为提前放行标志。

6、按“两规一标”要求更改操作区名称,加强流程控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区,严格区分各区操作用品,不能混用,用后进行清洁、消毒、干燥处理备用。

7、建立清洗、组装、消毒灭菌等的监测记录,作为追踪依据。

8、对全院的专科包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全面服务于临床,如口腔科。

9、规范一次性卫生用品库房的管理,严格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入库、储存、发放管理,根据临床需要进一步规范调整临床领用次数及时间,严禁不合格无菌物品发入临床。

10、各项院感监测指标、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合格率100%。

(五)、护理教学

1、完成四川省康复职业学院、雅安卫校等大中专生的临床带教50余学生。

2、论文指导2人,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

(六)、安全管理

1、科室设安全检查员一名,负责每月的安全检查,做好自查记录。

2、设备按规定维护保养。

3、各区按设备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4、组织消防知识的学习及现场演练5次(理论2次、现场演练3次)。

(七)、医德医风教育

1、对新进人员进行入科及医德医风教育,落实行为规范,并做好相关记录。

2、每月组织职工政治学习一次,党员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3、组织职工为贫困地区、贫困学生捐款580元。

二、2013年度工作亮点

1、工作环境进一步改善,流程更加符合规范;周边环境整洁,符合院感要求。

2、管理规范有序,充分体现“PDCA”循环的工作方式,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3、各项资料记录完整规范,体现质量追踪可溯性。

4、工作人员专科知识掌握较好,培训到位。

5、落实持续质量改进工作11件,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保障第一”的服务工作理念,确保“无菌物品零缺陷”的宗旨,充分体现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服务。

6、通过“三甲”复评工作,工作人员自主学习、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意识均有提高。

7、工作人员撰写论文的能力提高,本年度发表省级刊物4篇。

8、工作量增加,工作人员团结协助精神显著。

9、较多先进设备投入使用,工作流程畅通,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工作人员劳动纪律较差。

2、操作区偶尔记录不及时、欠规范。

3、个别工作人员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不强。

四、努力方向

1、进一步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授课能力。

2、派人院外进修学习1-2人,争取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和管理水平。

3、实现信息化对无菌物品进行追踪记录管理。

4、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对职工进行考核,强化科室内部管理。

5、指导帮助低年资护士撰写论文,计划发表省级刊物论文3-4篇、国家级论文1篇。

6、希望尽快新建消毒供应中心,改变现状,利于工作的开展。

7、争取成为自贡地区消毒供应中心的培训基地,建立区域化的消毒供应中心,服务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

篇6:13年消毒供应室工作总结

2013年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以临床需要为中心,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重视医院感染和供应室的关系,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满足临床无菌物品的供应,认真履行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职责,现将科室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科室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认真执行消毒供应室的三个行业标准,根据2013年岗位培训的要求,制定了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外来器械接收等部分工作流程。

二、加强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1、重视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严格执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工作流程,对个器械包进行包装核查,部分包内放置器械物品的清点,方便双方核查,减少物品的丢失。对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严格执行监测制度,监测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追溯过程的记录,各项监测记录按照要求进行保存。

3、严格执行灭菌器的操作流程,对灭菌的物品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的监测。灭菌合格率100%。

4、规范了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品的管理工作,制定了外来器械的登记和交接制度。通过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集中清洗,灭菌管理,提高了医疗安全,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三、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及时改进工作,拓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1、对于一些不常用的器械进行塑封包装,延长使用有效期减少临床工作量,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

2、主动打电话到临床科室询问临床需要的物品,并及时更换,以免因临床工作忙而忘记更换备用物品,影响工作的需要。

3、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各种棉球包,以满足临床需要。

4、对于湿化瓶进行了统一供应。

四、重视科内人员的培训

1、制定年学习计划,把消毒供应室的三项行业标准分解到每月学习内容力,对学习内容不定期提问,对于学习的内容半年考核一次。

2、上半年进行了设备安全操作和常见故障排除的培训 3、11月份科内2人去郑州进行消毒供应岗位培训。

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及时配合医院感染科的工作,提高安全和个人防护意识,全年无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因供应室消毒灭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六、改变管理模式,有分散管理进行了集中管理,对手术室的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包装进行定期指导,督促其完善各项登记,对腔镜室软镜的清洗登记进行定期指导。

六、全共完成灭菌730锅次,共首发灭菌及消毒物品约9万余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手工记录实施可追溯要求,清洗环节上记录内容和无菌物品使用环节均缺项,追溯不完善。

2、工作人员专科知识掌握不够及缺少前瞻性的安全意识。

3、手术室腔镜未回收集中处理。2014年的工作计划

1、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完善各项工作。落实岗位职责,做到周有检查,月有汇总,年有质量目标,工作质量控制能体现持续改进。

2、继续落实规范要求,对灭菌物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手工追溯记录齐全,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持续质量改进,无菌物品的合格率达到100%。

3、4、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保证临床科室及手术物品的无菌的供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强化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预防为主,提升消毒隔离知识新理念,做好手卫生及职业防护教育,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5、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项目,主动征求临床需求,有效保障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6、加强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月业务学习一次,半年考核一次,参与率100%。对科内人员的前瞻性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注重全科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科内人员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

7、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琐碎,环境差,易出现烦躁、抑郁、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计划14年能不定期对科内人员的进行心理指导。

8、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定期维护保养。

篇7:物资供应公司一年工作总结

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简要回顾如下:

一、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原辅燃料:1-11月共采购红粮27866吨、小麦34114吨、大米10208吨、东北大米10330吨、玉米1873吨、代用品酒31922吨、原煤81382吨、谷壳20243吨,分别完成计划的111.46%、104.97%、90.34%、116.07%、93.53%、95.29%、91.44%、86.14%。由于采购网络基本健全,各种原辅燃料采购价格、采购时机把握得当,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基本满足了公司生产需要。

由于近几年受多种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全年粮食价格呈现持续小幅振荡上扬态势。但到10月中旬以来,国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对农副产品采取了强劲的调控措施,直接导致粮价快速大幅上扬。面这些情况,我司上下齐心,认真应对,精心组织,努力克服因公司流动资金紧缺带来的货款支付困难,在准确掌握市场行情、科学制定采购价格、严把质量关的前提下,除及时采购回相关物资、原料满足正常使用外,有预见性地抓了部分物资的战略储备,为公司节约了采购成本。

(二)包装物资:1-11月共采购商标22960万套;彩箱129万只;彩盒1407万只;普箱1486万套;玻瓶17705万只;瓶盖18756万只,其计划完成率分别为101.57%、100.3%、101.55%、97.17%、97.25%、98%。

今年包装物资采购特点是品种多、批次多、批采购量小、质量要求高、时间紧,无形中增加了我司采购难度,尽管如此,我司的各项工作打紧安排、周密部署,在完成日常采购工作的同时,一是全面推行“准零库存管理”,进一步压缩包装物资原库存及其代储数量;二是加大了包装物资尤其是玻瓶、瓶盖遗留问题的处理力度;三是加强积压包装物清理并积极与生产、销售协调配合。消化了部分积压包装物资,通过上述工作,既保障生产、销售的顺利进行,又缓解了公司库容和资金紧张的矛盾。

(三)建材:根据公司统一安排和部署,已于今年5月份将五金材料、机零配件归口到设备中心采购,我司主要负责红砖、水泥和专控物资的采购。在搞好建材采购工作的同时,通过对建材采购工作进行分工,制定、完善采购管理办法和零库存管理办法、加强计划、质量验收等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理顺了建材的采购工作。

二、强化采购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一)股份公司所需建材和包装物资全面推行准零库存管理。根据公司安排,年初,通过我们反复研究和部署,在坚持“供得上,不积压”的前提下,率先从建材、主要包装物着手以“准零库存管理”的模式进行试运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既缓解了公司库容紧张的矛盾,又减轻资金支付的压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避免了新的积压和损失发生。

(二)积极联系生产、销售等部门,严格控制采购计划的执行。我司密切和生产、销售等部门配合,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形成新的积压。同时,对各部门所需物资和材料都必须由相应的审批人签具意见,再到仓储部门核实库存情况后,供应公司负责人批准后才安排执行。做到了供货及时,库存合理。

(三)严把外购物资质量关。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外购物资质量,采取了多种措施严把外购物资质量关,一是进一步加强质量意识宣贯力度,既要求员工对所购物资的产地、理化指标、检验标准做到心中有数,能区分优劣,又注重向分供方宣传我司质量方针,使之明确我司各类物资质量要求、检验标准,不断增强分供方质量意识;二是注重分供方的选择及考核,在选择分供方时,我司择优选供货能力强、质量稳定、信誉度高的供货方;三是在供货前要求客户先送样检验,合格后与客户在合同上明确质量标准和处理办法;四是积极主动与质检部门配合把关,对客户批量不符合标准的,坚决支持质检和仓储部门拒收,努力协助他们做好客户的解释和说服工作,积极维护企业利益。从质检和使用部门反馈信息来看,各种指标均优于去年,外购物资质量稳步上升。

(四)坚持“多家竞争、比价采购、质优价宜”的原则。物资材料在采购前都要进行详实的市场行情调查,在准确地掌握了市场行情后,引入竞争机制,坚持比质量,比信誉,比实力,比价格,货比多家,择优选用。

(五)采购过程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监督。为严防违规违纪,杜绝暗箱操作,我司领导高度重视,除要求部门内部采购过程公开透明,相互监督外,还将采购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各方面对供应公司采购工作的监督,每月都将当月所购物资、原材料的价格、数量、质量、计划完成情况等信息以“物资采购月报表”、“统计分析”、“计划检查执行表”等报表报送股份公司相关部门(策划、审计、财务)及副总以上领导。

(六)配合资财部合理安排资金支付,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由于公司在建工程项目多,资金需要量大,导致公司资金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给我司物资采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客户意见较大。为给公司分忧解难,供应公司在物资采购过程中,一是货款安排公开透明;二是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额度和速度;三是最大限度地安排承兑汇票支付,尽量少使用现金支付货款;四是尽量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以求得客户的支持和理解。由于措施得当,工作及时,既缓解了公司资金紧张的矛盾,又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三、深化内部管理,规范内部运作。

一是加强标准学习,规范内部管理。我司积极配合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的要求,加强对《信息标准》、《总经理办公例会管理标准》等30余项标准的培训和学习,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从而使内部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做好“内、外”沟通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我司员工既主动加强与销售、生产、质检等部门的工作联系,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做到相互配合,共同协调,使工作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又以“透明务实、平等互利”为原则,不论客户单位性质、业务量大小,一律一视同仁,既坚决反对业务活动中的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现象;又反对以任何理由刁难客户,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在原则范围内,尽其所能的为客户提供方便,并及时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使客户真正感受到沱牌的公正、公开、公平,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三是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对员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同时,还针对供应公司工作量大,头绪多,人员少的特点,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各类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并要求员工深入供货市场,业务单位和使用部门实地考察,加强沟通,增强了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是抓廉洁教育,带廉洁奉公队伍。今年以来供应公司先后多次召开员工会议,除组织员工学习集团公司党委和上级纪委关于党风党纪廉洁自律的规定、结合贪污、收受贿赂犯罪等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外,还结合供应公司业务交往中容易犯错误的特点,对员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公司经理、副经理以身作则,带头落实,相互监督,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年,共上交无法拒收的礼品28件,礼金2.86万元,做到了廉洁经营。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年原辅燃料采购虽然总体完成情况较好,但需进一步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对市场行情的预测。

二是由于工作安排相对较紧,除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市场行情外,不能派人深入实地进行市场考察,可能存在个别品种市场行情把握不够十分准确的现象。

三是虽然我司在淡季已与各分供方积极沟通,作了必要的旺季准备,但由于天马公司生产结构调整能力较差,不能同时满足公司多个短线品种同时需要,出现了个别品种的玻瓶不能及时供应的情况。

五、需公司解决的问题:

篇8:供应年工作计划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以下简称“营养所”)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开展学生营养监测工作,699个试点县均进行常规监测。按随机抽样原则,每县每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0%~3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作为调查学校。本研究筛选只有食堂或企业单一供餐模式的学校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调查学校填报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供餐单位供餐调查表”(以下简称“供餐表”),记录早、中、晚餐的就餐天数和就餐人数等,采用称重记账法收集调查期间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的食物量。调查表由营养所设计,经专家研讨会审核并进行预试验后修订。营养所对各试点省进行统一培训,再由各省对各试点县进行二级培训,各调查学校数据上报员经培训合格后,进行正式填报。

1.3 数据上报和处理

调查学校每2个月填报一次“供餐表”,数据经县级、市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审核后,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上报。采用SAS 9.1统计软件对上报数据进行清理和分析,数据清理后的异常值返回试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核查和修正,建立最终标准数据库。

1.4 指标计算

“供餐表”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录每2个月内各年级学生的就餐人日总数。按照小学一~三年级、四~六年级和初中将调查学校学生分为3组,以四~六年级小学生为参考人群,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就餐人日数参考能量需要量进行折算。即四~六年级小学生的人日系数为“1”,一~三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人日折算系数分别为0.9和1.1。

第二部分为“食物购买记录表”,记录的学校供应食物量均为食物可食部的生重。所有食物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3]计算各种食物能量和营养素的实际供应量,并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汇总。

将各学校汇总的能量和营养素实际供应量除以同期内的标准化就餐人日总数,得到该校每日人均能量和营养素的实际供应量。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0~12岁儿童的能量和营养素平均膳食摄入水平[4]为参考值,计算各类膳食营养素实际人均供给量中位数占参考值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 9.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学校供餐模式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膳食营养素供应情况呈偏态分布,采用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Mixed-effects Model)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别以“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和“锌”的人均供应量为因变量(Y),以年份(2013年=0,2012年=1)为1水平变量,监测学校为2水平变量进行多水平建模;其中学校的供餐模式(企业供餐=0,食堂供餐=1)和所在地区(西部=0,中部=1)作为二水平的固定效应变量,学校作为随机效应变量[5],在UN协方差结构下,采用最大似然法(ML)进行计算。

2 结果

2.1 调查学校的供餐模式分布

经数据清理并剔除无效变量后,2012和2013年度,分别从全国填报了“供餐表”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中筛选3 910所和5 523所进行比较分析。其中,2012年采用食堂供餐模式的学校有2 804所(71.7%),采用企业供餐模式的学校有1 106所(28.3%);2013年采用食堂供餐模式的学校有4 002所(72.5%),采用企业供餐模式的学校有1 521所(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6,P=0.425)。

2.2 不同供餐模式学校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状况

如表1所示,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2013年食堂供餐学校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供应量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4.059,-2.665,-6.051,-2.387,-2.660,-3.900,-3.888,P值均<0.05);企业供餐学校的蛋白质、钙和锌人均供应量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2.797,-7.048,-6.013,P值均<0.01),维生素C人均供应量低于2012年(Z=3.342,P<0.01)。

2.3 能量和营养素供应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学校膳食供应情况的影响因素,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对膳食营养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已剔除随机效应,只列出在固定效应模型下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

表2所示,除蛋白质外,两水平上的学校供餐模式是膳食能量和其他5种营养素人均供应量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其中,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膳食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供应量均高于企业供餐学校,分别高196.20 kcal(1 kcal=4.18 k J),84.42μg RE,29.17 mg和3.65 mg;但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钙和锌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分别高246.56mg和2.72 mg。

注:2012年与2013年度比较,*P<0.05;1 kcal=4.18 k J。

注:1 kcal=4.18 k J。

3 讨论

实施学校供餐可有效改善学龄儿童的膳食摄入状况,从而影响其体格和智力的发育。如何为学生提供膳食搭配合理、食品安全有保障的营养餐是全世界学校供餐计划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满足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日本的《学校供餐法》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餐的能量、脂肪、蛋白质、钠、钙、铁、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各种营养素都有具体规定[6],要求供应正餐的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得低于每日膳食需求的33%,蛋白质必须占每日总能量来源的12%~20%,脂肪占每日总能量来源的25%~30%。此外,还要求通过学校供餐来补充家庭饮食中摄入不足的钙和维生素等营养素,要求各年龄段的正餐都必须有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特别提倡食用钙及微量元素含量高的小鱼类。作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载体,营养餐的种类和质量是体现其营养改善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7]。本文通过对2012和2013年我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的膳食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无论哪种供餐模式,其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量均与参考量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食堂供餐学校的能量和所有营养素供应量均有提升,而企业供餐学校仅蛋白质、钙和锌的膳食供应量提升。说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食堂供餐学校的膳食营养素供应改善情况总体优于企业供餐。

为探讨影响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情况的因素,本文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供餐模式“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间膳食营养素供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供应量均高于企业供餐学校,但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钙和锌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同供餐模式学校的供餐食物有关。食堂供餐模式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食物以粮谷类、蔬菜、禽畜肉、豆制品等为主,并辅以烹调用油[8],所以其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的人均供应量均高于企业供餐学校。而学校食堂供餐模式对食堂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调查时仍有近40%的农村学校没有学生食堂[9]。因此,这些不具备学校食堂供餐条件的学校一般选择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购买供餐服务,即采用企业供餐模式。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约80%的企业供餐模式学校采用由企业提供课间加餐的形式,且多以学生奶(72.0%)和蛋类(57.2%)为主要供餐食物[9]。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3]可知牛奶和鸡蛋的含钙量较高,每100 g牛乳的含钙量为104 mg,每100 g鸡蛋的含钙量为56 mg,远高于其他类别食物。此外,牛奶和鸡蛋的含锌量均不低。所以,企业供餐学校的膳食钙和锌的人均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

本调查所用数据来源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供餐表”由各调查学校填写上报,由于2012年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开展的第1年,部分试点学校因缺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没有上报《供餐表》数据,因此导致2012年调查学校数量较2013年少1 613所。但2 a间调查学校的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堂供餐模式的学校均占72%左右,故认为2 a间学校具有可比性。

我国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学校的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量均有普遍提高,且存在供餐模式差异,食堂供餐学校的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情况优于企业供餐学校。建议“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和学校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地区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供餐模式和供餐食物。

摘要:目的 评价和比较2012年和2013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营养素供应情况,为开展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记账法对2012年3 910所和2013年5 523所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食堂供餐学校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4.059,-2.665,-6.051,-2.387,-2.660,-3.900,-3.888,P值均<0.05),企业供餐学校的蛋白质、钙和锌人均供应量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2.797,-7.048,-6.013,P值均<0.01)。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膳食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供应量均高于企业供餐学校,分别高196.20 kcal,84.42μg RE,29.17 mg和3.65 mg;但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钙和锌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分别高246.56 mg和2.72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后,学校的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情况普遍提高,且存在供餐模式间的差异。各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供餐模式和供餐食物。

关键词:能量摄取,营养状况,学生,农村人口

参考文献

[1]World Food Programme.School feeding worldwide 2013[R].Italy:World Food Programme,2013: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EB/OL].[2013-07-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97/201206/137685.html.

[3]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384.

[4]金水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十:2002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88.

[5]冯国双,罗凤基.医学案例统计分析与SAS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33-253.

[6]TANAKA N,MIYOSHI M.School lunch program for health promotion among children in Japan[J].Asia Pac J Clin Nutr,2012,21(1):155-158.

[7]马文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5(7/8):78-80.

[8]徐海泉,胡小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效益和挑战[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766-1767.

上一篇:社区综合治理无照经营材料下一篇:课文春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