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培训计划范文

2022-05-27

好的工作计划能为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拟定方向和实现路径,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成长,在新的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做好计划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培训计划范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供应培训计划范文

2015供应室培训计划

供应室培训计划

为提高本供应室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全体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熟练应用程度,我们作出如下护理培训计划,是供应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护师及主管护师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能够熟练掌握科室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和强化技术技能。处理疑难差错事故,应对突发事件。

二。具有带教及授课能力。独立撰写论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 培训计划及内容:

一。每季度组织学习一次专业最新知识,有机会申请出去学习更先进的消毒灭菌理念。 二。每月安排考核一次,成绩存档。 具体内容见表。 全体护士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熟练掌握本科室专业应用知识,从分应用到工作中去,对提高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能及时应对普通突发事件,及时上报护士长及上级部门,保证本科室工作正常运转,不延误前勤工作。 培训计划及内容:

一。每月组织学习四次,接受最新知识,拓展知识面,有机会申请到上级医院学习。 二。每月考核一次,验证学习效果,加强学习意识,巩固学习知识。 具体内容见表。 其他关于供应室计划 第1篇:供应室计划

在20XX年里,消毒供应室按照医院制度落实的要求,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继续切实抓好和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认真搞好主动服务和供应室改造工作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组织管理模式: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分区责任制,分期对不同区域进行岗位培训,工作流程安排,各区域人员首先是对供应室工作流程的整体掌握,再分区工作,保证各区域工作的连贯性和正确性,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2.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质量。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对供应室的管理要求,科室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改建后供应室实际情况完善质量管理文件,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做到周检查,月计划,年有质量目标,使各环节工作有记录,且根据质控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3.强化科室管理,提高安全意识:要强化科室质量管理意识;强化每位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灭菌技术操作,提升消毒隔离知识新理念,为防止院感事故做出最大贡献。

4.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为临床服务的意识,每月到临床科室征求对供应室的意见。根据科室对器械的使用要求,有效地保障临床一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5.加强消毒质量控制,保证各种无菌物品做好安全合格律。

6.对一次性物品实行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改造后建议配置一台电脑,由医保办制定一套物品清领系统。各使用科室输入本科所需物品,标明月需用型号,数量。供应室根据要求准备好各科用物,运送到各科室,方便快捷,满足临床需求。 供应室借二甲改造的春风,有院领导的支持,全体同事的齐心努力,我们会在新的一年,有新的起色,有新的亮点,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前勤服好务,为院感把好关。 第2篇:供应室计划

曾经我们努力过,未来我们更要沿着院长职代会工作报告的足迹,遵循护理部的指导思想。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前勤服好务,为院感把好关。 护理目标:

20XX年我们要以服务提高质量,素质决定能力,更好的为前勤服务。把以前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争取做到收发物品主动热情,无差错。消毒灭菌准确彻底,无延误。提高素质加强学习,争先后。年终工作满意率争取100%,计划完成率》95%。 护理计划:

一。接受最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制定规范的学习计划,申请到上级医院学习,上网查阅最新消毒感染知识,全面培训科室护士,

分级培训每季度一次,全体培训每月四次,有考核有实践。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更好的做消毒灭菌工作。

二。主动热情服务,提升服务理念。

收发灭菌物品主动上门,及时准确。按规范进行护理操作,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与前勤沟通的技巧,拉近合作距离。更周到的做好服务。 三。强化科室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安规操作,按章办事,以质量求发展。强化科室质量管理意识,强化每位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升消毒隔离知识新理念。为防控院感0事故做出最大贡献。

分工不同,价值不同。只要努力做好,我们一样会体现自己工作的风采。为了实现全院护理工作计划完成率》90%,供应室全体护士会不懈努力,达到工作目标。 第3篇:供应室计划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它负责临床一线的各种器械、敷料等卫生材料的消毒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更有甚者会影响医院的声誉。所以,我院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1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

我院消毒供应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直接领导,由护理部及院内感染科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配有一名质量监督员和一名院内感染小组成员,协助护士长搞好各种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工作。科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

2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在建筑方面做到了最合理的建设。该室位置远离污染源,又接近临床科室,处于相对独立、无污染的区域。室内三室划分明确,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取强制通过方式,形成由"污—净—无菌"的运行路线,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逆行。地面、墙面、屋顶光滑,采用瓷砖贴墙,水磨石地面,便于冲刷和消毒,做到无尘埃脱落。室内还配有通风净化设备、冷热水装置、紫外线消毒设施以及防蝇、降温、取暖设施,购置了先进的脉动真空压力消毒器,杜绝了因设施陈旧造成的院内感染。 3有效的质量监控标准

3.1医疗用品及人员配置质检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选用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由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学习院内感染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院内感染流行。各种医疗用品的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都有严格的质控标准,由护士长及质检员在工作中随时随机检查,确保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 3.2细菌、微生物学检测标准

3.2.1环境微生物检测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1h,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各区域抹布、拖把分开使用,用后悬挂晾干。定期对各区域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微生物检测,各区域空气、物表细菌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无超标现象。

3.2.2消毒液的微生物检测我科所使用的消毒液是经院药品检验科严格检测过的,在使用过程中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对消毒剂采取现用现配,特别是含氯消毒剂,因具有挥发性,所以做到每日进行化学检测。生物检测溶液,其细菌含量<100cfu/ml。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检查不得有任何微生物。

3.2.3无菌物品检测院感染科不定期派专人到科室进行无菌物品采样,灭菌后物品不得检查出微生物。

3.3消毒、灭菌设备检测标准

3.3.1紫外线灯的检测为确保紫外线灯管效能的有效发挥,对紫外线灯管采取日常检测、强度检测、生物检测。严格灯管的使用保养原则。日常检测的内容包括灯管的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强度检测每季度1次,且保证新灯管强度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μW/cm2。生物检测必要时进行。

3.3.2压力灭菌器效果检测我院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实验检测,保证柜室内无残留的冷空气。每锅进行工艺检测并做好记录。每包进行化学检测,每月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生物检测。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质检措施,我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物品不合格引发的院内感染现象。

第二篇:2015供应室培训计划

供应室培训计划

为提高本年度供应室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全体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熟练应用程度,我们作出如下护理培训计划,是供应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护师及主管护师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能够熟练掌握科室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和强化技术技能。处理疑难差错事故,应对突发事件。

二。具有带教及授课能力。独立撰写论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 培训计划及内容:

一。每季度组织学习一次专业最新知识,有机会申请出去学习更先进的消毒灭菌理念。 二。每月安排考核一次,成绩存档。 具体内容见表。 全体护士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熟练掌握本科室专业应用知识,从分应用到工作中去,对提高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能及时应对普通突发事件,及时上报护士长及上级部门,保证本科室工作正常运转,不延误前勤工作。 培训计划及内容:

一。每月组织学习四次,接受最新知识,拓展知识面,有机会申请到上级医院学习。 二。每月考核一次,验证学习效果,加强学习意识,巩固学习知识。 具体内容见表。 其他关于供应室计划 第1篇:供应室计划

在20XX年里,消毒供应室按照医院制度落实的要求,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继续切实抓好和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认真搞好主动服务和供应室改造工作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组织管理模式: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分区责任制,分期对不同区域进行岗位培训,工作流程安排,各区域人员首先是对供应室工作流程的整体掌握,再分区工作,保证各区域工作的连贯性和正确性,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2.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质量。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对供应室的管理要求,科室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改建后供应室实际情况完善质量管理文件,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做到周检查,月计划,年有质量目标,使各环节工作有记录,且根据质控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3.强化科室管理,提高安全意识:要强化科室质量管理意识;强化每位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灭菌技术操作,提升消毒隔离知识新理念,为防止院感事故做出最大贡献。

4.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为临床服务的意识,每月到临床科室征求对供应室的意见。根据科室对器械的使用要求,有效地保障临床一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5.加强消毒质量控制,保证各种无菌物品做好安全合格律。

6.对一次性物品实行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改造后建议配置一台电脑,由医保办制定一套物品清领系统。各使用科室输入本科所需物品,标明月需用型号,数量。供应室根据要求准备好各科用物,运送到各科室,方便快捷,满足临床需求。 供应室借二甲改造的春风,有院领导的支持,全体同事的齐心努力,我们会在新的一年,有新的起色,有新的亮点,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前勤服好务,为院感把好关。 第2篇:供应室计划

曾经我们努力过,未来我们更要沿着院长职代会工作报告的足迹,遵循护理部的指导思想。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前勤服好务,为院感把好关。 护理目标:

20XX年我们要以服务提高质量,素质决定能力,更好的为前勤服务。把以前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争取做到收发物品主动热情,无差错。消毒灭菌准确彻底,无延误。提高素质加强学习,争先后。年终工作满意率争取100%,计划完成率》95%。 护理计划:

一。接受最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制定规范的学习计划,申请到上级医院学习,上网查阅最新消毒感染知识,全面培训科室护士,

分级培训每季度一次,全体培训每月四次,有考核有实践。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更好的做消毒灭菌工作。

二。主动热情服务,提升服务理念。

收发灭菌物品主动上门,及时准确。按规范进行护理操作,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与前勤沟通的技巧,拉近合作距离。更周到的做好服务。 三。强化科室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安规操作,按章办事,以质量求发展。强化科室质量管理意识,强化每位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升消毒隔离知识新理念。为防控院感0事故做出最大贡献。

分工不同,价值不同。只要努力做好,我们一样会体现自己工作的风采。为了实现全院护理工作计划完成率》90%,供应室全体护士会不懈努力,达到工作目标。 第3篇:供应室计划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它负责临床一线的各种器械、敷料等卫生材料的消毒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更有甚者会影响医院的声誉。所以,我院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1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

我院消毒供应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直接领导,由护理部及院内感染科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配有一名质量监督员和一名院内感染小组成员,协助护士长搞好各种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工作。科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

2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在建筑方面做到了最合理的建设。该室位置远离污染源,又接近临床科室,处于相对独立、无污染的区域。室内三室划分明确,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取强制通过方式,形成由"污—净—无菌"的运行路线,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逆行。地面、墙面、屋顶光滑,采用瓷砖贴墙,水磨石地面,便于冲刷和消毒,做到无尘埃脱落。室内还配有通风净化设备、冷热水装置、紫外线消毒设施以及防蝇、降温、取暖设施,购置了先进的脉动真空压力消毒器,杜绝了因设施陈旧造成的院内感染。 3有效的质量监控标准

3.1医疗用品及人员配置质检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选用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由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学习院内感染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院内感染流行。各种医疗用品的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都有严格的质控标准,由护士长及质检员在工作中随时随机检查,确保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 3.2细菌、微生物学检测标准

3.2.1环境微生物检测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1h,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各区域抹布、拖把分开使用,用后悬挂晾干。定期对各区域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微生物检测,各区域空气、物表细菌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无超标现象。

3.2.2消毒液的微生物检测我科所使用的消毒液是经院药品检验科严格检测过的,在使用过程中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对消毒剂采取现用现配,特别是含氯消毒剂,因具有挥发性,所以做到每日进行化学检测。生物检测溶液,其细菌含量<100cfu/ml。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检查不得有任何微生物。

3.2.3无菌物品检测院感染科不定期派专人到科室进行无菌物品采样,灭菌后物品不得检查出微生物。

3.3消毒、灭菌设备检测标准

3.3.1紫外线灯的检测为确保紫外线灯管效能的有效发挥,对紫外线灯管采取日常检测、强度检测、生物检测。严格灯管的使用保养原则。日常检测的内容包括灯管的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强度检测每季度1次,且保证新灯管强度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μW/cm2。生物检测必要时进行。

3.3.2压力灭菌器效果检测我院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实验检测,保证柜室内无残留的冷空气。每锅进行工艺检测并做好记录。每包进行化学检测,每月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生物检测。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质检措施,我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物品不合格引发的院内感染现象。

第三篇:供应室培训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供应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应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二)负责全院各科室无菌器械、物品、敷料的消毒供应工作。供应的医疗器械,做到及时、准确、适用和绝对无菌。

(三)每日下收下送,临时急用电话通知,及时送到科室。临时借用的物品,应办好登记手续,用后及时归还。

(四)各种用过的物品,由各科室先行初步清洗消毒后方可入供应室。传染科用过的物品,应经传染科严格消毒处理后再与供应室交换。

(五)所供敷料应符合临床要求,包布、治疗巾、洞巾保持清洁无损,每次用后一律换洗,严禁移作他用。

(六)所有包装消毒物品,必须标明品名、包装者与核对者编号、有效期及消毒时间,以便检查。

(七)各种治疗巾应注明名称、消毒时间或有效日期。包内各种物品要认真核对,不得有误或遗漏。每日严格检查,凡消毒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须重新消毒保存。

(八)回收的金属器械应及时上油,防止锈蚀损坏。刀、剪等锐利器械,须单独妥善保管,并经常检查、保养,保持清洁、通畅、完好无损。

(九)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物品,应按要求及时回收、消毒、毁形及做好终末处理。

(十)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储存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迂回传递,防止交叉感染。

(十一)对所有的物品器材应建立帐目登记、请领、下发、报废及赔偿制度。专人负责,定期清点,定期保养,防止生锈、损坏、丢失,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赔偿或补充。

(十二)定期深入临床各科检查常备无菌物品质量、数量,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十三)每日工作完毕整理室内卫生,保持工作间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

(十四)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化验单保留。

(十五)部分无菌物品,适量多备,以供“突发事件”发生时急用。

消毒供应室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分工负责医疗器材的清洗、制作、包装、消毒灭菌、保管、下送和回收工作。

2、经常检查各种器材是否性能良好适用,如有损坏或需增补者,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各班工作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严防差错事故。

4、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护理科研,不断提离消毒供应工作质量。

5、指导工人进行医疗器材、敷料的清洗、包装及消毒灭菌工作,参加实习护士的实习带教工作。

6、协助护士长请领各种医疗器材、敷料、药品和进行有关登记、统计工作。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7、参加值班和清洁卫生工作。

常用器械检查方法

检查器械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

1.有关节器械检查:关节活动要顺畅,检查咬合功能:咬齿完整,松紧合适,对合整齐,尖端部分要紧密闭合无扭曲或变形,边缘圆滑无磨损;检查器械的锁齿:可将钳子夹紧橡胶管,然后抖动,自动弹掉者废弃;亦可将器械卡锁在第一齿的位置,持着器械的另一端,而以锁齿的部位在手掌上拍打,如果器械因此而弹开,则表示齿琐功能不佳;检查器械的张力:把器械合并,两边齿干上琐齿间应有1mm左右的距离,若发现关节较紧,可用水溶性润滑剂喷沥在表面及关节上。

2.持针器检查 :其颚面之咬合无磨损,取一根与持针器相称的缝合针,持针器咬住缝针,将其卡琐在第二锁齿的位置,试着摇动缝针,如果缝针可以用手轻易地抽出,则表示持针器功能不佳。

3.剪刀检查: 剪刀应锋利,不可有钝、卷曲、缺口的现象;需检查剪刀在闭合时有无空隙,,柄干是否对称,关节松紧合适不应自动弹开,螺丝有无松动;5cm以上的剪刀,必须能够以刀尖处一次剪齐四层纱布;5cm以下的剪刀,则应以刀尖处一次剪齐二层纱布;但眼科剪刀不用此法检查,以防损伤精细器械。 4.穿刺针检查:穿刺针应锐利,斜面平整,间端无挂钩与卷边,用注射器注入空气和95%的酒精,以检查针头通畅程度,应去除针头中的水分。

5.金属气管导管检查:金属气管导管由外管、内管、管芯三部分组成;检查时,将内管插入外管,其内管长度应比外管长度短1~2mm;管芯的尖端要求椭圆形,插入外管内椭圆部分应突出外管0.5cm,其周围必须完全密合;内外管上的固定器必须灵活、易转动,但不可太松以免脱落。

包装操作流程

1.包装坚持三查七对(准备时查、包装时查、包装后查,对名称规格、数量、清洁度、完好度、有效期、签名)。

2.盘碗盆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包装时应打开盖子;若需多个物品一起包装时,所有器皿开口应朝同一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湿纱布或用吸水纸隔开,一利于蒸汽的穿透。

3.需拆卸的器械必须拆卸;有关节的器械必须打开关节;锐器应加保护套;管腔类物品须盘绕放置,不可打折,接头开关须打开,以保持管腔通畅。 4.使用无纺包装材料或棉布包装材料时,不得少于两层;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密封宽度大于6mm,保证热封严密完整。

5.物品包必须包装严密,捆扎松紧适度,每一包内放指示卡,外贴指示胶带;每包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者、核对者代号或姓名、灭菌器锅号、锅次等;手术器械包外需贴信息卡。

6.包重量和体积:器械包不超过7Kg,敷料包不超过5Kg。包体积:使用下排汽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 X 30cm X 25cm。使用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 X 30cm X50cm。

压力蒸汽灭菌物品装载操作流程

1.装载量真空型压力灭菌器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预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2.尽量做到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物品同锅灭菌时,纺织类与管道类物品放上层金属类器械放下层,大包放上层,小包放下层。

3.装载时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蓝筐,灭菌包不直接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各灭菌包之间需相隔≥2.5cm;最上层灭菌包距灭菌器顶部需相隔7.5cm;器械包与自动启式筛孔容器应平放;盘盆碗类包应稍向前倾斜、测立或倒立;纺织类包应竖立;玻璃瓶与管腔类包应开口一致并开口向下或侧放。

4.真空型灭菌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每日灭菌前必须空锅做B-D试验,检测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B—D试验通过后该锅方可使用。

5.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适用于少量、应急物品的灭菌。灭菌时物品必须裸露。不适宜常规灭菌。

下排气式灭菌器操作流程

1.将“进水阀”打开,使水位升在高水位处,关闭进水阀。 2.打开电源。

3.将“电气/蒸汽”开关拨至电热位置

4.当夹层压力表压力显示1.5mpa时,将内进开关向左打开。 5.调解疏水阀,排尽冷空气。

6.当温度升到规定值时,观察计时情况。

7.时间到,报警。关闭“内进”“电气/蒸汽”开关,关电源。

8.门打开一条缝,干燥30分钟,戴无菌手套,取出物品,置于卸载车上。 9.检验合格后,存于无菌物品存放间。

灭菌物品卸载操作流程

1.戴无菌手套取出灭菌包

2.灭菌包未完全冷却前,不要放在冷台面上或冷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以防产生冷凝水,造成湿包。

3.检查灭菌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如有破损、湿包视为灭菌失败。

4.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未达到标准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处理。 5.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清洁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污染。

6.每锅灭菌处理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其内容包括灭菌包的灭菌日期、种类、数量、灭菌温度、时间、压力、操作者等并存档。 7.冷却后的灭菌物品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区

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无菌物品必须储存于灭菌物品存放区,并由该区人员放置。

3.无菌物品必须仔细检查,符合要求方可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储存;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拆除外包装方可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储存。

4.灭菌物品存放区环境应洁净、干燥,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60%;存放橱柜或货架必须离地20cm~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墙5cm。 5.灭菌物品按类别、日期顺序排列在固定的位置。棉布包装材料和金属容器存放有效期为7天,医用无纺布包装材料存放有效期为一个月,医用皱纹纸包装材料存放有效期为3个月,纸塑包装材料存放有效期为6个月。一旦过期的灭菌物品必须从存放区取出。

6.灭菌物品存放区严禁非灭菌物品入内,一旦从存放区发出的灭菌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

7.每天检查无菌包有无过期,做好物品登记与整理工作。

供应室相关概念

一、名词术语

1.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医院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灭菌物品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供应的部门。

2.去污区: 用于回收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与物品,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的区域,含回收、器械清洗消毒和污染物品处理的区域,为污染区域。

3.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经严格清洗消毒后的可重复使用的器具在灭菌前经检查、配套、包装、使用灭菌装置进行灭菌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4.灭菌物品存放区:对灭菌物品的冷却、存放、保管、发放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5.去污: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

6.集中管理:是将全院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器械的再处理过程,包括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发放等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完成的管理模式。 7.外来医疗器械

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 8.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存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达到无菌的程度。

9.消毒: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源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使之达到无害化的程度。

10.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11.包装完好性 :包装未受到物理损伤的状态。

12.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13.湿热消毒: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14.学指示剂: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15.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6.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17.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18.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19.低效消毒剂:指仅有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20.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21.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22.无菌检验:证明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活微生物进行的试验。

23.可追溯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4.灭菌过程验证装置: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25.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26.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27.管腔器械: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小于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28.暴露时间:消毒或灭菌物品受到消毒因子作用的时间,又称作用时间、处理时间。

29.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对普遍预防的体内物质隔离进行了综合,把血夜、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除非被血污染),并不关心他们是否含有可见的血液,破损的皮肤、黏膜等均当成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患者和患者间和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生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到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到患者:(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0.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基本知识。

1、高度危险性物品及处理方法:

(1)慨念:高度危险物品是指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司的内部,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或血液流经其中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注射的药物的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处理方法:凡是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剂或灭菌器)灭菌。灭菌方法首选压力蒸气灭菌。

2、中度危险物品及处理方法:

(1)慨念:中度危险物品是指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吸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2)凡中度危险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但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一相同,在些要求严格,例如部分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效消毒,需采用高效消毒方法消毒。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中效消毒立法即可。

3、低度危险物品及处理方法:

(1)慨念:低度危险物品是指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的物品,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的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患者、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等。

(2)处理方法:凡低度危险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地面的清洁与消毒达到以下要求:①地面应当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②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4、试述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使用的消毒药械,必须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并按照要求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①凡是高度危险物品,必须用灭菌法(灭菌剂或灭菌器)灭菌。②凡中度危险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法,要求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率≥99。9%,对自然污染的微生物杀灭率≥90%。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方法消毒。③凡低度危险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3)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和使用剂量。①对受到细菌芽孢菌、真菌孢子、分支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或灭菌法。②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③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法。④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⑤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①耐高温、耐温物品的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择干热灭菌。②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③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④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试,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⑤综合多因素选择消毒灭菌方法,既考虑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又参考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再结合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5、防止职业暴露的注意事项如下:

①运送污染物品袋应接触袋子封口的顶端部分。

②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清洗液面下的器械,防止刺伤皮肤。

③不应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和锐器,应借助器械拿取,锐器传递可借助容器。 ④锐器的安装或拆卸使用止血钳或辅助器械。 ⑤不能用手接触碎玻璃,应借助工具清除。 ⑥需要丢弃的锐器必须放入锐器收集容器。 ⑦锐器不能装放在工作服口袋中。

6、快速灭菌的注意事项

①快速灭菌不能用于植入性物品。 ②受阮毒体污染的器械不能进行快速灭菌。 ③宜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 ④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可不包括干燥程序。 ⑤运输时避免污染;4小时内使用,不宜储存。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基础知识

对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学监测。同时负责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并记录其检测结果。

(一)清洗质量监测

1、工艺监测 每次对使用中的清洗消毒机进行装载、时间、温度监测。

2、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牙齿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3、每周随机抽查,方法:按物品分类,按一定间隔检查包内物品。

4、定期监测: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二)消毒质量监测

1、物理消毒(热力消毒)每次监测温度、时间。

2、化学消毒

(1)每日监测消毒液浓度、作用时间并记录。

(2)每月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应达到规定要求并记录。

(三)灭菌质量监测

1、压力蒸汽灭菌的质量监测

(1)工艺监测 每次灭菌必须监测灭菌过程参数(温度、压力、时间),达到规定的要求。

(2)化学监测 监测每一包外化学指示剂、包内化学指示剂,亦可进行批量化学指示物监测,检测时,所防止的化学指示剂的性状或颜色均边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3)生物监测 每月监测一次。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执行。如果灭菌植入型器械、严重污染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采用新的包装材料、新的方法灭菌时应先用生物指示物验证灭菌效果合格后方可使用。

(4)B—D试验 真空型灭菌器每日灭菌前空锅做B—D试验。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执行,B—D试纸变色均匀合格后放可使用;如果B—D试纸变色不均匀不合格,应及时报告,请技术员查找原因并维修,再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PCD(灭菌过程挑战装置)对灭菌物品进行批量监测以及空腔器械的灭菌质量监测,具体操作按产品说明书执行。

⑹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四)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监测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五)空气消毒设施监测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灯、多功能动态杀菌机等空气消毒设施的监测按〈〈消毒技术规范〉〉及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六)、监测资料保存

监测资料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原始依据,需妥善保管,归档备查。要求资料完整,齐全,具有连续性,不得遗失。需常规保存的资料包括B—D测试纸、工艺监测记录、化学监测记录、生物监测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验收记录及质量追溯记录等,保存期限≥3年。

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是目前最常用、最经济的一类灭菌器械,适用于

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两大类。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很多,灭菌前的准备工作及灭菌条件的控制影响灭菌效果的关键。蒸汽灭菌效果监测能有效保证灭菌质量及医疗安全。

一、 灭菌前的准备: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理使用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前提,灭菌过程要包括如下环节:灭菌物品要进行预处理;灭菌器性能保证正常无故障;灭菌器内空气能彻底排除;灭菌物品包装盛放要合适及物品装载要合理;加热速度要合适;同时要防止蒸汽超高热;灭菌后的物品要进行干燥等。

(一)灭菌包的要求

1、包裹材料 要求要有良好的蒸汽穿透性,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出和蒸气的透人,能阻挡外界微生物,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温性。市售的普通饭盒与搪瓷盒,不得用于装放侍灭菌的物品,应用自动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装放;常用的包装材料包括全棉平纹细布,140—288支/英寸;纸(皮纸),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如纸塑包装);带孔的金属或玻璃容器等。使用的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必须经过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新包装材料在使用前,应先用生物指示物验证灭菌效果后方可使用。布包装层数不少于2层。 2.灭菌包大小要求 装载于下排汽式压力蒸气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X30x25cm;装载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X30x50cm。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不超过5 kg,包裹需封口,物品捆扎不宜过紧,外用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大包内和难灭菌的包内应放置指示物。

3、灭菌包摆放及包裹要求 所有灭菌物品应分类包装,包内物品应按顺序摆放,盘、盆、碗等器皿类的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包装时应将盖打开;若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所有器皿的开口应朝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以利蒸汽渗入;灭菌物品能拆卸的必须拆卸,如对注射器进行包装时,管芯应抽出。必须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如剪刀、止血钳必须充分撑开)以利灭菌因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有筛孔的容器,应将盖打开,开口向下或侧放。管腔类物品如导管、针和管腔内部先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湿润。

(二)灭菌器内灭菌包装载原则

1、灭菌包之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以利蒸汽穿透和空气排出,下排气式灭菌器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积的80%;预真空灭菌器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积的90%,同时下排气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又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以防“小装量效应”,残留空气影响灭菌效果。

2、应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灭菌,若必须将不同类物品装放在一起,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互相间均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利蒸汽置换空气。

3、大型灭菌器,物品将放于柜室或推车上的载物架上;无载物架的中小型灭菌器,可将物品放于网篮中。

4、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金属物品放下层,织物包放上层,金属包应应平放,盘.碟.碗等应处于竖立的位置;纤维织物应使折叠的方向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态;玻璃瓶等应开口向下或侧放以利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

5.应避免接触门.盖和侧壁以防吸附冷凝水。

二.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1、压力蒸汽灭菌的质量监测

(1)工艺监测 每次灭菌必须监测灭菌过程参数(温度、压力、时间),达到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

(2)化学监测 监测每一包外化学指示剂、包内化学指示剂,亦可进行批量化学指示物监测,检测时,所防止的化学指示剂的性状或颜色均边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3)生物监测 每月监测一次。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执行,监测方法与结果判断见附录二(一).如果灭菌植入型器械严重污染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采用新的包装材料、新的方法灭菌时应先用生物指示物验证灭菌效果合格后方可使用。

(4)B—D试验 真空型灭菌器每日灭菌前空锅做B—D试验。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执行,其监测方法见附录一。B—D试纸变色均匀合格后放可使用;如果B—D试纸变色不均匀不合格,应及时报告,请技术员查找原因并维修,再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PCD(灭菌过程挑战装置)对灭菌物品进行批量监测以及空腔器械的灭菌质量监测,具体操作按产品说明书执行。

2、安全监测内容

(1) 检查门框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门的锁扣是否灵活.有效。 (2) 检查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是否达到零位。

(3) 由柜室排气口倒入500ML水,检查排气管有无阻塞。 (4) 关好门,通蒸汽检查是否有蒸汽从门缝泄漏。

(5) 检查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显示的状况是否符合,排气口温度计是否完好。

(6) 检查安全阀是否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时被冲开。

3、常用的监测方法

(1) 检查灭菌器内空气是否排净的方法:在排气管的出口处接一皮管,将另一端插入冷水盆中,若排出的气体在冷水中产生气泡,则表示灭菌器内的冷气基本排净. (2) 检测灭菌器内冷气排出方法见本章“B—D实验.”

(3) 检查排气管是否堵塞的方法:在排气过程中,若管道被异物堵塞,可观察排气管道上的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与按磅表压力值推算的温度是否接近.由压力磅数换算温度的简易公式如下: 温度(℃)=磅表指示压力磅数+106 例 磅表指示压力为15磅,则在纯蒸汽情况下,灭菌器内温度应为15+106为121℃。若温度指示计指示温度低于121℃.则说明灭菌器内空气未排净,可能有异物阻塞管道。

4、化学监测

化学监测指示整个消毒过程的完成,取出灭菌包即可显示结果但不反映微生物真实杀灭情况,常用的有压力蒸汽灭菌指示胶带和包内指示卡。 ⑴、化学指示胶带监测 化学指示胶带上印有斜形白色指示线条图案,是一种贴在待灭菌包外的特制变色胶纸。将指示胶带贴于每个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即121℃经20分钟,134℃4分钟后,胶带100%变色,观察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化学指示胶带主要作用于灭菌包的暴露控制,用于区分灭菌包与非灭菌包,可反映作用时间、饱和蒸汽的压力,但不能反映冷气泡、蒸汽超高热和湿蒸汽,胶带可用于封包,书写记录包内用物名称、操作者姓名及封包时间等。

⑵、化学指示卡监测方法 将即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只是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卡放入大饱和难以灭菌部位的物品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卡,根据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其颜色深浅用于考核每个包内的灭菌情况,它可反映时间、温度、饱和蒸汽三要素,只要三要素达到终末点,变色才能完全。若只部分变色,尤其中间浅褐色外周黑色表示有冷空气存在,褐色或灰色底纹上有深黑色纹表示蒸汽过湿,呈灰色或银灰色表示蒸汽超高热。

5、导致包内指示卡变色失败的原因

⑴、包装材料选择不当,导致灭菌剂不能穿透包装材料,指使卡金属或玻璃类器材包内监测时,金属和玻璃没有吸水性,灭菌时产生的冷凝水容易积聚浸湿报内指示卡,使指示剂接触水分过量而变色发生异常,即使灭菌成功也会发生指示剂变色不均匀或变色模糊等现象,最终失去监测意义。因此包内指示卡主要适用于布类包及无纺布的灭菌效果监测。

⑵、包装过大,包中心部位温度达不到温度要求或达到最高温度时维持时间不够。 ⑶、灭菌超载或物品放置不当。 ⑷、灭菌温度、时间未达到规定要求。

⑸、蒸汽质量问题,如蒸汽过干糕或过湿或有冷空气存在。

第四篇:供应室岗前培训计划

1凡进入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经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 培训消毒隔离技术和消毒技术规范及供应室强制性标准

(1)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2)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3)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3培训并掌握供应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1) 规章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等

(2) 岗位职责:回收、清洗、检查包装、无菌物品存放、下收下送等岗位职责

(3) 操作规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各工作流程及清洗、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

4、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1)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医院感染的概念、范围;清洗、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报告及处理措施

(3)医院感染防护制度

(4 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程序

5 熟练掌握供应室常见操作:心肺复苏、七步洗手法、隔离衣穿脱法、手工清洗流程、穿刺针类器材清洗操作法、物品包装操作法、压力蒸汽灭菌操作法。

6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及操作考核,由主管护师和护士长负责。三个月后由护理部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第五篇:2014消毒供应室护士培训计划

河曲县人民医院

供应室护士培训计划

为提高本供应室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全体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熟练应用程度,使供应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作出如下护理培训计划。

一、基础培训与目标要求

培训目标:通过对在职从事供应室工作的护士的基础培训,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通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和培训,达到供应室护士的水平。

培训的重点要求:

1.N级护士(工作一年以内或未取得护士执业证的护士)培训重点: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道德培养,掌握基础的专科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

2.N

1、N2级护士(N1级护士:工作2--3年;N2级护士:工作4--5年的护士)培训重点:专科理论的提高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掌握,参与供应室管理和教学。

3.N3级护士(工作6--8年的护士)、N4级护士(工作9年或以上的

护士)培训重点:开展供应室的新技术、新业务,并能从事和参与供应室管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重视基础教育

为提高供应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适应现代护理发展和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结合我科护理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专业水平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院外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学习和阶段考核等方式进行培训。

1.人员素质的培训: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对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既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既要求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我们首先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了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和护士素质的培养。通过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能自觉遵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慎独精神,从而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并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无菌物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交流沟通技巧的培训: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礼仪、举止、语言、交流沟通技巧的培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通过培训使护士转变了服务理念,树立了服务意识,主动与临床医技部门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的人际关系。在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放在第一位。

3.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组织科内人员参加院内外举办的业务学习、学术讲座。组织本专科基础理论的学习,加深和拓宽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本岗位职责,了解消毒供应室当前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所面临的形势、地位和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熟练掌握本岗位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针对本专业的工作特殊性,强化理论和操作考核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操作项目如:无菌技术操作、脉动真空消毒灭菌技术操作、洗涤物品、消毒液配制、空气、物表、消毒液监测等。

上一篇:供应商库合同范文下一篇:关于爱情浪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