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揽胜

2024-05-06

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揽胜(共4篇)

篇1: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揽胜

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揽胜

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灿若星河、洋洋大观,难于计数。另外,还有不少优秀文学作品,虽然不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但因其故事奇特、想像奇瑰、引人入胜,同样适合儿童阅读,也可作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观。

笔者搜集了中外部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A: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古希腊神话、(古希腊)《伊索寓言》(古阿拉伯)《一千零一夜》、(英国)莎士比亚《暴风雨》、(丹麦)《安徒生童话》(德国)《格林童话》(俄国)克雷洛夫寓言、(英国)路易斯·卡罗尔:《艾丽丝漫游奇境记》、(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法国)朱勒·凡尔纳:《皇帝的密使》、《空中旅行35天》、《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环游地球80天》、(英国)J.K.罗琳:《哈利·波特》、(英国)克莱夫·斯特普莱斯·路易士:《纳尼亚王国》、(瑞典)拉格夫特:《骑鹅旅行记》、(英国)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英国)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英国)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俄国)契诃夫:《万卡》、(英国)埃克絮佩利:《小王子》、(德国)米切尔·恩德:《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毛毛》、《嫫嫫》、《讲不完的故事》、(美国)塞格林:《麦田里的守望者》、(瑞典)阿·林格伦:《长袜子皮皮》、《淘气包艾米尔》、《小飞人三部曲》、(美国)怀特:《夏诺特的网》、(美国)William Steig:《变成了钉子的索罗蒙》、(英国)鲁斯·布朗:《一个阴——森森的,阴森森的故事》、(英国)班那蔓:《小黑孩桑布》、(英国)米尔恩:《小熊温尼·菩》、(美国)U.K.L.菇恩:《肯特战记》、(美国)安诺德·劳泊尔:《蟾蜍和青蛙》、(美国)谢尔·希尔威斯坦:《爱心树》、《寻找我的另一半》、(英国)诺顿:《地板下的小人》、(日本)山中恒:《我是我》、(日本)安房直子:《风的旱冰鞋》、《狐狸的窗户》、(日本)新美南吉:《小狐狸阿叔》、《去年的树》、《鼹鼠原野的小伙伴》、《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蛇山的爱子》、《壁橱里的冒险》、(日本)西佑行:《吝啬鬼》、(日本)佐藤晓:《谁也不知道的小人国》、(日本)矢玉四郎:《晴天,有时下猪》、(日本)松谷美代子:《阁楼的秘密》、《两个意达》、《龙子太郎》、(日本)神泽利子:《小熊乌夫》、(日本)乾富子:《树阴之家的小人们》、(日本)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法国)葛西尼:《小淘气尼古拉的梦想》、(美国)布思:《男孩彭罗德的烦恼》、(美国)Maurice Sendak:《怪兽出没的地方》、(美国)戴夫·佩尔泽:《一个被称为“它”的孩子》、《迷失的男孩》、(苏联)阿列克辛:《五排第三个》、《我的哥哥吹黑管》、(苏联)尼·诺索夫:《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小幻想家》、《米什卡煮粥》。

此外还有

金·纪欧《哈利的花毛衣》、乔治·麦克唐纳《北风的后面》、玛格丽特·怀兹·布朗《逃家小兔》、雅诺什《噢,美丽的巴拿马》、查尔斯·M·舒尔茨《大作家史努比》、卡罗尔《爱丽丝奇境历险记》、格雷哈姆《柳林风声》、查尔斯·M·舒尔茨《大作家史努比》、内比斯特《铁路边的孩子》、特拉弗斯《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马洛《苦儿流浪记》、凯斯特纳《5月35日》、史蒂文森《荒岛历险记》、Robert Munsch《永远爱你》、格拉斯《铁皮鼓》、凯斯特纳《艾米尔和侦探》及《两个洛蒂》、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威利阿姥兹《白兔子和黑兔子》,以及《小王子》、《女巫》、《在坟上起舞》、《爷爷穿西装了没有》、《鸟雀街上的孤岛》、《蜜蜂树》、《Inchby inch》、《每个孩子做100件事》、《飞机》、《洞》、《万花筒》、《时代广场的蟋蟀》、《猜猜我有多爱你》、《彼德·潘》、《木偶奇遇记》、《我就是喜欢我——学会对自己有信心》、《我说,你是一头熊》、《爱玛奶奶》、《獾的礼物》、《爱心树》、《小老虎,你的信》、《妈妈你说,孩子从哪里来》、《老虎学数数》、《汤姆在深夜的花园里》、《鬼磨房》、《小伊答的花》、《犟龟》、《鹅妈妈》、《妈妈和五件大衣》、《水孩子》、《校舍上的车轮》、《小脏狗哈利》、《鹿苑长春》、《秘密花园》、《会飞的教室》、《庞贝的最后一日》、《横越撒哈拉》、《顽童历险记》、《少年酋长》、《酷哥潘诺》、《小矮人火山历险》、《密西西比河上》、《灵犬莱西》、《青鸟》、《怒海余生》、《歌剧魅影》、《长腿叔叔》、《小天使海蒂》、《绿野仙踪》、《银河铁道之夜》、《白牙》、《森林里的小木屋》、《小飞侠》、《吹牛男爵》、《航向光明》、《希蒂一百岁》、《隐身新娘》、《海角一乐园》、《魔衣橱》、《公主与妖怪》、《木马屠城记》、《妈妈,你知道哪个是我吗?》、《运气真好呀,内德》、《总是迟到的孩子》、《出卖笑的孩子》、《卡夫卡变虫记》、《国王与我》、《让路给小鸭子》、《白比姆黑耳朵》、《天使的雕像》、《再见了,可鲁》、《长鼻子的汉斯》、《古丽和古拉》、《重生一百万次的猫》、《再见,马库》、《蓝孩子、黄孩子》等作品。B:中国儿童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神话、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寓言、吴承恩:《西游记》、叶圣陶、《稻草人》、郑振铎:《兔子的故事》、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严文井:《“下次开船”港》、秦文君:《少女罗薇》《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心香·可人》《四弟的绿庄园》《老祖母的小房子》、梅子涵:《窗口空了》、《大人都是猫咪》、《我也会当爸爸》、《爸爸小时侯什么样》、《我是一个小孩儿》、《林东的故事》、《装修房子的故事》、《蓝鸟》、《打枪的故事》、《课堂上》、《马老师喜欢你》、《走在路上》、《双人茶座》、《你的高地》、《女儿的故事》、汤素兰:《笨狼的故事》、《小朵朵和大魔法师》、《红鞋子》、《在桥那一边》、郑渊洁童话系列、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王安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郑春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任霞苓:《野猫真的来过了》、《篱笆上的洞》、《老蓬的故事》、周 锐:《梯子和门铃》彭 懿:《疯狂绿刺猬》、曹文轩:《根鸟》、《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孙幼军:《唏哩呼噜历险记》、《怪老头》、徐光辉:《小兵张嘎》、铁 凝:《盼》、程 玮:《来自异国的孩子》、《走向十八岁》、《少女的发卡》、《我和小船》、《蓝五角星》、常新港:《独船》、《子弹呼啸的地方》、程 远:《弯弯的小河》、葛 冰:《绿猫》《蓝皮鼠大脸猫》、殷健灵:《纸人》、朱自强:《红雨伞》、《红木屐》、班 马:《鱼幻》、《六年级大逃亡》、《老木舅舅迷踪记》、黄蓓佳:《小船小船》、张之路:《空箱子》、《纽扣》、《足球大侠》、《“砍协”秘书长》、《有老鼠牌铅笔吗?》、金曾豪:《绝招》、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刘健屏:《我要我的雕刻刀》、朱旭光:《骆驼和狼》、包怡春:《聪明的鹿》

此外,还有任溶溶、杨红樱、张弘、葛竞、鲁兵、韩辉光、刘海栖、张秋生、武玉桂、高洪波、李建树、冰波、谢华、朱效文、庄大伟、张雄辉、任哥舒、肖道美、吕清温、饶雪漫等作家的作品。

篇2: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揽胜

中国重要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分析

一、叶圣陶《稻草人》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叶圣陶童话总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儿童情趣。

(二)《稻草人》

《稻草人》童话集是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了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有现实内容。《稻草人》童话集里还有一篇同名童话作品,《稻草人》这篇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二、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一)作者简介

张天翼,现代著名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作品多用嘲讽笔调,文笔活泼新鲜,风格辛辣。著有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及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金鸭帝国》《大灰狼》等。

(二)《宝葫芦的秘密》 写一个叫王葆的小朋友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后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就能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就来什么。例如,他想要一个飞机模型,宝葫芦就会帮他“变”一个出来,他不会做作业,宝葫芦马上帮他完成,甚至在考试的时候他做不出考题,它也会帮他变出一张答案正确的卷子,他只要填上他的姓名,就可以了。但最后王葆发现,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而是无聊和苦恼。最后他把宝葫芦的秘密都揭开了。

三、冰心《寄小读者》

(一)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用格言式诗句咏唱母爱、童真、大海。散文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二)《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共29篇,是冰心于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其中有21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通讯内容是叙写她赴美留学旅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贯穿的是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礼赞。除这“三爱”之外,爱祖国是《寄小读者》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把她诗词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四、洪汛涛《神笔马良》

(一)作者简介

洪汛涛,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他与叶圣陶、张天翼等齐名,是中国“童话十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二)《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讲的是穷孩子马良画画的故事。家境贫寒的马良自学成才,他得到一支神笔,成了一个神奇的画师。他画鸟,鸟就扑扑翅膀,飞到天上去;他画鱼,鱼就摇摇尾巴,游进水里去。但他只用画笔帮助穷苦的人,绝不让欺负广大人民的地主捞到好处。他帮助穷人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大官红了眼,也叫马良去给他画金山,马良就趁机把金山画在大海中央,接着又画了船,画了桅杆,画了帆,画了

五、柯岩《帽子的秘密》

(一)作者简介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从事多种文学样式的写作。已出版著作50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等;报告文学《船长》《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戏剧集《相亲记》《双双和姥姥》;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妈妈不知道的事情》《红蜻蜓》《CA俱乐部》等。其作品在艺术上刻意求精,既豪放壮阔又清新明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二)《帽子的秘密》

《帽子的秘密》写的是儿童一心想学做“海军”的故事:哥哥是个一连拿了几个五分的好学生,可不知怎么他的帽檐老是掉下来,为了弄清这个秘密,妈妈派弟弟去侦察,当弟弟刚发现哥哥扯下帽檐扮“海军”的秘密时,自己就当上了“俘虏”。于是哥哥下令将弟弟“枪毙”。可弟弟不愿意,“反正我不能叫你们枪毙,/不管它疼还是不疼,/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随便说我是奸细就不成”。作者用这个有趣的题材展开故事,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孩子们渴望学习做人民海军的美好愿望。柯岩并不是为写故事而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六、金波《推开窗子看见你》

(一)作者简介

金波,1935年生,大学教授,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作品有《林中的鸟声》等诗集20多部、诗词1000多首以及散文、童话、文学评论等数百篇。

(二)《推开窗子看见你》

该书收录了金波从1955年直到2004年的诗歌代表作,并由各个时间段的标注,可以看出随着时代推移,诗人创作风格的一些变化。作品的题材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与自然的和谐延伸扩展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爱”和“美”的主题意蕴贯穿始终。如《饮一杯月光》里“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斟满了月光/我请爸爸、妈妈/干下这杯月光酒/脸上永远有微笑/发光的心也会闪耀”,情景交融,令人遐想。

七、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

(一)作者简介

林焕彰,1939年生,台湾省宜兰县人。出版有《牧云初集》《斑鸠与陷阱》《童年的梦》《小河有一首诗》《妹妹的红雨鞋》等四十余种新诗集、儿童诗集和诗论集。

(二)《妹妹的红雨鞋》

这首诗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在雨中嬉戏并流连忘返的快乐女孩儿形象,但作者并没有从正面描绘入手,而将着眼点放在 “妹妹”的“红雨鞋”上,并借此生发联想,展开了一幅儿童眼中鲜丽动人的生活场景。“隔着玻璃”是两块天地:屋外,“妹妹”穿着红雨鞋在雨中游戏;屋里,“我”看到的是一对“游来游去”的“红金鱼”。新巧的比喻准确地抓住了事物之间的恰似点,为读者架起了丰富想象的桥梁。

八、董宏猷《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一)作者简介

董宏猷,男,1950年生于武汉。国家一级作家。著有《董宏猷文集》四卷,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等,小说集《长江的童话》等,诗集《帆影》,散文集《白壁赋》等。

(二)《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这不是一本睡眠实验室的梦境报告,也不是弗洛伊德、荣格、艾德勒等心理学家关于梦的学说的客观例证。但是,它们是“梦”,是中国孩子──从四岁到十五岁──曾经做过的、正在做着的以及将要做的“梦”,是中国孩子的人生之“梦”。这不是一部“梦”的汇编,也不是一百篇短篇小说的结集,虽然每一个“梦”都可以独立成篇,但《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是一个整体,犹如一座大楼,每一个“梦”只是构筑这座大楼的一砖一石,每一个“年龄层”只是这座大楼顺序上的楼层和空间上的架构。是一部更真实地从整体上宏观地反映中国孩子的生存状态、人生意识、深层心理的长篇小说。

九、高洪波《我喜欢你,狐狸》

(一)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鹅鹅鹅》《喊泉的秘密》《飞龙与神鸽》《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捕鼠记》《悄悄话》,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缚斯的情话》等。儿童诗《我想》、散文集《悄悄话》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二)《我喜欢你,狐狸》

这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高洪波的原创儿童诗集,共分五辑。高洪波是当代儿童诗坛富有特色的诗人。《我喜欢你,狐狸》荟萃了高洪波不同时期的经典名作,呈现出高洪波儿童诗的现代色彩和多角度探索精神。

十、沈石溪《狼王梦》

(一)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80年代初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出版500多万字作品。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二)《狼王梦》

《狼王梦》是一部以自然主义观点写的动物小说。它以尕玛尔草原和日曲卡雪山为背景,讲述了母狼紫岚如何培育三只小狼,以期望它们成为狼王的经过,把在大自然中挣扎求生存的狼,及因求生存而发展出来的“狼道”,刻画得淋漓尽致。

十一、周锐《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

(一)作者简介

周锐,祖籍广东潮阳,1953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著作有《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鸡毛鸭》《哼哈二将》《周锐童话选》《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书包里的老师》《小西游记》《涂涂改改的梦》《水浒怪传》《爸爸的红门》等五十余种。曾七十余次获奖。

(二)《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 一副扑克牌里的红桃王子不甘寂寞地将手中的斧子换成了苍蝇拍,而且获得了“灭蝇”奇效。一时间,所有的国王、王后、王子们纷纷将手中宝剑、权杖、鲜花换为苍蝇拍。这还不算,更有智慧人士惊觉这一变革的价值,立马申请专利,推出“灭蝇扑克”„„当然,事实证明,最终这不过是一场悖逆生活逻辑的闹剧而已。

故事有几分荒诞。红桃王子的异想天开固然可笑,但投机家“张罗”的所作所为更愚不可及。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品味出作家夸张、调侃的笔调背后所蕴涵的讽刺意味。这个故事显然是虚拟的,但是我们却又分明从中分辨出了现实生活的影子。这也正是这部童话的成功之处——寓庄于谐,寓理于情。

十二、秦文君《男生贾里》

(一)作者简介

秦文君,女,1954年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创作,已出版作品300余万字。其中《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十六岁少女》《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多次荣获各种儿童文学大奖。

(二)《男生贾里》

这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家庭、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十三、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

(一)作者简介

黄蓓佳,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黄蓓佳文集》等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集、儿童文学作品20余部。

(二)《我要做好孩子》

这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

小学六年级学生金铃,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小学生和妈妈、爸爸、邢老师等大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外国儿童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分析

一、《伊索寓言》

(一)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二)《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伊索寓言》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葡萄》《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伊索寓言》之所以能享誉古今,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身的动人魅力。这一魅力主要来源于寓言的三个方面:其一,《伊索寓言》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其二,《伊索寓言》文字的表达特点;其三,这些故事包含的寓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富有教益。

二、《安徒生童话》

(一)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从三十岁开始,就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

(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安徒生童话》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童话的特点:(1)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2)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和《演木偶戏的人》等。

(3)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了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和《幸运的贝儿》等。

三、《格林童话》

(一)作者简介

格林兄弟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颗巨星。格林兄弟指的是哥哥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1859),兄弟俩只差一岁,他们出生在德国的哈瑙。格林兄弟热衷于德国历史、语言学以及民间文学的研究,汇编的《德国语法》和大型的《德语词典》,堪称现代日耳曼语言的奠基之作和丰碑。他们怀着把民间富有诗意的口头语言保留下来的愿望,从1806年开始搜集民间传说、童话,出版了200多篇童话和600多篇德国故事。

(二)《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布来梅镇的音乐家》等200多个童话的童话集。内容十分丰富,取材广泛,因为源于民间童话,所以作品最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很多故事都以士兵、裁缝、渔人、鞋匠、砍柴人、磨坊主等为主人公,赞扬了小人物的善良、勇敢和正直。

四、《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古代民间口头创作的丰碑,也是一部流行于世界各国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我国旧译为《天方夜谭》。

《一千零一夜》以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作为结构线索。作品中包括众多的民间故事、童话、寓言以及名人轶事、诗歌、格言等。山鲁佐德给国王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但并没有一千零一个故事。

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一)作者简介

笛福,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这些普通人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18世纪英国初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海外殖民扩张意识。1719年,发表了《鲁滨孙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也奠定了这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基础。从此,现实主义小说在18世纪英国文坛上迅速地繁荣起来,成为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

(二)《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主人公鲁滨孙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他不安于天命,不愿意过舒适平凡的家庭生活,三次追求冒险,矢志离家。他在荒岛上为了活下去与大自然顽强搏斗,在改造荒岛的自然面貌和生活环境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考验,最后以坚强的毅力取得成功。

鲁滨孙的经历十分生动形象地向读者揭示了一条人生哲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不怕艰难困苦,通过顽强的拼搏,通过辛勤的劳动,就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人间奇迹。

在艺术上,《鲁滨孙漂流记》用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的方式,通过逼真的细节描写和朴实的语言使人感觉到真实可信,但刻画人物较粗糙,结构比较简单,表现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初期的不足。

六、林格伦《长袜子皮皮》

(一)作者简介

林格伦,女,瑞典儿童文学家。她因一部故事《长袜子皮皮》蜚声全国,继而蜚声欧洲以至全世界。她的童话代表作《小飞人·卡尔松》获首次尼尔斯·豪尔耶松奖。1957年作品《米奥,我的米奥》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

(二)《长袜子皮皮》

《长袜子皮皮》以非凡的想象力带领儿童挣脱了教育体制的束缚,寻找到充满乐趣的童心世界。皮皮身上浓缩了所有孩子童年的理想:有一个装满金币的大手提包,有黑人国王的爸爸,可以不用上学等。林格伦在书中思考理想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的:自由、狂放、充满奇思异想,还要有爱。童话中林格伦不仅构想童心世界应该拥有的乐趣,而且塑造了理想的成人姿态。《长袜子皮皮》用快乐的细节和独特的思考征服了无数儿童和成人,对当代童话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一)作者简介

科洛迪,原名卡洛·洛伦奇尼,1826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乡村厨师家庭,“科洛迪”本是他母亲出生和居住的镇的名字,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象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二)《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讲述了一个小木偶皮诺曹的故事。皮诺曹是老人泽皮德雕成的木偶,他有着所有小孩都有的贪玩、懒惰和无知等特点,在历经了一个个危险后,他逐渐学会了勇敢、诚实、有责任心、爱学习、尊重父母等,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故事构思奇特,幽默夸张,充满了奇特想象和幻想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为全世界儿童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八、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一)作者简介

刘易斯·卡罗尔,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摄影家和作家。卡罗尔非常喜欢孩子,经常给他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1862年7月4日,他带着朋友利德尔的三个女儿出去游玩,他们一行人划着小艇,沿着泰晤士河逆流而上。在整个行程中,卡罗尔给三个姐妹讲了一个故事,每天编一段就讲一段,旅行结束时,正好讲完。爱丽丝是三姐妹中的老二,卡罗尔最喜欢她,就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书中的主人公。这就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来历。

(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和姐姐在河边看书时睡着了,梦中她因追逐一只穿着背心的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从而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以至于有一次竟掉进了由自己的眼泪汇成的池塘里;她还遇到了爱说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测的柴郡猫、神话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龟、总是叫喊着要砍别人头的扑克牌女王和一群扑克士兵,参加了一个疯狂茶会、一场古怪的槌球赛和一场审判,直到最后与女王发生冲突时才醒来,发现自己依然躺在河边,姐姐正温柔地拂去落在她脸上的几片树叶——在梦里她把那几片树叶当成了扑克牌。

这部童话以奇幻、无逻辑的想象方式,虚构了一系列奇妙幽默的故事,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荒诞文学的又一个高峰。其中的幻想世界令人目不暇接,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更重要的是这部童话完全摆脱了传统文学的想象模式和教育特色,以大胆、跳跃、看似无意却又趣味盎然的方式极大地契合了人类思维中的想象情形,更是激发了儿童愉悦的幻想体验,成为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作品。正因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奇幻的想象方式,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学又将其列为“幻想文学”的开端,对后世童话以及其他文学类型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九、金斯利《水孩子》

(一)作者简介

查尔斯·金斯利,英国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兼作家。《水孩子》是金斯利的童话代表作。

(二)《水孩子》

在这部童话中,作者以亲切而风趣的语调,优美而简洁的文笔,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扫烟囱的孩子在仙女的引导下,经历各种奇遇,最后长大成人的美丽故事。从头至尾,故事充满着春天早晨那种轻快的情调。作者始终感觉在为自己的孩子写书,所以口吻总是针对着孩子,而且常带有调笑的口吻,叫人读来更加觉得亲切,便是成人读来,也觉得非常风趣。

十、米尔恩《小熊维尼历险记》

(一)作者简介

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06年起就在英国老牌幽默杂志《笨拙》工作,写了大量幽默诗词,还曾把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改编成剧本《蛤蟆府的蛤蟆》,这个剧每年圣诞节英国都要上演。一生作品主要有童话《小熊维尼历险记》(1926)、《菩角小屋》(1928)等;儿童诗集《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1924)、《我们已经6岁了》(1927)等,轻喜剧《皮姆先生过去了》《迈克尔和玛丽》,儿童剧《假象》,此外还有侦探小说《红房子的秘密》等。

(二)《小熊维尼历险记》

《小熊维尼历险记》讲述了小熊维尼和小猪皮桔、兔子彼得、猫头鹰先生、老驴咿哟、袋鼠妈妈以及小袋鼠豆果在森林里的有趣生活以及打猎探险、捉长鼻怪、寻找“北极”等种种奇遇,赞颂了这些小动物的机智勇敢与团结友爱。

全书人物个性鲜明,具有令人捧腹的幽默场景和巧妙的故事构思,让人过目不忘;文字优美生动,笔调幽默风趣,是米尔恩流传最广、最脍炙人口的世界童话名著。

十一、蒙格玛丽《红头发安妮》

(一)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是加拿大女作家,她在30岁时创作的《红头发安妮》,出版后很快成了畅销书,一年中重印6次,第二年英国版也印刷了15次。大文豪马克·吐温曾在给作者的信中写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人公)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在马克·吐温的鼓励下,女作家又连写了另6部小说。

(二)《红头发安妮》

又名《绿山墙的安妮》。本书描述了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少女“红头发安妮”,她纯洁、正直、倔强、感情丰富,还非常喜欢说话,对于大自然的美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她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她能够把眼前的事物想象得美好而富有诗意。但这些想象有时又会闹出一连串的笑话,使得绿山墙农舍的故事妙趣横生。作者以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语言和幽默的笔调,使读者快乐地欣赏着安妮的世界,和她同喜同忧,并与她一起向往未来的梦。

十二、詹姆斯·巴里《彼得·潘》

(一)作者简介

詹姆斯·巴里,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他的小说属于“菜园派”,擅长以幽默和温情的笔调描述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最著名的是幻想剧《彼得·潘》(1904),另外尚有社会喜剧和熔幻想剧与社会喜剧于一炉的剧作多种。

(二)《彼得·潘》

本书是詹姆斯·巴里的成名作,主要叙述了温迪和彼得·潘等几个小孩子在梦幻岛的奇遇。故事创造了一个让孩子们十分憧憬的童话世界——永无岛,岛上无忧无虑的仙女、美人鱼、丢失的孩子们以及那个用蘑菇当烟囱的“地下之家”,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最纯朴、最天然的境界。而主角彼得·潘那种“永远不想长大”的思想与行为更是淋漓尽致地呼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十三、埃里希·凯斯特纳《会飞的教室》

(一)作者简介

凯斯特纳,1899年出生于德国的德勒斯登,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写过许多优秀的儿童读物。他的代表作是《埃米尔捕盗记》,其他作品有《两个小洛特》《会飞的教室》等,其中《难忘1945年》还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荣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创作奖、国际青年图书创作奖。

(二)《会飞的教室》

全书由孩子们自编、自演的一场戏排演展开,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群聪颖、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其中,多愁善感的姚尼,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的马提斯,都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本书的内容,可以算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校园风景录,它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无不唤起我们对校园生活的追忆与珍惜。

十四、伊迪丝·内斯比特《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一)作者简介

伊迪丝·内斯比特,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发表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也就是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但直到今天,她一百年前所写的作品却依然畅销,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

(二)《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这部长篇童话写五个兄弟姐妹遇到一位能实现他们愿望的沙仙,而他们提出的每一个希望都让他们历一番险,给他们带来始料未及的尴尬结果。

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是把现实中的孩子带入一个幻想的世界,而是把幻想世界中的人物带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这就大大地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们的距离。

十五、埃克多·马洛《苦儿流浪记》

(一)作者简介

埃克多·马洛,是以发展并提高了当时的情节剧小说而载入法国近代文学史的作家之一。马洛是多产作家,一生写过不下70部小说,《苦儿流浪记》是其中最为家喻户晓的一部。

(二)《苦儿流浪记》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弃儿的历险生涯。主人公小雷米是一个身世不明的弃儿,被法国一家农户收养。雷米生性善良天真,在慈母的呵护下过着虽然贫穷但宁静的生活,雷米8岁时,凶恶的养父回家乡后把他卖给了品德高尚但身份神秘的流浪艺人维泰利斯,于是他一路与动物为伍,靠卖艺杂耍谋生。维泰利斯蒙冤入狱后,雷米邂逅了一位好心的贵妇人和她的儿子,过上了一段豪华的游艇生活。维泰利斯出狱后,为了培养雷米成为真正的人,把他领走,于是,他们又开始流浪。在一个风雪之夜,艺班的两只狗惨遭狼口,维泰利斯又冻死于绝境,雷米侥幸被一家花农收养,认识了可爱的丽丝,这个“避风港”不久也维持不下去了,他只得又加入“黑煤子”的行列,偏偏又遭遇矿难,九死一生方重见天日;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寻亲情急,误入有黑社会嫌疑的假生父之手。最终,他在好朋友的援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原来她就是那位贵妇人,故事以大团圆结束。

十六、约翰娜·斯比丽《小海蒂》

(一)作者简介

约翰娜·斯比丽,出生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个诗人,她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5岁那年同约翰·伯恩哈德·斯比丽结婚。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故事,这些作品冠以总书记名《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海蒂》。除了这些故事外,斯比丽的重要作品还有《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二)《小海蒂》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烂漫且心地善良的小女孩。一天姐姐迪蒂带着五六岁的小海蒂来到了一个叫德费里的小村庄。她们是要来干什么的呢?原来海蒂的姐姐迪蒂为了自己能安心创下一番事业,把海蒂暂时交给一个叫阿尔姆的大叔。阿尔姆大叔是一个非常孤僻的人,但在海蒂的种种感化下,阿尔姆大叔重新点燃了自己的生活,重新做人,不再孤僻,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最后人们都不再认为阿尔姆叔叔是一个心情忧郁、性格孤僻的人,每个人也开始用友善的眼光去望着阿尔姆大叔。阿尔姆大叔不再孤独,他的小屋也不再空空荡荡。也正是在小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体弱多病且脚不能走路的贵族小姐克拉拉也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一点一点地尝试走路,最终摆脱了轮椅,也拥有了健康。作者通过海蒂的性格展示了心地善良和天真纯朴中蕴含的幸福与欢乐。

《小海蒂》(也叫《海蒂》)是约翰娜·斯比丽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小说。《小海蒂》出版至今已过百年,但“海蒂”的形象对广大读者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先后被改编成广播剧、电影、电视、卡通片、连环画等,译成世界上几十种文字,发行量不计其数,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小海蒂》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一部世界性的畅销书。

十七、拉迪亚德·吉卜林《丛林之书》

(一)作者简介

拉迪亚德·吉卜林,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孟买,是20世纪英国享有盛誉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十分丰富,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游记、儿童文学、随笔、回忆录等。其中尤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印度题材的动物故事集《丛林之书》更是他创作中的瑰宝,也是他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二)《丛林之书》

主要讲述的是印度少年莫格里在婴儿时期被老虎谢尔汗追逐,误入狼穴,并被狼妈妈收养,在狼群中成长为一个勇武聪慧的少年的故事。作者以他超凡的语言和杰出的叙事才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妙画面,动物之间温暖的友谊和他们充满生趣的冒险,使这些动物故事充满了活力和生趣,不仅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而且也给成年人以智慧的启迪和对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十八、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本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狂、拜金狂,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增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二)《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马克·吐温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汤姆和哈克怎样冲破家庭、宗教和陈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缚,从游戏和冒险中寻找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的自由和浪漫的故事。马克·吐温以丰富深厚的激情,把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一举一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此外,作者还运用幽默手法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陋俗、社会机构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鞭挞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作者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遗嘱里解放了他。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了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十九、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一)作者简介

埃·德·亚米契斯,意大利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国家,发表过一系列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但亚米契斯还是以描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见长,《朋友们》《大家的马车》等作品在意大利脍炙人口;《爱的教育》使他成为世界级的作家。

(二)《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二十、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

(一)作者简介

弗兰克·鲍姆,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作家及剧作家,美国“童话之父”,自封为“奥芝国皇家历史学家”。《绿野仙踪》是鲍姆最为著名、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是美国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它一经出版即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连续两年高居童书畅销榜的首位,并以轻歌剧、电影、动画片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二)《绿野仙踪》

又译作《奥兹国经典历险故事》,它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相当于《西游记》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这套童话系列故事由鲍姆在1900~1920年期间陆续创作发表,总共有14册。

《绿野仙踪》以虚构的奥兹国为背景,讲述了美国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茜被龙卷风卷到了一个叫孟奇金的地方,好心的女巫指点她到翡翠城去找奥兹国大术士帮忙送她回家。路上,她先后遇到了稻草人——他需要一副脑子,铁皮樵夫——他需要一颗心,胆小狮子——他需要胆量。他们结伴而行,互相鼓励、帮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来到了翡翠城。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大术士帮助他们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二十一、休·洛夫廷《杜里特医生》

(一)作者简介

休·洛夫廷,也译为罗夫汀。美国童话作家、画家。1920年,他的第一部以杜里特医生为主角的童话《杜里特医生非洲历险记》出版了。这本童话一炮打响,大受小读者欢迎。人们认为它是“天才之作”,“既富于幻想,又很幽默”,“是真正的儿童典范读物”。后来又相继出版了《杜里特医生航海记》《杜里特医生的归来》《杜里特医生的邮电局》《杜里特医生的马戏班》《杜里特医生的花园》《杜里特医生的动物园》《杜里特医生的月球之行》等共计12部。最后两本是在他去世后出版的。

(二)《杜里特医生》

这一系列小说描述了一位能和各种动物说话的医生兼自然学家约翰·杜里特,由于他深深喜爱动物并且愿意为它们奉献无比的心力,再加上对自然、历史、科学永无止境的探索,因而引发出了一连串妙趣横生、上山下海的冒险故事。

善良憨厚的杜里特医生身旁,总有一只弄不清自己多大年纪的鹦鹉,提醒他应该注意或下定决心去做什么事,还有一只非常善于使用脚掌的鸭子做他的忠实管家。他的医务诊所收养了各类无家可归的动物,而它们都死心塌地地跟着杜里特医生,因为只有他才明白动物需要如何被关怀。

其中杜里特医生与小助手汤米相遇而一起出海历险的故事,曾于1923年荣获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

二十二、伯内特《秘密花园》

(一)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女,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1865年随全家移民美国田纳西州,代表作有《小少爷方特罗伊》《小公主》《秘密花园》等。

(二)《秘密花园》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使玛丽变成了孤儿,因此她被接到了舅舅阿奇先生家。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前来迎接她的劳克太太,不苟言笑,严肃冷漠,让孤苦伶仃的她更觉孤独落寞;而阿奇先生最初的远离漠视,也让远离故土的她丝毫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但是倔强的玛丽并没有哭泣,而是微笑着面对她人生中的最大变故。在玛莎的热情援引下,玛丽认识了喜欢和动物交朋友的迪肯,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始了对秘密花园的耕种,迪肯的细心体贴让面色苍白的玛丽脸上泛起了健康的红润,也使她由霸道孤僻变得随和亲切。园子里知更鸟的鸣叫更让她听得出了神,使她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痛苦。后来,在好奇心的引领下,玛丽又结识了忧郁的少爷柯林,听着柯林伤心的哭泣,她耐心地宽慰他,面对柯林的粗暴无礼,她又暴躁地训斥他,最终以自己的乐观感染了柯林,使柯林猛醒,帮助他战胜了“心魔”,并把他也带入了秘密花园。沉睡了十年的秘密花园在他们几个小伙伴的辛勤劳动下苏醒了,百花盛开,绿草如茵,鸟儿啁啾,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他们在秘密花园里快乐地游戏,健康地成长。

二十三、斯佩里《勇敢的心》

(一)作者简介

阿姆斯特朗·斯佩里,美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落下风帆》《黑色猎鹰》《飞云》《失去的泻湖》《长河与大地》《危险的逆风航行》《太平洋各岛的话》《合恩角之南》和《西去的马车》等十余部儿童小说。1941年问世的《勇敢的心》,被认为是“对美国儿童文学的最杰出的贡献”,因此同年即获得了纽伯瑞奖章。

(二)《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是一部描写在南太平洋玻利尼西亚群岛的冒险小说,刻画了15岁的主人公玛法图由胆怯的男孩成长为一名勇敢者的历险过程,讲述了一个以勇气和果敢与大海展开殊死搏斗,经受住了惊涛骇浪的考验,并从而赢得了胜利的事迹。

玛法图年幼时,大海夺去了他妈妈的生命。从此,对大海的恐惧就深深扎根在孩子心里。在崇尚英雄的部落里,身为大头领儿子的玛法图,虽名为“勇敢的心”,却一直被人叫做胆小鬼。玛法图终于再也无法忍受人们的蔑视与嘲讽,他决定一人乘独木舟去闯大海,以证明自己无所畏惧。在接下来的现代鲁滨孙式的历险中,玛法图以勇气和果敢与大自然展开殊死搏斗,经受住了惊涛骇浪、野兽和野人的挑战,最终带着“勇敢的心”乘舟骄傲归来。

二十四、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一)作者简介

黑柳彻子,生于1933年8月9日,日本电视演员及儿童文学作家,以《窗边的小豆豆》等享誉国际。

(二)《窗边的小豆豆》

篇3:论中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

关键词:儿童文学 个性 特殊性 表现

中图分类号:I18 文献标识码:A

一 对于儿童文学特殊性的认识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就是儿童文学的个性,即儿童文学独有的、區别于一般文学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对于儿童文学特殊性的认识,儿童文学理论界历来众说纷纭。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教授认为:“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是由它特定的读者对象决定的。儿童文学特定对象是儿童、少年。儿童和少年正处于人的成长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由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而产生的年龄特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欣赏和理解接受的状况。因此,教育的方向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就构成儿童文学特殊性的两个基本因素。”[1]

儿童文学理论家浦漫汀教授在分析儿童文学特殊性的成因时阐释了与上述观点基本一致的看法。她认为儿童文学特殊性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主要是儿童文学特定读者对象——审美主体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具体情况,即客观上社会教育对孩子们的要求,主观上孩子本身心理年龄特点的要求。客观方面的具体情况在于社会教育对孩子们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教育的方向性,主观方面的具体情况在于孩子本身的心理年龄特征。也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发展上所显示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2]

方卫平教授对于权威性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教育的方向性”不是儿童文学特有的属性,无法构成儿童文学特殊性的一个“基本因素”。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学说,儿童特点是儿童有别于成人审美性的主体结构,所以,儿童特点才是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特殊性的一个“基本因素”。“因此,儿童文学只有适应儿童主体结构,才能成为儿童的审美对象,获得独立的存在价值。”儿童文学应该是能够为儿童接受和欣赏的儿童化文学,那么适应儿童主体结构的同化机能是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特点。又据皮亚杰的认识建构学说,儿童在接触、了解、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其主体结构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着把原有结构整合到新结构中的不断建构。为此,他认为“儿童文学要成为儿童的审美对象,就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建构的儿童主体结构的发展水平,因为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是一个包括了从学龄前儿童到学龄中期儿童的复杂集合群。这样,儿童文学就必然在各个方面呈现着阶段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儿童文学特殊性的第二个方面。”[3]

笔者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只强调一方的因素,从而否定另一方的因素,都是有失偏颇的。儿童文学的服务群体、接收对象是儿童,自然不可不强调教育性,但同时还要关注儿童特点,这一点是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关键。

二 儿童文学特殊性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1 主题思想明确,勿用讳言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之一是注重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为此,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明确而富有意义的。

茅盾认为儿童文学应有特殊的“教训意味”:“儿童文学不但要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满足儿童好奇、好活动的心情,还要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4]作品的“教训意味”集中反映在儿童文学明确而富有意义的主题思想的揭示上。

儿童是想象力极强的人群,耽于幻想,沉迷梦境是许多儿童的共性。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幻想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才能,异想天开有时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发源地。然而,生活中不切实际的幻想非但无益,反倒使幻想者深受其害,为其所误。例如:安徒生童话《恋人》中的“球儿小姐”便是一个耽于幻想而终身为幻想所误的“受害者”。她思嫁燕子,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毫无现实基础,甚为荒唐。《恋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择偶”,它还有“教训意味”,只不过这其中所谓“教训”的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再如,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借小溪流永无止息,永远向前的形象,赞颂了奋勇前进的时代精神和少年儿童崭新的思想风貌。

2 人物性格鲜明

儿童文学作品中“人物”鲜明而突出的性格使小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并且喜欢。如安徒生在《野天鹅》中描写艾丽莎为了挽救被魔法控制的哥哥们,忍受身体上、心灵上的巨大痛苦,甚至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终于在临上绞架前完成了最后一件用荨麻织成的衣裳,不仅解救了哥哥们,也使自己摆脱了死神的束缚,走向了幸福。从这我们看到一个具有勇气和毅力的童话艺术形象。安徒生在《坚定的锡兵》里塑造了一位拥有“坚定”性格特征的锡兵形象;在《豌豆上的公主》中刻画了公主的极端娇贵习气;在《海的女儿》中表现了小人鱼为了爱而勇于献身的美好心灵与高贵精神;还有不卑不亢的“丑小鸭”、美丽善良的“姆指姑娘”、乐于助人的“玫瑰花精”以及愚蠢、蛮憨、虚伪的穿着无形“新装”的“皇帝”等形象,一个个以其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给小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影响。

3 描写富有趣味

儿童文学一般比较讲究趣味性,因为这样对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儿童具有吸引力。儿童接受文学同对待游戏,本是奔着有趣而来的。所以,情节描写、细节描写都要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之一。

幼儿文学是最讲究儿童情趣的。如儿歌中的“颠倒歌”,用违反生活自然常规的内容和形式,造成荒唐可笑的效果,产生盎然的情趣。由于作品中事物、生活、自然现象的倒置是有意而为,是基于儿童具有一定认识的前提,所以,不仅不会产生误导的弊端,反而能够让儿童在兴高采烈的反复吟唱中受到启发,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扩大眼界,如张继楼的《错了歌》就是这种特殊品种的儿歌的难得的佳作:“刚刚六点过/太阳就落坡/鸭子逃上树/猫儿进了窝/蝙蝠天上飞/正把蜜蜂捉/狗儿不怕热/舌头嘴边拖/飞来萤火虫/把我手烫破/蚊子嗡嗡叫/直往灯上落/月圆星星多/怎能不唱歌/请你想一想/唱错没唱错。”

柯岩的儿童诗的一个显著美学品格就是生动的儿童情趣。如《小兵的故事》、《帽子下的秘密》等,其生动幽默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连成人读之也忍俊不禁。举凡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都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凡是读者意识强烈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般都富含趣味性。

4 结构层次清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故事情节紧凑完整,引人入胜,结构层次清晰是儿童文学作品结构艺术的显著特征。有人说,结构既是文学的一门“编织艺术”,也是一门“建筑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结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独特地位。

格林童话《魔鬼的三根金发》按照特定的时空序列,“编织”“建造”了结构层次清晰、情节紧凑完整、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童话艺术精品。这篇童话用“三段式”的传统结构模式安排情节。故事的开端交代少年的出身、命运的安排、国王的加害以及得到磨坊主的收养。主体部分套着两个层次的“小三段式”:第一层先写少年娶公主,再写少年解难题,最后写少年取金发的情景;第二层具体安排娶公主经历的送信、换信、成婚三个情节;解答难题有三个;取金发得了三根。后一层套在前一层之中,后者是前者的下位层,但前者相对于全篇的大三段式,又属于下位层面了。大三段式的第三个阶段,即故事的结局,水到渠成地写出少年终于摆脱了贫困和低贱,拥有了公主的爱情、一国之君的地位以及用之不尽的财富。

传统的童话结构方式是“单线结构”,如《魔鬼的三根金发》是以少年向魔鬼索取金发前后的时间线索来结构全篇。然而,随着童话艺术的发展,当代外国童话出现了“双线结构”的结构形态,“双线结构”就是让现实和幻想这两条线同时在作品中生存,真幻交替,互为映衬,从而结构成一个亦真亦幻、虚虚实实的童话艺术世界。这种结构形态的作品如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的《蟋蟀奇遇记》、E·B·怀特的《夏洛的网》、瑞典作家阿·林格伦的《小飞人三部曲》和英国作家米尔恩的《小熊温尼·普》等都很典型。

5 文学语言简洁生动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在儿童文学语言上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首先,儿童文学语言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年龄阶段。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这三个阶段,在一定意义上是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语言的不同要求而划分的。一般来说,幼儿文学语言具有浅显性、音乐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语言不能深奥,要少用抽象的词汇和复杂的长句;语言要富有韵律和节奏感;语言要尽可能作形象化的处理,使得人物和事物的属性都能具体、直接、鲜明地表现出来;语言的趣味性是引起幼儿注意、引发幼儿兴趣的关键因素。童年文学语言要求生动、富于趣味性。少年文学语言则比较丰富多彩,富有幽默感。

其次,儿童文学语言要在主动适应小读者理解水平的基础上,为了不断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适当的超前意识。

例如,刘饶民的《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这首儿童是用拟人的手法把春雨滋润的种子和麦苗一个个都形象化,让小读者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是盼望快快长大的孩子,非常亲切,富含童趣。用摹声和反复的修辞手段,加上运用押韵的技巧,使得作品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小孩子诵读时就会入情入景,犹如歌唱。全诗用词浅显简洁,明白晓畅,准确生动,讓儿童受到感染,受到启发,从小小的心灵深处渐渐萌生成长的欲望。这样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必能给儿童以滋养,让儿童在快乐中欢度童年的时光。

写给少年读者的儿童小说,语言在形象生动、准确简明之外,就有了一定的深度。例如,沈石溪的《象冢》中描写象的葬礼的一段文字,形象生动,气势宏大,场面壮观,十分感人,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可谓声情并茂。在文学语言运用上颇多值得称道。分别用“垂”、“低”、“耷拉”来形容象的鼻子、脑袋、耳朵,很准确,也很到位。写象群随着号令一齐把鼻子高高地擎起,形象逼真,使人如见其形;作者形容震耳欲聋的吼声时,连用四个比喻、两组排偶、一个拟人兼夸张的修辞格,修辞格的综合使用,把如闻其声的象吼写得很有立体感。这样的文字只适合少年或成人阅读,如果拿给低年级小学生或学龄前儿童阅读,其中的“煞有介事”、“绕冢三匝”、“默默致哀”、“高擎”等这些书面色彩很浓的属于文言词汇范畴的词语,就会成为他们面前翻不过的高山。而对于少年读者则可以让他们逐渐地接受一些初步“成人化”的文本,为将来大量阅读成人作品作些铺垫和训练。

6 艺术手法多姿多彩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富有探索精神和“前卫”意识的一些儿童小说作家腻歪了习用的一些套路,他们从中国古代“志怪”“神魔”小说中汲取营养,把外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技巧拿来,让“魔幻手法”与“儿童小说”结缘,随之生产出如《鱼幻》(班马)之类充满魔幻气息的作品。

童话的幻想本是一种反映生活的手段和方式,它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造成童话幻想的哲理化、抒情化效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实写”、“象征”和“神化”。所谓“实写”,就是把幻想和现实重合,使幻想与现实浑然一体,是幻想,也是生活,不分彼此,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童话节》。所谓“象征”,就是把幻想和现实熔铸成一个象征实体,让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去完成童话的整体寓意和抒情。如《雪孩子》(嵇鸿)中的“雪孩子”就是一个充盈着人生意蕴的象征性的描写。所谓“神化”,就是使得童话中的人物与事物获得一种神奇的、超人的力量,其中却灌注着新时代的思想汁液。如《填海的女儿》(杨书案)中关于炎族东征、精卫填海等等描写都加以神化了。儿童文学的艺术手法犹如夏夜晴空璀璨的星星,多得数不胜数,更何况正有许许多多颗耀眼的新星升起。

参考文献:

[1] 蒋风:《世界儿童文学事典》,希望出版社,1992年版。

[2] 浦漫汀:《浦漫汀儿童文学评论集》,海燕出版社,1996年版。

[3] 方卫平:《儿童文学的当代思考》,明天出版社,1995年版。

[4] 茅盾:《茅盾与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篇4: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揽胜

一、 在多向思维中探幽揽胜

语文教学重在感悟、体验,鼓励百花齐放,要求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能够独具慧眼,标新立异,但是又能够言之有理,这就需要多向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具有开发潜力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去品读文本,从中感悟体验。如教学《曹判论战》时,在评价课文中的人物这个环节,不少学生都认为曹刿“远谋”,而鲁庄公“鄙”,这些评价都没有新意。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的多向思维:不少人都认为鲁庄公是“鄙”的,他不知“何以战”,不知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不知取胜的所以然。但是,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你能否发现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呢?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他们认真探究,积极发表自己的新发现:

鲁庄公能够容得下逆耳之言,当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时,鲁庄公没有龙颜大怒,格杀勿论;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在“齐军伐我”之时,鲁庄公果断启用曹刿指挥作战;能够在强敌压境的时候,不畏强敌,勇于应战:“齐师划我,公将战。”能够与下属同分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鲁庄公的形象在同学们的多向思维中丰满起来。

二、 在关键词句中探幽揽胜

入选课文的古诗,都是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的佳作。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易卜生说:“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要让学生更像“诗人”,就必须做到“言意兼得”,“言”是指古诗的语言表达,它还包括修辞手法以及韵律节奏等,“意”指的是古诗创造的意境、意象和传达的情思、情感,它是古诗魅力之所在。

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由“言”入“意”,由“意”品“言”。关键词句,通常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时是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总而言之,它们往往是全篇中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和情感的词句。

教学中教师要在这些关键点上做足文章,让学生多些个性化阅读和多元化感悟。一位教师在执教《江雪》时,针对学生认为课文太过浅显,以致心不在焉的现象,便对一个“钓”字做起了文章,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渔翁真的只是在钓鱼吗?”学生们思考后,认为渔翁似乎不只是在钓鱼,但又想不出具体答案。此时,教师让学生查找资料,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番探讨之后,一个学生引用前人的点评——“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佐证渔翁并不仅仅是在钓鱼,而是代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一个学生说,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渔翁抗寒斗雪的形象,寄托着诗人的理想、抱负,影射着诗人自己的境遇;一个学生说,这是首藏头诗,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诗人是在抒发一种情感,表明自己当时的处境太孤独了;一个学生说,渔翁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一个春天,因为天气越是寒冷,春天就越近;还有学生说,这是诗人在暗示自己才华盖世,提请皇帝垂爱,让自己在有生之年为国家效力,干一番有为的事业……

学生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他们的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发表了他们心中的感受和见解,《江雪》这首小诗的内涵在大家的深入探讨下丰满了起来。

三、 在妙用标点中探幽揽胜

郭沫若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确实,标点有着独特的表情达意的功能,不少著名作家都是这方面的高手。精当的标点运用,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它与语言巧妙搭配,能使文学作品更加细腻、生动、精彩。

在教学《故乡》时,教师发问:“刻画人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描写方法。那么,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吗?”在学生语塞的时候,教师举出了两个例子:

①“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②“啊,闰土哥——你来了?……”“老爷!……”

接着,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①句中的三个感叹号是否太多,能否去掉?②对话语言不多,标点却用了七个,是不是太多了?”

通过分析,学生领悟到了原句的妙处。第一句中的三个感叹号,让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尖声、怪异、粗野、尖酸、刻薄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第二句则表现了作者欢喜中带着矜持,盼望重逢却又感觉陌生,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复杂感情,而闰土的一句话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既表现了闰土的迟钝麻木,饱经苦难,又传达了闰土欢喜中饱含凄凉、恭敬中充满隔膜的复杂感情。

上一篇:《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下一篇:600字美文摘抄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