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高中语文课

2024-05-01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课(通用8篇)

篇1:怎样学好高中语文课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课

教学目标:

1.让老师了解学生,让学生了解老师。师生之间形成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系统。

2.初步明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培养学语文的兴趣,掌握并运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3.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同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学好语文,充满自信,学好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介绍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与初中语文的异同

2.掌握并运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方法:介绍法,互动法。

一、今天我们相识配乐诗朗诵《热爱语文》。

2.欢迎同学们来到我们的学校,初中的语文学习,由我和大家一起开始,也许你会有些不适应,这是难免的,也很正常。我希望我们互相坦诚相待,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适应彼此,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共建美丽富饶又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合作需要了解,了解需要介绍,首先我先作一个自己的“语文自白”:略

3.高一学生语文学习问卷调查后附

现在我们开始交流学习语文的方法。首先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比较,同学们能说说有什么变化吗?

难度加深了,容量变大了,要求不同了,学习的方法也得跟着有所变化。

三、教师介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及要求:

学好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散文,从元杂剧、话本到明清戏剧、小说,真可谓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诗人作家群星灿烂。尽管如此,学好语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高中阶段,学生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第一,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心投入,不断提高。此外,语文学习的一个特点是:仅靠听课并不能真正提高水平。关键还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自求理解,广泛涉猎,主动练习,以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第二,博览群书,熟读背诵。高中阶段,要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自然社会。凡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结晶均可兼收并蓄。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应当精读,细读,甚至背诵。古人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借鉴。清人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确是经验之谈。同时,强化“死记硬背”的训练,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因为(1)“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培根)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第三,勤于练笔,熟能生巧。

经常写作不仅可以提高驾驭语文的能力,还能够理清思路,酝酿和升华感情。高中阶段,应至少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日常见闻及思想感情;读书笔记一篇,一边阅读一边整理,收获更大。高考主观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考生的写作水平在考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要有“质疑问难”之心,善于思考,用心感悟。

没有质疑问难的创新精神,人的心灵就“如同一沟绝望的死水,春风吹不起半点沦漪”。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的提出疑问,才能深入领会所学内容

(1)[德国]马克思:怀疑一切。

(2)[英]培根: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

(3)清代大儒戴震怀疑朱熹给《大学章句》作的注解,终成一代宗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学习中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盲目接受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思考问题应深入细致,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灵感自由翱翔。《红楼梦》中提到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即用心感悟世间万物,而不限于书本知识。

四、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把作业与书法结合起来

[汉]扬雄:书,心画也。

作业应书写规范、工整、清楚。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起来

课前主动去预习

课上认真在听讲

课下自觉去提高。

4准备语文笔记本、日记本、作文本、作业本各一本。

5还要准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常用成语词典》各一本。

篇2:怎样学好高中语文课

一、勤记忆。

这里的记并不同于英语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是指理解地记。例如:当新学一个生字“丽”的时候,你只需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是“好看的,漂亮的”这个意思,你便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出“秀丽”、“壮丽”、“美丽”等一大幸和“丽”有关的词语。长期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懂了许多的字、词。

二、深感悟。

有的同学最怕在测验中出现那些写出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其实要过这一关也很容易。那就是在读文章之时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当我在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领悟:当家境衰败的时候,父亲还处处关照着孩子的一丝一毫,就像我的父亲在关爱我一样,这时一阵感激之情顿生。如此下来,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善联想。

在学习古诗时,我推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记忆诗句。在老师帮助同学们解释出一句诗句时,同学们就可闭上双眼,仿佛自己穿过了一条时空隧道,回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境界中。比如: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想象出一块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婉蜒的小溪绕着菜田,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了你的眼前。就在这样的联想中,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记下了这两句诗的意思。看,理解诗句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四、多练笔。

篇3: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一、提高认识, 摆正心态, 培养兴趣

进入高中阶段, 学生应该尤为重视历史课。若轻视历史, 则意味着数典忘祖, 意味着否定自身存在的价值; 若忘记历史, 则意味着背叛。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给人以智慧, 教人以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深邃眼光看待过去、现在、将来, 而不为眼前方寸之地所局限, 不至于成为鼠目寸光的庸碌之辈。要学好历史, 首先要对历史感兴趣, 不要抱着一种如果不考历史我就不学的心理。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 有了兴趣, 就能很快把知识点记住, 很好地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历史规律, 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反之, 则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 但炼不出火眼金睛。

怎么培养兴趣呢? 首先要摆正心态, 不要总是抵触;其次, 多看看历史剧, 听听央视品牌栏目《百家讲坛》, 你就会发现许多有意思而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慢慢你就会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且很有意思;最后, 认真地听几节历史课, 就会发现学校的历史老师课上得还不赖。

二、注重积累, 多读多写

我们反对“死记硬背”, 但主张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要用基本的知识充实自己。单就历史方面的知识来说, 就很多, 这要靠平时积累。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谁也无法使自己的历史水平像钱塘潮般骤然涨起。荀子有言:“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 无以成江海。”讲的就是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重要性。如何积累历史知识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想从读、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经验。就目前来看, 学生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文本资源就是依据新课标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对于教科书, 学生应仔细研读, 不留死角。有些学生在看书过程中只看正文, 忽略其他内容 (如地图、图片、表格等) 。这种看书方法不利于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 且近几年高考命题者把目光投向了正文以外的内容, 因此, 学生在研读教材时很有必要对课本中的“小字内容”或“楷体字内容”认真领会、仔细揣摩。在阅读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 每次考试后都应该反思总结并将总结的经验教训付诸笔端、形成文字。长此以往, 既可锻炼写作能力, 又可训练思维能力。总之, 读写结合, 稳扎稳打, 注重积累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若无平时的苦练 , 就不会有考试后的“宝剑锋”与“梅花香”。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没有量的积累, 就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 希望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务必重视积累的过程。

三、认真听讲

在校学习、听课是学生获取新知、提升能力、培养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 我想学生应该从以下方面多加关注。

1.眼看。

心理学研究表明, 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来说, “看”的记忆为最好。课堂上, 老师集导演和演员于一体。上课时应注意看老师的表情、体态语言;看老师的板书、挂图;看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更要看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板书是教师用提纲形式设计的本节课的重难点, 是考卷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是课文内容的提炼与升华。所以, 学生要字字句句看明白, 力争做到过目不忘、烂熟于心;挂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是老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 所以, 学生要仔细地看, 认真地看。

2.耳听。

上课时, 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讲解分析, 听学生的讨论发言。紧随老师讲课思路, 听出重难点、考点和疑点。只要认真仔细地听, 听出关键, 听出门道, 就可以把历史知识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面成体, 全方位、多角度把握历史知识, 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更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3.记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还不够, 还要认真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讲的就是笔记的重要性。在记笔记的过程中, 学生有个认识误区, 就是照抄老师的板书设计。当然, 板书应是笔记的重要内容, 但绝不是笔记的唯一内容。如老师的自学指导、开场白是重点也应是笔记的应有内容;如老师的总结有“画龙点睛”之效, 同学们也应该记下来, 等等。

笔记记在哪? 历史课上笔记一般记在教科书页边空白处, 学完一课后再将笔记整理到笔记本上。自己总结整理笔记的过程, 是一次再认识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 加深记忆, 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

什么时间记笔记? 应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 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 逐步培养听记结合能力。

4.积极问答, 训练思维。

课上答问, 一种是内心独白的自问默答;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来独自答题。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 回答无论是对是错, 你总会有收获。在答题之前, 你总要积极思考, 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当然, 还要积极向老师提问, 及时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四、独立思考, 学思结合, 交流探究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历史学习中,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多思。不论在哪个学习环节, 何种学习任务中, 绝不盲目接受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 从而保持自主性,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许多学生一看到高考试题中的新材料就“晕”了, 因为平时的阅读太少了, 对新材料有“恐慌症”。历史学习应是“开放”的, 所谓“开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交流, 带着课本上的问题, 查阅资料、寻根问底;能够以课本知识为依托, 看出现实和历史之间的联系。具体到课本就是好好利用每单元的“学习建议”、每课后的“探究学习总结”、书后的“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带着书中的问题查阅资料。除此之外, 一些历史专注、论文、影视也可以浏览观看, 做这些并不是弃本逐末, 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开阔视野, 活跃思维, 适应高考。

篇4:怎样学好高中语文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并且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学习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也是为其他学习奠定基础的过程。高中学习中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数学、物理、历史等这些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如果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很差,那么在这些学科的学习中就会感到十分困难,也学不好这些学科。

二、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探究

1.积累学习

高中语文“积累学习”是指通过不断积累汉语言文字、词汇、句子、文段、文学、文法以及文化常识等知识和素材的方法,进而积累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积累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包含了语文知识与语文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和层次的积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在高中阶段,语文的积累学习主要强调的是积累习惯的培养,就积累的内容而言,可以包括字词句篇章等语言素材,也可以是听说读写等学习经验和方法。积累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有所感知,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并且可以将自己有疑问或是存在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在上课的时候重点理解这一块内容。在课堂学习中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如果认为语文课只是学习字词、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文写作等,觉得没什么好听的而不认真听讲,那么这样的态度一定学不好语文。高中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中的教学来实现的,因此,绝不可轻视高中语文的45分钟课堂,而要端正学习态度,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积累语文学习知识与方法。此外,积累学习中学习方法的积累可以采用札记的方式,将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出的各种方法记录下来,如记忆方法、写作方法等,这样有助于将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对于学习素材与知识的积累,可以采用写日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进行生活积累,一方面能记录自己的思想世界和感情世界,一方面还能促进自身思想的成熟。

2.体察学习

体察学习是指通过借助感受与体会,在结合自身观察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并表达新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体察学习能很好的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体察学习中的感受与体会是指自身作用于语言材料时产生的语感,观察能力主要是站在语言文学的角度上对社会生活、语言文字、自然规律等的观察。通过感知和自身观察所获得的对语言材料的心理认知则为经验构建,通过口头或书面与他人进行的语言交流将其表达,这一过程便是体察学习。高中语文体察学习需要勤朗读、多背诵,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在朗读与背诵时需要掌握技巧与方法,分层次、分段朗读与背诵,充分联系上下文便于理解记忆。体察学习中要求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要特征,拥有强大的语文观察力即对字词句篇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的语言单位关系有着敏感的感知能力。语言敏感力例如虚词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对语句表情达意的影响、多音词之间的音义关系等等。除了要善于感受和观察外,体察学习还需要具有主动进行构建并加以表达的能力,主动构建是隐性的,通过说和写这样的表达方式将自身的学习感受呈现出来。

3.探究学习

高中语文学习不可纸上谈兵,要勤于练习,善于独立思考,多做题目,在做练习题的同时也要主要总结方法与技巧。学好语文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多请教他人、不懂就问的习惯,在做习题时要独立思考,不要被定向思维所约束,应跳出固定框架,站在新的角度去思考,理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结构,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与技巧。探究学习还需要多阅读课外书籍,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广泛的阅读基础,才能不断拓宽视野,在日积月累下,才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语文学习中,对于存在的问题不可浅尝辄止,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经常与别人进行探讨,甚至是通过激烈的争辩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这样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探究学习需要建立在广泛的阅读上,多阅读课外书籍,不仅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还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活跃思维。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阶段的学习中,要多读书,多探究,注意学习方法,勤学苦练,这些都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三、结束语

积累学习、体察学习与探究学习三种语文学习方法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主线,积累学习能够不断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体察学习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形成强大的语言感知能力;探究学习以助于更深入的语文学监测与控制能力。注意语文学习方法,相信在长时间的积累下,高中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不再遥远。

作者简介:

篇5:高中学生怎样学好语文教案

一、高中学生怎样学好语文

(一)勤记忆。

这里的记并不同于英语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是指理解地记。例如:当新学一个生字“丽”的时候,你只需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是“好看的,漂亮的”这个意思,你便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出“秀丽”、“壮丽”、“美丽”等一大幸和“丽”有关的词语。长期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懂了许多的字、词。

(二)深感悟。

有的同学最怕在测验中出现那些写出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其实要过这一关也很容易。那就是在读文章之时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当我在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领悟:当家境衰败的时候,父亲还处处关照着孩子的一丝一毫,就像我的父亲在关爱我一样,这时一阵感激之情顿生。如此下来,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善联想。

在学习古诗时,我推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记忆诗句。在老师帮助同学们解释出一句诗句时,同学们就可闭上双眼,仿佛自己穿过了一条时空隧道,回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境界中。比如: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想象出一块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婉蜒的小溪绕着菜田,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了你的眼前。就在这样的联想中,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记下了这两句诗的意思。看,理解诗句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四)多练笔。

作文,一个让许多学生头痛的难题。其实也不算什么,只要你记住这几个字:阅读、积累、练笔。从多阅读好的课外书到积累好同、好句,最后勤动笔写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到了关键 时刻,自然而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学好语文不再愁的十条规律

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

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

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

苦海无边,何处是岸?勤奋是舟,规律做桨;老师导航,顺利抵港!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细思考:学而思,思而得。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

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

有个性:思结果,成一家。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当然,这里的“个性”,从狭义讲,是指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化、个人化,也即形成有每个学生自身特色的语文学习理论,即所谓自成一家。

这就必须:首先建立元认知策略,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的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的做法。其次是学会总结反思,通过计划总结的方式,课堂笔记的方式、作文后记的方式、试卷分析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理性思维的层次。其次是学会交流共享,通过课堂发言、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吸收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有益的指点;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经验的表述方式及实质内容。最后学会实践检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通过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更应该善待失败的苦涩,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经验,也是形成个性化语文学习经验的必然历程。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从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

三、高中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篇6:怎样学好高中语文文言文

古文难理解,如果只是在课堂机械翻译讲解,课堂就会枯燥乏味,学生易生厌倦。要想克服这种不良现象,老师可以在讲古文前先讲解一些相关有趣的故事,这样导入课堂,既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寡人之于国也》一课的时候,孟子的思想主张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先讲一些关于孟子的故事,这样学生就对孟子其人有了想了解的好奇心,在讲解孟子的思想时,就不那么抽象,枯燥了。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迎刃而解。

二、疏通课外,理解内涵

要想爱上古文,先要理解古文。高中课本上的古文,课文下面往往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相关信息,比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难理解的字词句等。比如高一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全是古文,在学习《张衡传》这篇古文前,先要求学生去预习课文,并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划出生字词,标出难理解的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理清思路,写出结构提纲等学生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上课时,教师只需要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就能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只需要讲清重点难点就行了,学生学起来就容易理解。这样,学生就有了进一步学习古文的基础。

三、声情并茂,美读朗诵

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朗读。古文更要注重诵读,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古文很多句式整齐,大多读起来音节整齐,琅琅上口。教师应做好有感情朗读或范读,在情感上感

染学生,并对学生做好朗读指导。比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教师先配乐范读或放录音,用高昂激越的语调把词人慷慨激昂的情感给体现出来。让学生受到感染,激起情感朗读的愿望。然后教师再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单独再进行效仿性朗读,进而美读。然后对词中语句逐句提示读时的语速,语气,语调。学生只要将古文读顺了,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另外,古文的节奏停顿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出读古文停顿的规律。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就会逐渐爱上读古文的!

学生一旦爱上诵读古文,教师就可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比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带领学生走近古代诗歌、散文,去发现它的美不胜收,去感受它的春风化雨;并运用初步掌握的诵读方法,提高古诗文诵读水平。

四、文言并重,全面兼顾

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以为学古文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古文教学中也把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了古文的“言”上,即重点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上,而忽略了文言文的“文”,即古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仅把古文当成了研习的例题,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功能。故教学要力求“文言并重”,不仅要学生明白古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还要让学生去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就为学好古文提供了重要条件。

篇7:怎样学好高中语文课

教学目标:

1.让老师了解学生,让学生了解老师。师生之间形成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系统。

2.初步明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培养学语文的兴趣,掌握并运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3.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同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学好语文,充满自信,学好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

介绍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与初中语文的异同

2.掌握并运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方法:介绍法,互动法。

教学过程:

认识语文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虽然已经学习了9年语文,但可曾认真思考过“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吗?

或许有人说,语文嘛,就是念拼音,认生字,读课文,背诗词,做作业,写作文……其实,这种回答并不准确,它只是初步回答了怎样学习语文,而并没有回答“语文是什么”。

或许有人说,语文嘛,就是“语”和“文”的组合。“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或者“文学”。诚然,这种回答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过于注重语文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语文的内在魅力。

那么,语文究竟是什么呢?

二、阐述:

1、语文是一种美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这些美丽的诗句,这些美丽的风景,难道不都是通过语文描绘出来的吗?谁能说语文不是一种美丽呢?

2、语文是一种神奇。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梁祝化蝶……世界文学中也有许多令人入迷的神话人物,例如天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这些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和神话人物,难道不都是凭借语文而流传至今吗?谁能说语文不是一种神奇呢?

3、语文是一种真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这些情真意挚的诗词,这些感人肺腑的衷肠,难道不都是凭借语文而一唱三叹吗?谁能说语文不是一种真情呢?

4、语文是一种雅趣。

提到中国的茶文化,不能不谈谈“可以清心也”。这五个字一般题写在茶壶盖儿上,组合成一个圆环。奇妙的是,无论从哪个字开始,它都可以念成一句与茶有关的通顺语句。即: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品读如此巧妙的章句,谁能不真切的品尝到茶的清香爽口和茶文化的雅趣宜人呢?而这清香与雅趣不正是凭借语文才慢慢品出来的吗?

5、语文是一种机智,一种气度。

有一次,文学大师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仅能通过一个人的小路上,他遇到了一个曾经不负责任胡乱批评过他的批评家。批评家见歌德迎面走来,便傲慢的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面对这十分尴尬的局面,歌德却笑容可掬的回答:“我和你正好相反。”说完,歌德笑着让到路边。

在这一则名人轶事中,歌德之所以能巧妙摆脱被人羞辱的被动局面,固然在于他处变不惊的机智和胸怀宽广的气度,然而如果不是凭借“我和你正好相反”的妙语,歌德的机智和气度又何以表现出来呢?由此看来,拥有厚实的语文功底是多么重要啊!

6、语文是一种力量,一种法宝。

三、小结:

纵上所述,既然语文是一种美丽,一种神奇,一种真情,一种雅趣,一种机智,一种气度,一种力量,一种法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宣称:生活有多么丰富,语文就有多么丰富;世界有多么精彩,语文就有多么精彩。

既然语文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滋润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人生,精彩我们的事业,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不愿意学好语文呢?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

一、教师介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及要求:

学好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散文,从元杂剧、话本到明清戏剧、小说,真可谓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诗人作家群星灿烂。尽管如此,学好语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高中阶段,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第一,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心投入,不断提高。此外,语文学习的一个特点是:仅靠听课并不能真正提高水平。关键还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自求理解,广泛涉猎,主动练习,以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第二,博览群书,熟读背诵。高中阶段,要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自然社会。凡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结晶均可兼收并蓄。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应当精读,细读,甚至背诵。古人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借鉴。清人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确是经验之谈。同时,强化“死记硬背”的训练,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因为(1)“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培根)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第三,勤于练笔,熟能生巧。

经常写作不仅可以提高驾驭语文的能力,还能够理清思路,酝酿和升华感情。高中阶段,应至少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日常见闻及思想感情;读书笔记一篇,一边阅读一边整理,收获更大。高考主观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考生的写作水平在考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要有“质疑问难”之心,善于思考,用心感悟。

没有质疑问难的创新精神,人的心灵就“如同一沟绝望的死水,春风吹不起半点沦漪”。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的提出疑问,才能深入领会所学内容

(1)[德国]马克思:怀疑一切。

(2)[英]培根: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

(3)清代大儒戴震怀疑朱熹给《大学章句》作的注解,终成一代宗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学习中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盲目接受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思考问题应深入细致,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灵感自由翱翔。《红楼梦》中提到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即用心感悟世间万物,而不限于书本知识。

师生活动再谈妙招:略

四、学好语文重在有效“积累”

古人曰“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要学好语文,建构成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

1、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二十多年前,吕淑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多读书。”时至今日,搞学情调查,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2、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望同学们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的楷模。

3、多实践。

“生活是个大课堂”,“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大家都知道,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语文试题多元化、开放性,我们要学好语文,再如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依赖语文课堂是绝对不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加深和扩大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学语文的观念,才能把语文学活、学好。

总之,学习语文是慢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正如荀子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同学们,要想学好语文,请从“积累”始。

五、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培养良好习惯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小学初中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是学习的理性意识的增强,学习的自我调控意识的增强,因此,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建立起有别于初中的五大习惯。

1、静心读书

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的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起知识的吸纳是非常可怜非常有限的。要静心读书,要开始读长篇大论,读厚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眼皮下静心读书,并减少一些好心的唠叨与不必要的话语干扰。

2、大声读文

这里主要是讲读古文。因为大声读,才能够暴露一些字音字义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找注释或工具书。读出句读,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读出来,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果对这些上千年的经典能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情有味,这些千古名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的进入脑海融进血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和影响自己一辈子。

3、积累梳理

学习是少不了背诵与积累的,包括学习数学在内,但是,这种积累是散乱的还是有意识的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梳理。由少年时代进入到青年时代,在学习上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非常明确的理性追求。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厚自己的学科储备的时候,对于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认识的字,新接触的语词,新领悟的精粹的语句,以及一些文学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4、学会倾听

倾听是吸纳,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有效的吸纳。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知识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别需要我们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信息,通过倾听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转瞬即逝的话语迅速敏捷进行捕捉进行提炼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学术厅里的报告、课间休闲的聊天、公交车上的谈话,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迅速敏捷地感受与领悟,提取出主题词,从这些无字句处获得丰盈的收获。

5、主动交流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思考与讨论之中,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大磁场里,主动的用口进行述说,用笔进行倾吐,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倾吐出来,与同学分享,与老师分享,这样也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得到进一步的讨论指导与深化。特别是用笔进行交流,应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完全不用去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把写作技巧章法抛到一边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诚的,说的是真化实话心里话,就永远是好的。

高正开始处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自然也容易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年,然而,如果我们注意到了以上五个方面的习惯养成,对自己的提升就会更加稳健厚实,对自己的一生就会奠定好更加坚定的学习与交流的发展基础。中学生

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

总:

课文。是典范,学方法,举一反三。

课外读物。是延伸,积累基础,快速阅读,运用课文所教方法阅读。

周记。个人的心路历程

读书笔记。见得最多的形式。

作业。阅读、整理、札记、质疑、材料寻找和积累

分:

1、把作业与书法结合起来

[汉]扬雄:书,心画也。

作业应书写规范、工整、清楚。

2、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起来

课前主动去预习

课上认真在听讲

课下自觉去提高。

4、准备语文笔记本、日记(周记)本、作文本、作业本。

5、还要准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常用成语词典》各一本。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本学期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1.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注意诵读,朗朗读书声回到语文课堂。能整体感知课文,形成自己的解释,并着重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写作:练好记叙文。

随笔,每周一篇,不命题,周一交

3.活动:按照教材提示,根据综合性学习,成立语文兴趣小组。

四、结束语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语文意志,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广泛的涉猎,一点一点的积累,深入的观察生活,我们一定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到那时我们遨游在语文这个广博的学海中,一定能收获到许多,一定会受益无穷。

最后让我们在散文《寻找语文》中结束今天的课。(学生课前准备、朗诵)

(附):散文《寻找语文》

真正的语文应当到生活中去寻找。

天边流过一丝云,你觉得这云真好,淡淡的,轻轻的,任意东西,自由自在。这时你就是在学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它生机勃发;如血的残阳映红西天,使人无限留恋,这时你也在学语文。到自然中去寻找语文吧!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奔腾的长江;语文是名城故都里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荒郊野外随风飘散的蒲公英;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静谧的荷塘;语文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语文是暴风雨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语文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鹭,语文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语文给了我们聆听美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领悟美的头脑。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的口中娓娓道来,语文伴着腾腾的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志豪情。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第1课,能熟读课文。

2、随笔参考话题:《写在九月一日》

篇8: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1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

1.1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专业语言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由于受到理解能力的限制, 初中数学的专业语言其专业性往往不是很强, 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为长。但是到了高中, 数学的专业语言变得很抽象很学术, 涉及到了很多方面, 如:集合、函数等等。所以高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理解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学生学习起来困难也变大了。

1.2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思维方法上也大不相同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一些老师为了迅速的提高学习成效, 帮助学生设计了大量的解题模型, 学生不需要思考只要按照老师的解题模型去做题, 一般不会出错。这种机械的固定的解题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阻碍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而到了高中, 数学的难度变大, 数学语言的专业性变强, 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原来的解题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了, 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倍感吃力。这种思维方法上的变化,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渡时期的一大障碍, 只有成功的进行思维上的转型才能越过这一障碍让学习变得顺利起来。否则, 数学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1.3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知识的容量上差别也很大

初中数学的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教学内容比较少, 难度不大, 学生学习起来会轻松一点;但是到了高中, 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变得很大, 老师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 课堂上讲的内容会很多, 学生的自主消化时间相对来说就会变得少起来。

1.4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知识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较简单, 内容较独立, 学生学习起来较轻松。但到了高中阶段, 数学的知识结构就变得复杂了许多, 有许多独立性很强的知识点, 如函数、集合、三角函数、几何等等;而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 如解曲线方程要结合几何的知识、数列和函数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高中的数学, 解高中的数学题时, 就必须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开阔视野拓宽解题思路, 把学生从初中机械的解题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2 学好高中数学要做到的几个要点

2.1 培养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

要想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轻松愉快, 就必须养成科学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数学是一个逻辑性严谨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科学的数学习惯。学习数学首先应该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思考。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数学的思考不仅要求学生有正向思维的能力, 更要求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 对知识进行质疑, 对公式进行推导。其次, 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跟进老师的思路, 记下重要的笔记, 课后复习及独立的完成作业, 整理和归纳所学内容等等对数学学习的提高也很重要。总之,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培养好了自己的科学的学习习惯, 才能让学习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2.2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理解高度, 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应用的领域非常的广泛, 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却觉得非常的枯燥乏味, 这是因为我们对数学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会学到很多数学的方法与思想, 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隐含条件的思想、整体思想等等。当学生认识理解了数学的思想之后, 就要根据这些思想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数学的解题方法有:比较分析法, 一般特殊法、代入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演绎法等等。并且在结题的时候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解题。总之, 要想学好数学, 就应当对数学有个正确的认识, 掌握结题的方法和技巧。

2.3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进入高中, 受到高考的影响学习的难度和压力变大。老师为了顾全大局, 有时候会顾及不到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这个时候, 学生就必须学会自学。受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的影响, 每个人的自学能力也不一样。自学不是简单地将课本看一遍, 自学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精读所学习的内容, 掌握其重点难点, 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推导演算定理和公式, 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第二, 整理和归纳自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和归纳所学的内容, 将知识的层次和逻辑结构整理和归纳出来。

第三, 及时进行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光学不练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要领, 在精读和整理归纳所学内容之后, 就要及时的进行练习,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 只有长期的坚持自学下去, 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4 课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效果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 也就是课后复习

复习对学生数学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 老师为了保持进度, 不会因为某一个同学有什么疑惑而停止讲解, 所以课后学生就应当根据自己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复习和解疑。复习的时候, 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吃透课本。“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一切知识要点的总结, 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非常重要是一切数学题的根本。也许很多人认为课本很简单, 上面的题目不值一做, 一味的追求难题。我认为那是本末倒置, 在高考中, 有80%的题是基础题, 难题只有20%。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难题上面, 那么就意味着放弃了那80%本应当拿到分的题, 而且这20%的难题也不一定都能够做出来, 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的学习, 把课本上每一道题都做到位。

第二, 新旧结合, 融会贯通。学了新的知识, 也要回顾旧的知识, 不仅温故而知新, 知新也能解决旧的遗留问题。例如, 我们可以用导数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 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数列喝函数解决不等式的问题等等。因此, 在数学的复习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新旧知识的结合, 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第三, 注重思维的训练, 一题多解, 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只是根据特定的步骤不加思索的进行解题, 不叫真正的解题, 也达不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平时做题时, 不要满足于记忆解答, 要体会每一步的“动机”, 才算完成了思维训练。而且, 一道习题, 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解答。解题完成后要分析总结每一种方法的优劣, 力求达到去一反三的目的, 掌握这一类题的解法。

第四, 做一个错误记录本, 将平时做错的题或理解错的知识记录下来, 常常拿出来分析以防以后再犯。这样做能从反面弄清问题的根源, 揪出犯错的原因, 加深学习的印象。

2.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论学习什么, 不论做什么, 要成功就必须对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数学也不例外。要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快乐的进行数学学习, 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老师要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 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比简单地口头讲述要形象生动, 例如在讲几何图形是, 多媒体就能给同学直观的印象, 而这些黑板是做不到的。

第二, 联系生活,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星象的运行到离子的运动, 从生活中的购物到旅行, 从建筑服装到公路桥梁, 事事时时都体现了数学的存在。

第三, 带领学生参加生产实践,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社会生活中, 有很多领域都有数学的运用。例如, 在企业的生产销售中, 成本、收入、费用、税率、利润等等都需要运用数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在户外,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几何知识测量和计算建筑物等等的高度。让同学通过参与实践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 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气氛是相当沉闷的。上课的时候老师自顾自的不停的讲, 学生听着听着就会走神。如果在这个时候, 老师能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也会大很多。

2.6 精做历年高考真题

为什么说要精做历年高考的真题呢, 高考题重新再考的概率基本上没有。那是因为高考题不仅仅是考题, 而且是知识内容的总结和提升。精做高考题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 数学高考题比普通的习题对知识点覆盖更广, 重点更突出。历年的高考真题在知识点覆盖和难度的搭配方面都是结果认真研究的。因此近10年的高考真题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而且, 数学是一个系统的成熟的学科, 高考中即使有新题型的出现, 也不会超越老题目所能涉及的范围。

而且高考题其实都有一定的传承, 考察的范围难度都是有规定的, 重点的考察范围也是不会变的。所以精做高考真题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提升考试技巧, 掌握解题思路。高考题可以说是最规范的练习题, 出题人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才处出来的题目, 掌握了难度的配置和知识点的覆盖。分析真题之后就不难发现出题人的思路与考察的规律, 有利于同学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升同学的解题技巧。

检查复习效果, 提高应试实战经验。精做高考真题对于检查数学的复习效果, 提升考试经验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数学高考题不论是在题型设计方面还是难度设置方面都经过严密的推敲, 是最好的检查复习效果的题目。因此, 在做真题时对真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充分探索真题所设计的知识内容。及时的查出自己数学学习上的遗漏, 及时巩固。力争把每一个真题, 都当成自己学习进步的台阶。

可以加强解题的规范化。高考对数学的解题的规范有明确的要求。例如, 书写整齐, 步骤清晰等等。精做高考题可以让同学从高考的视角来看待数学的学习。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规范的学科, 任何一个疏忽都可以埋下致命的隐患, 所以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分析问题时要按步骤来, 并在草稿纸上规范的作出记录;书写清晰规范, 符号、数字等等不能弄错了;用简洁地文字语言记录自己的解题思路;推导和计算要严谨精确。做完后, 可与真题配有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总之, 要学好数学, 就应该提升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摆脱初中学习遗留下的不好习惯, 力争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摘要: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更多。要想学好高中数学, 学生要提升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上一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2010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下一篇:《影子》第二课时 教案 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