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法心得

2024-05-08

华为管理法心得(通用8篇)

篇1:华为管理法心得

通过对华为管理模式的学习,结合对物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感触到提升中层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学做一名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管理人员要起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不能只靠说别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管理者的职责是带队伍,管理者的作风一定会影响队伍的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树立自己的榜样形象。这样的管理才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

二、要有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中不能事事等着上级交代,要把工作做到前头。积极主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铺垫和准备,把会出现的问题及各种预案提早考虑周全。对于自己的团队成员,要明确职责分工,明晰化考核条目,奖勤罚懒,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让“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打造出一支极具主动性的队伍。

三、要把工作做到位

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工作方向。要勤于思考,包括工作思路、管理上的疏漏等;要乐于沟通,既要与上级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又要与下属多交流,发现思想懈怠及时纠正;要善于发现问题,细致观察,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心胸要放宽,要广泛听取领导和自己团队员工的意见,一个人要是太看重“面子”就容易忽视对自……此处隐藏840个字……态,还要从明确本部门内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上入手,不推诿、不扯皮,让下达的工作任务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接受并开展,这样也便于快速掌控工作进展情况。

五、要保持忧患意识

企业越是高速成长、越是发展顺利,越容易忽视隐含在背后的管理问题。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在平时要大力强调这种忧患意识,带头常思忧患之事,并着力培养团队员工的危机感。

六、要加强团队合作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对于团队内的成员要给予充分的锻炼,要做到在各自的岗位独当一面。在这个强调团队合作的时代,我们的团队成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懂得沟通,要学会怎么做事,怎么做人。而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无私无畏,心胸开阔,这样才能团结好一个团队。

七、要提高和强化执行力

执行力源于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执行力。责任就是对工作的坚守,有了责任心,就能时刻把工作挂在心上、抓在手上;有了责任心,就能做到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个人认为,以责任之心提高和强化执行力,凡事尽责、担责、明责、履责,工作上主动积极、干事担当,真正做到不推、不拖、不争、不靠,以高效、专注、持续的执行力助推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提升个人管理水平,发挥好公司赋予的管理作用,更好的带动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保障集团分配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篇2:华为管理法心得

学习的大致思路如下:

1、发挥自己搜索信息的优势。系统的梳理、归纳现有杂志期刊或研究专家的公开成果并依据自身理解及生命体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2、依据自身工作性质,将目标1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做好清晰扼要的记录。合适的时候,向身边的华为专家请教(公司有华为出来的合伙人)。

3、将从学习华为管理的洞察,指导运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

梳理、总结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们研究如下:

1)任正非身上的企业家精神特质:崇尚知识、军人作风、低调行事、自我批判。

2)任正非经营管理思想体系:专业化为核心、活下去为基本、以规范化运作和职业管理为辅助、以成为世界领先企业为愿景。

首先,从任正非企业家精神特质中的崇尚知识论起。文中描述到少年的任正被其父告诫到:“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正是对知识的崇拜与执着改变了任正非的命运,也让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华为的命运。也是由此才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华为斥重金从全球请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专家、顾问完成了各个模块的世界级水平的提升。

会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内地农村出生的我。也是从小被父母谆谆教导:“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学到的知识,谁也强不走你的,为你自己学习。“诸如此类的言语,深深的烙在心田。不同的是,年少的自己并未形成强烈的知识崇拜。相反,感觉学习是件苦活。可想后面会发生什么。

也是多年工作历练中,逐渐从内心深处强烈意识到:“用知识武装自己,是决胜职业或者说事业的唯一路径。“也是这一觉醒,现在凡是遇到一个自己搞不清楚的事,总会全力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知识。

篇3:华为管理法心得

初到华为:任正非穿着大裤衩面试我

我是1990年到华为的, 当时 (我) 到深圳找工作, 刚好有个朋友以前来过华为, 给了我一个电话, 我 (于是) 给华为打了电话, 从深圳火车站坐车到蛇口 (当时深南大道还没有建成) , 坐车过去要一个半小时, 华为当时还在南油A区16栋8楼、9楼, 租的民房, 8楼是两室一厅, 9楼是一个筒间。

找到任老板, 他亲自面试 (当时进人都是他自己面试) , 深圳很热, 进门以后, 他跑到浴室里冲了个凉, 然后穿着裤衩出来给我面试。因为我原来是学通信的, 不是搞人力资源的, 他一看我这个专业, 又是研究生学历, 当时的研究生还是比较少的, 对华为来说也是很稀少的。他看了我之后基本上没问什么就让我来上班, 我也没问工资多少, 我怕问了之后他就不要我了。我来到华为的时候也没什么理想, 对我来说有口饭吃就行, 当时根本不敢问工资多少。上班之后第一个月工资发了300块钱, 这还是不错的, 当时内地的工资只有100多块钱, 300块钱工资用来生活也够了。

我就这样到了华为。当时公司有20多人, 我来了以后先是做开发, 当时并不是自己开发产品, 而是仿制别人的产品。一个小的交换机可以通20多个用户电话, 最早是仿制珠海通信设备厂的产品, 它是当时搞得比较好的企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时候奖励了一批企业, 这家企业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现在这个企业已经不存在了。

我在华为先是做了一年技术, 后来又去管生产, 当然也不是自己有生产线, 就是从香港进来的散件进行组装, 当时的生产也很简单。做了一年的生产管理之后, 任老板号召英雄儿女上前线, 愿意去市场做销售的, 都鼓励、欢迎, 所以我后来报名去做销售。当时派我到福建, 把这个区域给我, 说我就是“省长”, 但是“省长”下面有谁呢?就我自己, 什么都是自己管, 这个省的市场都是我负责。

我在福建做了三年销售, 这三年销售对我个人人生的锻炼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在学校里只有读书, 走到社会上做销售, 这就是在读人, 我们天天都在求人, 每天都要找甲方。因为我们的客户只有一家, 就是邮电局, 当时还没有移动、联通、电信。那时候家里基本上都没有电话, 打电话要到邮电局去排队, 当时的通信是很不发达的。那个时候做销售, 我们还根本够不到省里这个层面, 都是到县里去跑, 到各个县去跑, 一出去就是半个月。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孤独、无助, 你家如果在广东, 给你的工作肯定是在哈尔滨, 周末不可能让你回家。所以一去就是一年, 春节才能回家。当时感到非常无助, 尤其是受到客户打击的情况下, 你陪吃、陪喝、陪玩, 最后客户还没成交, 即使我今天失败了, 明天还得微笑着找新客户。对华为来说, 当时做销售是很不容易的, 可以说有一大批人前赴后继, 有时候一个客户的工作做了两三年, 没做成, 被公司调走了, 后来新派一个过来, 不到半年成交, 前面的坑被填满了, 后面的人就跨过去了。

“吵出来”的薪酬体系

我做了三年销售以后, 又被调回来做市场部考评办公室主任。在我做主任之前, 前面已经有一任主任, 也是从办事处调回来的, 因为他做得不好, 公司把他撤了。当时把我调回来, 我也很不愿意, 因为做销售做了两三年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客户关系, 也有一定的成就, 而且能独当一面了, 个人感受还挺好的。到了公司做管理工作, 觉得挺没意思的。但是没办法, 华为就是这样, 让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 所以从1995年开始做市场部考评办公室主任, 这也是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实就是从市场部考评办公室开始的, 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赃”, 也就是奖金怎么分, 这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这个奖金如果分不好的话, 可能没有人愿意往前冲, 我被调回来以后, 做的就是这件事。当时我们自己也没有经验, 奖金的计算就按业绩来计算。但是那一年奖金制度出来以后, 在年底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时有两个销售人员, 一个在上海, 华为当时还没有真正打入上海的市场, 但是那是一个战略市场。另外一个销售人员被派到乌鲁木齐, 这时候刚好也是农话 (编者注:“农话”即固定电话中的区间通话, 收费按照农村标准收取) 大力发展的过程中, 所以他的业绩很好, 奖金算出来以后, 在乌鲁木齐办事处的人的奖金是20多万元, 上海这个人的奖金算下来大概不到1万元。奖金应该怎么发?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最后给上海办事处的人发了大概3万来元的奖金, 给乌鲁木齐的人发了大概是10来万元, 是最高的, 但是就没那么多。

这个问题我们拿出来让各个办事处主任讨论该发还是不该发, 大家意见也不一样, 有人说要发, 否则以后公司就没有诚信了, 没人相信你的制度了, 但是如果发了的话, 谁愿意去上海?如果上海这个市场没人做的话, 华为就永远进不了大城市。战略市场没人去开拓, 公司永远上不了这个层次。这件事情出来以后, 我们就觉得奖金发放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后来通过其他关系, 了解到人民大学有几位教授比较厉害, 刚好我有一个朋友是在南山区人事局工作, 他当时在卖彭 (剑锋) 老师的人力资源白皮书, 一套书是1040块钱, 这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贵的。我买了一套看了之后, 觉得很好, 后来又听说彭老师他们在深圳讲课, 我们就联系上他, 经过再三邀请, 最后把彭老师他们请过来给华为做管理咨询。当时华为的第一个咨询项目就是彭老师他们做的, 内容就是市场部人员的考核制度, 这是华为的人力资源的起点。当时彭老师是组长, 具体做的人有一位是吴春波, 另外一位是包政。考核制度分了五个等级, 最高是S, 然后是A、B、C、D, 每个月考核一次。考核了一段时间觉得考不出来东西了, 每个月没什么变化, 因为业绩不可能这么快就出来。公司里要求按等级“抓右派”, 搞到最后矛盾就很大, 好人里也有“右派”, 右跟左也是相对的, 按照这个考核机制, 每个月都要抓几个“右派”出来, 这样就引起了很多矛盾。

我们觉得这样不行, 之后又自己改, 把五个等级改为四个等级, 考核周期从一个月变成一个季度考核一次, 这样慢慢地转变了, 管理人员也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用的。因为这个工作我做得还可以, 任老板就把我调到公司做人力资源部总监, 可以说职务是得到了提升, 对我的工作还算比较认可。

当时公司也面临一些问题, 在1996年, 公司已经有1000多人了, 工资怎么发都不知道, 每个月每个部门都在申报要给员工调薪, 任老板也不认识这些人, 到底是应该发还是不发呢?发也不行, 不发也不行, 心里没底。

当时公司就搞了一个工资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是陈珠芳老师。她原来是华中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常务副院长, 后来退休以后到了华为, 在我当人力资源部总监以前, 她是人力资源总监, 当时她组织搞工资改革领导小组, 这个小组大概由30多人组成, 都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的人。工资改革小组工作了三四个月时间, 每次讨论工资怎么改, 每次开会都没结果, 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 比如说搞研发的认为, 华为是高科技企业, 我们研发最厉害, 所以工资应该最高;搞销售的认为, 你们的产品根本就不行, 跟国外公司差远了, 你们的产品这么差我们都把它卖出去了, 那肯定是我们销售厉害;财务也是一样的, 财务觉得, 我们虽然没有像你们这么厉害, 但是我们这里有博士, 这对公司未来来说, 价值是巨大的, 工资也应该拿得很高;后勤的又说, 我们的工资也不能太低, 如果哪天我们不做饭, 你们没饭吃, 公司也没法运营。

最后吵了两三个月时间, 没有任何结果。当时我们开会都在深圳的西丽湖度假村, 后来我们分析原因, 为什么达不到结果, 可能是这个地方不好, 每次都是“稀里糊涂”的, 那就换地方吧, 换到了银湖, 两次讨论就通过了, 这等于是搞了一次工资调整。

后来我当了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 任老板说, 你不要每次都抱一大堆资料说这个人很好, 要加薪, 能不能有一套评价方法。后来我到香港去考察, 因为内地的咨询公司还非常少, 我在香港考察了十个公司, 这十个公司中有两个我认为比较好, 一个是合益公司, 我觉得它的评估理念、方法都很好, 可以请他们来帮我们做;另一家是CRG, 它的方法更加简单, 更加适合于做制造业的评估方法。任老板说两个公司都请, 合益在华为总部做, CRG在华为旗下的莫贝克公司做, 两个同时做, 看哪个更实用、更有效。我们这才知道什么叫人力资源架构体系, 方法是什么, 工资体系是怎么设计的, 不要把人跟职位放在一起, 把人跟职位分开。职位有一套评估方法, 不是把人的学历放进去, 而是与业绩、任职资格能力挂钩, 这样进行评价, 进行工资调整, 这样才开始建立了华为的薪酬管理体系。

这是在1996年建立的, 到现在为止已经接近二十年了, 虽然公司结构在不断变化, 职务也在变动, 但是这个框架体系仍然存在, 证明这套体系确实是有效的。薪酬体系如果有问题的话, 无外乎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某些人工资拿高了,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某些人工资拿低了。工资拿低了可以往上提, 把工资拿高的人往下降就很难。如果没有这套体系的话, 公司的制度经常变化, 这对公司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不一样的秘书体系

薪酬体系建立起来以后, 彭剑锋老师他们和劳动部的关系很熟, 就在华为做了一个试点, 派人去英国学习, 回来以后开始做华为的秘书任职资格体系。华为的秘书跟一般企业的秘书不一样, 一般企业的秘书都比较年轻、漂亮, 首先让老板看起来比较高兴, 每天精神比较好;在华为, 十几个人以上的部门都配一个秘书, 但这个秘书不属于某个领导, 而是属于这个部门的, 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信息管理都是秘书负责。

当时华为的秘书很多, 大概有五六十人了。但是这些秘书在想, 我干了几年了, 还继续干这个职位吗?我要干一辈子秘书吗?他们总是沉不下来, 不踏实。而且干了几年之后, 和领导关系比较熟了, 就会跟领导说, 能不能把我调到其他部门做一个专业职务, 都不安心工作。

所以我们的任职资格体系是从秘书开始做起的, 当时给华为的秘书分了五个级别, 如果可以到四级、五级, 就可以到其他部门做管理人员, 但是一级秘书应该做什么呢?要有最基本的技能, 比如说打字的速度要达到多少, 必须会Excel, 要会编辑文件、数据统计, 所有要求非常清楚, 对他们还有考核。当时在七楼食堂, 每天晚上放二十台电脑对他们进行考试。这样做了半年多以后, 觉得秘书的能力提高了很多, 这套办法非常管用。从那开始以后, 才做了销售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研发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

大家如果了解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它主要是几大模块, 一个是绩效管理模块, 一个是薪酬管理体系模块, 一个是任职资格管理体系模块。这三大模块是人力资源最主要的内容。

华为最厉害的是什么?人!

下面讲讲华为的成长背景。中国通信行业的“巨大中华”这四家公司是非常典型的, “巨”是巨龙集团, 他们在中国最早开发出程控交换机, 当时的老板是军职, 非常藐视华为。但是他的管理理念完全是一套学校的理念, 另外售后服务跟不上, 所以巨龙是第一个倒下的。

“大”是大唐, 在西安、成都、北京设了四个公司, 集团公司是国有企业机制, 下面的四个公司是市场化运作的, 内部体系不能很好地从上至下贯彻下来, 所以第二个倒下的是大唐。

“中”是中兴, 它的运作是比较市场化的, 但是这几年中兴和华为拉开距离了, 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为什么?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他们的内部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固化, 他们是上市公司, 不像华为这样可以不断给一些优秀的人才配发高的期权, 所以他们内部的活力在降低;还有一个是对战略市场的前期铺垫做得比较少。从这些企业的变化过程看, 关键还是股权激励机制, 这是最根本的。

很多人都认为华为技术很厉害, 我可以说华为的技术比中国一般的企业确实还是厉害, 从客户所需要的应用层面来说, 华为的技术是可以的, 而且在国外市场, 凭借价格低、服务好, 它跟一些大的公司竞争还是能打赢。但在这个行业里, 真正对最基础的研究, 华为的竞争对手都是贝尔实验室、阿尔卡特这样的企业, 还是有差距的。

华为的销售是不是很厉害?确实是很厉害的, 在1995年左右, 甚至机器还没有完全调试完, 我已经把它卖出去了, 机器的调试是在电信局那里进行的, 有问题再改进, 客户凭什么用你的设备?你的设备都没调试好, 我凭什么用你的?就是关系到位。这说明销售是很厉害的。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 还是人很厉害, 这些人为什么厉害呢?

当时任老板在内部经常讲循环:华为能发展, 首先是这个行业给了我们机会, 我们抓住这个机会以后, 又引进了很多人才, 我们把这些人才用好, 把他们激励起来以后, 又获得了产品的开发, 生产出产品, 最后获得更大的机会, 是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

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是爆发式的, 它是剖腹产的, 一刀就把小孩取出来了, 华为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分娩过程, 它必须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才行。

任正非, “第三类”企业家

我把企业家分成三类, 一类是技术型, 靠产品成功, 但是公司大了以后, 新来的人对这个市场的敏感度远远不如老板, 老板又没时间开发, 这个公司的产品就开始不行了, 公司也不行了, 公司的寿命取决于产品的寿命, 这是一类企业家。

第二类是销售型企业家, 产品不是自己研发的, 最多是仿制一下, 或者把别人的东西买过来, 但是我的客户关系好, 公司也能赚钱。公司能做多大, 取决于老板能掌握多少客户资源。老板有两个省的客户资源, 那就只能做两个省的, 这种公司能赚钱, 但做不大。

第三类企业家是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特殊的客户关系, 但是他会把人用好。不断地把那些人激活起来, 不断地去抓取市场、开发产品, 这类企业才能做大。

任老板既不懂技术, 也没有客户关系, 但是他在用人方面非常独到。他的管理思想形成体系是从写《华为基本法》时开始的, 花了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制定出来, 这对他的思想是一个很好的梳理。他有一个理念, 就是敢于分钱, 愿意把钱分出去, 比如说内部期权, 华为很早就在运作了, 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有一本书你们可以看一下, 名字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这是任老板唯一认可的书。这本书有两个部分, 前面一部分总结了华为的过去, 后面一部分总结了华为的理论, 这些理论核心的词是“灰度”, 从现在来看, 这个点是它的魂的因素更多一点。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大模块这样打造

1.多元化薪酬管理体系

华为的薪酬管理体系有几种形态, 一个是股权分配, 还有工资、奖金、福利。期权结构对华为来说是非常核心的, 包括对公司的安全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股权怎么评定?专门有一套评估的标准, 根据职业特征, 分别对应领导、管理层、技术、营销部门等, 每年评一次。它是一个标杆作用, 只要本职工作完成得好, 工作很踏实, 责任心很强的, 能起到模范作用, 也给他配, 包括司机都有。这个方法挺管用, 发钱是一项艺术。

华为有职位评估机构, 什么学历没关系, 按照这个职位应该具备的难度、对知识的要求, 来对人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这个职位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 它有横向、纵向的评价;第二是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有多大, 也有横向和纵向的评价, 有一个百分比;第三个是这个职位在公司的层面影响的范围有多大, 也有一个分数评价。

经过这三个因素评价以后, 就可以得出一个分数。不同的分数对应不同的级别, 工资级别也不一样。华为那时最高是25级, 最低是8级, 总共17个级别。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是相关的, 如果我们考核的结果不能用到工资的调整、奖金的分配上, 如果工资不能跟绩效、考核挂钩, 只能拍脑袋、凭关系, 那公司怎么能做到公平公正呢?所以我们就按照规则、制度来, 这个是很明确考核出来的。

再一个, 我们在设计工资线的时候有市场可比性, 我知道这个职位外部的工资是多少, 我给高了还是低了, 这是很清楚的。另外, 以前我们每年对干得不错的都会考虑涨一点工资, 是凭感觉做事, 现在是凭规则做事, 有了这个体系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搞软件的可以从第3级一直到第11级, 这是跟任职资格挂钩的;比如说做售后服务的, 通过任职资格的评价, 我知道把你放在哪个级别合适。在人力资源体系里, 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任职资格这三大模块是融为一体的。

2.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立职业通道

对很多公司来说, 提升职业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尤其对我们中国的企业来说, 领导都是靠自己摸爬滚打干起来的, 想找职业经理人很难, 就算找来了也不一定好用, 还得靠自己培养。

怎么培养呢?任职资格体系对华为来说非常重要, 我前面提过, 最早华为的任职资格体系就是从秘书开始做起来的, 做起来尝到甜头以后, 才开始做销售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 这是华为的客户经理的模型, 都是任职资格体系里的内容。

我手里有本小册子, 是1997年的, 里面讲了绩效考核是怎么回事、怎么用, 当时作为教材对员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这里面下了很多工夫。

任职资格包含的内容很多, 首先是建立职业通道的问题, 比如说我搞研发的, 我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专家, 但是一做管理者以后就不行, 管不了人, 对这个员工来说, 怎样既不做管理者, 也可以有待遇上的保证呢?那就给他开放一个通道, 这就靠任职资格体系来保证。

华为为什么要搞任职资格管理?就是要让做实的人提高水平, 让有水平的人去做实, 然后树立有效培训和自我学习的标杆。比如说我现在是营销人员一级的, 我要提高到二级, 还应该提高哪些技能, 我一开始就知道了, 我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去提高它, 我自己是很清楚的。

华为做的很多事情, 大家注意分析一下, 它每推行一套体系, 都有一套方法去落地, 不只是说把文件写得很漂亮。怎么样落地, 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公司里落地这一块没有做得这么彻底。

3.“定制”式绩效考核

下面讲讲绩效考核。华为最早做绩效考核是从市场部人员的奖金分配开始做起的, 后来觉得光是算奖金还不够, 还得有一个KPI指标的考核。华为的奖金不是完全根据销售额的比例计算, 而是以部门来算奖金, 各团队根据业绩获得一个奖金包, 个人的奖金在奖金包里分, 然后根据工分分配, 工分则是根据KPI考核指标算出来的。

华为的考核是分层分类的, 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考核办法。高层主要是考核四个方面:

第一是组织文化建设, 即怎么样推动公司的组织文化建设, 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你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组织文化建设, 要学会木桶管理, 也就是抓短板, 还要在团队里营造正气。这些对企业文化认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通过这个考核明确告诉你, 要成为公司的中高层领导干部, 你要注重什么。华为的高层基本上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从一开始就在组织里不断熏陶, 业绩干得比较好的人就会被提拔上来, 基本上都是这样。

第二是培养干部, 你能不能不断把优秀人才培养出来, 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总是培养不出人才, 说明他不合格;这个体系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干, 其他人都不行, 他就可能成为这个体系的拦路石, 这时候你的体系不可能进步, 所以要求下面的人必须冒出来。

第三是怎么制定有效的方针策略。

第四是工作态度。工作态度首先强调以公司荣誉和利益为重, 然后要以包容心、同理心、平常心和自信心去接受并鼓励他人提出批评和不同意见, 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人, 不能说别人给你提了意见你就给别人穿小鞋, 那以后就没人敢提了。还要能牺牲个人利益, 服从公司整体利益, 勇于承担责任与风险。

华为当时为了打海外市场, 公司里有一个政策, 你要想获得提拔, 必须在海外干两年以上, 没有在海外干过的不能提拔。所以很多人必须去海外, 经过这样持续的奋斗, 持续了十几年, 海外市场才成长起来。

华为的考核表有好几百张, 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你的考核指标和你的工作内容、目标一致, 而不是笼统的一张考核表, 每个人的内容都一样。在考核时也不是光看眼前利益, 绩效考核是传递公司的管理思想、战略目标。

人力资源部不应该参与考核, 它只是制定规则, 具体怎么考核是业务部门的事。业务部门怎么去管理它的业绩?就是通过考核不断去推动、检查这个事情。考核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如果以考核为目的, 大家把事情做完了, 今年总结一下, 评个分, 考核以后可以发奖金, 那这个考核对公司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管理是考出来的, 很多公司的管理体系、管理思想都在讲, 但是做的时候总是做不出效果来, 或者说半途而废, 为什么?因为执行力不够。执行力并不是靠培训能够做出来的, 请个老师给公司员工专门讲执行力这个课, 前几年很流行讲这个课, 但是讲完以后还是没有执行力。考核就是最好的执行力, 就是持续不断地考, 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考核一次, 把目标定下来, 看你有没有改进, 如果没有改就继续改, 这样的执行力一定能提升。

这三点, 构成华为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 我想给大家讲讲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我觉得以下几点对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是适用的。

第一是以客户为中心。如果你以竞争对手为中心, 你就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只能模仿别人, 很难超越别人, 而且你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以客户为中心, 你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华为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比如说最早的时候, 一个邮电局的小科长到深圳考察, 任正非亲自炒菜给他吃。其实旁边就有大排档, 请他吃饭也花不了多少钱, 但是自己炒菜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注重客户的感受。

华为只有一辆车的时候, 如果任正非要出去, 同时来了一个客户, 那毫无疑问车是要去接客户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华为非常根本的, 他们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 包括他们内部员工培训, 一些企业文化的东西都很感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 华为第一时间响应, 移动、联通以后有这种应急响应的时候, 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华为。这是以客户为中心。

第二个是以奋斗者为本。在我们的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分配体系里, 怎么样让奋斗的人得到更多的钱, 而且比他想象的还多。他要一万块, 我给他两万块, 他不就很满意吗?华为的压力这么大, 为什么大家还愿意承受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华为给他的钱比别人给的多得多, 所以他愿意承受, 这也是有关系的。

第三个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敢于自我批判。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 有了钱以后, 他不愿意艰苦奋斗了, 怎么样让他艰苦奋斗, 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有没有?华为有一个市场部集体大辞职, 这不是说所有人都走了, 是华为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的过程中, 有相当一部分干部, 包括市场部的总裁已经不适应这种模式了, 但是他是以前的功臣, 怎么能让这些主任下来, 就搞了一个市场部大辞职的仪式。当时有个主题叫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虽然我被烧了, 但是我的羽毛发出的光照亮了后面的人的道路, 也是很光荣、很悲壮的。

然后坚持不断的自我批判, 但是不生搬硬套。当年任正非带领的是一批一无所有的人, 受了很多的社会主义教育, 学雷锋、焦裕禄, 所以特别能承受, 而且从小也没有很好的生活环境, 都愿意吃苦。我当时只要是有口饭吃, 都愿意跟他干, 根本没什么理想, 只是在跟着干的过程中慢慢有了理想, 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但是现在80后、90后还要按照这样的方式要求他们, 这是很难做到的, 包括对他们沟通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了。当时的时代, 华为能做的,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企业里不一定是完全能做, 但是核心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的, 我们的方式方法可能要发生改变才能有效。

企业文化如何炼成

任正非特别注重这个问题, 在公司只有二十多人的时候, 他经常是从外面回来以后, 把我们叫在一起, 上班时间给我们讲故事, 讲朝鲜战争是怎么打的、38军怎么勇敢等。他讲完以后, 我们都热血沸腾, 就想干活。这就是一种文化。

然后他给我们讲人生, 比如说他最崇拜的就是两个人, 一个是韩信, 能忍受胯下之辱, 最后成了大将军;另外一个是阿庆嫂, 我们做生意的人, 来的都是客, 八面玲珑, 就是这种方式。对一个老板来说, 重要的是你怎么能够带出队伍, 这个队伍能够跟你同心同德。

光是发钱没用, 年末的时候悄悄摸摸地, 你干得好我给你塞个大红包, 没用。有人愿意跟着你干, 每年要不断地“洗脑”, 我觉得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 这是非常实际的。

篇4:华为管理之道

华为认为,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奋斗。如果把煤炭洗得白白的,但客户没有产生价值,再辛苦也不叫奋斗。两个小时可以干完的活儿,为什么要加班加点拖到14个小时来干?不仅没有为客户产生价值,还增加了照明的成本,还吃了夜宵,这些钱都是客户出的,却没有为客户产生价值。

不能唯技术为重

技术很重要,但崇拜技术不能像崇拜宗教一样。

华为在前几年卖产品的时候,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七八个月后,对手的产品也出来了。对手说他的产品与华为的一样,但价格便宜10%。这10%就是华为超前铺路的钱。这说明技术过分领先并未给华为带来效益,而是为别人铺路,去洗盐碱地。网络社会技术传播速度增加了,新技术涌出的速度会非常快,但新技术并没有转化为客户需求,在你费大力做了大量宣传之后,反而让别人得了好处。所以不能把技术领先摆在一个最高的位置,要关注客户需求。当今的客户需求是由多种环节、多种技术组成的。

正职与副职“狼”“狈”为奸?

副职一定要精于管理,大大咧咧的人不适合做副职。副职一定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实施组织意图,这就是狈的行为。正职必须要敢于进攻,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细的人是不适合做正职的。正职必须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对工作有周密的策划,有决心,有意志,有毅力,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能带领团队,不断地实现新的突破。这就是狼的标准。在评价正职时,不一定要以战利品的多少来评价,应对其在关键事件中体现出的领袖色彩给予关注。

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任用女干部

为了公司的均衡发展,干部后备队中女干部应有一定的比例。

管理团队要有女性成员,公司管理者里面要有一定的女员工。选拔时可以倾斜,没有的要注意培养。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女员工,对于优秀骨干女干部,可破格提拔任用。

(大潘摘自《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

篇5:华为绩效管理心得体会

任正非认为“对人的能力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华为唯一可以依存的是人,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员工在企业成长圈中处于重要的主动位置”,每次人力资源体系调整和改革,其实体现的都是在向职工的太平意识宣战,鞭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员工。

一个企业末位淘汰、自由雇佣、轮岗等,都是让人动起来,活力起来,因为惰性和懈怠是大多数人的本性,只有通过一些合适的制度和方法,让公司内部始终保持活力,才是企业发展和成长之道。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人岗匹配、易岗易薪,这些原本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本做法、常见做法。市场化竞聘、内部竞岗等方式,让真正有能力做,有意愿做的干部担当起来,任期期满或出现能力与目标差距较大时即解聘或劝辞。

岗位工资是大势所趋,绩效工资适度调整,保持不同人员的薪酬水平有适度的市场竞争性和内在一致性,当然也需要有适当的考核方法。

篇6:参观华为心得体会走近深圳华为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管员队伍建设,6月16日上午,信息技术部网管中心组织34位学校网管员参观了深圳市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优美的环境、规范的管理、先进的生产线、科学的培训机制和一系列的高科技产品让参观的老师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都说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听说周三下午参观深圳华为公司,是EMBA九期学员韩同学安排的,目前韩同学在华为任副总,所以周二我就赶到深圳,期待着这次参观。

周三下午2点半,我们准时从深圳大梅沙喜来登酒店驻地出发,驱车去华为。早就听说华为工作压力大,跳楼的员工特别多,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魔鬼公司会这样呢?

下午3点大巴车到达华为研发大楼,真的十分壮观和气派。我们赶紧上厕所解决中午的问题,我仿佛觉得自己没有离开喜来登酒店。卫生间整洁漂亮,装修不亚于喜来登,有专职的卫生清洁人员,这样的工作环境还能让员工跳楼?我一阵迷惑。到达一楼会议室,韩总早就喜笑颜开地等在那里,韩总是很帅气的北方小伙子,毕竟是上班的学兄,第一次见面,大家握手寒暄,就纷纷落座了。PPT中放着醒目的几个字:“热烈欢迎长江十期北京班同学莅临指导!”让人不禁感到温暖。接下来韩总介绍华为的总体运营情况。我听得十分入迷,没有记笔记。越来越肃然起敬,几个数据令我们叹为观止:华为年销售200多亿美元,60%以上是海外销售!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呀!这说明华为真正是跨国的中国企业。

韩总还介绍说,公司要求本地化率,这就是跨文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华为成功的一件武器。不仅如此,华为的流程管理非常出色,从发现客户需求到产品开发到上市销售一整套的流程还是十分科学的。这是华为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讲到华为的激励,韩总骄傲地说:“我们基本上是大锅饭,集体奖金制度,大家一起努力,大家都努力,团队中的个人不努力都不好意思。”是的,华为公司员工的压力不是公司强加的,而是这种激励机制让每个员工都必须努力,否则自己都觉得对不起团队成员。勤奋敬业是华为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十亿体能以下的项目,华为不会关注。”韩总介绍说,这句话体现华为的研发计划和目的。最后,大家提问时间,同学们的问题很多,很热烈。

接下来我们就驱车来到华为信息中心。整个信息中心像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半圆形的办公桌,员工们在那里办公。我们从2楼的参观窗往下看,井井有条。没有人看参观的人。讲解员介绍说:华为已经实现远程售后服务。国外任何华为的产品,只要与终端相连,信息中心会立即连通,并检查问题所在,工作人员在深圳就可以对华为产品进行维修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再走马观花地参观华为板田工业园区。占地1.3公里,2000多亩。由4个部分组成。园林设计有欧式的、日式的,东西方建筑的汇合,很漂亮。园区的花园、水系特别好看,真想象不到这里是公司,把公司见到花园里也是体现人文的理念。

篇7:华为培训心得

责任心与敬业精神

每一个华为员工必须有责任心以及对工作热爱,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来面对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客户。所谓责任心,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良好的动机和愿望,认真、规范、正确的做事,并且积极努力行动,追求结果。而敬业精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忠诚和热爱,包括我们的工作热情,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作为新员工的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我们的责任心以及对工作的热诚,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培养一种良好的性格基础。如果我们从点滴开始,对工作、家庭和身边的一切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那么我们就逐步走向成熟了,而且我们个人的生活也会幸福,因为我们活的坦荡荡,而且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问心无愧,别人对我们也会尊重。有些人抱怨这抱怨那,把责任推过来推过去,总想落一个自身清白,自身清闲,孰不知这已经不是一个华为人的行为了。当一个人不想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百个借口,可是当一个人想要把一件事做好时,他就会有一百种解决方案。我们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呢?答案应该很明显吧。

诚信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

华为十几年来铸就的成就只有两个字——诚信。华为文化让我们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不需丝毫的掩饰。华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务文化,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用户,在这种情况下,惟有诚信才是我们生存之道。对客户的诚信,对社会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这种诚信创造的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许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欺诈,也许我们这样做过的过程中会吃大亏,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只要你坚持,客户会选择你,对手会尊重你,员工会爱戴你,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大法宝。一个人不能一辈子做事,但要一辈子做人。

自我批判不断进步

一个人在世上,做任何事都不会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都有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的总结我的得失。开展自我批评,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自我批评不是今天才有的,几千年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在员工中开展自我批评,是员工从自身找到原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才能升华。另外,开展自我批评,也使员工不会推卸责任,有助于团队合作,有助于员工服从组织,这和华为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以前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总有“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就因为这“差不多”总是让自己不得不付出大量的“返工”劳动,甚至有些时候都没有办法弥补。可是这种事情不止一次发生,很明显自己缺乏的就是自我批判的这样一种态度。其实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不少时候我们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但是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只要我们抱着一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不断的去改进,从而不断进步,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而且经常总结个人的得与失,我们就能一步步走向更高的顶峰。

篇8:华为眼中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二十年前我去阿联酋,当飞机降落时,西亚非洲司司长告诉我,下去就是中东的香港。当时我不相信,下去一看,然后就写了一篇文章《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迪拜是没有一滴油的沙漠,现在比阿联酋还出名,这就是文化造就沙漠上的井喷。华为公司也要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在质量问题上的认识,仍然聚焦在产品、技术、工程质量……这些领域,而我认为质量应该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我们沿着现在的这条路,要走向新领域的研究,建立起大质量管理体系。

华为眼中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大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介入到公司的思想建设、哲学建设、管理理论建设等方面,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你们讲了很多“术”,我想讲讲“道”。你们看,法国波尔多产区只有名优红酒,从种子、土壤、种植……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这就是产品文化,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好产品。瑞士的钟表为什么能做到世界第一?法国大革命时要杀掉那些有钱人和能干人,这些人都跑去了瑞士,所以瑞士的钟表主要是在法语区,其中很多精密机件是德语区的。我再讲一个例子。德国斯图加特工程院院长带我去参观一个德国工学院,大学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他们都在车间里面对着图纸做零件,把这些零件装到汽车上去跑,跑完回来再评价多少分。经过这一轮,再开始学习几何、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所以德国制造的汽车永远是无敌天下。

每个人都愿意兢兢业业地做一些小事,这就是德国、日本的质量科学,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德国、日本这样的精密制造。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种文化?我们要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先进文化,最终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如果公司从上到下没有建立这种大质量体系,你们所提出的严格要求则是不可靠的城墙,最终都会被推翻。

其次,我们要建立起大质量体系架构,在中国、德国、日本建立大质量体系的能力中心。日本的材料科学非常发达,你们不要轻视京瓷,氮化镓就是陶瓷,那是无线电最主要的材料。我们要用日本的材料做全世界最好的产品;德国人很严谨,工艺、管理非常优秀;中国人善于胡思乱想,构架思维问题。我们把三者结合起来,就能支持华为全局性的质量。而且我们用工具、手段来代替人,购买世界上最好的工具,做出别人不可替代的产品,做到无敌,最后就能世界领先。

质量文化、质量哲学问题,其实德国、日本都是开放的,我们什么都能看到,为什么还是生产不出德国、日本那么好的产品呢?我们要敢于在这方面加快发展。即使我们的表格被别人拿去了,他们也不一定能读得懂,不要在非战略地方浪费力量。我在达沃斯讲话,说我自己“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也不懂财务”,有人就说我装萌。但是后面我说“提了桶浆糊,把十五万人粘在一起,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才有今天华为这么强大”,他不看后面这句话,看不懂。因为他不懂儒家哲学,也不懂妥协、灰度这种文化。我不像西方公司CEO什么都要懂,因为任务就是简单明了的那么几句话,然后就是目标,具体做事是业务部门的事情。其实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形成一种文化,共同奋斗构建公司,再加上质量管理。我们现在口号很厉害,大家很兴奋,要把这种热情转到积极的文化当中去。

质量是华为最重要的基础

华为最重要的基础是质量,我们要从以产品、工程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扩展到涵盖公司各个方面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质量不能仅仅涵盖产品、工程,你们现在是基础性理解,这点我已经同意了,你们就先把这一阶段推出去。质量目标我不反对,质量方针“华为承诺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这句话太有局限性,把我们约束起来了。我们的操作可以局限性,但是口号不能有局限性。比如,IT汇报提纲第一句话就应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就是IT部门的纲领,要超前各个部门的需求往前走。你们写好几篇文章贴到网上去给大家“洗澡”,然后我们再来讨论第二阶段——涵盖华为公司整体的大质量体系。华为的所有方面都要以效率为中心,都要以质量为中心,一个要多产粮食,一个要产好粮食。我愿意跟你们切开来讨论,先讨论思想体系,形成务虚,执行体系再讨论。达成共识后,目标就清晰了。

第二,华为不能只有一个首席质量官,应该涵盖很多领域。比如国家层面、BG层面、产品线层面等各级组织都应该有首席质量官,把相应的权力授给他,尽量把责任制落实到基层。这点你们的想法和我是一致的,我认为很好。

第三,在质量问题上,要永远记得七个反对,而且要坚决反对。我们要继续贯彻七个反对,反对完美主义,反对繁琐哲学,反对盲目创新,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员工参加变革,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入实用。我们讲的是端到端的质量管理,要反对局部优化影响了全局优化。现在每个部门都在讲自己的优化,但如果妨碍了全局优化就不是优化。

外部吸收,内部共享

高级干部与外部理论家沟通的德国、日本质量文化,参加沟通的人都去写篇文章,贴到心声社区上去,对全员开放,来推动华为公司的文化进步。高级干部要善于写心得,不用宏篇大论,就讲自己的理解。我们在很多方面有共识,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争取把表达方式标准化,然后传播出去,要让大家都在这里吸取能量,让年青人可以成长。今天的士兵里有“明日之星”,“明日之星”就是明天的将军。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能做好,我们就用你。现在有些高级干部基本不读文件,公司文件凝聚了多少领导的心血,每句语言都是经典的。如果只凭自己的经验工作,迟早会被历史淘汰掉。

当然,我们新生一代能成长,也不能让时代抛弃老一代。要让他们去参加训战结合,接受新的方法赋能。训战结合就是新老混合班,地区部总裁、代表处代表和小青年一个班。地区部总裁、代表进入循环赋能后,不是一定要把他变成专家,只要他明白我们这次变革的意义,会讲“要得,按刘司令的办”,用领导的推动力能支持专家去变革就行。

无生命管理才能生生不息

华为公司最宝贵的是无生命的管理体系,以规则、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争夺大数据流量时代的胜利。五千年来,世界文明古国巴比伦垮了,罗马垮了,但中国没垮。因为五千年的儒家文化,使中国拧成了一个面团。

华为公司最宝贵的是无生命的管理体系,因为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终于半明白了西方管理。只要公司不垮,就能无敌天下,如果公司垮了,这个文化就报废了,管理体系也没用了。我们要维持管理体系能有活力的持续运行,保持有动能,所以我们要保持盈利,逼大家不能搞低质量、低价格的经营。当然,也不能强调大幅度的激进改进,提出些莫名其妙的口号来。现在全世界没有哪家公司像华为一样,凝聚了十五万人团结起来冲,锋。未来的大数据流量越来越恐怖,我们代表人类争夺大数据流量未来制高点,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上一篇:清明期间安全提示 交通安全提示下一篇:读《人体》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