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之行后感

2024-05-02

梅园新村之行后感(通用4篇)

篇1:梅园新村之行后感

这个周末天气凉爽清新,我和几个同学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同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纪念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革命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为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5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谈判斗争。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谈判期间,坚定地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在国统区广泛地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了朋友,教育了人民,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梅园新村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最后一站,是中共党史重要的一页,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历史丰碑。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和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

纪念馆藏有文物1170件,其中一级藏品100件,内有当年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从1942年5月一直带在身边阅读的毛泽东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书面上有周恩来亲笔签署。还有1946年叶剑英、李克农、徐冰在北平军调部工作时,赠送董必武的一只刻有《兰亭集序》的铜墨盒,上面并刻有上、下款。

纪念馆以原址原貌陈列为主,并有专门介绍国共南京谈判的图片163帧、文物文献资料90件。该馆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共代表团谈判资料汇编》、《中共代表团谈判大事记》等书与《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影集。

它的保护范围:南至汉府街,北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原址外延35米,东至梅园新村17号东侧围墙,西至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围墙

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二层楼房3幢,共18间,占地面积4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主楼楼下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室等,楼上设有机要科等。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将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院内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都是当年中共代表团留下的。整个院内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砖木二层楼房1幢,砖木平房2座,共11间,占地面积15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楼房楼下是董必武、廖承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上是李维汉、钱瑛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中共代表团为了工作的方便与安全,将与梅园新村 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的原有大门堵死,在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与梅园新村30号相通,并在小院内两边加盖了两座小平房,以此挡住31号特务的视线。东边平房是政策研究室办公室,西边平房是警卫室。

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有砖木三层楼房1幢,二层楼房2幢,砖木平房2座,共29间,占地502.13平方米,建筑面积725平方米。其中,北边一幢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楼上设有电讯组、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加盖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中共代表团常在这里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陈列馆位于梅园新村街道西侧,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东侧,汉府街北面,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000平方米。这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周围有颇具民族风格的老虎窗、石刻透空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山墙上变形组合的马蹄莲,正面墙上变形梅花等艺术品,象征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处变不惊、从容机智的大将风度和傲霜斗雪、蔑视强权的坚强意志。西墙上现代抽象意味的浮雕式老虎窗和对当年监视、跟踪、盯梢的特务眼睛进行艺术夸张的现代镜面窗,与马路对面钟岚里国民党军统监视站相呼应,使人联想到代表团当年所处的险恶环境。陈列厅正中是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梅园风范》专题陈列以国共南京谈判史为线索,以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弘扬梅园风范为主题,以专题陈列为构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通过200多幅(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多媒体场景展示,体现了政治性、历史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凸现了革命纪念场馆的存史育人的社会教育功能。周恩来图书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图书馆主要收藏周恩来的论著、文献、照片、音像资料以及有关书刊、资料等,是全国第一家周恩来图书资料研究中心。

我从这一系列文物陈列、复原蜡像和多媒体展示中,更详细了解了“和谈之门”被国民党一手关闭的历史事实,也深入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团结进步所进行的艰苦斗争,一位位中共前辈领导人的智慧透过展品向我们显示了不曾被历史灰尘所掩盖的光芒。

平凡中见伟大,是我对这次参观的总体感受。平凡的环境、平凡的物品,透露出的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灵魂,周恩来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我党卓越的领导人,以他平凡的点点滴滴给我们上了一堂不平凡的党课。

篇2:梅园新村之行后感

[教学目的] 通过本文的教学,了解、掌握访问记的结构和写法,学习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品德,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领会周恩来肩负党的重托,在险恶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 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品德,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教学设计]

以讲授法、问题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本学期我们学习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提起他,中国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他的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他为新中国的建立鞠躬尽瘁,他待人谦虚,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是最彻底的“无产者”,一生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在他逝世后,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当时的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正患眼病准备做手术,得知他逝世的消息,金日成通知医疗组延期再做手术,因为做眼病手术是不能流泪的,否则容易感染。

他是谁呢?

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幻灯:周恩来照片)

今天,我们就跟着跟着郭沫若来一睹这位伟人的风采。

梅园新村之行(课件题目)

二、作者简介

(学生先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幻灯图片: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为其笔名。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诗作和历史剧影响最大,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诗人郭沫若:(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天上的街市》)。其代表作是第一部诗集《女神》,不仅确定了他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地位,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 念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凤凰涅磐》和《炉中煤》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郭沫若是一个重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女神》中的许多诗歌,都塑造了一个强烈追求个性解放并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抒情形象。继《女神》之后,又有《星空》和《前茅》两本诗集出版。

作为剧作家的郭沫若: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六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写作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梅园新村在南京。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谈、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一面与共产党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内战步步升级。为了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重庆跟国民党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在周恩来的协助下进行了著名的“重庆谈判”,终于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双十协定”,并召开了由全国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幻灯:重庆谈判)这一年,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为了便于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斗争,周恩来率代表团也迁往南京,住在梅园新村30号。(幻灯:梅园新村全境)国民党当局在中共代表团驻地周围设立了许多特务机关,并布置大批特务跟踪盯梢。周恩来身处险恶环境,不顾个人安危,坚定沉着,忘我地工作着。

抗战期间,郭沫若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对周恩来十分熟悉和敬佩,在南京时,他是梅园新村的常客。《梅园新村之行》就是他根据自己和周恩来一次短暂会见的印象写成的,文章真实地记录了周恩来在南京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时的生活情景,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四、学习要点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有二个目的,一是认识周恩来同志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缅怀伟人,二是学习、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先来了解一些人物描写的写作知识。(阅读单元训练目标及第五册中相关内容)

文章是通过叙述、描写人物的经历和活动场景来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人常用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那么这篇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刻画周恩来的形象的呢?

五、课文研析

(一)学生研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题目是《梅园新村之行》,“之行”就点明了这篇文章的文体——访问记。那么作为访问记,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呢?

2、本文是写人的文章,又是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周恩来的形象的呢?

(二)师生互动,解析文章

1、理清结构

全文是按照“去访问”、“访问中”、“访问后”的顺序安排文章的条理和结构,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全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去访问”:写去梅园新村路上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5—12段),“访问中”:写梅园新村的环境、周公馆的景物及其主人。

第三部分(第13段),“访问后”:写离开梅园新村

2、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1)侧面描写——环境描写:

①外部环境:

问题:找出梅园新村距离国民政府附近的语句 “梅园新村也在国府路上”、“走不好远”。

(补充:梅园新村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上,原国民政府总统府以西100米处)(幻灯照片:国民政府大门)。

问题:找出周围特务机关林立的语句

“听说特种任务的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

(幻灯照片:国民党特务用来监视中共代表团的窗口)

本句是比喻、反复两种辞格的兼用:用“狼犬”比喻国民党特务,三个“眼睛”是连续的反复,活画出国民党特务虎视眈眈的样子,说明了周恩来处境的危险与恶劣。

问题:这些环境描写说明了什么,对突出周恩来有什么作用? 说明周恩来正是在敌人心脏里同敌人斗争,足见斗争环境的险恶。

②内部环境:

问题一:找出并阅读描写内部环境的文字 课文第7、9小节。

(投影照片:梅园新村的内部环境一组照片)

问题二:内部环境主要写什么,突出了什么?

主要写客厅,突出小圆桌上一盆雨花台的文石,用文石的宁静、明朗、坚实、无我象征主人的精神。

(投影照片:一组室内环境照片)理解:这里作者是以石喻人。“宁静”,赞颂了周恩来稳健从容的态度;“明朗”,称颂他鲜明的原则立场;“坚实”。赞誉他万难不屈的精神;“无我”,歌颂他磊落无私的胸怀。

问题三:如何理解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

“绿洲”是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它象征生命的存在。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的中心南京,到处都是一片肃杀,一片荒芜,只有梅园新村30号才给人带来生机。它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的希望所在,是万众瞩目的地方。这里是用“绿洲”比喻梅园新村30号。

总结: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者在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格时,采取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它比正面叙写更有感染力,同时也是具体写作实际的需要,符合文章写作的逻辑。

能力拓展

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2)正面描写——肖像描写

问题一:找出文章正面描写周恩来的语句,并说明其作用

“恩来先生比起重庆时瘦了,大约因为过于忙碌,没有理发的闲暇吧,稍嫌长的头发因为过于愈见显得他的脸色苍白。”

(投影照片:周恩来)作用:表现主人公废寝忘食、日夜工作的辛劳以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轩昂的眉宇,炯炯的眼光,清朗的谈吐,依然是那样的有神”

(投影照片:周恩来)作用:表现主人公在繁剧的事务面前,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3、学习本文叙述、描写、议论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本文除叙述、描写之外,还运用了议论表达方式。

问题:学生找出议论的语句并思考有关含义。

课文中对国府门前石狮子的评论,对铁路就在国府墙下的评论,都蕴含着对国民党政权的讽刺与批评。

写周公馆庭院大动土木的情景,由此而尖锐地批评那些“专爱讲体统的先生们”,“让这篇粗杂的草稿老是不成体统”,“把所有的兴趣集中在内战的赌博上”,这些议论,既揭露了国民党政权的实质,也反衬了周公馆及其主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的处理是最难处的,责任那么重大,事务那么繁剧,环境又那么拂逆。”周恩来身在国统区的心脏,面对表面和谈暗地里却调兵遣将挑起内战的谈判对手,“境遇是 最难处的”;受党中央的委托,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情,确是“责任那么重大”;既要和国民党谈判,又要对付美国设计的骗局,还要经常会晤国内外友人、民主党派人士和文化、艺术、新闻各界人士,还需经常往返南京、上海之间,确是“事务那么繁剧”;身居虎穴魔窟,“狼犬的眼睛”到处都是,“环境又那么拂逆”。“难处”、“重大”、“繁剧”、“拂逆”的准确运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周恩来面临的斗争极端艰苦复杂。可是周恩来却迎难而上,“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丝毫也不敢放松,不能放松,不肯放松”用排比手法高度赞扬了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对党对人民的一片丹心。

写会见周恩来时,作者也议论道:“谈判也不一定真是‘无益’,他所参预的谈判每每是关系着民族的生死存亡,只是和他所花费的精力比较起来,成就究竟是显得那么微末。这是一个深刻的民族的悲哀,这是一位才干出类的人,却没有更积极性的建设工作给他做。”这一段议论,高度评价了周恩来从事谈判工作的重大意义,盛赞他出色的才干以及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的崇高品质,寄寓着作者对周恩来无限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谴责了造成周恩来花费大量精力而成就却显得那么微末的国民党政权。

4、明确主题

作者通过对走访梅园新村所见所感的叙写,高度赞扬了周恩来肩负党的重托,在险恶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特务统治及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六、认识伟人——世界政要眼中的周恩来

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1、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时间:1972年2月22日上午,地点: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3、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Mao.ZD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4、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说:“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5、建国前,斯大林和米高扬也说过:“你们在筹建government方面不会有麻烦,因为你们有现成的一位总理,周恩来。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

6、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对毛主席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末了,他又补了一句:“前天美国报纸上登的。”

7、苏联总理柯西金在会见日本创价协会会长池田大作时说:“请你转告周总理,周 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

8、英国前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记者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9、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 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10、印度印中友协会长说;“世界上的领导人,能多一些像周总理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在国内也同样,要是能多几个像周总理这样的领袖和Communistparty员,国家就会很好了。

11、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12、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说过:“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七、关于课后练习:

(二)1.①交代位置,说明梅园新村和国民政府同在国府路上;引出比较的双方——梅园新村和国民政府,为下文的写作作铺垫:

②中国封建王朝的宫廷府第都是“坐北朝南”的,封建君主是“坐北向南”的,封建的庭院也都是相当幽深的。从“坐北朝南”的幽深庭院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同旧的封建王朝有共同之处。

⑧句中的“也”字,使人联想起封建社会的官府。作者含蓄地讽刺了当时的国府异常腐败、专事镇压人民的实质

八、课外作业:

1、课后练习二

篇3:青海之行——游后感

实习报告

学院:年级:姓名:学号:

旅游学院

2011级2班

王雪丽

201141100050

领略西北风光——青海

2014年10月22号,我们踏上了奔赴西宁的火车。从长达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之行,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周的实习生活。在看到我们的行程单之后,便对此次的实习充满了期待与向往,无时不刻地期待着去领略一下祖国大西北的独特风光,感受伟大祖国的不同魅力。

三十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对于不常出门的我来说也算是绝对的新鲜,内心也不免有些发怵。但更让人振奋的是我们将要跨越的是将近大半个中国,沿途的风光无限,车厢内众多熟悉的同学的面孔,对于我们来讲,不能不说更是一种特别而且值得珍惜的经历。在这三十多个小时的旅途中,我们经过了青岛,潍坊,青州,淄博,章丘,济南,泰安,兖州,滕州,枣庄西,徐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陇西,定西,兰州,海石湾,西宁西。从始发站到终点站,跨越6省22市,全程2476公里,历时30.5个小时。不得不说这次的火车旅程已经在自己短暂的生命中创下了坐火车的各种纪录,此次的实习从一开始便预示了它的不一般与特别之处。

在旅途中随着火车的西进,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楼越来越稀疏,尤其到了西安往西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车外“氛围”的变化,房屋不再是钢筋水泥混凝土,而是较为“原始”的砖房或者土墙,稀稀落落。无时不刻提醒着你,大西北已经越来越近。也确实感受到,祖国的西北需要我们的开拓与建设,那种落差,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火车在这种感叹中行驶之时,清楚的记得在陕西的宝鸡站,注意到从站中拥出的人们,不管是从衣着还是精神风貌其实跟我们相差无几,展示着他们的生活,其实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实实在在的有所提高的,不管东部沿海,还是西北内陆。其实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甘肃天水时那里壮观的山水美景,仿佛臵身与江南那山水交融的情境中,而那葱郁的、高大而又雄壮的群山又使人无法忘怀这是豪放粗犷的西北,有机会的话定会到那里一游。在10月23号傍晚六点半左右我们抵达了西宁,火车即将进站时,最先让我们整车厢都惊呼的便是雪顶的高山,后来经导游才得知,在我们去青海大概前两个周前下过一场大雪我们才有机会在这个季节看到雪顶群山。

下了火车,我们乘上了驱往酒店的大巴车。已经23号晚上七点多的西宁,路上依然在堵车。有人曾说道,其实我们有两大“赌城”,一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拉斯维加斯,另一个就是西宁,当然是这个“堵”城,其实也印证了西宁其实是一个有些小繁华的省会城市。在路上,“满载广告”的公交、出租,“欢迎来到夏都”等等的字眼,我们同学之间就开始猜测,为何称西宁是夏都,什么西夏都城啊云云的,更有甚者说因为西宁的出租都是夏利?!后来的游览过程中导游跟我们解释说,是由于西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最高温的不会超过30摄氏度,是避暑的好去处(但其一个显著的也是其最大的不足就是夏季光照过于强烈),因此被称为夏都。

我们住的第一家酒店是三江源酒店,很不错的经济型酒店。西宁三江源宾馆是一家经济型酒店,位于西宁市南山东路和建新路十字路口,邻近南山公园,出行方便,门口有多趟公交车经过(南山东路站),如果打车,到西宁市内大部分地区的士费用不超过10元。饮食也很方便,距离200米内有多家饮食店:如藏餐馆、各种清真牛羊肉馆、各种清真面馆和川菜馆等。西宁三江源宾馆房间装修豪华,设施齐全。各项设施齐全,免费WIFI,周边餐厅服务也还算可以。

第一天,在前往第一个景点的途中我们的导游小冯给首次到青海的我们介绍了青海的一些人文、地理知识。在青海,这里有三山、三水之称。三山包括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从南到北)横跨青海省,而三水当然是著名的黄河、长江、澜沧江,而青海也是以三条江水的发源地而闻名,三江源位于距西宁三百公里左右的玉树。在青海还有一条河,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有一字之差的黄水河被誉为西宁人民的母亲河。青海的占地面积在全国排名第四,有72.1万平方公里,拥有500多万人口,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与这里的自然气候与环境有很大关系。这样的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极具特色的青海,人称青海有三大怪:青海的山上不长“草”;青海的屋顶能“赛跑”;青海的姑娘不“洗澡”,这些都与当地的自然与气候环境有分不开的关系。当地46%的人们都是少数民族,世居的主要有五个民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后两者属于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此次的旅行中我们有幸参观了土族人民的文化风情。同时导游还表示,西宁是全国进藏火车的中转站,于2007.07月开始通行,此前进藏观光旅游的乘客们只能通过大巴车进藏。

我们的第一站是丹葛尔古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丹葛尔古城地处湟源县,导游跟我们介绍说,湟源县有三大特色:青海湟鱼(青海湖特有)、湟源县美女、湟源的陈醋。在丹葛尔古城中我们就有见到很多古老的卖陈醋的店面。在古城里我们还欣赏了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节目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气息。

第二站我们去的是日月山,日月山坐落在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既是湟源县、共和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省内、外流域水系分水岭和农、牧区天然分界线,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相传,作为告别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帐篷,在故乡做最后一梦,伫望故乡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前父皇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没想到镜中出现的却是长安繁华的景色,令她离愁倍增。公主悲喜交加,泪如泉涌。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在东的是日镜,摔在西的是月镜,摔碎的镜片让泪水和风沙掩埋,成为今天的日月二山。同时日月山也是进入青藏地区的分界线,过了日月山,我们便算是远离了农耕区,正式进入了畜牧区。满山的经幡、白雪,藏地的蓝天、白云,感受着当年文成公主万般无奈与为国牺牲自我的决绝,这样的日月山别有一番滋味。下一站,青海湖。

离开日月山,我们向第三站前进,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青海湖。中途我们在倒淌河稍作了停歇,之所以被称作倒淌河,是由于它是自东向西流动的。但事实上,这条河目前已经接近干涸。但在这里,我有幸吃到了当地的酥油糌粑,挺香,虽然有些吃不惯。短暂的停歇,下午启程,坐在行驶在青藏公路上的大巴上,伴着绵延的雪顶群山,清澈的泉水,漫山的羊群,感受着浓郁的藏族风情,也算是这次旅行中最大的享受了。突然有那么一刻,一条细长的蓝带映入眼帘,惊呼兴奋的我们知道,青海湖就在眼前了。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24号下午我们到了当地住宿的酒店,在酒店稍作整顿,我们一伙便步行到了青海湖,不得不说,徒步走在青藏公路上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莫名的神圣感。十分钟的路,青海湖就这样一股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蓝蓝的湖水,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羊群,身著藏袍的当地居民,每一样,就连空气中淡淡的清新,无不都在向远方来到客人诉说着,展现着,古老神秘的气息。每一刻,都在被这里的美震撼着、感染着。

在旅行期间我们共住了四家酒店,第一晚的三江源,剩下两家分别是位于青海湖畔的青海湖扎西度假藏式e家酒店,还有贵德梨都大酒店,另一个是西宁当地的一个经济型酒店,西雅酒店。其中最具当地特色的便是我们当晚住的青海湖扎西度假藏式e家酒店,是诸多自驾、越野e族等的青海湖指定接待点;高原藏式风格,附设观景天台、酒吧、卡拉OK厅、休闲天井,旅馆位于美青海湖边(相距约400米),站在前、后院即可看到湖,背向广阔草原和雄伟绵延的南山,楼顶大型观景平台,湖光山色草地牛羊尽收眼底,欣赏日出、日落、夜晚星空尤其赏心悦目,可以尽享高原藏家惬意生活。很喜欢这家的特色旅馆的风格,我们在这里也度过了很难忘的一晚。篝火晚会、烤全羊、师生狂欢、酒店疯狂K歌,大家都有玩到嗨。还有美到让人窒息的澄澈的夜空,大家都在遗憾无法拍下,这样的美景,记在心里,印入脑海,是不是更有意义。一切都是那样完美,但是对我而言,完美中不太完美的就是,高原反应。基本一晚上没怎么睡,那种呼吸困难的感觉,时髦点说,也是醉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酒店里没有暖气或者电热毯之类的取暖设施,晚上很冷,虽然这个季节的青海算是淡季,但是着实会对游客带来不适。不管怎么说,这里的种种都会是一生的铭记。

纠结难忘的一晚过后,25号一早,我们踏上了去茶卡盐湖的漫长旅程(据导游介绍,500公里左右),一路载歌载舞,欢歌笑语,途中经过了我们此次旅行的最高地点,拉脊山,海拔3800多米,漫山的白雪经幡是这里的第一印象,但是同样因为自己忙于“感受”高原反应,对这个制高点,并没有很享受,算是留下的遗憾吧。接近中午时分我们来到茶卡县,茶卡盐湖,也是自己很期待的一个景点。却是拖着高原反应与晕车双重“享受”的疲惫身躯,开始了在茶卡盐湖的参观。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茶卡盐湖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和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它与同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一望无际的盐湖,宽厚宏大的盐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显出异样的美。更有同学,租来当地人的摩托车在宽广的盐湖上“驰骋”,在风中尽情感受这里的别样风光。

结束了美丽的茶卡盐湖行,我们开始了漫漫大巴路,五六个小时的车程,25号晚上我们抵达了宁静的美丽小镇贵德挺进。贵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贵德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卡约”文化遗址、汉唐古堡,明清楼阁,记载着贵德历史和文化。之所以说它是宁静美丽,对贵德这个小县城的第一感觉就是,整洁干净的街道,林立的店铺各具特色但又不失简约之风。虽然简单,但是各类大型小型超市、饭馆、娱乐场所,应有尽有,足够满足游客的所有需求。不管是饭馆还是街边小吃,街头绝对没有任何垃圾甚至我们常常会在别地看到的污水肆流的场景,空气中那种淡淡的淳朴之味,让人为之着迷。看惯了城市喧嚣尘上的景观,来到这里,足以让我们那颗沉浮不定的心得到片刻的歇息,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中,感受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与生活气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心灵的享受,只可惜我们只是在这里稍作停歇。晚上我们住在了贵德当地的梨都大酒店,算是一家准三星酒店,也是我们住过最好的一家了,酒店各项设施完备,也是我们住的唯一一家含早的酒店。导游跟我们介绍,贵德盛产梨,每年到了梨花盛开的季节,当地人们都会一家老少乘车欣赏漫山的梨花。这里的梨我们也有买到,气候环境的原因,比我们平常见到的会小很多,口味也还可以。

26号一早,我们离开梨都大酒店,前往贵德丹霞地质公园,途中我们经过了黄河清大桥,在那里我们见到了最澄澈的黄河,切身体会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真正含义。清晨时分,雾气迷蒙、阳光和煦,给我们不曾见过的黄河蒙上了一层迷人的幔纱。在这里才能准确的理解,黄河,是这样透明清凉的黄河水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的母亲河。但,是什么,又是谁,让现在的黄河,成为了真正的“黄河”,就像当年一位外国友人游览了流经黄土高原的浑浊的黄河之后,曾感叹道:黄河带走的不是泥沙,随着河水流逝的是中华大地的血液。如今这样浑沌的黄河,带走的何尝不是昔日养育我们的那条澄澈的母亲河!新一代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反思、去行动。

上午我们到达贵德丹霞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在贵德有数处,而我们参观的就是最著名的是阿什贡峡。贵德丹霞地貌,形成于1亿2千万年前。阿什贡峡谷地处黄河北岸,两侧山峦夹峙,高耸入云,红的似火红,青的如黛。山崖经亿万年的风沙侵蚀,形状各异,有的似老人久经风霜的面孔;有的似取经路上的唐僧师徒;还有多种动物造型,各种形状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惟妙惟肖、耐人寻味。

下午,我们开始了此次青海游的宗教人文景观的游览。首先是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景点的导游跟我们介绍了塔尔寺的镇寺之宝,是一座由八百多金的黄金堆砌、无数的珍珠玛瑙翡翠装饰而成,还包括1.7亿两的白银。寺内富丽堂皇的装饰,让我们叹为观止。

宗教人文游的第二站是东关清真大寺,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在寺里,当地的穆斯林给我们讲解了伊斯兰教的相关文化传统与宗教特点,包括穆斯林的生活、信仰等,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真实的穆斯林生活。

回到西宁,不知是已经适应还是海拔的下降,自己高原反应的不适感已经浑然不存。大巴车驶在西宁的街头,不时会有树木擦过车顶。开始以为是城市绿化的不足之处,经寻导游才得知,是由于大概两周前下的大雪将路边的树木压断(主要是榆树、柳树,耐旱、耐寒)所致。而我们当时去的的时候温度平均在15摄氏度左右,当地的温差、气候变化之大可想而知。当晚我们住在当地一家叫做西雅的商务酒店,设施良好,酒店位臵在市区内。唯独一样,作为商务酒店,最大的不足之处也是不能理解的地方就是没有WIFI。

27号,我们迎来了在青海的最后一天,最后一站,互助县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互助彩虹部落——土族。途中经过了著名的十二盘坡,六个180度急转弯的山路,不得不说对于司机师傅的驾驶技术是个考验。但是到了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却因为园内道路施工,原定的游览计划不得不取消。虽然没有深入公园内,但是在大巴驶到之处,树木林立、群山绵延、清澈的泉水、悠闲的羊群。正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言的意境一般: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进而转站互助彩虹部落,土族人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认为“客来了,福来了”,当客人来这里做客,土族人为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敬上三杯芬芳四溢的青稞美酒。三杯酒广场以这一民俗为元素,以七色彩虹、土族盘绣和12根红砂岩浮雕柱为背景,直观体现出“彩虹故乡”的象征寓意。热情好客是土族共同的优良传统,青稞美酒更是土族表达感情的最好载体。土族人视“三”为吉祥数字,举酒施礼也是土族的传统礼仪。来客抵达,要敬“临门三杯酒”;客人上炕,要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启程,要敬“上马三杯酒”,一喝就要三杯。热情好客的土族人认为,客人酒喝得越多,主人就会越高兴,代表了自己的待客周到与成功。参观了土族的纳顿庄园,品尝了当地醇正的青稞酒,热情似酒的土族阿姑、阿乌(方言:姑娘、小伙)为我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民族表演,感受着不同文化的魅力。

就这样为期一周的青海游结束,带着满心沉甸甸的回忆,27号晚上10点55点我们便踏上了回青的火车。这次的综合实习,对自己来说意义非凡,不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人生阅历都划上了浓重的一笔。首先,很感谢我们的地接导游小冯,运用专业的导游服务让我们对青海的自然、人文景观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领略了大美青海的独特魅力,在带我们游览的同时不忘传授我们一些专业的导游工作经验,七天的行程一直陪伴着我们。但是行程中也有些小的问题。第一个也是最先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在青海湖扎西e家酒店,我们在酒店订的团餐由于预订的人数与实到用餐的人员不一致,协调不当导致酒店餐厅并没有按照预订的团餐出餐。问题就出在,全陪只是提前统计了人数,并将人数告知酒店,最终用餐的人数有变动没有协调好。像这样的情况,全陪在统计人数的时候提前将餐费收齐或许就会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地接小冯很尽职,在一些景点会提前告知我们千万不要购买当地人在景区兜售的饰品等特色产品,因为确实有先例,游客被纠缠甚至动手的情况,这一点很贴心,是很多导游做不到的。但是并没有给我们介绍适合地点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也没有留有足够的时间,尤其对于女生来讲购买一些当地特色的饰品服饰等。最后我们只被建议在西宁市各个大型超市购买了少量价格较高的特产。第三,对于这样属于特殊地域,高原地区的旅游观光行,应该有不少像我这样,对高原气候适应有困难的游客,明显的高原反应第一次遇到也不清楚如何应对,但是导游、全陪在全程中并未告知任何这方面的信息或者提醒。或者在我们出团之前,旅行社可以做出相关告知,比如旅行前游客对于高原反应可以做什么样的准备,带点相关药品等等。当然这个可能不算是问题,可以算是一个建议吧。第四,在我们进景区时,导游会讲,要提前去问一下景区的电瓶车是否开放,景点是否开放等等。包括我们在互助县北山国家公园,由于修路的问题游览被迫取消,当时如果电瓶车开放,那我们是可以进到景区的,但是由于当时淡季,导游并不确定是否有电瓶车服务,我们只能坐大巴进景区,而修路又导致大巴车无法进入,使得行程取消,对我们来讲算是挺大的遗憾。如果这些问题地接方面提前直接与景区联系妥当,我们也不会浪费一些多余的时间与精力了,将这些小事提前落实好,行程的效率也就提高了。第五,在我们行程的最后一天,一个小的问题,我们的大巴车上多了一位“客人”,是我们导游小冯的“情妹妹”,难免就会有些不合适的举动。对于游客,其实多一个人可能反而更加热闹,但是,我认为虽然导游的工作是带游客四处游玩,休闲娱乐,即使这样,那也算是工作,导游的形象很重要,好的形象代表对游客的尊重,在工作期间带上家属,算不算是不专业的一种呢。虽然学的旅游管理,但是在实际中的经验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把自己发现几点小问题加以描述,以后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自己也会尽力抓住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希望能够成为专业的旅游人!

最后,非常感谢我们学院在我们即将毕业之时,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亲身体会了我们所学的专业,在实战中演练真实感受了一把,与我们去年酒店实习遥相呼应。青海游更让我真切的体会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壮瑰丽,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宗教文化的神秘莫测,着实让我震惊、感动与骄傲。对于我们每个旅游学子,都是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为我们踏上社会奏响了前乐。再次,感谢学校以及学院老师给我们争取的这次来之不易的综合实习,还有为我们这次青海游付出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

篇4:《大道之行》读后感

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构想了美好的大同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老人的晚年生活,中年人应有的作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时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这是大同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为实现这样的社会生活而奋斗着,奋斗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人民是社会主义生活的主人,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水平都逐步提高了。各种慈善机构相继成立了。如老年人协会,(还有养老院)、孤儿院、残联协会等等,使“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的思想逐步得到落实。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因为它充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就在社会主义公德正在得到认同和颂扬的同时,却正遭受一些人的亵渎。

一次,我到县城去玩。在餐馆吃午饭时,碰到了这样的一件怪事:一个老奶奶从门外走来,老板说:“老奶奶又来了,真是小猪儿好卖,天天来呀”!接着是招呼老奶奶坐下,连忙给老奶奶打来饭菜,让老奶奶吃。因为老奶奶是壮族,老板用汉话告诉我们几个宾客,老奶奶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很有钱。分家后,老奶奶轮流着跟四个儿子住,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却让老奶奶成了无人供养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在老大家住,还差四五天才满一个月,可老大就叫着让老二接走。这到没什么,最让老奶奶受不了的是,每次让老奶奶吃饭,汤汤渣渣就是一碗“咚”地,砸在老奶奶的面前,说:“来,吃饭!”。老大如此,老二老三老四也是这样。

老奶奶边吃饭边用壮族话对老板表示感谢,说没有老板了,她可能就活不成了。老板用汉话给我们说,他没有母亲,老奶奶就是他的母亲,他要做老奶奶的儿子。我听了老奶奶的遭遇,停了老板的话,心里有一股激流在涌动,眼睛湿润了。临走时,那个老板又说:“只要老奶奶一要钱,他就给,每次都是五元”。我在想,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供养自己的老人,而别人却要供养呢?怪哉!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得到体现?

《大道之行》读后感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一个描述,也是人类的理想社会状态,即大同社会。但大同社会的前提是“大道之行也”。

和大同社会一样,教育也是需要实现大同的。而实现教育大同的前提当然也在于大道,我认为这个大道则掌握在老师的手里。也只有实行了大道,老师才会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道之于老师应是无限的耐心和爱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几千年来,老师的形象已在人们的思想中定格。拥有一颗爱心是老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孩子们的心灵和视野是纯粹的、干净的,所以我们老师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去看待学生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我一直谨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语文底子特别薄弱,基本的课文都读不下来,而且心理也比较自卑。于是,我找他谈了谈,发现他现在的学习态度很端正,只是由于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跟不上进程心里很是苦闷。

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鼓励他首先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其次,针对他的学习情况,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在学好现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帮助他复习以前落下的知识。就这样,慢慢的,这个男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棒,更重要的,他自己也越来越自信了。在我的身边有很多老师都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所有,几十年如一日,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何以支撑起她们的信念? 道之于老师应是不断进步的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礼不言,下自成蹊。”当今社会发展之迅速令人咋舌。昨日还是粉笔书写的三尺讲台,转眼已全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设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熟练地掌握电脑技术,并把它应用到教学上来。当然,教学水平不光光体现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更重要的还是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以及独特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一堂数学课能上的哄堂大笑,并在笑声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的艺术。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想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就必须得学习这种教学艺术,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和经营方式,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新时代的我们,要向着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前进。

道之于老师应是无与伦比的责任感。

老师的责任感关乎学生,关乎家庭,关乎国家和社会。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国家的兴衰在于少年,而少年的兴衰在于教育,教育的支持者则是老师。老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责任关乎民族。所以责任感对于老师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是超乎任何一项技能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一个老师丧失了责任感,那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就不能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工作,这种老师是不允许存在的。在我身边的老师们,都是充满强烈的责任感的。有同学生病了,及时帮他们送去治疗;有的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老师们及时帮他们分析开导,让他们走出困境。生活上出现了问题,老师们也都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们……所有这一切,都是老师充满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依旧要不断的加强这种责任感,为了我们的少年而努力,争取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道之于老师应是……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新中国建立之初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也是一样,但离大同社会的梦想还有很远,“大同”社会以及教育大同是一幅宏伟瑰丽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有梦就是理想,为了我们心中这份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那份大同蓝图,去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仍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大道之行》读后感

大道,顾名思义,在古代即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而大道之行也,意思就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而《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就是全面的描绘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世界;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虽然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不免显得有点荒诞离奇,但却阐明啦作者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差、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幻想美好生活。然而我们的祖国现在正一步步的走向繁荣昌盛,在向现代化进军的途中,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瞠目的成果。并且,国家也大力提倡救济老弱病残的活动,成立了许多关心社会每一个人的基金会,以更好的保障老弱病残人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努力成为"大同”社会的标志吗?

上一篇:化处印象_小学作文下一篇:四川环保协会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