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处印象_小学作文

2024-05-02

化处印象_小学作文(精选7篇)

篇1:化处印象_小学作文

北京印象之四_小学作文

大家一定都知道故宫吧!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帝王宫殿,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建筑群。

8月2日,我们就在故宫里游览。故宫有四门,正南为午门,正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我们是从正南的午门进入故宫的。哦对了,看过《还珠格格》的人都知道,谁把皇帝惹急了,皇帝都会说:“拉出午门斩首!”其实不是的,因为皇帝上朝的宫殿叫太和殿,午门正对着太和殿。当时的皇帝很迷信,怕自己的皇宫沾晦气,所以不会在自己家门口DD午门杀人的。所以我想让大家知道,电视里的那中说法是错误的。

要来说说故宫的宫殿房舍,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故宫的面积占地72万平方米,宫殿房舍竟有9000多间!这么大的故宫,这么多的房间,这皇帝可真贪心!据说,故宫是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除了四门之外,还以太和、中和、保和殿为中心。皇帝每天上朝的时间都不一样,都是由皇宫里的算命先生算出一个最好的.时辰才上朝的。在每天上朝之前,皇帝就坐在保和殿里休息。中和殿里主要是举办两件事情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皇帝选皇后,第二件事情就是皇帝把自己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的时候,才在中和殿里举行。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是什么做什么呢?乾清宫就是皇帝的寝宫,皇帝睡觉的地方;交泰殿就是皇帝和皇后、妃子生孩子的地方;坤宁宫自然就是皇后的寝宫了。另外还有养心殿、御花园……算一算,要把9000多间房子全部游完,需要多长时间啊!我不得不佩服建造故宫的人,在古代没有吊车之类的的工具,只能人工建造,一共是由三代皇帝建造而成的,更加让人感觉到了它的珍贵。

篇2:化处印象_小学作文

聘用方:化处镇水母中心小学法定代表人:周斌

受聘方:居住地址:

一、聘用合同期限

(一)签订合同期限自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止,期限是乙方为甲方工作的最低服务期限。

(二)合同到期自然终止,试用期内乙方如果不符合甲方聘用要求的,甲方即可解除聘用合同。

(三)合同期满,如甲方仍需聘用乙方,在取得乙方同意的情况下,续签聘用合同。

二、甲、乙双方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聘用乙方在水母小学年级岗位工作。在聘用期中,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乙方岗位。

(二)甲方根据招聘岗位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乙方工作提出要求,按国家、地方及学校的有关规定为乙方提供岗位工作条件及工资、福利等待遇,负责对乙方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当事人依照协议享有权利及承担义务。

(三)乙方依法享有参与甲方民主管理。同时,乙方应按与各部门签订的《岗位任务书》中甲、乙双方约定的岗位任务和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实现聘期工作目标,接受甲方的考核及管理;遵守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和甲方的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服从甲方管理,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如违法、违纪由甲方按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三、聘用合同解除和终止

乙方自动放弃或拒绝参加岗位聘任,视作提出解除聘用合同。

聘用合同终止或解除,乙方应按规定办妥工作移交、财物归还等离校手续,方可离开甲方或按甲方规定的时间离开。

(一)乙方按月领取代课费800元。

(二)本合同一式二份,甲方、乙方各执壹份。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章)

乙方(签章)

化处镇水母中心小学

篇3:化处印象_小学作文

一、释放人性, 展现自我情感

一说到作文课, 许多教师都会从拓展学生思维, 开拓学生视野, 注重写作方法、讲求写作技艺来谈起, 这些说法当然无庸置疑。 但我个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不应只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更应该注重人性的释放和自我情感的展现。 就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说:能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将句子写通顺, 能将事情有重点的写具体, 写清楚。 ”即我手写我心。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 因此, 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才能打开学生作文思路。 当学生情感丰富强烈、兴趣盎然时, 写作就变得积极主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评价,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创新的闪光点, 及时给与鼓励,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激发写作的动机。 我曾经看过一句教育名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尊重人性。 ”对于人性的尊重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倾听心声, 尊重情感。 现在我们读学生的作文, 总觉得虚假, 要么是干巴巴的流水账, 要么是给你编一个美丽的故事。 对小学生来说, 让他们即要说实话, 又要有新意, 即要注意遣词造句, 还要注意写作方法, 这谈何容易。 这种要求常常让学生无从下手, 只能敷衍了事, 完成任务, 无法将真实的东西写出来。 因此, 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能通过亲身体验, 写出真实的感受, 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 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 唯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 捕捉出作文生动形象, 内容具体的素材。 将心中的情感从笔尖缓缓流出, 这种自然、真实、不加雕琢的东西才应是我们作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小学作文课模式的构想

从二年级起, 我们就要求学生写话、写日记甚至写作文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 能用自己的话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就行了。 以我的经历, 我觉得二三年级应该是说作文、改作文。 说”是写的前奏, “写”是说的深化。 “说”这一口头表达,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所说的是连贯、流畅的语言, 更有利于落笔成文。 要加强语言表达, 以说促写、多说多写, 是非常重要的。 四年级是仿作文, 当然, 仿写既不是机械性的, 更不是随意性的, 应该是有序和有机进行的。 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 有的课文更是典范。 教师应慧眼识材, 抓住读写结合点, 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 做到仿中有创。 五、六年级才是写作文, 这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部分学生到六年级才能试着写作文。 当然, 改要改得巧妙, 仿要仿得真实。 改与仿是写的积累, 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达到写的水平。 读是写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伸。 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是让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对度的把握要准

对不同年级、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文要求,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有些学生要拔高要求, 有些学生要降低标准。 有些作文要求适当用一些写作手法, 有些学生能用恰当的语句写通顺、写清楚就行了。 过度的要求、过多的限制反而让学生无从下手, 抺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望而生畏。 比如四年级下册作文“手”的教学, 对“手”的反面拓展与描写, 我认为在课后给学生点一下即可, 没必要在课堂上细说, 增加负担反而扰乱了主题。

四、注重课外积累

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 词汇缺乏、知识面窄, 在语言表达上较不确切、不生动具体,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我认为注重平时积累, 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教师要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平时, 我们都要求学生注重积累, 但积累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能背出许多好词佳句, 但却用不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今天的课, 我认为积累不单纯是背, 要让学生的积累更有效,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如下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从而达到轻松作文的目的。 首先要让积累变得有意义, 让语言积累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 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 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 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 使习作锦上添花。 其次, 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用词用句的地方。 比如本节课中, 我搜集了一些写手的词句, 然后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试着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让这些好词佳句成为有意义的积累, 这种方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词句,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积累方法——有效积累, 让他们在生活中自觉积累, 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也才能成为“写”的主宰者。

五、教给学生自改方法, 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的诞生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 仔细斟酌而成的。 学生在上了教师的指导课后, 经过自己的思考, 完成的作文仅仅是一篇初稿。 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肯定其作文的成绩, 未能明确指出其修改的方向、方法, 未能教会他们自评自改的本领。 那么, 学生写作积极性又能坚持多久呢?

因此, 在教学生自改作文时, 首先教给学生修改方法, 指出修改范围。 让学生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 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 在原文上进行修改。 一次突破一个重点, 解决一个问题, 然后逐步加深难度, 达到全面修改。 要让学生知道修改哪些方面。 一是内容方面:看看中心是否明确, 思想是否健康, 情节是否真实, 材料是否充实等。 二是结构方面:看看顺序是否恰当, 分段是否合理, 条理是否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 过度是否自然等。 三是语言方面:看看语句是否通顺, 前后是否连贯, 有无错别字, 有无用错的标点等。

篇4:英语作文_给我印象深刻的老师

The Teachers Who Impressed Me Deeply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teacher I like.When I wa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ird grade, I met a good teacher named Huang zhufang.She taught us physics.Almost every class he made jokes with us.His class was full of laughter with warm atmosphere.He explained to us the life of the physical knowledge which broadened my horizon, and gave us the magic shows.The most deeply impression I remembered was that how to use a round rope through the neck form the back to the front directly.Under his education, I had a strong interest in physics, performance had also been greatly improved.

篇5:印象_

当我们因疫情居家隔离时,有人仍在手术台、在病房努力挽救生命。他们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

我记得老师在班会上,曾给我们看过白衣天使的视频和照片,为了工作便利和节省抢救病人的时间,有的剪掉了美丽的长发;有的脸上因为长久佩戴口罩,头戴厚厚的防护罩,在额头和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一位医生脱下防护服时,许多水珠从他湿透的防护服里流了出来!那一幕让我很心痛!

更让人心痛和惋惜的是,有些白衣天使没有看到抗击疫情胜利,却被这可恶的病毒吞噬了生命!虽然他们牺牲了,但是在我心中是最美的。

如果要问我:今生最美的印象是什么?我会果断告诉你,不是歌星,不是影星,而是他们!

当我们和家人团圆时,有人选择离开温暖的家,离开需要关心的亲人,奔向疫情重灾区,他们是科学家、医学教授和专家。

那位令人敬佩的钟南山爷爷,到了要退休的年龄了,本来应该安享幸福晚年生活时,却毅然选择逆行,奔赴抗疫前线,留下来与年轻的“白衣天使”们共同作战!

所以,我骄傲!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国家!疫情面前,没有人退缩!我想说: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我们会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篇6:印象_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是诗人郭沫若用来形容无锡太湖的风景的。鼋头渚是无锡境内的太湖的一个半岛,因为因为湖中有一块巨石突出水面,状如浮鼋翘首得名, 是国家五A风景区。

一次,我们去了鼋头渚。先是要越过第一道“防线”C人群,才能上轮船。终于,我们上了船,开始超过湖面向湖中小岛进发,即使是小湖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美丽无比,太湖果然是“王母娘娘”撒下的一串珍珠。让人印象深刻。

好不容易超过湖面,又要开始了“抢滩登陆战”。

经过“漫漫”而又“危险”的“抢滩登陆战”终于胜利(其实,我们也是最后一个下船的)。下了船,我们开始“环岛大冒险”,在路上,我们看见一个个卖的手工艺品,十分精美,我很有感触,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个男子随地乱扔了一个纸屑,但旁边一个老爷爷却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我很有感触,过了一会儿,天气炎热,我们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我见导游口渴还没水喝,便给了她水喝,她很感谢。开始走了,一个陌生的年迈的老爷爷问导游有没有水,导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了他,我问导游:“你不渴吗?”导游说“渴,但我可以忍,可那老爷爷年纪大了……”听了导游的话,我很有感触。

这一天下来,我的感触是:老爷爷的环保,不怕辛苦,导游的乐于助人,舍已为人,手工艺品的精美 ,让我明白要好好传承文化。

篇7:关于小学语文教材性别印象的调查

据90年代末华中师大心理学教授左斌对小学语文课文的研究分析, 发现小学语文分配给男女两性扮演主角的数量, 男性是女性的4.3倍;而在男女能力方面, 语文教材中描述女性的是无知低能的多, 男性则是知识渊博、能力高强的多;在男女性格方面, 描述女性更多的是不良性格特征 (如小气、狠毒、不信任、迷信等) , 而男性则多是坚强、勇敢、正直、友爱等优良的性格品质。另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史静寰博士的课题组2000年初所作的调查表明, 教材中依然普遍存在“男性强于女性”、“男性优于女性”的性别观念和印象。以上两项调查所依据的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90年代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 那么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 (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06) 的情况究竟如何?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在我的印象中,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全社会对性别教育有所重视, 各教育部门和各学校也采取了各种举措, 削弱和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不仅性别差异正在缩小, 男女的角色分配也在发生改变, 而且还有意增加了反性别刻板印象的课文和绘图, 这些都应该说是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社会惯例、生活习俗、文化资源、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 消除性别刻板印象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促使我对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提供的性别印象做一番调查。我的调查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性别角色的数量分配情况;二是性别印象的分配情况, 其中包括职业、性格、角色等的设定和分配情况。

一.关于性别角色数量分配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性别角色数量指的是男女两性角色在教材的性别角色总数中各自的数量分配情况及相关比例。本调查确定性别角色的方式主要凭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人物本身具有的性别指示, 如周总理、鲁迅、王小二.司马光等;二是各种称谓和指示代词的指示, 如鸡妈妈、熊伯伯, 或者用“她”来指示小鸟, 用“他”来指示狐狸等;三是参照课文的绘图或插图来判断所示人物的性别。其余一般群体指称, 如“人们”、“同学们”、“敌人”、“大臣”等则不计入;不可判断性别的角色, 如“乌鸦”、“小猴子”等也不计入;抒情性 (如诗歌、抒情散文) 、知识性 (如说明文、科技小品) 和报道性 (如事件报道) 课文, 如果没有特定言行的角色, 一般也不计入, 归入“无涉性别角色”予以统计。

根据上述统计原则和方法, 我在对1~6年级小学语文教材逐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性别角色的数量分配方面, 男性角色所占性别角色总数的65.3%强, 女性角色占性别角色总数的34.7%;第二.男女角色的绝对数量, 男性是女性的1.9倍;男性主角的数量将近是女性主角数量的3倍。

这样两个指数, 较之左斌教授和史静寰教授的统计, 都有所降低, 这表明小学语文教材在性别角色数量的分配上, 确实有所改观, 大致情况如下:左斌统计男女性别差为4.3倍, 史静寰统计为3.9倍, 本人统计为3.5倍。

但是, 即便就我的统计来看, 男女性别角色的数量分配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其中的差别不仅是数量上的, 而且是“质量”上的。其中, 我以为值得注意是男性和女性绝对数量的比值有所缩小, 但男性和女性承担主角的数量和比值却未见明显降低, 也就是说, 在主角的数量分配上“男主女从”的基本印象还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当然, 在教材中, 无论是性别的数量分配还是性别角色设定, 出现“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强于女性”、“男性优于女性”的情况,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能简单地归于“重男轻女”的观念, 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指出, 在消除性别刻板印象方面, 在教材的改进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等方面, 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应当去做。当我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性别印象分配情况作了调查后, 更加确信这一点。

二.关于性别印象分配的调查与分析

性别印象是由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 简单地说, 它帮助人们形成“男人是怎么样的”、“女人是怎么样的”这些对两性性别的基本认知。小学生性别印象的形成除了来自于社会的习得和学习, 教材阅读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而且由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它的影响。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 性别印象往往先在于个人对性别的认知, 又帮助个人形成和建构性别印象, 所以, 性别印象包含着各种预先的设定, 并且固化在教材中, 又传导给学生。这些设定包括形象化设定 (如外貌外形、服饰装束等) 、性格化设定 (如男性坚毅、女性柔顺等) 、职业化设定 (如男性医生、大学教授, 女性护士、小学教师等) 、角色化设定 (如男性为施教者、施助者, 女性为受教者、受助者等) 等等。

关于小学语文教材性别印象分配的调查与分析, 我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择取案例分析的方式, 主要以低年级组 (一二年级) 教材为对象;第二种是列表统计的方式, 主要以高年级组 (五六年级) 教材为对象。

(1) 低年级组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印象分配情况

(1) 性别形象化设定

对于小学生来说, 教材中的性别形象化设定是他们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有关性别的初始印象。小学生的心灵尽管已经不是“白板”, 但是在阅读的认知和建构活动中, 教材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 除了新知识的引进, 最直接的就是强化什么、抹淡什么, 而性别的形象化设定, 就是最直观、最容易影响小学生的性别印象。我选择父母和儿童作为考察对象。

首先是父母的外在形象和家庭分工, 这在低年级教材中区分得颇为鲜明。

妈妈——呵护孩子生活。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图绘形象中, 围裙是妈妈的标准饰物, 不论是人或动物拟人 (如兔妈妈和鸡妈妈) , “围裙”的反复出现和图文的搭配, 已经使它成为标志“妈妈”的文化符号, 同时赋予了“女主内” (如洗洗涮涮之类) 的特别意义, 妈妈的形象总是同家务劳动相联系的, 形成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文字叙述中, 有关妈妈的叙述总的说来是呵护和教育孩子获取基本生活能力。如:一上第14课《自己去吧》鸭妈妈、鹰妈妈教小鸭下水、小鹰飞翔;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教小燕子观察;一下第27课《两只小狮子》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要学本领;二上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各种植物妈妈告诉孩子出门旅行;二上第16课《风娃娃》中风妈妈教风娃娃帮人们做好事等。

爸爸———传授孩子知识。

如果说妈妈标准饰物是围裙, 那么, 爸爸的标准饰物则是包, 是背包、皮包、书包, 唯独不是装生活杂物的拎包。教材提供的诸多图例表明:爸爸的包里面也许是书籍、公文、工具, 肯定不会像妈妈的包里只装食品或其他生活日用品;因此爸爸的形象是同在外奔波相联系的, 这也符合“男主外”的性别刻板印象。

再看文字叙述, 爸爸和妈妈向孩子讲述的内容也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他的基本活动是向孩子传授知识, 这同妈妈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一下第33课《火车的故事》:小明的爸爸告诉有关火车和铁路建设的知识;二上第29课《父亲和鸟》:父亲不是猎人而懂鸟等。

将二者相比, 可以明显见出男女性别形象化设定的差异, 而且通过小学生阅读的认知和建构活动, 还会从中引申出男女性格化设定的差异, 比如女性勤劳、男性聪明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图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以我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 孩子对图绘的敏感和直觉的理解、记忆甚至超出成年人, 从这些看上去显得零散、不打眼的图绘中, 孩子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它们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建构起自己的性别印象, 小学生性别印象的形成同他们对教材的阅读不无关系。

其次, 是儿童的外在形象和活动差异。

总的说来, 除了服饰和一般装束之外, 现在的小学教材在形象外观方面没有刻意凸显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 甚至还有意弱化某些常见的性别刻板印象。但是在对儿童活动的描述方面仍然可以看到某些刻板化模式。如女孩的活动多与花鸟虫鱼等有关, 属于自然的日常活动;男孩的活动多与科技工程有关, 属于技术的知识活动。这种印象不免会对小学生的自我设计会造成某些限制。

以上择取的若干样例尽管有其“现实”依据, 但正因为如此, 也很容易被教材的编写、编辑者所忽略。生活现实一旦进入教材, 成为文本“现实”, 对于小学生的影响就可能大大强于生活现实本身。这也是教材可能具有的“强化”作用。

(2) 性别职业化设定

相对来说, 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性别的职业设定还不是很充分, 这与重点讲述家庭生活和自然知识有关, 也与许多课文采用童话式的讲述方式有关。同小学生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是老师, 这是在小学教材中最先出现和最显著的性别职业设定, 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所有有关小学教师的图绘均为女性;另外有些课文虽然没有插图, 但在文字叙述中, 老师均用“她”来指示。小学教师图绘和文字叙述完全设定为女性, 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以本人所在的小学为例, 男性教师所占比例达1/3, 因此基本可以判定, 教材在职业设定方面可能加强小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除了小学教师和家庭主妇, 再具有明确职业身份的是售货员, 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两张图绘, 都是由女性承担。

总的说来, 一二年级课文中女性的职业设定相对单纯, 并且显得平凡而普通;相比之下, 男性的职业身份不仅多样, 而且占据较高的社会地位, 如工程师、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政治家等。这种性别职业设定会给小学生留下很深刻的性别印象。

(3) 性别性格化和角色化设定

结合小学生和小学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设定主要着眼于基本品格;人物角色设定大多表现为较为简单、但又能表示人物相互关系的“施-受”双方。但是, 就是从这些较为简单的设定中, 也可以看到某些性别刻板印象。例如——

男:主要优点是勇敢和聪明, 主要缺点是懒散和粗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勇敢的性格大多是由男孩来承担, 而且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如一下第23课《王小二》写对敌斗争, 不怕牺牲;二下第6课《我选我》写王宁很自信, 选自己为大家做事;二下第21课《画家和牧童》写牧童不怕名人, 指出大画家戴嵩的错误;二下第22课《我为你骄傲》写男孩打破玻璃勇于承认等。聪明智慧的性格也多与男性有关, 尤其因为主角多系古今中外名人, 经过老师的介绍和解说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如司马光砸缸救孩子, 曹冲称象, 韩愈买蜡烛让光明装满房子, 爱迪生用镜子反射烛光等。相比之下, 表现女性勇敢和智慧的课文则明显单薄得多。

男性的主要弱点是懒惰。如二上第7课《一分钟》元元因为贪睡1分钟而迟到, 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他”懒得除虫而没有收获。

女:主要优点是善良和守纪律, 主要缺点是小气和幼稚。

如二上第27课《清澈的湖水》小洁不随地扔纸屑, 二下选读3《特别的作业》小丽爱护花木。又如二上第19课《蓝色的树叶》林园园不愿意借绿色铅笔给李丽, 二上第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用“她”来指示的柳树幼稚无知。

一般说来教材中在性格设定方面:男生主动、倔强, 而女生被动、柔顺, 这就影响到性别的角色化设定, 因此在低年级教材中——

男生经常承担保护者或施与者的角色。如一下第20课司马光砸缸救孩子、第23课《王小二》保护人民群众和八路军、二上第16课《风娃娃》帮助人们做好事、28课“他”救浅水窪里的小鱼等, 还有一下选读2《好孩子》京京把伞借给同学自己却被淋湿了, 二下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保护蔷薇花等。

女生经常承担被保护者或受施者的角色。如一下第28课《小伙伴》玛莎放食物的背包丢了等待别人的帮助, 第30课《棉花姑娘》被虫咬求助, 选读2《好孩子》小玲没带伞被别人送回家, 二上第19课《蓝色的树叶》李丽向林园园绿色铅笔, 二下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孩子的妈妈得到别人帮助, 第25课《玲玲的画》因画被弄脏了而哭泣等。在教材中也有女性承担施与者角色的, 但是, 在数量上要大大少于被保护者或受施者角色, 也要少于男性。

(2) 高年级组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印象分配的统计与分析

在这项调查中, 我主要着眼于人物的职业、性格、角色这三项构成性别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统计。为了统计的方便, 也为了避免过于零散的罗列, 我在下面的综合统计表中对分册逐篇的明细调查表作出了类型归并。在职业方面区分出:古今政治家、文学艺术家、专家学者、革命军人、一般职业、孩童学生、家庭主妇等主要类型, 其余零星者归于其他。在性格方面区分出博学多才、严肃持重、坚毅顽强、大智大勇、自信自强等主要类型, 其余零星者归于其他。在角色方面, 我根据教材的角色分配和角色所具有的给予或接受的功能意义, 主要区分为“施”和“受”这两大类型, 前者包括施教、施与、施救等, 后者包括受教、受与、受助等等。列入调查统计的人物均系有较明确的职业、性格、角色设定的主要人物。

附表一:五六年级语文教材性别印象分配调查表1:职业设定

这一项的调查表明:在职业设定方面, 高年级组的语文教材同低年级组没有多少差别, 女性同样以家庭主妇和一般职业为主要人群;与之形成对照的是, 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理解力的增强, 男性的职业设定不仅多于女性, 而且倾向于往“成名成家”方面发展, 职业男性也因此而越是多地承担起“施者”的角色功能, 这很容易促使小学生形成“男性的贡献大于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

附表二:五六年级语文教材性别印象分配调查表2:性格设定

本项调查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性格类型的描述和概括本身就具有模糊性, 或者说是印象式的。不过, 依照这样一个不很精确的方式,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 这里所列举的六种性格类型, 虽然并不专属于男性性格, 但是在课文中却难得找到典型的女性人物来承担。由此看来这是不是体现了性别设定上的某种偏差呢?

附表三:五六年级语文教材性别印象分配调查表3:角色功能设定

这一项的调查表明:在角色功能的设定方面, 男女性别的差异是极大的。男性出演的施者是女性的4倍之多, 而女性出演的受者是男性的1倍。因此本教材所提供的性别角色功能设定很容易给小学生形成“男强女弱”、“男施女受”的性别刻板印象。

上一篇:全年工作总结片下一篇:梅园新村之行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