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与课改

2024-05-07

综合实践与课改(共8篇)

篇1:综合实践与课改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改革的“推进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因自己身份的权威性顺理成章地具有了知识上的权威,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全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方法。但是在目前,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相比较,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明显滞后。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在课改的大潮中,成为了中小学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推进器”。

一、推进师生角色的转换

1、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因为教学形式着重体现在“实践活动”上,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地位自然就发生了变化,教师对学习内容失去了传统教学中的权威,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而是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甚至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合作者,教学才可能取得成功。

2、学生地位的变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不变,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传统的教学,一节课是教师一个人展示的舞台,有时也能把教学任务强行“灌”给学生而实现相应的知识目标,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则行不通了。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把教学内容和任务大胆、科学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师生关系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知识的“搬运工”了,而是走到了学生中间,真正平等地和学生在一起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创造了一种宽容性的课堂氛围。因为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不可支配因素,活动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一蹴而就,这样教师也就需要比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出一份耐心和宽容。这种耐心和宽容,可以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一种民主、尊重、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显示自己的才华,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阶段就有一种能主宰自己与社会的人生体验,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经验。

二、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大程度上充当着“知识容器”的角色,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注定了学生就算是想直接接收也没知识可以直接接收,一切知识都要来源于自己的实践与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一般都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也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视学习场所为自己社会生活的缩影,从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的智慧和生活经验,去自主地探索和学习。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从而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创造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2、在活动中张扬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实践、创新的机会,还增强了自尊与自信。当然,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符合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过多地被教师占领,教师长期一成不变甚至是死板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自我价值得以体现,从而一次又一次得到“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认同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张扬!

3、在反思中巩固提高。

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每个人、每一次都能成功,但要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每名学生就必须至少要有一次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认真进行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成功与失败的活动过程有什么不同?今后的活动怎样操作才会提高成功率?这样的反思比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错了题后的反思会来得更主动一些,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教师的要求与提醒。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这种习惯将会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思维更加缜密,行动更加严谨。学生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知识也会在反思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强化与巩固。

三、推进教学内容的拓展

1、从书本拓展到社会

多年以来的传统教学都是在课堂上传授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大多只是思想上的接受,而很少进行实践操作,所以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太多的“高分低能儿”。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实践能力。它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这种课程和教学方式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及展示的空间,他们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或方式,自主组织人员,搜集信息,展开活动,获得资料,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锻炼学生各种实际生活能力,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由封闭拓展为开放。

文本课程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综合实践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体验课程,这种课程,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体会者。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教学知识从封闭拓展为开放,知识的多元性和思维的发散性要求教师要有开放的思想和民主的精神,要善于挖掘教材,对知识的理解与方法的选择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及学生特点的教学素材,既能运用课程,也能实现课程的创生。

3、从传授拓展为相长

过去,教师的工作责任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教师工作应该是一个不断创造和超越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师的创造和超越从何而来呢?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具备随时更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并改变学生的能力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也给教师的自我创造和超越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教学中我们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能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展示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善于从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出发,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研究、学习、成长,在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教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得以提高。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因其民主、自省和开放的特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智慧结晶,令本应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大有收获,这种双向融合的过程也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文本课程的有力补充,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给沉闷、闭塞的课堂带来了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品性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既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会和思考,也必将更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篇2:综合实践与课改

内容摘要: 关键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的“文化”性质,其“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处于主要的地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园地。

数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把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谈一点看法:

一综合实践课的形式

综合性学习的操作形式,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而且在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指导、点拨、咨询、协调和帮助,让学生有兴趣地做下去,从而得到体验,促进发展。学生是主体,要全程、全员、全面地参与活动。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竞赛型。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赛、演讲赛等等。通过这些竞赛可以使师生沟通,达到共同进步。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活动时也可以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布局,全体学生分红、黄、绿、蓝几队或甲、乙两队,或是几大方阵,进行对抗赛,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话题来确定,如:“我的座右铭”、“攀巨人铁肩——名人故事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怎能不喜爱语文呢?

2)、表演型。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学习《丑小鸭》《木兰诗》等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创作、设计、表演课本剧,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这些表演的成功,激发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了一次成语典故表演大赛。另外学生们自编自演的小品也能让人明辨是非,身临其境。

3)、辩论型。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我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丑小鸭》之后,同学们对“逆境有利于成长”还是“顺境有利于成长”展开辩论;学习了《伤仲永》后,又为“先天条件是成才的关键”还是“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而辩论,通过这些争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另外,在同学们推荐下,我们还进行了“中学生能否穿前卫时装”、“开卷有益无益?”“成功是靠实力,还是机会”等辩论赛。学生们的观点之鲜明,用词之精彩,辩护技巧之高超,令我佩服不已。我想:学生是有无穷潜力的,做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4)、游戏型。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在学习第一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我把课堂变化成“实话实说采访现场”,让每位学生都做课文中的“我”、“爸爸”,老师则变成主持人,“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至于成语接力、联词作文,这更是我们的保留曲目,常玩不衰。

5)、赏析型。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我开设了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在活动中,涌现出“神游水浒”、“秋雨诗意”、“走近冰心”等不错的赏析课。

6)、旅游型。生活水平提高了,趁着“五一”、“十一”、寒暑假,很多学生都随家人出去观光旅游,回来后,总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希奇事。在学了《春》、《济南的冬天》、《秋天》、《山中访友》等课文后,让曾旅游的同学当小导游,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大自然,再现美景。不少同学还带来了数码相机拍摄的精彩画面,让“在家”的同学一起分享。这些活动课体现了他们一定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的丰富的创造力。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而且对于语文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语文活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必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办法刺激学生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课内课外都营造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布鲁纳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它们所起的作用分别是50%、25%、25%。我们以往的教学过于符号化、抽象化、狭窄化,教学方式单一,从而致使学生失去了求知欲,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激发。而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调查、访问、比赛、展示、交流、游戏、创作、演课本剧、办小报等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灵活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学生自身兴趣的学习(主动学),并非老师要他们学习(被动学)。

因此,在确定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时,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多问问自己:“这个话题学生感兴趣吗?”、“这个话题对学生有价值吗?”„„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有时不妨做一个“煽风点火”者,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活动告一段落,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向新的“问题场”,使学生不断处于“探究—→认识—→再探究”的上升式螺旋中。

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是顾问,是辅导员,也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范例和建议,以及进行调查、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教会学生怎样搜集、处理、运用信息,怎样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但是,活动的自主权属于学生。让学生“在游泳池里学游泳”,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要根据需要原则寻找学习伙伴,成立活动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和项目,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共享发现和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意活动铺开的面要广,参与的人数要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找准坐标,展示自我。

科学的评价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机制,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所以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关键要注重过程的考查,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表现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应该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因为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只是学生的一个合作伙伴,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必须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防止重结果轻过程。过程是关键,只重视眼前的结果是一种“近视”行为,重视当下的“过程”正是为了更丰硕的结果。

防止“唯语文”倾向。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的课程观,重视对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篇3:综合实践与课改

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农村教师针对该活动在本地区施行现状, 正加大力度使之有效地实施开来。 (1)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该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2)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3)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能把语文知识综合运用, 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相互沟通, 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但农村有许多自然风光、社会资源, 农村学生在课余有更多的劳动体验和实践活动, 因此, 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农村中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如何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有效实施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经验。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在教室里进行, 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 但它们必须以“生活”为背景。在农村中学, 课堂学习和课余的活动更是几乎割裂开来。农村语文教学处于封闭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农村中学应反思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正视目前存在思想误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自觉有效地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有效开展起来。针对我们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认真研讨了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后, 结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及活动实际特征, 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 解放思想, 转变教师角色

要实施综合实践课程, 关键一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 (4) 在传统的教学公有制下, 学生走进课堂, 就走进了早已预设好了的可能是外在于他的“书的世界”, 学生无法理解书本的“经验世界”。 (5)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相对封闭, 重理论, 轻实践, 枯燥乏味地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学习的规律, 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体验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迅速改变自身的观念。

解放思想, 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教材。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观察能力强的特点, 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明确目标, 综合中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要摒弃传统教学的“满堂灌”, 也不可死板地把对话教学变成“满堂问”, “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 尽量少出现在课堂上。用心去设计教学, 创设情境,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的积极构建者, 具有主动性, 是学习的主体,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应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 设置综合课程, 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又要让学生在多向的交流中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农村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尝到了采访的甜头, 于是便深入去了解乡村不同生活水平的家庭的收支情况, 理解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明白了知识的力量。学生不“安分守己”的学课本的一丁点知识。农家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又用知识去帮助父辈科学种田。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 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 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使民俗走进课堂, 使地方文化成为农村中学的一大亮点。

(二) 就地取材, 当好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从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给个宏观设计, 其余全部让给学生。学生交头接耳, 畅所欲言, 教师成了旁观者、旁听者。过分突出学生主体性, 事实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是对世界的客观反映, 知识被告当作一些片段的、孤立的、静止的“点”, 无法形成线条与结构。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掌握知识就成为简单的“日积月累”。教学缺乏联系,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不善于整体地、综合化地把握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只是一味地“教教材”。

加强学科教学的综合性,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主动性。农村中学的信息较为闭塞, 但是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教学资源却是值得教师去充分发现、挖掘和利用的。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 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所谓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指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内容而组织的学习活动。 (6) 农村孩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尤其在对大自然的感情, 实际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城里的孩子还要来得强。

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地方性, 教师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建设者, 要与学生积极参与地方、学校课程的建设, 充分利用周边资源,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我们相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完全可以蓬勃发展起来。

(三) 有的放矢, 注重方式与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农村中学的学生天生丽质、率真淳朴, 又加上十几岁的少年的热情积极, 充满活力, 他们对于一些实践活动是向往的, 充满兴趣的。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态度,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 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活动之初, 都是带着对知识的崇敬、好奇和渴望去探究的。开展语文综合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方法和途径很多, 所以作为学习引导者, 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 注重对方式和实效的引导, 切忌华而不实、虎头蛇尾的形式主义, 教师必须有目的性的精心编排教学活动。探究性实践活动必须给予充分准备时间、活动时间、汇报评价时间。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搜集整理资料, 在动手同时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 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 提高能力的过程。 (7) 农村中学的学生思维活跃, 观察力强, 积极热情, 农村资源丰富, 目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的实施虽存在一些不足, 但只要工作人员解放思想, 迅速转变教师角色, 当好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注重方式和实效, 该活动必定能在农村中学得到很好的实施和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课程改革,农村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主编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2]主编刘明远.《21世纪, 谁来教综合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3]主编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4]主编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5]《人民教育》 (13-14/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

[6]《语言教学之友》 (2004第一期) .廊坊师范学院主办.

[7]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1月第一版 (美) StphenD.Brookfield.

[8]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日) .

[9]《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篇4:综合实践与课改

关键词:综合实践探究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是探索中的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极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的综合课程。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把活动课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究、尝试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生动、活泼的发展。这两年,我在进行探索、分析、思考、反思,如何能找出一条适合教学发展的实践之路。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实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进行实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学生的活动。要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必须有新课改的理念作指导。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改造自我和发展自我。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人,自己选择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和同学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既要突出课改的自主性、合作性,又要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有新课改的理念,大胆行动,运用新的形式、新的手法、新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学习引向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创新成果与潜能。开放式的课堂活动,是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如走进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参观、考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与创作,投身社区,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每年春季,我们都组织学生到保护区敬信湿地考察“大雁、丹顶鹤、野鸭、海鸥”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走向大自然,感觉自然美,发现生活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的潜能也在大自然中得到了释放,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和自信,获得了良性和谐地发展。

2006年4月,二年十一班王学斌代表珲春市四中,参加了吉林省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研究课题《珲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研究》获省二等奖。

关爱社区,走向社会。组织学生分别到靖和街友好社区和新兴社区捡白色垃圾和清除小广告。要求学生写好活动记录、考察报告。活动后,在全班讨论交流。形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先对学生进行网络渗透与活动辅导。利用学校微机设备,安排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例如,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除了书上介绍的以外,还要查找补充的内容。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方法对,网络就能给学生更快、更好、更多的信息和精神食粮。通过因特网,查到了美国弗吉尼亚州立理工大学赵承辉(学生)杀害包括凶手在内33人死亡,伤20多人的恶性案例。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源就是网络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和影视作品滋生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中学生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才能有健全的尊严和人格。然后让学生进行发言:讨论、分析。

二、激发兴趣,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导入教学,这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愿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的求知欲望。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了解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其次,要立足于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实践,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牢固,知识与知识之间就容易衔接,学生对于知识的外延了解就更加广泛。例如,教学《国旗、国歌、国徽的诞生》时,可以设计调查研究性的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给学生一个外延的界定,让学生记录探讨研究的经过和结果。这样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的精神。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国旗红色、五颗星的象征意义,知道了国歌产生的年代背景,知道了国徽的象征意义;更加激发了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动手、动脑、动口,在动中学,做中学,玩中学;做到动静结合。通过感知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望。

古典益智游戏“九连环”是古老的智力游戏,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距今已有两千两百余年。“九连环”蕴涵着很深的数学原理,有助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启发人的智力。“九连环”是中国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九连环”既能练脑又能练手,对于开发人的智力,活动手指筋骨,培养专注精神,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九连环”的历史知识,操作步骤及解脱的方法。学生说,要操作81次才能把九个环从剑柄上卸下来。讨论热烈,发言踊跃,达到了预期效果及活动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根据地域优势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到珲春市北山文化旅游城《灵宝寺》考察、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寺庙的文化氛围。他们的视野得到拓展,能力得到锻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课只有探索才能创新。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我们要给予正面引导,使他们敢于钻研、尝试、实践,探索知识的真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管正确与否,不随意批评。例如,让学生讨论,《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和《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九个忠告》,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认真。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能在众多的假设中作出选择,萌发新的想法。例如,在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吉林赛区的《太阳能小车》制作这节课时,同学们畅所欲言,直抒己见,标心立异。同学们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片及小车全套器材,依据自己的独特创意,创造形式各异、功能不同的太阳能车。在拼装比赛中,一个个智慧的火花交相辉映,各种形式各异、功能不同的太阳能创意车相继诞生。这项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通过设计个性商标、发明创意方案,亲身体会到电力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了建设绿色地球的责任感。

三、借助“开放性”,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奥秘

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激励“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活动内容源于学生的需要、爱好和特长。

2009年5月28日,七年级14个班的部分学生,来到龙源公园实地考察了清代书法家的作品:双勾大篆“龙虎”石刻。“龙虎”二字,学生并不认识。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汉字演变发展过程。汉字曾经历过甲骨文、古文、大篆、小篆、隶、草书、真书的依次演变。最后,又看了一下篆书的年代和背景。活动结束后,学生说:今天的活动“我们真正感受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四、“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表现形式

既然是活动,就要“活”起来,“动”起来。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单一的,要体现多样性。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分组活动,全班讨论,个人活动等等。例如,在教学《保护珍惜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活动中,让学生探讨课题。特别强调为什么“要保护珍惜野生动物”,它有哪些价值?然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自己的子课题。方式: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完成,也可以请“珲春市自然保护区的专家、领导到学校进行放光碟、辅导、讲座等等。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珲春自然保护区”现有东北虎6~8只,生态状况良好。

五、综合实践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尽可能掺杂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易于接受的各学科知识,或社会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对你的活动感兴趣。例如,学习《趣味剪纸》一课,先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历史、背景、意义;然后学习剪纸的制作方法、构图、造型、色彩和表现手法等等。学生对它有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同时,还要把美术课的知识和民间剪纸艺术融进去。

六、校本活动课“集邮”,是一本生动、形象的教材

珲春四中是“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校”,在开展“集邮”活动中,也取得了出色成绩。每学期安排2~3节活动课,进行辅导;有学生动手做的“集邮”贴片,也有全校“集邮”展览。赵义玲、马明两位同学参加了2007年“全国青少年第二届生肖个性化邮票设计大赛”,获得了铜奖和优秀奖。李季烨、俞雪莲、赵义玲三位同学又参加了2008年“全国青少年第三届生肖个性化邮票设计大赛”,其中李季烨获金奖,俞雪莲和赵义玲分别获铜奖。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5: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

许延洁 联系方式

***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

许延洁

内容摘要: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能力与优良个性,让学生真正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最终全面提高素质,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今天教育的重要课题,也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

正文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今天的高中教学,特别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强大的机遇,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活动正是从现代教育的高度,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感到无从下手,使得综合实践活动一直缺乏生机与活力。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能力与优良个性,让学生真正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最终全面提高素质,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今天教育的重要课题,也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点的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鲜明。

对于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注意选题,对它的实施与效果起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所选课题须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兴趣去研究。

高中学生多数是寄宿式学生,以校内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可分三类:一是生活类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贴近生活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推动和促进课题的研究,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如“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学生早恋原因的调查”、“高中生特殊心理分析”等课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二是社会类课题,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的调查,发现和掌握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的初步能力,如“调查网络污染问题”、“抽烟有害健康”等课题,都很具有社会性。三是学科延伸类课题,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学科学习中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火花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课题确定下来以后,就制定出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包括上网搜集、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利的信息进行研究。

二、积极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少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1、为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有利环境。

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即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探究„„如《学生网瘾形成的危害》探究活动前,教师特别提醒不同类型的学生(一个曾经有过网瘾经历经过精心改造过来的学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学生喜恶分明,这个学生怎么痛改前非,最后留下悔恨的泪。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弄反思网瘾的危害。这样,为学生提示了问题导向,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对高中生而言,情境的创设,主题的选择都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入口要准确、具体些,这样更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从深层次思考,“选择”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参加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统筹安排,制定活动计划、培养目标和活动措施。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富有情趣和活力的氛围中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社会、自然和自己的主人。

开展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热爱、信任、尊重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其创造欲望。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人,让学生解放学生双手、大脑,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的强劲动力和深厚土壤。

3、让兴趣给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

通常以学科教学为依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如书法、网络计算机等活动小组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求兴趣。教师可根据每项活动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定计划、定目标、定内容,让学生学“宽”学“深”,学“实”学“活”。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不断成长。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实践和体验,从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项本领。如:组织学生深入贫困同学家中,体验生活;举办春游,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地球环境的文明意识,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人的成长过程是人格、学识、能力和修养诸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实践活动为学生展现了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的学生生活,也为学生全面地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效的实践活动定会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其磨炼坚强意志,形成健康品格,增长技能才干。正确评价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有能力,有素质靠自己的力量成长和生存。

篇6:综合实践与课改

(综合实践)

2012.7 莞城阮涌小学十年课改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已近十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无论是在课改理论的学习方面,还是在课改的实践操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课改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获得了一些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加强管理,使正常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下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严格执行课程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3——6年级确保每周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各年级组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共同研讨本年级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本学期的课题活动方案,开展好本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老师从校本资源出发,主动协调各科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好研究性学习。

每位教师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

为了保障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本学期继续执行《金家坝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学校有关人员通过巡课的方式检查各班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加以指导,决不允许“放羊式”活动,杜绝随意性,并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和上课情况,学期结束,组织学校领导、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对各班的活动成果进行评比,评比结果将是考核该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强化学习,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多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课教师角色的定位,以走进生活做“学问”。在实施进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空间的提供、教学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课的开展。为此,教师们觉得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教学研讨活动,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听课培训活动,教师们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从实施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综合课上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训实效。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实施校本教材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

五、六年级以“老区古街”为载体开展活动,三、四年级与学校的德育环保特色联合起来,主要围绕“校园环保和传统美德”等为综合实践的研究课题。短线主题的来源:各学科中的实践活动或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级中由存在问题生成的研究主题等等。充分挖掘实践活动的校本资源,让学生学身边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加强资料管理,提升研究成果的辐射性

(1)学生方面

每个课题组建立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各指导教师注重并指导学生对活动材料的收集与积累。活动材料丰富,可信度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原则上学生每次活动都有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设计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活动方式。学生能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感悟、反思等写成活动日记或小论文。每个课题组精选几篇质量较高的作品在班内交流并上传到学校的网站综合实践活动专栏。

(2)教师方面

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上交本班的活动资料,参加校级评比。

五、充分发挥兄弟学校作用,搞好课改实践操作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兄弟学校的形式是一个创举。由于采用了这种方式,加强了各校的联系,进一步发扬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实现了共同提高之目的。使得课程改革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的书面。大大缩短了各校之间课改进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课程改革顺利的进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7:综合实践与课改

正安县第二中学 冯建红

一、考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在学习结束时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者进行区分或筛选,这种考试称为终结性评价;一个是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了解个人的学习优点和缺点,以便反馈,同时可以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利改进,这称之为形成性评价。无论是考试的筛选功能还是诊断功能,在现阶段都是必要的。通过考试进行筛选虽然不是完美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较好的和公平的方法。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甚至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非此即彼,是把素质教育大大窄化了。当然,素质教育有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目的、考试形式等进行深刻变革的要求。在考试制度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改革高考制度,改革全国统一的考试,改变一次性考试,实现考试制度的多元化和多次化;在考试内容上,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特别需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考试的目的上,需要将考试的重点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使考试主要服务于改善教育过程;在考试形式上,需要注意将标准性考试与开放性考试结合起来,使考试成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而不是消磨创造性的活动。

二、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教育的各项工作中,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是最容易测量的,所以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最终是以知识甚至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测量内容,并以知识掌握的程度作为评判的标准。这是传统教育以教材为纽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升学竞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的结果一是放松了学生发展的其他重要任务.一是形成了教与学的被动的死板的关系。所以素质教育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是,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或忽视知识教育,在科学急速发展、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知识教育、理性教育始终应是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不可能不重视知识和理性教育。当然,素质教育的知识观并不等同于以往的知识教育,它把在知识和理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和学的革命作为自己的深层任务。如果学校教育在知识和理性教育中不能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不重新确立师生关系和授受方式,素质教育也是不能真正贯彻的。

三、课外活动只是素质教育方式之一 把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以为搞点琴棋书画就是素质教育,“课堂外搞素质教育,课堂内搞应试教育”是这种错误观点的典型表现。如果我们明确了素质教育不仅不忽视而且非常强调知识与理性教育,不仅不反对考试而且非常重视考试的运用和改革。不仅不反对升学而且非常重视升学的准备,那么,就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内不仅要搞素质教育,而且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匍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场所,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保证。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既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又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环节。课堂教学能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改革成功的根本标志。许多教育改革的口号呼来唤去,可是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却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的思想能否落实,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依赖课堂教学的改革。

四、升学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篇8:新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两年前的暑期, 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网上学习新课改理念和参加远程教育新课改培训, 通过聆听专家名师们对新的课程理念、新教材的解读, 分析课堂角色的转换……, 懵懵懂懂地意识到新课改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育学生真正成“人”, 教会学生思考 (历史、现实和未来) , 从历史思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开学了, 开始了真正的新课改教学。因为在新课改面前, 大家都是新手, 所以我校基本是没有名师指点和仙人指路。面对陌生的专题式课本, 我首先是下工夫研读教参与上面提供的案例, 搞懂知识体系及知识点, 分析案例, 找寻借鉴点, 然后上网搜课改地区的优秀课件、学案、幻灯片等。到第二学期, 因为学校工作临时变动, 又给我加了高三一个班的教学任务, 所以无论时间还是精力, 制作课件都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种模式, 制作导学案。我的学案也是借鉴别人的, 分A、B、C3级。A级是预习完成, 基础知识;B、C级知识难点深化, 思考探究。导学案必须提前1-2天做出, 发给学生预习, 然后收验。之后根据情况再调整教案, 进行课堂合作探究, 完成B、C级题。这种方式大约用了一个学期。

那一年, 可以说一直都是在忙碌的新课改方式探索与实践中度过的, 但是两学期成绩都不理想, 学生只是看个热闹, 知识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都未真正实现。我痛定思痛, 分析原因, 觉得有如下几方面吧:

1.东挪西用, 缺失自我。在忙碌中, 只是借鉴别人的方法, 忙于搬用别人的方式, 却没有了自己的风格, 忘却了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只是偷梁换柱, 个人的教学思路、人格魅力没有了, 站在讲台上的只是我的躯壳。这样的没有自我的课堂, 只能让我疲惫不堪, 怎能让我激情万丈、信心十足和兴致盎然呢?

2.花样百出, 没有内涵。在努力变换新方式、新手段, 意欲让课堂活跃时, 我恰恰忽略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灵魂的课堂改革, 如同没有内涵而只知涂脂抹粉的姑娘一样, 注定不会出彩。

3.四处寻宝, 缺乏校本。在课改实践中, 我确实努力地去寻找那些新颖的教学方式, 找名师课堂, 找顶尖教案, 寻找高效课堂的奥妙, 借用名师们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高招, 自觉够努力, 但是我的课堂却没有显示出高效性, 反而经常是一课时用两节才能完成任务。究其原因, 就是太迷信名师, 课改心切, 没有结合校本。须知再好的花朵也得需要适合它的环境, 否则必然枯萎。同理, 我的学生可能感受到它的热闹, 却并不一定明白它的意图, 所以新课改一定要结合校本教研。

经历一年多课改手段和方式的尝试之后, 结合对问题的认真思考, 我开始走向冷静和务实。首先从备课入手, 每节课前我要先仔细研读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 搞清楚知识技能要求及要培养的情感价值观, 然后思考我这节课的教学意图。我究竟想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学这些有什么用?我想通过“教”引导他们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我想培养他们怎样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我的这节课能否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总之, 每节的备课再也不仅仅是备知识, 更多是对教学理念和意图的思考, 明白了这些, 我的课变得目标明确, 心中有数了。面对学生基础差的情况, 我首先从低起点出发, 从容易的地方切入, 提出问题, 让他们自主解决。这些基本上都能通过看书解决问题, 从而把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自信心先调动起来, 然后启发引导略难的问题。实在有难度的地方, 我给出一个思路, 让他们顺藤摸瓜, 思考探究。如此, 逐步实现课堂角色转换, 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改理念, 实现教学目标。

再次, 我的课堂我做主。这并不是说我要“一言堂”, 而是说我要在课堂上融入我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特色, 让我的学生因为我的激情而爱上历史, 因为我的引领而感悟历史、思考人生。这样的授课才让我感觉到幸福, 从而引发更大的激情。

最后, 上完课后要及时自觉地反思。走向务实后, 尽管每节课都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 但是课后就会发现仍有不少不完善之处。所以每次下课, 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思考, 查不足, 查原因, 策划更好的解决方案, 并认真地把这些都写下来, 以便作为下一轮教学的参考, 并引以为戒。

总之, 将近两年的课改实践, 让我思想上逐渐地走向成熟。课改不是简单的新花样、新手段, 也不是每节课都要彻底颠覆传统的授课模式。我认为不管是怎样的授课方式都只是手段, 关键在于结果是否真正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发展, 是否实现着新课改的理念和意图。我认为只要每节课都是向着这两个目标迈进, 我的新课改之路就是正确的, 就是有成效的。

上一篇:自我鉴定与自我评价区别下一篇:沙河市第五中学09--下学期理科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