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024-05-22

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精选5篇)

篇1: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读懂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特点——《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读懂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剪纸技艺的高超显而易见暂且视为“明线”,祖孙亲情虽不强烈外显,但是绵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线”。双线交织,“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齐头并进,叙事与抒情携手向前,合成课文的“主脉”。教学时,我们依照这条“主脉”前行,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实现的彼岸。

题目《姥姥的剪纸》明确告诉我们,剪纸是中心词。适当的进行剪纸知识的介绍,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展示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一下剪纸艺术的来龙去脉。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美,还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课文很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教学起来一定显得杂乱的。让明线更“明”。我们可以先来感受一下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第一层次,书中左邻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尝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预计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然后我们一起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了解姥姥在邻居们的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勤劳善良„„这些关键词通过咀嚼,让姥姥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然后再次通过朗读让这种情感感受“宣泄”出来。真正在语言文字中走上一个来回。

第二个层次,我们来寻找“我”眼中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子,这个应该是文章的四到六自然段。在“我”的刁难映衬下,姥姥的剪纸技艺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这里要特别注意“我”的所作所为对于姥姥的映衬作用。“调皮鬼”“刁难”“耍赖”等词语形象地描绘出“我”天真的顽童形象。这个形象越是逼真,越能衬托出姥姥的慈祥,和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对“熟能生巧”含义的把握,这是一个难点。文中有一段话是最好的解释: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难怪“最熟悉不过了”,难怪“熟能生巧”了。这不仅是剪纸的学问,还是干好其他事情的学问。

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文字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喜鹊登(梅)枝”取其谐音“喜上眉梢”,尤为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图个吉利,是咱们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姥姥其实正是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缩影。她的身上具有的特点大多也是中国劳动妇女都具有的。勤劳,善良„„

第三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课文的剩下部分,以剪纸中的“牛”和“兔”代表“姥姥”和“我”的形象,通过剪纸作品中牛和兔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姥姥和我之间的依依亲情。兔子是顽皮的,老牛是温顺的;兔子是活泼的,老牛是敦厚的。“我”也由最初的“不解”,到“知道”,并充满了“好感”。

最后,兔子长大了,老牛更老了,但是仍然满是期待。此时,童年的剪纸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姥姥的爱也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脑海。

剪纸不光是指姥姥拥有的一种高超技艺,还是一座“我”和姥姥情感联系的桥梁,更寄托了“我”对姥姥无尽的思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当然,这里还是可以弥补的,以《姥姥,我想对您说》为题,进行续写,不仅能积累语言,还可以升华我们的情感。

篇2: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3.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

秀山县东风路小学  冯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亲情,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及我和姥姥的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亲近文本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本文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自己的外婆教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是亲切,让我们学着笑源一起叫一声。

2、初悟情感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时至今日,作者笑源对姥姥的剪纸始终不能忘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笑源那种记忆犹新、欲罢不能的心情。

(抓关联词体会其表达效果,再读谈感受)

总结:姥姥的剪纸已经深深地烙在了笑源的心上。

二、体会姥姥心灵手巧

1、我赞姥姥

(1)瞧,姥姥的剪纸正往乡亲们窗户上贴呢!谁来读读一自然段。

(2)通过这句话,你获取了什么新信息?哪个词告诉你的?

小结:一个“都“字就让我们捕捉到这么多的信息,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3)作者开篇写下这第一句话,想想他当时心情如何?(指导品读)

2、乡亲们赞姥姥

(1)这是作者赞姥姥,先亲们怎么赞的呢?谁来读读。

(2)体会:啧啧赞叹→指导朗读

(3)体会:无所不能→指导朗读

小结:我发现孩子们很会学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继而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你们和姥姥一样,真了不起!

3、学生赞姥姥

学到这里,我们也来赞一赞姥姥和她的剪纸吧!你想把哪些词分别送给姥姥和她的剪纸呢?

板书:剪纸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姥姥   心灵手巧

4、悟理

过渡:姥姥心灵手巧,剪得那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你们认为是偶然的吗?那靠的是什么呢?用姥姥自己的话怎么说?

(1)理解:熟能生巧(板书:熟能生巧)

(2)从哪里看出姥姥熟能生巧?

(3)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样练就的?→举例子

(4)提问:我们也天天写字,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写不好呢? 理解:身心入境,并板书。

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姥姥终于练就了一手绝活,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彩纸,在姥姥手里就像变魔术似的,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看到这样传神的窗花,怪不得作者时至今日会这样感叹:(略)

三、领悟祖孙情

1、过渡:假如这就是你的姥姥,你最想她给你剪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读读7到12自然段,看看姥姥为笑源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你明白姥姥的用心吗?从哪看出来的?

2、理解“拴“,谈体会。

小结:炎炎夏日,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爱乱跑的脚,于是我欣赏到了更多的老牛与兔子,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此刻你觉得,面前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而我就是一只………..的兔子。作者怎样认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3、透过这段文字你发现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姥姥?(板书:勤劳善良)

4、从那时候起顽皮可爱的兔子总是爱缠着姥姥给他剪纸,想一想这只顽皮的兔子会用怎样的动作和语言来缠姥姥→扮演“缠”

5、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能“拴”住我吗?

是的,长大后不断受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6、就神态描写谈体会。

7、这头定定站着的,出神望着的老牛她在期盼什么呢?

小结: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回应开篇

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次朗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总结

顽皮可爱的我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令我魂牵梦绕。千言万语诉不尽姥姥对我的思念,万语千言道不尽我对姥姥的感激。孩子们,请记住,不管走多远,走多久,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像笑源一样学会感恩,感恩亲人、感谢生命、感谢生活……让我们把这份浓浓的祖孙情化作我们有声的语言,请大家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写话

课文学完了,我知道我们的思绪已被放飞,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替笑源写一两句心里的话。

【板书设计】

13姥姥的剪纸

理    身心入境    熟能生巧

剪纸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拴”心 梦

姥姥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篇3:《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的“姥姥”的形象。“剪纸”是本文贯穿前后的一条主线索,也承载着人物的情感。沿着这条线,我们就可以走入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文措辞优美,教师只要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牵挂。同时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的融融亲情,教学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和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中潜藏着的情感。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作者、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潜心读文、品味语言特色、发现语言表达的秘密是高效对话的基础,触动情感、激活思维是对话的关键。本教学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流程简约而清爽,细节处理丰满而厚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本语言的乡土味。

3.学习段意串连法概括段意,抓关键词概括段意。抓重点句,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并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增强学生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姥姥心灵手巧。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 了解剪纸,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分享剪纸的资料。

2.视频欣赏,感知剪纸的形美。

3.教师介绍,认识剪纸的特点。

4.板书课题,揭示语言的风格。

师:“姥姥”是指谁呢?本文的作者笑源,辽宁人。姥姥就是他妈妈的妈妈,在我们这儿称外婆,而北方人则称为——(生:姥姥),这带有明显的北方农村方言风格。在《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这类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剪纸艺术是一门带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对于南方的孩子并不多见。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剪纸的资料,目的明确,只要求学生初步感受剪纸艺术的特点,减少因为内容的陌生而造成的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经课堂交流、画面欣赏、教师介绍,学生对剪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后,从理解“姥姥”一词的词意入手,激发学生探求文本语言的兴趣,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二、 检查自读效果,概括课文内容

1.学习生字词,感悟乡土味。

①全班交流圈画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谈理解。

②集中呈现,借助诵读品悟语言特色。

小屯tún 劳作 用场 择zhái菜 喂猪zhū 薅草 庄稼jià人

刁diāo难 耍赖 啃kěn食 驮tuò着 岂qǐ知 敦厚 清清爽shuǎng爽

③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呢?(词语散发着乡土气息)

2.再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指名学生分节读一至三自然,交流写作内容。

一至三自然段: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②齐读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这三节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至六自然段:“我”捂着姥姥眼睛,让她剪“喜鹊登枝”。

③自读七至十三自然段,体会祖孙之间浓浓亲情。

七至十三自然段:姥姥为我剪了许多牛和免,离开姥姥后,我很思念她。

④谁能将这三句话连贯地说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回归词语,还原文本的乡土气息。

①你们能不能选择这些富有乡土味的词语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②出示:“姥姥住在___________,是地道的________。她剪纸__________,她用剪纸拴住了我的童年。如今,在我的梦里经常出现那___________的剪纸声。”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③小结:抓课文中的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质朴、慈祥的姥姥。这就是富有乡土味语言的魅力。在这篇课文中除了词语,还有一些句子,也很有地方特色。找一找,划一划,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富有地域特色,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有挑战性。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减少了因为空间距离而产生的理解障碍。概括主要内容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的方法。中等生占有多数,学习段意串连法;优等生直接选择合适的关键词练习说话,提高语言表达力;后进生之所以不敢说,因为不知道怎么说,选词填空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方式。

三、 品读重点语句,再现乡土情怀

1.小组交流富有乡土味的语句,谈各自的理解。

2.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指名读、齐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神”说明什么?

②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子夸夸姥姥吗?(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_像______,剪_____能______,剪_____能______。)

③作比较,发现语言规律,进行随文练笔。

师: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大家读读乡亲们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猫和虎,母鸡与公鸡在形态上很相似,说明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师:姥姥除了剪动物,还会剪什么呢?(学生小练笔,然后全班交流。)

3.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①什么叫“准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②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列举一个例子吗?(弹琴、写毛笔字等)

③你想到了哪些名言佳句?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设计意图: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使用的凭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形式的秘密,并进行语言训练。乡亲们的夸赞从内容到形式富有形象与韵律的生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练笔过程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熟能生巧”的含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更加深刻;进行相关名言佳句的积累,则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储备。

四、 走近姥姥,设疑总结

1.读重点句,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自己的认识。

2.读完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搞懂?

教师预设:

①课文的主人公是姥姥,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为题目?

②“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是带有贬义性质的词,作者为什么用在自己身上?怎样理解?

3.课堂总结: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扮乐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喜欢剪植物、动物、人物、器物,给企盼幸福的村里人剪了很多幅“喜鹊登枝”,但姥姥最喜欢剪的还是“兔子和老牛”。精美的剪纸承载者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对于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么多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后大家先尝试自己解决,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讨论,实在搞不懂,让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

设计意图: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运用的基础,但是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在结课部分才回归文本内容,让学生借助文本介绍,认识姥姥的为人。这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再次梳理,下面的质疑环节也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篇4: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把文中易读错的多音字读准;把富有节奏感的叠词读美、体会它独特的表达效果;把带有浓郁北方气息的词读懂,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2.通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中栩栩如生的剪纸,承载着她对“我”的款款深情,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3.默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抓住关键字词句品读、揣摩,感悟、学习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姥姥”就是谁?哪里的人会这样称呼呢?本文的作者笑源就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让我们也学着他亲切地喊一声--姥姥(轻声)

这位姥姥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剪纸。再读一遍课题。(齐读)

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

(1)(出示第一组词语)读准字音。

刁难择菜左邻右舍三伏盛夏

指读,这一组都是多音字,注意正音。

注意生字“刁”的书写,里边是一提,不是一撇。我们一起把这个字用手指写写。

另外,“择菜”是什么意思?它和“姥姥”一样,都是北方人的叫法。课文中还有些词也带有浓郁的北方气息,(打开链接)先读一读,再问:你知道这些词在我们南方是怎么表达的吗?

小屯啥薅草

(2)(出示第二组词语)读出节奏。

啧啧赞叹刷刷几下普普通通清清爽爽

提问:你发现这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叠词富有音韵美、节奏感,各自读读试试看。(提醒读得短促、轻快些)

(打开链接)看这一句话:“姥姥把屋子收拾得清清爽爽,就开始剪纸了。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真是悦耳至极。”这里有两个“清清爽爽”,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老师将这句话改变一下,注意听,哪里发生变化了。(再换成“姥姥把屋子收拾清爽,就开始剪纸了。那清爽的剪纸声,真是悦耳至极。”)

意思改变了吗?

读一读,用上叠词和不用叠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运用叠词,能表示强调、语义的加深,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再读整组叠词,体会叠词独特的表达效果。

2、指名开火车分小节指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姥姥的剪纸》主要写了什么?师生交流。

老师归纳,相机板书:技艺高超承载情感

三、品读“技艺高超”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体会一下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一)深入人心

1、默读课文1-3小节,从文中找出表现姥姥技艺高超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一写你的理由。

2、讨论交流

A、“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

(1)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找到了吗?(媒体突出“都”)好在哪儿?(作品很受欢迎,随处可见)

(2)有这样的姥姥真让人感到--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自豪的情感。(齐读)

(3)过渡:课文开篇就将这个到处贴着姥姥剪纸的小屯子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那么,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出示)

(1)读出赞叹的口气吗?(再指读)

(2)体会夸张的好处。

①听到这样的赞叹,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②老师用上你们的成语,把乡亲们的话语修改一下:“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母鸡、剪公鸡更是栩栩如生。”

③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乡亲们的话语虽然没有用上成语,很直白、很通俗,但充满了生活气息,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把怎样栩栩如生写活了!)

④再读一遍。

(3)模仿迁移。如果姥姥剪的是植物,乡亲们会怎么夸?

这位老乡,来,你来夸一夸。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如果是植物呢?如果是人物呢?

(4)姥姥真是神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赞叹一番。

齐读:“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过渡: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从侧面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C、“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出示)

(1)在这句话中,有三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

(2)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

(二)赢得我心。

1、除此之外,课文还写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把姥姥这位剪神刻画得入木三分。默读:4-6小节,思考课文这一部分写了一个什么事例?

事例:我故意刁难姥姥,可姥姥仍剪得形象至极。

2、讨论:我这个调皮蛋是怎样故意刁难姥姥的?把相关的词句圈划出来,想一想这样写好在哪里。

好处:我越调皮,就越能看出姥姥技艺的高超。

3、这是何等的高超啊!(出示)齐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从“嗬!”你读出了什么?(惊讶、敬佩)

惊讶什么?(没想到……)

敬佩什么?(技艺高超,即使看不见,依然剪得--引读: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如此精美,简直就是一件--艺术珍品!)

(2)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一幕,你会说些什么?

(3)太令人不可思议了!太让人震撼了!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三)讨论:姥姥高超技艺的原因。

1、姥姥的技艺如此精湛,难道她是天才,她又有什么秘笈?再读4-6小节,划出有关句子。

2、出示: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3、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一)第一句。

(1)什么叫“有准头”?

“有准头”就是有把握。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文中的原句来解释吗?快速找一找。

出示:“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是啊,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所以闭着眼睛,也能--;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使用,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这句比喻句,把姥姥剪纸熟能生巧的“巧”、“有准头”的“准”写到了极致!再次齐读体会。

(3)那么,姥姥又是怎样做到“熟能生巧”的呢?

(二)第二句。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1)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剪纸已成了姥姥生活的一部分,这高超的技艺就来自姥姥的剪刀不离手,来自姥姥的勤学苦练。

(2)再指读这句话。

4、多么朴实的,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

熟能生巧,巧能变“神”!

(1)姥姥的的确确神了!--引读:“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2)姥姥能不“神”吗?--引读:“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3)姥姥是当之无愧的“剪纸神”!到--引读:“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体会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及其原因,作者之所以写“姥姥的剪纸”就因为她技艺高超吗?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姥姥的剪纸

技艺高超

承载情感

篇5: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教材编排的意图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根据教材的分析,这篇课文,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

能力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的学习

重点难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另外,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五个环节:引入情境、设疑问难------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读感悟-----读说结合,升华情感----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剪纸。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挑起学生心中那颗想学的心。我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剪纸人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呢感共鸣。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

第一环节:

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我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找找、画画、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分页标题#e#

第二步: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中,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如:都、左邻右社、无所不能等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如理解“总剪……”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更多语文说课稿]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层次: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指导学生读出姥姥的勤劳善良。

第三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首先我这样质疑,姥姥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剪的最多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缠、栓进行想象从、而感受亲情。

第三环节: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范读作者后来写给对姥姥的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

意图: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升华情感,于永正说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就是学语文。课内练笔,读写结合,注重实践,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剪纸的作品,办一期剪纸展示会

开展剪纸的活动,谈谈感受,并写下来

收集有关的民间艺人,办一次民间艺人交流会:

这样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对剪纸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延伸。这样也较好地贯穿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一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上一篇: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结办制度下一篇:小学三年级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