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习作七作文范文

2024-04-08

六下习作七作文范文(共6篇)

篇1:六下习作七作文范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习作指导案例

姓名:

单位:

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七

《我敬佩的一个人》

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八次习作练习,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

八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

其中,我敬佩的一个人这一项,也安排了口语交际,是说、写合一的。在写作类型上,本次习作练习属于写实型。写作时就是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

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中年级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四年级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还有限;由于年龄限制,四年级孩子的阅历也比较浅,对于最佩服的人的特点不容易很好地把握,因此,在本次习作之前,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引导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写真实、写具体时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本次习作,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观察中寻找,要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鼓励学生如实表达。

学习目标:

1、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要把自己所写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能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4、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说、写结合,人物描写能体现人物特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还要结合具体事例把自己所写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 第一步,课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留意我们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第二步,以“说”为突破口,交流观察结果,激发写作兴趣和动机。第三步,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写作手法。启发学生写作思路。第四步,提出写作要求: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完成后,认真修改。课前准备: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和记录,为习作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写作兴趣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为你们家辛苦赚钱的爸爸;可能是关心你成长,含辛茹苦哺育你长大的妈妈;也可能是辛勤耕耘的老师;还可能是你的热心肠的邻居大妈;还可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不知道名字的叔叔……选择其中的一位,说一说他做的那些事情让你感

到敬佩。”

1、指名回答,提问1~3名同学。要求通过具体实例夸夸他们的优秀品质。

2、小组交流,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清楚。(体会用具体实例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出示范文 抛砖引玉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动之以情

课件内容为:在一个小区内,一位清洁工阿姨在炎炎夏日扫马路的情境。画面中出现的景物有:一轮炙热的太阳挂在当空,柳树叶子一动不动,蝉有气无力地趴在树上叫着,小狗热的伸着舌头直喘气。室内人们都开着空调,有的嘴里还吃着雪糕。画面又一次切换到室外,一位清洁工阿姨正穿着一身橘黄色的厚厚的工作服在炎炎烈日下清扫公路上的垃圾,清洁工阿姨的上衣已经快湿透了,汗水从两鬓流下来,在扫地的同时,阿姨还不停地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汗珠。播放画面时配有轻音乐。

“画面中的这位人物就是四一班同学张海明敬佩的人。猜猜张海明同学为什么会敬佩她?”引导学生说出清洁工阿姨辛勤劳动,任劳任怨的精神。

2、出示范文的文本 指名朗读

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敬佩的人有很多,有警察叔叔,有护士阿姨……其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位工作认真、做事情持之以恒的人,她是一位清洁工阿姨,我很敬佩她。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很多都中暑了!小狗趴在地上伸出长长的舌头喘着粗气,好像在说真热啊!知了有气无力地趴在树上。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左手拿着迷你电风扇,右手拿着雪糕,一边吃一边吹风扇,但还是热的受不了。

这时,我前面的路上有一位清洁工阿姨,她正在扫马路。天这么热,这位阿姨还在扫马路,要是我早就回家吹空调去了!我走过去问阿姨:“阿姨,你怎么这么热还打扫卫生呢,怎么不回家呢?”“这是我的工作呀!我应该勤勤恳恳做好我应该做的工作。这里这么脏,能不扫吗?”阿姨说。我又问:“阿姨,那你可以像其她清洁工阿姨一样啊,到阴凉的地方去扫啊!”阿姨告诉我:“只要是自己的工作,无论多么艰难,多么辛苦,也一定要全力做好!”

后来我边走边想,这位阿姨是为我们创造美好城市环境才这样坚持工作的,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既漂亮又卫生,这么热的天儿,清洁工阿姨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想对这位阿姨说:“阿姨,你真了不起,我真敬佩你!”

3、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

三、回归课文 复习写作手法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课,分别是:《两个铁球同时找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这四课当中的人物描写都运用了那些人物描写,体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

(体会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

2、如果把这四课的题目换成《伽利略》、《大雕塑家——罗丹》、《一位聋哑画家》、《我的父亲》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用文章中的中的重点事或关键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文中写的每件事情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概括中心思想为作文取题目。)

四、认真审题 练习写作

1、读习作要求,说一说在写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教师总结:(!)、人物描写、事件描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2)、作文题目要有新意。

(3)、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4)、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事件描写我敬佩的一个人 体现—————人物精神风貌

篇2:六下习作七作文范文

一、教材分析:

《学写“读后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次习作训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懂得读后感就是把读文章、书籍的体会、感受写下来。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因此,“读后感”是从“读”到“写”的升华。要有“感”首先要先“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

为了唤起学生写的欲望,整个教学指导过程可以分三个模块:

1.从读书格言、趣味故事等导入,激发兴趣,然后以聊天的形式谈谈自己对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的感受。

2.赏析并借鉴例文,铺路搭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后感的一般格式,辨别分属于“读”和“感”的句段。

3.结合生活,指导孩子结合读书经历,轻松愉悦地“用我笔写我感”。最后通过讲评习作,让学生懂得一篇好的读后感应立足于“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能文通字顺地表达阅读文章、书籍后真实的体会与感受。

2.通过读写结合,积累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3.让学生懂得一篇好的读后感应立足于“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读后感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品味格言,未成曲调先有情

1.课件出示:读一读下面的关于读书的诗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句诗,并谈谈你的理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学生畅谈对格言的理解,感受“书”是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㈡原文再现,激荡情感,读书需有感 1.教师谈话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很多句子令人过目难忘,想一想,这篇文章有哪些句子你特别喜欢,说说原因或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2.原文再现,激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出示: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①交流自己的感受:读了这段话,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②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自己的见解,也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真实的感想,谈得也很深刻,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不简单,有自己的想法。当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一样的都会有体会,有感想,如果把这些体会和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板书:读后感)

㈢交流搭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

1.引导回忆:最近读了哪些书?看过哪些影视剧?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何深刻的感受?细细想想,与组内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说的要求:(简要介绍一本书)①简介文章、书籍的主要内容。

②哪一点印象最深,为什么?(如果是文章中一句话或一段话,最好能背诵。)③联系实际,说说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3.学生在组内交流、介绍自己的一些阅读体会,教师教师巡视,倾听学生发言,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需要指导的予以帮助。

4.赏析片段,体会读后感的切入点。

师:在“小小读书交流会”上,有几位同学是这样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文章的,想想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文章谱写了一首父爱的赞歌,从这父子身上似乎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②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写的是鲁滨逊漂流到一座孤岛上,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这座孤岛,说明了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

③我喜欢的是《麻雀》这篇文章,老麻雀那种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我妈妈也有点像那只老麻雀,无私地爱着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

④我读完《麻雀》这篇课文后,却有不同的感受,它使我想起我的小邻居,在她很小的 2

时候,她妈妈就抛弃了她,现在她跟着她的老奶奶一起生活,非常可怜。我觉得她还不如那只小麻雀,因为她没有妈妈的爱,我也觉得她妈妈不如那只老麻雀。

5.学生畅谈自己对片段的理解 6.教师谈话,小结:

这四段话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读后感言。读后感有时是对整篇文章而言,有时也可能是对文章的某一点的感想。

㈣借鉴范例,布局谋篇,体会习作技巧:

1.读后感应当以“感”为主,以“叙”为辅。下面这两段话是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写的读后感的片段,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片段中哪些是对原文的“叙述”,哪些是从原文中发出的“感想”?

2.多媒体课件出示: 片段一:

我默默地读: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他们看到那么多珍贵的东西,就像恶狼见到了猎物,疯狂地把园内的东西统统任意掠走、毁掉。为了销毁证据,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遮天蔽日,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我们的祖国有过光辉的历史,也有过屈辱的过去,火烧圆明园便是屈辱历史的一页,今仅存的残垣断壁,就是我国一段屈辱历史的见证。为什么圆明园就这样被毁了呢?因为当时的满清政府闭关自守和腐败无能,封建王朝统治使祖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清政府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才使英法联军在国土上肆意胡为,让老百姓们泪眼汪汪的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被毁掉,要知道,圆明园如此辉煌壮丽,可是中国劳动人民流血流汗建造出来的呀!

片段二:

多么好的一座皇家园林,一共145个景点,这么多的景点面积可想而知一定相当的大。没错,圆明园的水的面积就有一个颐和园那么大,圆明园中有很多的小园,如近春园、蔚秀园等等,总面积达350公顷。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狮子林的“叠石迷宫”等等。园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陈列着全国罕见的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可是却被那可恨的英法联军给毁了,正如雨果所描绘的那样:他们像两个强盗一样进了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进行放火焚烧。我国的瑰宝就这样毁于一旦。读了这一篇课文让我感触极深,我一定勿忘国耻,兴我中华。

3.引导探究,总结写法:

读后感应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中有叙,其一般格式是 “引──议──联──结”,具体而言:

引 ── 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议 ── 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 ── 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 抒发感受。

结 ── 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㈤自主习作,尝试应用

1.要求:从读过的文章中选一篇你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之前先想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再选择你的感受点来写。(如这一学期刚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钓鱼的启示》等,也可以是课外的读物。)

2.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修改)

㈠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推敲》的故事吗?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唐代诗人贾岛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僧敲月下门”,在大诗人韩愈的指点下,将“推”字改成了“敲”字。)

2.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里面有一个字,诗人经过二十多次修改才满意了,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

(引导学生知道是“绿”字,并略讲一下“绿”字的精妙之处。)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意修改自己的作品的,难怪他们说“文章不厌百遍改”呢。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也不例外,大文豪鲁迅先生这样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修改是写作多么重要的环节啊。

㈡复习习作要求

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

㈢习作总评

是的,这次的习作训练是写“读后感”,要求大家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大部分同学都按要求去做了,而且语言风格各异,感受很有独特性,有的写课本里自己最有感触的文章,有的写课外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等等,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讲评作文。

㈣习作片段赏析

1.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习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现在,我们请这些优秀语录的作者本人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在座的其他同学就以欣赏的心态来倾听,看看哪些地方可圈可点。

2.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3.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4.教师总评。㈤指导修改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许多优秀的前辈们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语言学家老舍先生就有“一字不苟”的美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语言学家”。

2.出示一篇典型的文章请学生点评,并帮助修改。

(1)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想一想该怎么改?看看谁有一双慧眼。

(2)出示具体修改要求,供参考:(课件出示)A文章有没有真实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想。B选材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C文章的语言是否通顺、有条理,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让人看了明白。

3.学生讨论后反馈。(同桌或小组)派代表读合作修改后的文章,其他同学相机提建议或看法。

4.教师归纳:修改作文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作文的内容,包括选材是否恰当,详略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矛盾、重复等;二是作文中的语言文字,包括语句是否通顺,文字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规范准确等。

㈥自由修改作文

学生先进行自改,自改后可与同桌或附近的朋友交换互改,共同提高修改水平。㈦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次的习作训练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怎样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还懂得了怎样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并衷心地希望大家今后多与好书交朋友,多写读后感,做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人。

五、优秀习作

读《海伦〃凯勒》有感

《海伦〃凯勒》这本书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许多教益。书中介绍了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的一生,她双目失明,又失去了听力,可她凭着超人的毅力,学会了讲话,并且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受到过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奖赏和赞扬,一生拥有无数的鲜花与掌声。

一个盲聋残疾人,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而又无知的人。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人生道路,成为一个知识广博、受人尊重的人。

读罢此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是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呀为不能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理由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呀!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去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不会为不理想的客观条件束缚,就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胸有成竹地去获得成功。

人应该如何对待人生,人生价值何在?我觉得海伦〃凯勒为我做了圆满的回答,她的人生道路就是我应该走的路。

血肉凝成的亲情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摘自《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洛杉矶。在地震中,一位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一片废墟上,发了疯似的在挖掘着。“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曾经对儿子说过的这句话,让这位伤心欲绝的父亲坚信:“儿子还活着!儿子在等着我!”深埋地下的儿子,想起了父亲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安慰着遭受同样不幸的同伴,坚定而执著地等待着父亲的救助。整整38个小时,几乎一个世纪般的生死等待。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一片废墟,一次命运的阻隔。“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执著的信念,血肉亲情,战胜了命运,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反复着读了几遍。读着“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每次我都会被感动得眼含热泪。我被这位执著的父亲感动着,我被这位身处险境还想着他人的儿子阿曼达感动着,我被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感动着。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亲情更可贵更感人的呢!

在我的脑海中,还深刻地记忆着这样几个动人的场景:洪水中,一位父亲为了防止年仅1岁的小女儿浸水,把她放入塑料盆内,把盆子又嵌在树的分叉处,还不放心,又把自己的衣服撕成布条后系在上面,怕树木承受不住自己的重量,松开双手被洪水冲走去;而另一位母亲,她虽然是盲人,但是在地震中,为了鼓励孩子更加坚强起来,为了使时间过得不枯燥,她时不时地给孩子讲上一些英雄事迹,等待着救援队员们来救他们;在一辆即将倾覆的客车上,一位父亲急中生智,把自己的孩子抛向路边的草丛里……他们,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各不相同,一位是细心周到的父亲,一位是勇敢睿智的母亲,一位是倾注了全部希望的父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以感人的行为向我们述说着亲情的伟大,亲情的价值。

篇3:以下水习作谈作文“七”写

先让学生看下水习作:

春风颂

立春过后,春风拂柳,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山上积雪开始融化,小河流水慢慢涨起,田野里的油菜叶不停地减着负,抬升着。几缕晨阳照在人家屋顶上,与袅袅升起的炊烟掺和着。大人和小孩纷纷走出木瓦房,舒活舒活筋骨,一同走向集会场。

负责建设四在农家的廖开祥同志满面春风的走到主席台前,话语铿锵:“经苟江居委报请苟江政府讨论决定,通八堰正式成为我镇建设四在农家的一个点。我们要迎着中央三农政策的春风,修好主干道,修好进寨路,修好串户路。水泥,每50米政府补助两吨……”话音刚落,场上掌声雷动,就连房顶上的鸽子也似乎拍打起翅膀来。

第二天,村民组长一面派人集资,一面带领村民平整道路,清除路障。瞧,那两鬓花白的老叟在春风中举起锄头,笑逐颜开,那刘海飞扬的童稚于朝阳下运送泥土,两颊红光。不到两月,网一样的水泥路便掩映在水光山色、黄花满地、竹树环合、青瓦素脊、古桂葱苍、犀牛望月的美景之中。

春风,你似裁缝手中的剪刀,剪开了封锁西部的冰雪,剪开了封锁山村的穷山恶水,剪开了农民许久的期盼,留下了姹紫嫣红的裙裾,留下了我们奔向小康的好政策。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下水习作的中心:

1.引导学生概括段意。

第一段:写春风复苏大地。

第二段:写春风会上话修路。

第三段:写春风掀起修路潮。

第四段:歌颂党的好政策。

2.引导学生归纳中心。

通过写修路会和修路潮等,歌颂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政策。

最后引导学生掌握七种写作方法:

一、实写。就是客观地写人、事、物。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一特点走好这一步,否则就谈不上学生能写好作文了。写好下水习作的第一段,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来诱导学生。

1.春风吹来,大地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根据第一句不难答出——从沉睡中醒来。此时教师可以接着问:“这是总写还是分写?”学生容易答出——这是总写。

2.抓住哪些景物分写大地的变化?学生也不难答出——冰雪、小河、田野、人家、人物。

3.这些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会答出——冰雪融、河水涨、叶子升、炊烟起、人出外。

4.是按怎样的结构写春景的?学生必然说——总分结构。

5.这样实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联系全文想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答出——写“冰雪融”等自然引出“人出外”,“人出外”便能开启第二段写“春风会上话修路”。联系全文来看,实写春风给大地带来的变化隐含着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因为两者具有共通性。

二、虚实结合写。这是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初步。所谓虚写,就是通过夸张和想象去渲染气氛等。针对下水习作第二段,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1.人外出干什么?学生也许会答——开会或开修路会。2.这个问题用实写还是虚写?学生通过思考会答:用实写。3.写掌声和鸽子的情况表现了农民喜悦的心情,采用的是什么写法?学生根据虚写的定义不难答出——虚写。4.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答——既说明了开会的内容和表现了农民高兴的心情,又为下段写“春风掀起修路潮”作了铺垫。

三、点面结合写。这种写法能产生形象生动,感人至深的效果。若下水习作第三段写“派人集资,平路除障”是面,写“老叟举锄,童稚运土”是点。就像电影镜头里的背景和特写,展示出老幼齐上阵的修路场面,也为下句写以水泥路为主的美景铺平了道路。

四、侧面烘托写。如下水习作第三段把修好的水泥路置于美景之中,不仅从侧面烘托路之美,还使人联想到中央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好的居住环境,进而为下段揭示春风的象征意义和歌颂党的好政策做了铺垫。

五、用比喻,象征手法写。这种写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和共通性,从而由此及彼去表现中心。春风变景,春风催会,春风悦人,春风掀潮,春风改貌。同样,剪刀剪花,剪刀裁衣,剪刀修枝,剪刀挟物,剪刀出新。因此,“春风”与“剪刀”有相似点,我们便可以用“剪刀”来比喻“春风”了。春风使大地欣欣向荣,春风使农民欢呼雀跃。同样,好政策使祖国腾飞,好政策使人民幸福。这样便可以用“春风”来象征“党的好政策”了。通过这一番诱导,学生便可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即能从歌颂自然界的春风过渡到歌颂党的春风。

六、仿写。茅盾先生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要求他们摹仿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仿写可以从立意、语言、技巧、结构等方面进行摹仿,也可以就其中某一方面进行摹仿,但要求学生不要生搬硬套,而要根据自己的材料和感受,发挥合理想象,独立作文。如下水习作是以自然界的“春风”作为引子来歌颂“党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好政策”。同样,我们也可以把“春风”作为引子来歌颂“党免收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的好政策”,或者歌颂“党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绿色家园的好政策”等等。

七、创新写法。创新作文是作文教学的归宿。要创新,就必须要求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储备有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新的感受,才能有新的构思和语言技巧等去表现这种感受。如下水习作为了表现“歌颂党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好政策”这一中心,选取“春风”为描写对象,采用“春风复苏大地——春风掀起修路潮——春风剪出新景象”这一结构,并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拟人、衬托、比喻的修辞手法,虚写、实写、象征等写作技巧。一句话,创新来源于积累和实践,没有创新,作文教学一潭死水,学生也就很难写出耐人寻味的文章了。

以上“七写”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来说的,其他的写法还有,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篇4:六下语文习作5-成长的烦恼教案

教学目标:1.大胆说出自已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说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2.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内容具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3.学会自主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和习惯。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回忆 .师:孩子们,老师小时候很喜欢听一首歌曲,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你们想听吗?(听《小小少年》。我们常说 “ 少年不识愁滋味 ”。在许多人的眼里,只有大人才有烦恼。而你们这些孩子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事实是这样的吗?

2.(指名学生回答。)

二、写作指导

(一)引导化解。

1.师:看来,生活中,烦恼处处陪伴我们。大家知道吗?世界上许多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或者那样的烦恼。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拥有天才脑袋的爱因斯坦小时候有什么烦恼?

拥有天才脑袋的爱因斯坦烦恼多多。

①外形怪:出生时,后脑大得不同一般,而且头骨呈棱角形。大而怪的头成了他的烦恼。

②说话迟:三岁才“咿呀”学语,语言表达甚至比不上小两岁的妹妹,令父母失望,这是他的第二个烦恼。

③行动笨:10岁,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是他的第三个烦恼。

师: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于是,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就这样,他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师:看来,生活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烦恼。这不,我为你们带来了我的邻居诚诚的烦恼。

师:诚诚和你们一样,也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你们猜一猜诚诚有什么烦恼呢? 学生猜测诚诚的烦恼。

师:好了,不兜圈子了,告诉你们吧!诚诚最大的烦恼就是个子太高了!个子高,有什么可烦的?人家羡慕还来不及呢?我们来听一听诚诚是怎么说的?

(听录音)

都是个儿高惹的祸

每当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我总是在心里羡慕他们。是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快乐和烦恼,我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莫名的烦恼像约好了似的,接二连三地向我袭来,困扰着我:眼睛近视、个子太高、皮肤黝黑、手指不灵活,一到冬天,手上千疮百孔……这些烦恼实在令我苦不堪言。

其中,个子太高是我最大的烦恼,13岁的我身高居然超过一米七五,目前仍有上升趋势。也许你会纳闷:“不会吧!个子高不好吗?你看现在哪个孩子不想有个高挑的身材?你居然还把这个优势项目看成是烦恼,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可是,你知道吗?就因为个高,每次集队我总是排在最后;因为个高,每次老师安排座位,都很烦恼,因为按照我的身高,我肯定坐最后。但是,因为我眼睛从小弱视,所以只能坐在第一排;因为个高,学桌矮,还要照顾后面的同学,每天听课、写字时,我总是弯着腰,正因为不良的坐姿,导致我成了驼背;因为个高,多少活动我都没份参加;因为个高,始终“高人一等”,许多小男生远离我,我连朋友都比别人少……

记得上学期的一次考试结束后,因为个高让我受尽了委屈。那天,老师上班评讲试卷时问了句:“哪些人低于九十分?”低于九十分的同学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全班一共八位,而我也在其中,因为我只考了八十七分。“鹤立鸡群”的我顿时面红耳赤,低下了头,希望大家不要注意到我。可因为个高,站在那里特别显眼,当我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全都投向我时,我真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当我把试卷带回家让妈妈签名时,妈妈的脸色立刻晴转多云,再转阴,她生气地说:“你怎么搞的,连九十分都考不到,丢不丢人?长这么高有啥用?我看你是光长个子,不长脑子!”这一番话说得我无地自容。

哎!我现在每天心烦意乱,不敢跟人说话,不敢看人眼睛,生怕别人嘲笑我是“丈八筒”。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个儿高惹的祸!

(二)诉说烦恼

师:好了,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像诚诚一样,把心中的烦恼大胆、大声地说出来,一吐为快吧!说一说,你有什么烦恼?为什么烦?要知道,心理学家提醒我们,把烦恼放在心里,可不是一件好事啊,久了会得抑郁症的。

出示:

 当因为被父母管得多,而失去自由的时候,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

 当你被人起外号,遭人嘲笑时,你会对给你起绰号、嘲笑你的人说什么?  当你被人冤枉,而倍感委屈的时候,你会对冤枉你的人说什么?  „„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诉说各自的烦恼,并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诉说”烦恼。

师:大胆地说出你心中的烦恼,给自己减轻压力,“当一份烦恼跟别人共同分担时,它就成了一半的烦恼。”

2、举行“你的烦恼我来听”。(2—3人)学生畅谈内心的烦恼。引导学生注意一定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让大家觉得你的确很烦恼的,说不定还会帮你找出解决的办法。

(指名说烦恼)

师:能举个事情说说吗?

师:你能不能具体讲讲那件事? 师:讲讲吧!也许大家会理解你的。

师:说说吧,也许大家会帮你找到解决的方法。

师:任何人在烦恼面前都是平等的,各人有各人的烦恼,各人与各人的烦恼又都有所不同。

师: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应该好好学习,可不知快乐的玩也是孩子的权利呀,老师相信你能把这一段话表达的更具体、生动。

师:通过你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了一只被关在笼子里失去自由的“小鸟”。师:真是诗一般的语言,道出了内心的烦恼,看来,课业负担真让同学们为之烦恼,你们的发言,也让老师想到了很多。

师:看来,烦恼是挥之不去,避之不及的。烦恼就像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小,却是我们前行的一大障碍。有了烦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烦恼击倒,你向困难低头。

通过刚才的诉说,我理了一下,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烦恼:

出示: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扰。

(三)激情写作。1.师:刚才不少同学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烦恼,还有一些同学也想一吐为快!老师的建议是:让我们拿起笔,把烦恼写下来,这也许是解决烦恼的一个好办法。因为,写作就是倾诉,就是表达,就是交流。

咱们本次习作的要求就是(齐读):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要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

2.我们的烦恼,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来诉说,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所以,首先要理清写作的思路。

这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提纲,你看她是如何安排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

《谁动了我的日记》

起因:最近有点烦,发现父母在偷看自己的日记。一天放学,我发现自己的日记被动过。

经过:我故意又写了些敏感的内容放在那里,准备等父母偷看后揭穿。父母偷看被指责后振振有词。

结果:自己的感想。

这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自己的烦恼。

但是有些同学的困扰已经困扰了他一段时间。那又是如何安排思路的呢?咱们回过头去看看诚诚同学的烦恼。他的写作提纲是怎样的?

(出示都是个儿高惹的祸)

开头:简单叙述自己生活中的一系列烦恼令自己苦恼不堪。中间:事例1:列举“个儿高”最令自己烦恼。

事例2:因为个儿高,在学校被批评时感觉特别难堪。

事例3:回到家,妈妈又数落我。

结尾:自己的感受,想法。师:事例一是从面上写烦恼,事例二、三是从点的角度写,这样点面结合,既体现烦恼的深度,又表现烦恼的的广度。足见小作者对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的功底。你的诉说怎样能打动读者,让他们能感同身受呢?那就要好好揣摩一下你的表达技巧了。首先,你要注意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刻画。

有的可以在文章开头直抒胸臆。

(出示)每当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我总是在心里羡慕他们。是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快乐和烦恼,我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莫名的烦恼像约好了似的,接二连三地向我袭来,困扰着我:眼睛近视、个子太高、皮肤黝黑、手指不灵活,一到冬天,手上千疮百孔„„这些烦恼实在令我苦不堪言。

有的可以在文章中间,起到过渡的作用。

出示:记得上学期的一次考试结束后,因为个高让我受尽了委屈。那天,老师上班评讲试卷时问了句:“哪些人低于九十分?”低于九十分的同学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全班一共八位,而我也在其中,因为我只考了八十七分。“鹤立鸡群”的我顿时面红耳赤,低下了头,希望大家不要注意到我。可因为个高,站在那里特别显眼,当我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全都投向我时,我真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有的可以在文章结尾再发感慨,这样,你才能充分表达出心中的烦恼与苦闷。让人引起共鸣。

出示:哎!我现在每天心烦意乱,不敢跟人说话,不敢看人眼睛,生怕别人嘲笑我是“丈八筒”。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个儿高惹的祸!

除了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咱们还有其他办法呢!别急着写,想为你的文章锦上添花一下吗?再教你几个润色的小窍门吧!1.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烘托效果。

出示:我从小就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真是呵护备至。(夸张)

一到节假日,我的作业就像雪片一样飞来,那已经不足为奇了。(比喻)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巧妙渲染。

记得前几天的一次数学测验,我其实能考个好成绩,就因为马虎,只考了七十多分。我盯着试卷,那一个个刺眼的红叉仿佛变成了一根根绳子,把我捆得紧紧的。我期盼着回家后,妈妈能给我一点鼓励。可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不但没有安慰我,反而拿着试卷,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看,每次考试你都粗心大意!马上就要毕业考了,这样怎么行呢?去,拿妈妈买的练习卷做两张,然后给我检查!”(侧面)我很伤心,但看到妈妈那生气的脸,也只能无奈地走进书房。当我看到卷子上那密密麻麻的题目,就开始发晕,心想:要是我们永远都不用考试,那该多好呀!(正面)

3.适当运用诗句,名言,歌词,巧妙开篇,结尾。出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小年纪的我们,不知为何总忘不掉这些诗句。也许,我们越长大,烦恼也越多。真不知如何是好。

曾经听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幼年的我,不知愁是什么,却见很多人满脸忧愁;少年时,听人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对愁,我似乎有了一些感触。如今,我终于明白烦恼带来的愁是什么。

“我不想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的世界就没有童话„„”这首歌是多么符合现在的青少年。小时候,老是梦想着长大,但是,没想到长大后,那烦恼像潮水般涌来。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童年时嘴里总哼哼着这首歌,可现在走出了稚嫩的儿童时代,进入了成熟的初中,烦恼很多,永远都说不完,永远都想不定。

一篇文章,需要一个好的题目来点亮。这就是传说中的“画龙点睛”。想想看,我们可以取哪些好的题目呢?老师这里有几个题目给你们参考一下: 《少年也识愁滋味》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让我尽情(玩一回)》 《请允许我为自己辩护》 《我只能对你说》

《成长的烦恼》

《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 不管写哪方面的烦恼,都要大胆敞开心扉,这样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并且要学会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表达自己烦恼的心情。好了,孩子们,尽情诉说吧!

附:

下水文

阅读提示: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具体生动?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段,在旁边写下批注,领悟写作方法。

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

时间悄悄地溜走,转眼间,我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充满活力的我们应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烦恼不知不觉来到我身边,它有时让我感到沉重而又压抑。

那天我刚放学,恰好作业已被我在学校做完了,本想轻轻松松地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身体。还没等我坐下,妈妈的“机关枪”就瞄准我“开枪”了:“还不赶快去复习,都六年级了,还有闲功夫在这看电视!”我只好悻悻地关上电视机,回到自己房里埋首书海。哎!没办法,和妈妈抗衡简直就是自讨苦吃!

还有一次更惨:那天家庭作业多,一回家我就到自己房里埋头做起来。“快下来。”妈妈大声喊道,“小青,看妈妈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我惊喜地跑到楼下,心想妈妈是给我买了我最欢的玻璃杯吧!谁知我过去一看,都是一些作文书和数学练习,我的心情真是一落千丈。妈妈在一旁絮絮叨叨:“你都上六年级了,买几本作文书给你看也好,可以让你多学点,那些数学练习内容很丰富,你每天都要做一些„„”我打断妈妈的话大声说:“你知不知道,我现在作业很多,而且还有老师布置的的任务,玩的时间几乎没有。难道我真的应该像个‘机器人’一样一天到晚有做不玩的事吗?”妈妈脸色阴沉了下来,严厉地说:“我现在给你买这些,还不是为你以后的前途着想,不都是为了你好吗?你别不识好歹。”我反驳道:“难道大人们都要以这种方式来爱孩子吗?你们就知道读书读书。有没有为我着想,我现在到底有没有自由。”说完我就掉头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篇5:六下第一单元习作:特别的爱

特别的爱

暑假的一天清早,太阳把第一缕阳光洒在了大地上,小草穿着露珠“阿姨”送的珍珠衫跳着欢快的舞蹈„„“叽叽喳贝友籼ㄉ洗戳艘淮枚哪窠猩?

我连忙跑去一看,哦!原来是一对可爱的小鸟来到了我家。它们有着一身灰色的羽毛,颈上还有几根白色的羽毛。远看,真像是戴了一串珍珠。黑色的眼睛似绿豆般大小,红色的小嘴使它们显得更加机灵。

它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仿佛在商量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一只鸟儿飞了出去,我想:它一定是出去找食物了。可是我猜错了,等到它回来时,我纳闷了:鸟儿怎么找了一些树枝回来了呢?只见两只鸟儿用爪子和嘴把树枝做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窝。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也非常高兴,都十分欢迎小鸟在我家安家落户。我们拿了一个小碟子和一个小碗,在里面放上水和小米,悄悄地放在阳台上。

这天,我发现鸟妈妈趴在窝里一动不动。近前一看,哦!原来不知什么时候,鸟妈妈已经生下了两个蛋宝宝,当我走近时,它用警惕的目光看着我,我赶紧走远了。

一天,两天„„终于,小鸟出生了。两只刚刚破壳而生的小鸟用好奇的眼神盯着周围,并“唧唧唧”地叫个不停,我家顿时热闹极了。

以后,每天鸟妈妈都在“家”照顾小鸟,而鸟爸爸则出去寻找食物。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小鸟一天天长大了,羽毛渐渐长丰满。突然有一天,鸟爸爸和鸟妈妈都飞走了,并且再也没有飞回来,只留下两只幼小的鸟儿。我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它们这么狠心,不要自己的宝宝?”妈妈回答说:“小鸟已经长大了,鸟爸爸和鸟妈妈是想让它们学会独立生活。”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篇6:六下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

21、莫泊桑拜师

1、《莫泊桑拜师》为我们介绍了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莫泊桑,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福楼拜。福楼拜三次教导莫泊桑的内容是:

1、肯吃苦,勤练习

2、细心观察

3、持之以恒,善于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

2、课文告诉我们①仔细观察,②发现特点,③善于写作,④贵在坚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孜孜不倦 全神贯注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通宵达旦

形容心里着急的成语:迫不及待 坐立不安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形容很会说话的成语:滔滔不绝 口齿伶俐 口若悬河 口出成章 巧舌如簧

4、“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由这句话想到的成语有:锲而不舍 水滴石穿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想到的名言有: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 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况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劝学》

5、“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才气”的意思是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下笔如有神”。

怎样才能拥有“才气”?去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写作

6、相信福楼拜的话也给你许多写作的启示。请仔细观察每日早晨学校校门口的情景,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每天清晨,在各个学校门口,会有各种各样的送孩子上学的车辆蜂拥而至,甚至造成堵车的现象。这些车辆大多数是小轿车,从奇瑞QQ到奥迪奔驰,表露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甚至是溺爱。其实,学生自己独立的上学、回家,是锻炼独立性、社会适应性的良好方式,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与日俱增,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还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吧!

22、理想的风筝

1、《理想的风筝》本文通过回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歌颂了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2、《理想的风筝》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开朗、乐观、有着顽强生命力,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爱和追求的刘老师。理想的风筝承载着对生活和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3、这篇课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转写板书、追放风筝。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因为圆木拐杖不仅支撑着他的身体,也撑起了刘老师的乐观与自信。

5、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你知道,他还放飞了什么?

放飞——自己: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理想:不懈追求 ;快乐:热爱生活 ;信念 :坚持不懈

6、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什么?

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能表现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7、风筝的式样很多,说明刘老师心灵手巧。

8、文中对学生的描写是一个细节描写,即由笑→酸涩→尊敬

23、孔子游春

1、《孔子游春》本文通过描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教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2、《孔子游春》孔子带学生到泗水欣赏春天美景以此来教导学生做人。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所以孔子称水是真君子。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导有方的大教育家孔子,认识了爽朗大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子路,温文尔雅、谦虚沉稳的颜回。

3、“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是因为(1)春天来了,泗水河畔本来就洋溢着浓浓的春意;(2)孔子与弟子一番论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这句话有着 深化中心 的作用。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诗》《书》《易》《礼》,编写过《春秋》。贤弟子有:颜回、子路。

5、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做人就应该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6、孔子写水的特点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是 并列,属于 排比 修辞。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总结概括作用。

24、告别母校

1、《明天,我们毕业》本文作者通过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2、《明天,我们毕业》通过回忆小学六年精彩纷呈的学习生活、感恩教育自己多年的老师、憧憬未来报答母校三个方面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眷恋。

3、“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6年小学生活的眷恋,对母校的感谢、热爱、赞美。

4、“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表达了 对老师的眷恋、敬爱、赞美。“天使”赞美了老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大树”是说 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呵护。“海洋”是说 老师心胸宽广,包容我们的无知、任性。

5、照样子,简要写出文中描绘的其它四个画面: 清晨进校

排队做操

专心学习

课外活动

6、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文中是指:懂得了怎样做人,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7、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仿写: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送您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感谢》。我要用最深最深的谢意作诗行,写下您的声音和目光!

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祈祷上苍,让他抚平您脸上的皱纹,让热爱祛除你两鬓的白霜。

仿写: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再握握您那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我想那紧紧的一握,会让我们彼此的心紧紧相连。

8、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赞美老师的成语:诲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教导有方

六下语文第七单元练习

21、莫泊桑拜师

1、《莫泊桑拜师》为我们介绍了、的莫泊桑,、教导有方的福楼拜。福楼拜三次教导莫泊桑的内容是:

1、2、细心观察

3、。

2、课文告诉我们①,②,③,④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 形容心里着急的成语: 形容很会说话的成语:

4、“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由这句话想到的成语有: 想到的名言有:

泰山不让土壤,---李 斯

锲而舍之。--荀 况 不积跬步,。—荀子的《劝学》

5、“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才气”的意思是写作中表现出来的“ ”,怎样才能拥有“才气”?去除,地写作。

6、相信福楼拜的话也给你许多写作的启示。请仔细观察每日早晨学校校门口的情景,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每天清晨,在各个学校门口,会有各种各样的送孩子上学的车辆蜂拥而至,甚至造成堵车的现象。这些车辆大多数是小轿车,从奇瑞QQ到奥迪奔驰,表露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甚至是溺爱。其实,学生自己独立的上学、回家,是锻炼独立性、社会适应性的良好方式,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与日俱增,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还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吧!

22、理想的风筝

1、《理想的风筝》本文通过回忆刘老师 和 时的情景,歌颂了刘老师 和对,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

2、《理想的风筝》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开朗、乐观、有着顽强生命力,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爱和追求的刘老师。理想的风筝承载着对 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3、这篇课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因为圆木拐杖不仅支撑起了刘老师的,也撑起了他的。

5、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你知道,他还放飞了什么? 放飞——自己: ;理想: ;

快乐: ;信念 :

6、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什么?

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能表现刘老师对,他为学生,播下了。

7、风筝的式样很多,说明刘老师。

8、文中对学生的描写是一个细节描写,即由

23、孔子游春

1、《孔子游春》本文通过描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巧借河水 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

2、《孔子游春》孔子带学生到泗水欣赏春天美景以此来教导学生做人。因为水有,所以孔子称水是。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 的大教育家孔子,认识了 的子路,的颜回。

3、“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是因为(1)春天来了,泗水河畔本来就洋溢着浓浓的春意(2)孔子与弟子一番论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这句话有着 的作用。

4、孔子,名,字,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 ”、“ ”,在教育方面提出“ ”、“ ”等主张,相传有弟子,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 》《 》《 》《 》,编写过《 》。贤弟子有:。

5、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

6、孔子写水的特点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属于 修辞。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24、告别母校

1、《明天,我们毕业》本文作者通过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

2、《明天,我们毕业》通过回忆小学六年精彩纷呈的、感恩教育自己、憧憬未来 三个方面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眷恋。

3、“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6年小学生活的眷恋,对母校的。

4、“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表达了 对老师的眷恋、敬爱、赞美。“天使”赞美了老师,“大树”是说 老师,给学生以。“海洋”是说 老师心胸宽广,包容我们的。

5、照样子,简要写出文中描绘的其它四个画面:

6、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文中是指:懂得了 ,感受到了童年的。

7、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仿写: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祈祷上苍,让他抚平您脸上的皱纹,让热爱祛除你两鬓的白霜。

上一篇:归氏二贤传阅读理解答案下一篇:妇炎康胶囊说明书及主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