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写作素材分析

2024-04-18

综合素质写作素材分析(精选9篇)

篇1:综合素质写作素材分析

综合素质写作素材

一.教师美德事迹

1.汶川地震中以身护生的谭千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2008年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而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喷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2008年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谭千秋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2.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2012年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胜利路第四中学门前突然发生四车连撞车祸,在威胁逼向放学的学生的危急时刻,第十九中学的女教师张丽莉,猛地推开2名学生,自己却被压在到车轮下,双腿 被 截肢,张丽莉面对生死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救助学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英雄的壮举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二.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

1.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 陶行知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3.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 夸美纽斯 4.亲其师,信其道 5.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6.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7.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8.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9.教育是根植于爱的——鲁迅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1.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篇2:综合素质写作素材分析

相信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广大考生们都知道,《综合素质》这一科目最难的一个部分应该就是写作了。写作要想拿高分,除了观点明确之外,还要有合适的论据来帮助论证观点,那么搜集素材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了,所以,希望广大考生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平时多关注一些教育类的小故事,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讲述几个教育名人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故事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分析】这个小故事体现了佛祖巧妙的用人之道,充分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个故事可以运用在因材施教的论点上。

故事二:善于倾听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

【分析】这个小故事体现了倾听的重要性。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故事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分析】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故事四:懂得幽默

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丝毫没想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

【分析】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监督对学生的尊长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不认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出自恶劣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动机是善良的,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故事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篇3:综合素质写作素材分析

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要记住,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有根之木、有源之水。教会学生发现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让我们利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投入实际生活的大门,解除巧妇的无米之忧。

一、走出课堂,通过亲近自然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初中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大自然是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我们不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深深地体验到了自然之美,有时抬头观察,有时低声交流,有时仔细对比,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然后,我再组织大家汇报各自观察的收获,学生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颇丰。通过耳闻目睹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不需要搜索枯肠,冥思苦想,而是有感而发。经常这样积累丰富的素材,必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立足学校,通过学校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在我们身边,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如果你带着发现的目光去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身体力行,事事留意、处处留心、勤学善思,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观察学校生活,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平淡中寻求新奇。

从自身在学校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因此,在积累作文素材时,要关注校园生活。

学校生活不只是枯燥的学习,如课间操时,我们舞动青春;运动会上,我们拼搏进取;诗朗诵时,我们激情飞扬。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如“安全知识抢答赛”、“珍惜时间”的主题班会、名著阅读、美文欣赏、手工制作等众多的兴趣活动项目,每次活动后学生都饶有兴味地进行交流,并动口、动手描述自己的感受。在实践中充实生活,不断积累,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我们学校还开展了各种社团实践活动,如小记者社团活动、羽毛球社团活动、武术社团活动、十字绣社团活动、美术社团活动等,每次活动过后,我都鼓励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让自己的感兴趣的或感受深的一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用自己拿手的文体,展示自己的个性,进行自主创意地表达,这样,学生不但觉得有话可写,而且还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而不是一种酷刑。

三、关爱家庭,通过感悟亲情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对写作的建议是:“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这就要写出个人独特的真实的感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真情实感。

除了学校,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各个家庭不同,学生的经历不同,家庭资源也不同。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靠别人资助才得以读书。他的作文中就多了一份感恩与努力。有的学生,父母离异,从老师同学亲友那儿获得了安慰和关爱,他的作文中就多了一份理解;有的学生和家长朝夕相处的,生活在温馨的家庭中,能够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他的作文中就多了一份纯真和美好;还有一部分学生离开家庭来到学校,对学校、老师、同学还有些陌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唤起学生对家的回忆,激发他们对家庭生活里那些天真幼稚、生动有趣往事的回忆,激发他们回忆与父母亲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故事,学生和家人在一起有很多实践活动,资源非常丰富,家庭生活中,肯定会有许多作文素材。如“我”周末帮妈妈收拾屋子、洗衣、拖地、做饭,不仅受到表扬,也从中体会到替父母分担家务的快乐;如“我”和爷爷奶奶到公园散步、放风筝,欢乐无比;和爸爸看了大片《熊出没》,很有感触。

我们要引导学生珍视个人在家庭活动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不断开采,不断利用,广开题材,在家庭生活中感悟亲情,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充实了,作文素材自然也会丰富起来。作文的关键在于学生如何感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经筛选后有选择地写进作文中去。综合实践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它就像是一把开启写作源泉的钥匙,为学生打开作文大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应充分发挥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关注实践,不断地从活动中汲取写作的素材。

摘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写作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写作的情感。

篇4:综合素质写作素材分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写作素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兴的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课程,试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现实,认识历史文化,探索科学奥秘,从而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要记住,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有根之木、有源之水。教会学生发现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让我们利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投入实际生活的大门,解除巧妇的无米之忧。

一、走出课堂,通过亲近自然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初中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大自然是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我们不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深深地体验到了自然之美,有时抬头观察,有时低声交流,有时仔细对比,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然后,我再组织大家汇报各自观察的收获,学生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颇丰。通过耳闻目睹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不需要搜索枯肠,冥思苦想,而是有感而发。经常这样积累丰富的素材,必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立足学校,通过学校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在我们身边,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如果你带着发现的目光去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身体力行,事事留意、处处留心、勤学善思,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观察学校生活,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平淡中寻求新奇。

从自身在学校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因此,在积累作文素材时,要关注校园生活。

学校生活不只是枯燥的学习,如课间操时,我们舞动青春;运动会上,我们拼搏进取;诗朗诵时,我们激情飞扬。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如“安全知识抢答赛”、“珍惜时间”的主题班会、名著阅读、美文欣赏、手工制作等众多的兴趣活动项目,每次活动后学生都饶有兴味地进行交流,并动口、动手描述自己的感受。在实践中充实生活,不断积累,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我们学校还开展了各种社团实践活动,如小记者社团活动、羽毛球社团活动、武术社团活动、十字绣社团活动、美术社团活动等,每次活动过后,我都鼓励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让自己的感兴趣的或感受深的一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用自己拿手的文体,展示自己的个性,进行自主创意地表达,这样,学生不但觉得有话可写,而且还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而不是一种酷刑。

三、关爱家庭,通过感悟亲情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对写作的建议是:“应重视对写作过程、 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这就要写出个人独特的真实的感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真情实感。

除了学校,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各个家庭不同,学生的经历不同,家庭资源也不同。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靠别人资助才得以读书。他的作文中就多了一份感恩与努力。有的学生,父母离异,从老师同学亲友那儿获得了安慰和关爱,他的作文中就多了一份理解;有的学生和家长朝夕相处的,生活在温馨的家庭中,能够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他的作文中就多了一份纯真和美好;还有一部分学生离开家庭来到学校,对学校、老师、同学还有些陌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唤起学生对家的回忆,激发他们对家庭生活里那些天真幼稚、生动有趣往事的回忆,激发他们回忆与父母亲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故事,学生和家人在一起有很多实践活动,资源非常丰富,家庭生活中,肯定会有许多作文素材。如“我”周末帮妈妈收拾屋子、洗衣、拖地、做饭,不仅受到表扬,也从中体会到替父母分担家务的快乐;如“我”和爷爷奶奶到公园散步、放风筝,欢乐无比;和爸爸看了大片《熊出没》,很有感触。

我们要引导学生珍视个人在家庭活动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不断开采,不断利用,广开题材,在家庭生活中感悟亲情,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充实了,作文素材自然也会丰富起来。作文的关键在于学生如何感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经筛选后有选择地写进作文中去。综合实践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它就像是一把开启写作源泉的钥匙,为学生打开作文大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应充分发挥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关注实践,不断地从活动中汲取写作的素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秦兆基.《初中语文(作文)精讲》.江苏教育出版社.主编

篇5:综合素质写作素材分析

命中分析

一、命中慨况

2016年11月5日,万众瞩目中2016年11月5日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对于参加中公教育培训班的学员而言绝对是特大福利,特大喜讯!因为中公教育在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系统精讲班3天综合素质讲义的第6页、第10页命中了2016年11月5日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中学)材料分析题的作答方法、又于第94页的主题预测部分,命中了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中学)写作题的论据;第111页命中2016年11月5日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幼儿园)写作主题;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封闭预测班(小中学)第三套模拟试卷命中2016年11月5日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小学)作文主题,同时,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基础强化班讲义中31页理论部分的范文《积极应对 走出困境》,该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讲义内容及真题比对展示(一)【材料分析真题展示(中学)】

2016年11月5日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中学)

材料分析题 问题:

(1)文中画线处“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2)如何理解文中认为的“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10分)【讲义内容】

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系统精讲班3天综合素质讲义

(二)【作文真题展示(中学)】

2016年11月5日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中学)

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某领导谈到,快递业务的便捷,形成了邮政的一种新业务:为高校学生服务,可把积攒的脏衣服寄洗,再通过快递寄回,这一现象引发社会热议。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中公解析:这篇文章借助社会热点话题,折射出当前高校学生懒惰的现象,写作的主题应当是人要学会自立,作为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讲义内容】

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系统精讲班3天综合素质讲义

(三)【作文真题展示(小学)】

2016年11月5日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小学)

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老人挑着一担瓷碗在路上走着,突然一只碗掉到地上摔碎了,老人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路人很奇怪,便问:“你的碗摔碎了,为什么你看都不看呢?”老人答道:“我再怎么回头看,碗还是碎的。” 根据上面文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

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中公解析:材料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处理问题时能够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向前看,这与中公教育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基础强化班(小中学)《综合素质(下)》讲义中31页的作文主题一致。【讲义内容】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基础强化班(小中学《)综合素质(下)》讲义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封闭预测班(小中学)第三套模拟试卷

(四)【作文真题展示(幼儿园)】

2016年11月5日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幼儿园)

三、写作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妈妈问孩子“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凉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说是棉被把人暖热了,还是人把棉被暖热了。”孩子一听笑了“妈妈你真糊涂啊,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热了,是人把棉被暖热了。”妈妈又问:“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它,那么我们还盖棉被做什么?”孩子想了想说:“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呀!”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中公解析:此写作材料通过一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对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老师就像是一层棉被,需要精心呵护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文章立意可从关心、爱护学生,带给学生温暖与幸福的角度展开。【讲义内容】

篇6:素质修养的高考写作素材

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穿大衣的男子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片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进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废纸拾净,他才拍拍手上的土,走了。

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的落地式烟缸,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难看,里面全是银色的细沙。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是为了看上去不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篇7:素质修养的高考写作素材

一位美国数学教授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他是被一道中国学前儿童算术题惊吓的。那道题是:哥哥存款是弟弟的9倍,姐姐存款是弟弟的6倍,弟弟有8元,哥哥、姐姐有几元?应试教育造成的作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我们可创天下第一。这种膨胀是对想像力、创造力、批判力的扼杀。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赴海外学习后,一直拿不到像国内重点中学那样的高分,原因在于对素质的理解力。学校的考核要点诸如秋游前学生推销面包以换取游资(不允许向家长要钱);近视能否骑自行车去等等。这位上海的美文高手那篇秋游作文也难夺班级前3名。在访问印第安村落后,作文第一名的创新能力显而易见。那是用印第安人身饰的羽毛粘制的一幅图画,用来诠释人类原始部落的终结者。

有人说我们的“活字典”式的培养方法不也造就了角逐奥林匹克赛的代代骄子吗?这只是一种误解。即使在数学教育比较薄弱的美国,中学课程虽较简单,但却引进了高等数学中的拓扑学的概念;而选修内容,即使全校只有一个学生选到一个冷门的内容,校方也花钱从外面聘请教师。

篇8:学习公文写作 提升综合素质

一、勤于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一)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公文写作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包含着一系列推理的应用。写作时, 要求我们要正确应用逻辑推理这个工具, 使公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确保公文表述的准确性、清晰性、严肃性。写好公文需要勤思考、多动脑。通过反复的思考、写作锻炼, 久而久之, 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培养、强化。我们会习惯性地以公文写作的严谨逻辑去思考、分析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无形中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 培养了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公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体现, 公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用语严肃、内容严谨、语言简洁。在公文框架的限制之下, 要避免同类公文的千篇一律, 把公文写得言简意赅、写得生动形象、写得有境界, 便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发挥。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不同角度, 沿不同的方向, 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 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经常以发散的、质疑的思维思考问题, 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思维领域, 深化思维过程、强化思维与实践的结合, 而这些, 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刻苦钻研, 提升理论素养

(一)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

军队公文要讲政治, 这是军队公文写作必须把握的首要原则。各级机关承办和起草的公文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必须准确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精神。这一点, 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要写好公文, 迫使我们必须自觉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 提高政治敏感性,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 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 这样才能充分领会上级的政治意图, 挖掘材料中的政治意义, 确保任何情况下思想认识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军事专业理论素养的提升。

军队公文内容涵盖政治、作战、训练、装备、后勤各个领域, 涉及陆、海、空、二炮各个军兵种, 没有相关军事专业理论的支撑, 写不出专业性强的军队公文。所以, 公文写作对机关干部的军事专业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迫使机关干部平时加强学习相关军事专业理论知识, 主动提升军事专业理论素养。

(三)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人文理论素养的提升。

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中, 我们离不开广泛的阅读, 好的文章中蕴含着真知灼见, 体现着理性的光辉, 这些文章中所体现的文、史、哲思想, 所反映、讨论的核心, 就是有关人本身的问题。这些文章为我们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提供了丰富的自我学习材料, 而做人、做事正是人文素养的核心。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成为一个人格和谐健全的人, 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更具有人格魅力, 而这种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人文积淀, 又会化为思想, 流淌笔端。

三、勤写多练, 打牢写作基础

(一) 练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端正写作态度、磨练写作毅力。

练习公文写作, 要端正态度, 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首先要有信心。初学写作, 可能写不好, 如同小孩子学走路, 开始时总是要摔跤的, 但走着走着, 也就学会了。写作也是一样, 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 关键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 只要持之以恒, 慢慢就会上路。其次要防止自卑或自负心理。有些人开始时劲头很大, 但写一段之后就停下来, 不是由于失败而自卑, 就是由于自满而止步。这些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大障碍。写作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精神劳动, 想要一蹴而就, 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自卑和自负都容易停滞、倒退, 只有不停地写, 坚持用功练习, 才能有所长进。再次, 要有毅力, 克服急躁情绪。公文写作, 费心费力, 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 领导审阅批评多, 修改多, 没有一定的毅力, 很难长久坚持, 完成好任务。通过写作练习, 可以磨练写作毅力, 克服急躁情绪, 脚踏实地地由小到大, 由简至繁, 由粗到精, 逐步锻炼写作思维、掌握写作要领。

(二) 练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提高写作基本功。

写好公文, 需要多写多练, 勇于实践, 不断摸索。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个过程。我们通过不断地深入思考, 多写多练, 才能使文章正确、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 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些人信奉所谓“一挥而就, 文不加点”, 写完后自己不看, 不改, 也不请教别人, 这样就很难发现问题, 更谈不到精益求精。有人是怕麻烦, 写完了事, 至于写得如何, 他就不管了,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们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拦路虎、绊脚石。俗话说:看十篇不如写一篇, 写十篇不如改一篇。通过仔细推敲, 精雕细琢, 原石才能雕琢成美玉, 才能慢慢由量变产生质的飞跃, 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知行结合, 强化实践能力

(一)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实事求是作风的养成。

军队公文是一种军队应用文, 在平时和战时的公务活动中发挥着指导、联系、宣传、教育、依据、凭证等重要作用。军队公文写作必须实事求是, 必须从实际对象出发, 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认识事物的本质, 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写作。写作中, 既要注重“实事”, 即充分尊重客观真实的态度, 更要注重“求是”, 即开拓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例如制定某单位发展计划一定要根据单位具体发展情况来制定, 要根据单位特点、力量、资源情况而定, 既不能好高骛远, 也不能目光短浅, 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愿望、理想和热情来确定策划思路, 而要对单位的内在情况以及外部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论证,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和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不是花架子, 不是摆给别人看的装饰品, 而是单位工作发展的基本构思, 因而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计划不切实际, 好高骛远, 把发展目标定得太高, 离自身实力相差甚远, 往往是计划方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但结果在实际操作时难以落实到位。

(二)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

毛泽东讲过:“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写好公文, 搞好调查研究是基础, 要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 就要亲自调查、亲身经历, 仅靠听汇报、打电话或者看材料, 是很难掌握真实情况的。

调查研究之前, 要认真准备, 有的放矢。调查时, 要结合部队实际, 选择合适的时机, 运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调查、蹲点调查等合适的方法展开调查研究。调查了解中, 充分发挥好眼、耳、鼻、嘴、手、腿、脑的作用, 处处留心, 事事留神。全面、细致地搜集、分析材料, 并不断积累询问、调查技巧, 总结调查研究经验。

五、厚积薄发, 养成学习习惯

(一)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信息化时代,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公文写作是运用知识、学问的重要实践活动。要写好文章, 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多读书才能吸取丰富的营养,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 博览群书, 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 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 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 笔到之处, 文意丰富, 言辞自然, 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其次, 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 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现实工作生活, 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 不可能对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 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 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三, 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 耳濡目染, 便会懂得文章作法。熟读名篇佳作, 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 效仿的次数多了, 慢慢会变成自己的方法, 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第四, 阅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 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形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 阅读名作,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 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提高运用文字的技巧。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当我们阅读时产生疑问时, 一定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查阅工具书, 进行求证。实际上,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 不乏领导讲话引经据典文不对题, 弄得斯文扫地, 好不尴尬。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 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像古人那样“一事不知, 儒者知耻”, 但作为严谨的军事公文写作者, 我们必须严谨学风, 注重文化通识的正确运用和点滴积累。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 成为阅读障碍, 或写作上的拦路虎, 这就迫使我们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让工具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二)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点滴积累习惯的养成。

每一份文件, 每一次讲话, 每一次讲课, 不管是自己写、自己讲还是听别人讲, 都是我们学习的机会。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阅读自己的课外书时, 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 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 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阅读别人的书籍时, 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外出时, 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 哪怕是只言片语, 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 “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无论到哪里, 都要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像哨兵似的警觉, 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

写好文章, 要积累生活, 拓展知识。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 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 知识贫乏, 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 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 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 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使文章写得更充实, 更准确, 更生动, 更优美。我们要积极地投身生活, 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 拓展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充实自己的头脑, 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源泉。

(三) 学习公文写作, 有助于朗读背诵记忆习惯的养成。

篇9:综合素质写作素材分析

一、夯实基础,为写作训练“生根”。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再高的大厦都是一砖一瓦建成的,没有词汇积累,单词写不出,写作是句空话。因此要鼓励学生加强词汇的积累。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写好一篇作文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当然,词汇的积累也要讲究方法,找出适合于自己的规律与方法,为写作奠定基础,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而在写作时也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出现的问题往往有拼写错误,影响理解;词语误用,表达不准确;某一词语反复使用,语言表达缺乏变式,文章显得单调乏味;文章中出现大量“造词”,让人看了啼笑皆非等,显然词汇量不足已成为制约学生写作的瓶颈。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单词密度较大,每单元平均八九十个。为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积累词汇量,我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但是,识记毕竟是呆板的方法,运用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拓宽教学活动的层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手段丰富和扩大学生词汇量。我教学词汇时,尽量利用实物、形体语言、插图、图片等方式教学词汇;词汇教学兼用归纳分析法、构词法、举例法、启发诱导法、根据上下文猜词法、用英语解释生词等方式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和交际活动中学习生词。坚持复习巩固,每节课前听写上一节所教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式,并用重点短语和句式进行连词成句、句型转换、汉译英、造句等灵活多样的笔头训练。坚持单词背诵,每单元授课结束后,利用早读集中听写单词、短语、重点句子,并进行全批全改。

当然课文内的词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英语的构词,同义反义比较,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他们进行口,笔头造句,借此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好一些词汇和培养他们用完整句子表意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阅读练习和课外阅读中扩大和积累更多的词汇量。

在英语写作中,正确掌握动词的时态和语态至关重要。在平时批改英语作文时,我发现不少学生使用的动词时态相当混乱。这就提示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动词时,必须掌握它的各种时态及其区别。如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何时用前者,何时用后者,又何时用过去完成时,这些都属于英语写作的基本功,必须认真对待。为避免和减少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我认为在平时的语法练习中,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改错、英汉互译、应用性的写作等,而且采用的句子应多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为主,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这不仅会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还能培养他们注重结构的辨识与运用,在应用中掌握规律的能力,并且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和愿意为之。

二、课外阅读,为写作训练“添叶”

Wilga M.Rivers在论述外语写作教学时曾经指出,“只有通过大量地听和阅读外语语料,外语学习者才能获得对外语语言适宜和得体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式的真切体验,而这就是写作的基础。”

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英语语言能力、实际阅读心理需求和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选编、改写英语阅读语料,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批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阅读任务进行课堂阅读或课后阅读。

学生在日复一日的英语阅读中会必然地调动已经学过的英语词汇和语言知识,会因为经常阅读到这些已经学过的英语词汇和语言知识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会丰富他们的英语文化知识,会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并使他们自己的英语表达更加合乎地道的英语表达习惯,大大减少和避免中国式英语表达的出现。

实践证明,学生平时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就越强。但是仅靠教材有限的材料是无法拓宽阅读面的。因此,平时除了课内阅读外,我还利用各种视听读物进行课外泛读,泛读材料每周至少两篇。选材应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富有趣味性。通过这类阅读材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为写作又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总之,写好一篇英语作文,多阅读是十分重要的。

三、口头作文,为作文训练“长叶”

书面表达就是作文,作文就是说话,就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不会说话,就不会作文。英语口语的语言材料,简易流畅,易于背诵,便于记忆。开展必要的口语活动,练习口语作文,并将其落实在书面上,是训练书面表达必不可少的。抓好口头作文,为笔头作文打好基础也是老师训练学生的重要一步。我在课文教学中通常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先把课文通读一遍,分析一遍,然后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问答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意义的理解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具体做法有:

如概括课文大意后,让学生用文中关键的短语、句型口头复述课文,或者看图或幻灯片或根据问题、提纲、图表表述课文,或改换人称复述课文。对一些记叙文或对话类的课文,要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

又如每天布置值日生在课前作3—5分钟的复述课文大意或进行专题演讲,值日生讲完还必须对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这样值日生就必须精心准备自己的发言稿,听的人也必须认真听讲才能回答问题。课前的DUTY REPORT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英语实践机会。

充分利用这些方式和环节,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喜欢与熟悉作文的必修课。但一定要注意把它当作homework再落实下去,让学生从完成作业开始,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四、英语日记,为习作训练“开花”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如果仅仅掌握了写作技巧,熟背了大量文章,不亲自动手实践还是不行。我们知道, 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训练来练习写作。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习惯。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练笔,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写作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去练习,这对提高英语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只有通过多练习,才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语言素材,要求他们坚持长期写作训练,做到善于思考,勤于训练,勇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力。我相信,学生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五、有效评价,促写作训练“结果”

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要肯定学生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和取得的进步,同时也要指出哪儿有错,犯的什么错。教师可在批改作文当中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批改符号,并向学生说明,让他们熟悉,记住这些符号。这样一来,老师改完之后,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便跃然纸上,学生一看就明白。教师批改完之后,便轮到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了。

此外,教师应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如:书法规范及漂亮者优,标点符号正确者优,典型句使用恰当者优等。教师只有把评价学生的写作自始至终放在发现学生的字、词、段、文方面的优秀之处和可取之处,学生才能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惧怕写作到乐于并善于写作,真正走出英语写作困境,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并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解放思想、担当有为、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总结下一篇:七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