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2024-05-09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通用14篇)

篇1: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活动目标

(一)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二)通过诵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亲近经典诗文的理念,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一生对经典文化的向往。

(四)通过诵读经典,促进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记忆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开发而不断提高的。让学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可以培养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

三、活动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终身负责,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环境”的读书活动,要精心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愉悦学生的稚嫩心灵,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1.经典美文的书法比赛

2.我最爱读的经典美文朗诵比赛

四、活动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经典美文诵读工程”。诵读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篇目以及校本课程中的推荐篇目和学生的互荐篇目。

创设经典诗文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诱导学生积极投身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期开展朗诵比赛、手抄报评比、古诗文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和习惯,使古诗文诵读活动保质保量。

五、活动措施:

(一)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主要由家长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的诵读。倡导家长积极参与“父母孩子共读好书”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适时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诸如《朱自清散文选》、《呐喊》、《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推荐与自选相结合。教育部推荐了初中阶段必读书目,《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背诵古诗的篇目,教材规定了要求背诵的经典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另外教师可以从诸子百家的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中选择适宜学生诵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经验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的经典诗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书目和互荐书目,指导阅读欣赏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自由灵活地徜徉在学海与书山之中。

(二)科学进行活动评价:

从投入诵读的时间、方法和习惯、认知与体验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诵读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估,积累经验,改进不足。站东小学语文教研组

2015年3月

篇2: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校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和朗诵水平,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特在小学部举行“漫步书林 享受诵读”美文诵读比赛。

一、活动意义:

诵读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结晶,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必要形式,是语感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次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主题:

“漫步书林 享受诵读”美文诵读比赛

三、活动时间:待定

四、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每班两位同学各诵读一篇作品。2.朗读时间限定3-5分钟

3.诵读内容:要求积极、健康、向上,文质兼美的现代诗歌、散文等,可为人教版1——12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如需配乐请自备。

五、比赛形式及阶段

1.预赛阶段:各班自行选择合适人数(不得少于十人)进行预赛,选取两名同学参加决赛。(留好活动资料备查)

2.决赛阶段:每位选手自选一篇作品现场诵读。诵读时可脱稿或用课本,也可根据需要适当运用表情、手势等加强诵读的艺术感染力,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把诵读混同于表演。

本次分为三组 :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

六、评分标准及办法:

1、服装整洁得体,精神饱满,仪表大方。(1分)

2、朗诵熟练,音质音色富有美感和渗透力。(1分)

3、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2分)

4、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鸣。(4分)

6、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

7、计分办法:本次评选采取10分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评委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者最后得分。

8、上场顺序抽签决定。

七、奖励办法

篇3: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产物, 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食粮, 将其发扬广大并流传下去, 是我们现代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速度的加快, 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程度的加深, 使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面对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 为了使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更是为了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于2007年联合推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基层等系列活动, 全国人民学习经典, 诵读经典的热情逐渐被调动起来,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于是在2009年由教育部牵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高校活动正式启动, 并迅速在很多高校作为品牌得到推广, 如2012年3月2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广州大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究”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等奖, 有关领导表示, 此活动作为高校品牌活动, 会一如既往地推广下去。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阵地,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大学校园的举办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 值得广大高校作为品牌活动进入深入推广。本文就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的现实意义、品牌推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两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鉴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中小学取得不错的效果, 同时也是高校自身所承载的重要使命, 自身发展双方面的内在需求,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高校就成为必然趋势。

1. 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流传几千年的宝贵财富, 其传承和发展需要高校这样的载体, 由于高校本身具有中小学及其他社会团体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 各种方式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诵读的内容可以包括很多方面, 唐诗、宋词、元曲、散文、诗歌等, 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只限于某个方面,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这样不仅违背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举办的初衷,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据了解, 很多高校为了使传统文化在高校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也为了使经典诵读活动更加有效, 更加深入师生心中而将经典诵读活动列为本校的必修课程, 要修够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 也只有这样, 才能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坚实的保障。

2. 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开拓视野。

我国文化内容广泛, 涉及很多领域, 如散文、诗歌、音乐、舞蹈、饮食、军事等等, 丰富多彩, 并能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随处可见, 很多文化我们的学生只知表面, 不知其里,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似懂非懂,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的课程时, 不应该只是简单让学生背诵、诵读而已, 而是提前做好备课准备, 多查阅文化背后所蕴藏的历史知识, 然后把文化以及与文化相关的知识都讲解给学生, 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 不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积累更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知识, 充实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品牌推广也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朗诵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散文《背影》时, 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背影》的写作背景, 朱自清先生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老父亲的背影的?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让朱自清先生要写这篇散文呢?又是从哪些细节对父亲的背影进行勾勒描绘的呢?从哪些方面做了铺垫和衬托让父亲的背影如此感人呢?……只有让学生彻底领悟了《背影》更内在的含义所在, 学生才能在诵读时犹如身临其境, 更富有感情色彩, 带来意想不到的诵读效果, 还有让学生背诵节气歌时, 首先要向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是在什么时间产生的, 起源地在哪里, 又是由谁制定出来的, 二十四节气又各代表什么意思, 各个节气的时间段又是如何划分的, 等等, 都是学生背诵、诵读之前需要了解的,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也能顺利进行, 何乐而不为?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文化修养。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 在非正式场合或和几个关系很好的同学在一起时经常口若悬河, 侃侃而谈, 而在正式场合, 面对着几十乃至几百的陌生面孔时, 讲话则是磕磕绊绊, 停停顿顿, 显然不符合现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水平, 这主要是与很多大学课程设置有关系, 大学语文课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 大部分学生在台下听讲, 教师讲课结束, 布置完作业, 教师的授课业务即算完成, 忽略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锻炼, 而这也正是现代很多大学生所欠缺的,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的举办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 接触到很多领域的经典文化, 同时吸收很多逻辑性较强、语言组织严密的句子, 领悟经典背后的情感因素, 久而久之, 就会转化成自身语言的一部分, 潜移默化地强化大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及层次性, 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其文化修养也大大提高, 这样演讲时不但可以流利地表达自身脑海中所储藏的语言信息, 还可以引经据典, 语气抑扬顿挫, 整个演讲充满感情色彩, 既锻炼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能达到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目的, 两全其美。

三、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研究的途径探讨

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所产生的现实意义深远, 不容忽视, 但是如何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品牌进行推广, 具体的途径又有哪些呢?

1. 立足课本,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课本是教学的基础, 大学课程也不例外, 诵读、背诵, 听说, 读写是学校教学传授给学生的最基本的技能, 在我国的师范院校, 师专院校或其他大学的中文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可以大比例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可以是从古至今的诗词, 也可以是蕴含浓厚民族精神的历史典故, 在立足大学语文课本为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多讲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 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 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轻而易举了, 高校还可以把中华经典诵课作为必修课程, 使其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让大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这样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的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2.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竞赛活动。

学校应开展诵读表演比赛、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 把经典诗文诵读搞成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 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励志、奋进及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和宏伟志向, 歌颂祖国, 颂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人中的积极影响。此外, 经典诗文诵读应通过舞蹈、音乐、古词新韵的歌唱等艺术形式使呈现更加精彩动人。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广大师生更广泛地参与到经典诵读中, 从而能提升活动的整体水平, 进一步扩大经典诵读的影响。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也会给校园带来清新的空气, 使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精神风貌发生积极的变化。而且,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可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里找到永恒的精神家园和生命安顿之处。

3. 加强经典诵读师资能力建设, 提升教师水平。

教师作为班级的灵魂、学生学习的领航者, 其教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学知识的深浅。自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高校以来, 对大学教师的诵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想方设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 责任心强, 语言表达能力过硬, 普通话标准的师资力量, 以便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模范示范作用, 纠正学生诵读过程中的错误, 进而提升高校整体的诵读水平, 高校教务处、办公室可以加强与本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单位的合作, 定期邀请普通话标准的主持人, 国家级、省级的普通话测试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每期培训结束之后再组织教师们相互讨论, 交流心得, 完善教师的诵读水平。学校还可以选拔一批语言能力突出、业务水平高、爱岗敬业的教师到国家语委或省语委开办的研讨班进行深造, 加强整体经典诵读师资能力建设, 从而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4.“经典诵读行动”周, 强化推进掀热潮。

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行动”周活动, 要求各院系、班级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各院系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精彩, 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中文系注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知识介绍活动, 举办语言文字知识现场咨询、经典知识展示等活动, 吸引许多学生咨询、参观、聆听。

四、结论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的开展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 也是时代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全体师生应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共同促进这一品牌活动在高校的顺利推进, 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能操之过急, 只能根据本高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 才能最终实现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海霞.高职院校经典诵读的教育途径与价值[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9) .

[2]王登峰.积极推广“经典诵读”,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J].语文建设, 2010, (78) :148.

篇4: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经典诗文朗读整合的必要性

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的今天,外来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逐步加大,这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影响较大。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整合极具优势,同时,可以很好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传承经典,保留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

中华经典诗文是历史遗留下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璀璨明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经典诗文的诵读及讲解上更加侧重于解题技巧,但是对于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及社会环境的分析存在较大的不足,因而无法帮助学生认知到这些诗文的魅力,在被动性学习与记忆的前提下,学生对于中华经典诗文的理解非常狭隘。通过经典诗文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其教学中的重视度,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的实施下做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方式

教学的本意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及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在这些寓意深远、意境深邃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找到精神支柱和依托。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非常繁杂,亟需通过好的文化作品进行心灵的洗礼和熏陶,通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及学生文化的提升。实践表明,科学的诵读可以加强人的记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攒大量的素材,潜移默化的加以运用,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因此,必须得到重视。

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1.合理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删选,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中华经典诗文数量非常之多。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言需要做好相应的删选。高中阶段学生“三观”基本形成,因而在经典文化诗文作品的选择上,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难度。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制定一些阅读计划,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氛围。同时,在班级及校园的装饰中可以灵活地进行运用,如名人画卷、经典诗词都可以作为校园内的点缀物,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经典诗文的兴趣,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远大的志向。

2.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来实现二者的整合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通过必修课与选修教材的结合来开展的。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形式来落实,通过良性竞争的形式来鼓励和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如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抽出部分时间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这个时间段内可以是学生之间分享阅读心得,或者是好书推荐、精品鉴赏、集体探讨等形式,让学生找到经典诗文诵读的趣味性。利用早读时间鼓励学生开口读、大声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到经典诗文中的韵律美,可以通过小组诗句接龙、填字游戏等形式来增强其阅读的趣味性。对于部分较为经典的作品可以进行改编及表演,以动态化的形式来表达出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引导与训练,除了正确的发音之外,可以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做到声情并茂的诗文朗诵。积极参与不同范围内的朗诵比赛,不吝表扬,让学生了解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自发参与到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师、生、家长的全力配合下,学生对于中华经典诗文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3.重视教学生活化,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在生活化的教学背景下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可以制定较为明确的班级行为守则,做到诚实、守信、文明,以伟人为榜样,爱国、敬业、友善。在不同的节日背景下,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反哺教育及爱国教育,在不同时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真切的感受到古人笔下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与变化,利用生活中的琐事做好古典文化的传播。

4.探索课堂诵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1)巧妙导入。新课的导入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中可以利用与教材相关的经典诗文、或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旧有的经典诗文知识中入手,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2)反复诵读,进入意境。诵读的层次可以由浅入深:一读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二读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和感情基调;三读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进入意境。(3)自主创新,适时拓展。课堂教学中可以不囿于教材,坚持以开放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在良好的诵读氛围,自己选择与课文相关的经典诗文,让学生体验诵读活动中的乐趣、提高他们的主体性素质。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和今后的实践中有效地将二者整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传承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

篇5: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特举行中华经典美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2012年12月31日上午 学校操坪

三、参赛要求: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比赛,每班一个节目(形式不限)。每班必须在12月21日(本周星期五)午自习上报各班参赛选手、节目形式和节目名单,同时进行抽签。诵读篇目自选(课内外美文,美诗,名作名篇,优秀经典诗词均可),不拘一格,要求紧扣主题,形式多样,精神饱满,突出个性,注重实效。参赛时间每个节目控制在5-8分钟,如需配乐请自备。

四、活动组织

1、组织领导:

组长:肖润良 组员:王海军肖爱明蒋运河毛新荣各班班主任

主持人:黄卓曦谭杏

2、奖项设立

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3、评委

庞丹周阳周玉铭贺燕黄晓

熊友泉李貌宋莹周蕾李兴兴

统计:李大为

4、会场布置:肖爱明、89班

5、会场音响:熊友泉

6、会场组织:王义

7、会场纪律:各班班主任

附:评分标准及办法:

1、遵守纪律,上下场迅速、有序。(1分)

2、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向上。(1分)

4、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2分)

5、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鸣。(4分)

6、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

7、计分办法:本次评选采取10分制,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所有评委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队(队员)最后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

石家湾中学德育处、团支部、语文组

2012年12月17日

篇6: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活动方案

举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的通知

◎比赛时间:4月24日(星期五)下午2:00

◎参赛内容

1、语文新课标规定的7—9年级学生必背的古典诗词。

2、语文组下发的《课外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3、现当代名家诗歌散文精品。

◎评奖办法

个人奖评奖办法:按单个节目分数排名,第一名节目一等奖,第二名节目二等奖,第三名、第四名三等奖。

集体奖评奖办法:按集体诵读成绩总分各组奖前二名。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个人一等奖和集体奖的班级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

◎参赛要求

1、可以为朗诵、配乐朗诵、表演诵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班大胆创新。

2、参赛作品为:(1)全班集体诵读,不少于5分钟;(2)参赛选手诵读,每班一个节目,不超过4分钟.若有配乐,请将配乐碟片、MP3等调好,并提前与广播组联系。

◎评分标准及评奖办法

集体诵读评分标准满分为10 分。

1朗诵整体效果好,感染力强。4分

2声音宏亮,节奏感强,语气语调把握好。4分

3服装整洁,队型整齐,上下场有序。2分

个人诵读评分标准满分为10 分。

1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2分 ;

2语调、语气、节奏把握到位,感情丰富、感染力强3分;

3举止高雅、语态大方2分;

4综合表现2分;

5朗诵内容脱稿 1分。

◎工作人员安排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牟国华

副组长:何军伟、马宏伟

二、评 委

何军伟、陈天禄、赵 华、孙学军、王树宏、蔺宏功、马宏川 董菊香、康学军、李娟红、刘洲江、巩学文、李 娟、任晓艳

三、主 持:

陈德俊 贾红梅

四、广播线路:

刘孝君 李 东

五、统 分:

稍丽丽 张丽萍 赵红叶

六、奖品书写、奖状打印:

梁思敏、郭莹霞

七、场地布置

九5班、九6班在中午1:30前布置好场地

八、班主任及语文科任教师组织管理好本班学生。

新集初中团总支

语 文 教 研 组

篇7: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

二、活动目的:

为了积极创建“书香校园”,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来,通过读经诵典“同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增强文化底蕴。同时促进我校学生普通话应用水平的提高,激发读书热情,加强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积累。特举办本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就比赛的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

时间:4月20日

地点:各班教室

四、比赛形式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演讲比赛

五、比赛内容:

学校拟定的《小学各年级古诗词诵读积累篇目》中应掌握的诗文以及学过的应该积累的古文名句等,如《三字经》、《增广贤文》中一些必背的名句等。诵读表演比赛的内容也可以是以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为

主题的诗歌。

六、参赛对象:

全校三~六年级学生

七、比赛办法: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

1.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分“必选”和“自选”两部分。必选作品(比赛现场抽取)从小学生《小学各年级古诗词诵读积累篇目》中抽取一首背诵;自选作品由比赛选手事先准备好一首诗背诵表演,表演形式不限(可加乐器、录音带伴奏)。

2.每个参赛选手自选作品朗诵时间不超过3分钟。

3.比赛顺序采取抽签为序,赛前请语文老师选好诗文,认真辅导。

4.诵读表演比赛评分标准:

⑴普通话声,韵,调准确,语言流畅(4分);

⑵处理符合作品意境,感情丰富,有表现力(4分);

⑶现场效果好,包括语音语速,朗诵形式,整体配合,精神面貌等(2分)。

八、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共设个人奖每年级取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篇8: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校园营氛围———润物无声春有功, 让古诗文浸润学生的心灵

校园文化是学校一门重要的“隐性课程”, 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为营造文化校园, 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南关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进行了精心设计, 做到了四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突出了四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人文性, 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嗅到文化的气息。当我们徜徉在校园里, 花草树木错落有致, 花坛草坪疏密相间, 处处让人感受到的是“墙面文化”“草坪文化”“雕塑文化”“教室文化”“楼道文化”等诸多文化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气息。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关学校的一砖一瓦皆有意、一草一木皆有情, 他们都是会说话的, 都带有一种智慧的风景, 一种生命的灵动。

二、诵读明哲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让学生领悟古诗文的韵味

在经典诵读实践中, 学校坚持每天早读前10分钟, 学生自由诵读校本课程《晨沐古风》;大课间由语文老师利用校园广播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与鉴赏;班主任每学期以古诗文为内容开展1—2次主题班会, 使学生在诵读中升华心灵, 塑造健康人格, 养成良好习惯。诵读这一首首诗词, 如同与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谈心, 耳边仿佛听到他们在谆谆教导, 在循循善诱, 学生从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学会了做人。

三、赏析悟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让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词语言含蓄, 句中有句、味外有味, 意在言外, 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 联想、领悟和品味诗词的意境, 可以达到学习诗词的目的, 感受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和丰富多彩。学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按照“知诗人, 解诗意;抓字眼, 明诗意;想诗境, 悟诗情;吟诗句, 背诗文;仿古诗, 写佳作”的古诗文教学五步法的要求, 每学期由语文学科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文教学教研活动, 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精心给学生设计几堂古诗词鉴赏课,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 教给学生鉴赏古诗文的技巧, 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 讲解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讲解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使学生能准确地领悟诗词的意境, 沟通古今情感, 陶冶道德情怀, 净化自己的心灵, 真正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四、咏唱创新意———操千曲而后晓声, 让学生在求知道路上获取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古诗词是中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 它短小精悍, 并且富有韵律美、音乐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 让人回味无穷。我们通过品读、朗诵、咏唱, 不但可以感悟欣赏诗文的意境美, 而且还能够穿越时空, 和诗人进行交流, 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部分古典诗词通过谱曲, 改编成歌曲, 充分利用古诗文课堂这一舞台, 组织学生反复咏唱, 要求唱出诗歌的情感、意境。同时, 在校园文化活动周期间, 学校组织各班级学生进行“诗配画”创意活动, 并创办手抄报和展示台, 把一件件创意生动、想象丰富的作品悬挂在楼道间显眼位置,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激情, 展示了学生创作成就, 丰富了古诗文创意活动的内涵。

五、比赛促激励———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学生充分汲取古诗文的养分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 学校借助全区广场文化艺术月这一平台, 在全校语文教师的组织下, 以年级为单位, 举办了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诵读比赛活动, 从学生个人的展示到学生集体的参与, 从语文教师的展示到全员教师的参与, 活动中融入了演唱、舞蹈、器乐合奏、武术、相声等表演形式, 你刚唱罢我登场, 场面声势浩大, 气氛热烈, 激情高涨, 诵读比赛已不仅成为全校不设门槛的活动, 而且已成为全区校园文化的特色精品活动,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一样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树立了工作学习的信心, 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为创建书香文化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让学生在读经典中养德行, 学做人, 引领他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 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弘扬优秀的古典文化精髓, 为了学生的明天, 南关学校将以“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 重拾校园文化自信, 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艺术殿堂里的瑰宝,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永恒的亮点。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更应该珍惜与传承, 重拾校园文化自信, 让古诗文这股文化血脉不断流淌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篇9: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经典诗文诵读    融合

1.引言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中生普遍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很强的记忆力,是学习中华经典诗文的最佳时期。通过对古诗文的反复诵读和深入理解可以陶冶情操,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有效融合。

2.诵读经典可以传承优秀文化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高中语文教育者应该承担继承和发展的责任,把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把经典古诗文作为一个载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帮学生打好文字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富文化底蕴。

2.1诵读经典留住传统文化

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语文教育者有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融入经典诗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纵观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落实和技巧的讲解,把诗文拆开来讲解,破坏诗文本身的完整性,学生对诗文失去兴趣,不愿意诵读更不愿意积累,经典诗文的教学也就失去意义。为了不让经典诗文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消失,为了让高中生多积累经典诗文,为了让其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教育者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2.2培养语文素养需要诵读经典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经典诗文的诵读,不仅是记住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让经典诗文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产生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的古诗文更是数不胜数。当前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趁其处于高中这个特殊时期,依靠高中语文课本,增加其对经典诗词的阅读量很有必要,经典诗文中丰富的营养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人格,养成良好习惯。

2.3诵读经典发展智力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记忆从零岁开始发展,在十三岁的时候达到顶峰,以后便很难再发展,而高中生正处在记忆最好、心灵最纯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诵读经典诗文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当诵读成为一种习惯和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智力也会得到发展。

3.高中语文教学与经典诗文诵读需要合理的融合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提高人文素养。经典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经典诗文的诵读不能盲目进行,它需要高中语文教育者分析整合后把它与语文教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堂课后时间,让学生大胆大声地诵读大量经典诗文,从而感受经典诗文的语言、意境之美,在陶怡情操的同时提升人生境界。

3.1寻找丰富的阅读资源,增加诵读量。

经典诗文的阅读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篇章,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扩大范围,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诗经典诗文。经典诗文具有顺口、便于记忆的特点,学生通过大量经典诗文的阅读,有了文化底蕴,经典诗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生活,写作、说话的时候便可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3.2传授经典诗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质量。

诵读并不是胡乱朗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不仅满足声音的洪亮,更应该注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示范作用,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诵读方法,教师本身难以做到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并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在教授时应该进行简单断句,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地乱读一通而没有任何效果,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学生。经典诗文大多有生僻字、多音字和多义字,难免晦涩难懂,教师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阅读理解错误,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在读通课文的前提下读懂全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3创造诵读环境,营造诵读氛围。

在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不是诵读的唯一场所,把整个校园环境充分利用起来,适当合理地组织诵读活动,营造充满诗文气息的氛围,让学生对诵读产生兴趣,受到感染。

3.3.1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语文都有晨读时间,这一段时间学生精力最旺盛、记忆力最强,教师要合理利用好这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全班齐读、分组诵读、教师领读、学生自由朗读等方式,教师全程参加,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还可以把课前三分钟有效利用起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经典诵读,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诗文的熏陶。

3.3.2营造经典诗文的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及教师要在校园中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供学生诵读,让学生身临其境,相互影响、相互熏陶,让经典诗文润物细无声地浸入学生的心田。学校可以用古诗命名一些建筑物和道路,在一些空白的墙壁上写上经典诗文,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加入古诗文朗诵的版块,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

4.结语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华,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融合经典诗文的诵读很有必要,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实践,将二者合理地融合起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谭慧芹.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10(6):159.

篇10: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首都文明委《弘扬北京精神,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大力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为主题,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要内容,以《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大型系列专题片为基本教材,通过开展“学、诵、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把学习道德模范与加强中华美德教育结合起来,用道德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传统美德激励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树立远大理想,学习雷锋精神、续写雷锋日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活动要点

(一)向全校发出“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倡议

(二)安排媒体播放

利用活动课时间,依托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此片。

(三)将中华经典诵读作为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组织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1.以编辑下发的中华经典名句诵读目录和系列专题片为参考,适时开展中华经典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学、诵、做”活动开发中华经典校本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华经典名句,用讲故事的形式宣传道德模范和学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实际行动。通过学习,激励学生,把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与学习道德模范结合起来,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

2.定期开展“中华经典讲堂”活动。对中华经典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模范的高尚品德进行解读,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进行指导。

(四)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1.开展“每日一句经典”学习活动。在校园中建立中华经典学习栏,让学生每天看到一句经典,每天学习一句经典,指导学生每天诵读一句经典,每天感受一句经典。

2.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适时组织开展中华经典名句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比赛,适时组织开展中华经典名句诵读大赛,大力营造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浓厚氛围。

(五)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故事会”活动

以学雷锋、践行奉献精神为主旨,在学校组织“道德模范报 告”,开展事迹报告、座谈交流活动。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解读雷锋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励未成年人学习道德模范,励志成长成才。组织学生走近道德模范,到道德模范身边亲身学习、体验、感受,用道德模范的崇高品格熏陶、影响未成年人,学习道德模范,塑造高尚人格。在此基础上发动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以“学习道德模范——发现身边榜样——我的实际行动”为主旨,开展创编、讲述道德模范故事的活动。

(六)开展“学、诵、做”主题班会、队会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团会,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中华经典感受和心得,培养爱党爱国爱首都的情感;组织学生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发现和讲述道德模范的闪光点,发现和讲述身边的榜样,表达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道德模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决心。

(七)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以校园、家庭、社区为基础,积极开展讲究卫生、爱护环境、遵守秩序、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文明有礼等道德实践活动。

(八)宣传树立“美德青少年”和“学、诵、做”活动优秀单位 1.在深入广泛地开展“学、诵、做”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现和评选身边的道德榜样,树立一批在思想品德和道德实践方面事迹突出的“美德青少年”。

2.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树立和表彰一 批“学、诵、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优秀班级。适时召开“学、诵、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把它作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弘扬奉献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和责任。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媒体(校报、广播、网络)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设专栏、专刊、专题节目,努力出精品力作,办出特色,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

3.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把开展这项活动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务求取得实效。

篇11: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一)、质的方面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然后浩浩荡荡地走向世界。

2、探索开展传统经典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3、诵读中华优秀古诗文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传统经典文化诵读的形式和方法。

(二)、量的方面

1.每学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词15首。背诵格言警句、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各10句。

2.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古诗写了什么。能够初步意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把古诗文诵读活动融入生活,拓宽学习的渠道。

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古诗文,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培养学生热爱和诵读中华优秀古诗文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2、诵读中华优秀古诗文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对做人、做新世纪中国人所具备的素质研究。

4、对做新世纪中国人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在教室显眼、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地方补充装饰古诗文的内容。每天定时间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1.每一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室的画廊出一期诗文专刊。

2.在教室张贴、悬挂师生的诗文书法作品。

3.充分利用好黑板报,让教室的墙壁动起来,开辟“古诗乐园”、“今日格言”、“精彩段落”、“八方采风”四个栏目。

⒋图书室面向学生开放,保证借书渠道畅通。

⒌为古诗文背诵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营造班级、家庭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优化背诵的文化环境。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班级将评比出优秀家长,家长作为特邀佳宾,将出席班级组织的有关诵读活动

二、精心筛选,编制古诗文背诵篇目。

三、因地制宜,诵读的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班级的黑板上方留有“每周诗角”和“成语沙龙”两块园地,每两三天由书法比较好的同学书写一首古诗,作为每天的必背篇目,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字音、韵律及抑扬顿挫的背诵指导。

2、分散训练,每周、每天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

3、注重活动渗透。

(1)唱古诗请学校音乐老师为古诗谱曲,真正把诗变成歌,更易背诵。

(2)对古诗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检测古诗的背诵情况。

(3)诵古诗齐声背诵,声势浩大,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宏大和壮美,油然产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4)演古诗我们将古诗中一些优秀的篇目加以创新,配上音乐、画面、情境、舞蹈、,以 表演、演唱、朗诵的形式把古诗的内容全方位的展示出来,让学生领略古诗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达到熏陶学生的目的。

(5)赛古诗定期举行古诗擂台赛。

4、拓展古诗诵读的外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古典诗文的独特理解。

(1)画古诗我们让学生根据对古典诗文的理解,想象古诗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把古诗的内容画出来。

(2)研究古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把古诗文的研究纳入了自己研究的视野。

(3)考古诗

(4)古诗改写要求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将其改写成散文、记叙文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加强指导,领会诵读方法。

(1)寓背诵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中读背。

①把诵读与传统的跳橡皮筋、跳绳等课间游戏结合起来,让那些古奥的诗句伴随着跳动的轻快身影,像儿歌一样从孩子的嘴里脱口而出。

②在动态的表演中进行背诵。传统的读书、背诵方法重在语感的传达,缺少动态的体验。诵读应该是得意之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心花怒放;在愤怒之时,眉倒竖,眼圆睁、拍案而起;诵读应该吐人之心声,展人之神采,舒人之动作。应该是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的展示之中,与文本神谋,与作者心相印,意相通。动态的展示,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能够在学生记忆的底板上划下深深的印痕。在动态的展示过程中令学生心驰神往,通过让学生边演边诵,扮演“行吟诗人”的角色,在动态的背诵过程中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

(2)据意而育,分门别类,在横向的对比中进行背诵。

诗按内容来分,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把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整合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横向的对比中感悟诗的情韵。例如可以让学生搜集以“送别”题材的诗,把《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诗归纳到一起。

(3)据时而背,借助季节变化,跨越时空界线,穿越时光隧道,面对自然风光,身临诗中境界,把诗人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化为眼前大千世界。这种方法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例如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花红柳绿,春光烂漫,就可以让学生背诵与春有关的古诗《草》、《早春》、《清明》、《绝句》等,让学生浸润于自然风光与翩翩诗情之中。当盛夏来临之际,可让学生背诵与夏有关的诗文,如《小池》、《夏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步入了秋的高远,让学生背诵《秋思》、《秋浦歌》、《枫桥夜泊》、《明月几时有》;当隆冬到来时,可让学生背诵《梅花》、《卜算子咏梅》、《江雪》等。

(4)创设背诵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音乐走进课堂,用音乐烘托情感,为学生配乐诵读;要用动态的画面展示诗文中描绘的风光,让学生看图背诵……

(5)多咱形式综合背,走出机械背诵的狭窄胡同。

篇12: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按照教委办工作部署和上级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为指导,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通过广泛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和红色经典,引领人们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经典,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人文素质,做 “清明节”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节”,2013年4月3日,我校组织开展“我想对你说”红色经典诵读活动。4月3日下午,我校开展的红色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在阶梯教室隆重举行。本次比赛主要以个人诵读为主要形式,节目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领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又有琴曲、吟唱等。随着悠扬典雅的乐曲声,学生们深情诵读了红色经典诗歌,参赛班级用清脆而悠扬的声音吟诵了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诗词,孩子们用优雅的表演和甜美的语调展示了古今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深深地感染了台下的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在欣赏红色经典诗文的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到诵读经典诗文浓厚的氛围,以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意。本次诵读比赛分三个年级段(低、中、高),经全体语文老师评选,二.2班《学会感恩》,四.1班《我的祖国》,五.1班《烈火中永生》获一等奖。

篇13:诵读经典诗文提升道德修养

(一) 培养经典诗文诵读的引导员

1. 培养班级经典诗文诵读引导员。

读书意识强的引导员就像是一个老师, 他在班级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成员的读书意识, 提高其他学生的阅读经典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级阅读引导员是学生养成阅读经典习惯的重要一环。

2. 培养学校经典诗文诵读管理员。

在培养班级经典诗文诵读引导员的同时, 我们还要把学校的经典诗文诵读管理员组织培养好。在平时的学校活动特别是读书活动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组织全体学生轮流进行引读经典活动, 从中选择一批读书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 这样就会慢慢地使他们进入角色, 作为榜样先要求自己进行经典诗文诵读, 以点带面为全学校养成经典诗文诵读的良好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建立经典诗文诵读制度

1. 建立学校、家庭、班级相互配合, 协同管理制度。

无数的例子表明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努力就能做好的, 而是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才能促进和提高。建立班级和学校读书联系卡是及时反馈学生读书情况的有效方法, 并及时向管理员回报交流读书情况, 学校也要积极地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益处及正确的读书方法。

2. 建立监督员巡视制度。

选择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踏实的学生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检查组, 并对每天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 对管理员、引读员、班级读书等分别进行登记, 每星期评比出经典诗文诵读优秀班级进行表彰奖励。使班级之间形成相互竞争, 在竞争中相互提高, 相互促进, 最后使每个班级都成为经典诗文诵读的优秀班级。

3. 建立经典诗文诵读记录卡制度。

经典诗文诵读记录卡是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经典诗文诵读情况的档案, 内容包括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内容、效果、地点等方面。记录卡挂在学校公开栏醒目的位置, 及时记录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 这是促使学生能够坚持经典诗文诵读, 不半途而废从而养成习惯的良方。

4. 建立经典诗文诵读三个“一”制度。

即有一个“经典诗文诵读合作”的伙伴, 互助互学, 相互监督、相互进步;有一个为别人“导读”的机会, 建立学生轮流导读的制度, 每天引读30分钟。这个引读可以是引读课本内知识, 也可以自己组织一些课本外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 逐渐由读过渡到讲, 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个坚持记录经典诗文诵读的习惯, 把全体学生分成几个班级小组, 由各个班级小组长记录组员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 每星期总结一次, 在下周开始时向全体学生反馈, 表优激差, 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进步。

(三)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习惯, 除了建立制度, 我们还要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各种读书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提高他们的读书意识。

1. 一人读一书活动。

成立班级“流动图书室”,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学校推荐书目等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带一本书到班级图书室, 相互传阅。

2. 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

每个月组织一次经典诵读课外内容的交流展示活动, 让大家把自己的读书内容都拿出来集中展示, 交流评比, 这既是读书内容的交流, 也是对读书效果的检验。

3. 举办学校经典诗文诵读节。

每学期的某个月, 学校举办“让经典诗文诵读伴我成长”的经典诗文诵读节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经典书 (一篇经典文章) ”读书征文竞赛、书香学校、读书园地、读书橱窗、好书推荐会、优秀读书笔记集展览、故事会、经典诗文诵读成果展示、读书节文艺汇演等活动, 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陶冶情操, 养成经典诗文诵读习惯。

(四) 完善经典诗文诵读的激励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尊重人的个别差异, 激发他们的道德意识, 最终将人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转化为评价为人的成长服务。

1. 建立“星级”评价机制。

正确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我们在对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情况进行分析后决定采用“星级”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为优秀的得3颗星, 良好的得2颗星, 一般的得1颗星, 不好的不得星。

2. 进行多元化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 在管理中通过不断观察和交流, 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加以反馈, 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评价—管理循环体”过程。

3. 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形式就是强调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 在每一个阅读阶段把学生的表现情况向全体学生展示, 全方位地展现每个学生的信息, 让学生在自己家人和学校的表扬中得到激励, 不仅使评价者看得见摸得着, 还能让学生自己看得见摸得着, 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篇14: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加强诵读组织建设,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强调了高校的第四种职能:传承文明。我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经典诵读行动,将“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其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学校成立“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领导小组,校语委主任、副院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处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团委、工会负责人和各院系党总支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语委办,教务处副处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部署试点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建立协调机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学校投入30万元经费建设课程、开展活动、组织竞赛,保障经典诵读行动落到实处。

二开设经典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为实现“创新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搭建“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培养平台。我校将经典诵读行动纳入到“高素养”平台,在“大学语文”、“普通话”等课程中融入经典诵读内容,新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应用文写作”、“硬笔书法训练”、“书法赏析”、“经典诵读篇目赏析”等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在“普通话”课程中增加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内容,学时由12学时增加到24学时,学分由1学分增加到2学分。“大学语文”由公共选修课任选改为必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习,提高素养。在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英语、法学以及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设经典诵读能力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训练,让他们了解经典、爱上经典、能够高水平地诵读经典,将来担任语文教师时可以引导更多的孩子喜爱经典,延伸参与经典诵读的人群,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班人。

三创新经典诵读载体,开展诵读系列活动

学校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高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语委办重点开展了六项活动:

(一)学生“万人诵经典”,拓展学生参与面

团委、社科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教学单位开展“万人诵经典”活动,要求3000名学生走上讲台诵读经典,10000名学生聆听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锻炼学生勇于表现的胆量。活动开展以来,受到教学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学生的欢迎,在校园的修读点、教学楼内,许多学生大声诵读,全校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实践证明,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熏陶大学生良好的语感,更有利于大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增强表达能力[4]。

(二)教师诵读强师德,提高教师积极性

学校工会结合迎接党的生日,组织开展“迎七一、强素质、中华诵”教职工诵读经典大赛,提高了教师参与经典诵读行动的积极性。在比赛中,各代表队的参赛选手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诵读表现手法,诠释了经典作品深邃的思想意境,表达了全体教职工传承中华美德、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意愿。

(三)“经典诵读行动”周,强化推进掀热潮

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行动”周活动,要求各院系、班级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各院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精彩,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中文系注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知识介绍活动,举办语言文字知识现场咨询、经典知识展示、诵读技巧讲座等活动,吸引许多学生咨询、参观、聆听。

(四)“经典诵读”辅导课,丰富内涵提升水平

为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校语委办邀请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为大学生作了20多场“经典诵读”和普通话知识讲座,宣传经典篇目内容,推广普通话知识,600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培养了他们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丰富了“经典诵读行动”的内涵。

(五)“普通话诊所”一对一,分类辅导共提高

学校选派部分优秀的国家级、省级测试员担任“普通话诊所”的“坐诊医生”,开展诵读经典辅导活动。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传授调节气息的方法,教授诵读的要领,了解学生诵读经典、讲说普通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模拟测试,指出存在的“病症”,开出“药方”,帮助学生提高诵读能力和普通话水平,真正使广大学生“爱诵读、会诵读、擅诵读”。据统计,“普通话诊所”已接待学生3000余人。

(六)校内诵读选拔赛,创先争优塑精品

学校组织开展了德州学院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由学校语委办主办,教务处、中文系承办,比赛通过院系预赛、学校决赛的形式开展,院系推荐集体组、学生组分别参赛,中文系组织、推荐留学生参加留学生组的比赛,部分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院系书记、普通话测试员担任评委。比赛得到了院系的大力支持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纷纷组织院系预赛,邀请普通话测试员担任指导教师,热情高涨,积极备战。

为做好留学生诵读经典的工作,中文系领导安排国家级测试员对留学生进行一字一句的指导,解释经典内容,诠释经典内涵,教授其发声的方法、语句的抑扬顿挫,使其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掌握中华经典的学习方法。留学生耐心求教,反复练习,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了诵读经典的能力。

四培育经典诵读师资,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经典诵读师资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自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名家来校讲学,挖掘经典的丰富内涵,提升我校教师和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省语委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到名牌高校进修学习,积极培育经典诵读的师资水平。

学校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测试员的作用,引导测试员勇于担当“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宣传员、“经典诵读”的讲解员、普通话培训课的辅导员、“普通话诊所”的诊断员、语言文字网站的建设员、服务地方的推普员、地方方言的保护员、语言现象的研究员。学校举办经典诵读辅导班,各院系选派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参加培训。

学校教务处与宣传部、团委、工会、中文系等多部门合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上到学校、下到宿舍,通过校报、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体开辟专版、专题节目、专栏,宣传和诵读经典篇目,使经典著作深入人心。通过系列活动,以校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校园内形成诵读经典名篇的热潮。

五经典诵读深入人心,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经典诵读行动的开展,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明晰、正确,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得到提升,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有了很大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不断提高。

(一)涌现出许多爱心助人的典型

音乐系2009级学生刘金元和邹君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在返回学校的路上,共同救助了一位摔伤老人,德州电视台《直播德州》栏目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外语系学生张丽和父亲发生车祸,,外语系全体师生为其捐款,《齐鲁晚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二)涌现出许多奉献社会的典型

中秋节前夕,医学系20余名学生志愿者到博爱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节日问候。体育学院10名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镜头记录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媒体报道。汽车工程系走进社区,举办了红歌会。经济管理系6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环卫工人一起上街清扫,积极参与创卫。

(三)获得多项表彰

在2011年“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全国比赛中,1项作品荣获集体组三等奖、3项作品荣获优秀奖。在山东省选拔赛中,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4项作品荣获一等奖,4项作品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语用司推普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经典资源库建设启动仪式举行[J].语文建设,2010(6):6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王登峰.积极推广“经典诵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J].语文建设,2010(78):148.

上一篇:诚信实施方案下一篇:中职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