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2024-05-06

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共13篇)

篇1: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董店一中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范围内发生在校园中的学生拥挤踩踏事故急剧增加,对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一、可能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原因:

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来讲,当人群因恐慌、愤怒、兴奋而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危险往往容易产生。在行进的队伍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向前行进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

二、预防措施: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2、要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转弯处搞恶作剧的危险性。要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每学期要组织学生按照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一次,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3、学生在出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要求走规定安全路线下楼,同一楼面相间隔一段距离。中小学部错开时间出操,体育室和德育室要合理安排好学生分年级、分班级从不同的楼梯逐次下楼,班主任随同学生下楼,各楼面护导老师在楼梯处负责维持秩序,管理教育学生。

4、要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定期检查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

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

三、处理程序:

1、当发现前方有同学突然摔倒后,旁边的同学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同学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并暂停队伍或从其他路线绕行。否则,后面的同学如果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2、教师要尽快把摔倒的学生抱起来,同时教育其他学生面对混乱的场面,争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则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外逃的话,可能会加剧危险,甚至出现谁都逃不出来的惨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及楼面护导老师立即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学生。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一定不要前倾或者蹲下,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4.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赶快报警,同时报校长室,校方由郝芫副校长负责可按紧急报警按钮或打“ll0”报警电话。郝芫副校长负责立即报局办公室、综治办和义教科。可先口头后书面。

5、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卫生室和班主任以最快的速度把轻伤员送往就近区级以上医院抢救,并由班主任通知家长或家属。

6、配合警方调查事故,维持秩序。

7、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话,学校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010年2月

篇2: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校预防学生楼梯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患意识。

1、结合有关发生在学校的楼梯间拥挤而产生的伤害事故例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步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增

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各班级要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利用晨会、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上下

楼梯靠右行,不拥挤,防止踩踏积压及遇到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等。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1、明确各部门及老师楼道安全防范的职责:总务处主任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楼道、楼梯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查,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教导处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安排作息时间时,课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二是教师上课时,对学生

要求上厕所的应予允许;三是专用教室上课的老师须到任教的班级教室里带学生和送学生。德育处利用集体广播的时间,向全体学生明确不同活动行走的线路及经过的哪些楼道,如:出操、升

旗仪式、上专用室上课、放学、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向学生强调上下楼梯的速度要适可,前后须保持

一定的距离,且须靠右行;做好对值周、值日老师检查的落实工作。值日老师按要求准时到岗,认真到位,随时注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学生参加集会、做操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时,必须由正副班主任带队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中午、下

午放学时必须由班主任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出校门。

2、制定学生疏散预案。上下楼梯的教师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上课期间,教学楼的所有大小门都要打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便于及时有效地疏散。课间操学生上下楼明确规定:一年级学生从教学楼东边大楼梯走;

二、三年级学生从教学楼东边电梯 旁楼道走;四年级学生和五一、五二的学生从中间楼梯走;六年级和五年级其他班学生从东楼梯走。在楼梯值日的老师,分别站在每层楼的楼梯口,按要求准时到岗,认真负责,随时注意学生上下楼的安全。一旦发生楼道拥挤堵塞现象,在场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疏散,撤离人员密集的地点,并迅速向值周、值日教师及学校领导报告,以便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学校领导要亲临第一现场,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做好疏散学生、抢救受伤者、报告上级领导等工

作。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团结协作、冷静处理、沉着应对,确保把事故处理在始发阶段,把人员伤害降

低到最底程度。要及时联系家长,正确通报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疏散完毕后,班主任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清查,以便受伤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同时要耐心做好学生的思 想安定工作。

3、处置措施(1)学生在经过楼梯因拥挤而发生踩踏事故时,所在教师要及时切断后面学生的通行、抢扶被压倒的学生。(2)一旦发生踩踏,所在老师要马上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报后,立即组织教师对后面拥挤的学生进行疏散。(3)对受伤学生进行逐个了解情况,一般伤情,学校应立即把所受伤的学生送到当地医院检查治疗,有严重受伤者,学校要立即拨打“120”请求救助,将重伤学生送到指定医院救治。(4)学校立即通知受伤学生的监护人,并派专人护送、照顾,直到受伤学生监护人赶到为止。(5)学校要做好其它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解除他们的恐怖心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注意事项(1)各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时不能追逐、打闹、拥挤,防止踩踏挤压等不安全事故发生。(2)对学生在上、下楼梯时故意打闹、堵塞楼道通行的不良现象给予制止、批评教育。(3)在上课期间,学校的校门要打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或者火灾等事故,便于学生及时有效的疏

散。

(4)随时检查楼梯处的应急照明灯,防止夜间突然停电造成学生上、下楼梯时因无灯光而摔伤的意

篇3: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集聚到城市,形成高密度、流动性强的人群集合体。同时社会发展密切了人们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各种活动尤其是大型社会活动蓬勃发展,短时内迅速集聚大量人员,使得有限公共空间中人群密度和流动频率大幅增长[1],极易造成拥挤踩踏事故。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00-2014年我国共发生拥挤踩踏事故62余起,致使200多人死亡,1 000多人受伤,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防范和应对踩踏事故成为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踩踏事故风险评估和人群疏散两方面。前者主要通过构建DICE模型[2]、BP神经网络模型[3]、个体受力微观模拟模型[4]、风险定量评价模型[5]等对拥挤踩踏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后者则是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模拟人群疏散过程[6],以及基于力学原理建立行人疏散仿真模型等[7]。这些研究从“战术”层面对踩踏事故风险和人群疏散提出了具体方案,但如何防控踩踏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尚缺乏深入研究,仅周晓冰[8]、白锐[9]和张慧[10]对踩踏事故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必要探讨,但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如哪些季节、场所和位置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踩踏事故?本文根据2000-2014年我国拥挤踩踏事故数据,分析了踩踏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和诱发因素,构建了包含防范、准备和控制三个阶段的PPC模型,并提出了具体防控策略,对于科学有效地预防踩踏事故发生、减少踩踏事故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我国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规律

为研究我国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规律,搜集了2000-2014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公开的拥挤踩踏事故数据,包括踩踏事故发生时间、场所、位置、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等。数据来源于暨南大学应急管理案例库以及文献[11]、网络、相关管理部门(教育部)对踩踏事故的报道。

1.1 我国拥挤踩踏事故的年际变化规律

2000-2014年我国共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约62起,平均每年发生4.1起,造成1 301人伤亡,其中受伤1 101人,死亡200人,图1给出了其年际变化趋势。由图可知,近15年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5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踩踏事故伤亡人数及发生次数多、年际波动大,波动方向基本一致,出现两个波峰(2002年和2005年)和波谷(2001年和2004年)。这主要是因为2000年后我国大型活动蓬勃发展,但安全管理却远远落后于实践需求,对踩踏事故的安全管理陷入了“事故发生—整治好转—管理松懈—再度发生”的“松、严”交替的安全管理现象以及事故催生型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第二阶段为2006年及以后,这阶段的特点是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相比第一阶段大幅下降,且年际波动较小。这是因为2006年和2007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及《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使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了对人群密集场所及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了安全教育,从而减少了踩踏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

1.2 我国拥挤踩踏事故的季节变化规律

图2给出了我国踩踏事故的季节变化特征。从图可知,秋季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最多,分别占全年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的42%和52%,与单雪强和苏国锋(2010)研究得出的“秋季学期”现象相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秋季学生入学增加了踩踏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可能与秋季天气好而且拥有中秋和国庆黄金周,各种社会活动举办较为频繁有关。冬季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次之,分别占全年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的27%和31%。这种“第四季度”现象[12]与冬天气温低,衣服穿着厚,行动不便,容易跌倒而引发踩踏有关。此外,冬季人们情绪更容易不振或反应偏迟钝[13]也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1.3 我国拥挤踩踏事故的区域分布规律

踩踏事故主要发生在内陆中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等地区,西部边疆及内陆、东北边疆、东南沿海地区发生较少。具体来说,按照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可将全国划分为踩踏事故频发、易发,偶发和少发等4类地区,频发地区为发生次数4次以上的地区,包括湖北、陕西两省。易发地区为发生次数在3~4次的地区,包括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重庆5个省(市)。偶发地区为发生次数在1~2次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河北、山东、山西、江苏、福建、宁夏、新疆、内蒙古、贵州、上海、北京和江西等14省(市)。少发地区为基本无踩踏事故发生的地区,包括浙江、西藏、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海南、青海和天津等9省(市)。

虽然踩踏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必然影响因素。笔者收集了各省人口数、人均公共安全支出数据(表1),将二者与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分别进行spearman和kendal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数与发生次数相关系数r=0.427,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性,人均公共安全投入与发生次数相关系数r=-0.287,p<0.05,二者呈显著负相关性,即人口数越多,人均公共安全支出越少,踩踏事故越容易发生。因此,踩踏事故的区域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注:人口数和公共安全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1.4 我国拥挤踩踏事故的场所分布规律

根据2000-2014年踩踏事故案例统计分析(图3),学校是踩踏事故的易发、高发场所,无论是发生次数和伤亡总数都最多,分别占到全部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的66%和59%。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个性活跃,行为鲁莽,爱好挑战新奇危险事情而又缺少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容易造成踩踏事故发生。另外也与校园的建筑设计不合理、建筑质量不合格、楼梯过窄、安全教育及管理缺失有关。商场和节庆场地的踩踏伤亡人数次之,招聘会场最少。这主要和人群拥挤争抢且责任方安全管理缺失或失当有关。

1.5 我国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位置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楼梯(台阶)等位置是踩踏事故易发地(图4),伤亡人数最多且主要发生在学校。这是因为楼梯(台阶)高低起伏,容易踩空而发生事故。另外,学生上下楼梯时心情急切且楼梯转弯处狭窄,也是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出入口等瓶颈处,这类位置一般是人群拥挤,秩序混乱造成的。

2 我国拥挤踩踏事故诱因分析

通过对2000-2014年我国拥挤踩踏事故案例分析(图5),可将踩踏事故的发生原因划归为人为因素、场所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四个方面。人为因素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发生次数的40%,其次是管理因素和场所环境因素,分别占比30%和27%,自然因素所占比重最小,仅占总发生次数的3%左右。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因人们自身行为不当而导致踩踏事故,根据人的行为方式不同又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谣言。谣言是某些人根据特定的动机,散布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道中所流传的信息。它会造成人们心理恐慌,从而引发踩踏。如2005年四川巴中小学晚自习后学生经过漆黑的楼道时,被一声“鬼来了”吓的四散奔逃,致使10人死亡30多人受伤。

2)争抢。争抢是在利益驱动下,人群无序运动进而引发踩踏事故。商场促销、明星演唱会或体育赛事抢占有利的位置和资源都容易引发踩踏事故。2005年重庆沙坪坝家乐福超市因店庆促销引发人们疯狂抢购,导致现场秩序混乱,群众相互推挤而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

3)人的不安全行为。正常情况下,人群运动是一个有序的波动现象,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蹲下、停止不前,打闹等都会产生“激波”,致使人流紊乱进而引发踩踏。如2006年11月江西都昌县中学晚自习放学后,学生在下楼过程中因一个学生蹲下系鞋引发踩踏事故。

2.2 场所因素

场所环境是影响密集人群安全的重要因素,包括建筑及布局的合理性,设施牢固性,场馆温度、亮度适宜性、疏散标识清晰度等。现实中,场馆出口少、楼道光线不足、看台或楼梯坍塌、疏散标识缺失或不清晰等常常是引发踩踏事故的重要因素。2001年陕西华阴庙会,人群在经过无照明设施的铁路桥涵洞时,因能见度差而且台阶多、路面不平等原因导致游人绊倒进而引发踩踏事故,造成16人死亡,6人受伤。

2.3 管理因素

强化安全管理是规避踩踏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缺失或失当,如未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监测、预防与准备不足、疏散不及时、处置方式不当等是引发踩踏事故的重要原因。2014年云南昆明明通小学发生6人死亡、26人受伤的恶性踩踏事故,就是因为楼道内放置的海绵倒地而堵塞通道,学校并未及时进行处置而造成的。

2.4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指自然界中突然发生的不可控的灾害,主要包括冰冻、雨雪、火灾、地震等灾害类型,通常是诱发踩踏事故的外部原因。如2005年四川营山某学校学生在下楼梯过程中因雨天地滑而摔倒,后续学生不知情继续前进,从而引发踩踏事故,造成11人受伤。

3 我国拥挤踩踏事故的防控策略

根据上述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分析,借鉴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控制思维[14],从风险防范(Preven tion)、风险准备(Preparation)和紧急控制(Control)三个阶段构建踩踏事故防控的PPC模型(图6)。

3.1 加强风险防范是规避拥挤踩踏事故的根本措施

凡事预则立,风险防范是避免踩踏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根据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分析,借鉴安全系统工程学“人-机-环”的思路[15],从人员教育、区域治理、场所优化设计等三方面构建踩踏事故风险防范体系。

3.1.1 建立全方位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现阶段我国公众安全意识不足、安全技能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全教育缺失。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应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计划,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如安全夏令营,灭火演习和逃生训练等。此外,加强对公众安全教育,建立由政府、学校、企业、民间组织(NGO)等密切配合、协同参与的公众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及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以及宣传册、现场宣讲等渠道普及安全知识。

3.1.2 开展分类治理和专项治理

全国各省(市)踩踏事故的发生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应采取分类治理方式进行整治。根据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区别的适当增加安全教育与安全设施投资,配备先进的安全设备,做好安全防护基础工作。根据踩踏事故场所分布差异,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开展学校、商场及大型活动等安全专项治理方式。如对于踩踏事故频繁的场所———学校,可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方法(TQM),采用“三全”式(全过程、全人员、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

3.1.3 优化场所设计,加强对“瓶颈处”等危险地带的风险管理

对于拟建公共场所,应根据用途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设计路线,避免因单行道而出现异向人群碰撞。出入口数量应根据人群容量、紧急疏散时间和人群速度三者综合计算确定。通道宽度与楼梯宽度尽量相同,从而使人群队列完整地从通道转入楼梯,保持人群秩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踩踏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区域如楼梯、台阶及出入口瓶颈处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如超出监测阈值,应立即进行人群限流。进入台阶等地势起伏地段及出入口前,应利用栅栏、路障等对人群进行分区分流。

3.2 做好应急准备是减少拥挤踩踏事故人员伤亡的有效保障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应急准备是踩踏事故防控的第二道防线,主要包括组织准备、资源准备、技术准备、预案准备四方面。

3.2.1 组织准备

建立专业高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是踩踏事故防控的重要保障。成立安全管理指挥中心作为顶层架构,统一部署安全工作,下属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各领域安全管理。以大型活动为例,成立以承办方、场馆方、临建方和公安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管理指挥中心,承办方负责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和制度、安全教育及安保措施,场馆方负责场所安全,临建方负责设施安全,公安部门负责安全许可及检查。

3.2.2 资源准备

资源准备是踩踏事故防控的基础保障,包括人力资源准备和物资准备。以武警、专业安保人员为安全管理基层骨干力量,依靠志愿者、医疗及消防人员做好安全服务保障,同时训练紧急情况下快速、科学反应的应急救援队伍。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包括消防物资及车辆,医疗救护物资、栅栏及“三铁一器”等安全防护物资。

3.2.3 技术准备

对人群密集场所进行监测(控)和预警,防范踩踏事故的发生。运用虹膜、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和查找;运用大数据、3S监测监控、无线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对人群密度、人口流动速度进行监控;根据采集的人流信息,计算人群流量、密度和速度等参数,设定相应的预警级别。

3.2.4 预案准备

应急预案是减少踩踏事故人员伤亡的根本保障。预案编制应根据场所和活动的类型及特点,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因素和情况变化,分析确定应急响应所需的资源,明确响应程序和行动,制定应急疏散、救援的措施和方法,并定期进行预案评估和演练。

3.3 实施紧急控制是减少拥挤踩踏事故损失的关键环节

紧急控制是踩踏事故防控的减压器,能有效减缓和阻断踩踏事故发展。首先,将发生踩踏事故的区域隔离,隔断后续人群前进道路,控制人群盲目流动,防止踩踏事故蔓延。其次,稳定秩序。利用各种通信渠道,发布真实信息,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减少非理性行为,维护现场秩序。第三,疏散人群和救治伤员。依靠武警、专业安保人员及志愿者进行人墙式分流限流,同时动员救援队及医疗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搜救和治疗。

4 结论

1)近15年来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及人员伤亡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季节变化上,秋冬季节踩踏事故发生较多,人员伤亡较大,春夏季节较少;区域分布上,内陆中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等地区较易发生踩踏事故;踩踏事故易发于学校、商场及节庆场所和楼梯(台阶)位置。

2)人为因素、场所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自然因素是踩踏事故的四类诱发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是踩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关键因素。

3)根据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从防范、准备和控制三个方面构建了拥挤踩踏事故防控的PPC模型,并据此提出防控策略,即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应急准备及实施紧急控制。

4)本文从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入手,便于从宏观整体上提出踩踏事故防控策略。今后应加强对踩踏事故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此外,还应该根据活动或场所类型及特征开展专项研究,提出针对性强的踩踏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

摘要:为有效防范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2000-2014年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及人员伤亡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秋季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及人员伤亡最多,冬季次之,春夏季节最少;拥挤踩踏事故主要发生在内陆中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等地区;学校、商场及节庆场地和楼梯(台阶)是踩踏事故易发场所位置;人为因素、场所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是拥挤踩踏事故四大诱发因素。根据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分析,构建踩踏事故防控的PPC模型并提出具体的防控策略,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篇4: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一.活动内容:

应急性集合演练

二.演练步骤:

1.第三节课上课铃声响后,指挥员广播指挥:防踩踏应急演练准备开始!

2.各参演相关人员迅速到达各自岗位待命。

3.班主任再次强调安全:①检查鞋子②靠右走③前方阻塞的随机应变④前方保持距离,文明有序。

4.指挥员喊话:防踩踏应急演练正式开始!

5.班主任负责秩序。

6.到达集合地以班为单位清点人数。

7.总指挥点评,再次强调安全教育。三.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1.组织机构:

总指挥:

指挥: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人员到位统计:其他任课教师。

★ 校园踩踏的事故应急预案

★ 初一预防拥挤踩踏征文

★ 事故应急预案

★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 行吊事故应急预案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技术问题探讨

★ 空分事故应急预案

★ 学校预防欺凌应急预案

篇5: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据统计,在全国发生的多起中小学生拥挤踩踏事故中,发生在楼梯间的比例非常高,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1%。因楼道拥挤发生的伤亡事故已成为中小学安全事故的突出问题。为此,我校为预防楼梯间拥挤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定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我校对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并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班级逐次下楼。每月一次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成立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刘永学

副组长:付光辉(安委会主任)廖正虎(安委会副主任)

韦乾玉(保卫科长)唐通益(政教主任)

成员:曹殿标程军姜若永陆启欢 史军 陈冬 章鑫各班主任

二、加强专项检查和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

认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加强对楼道问题的专项检查和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具体从如下工作掀抓起:

1、班级定期开展防止拥挤事故发生的安全专题教育。

2、总务处定期仔细检查楼梯间设施,保证楼道、楼梯的照明,及时更换照明设施,要按照国家标准加高、加固楼道栏杆、楼梯扶手,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及时疏通封堵和占用的疏散通道,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值日领导重点检查督促,并做好记录。

4、学生在楼道、楼梯实行右行,禁止追逐、打闹。

5、定期对学生进行自救自护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6、集合按学校指定路线行走,确保学生的安全。强化对学生上操集合、上下楼梯、放学疏散等活动安全的重要环节管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晨会、课间操、放学和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要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学生不能乱窜楼梯,值班教师定点定时定位置进行安全疏导,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7、按时上课、下课,不占用学生上厕所的时间,避免下课时的拥挤;

8、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学校领导与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9、冬季白天短暂,下午放学要尽量避免学生大规模的集体活动。

10、冬季结冰时间,楼梯卫生区清理不用湿拖布清理,避免结冰路滑,滑倒造成事故。可利用气温较高时彻底清理。

三、明确学生疏散线路,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责任分工:

在教室上课的各任课教师(班主任):负责学生从教室向外有秩序疏散,要注意控制疏散的人数,防止楼道因人数过多而出现的拥挤现象。

一层:负责人:陆启欢宋健

二层:负责人:程军孙振银

三层:负责人:吕沛陈冬

四层:负责人:张芳 姜若永

金曙 赵兵:负责学生疏散后在操场的整队管理。

各班班主任:负责协助体育老师整理本班队伍。

2、疏散路线:每层班级东侧两或三个个班级由教学楼东楼梯向教学楼东出口安全疏散,西侧两个班级由教学楼西楼梯向教学楼出口安全疏散。

学生的疏散集合点为楼前广场(如发生水灾,则改为校门口),集合方式为课间操队形。一般情况下(如演习、火灾),按照做课间操的路线,学生排队(临时排定)向集合点疏散;如发生特别紧急的情况(如地震),则先集合班级由东面的楼梯下,后集合的班级由西面楼梯下;或者由各年级组长临时指定路线。下楼梯时,班主任在队伍前,配班老师在队伍尾。

原则:因学校是未成年人密集地,无论发生什么险情,都要把学生的疏散转移工作放在首位,并特别保证不发生人员践踏。到达疏散集中地后要立即清点人数,并将缺到人员的大概位置告知消防抢救队负责人。

四、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本校各类事故的救援及处置。

1、现场指挥组

组长:孙振银

组员:吕沛宋健程军姜若永 章鑫曹殿标陆启欢陈冬

主要职责:负责指挥和组织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督促各相关应急处置小组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2、现场协调组

组长:李军

组员:曹殿标殷嫕郑玲张芳

主要职责:负责贯彻传达领导指示,报告处理情况,协调有关单位(如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负责救援和抢险。

3、现场抢救组

主要成员: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救治。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应及时到第一线参与现场救助工作,并负责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在现场的最高领导即为现场抢救组指挥,每一个成员及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到现场救助工作中。

4、善后处理组

组长:荣学工

副组长:吕沛孙振银宋健李军

组员:学校各处室主任各班主任

负责对死难、受伤职工家属及学生家长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5、信息报道组

组长:荣学工

组员:章鑫郑玲

负责事件报告的起草、把关工作,做好新闻单位的接待、采访工作。

6、后勤保障组

组长:李军

组员:曹殿标 史军殷嫕尤丽

负责处置安全事故过程中的车辆、接待、物质保障等工作。

五、重大安全事故报告

1、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值班及发现事故人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情况报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并同时将情况报县教育局安全办公室。

学校值班电话:0527——835510622、报送时限

一般事故2小时内报送;

重大安全事故即发即报,必须在半小时之内报送到县教育局(可口头先报,后及时报送事件进展情况)

3、报送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

篇6:防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坚决杜绝因楼道拥挤而产生踩踏伤害事故,学校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 提高学生的防患意识

1、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教室内要轻步慢行、教室外靠右走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各班级要根据各自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纪律、自救自护等方面的专题教育。要向学生强调:在教室外靠右行,不猛跑,不恶意堵道等具体要求及遇到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等。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1、明确各部门及老师安全防范的职责

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校门口等设施的专项检查,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要及时安装教学、生活设施,对不符合标准和不牢固的门、要及时进行加固。

各班主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课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二两操、升旗仪式或各种活动,联合体育老师规划各班学生集合的路线;三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要求上厕所的应予允许;四专用教室上课的老师须到任教的班级教室里带学生和送学生;五利用集体广播,向全体学生明确不同活动行走的线路及经过的哪些路段,如:出操、升旗仪式等等,向学生强调上下课的速度要适可,前后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须靠右行。值日老师按要求准时到岗,随时注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

2、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好对学生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劝阻等工作,并及时汇报学校或直接向班主任反馈。

3、制定学生疏散、抢救预案。

疏散应急方案:

(1)每日在学生放学前,值日教师应及时开启教室和学校大门,以免造成学生拥挤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2)早操、集会及放学时间段应依次离开本班教室,按照规定的顺序进出,避免一轰而上,造成通道堵塞。

(3)发生突发情况,任课老师应稳定学生情绪,维持本班秩序,不要让本班学生随便离开教室。

(4)学校领导应长期对各教室、专用教室进行安全检查,保持能正常使用。

(5)一旦发生拥挤堵塞现象,在场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疏散,撤离人员密集的地点,并迅速向值周、值日教师及学校领导报告,以便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6)学校校长要亲临第一现场,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做好疏散学生、抢救受伤者、报告上级领导等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团结协作、冷静处理、沉着应对,确保把事故处理在始发阶段,把人员伤害降低到最底程度。要及时联系家长,正确通报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篇7: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2011-4-1 10:04:2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

[教基[2005]14号]、《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市、县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工作机构组成及其职责:

学校成立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发生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时,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救援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

(一)工作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

1、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总指挥):涂大庆

副组长(副指挥):兰兴滨 吴孝毅 林丽芯

成 员:李生辖 刘德峰 冯三妹 吴明业 曾秀美 陈丽全

徐美珍 林亚玲 陈文彬 陈淑美 黄淑鸿

2、工作职责:

(1)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部署预防和处置拥挤踩踏事故工作,安排和检查有关预防和处置拥挤踩踏事故事宜,发挥各处室、年段的职能做好预防和处置拥挤踩踏事故工作。

(2)发生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时,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和安全应急需要,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及交通工具,指挥各应急小组开展应急疏散、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各股室和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有参加预防和处置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抢险救灾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处理到位。

(二)应急指挥办公室

1、组成人员名单:

主 任:林丽芯

副主任:赖礼全

2、工作职责:

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指挥部领导报告,并将指挥部领导的决策及时传达;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和支援;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

(三)救援行动组

1、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吴明业

组 员:保卫干部、心健室成员和体育组成员。

2、工作职责:

救援行动组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警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开展实施救援行动;立即打“120”、“110”急救电话,请求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救护。组织指挥有关职能开展人员救护、疏散和学校财产的保护,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疏散引导组

1、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李生辖

副组长:孙良和

成 员:各班主任、当班教师和其它在场教师

2、工作职责:发出疏散警报,各班主任、当班教师和其它在场教师依就近安全的原则护导学生向安全区域疏散,直至全体师生安全撤离。疏散时视当时情况进行必要的调度,班科任老师负责本班学生的疏散、保护、管理工作。

(五)后勤保障组

1、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刘德峰

成 员:郭昌嗣 陈曰真 张素红

2、工作职责:保证各种应急物质和水、电的供应。

(六)善后工作组

1、组成人员:

组 长:冯三妹

成 员:陈丽全 徐美珍 林亚玲 陈文彬 陈淑美 黄淑鸿

2、工作职责:努力做好当事学生及家长的情绪稳定工作,预防事态延伸扩展。

二、工作措施

(一)防范措施

1、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并结合有关伤害事故例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各班级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利用晨会、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做到“三不,二要”:即不拥挤、不打闹、不搞恶作剧;要互相礼让、靠右行走,要遵守秩序、安全行进。培养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意识,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轻步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掌握防止拥挤踩踏及遇到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等。

3、做操或集会等学生集中上下楼时段,各楼道口安排一名教师负责维护楼道秩序,疏导学生上下楼,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发生,保证学生上下楼安全。课间,值日老师要认真巡查,随时注意通道情况和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

4、楼层安全责任人要经常巡查本楼层用电及照明设备和楼梯、通道是否安全,并做好记录上报学校。学校要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校舍特别是通道、楼梯安全专项检查。总务处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改,确保通道照明充足、畅通、安全。

5、教导处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时,课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实行低年级和中高年级错开放学。一二年级应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准时放学,错开放学高峰期。每天学生上学、放学时保证学校门口有一位行政领导带班值日,两位保卫干部、三位值日教师。值日老师要准时到岗,做好学生出入校门的秩序及疏导工作。

6、学生参加集会、做操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时,必须由班科任老师护导学生队伍按规定行进顺序和路线行走(具体见附件);在室外或专用教室上课的老师须到任教的班级教室里带领学生到室外或专用教室上课,下课后带回班级教室。放学时,班科任老师要组织好学生路队并护送出校门。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加强与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1)发现可能出现拥挤踩踏伤害事故,目击者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并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办公室和学校负责人。

(2)一般事故。学校发生无人员死亡,重伤1人及以上的安全事故后,学校应当在半小时内口头向教育局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一小时内书面报教育局。

(3)重、特大事故。事故死亡1人及以上、伤多人,学校应当在半小时内口头向教育

局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一小时内书面报教育局。

(4)安全事故报告的必要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事故简要经过、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报告单位、报告人及其它应当报告的事项。

2、事故处置

(1)发生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后,学校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按照学校应急预案的指令开展工作。

(2)现场指挥部的人员进入现场指挥部后,根据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3)参与现场处置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负责人、现场处置教师迅速向学校现场指挥部反馈现场处置情况,并由指挥办公室负责汇总。

(4)学校负责人要向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详细报告事件的危害程度以及自己的分析意见。

(5)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现场指挥部迅速研究现场处置措施,果断作出指挥决策。学校负责人按照决策、职责分工,认真准确地做好下达指令、报告请示等工作。

(6)发出疏散警报,各班科任教师依就近安全的原则护导学生向安全区域疏散,直至全体师生安全撤离。

(7)立即打“120”、“110”急救电话,请求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救护。

(8)立即口头报告教育局、各保险公司。

(9)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全部撤离后,封闭隔离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并保护好现场。

(10)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目击的师生进行询问,做好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初步掌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注:疏散时视当时情况进行必要的调度,班科任老师负责本班学生的疏散、保护、管理工作。

4、善后工作

(1)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基本完成后,总指挥部立即组成有关人员对学校拥挤踩踏事故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社会政治稳定可能构成的威胁进行评估分析,并下达指令全力做好各项善后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2)学校成立善后领导小组,努力做好当事学生及家长的情绪稳定工作,预防事态延伸扩展。一旦发生受伤害学生监护人、亲属或者其他成员,在事故处理中无理取闹的事件,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侵犯学校、教师合法权益的,学校将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3)学校迅速派出有关人员安抚伤员,帮助受伤、死亡者家属做好善后工作;同时,积极协助家属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对师生及家长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快予以满足。

篇8: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为确保发生学生踩踏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加强每日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班主任跟随组织,值班老师要在重点部位(如拐角处、外楼梯处)组织疏导。按照演练路线,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形成常规。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教室。

(二)开展安全教育

1.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3)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2.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3.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左旭东

副组长:张少云

组员:任全军、陈少红、宫姗姗、刘敦成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和落实各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

2、校长是应急预案的总指挥,根据事故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和发布解除救援行动的信息,各小组按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岗位责任、互相配合的运行原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向当地上级或当地有关部门通报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并提出要求支援的具体事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各项工作。

3、负责安全领导做好预案的发放、登记、修改和重新修订,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应急预案的内容;识别容易出现踩踏的风险所在,重点防范,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守秩序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总务处要经常性地对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确保走廊、楼道的畅通,照明设备正常。

5、值班领导履行督查工作职责,坚守学校,有事外出必须告知另外的值班领导,或请其他领导代为履行值班工作职责。

三、应急响应小组及职责

(一)应急报告组

组长:陈少红

组员:王艳华

职责:

1、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报告校长,校长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危害;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后,首先通知分管副校长和值班领导,然后通知各成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接到校长通知启动预案后,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报告内容经校长审查同意后送交教育局。属校方责任保险事故还要及时报知保险公司。之后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3、级部主任、班主任分别做好教师和学生教育工作,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绝对不能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对情绪反应较大者安排心理教师进行辅导;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校长或上级部门同意,由小组统一对外发布消息。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二)现场急救组

组长:刘敦成组员:冯寿田、张胜太、王美兰职责:

1、组长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如果有学生受伤,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处置。同时,叫旁边教师或学生联系校长,组长在赶赴现场的同时通知抢救组成员迅速到现场。

2、在急救车到达前,负责受伤学生救护处置。组长通知学校门卫要确保急救车进校后有人引导。急救车到达后,组长应立刻向急救人员报告情况,派班主任和校医随车参与救治。

3、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事故情况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三)后勤接待组

组长:王世刚 组员:王作民、左玲卿

1、组长根据校长通知启动本组工作。

2、看望、援助、救助伤亡学生家庭。如有个别家长来访,学区主任、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总务主任协助处理死亡学生的善后工作,安排住院学生家长的食宿。

3、要依法调解安抚,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的原则。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学校在无力调解学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时,组长报请上级部门介入调解解决。

4、总务主任组织保安人员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权益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四)事故调查组

组长:宫姗姗组员:张吉苹、迟敬利

1、及时组织在场领导、教师,组织事故发生在场人员调查事件发生的过程,用分隔调查形式,不诱导;并实事求是做好书面记录,被调查人员要签名。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记、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及调查工作。调查事故原因,整理事故记录,形成书面报告。

3、并向教育局报告事故处理结果。对违反本预案,不履行应急救援工作的,发布假消息的,不服从应急救援指挥的人员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制度、政策、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四、其它事宜

1、进入踩踏紧急状态后,学校将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发布各种信息、指示,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信息、指示。

2、在踩踏应急响应行动中,相关人员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从2010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篇9: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提高校园处置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能力,确保一旦校园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时实施高效、有序的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校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校园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各校园必须成立突发学生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要求。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焦文星

校长:翟建国

副组长:副校长:朱林忠

成员:全体教师

职责:负责制定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在拥挤踩踏事故处置工作中统一指挥、科学果断决策、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

2、应急工作小组

(1)通讯联络组

职责:负责联络当地公安、消防、医疗等救助部门,负责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和现场抢救、处置情况,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与留存和现场的取证、信息的整理和报送等工作,按照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的意见向社会有关部门发布信息。

(2)疏散引导组

职责:引导全体师生迅速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负责重要物品的看守工作。

(3)现场救护组

职责:根据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急救并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救治工作。

(4)安全保卫组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现场秩序的维护,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引导消防、公安、医务车辆驶入现场,配合卫生部门施救,防止事态扩大。

(5)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车辆调动,人员调集,工具、设备物资以及受伤人员生活物品的供应。

(6)善后处置组

职责:负责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做好伤病师生的安抚慰问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联系保险公司,对伤亡学生进行理赔,妥善处理各种善后事宜。

二、安全预防措施

(1)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切实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全校教职工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2)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常规教育,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形式和班会、团队活动、集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纪律安全及自救、自护等知识的专题教育,教育学生课间不得追逐、跑跳、打闹,使学生养成相互礼让、遵守秩序、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的良好习惯。

篇10:幼儿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

1.发现拥挤踩踏事故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校园报警点、值班负责人和幼儿园领导报告。

2.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下达命令(广播):

(1)所有人员必须在原地站立不动,不准向前移动。如外走廊或楼梯扶栏已损坏,应当尽可能朝里站。

(2)楼面上人员有序地向后移动,为楼梯上的人员让出空间。

(3)楼梯上的人员有秩序地上楼,为营救创造条件。

3.救护人员应当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对危重伤员进行急救,并打120 求援。

4.警戒小组在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为救援人员提供道。

5.后勤保障小组应当及时准备救护车辆。

6.幼儿园应当及时与受伤幼儿的家长联系,并派幼儿园领导、老师去医院,探视、慰问受伤幼儿。

7.事故现场的警戒线必须等救援工作完成,校舍事故隐患排除,事故调查结束后方可解除。

篇11: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防止校园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8 为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预防学生楼梯踩踏事故的发生,根据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校预防学生楼梯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患意识。

1、结合有关发生在学校的楼梯间拥挤而产生的伤害事故例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步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各班级要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利用晨会、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防止踩踏积压及遇到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等。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1、明确各部门及老师楼道安全防范的职责:

总务处主任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楼道、楼梯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查,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教导处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安排作息时间时,课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二是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要求上厕所的应予允许;三是专用教室上课的老师须到任教的班级教室里带学生和送学生。大队部利用集体广播的时间,向全体学生明确不同活动行走的线路及经过的哪些楼道,如:出操、升旗仪式、上专用室上课、(中午、傍晚、晚上)放学、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向学生强调上下楼梯的速度要适可,前后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须靠右行;做好对值周、值日老师检查的落实工作。

值日老师按要求准时到岗,认真到位,随时注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

学生参加集会、做操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时,必须由正副班主任带队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中午、下午放学时必须由班主任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出校门。

2、制定学生疏散预案。

上下楼梯的教师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

上课期间,教学楼的所有大小门都要打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便于及时有效地疏散。

课间操学生上下楼明确规定。下楼时:

三、六年级学生从教学楼西边走;

四、五年级学生从教学楼东边走。

学生参加升旗仪式和集会时上下楼的规定。下楼时:一二年级先站到位四年级、五年级学生从东楼梯走;三年级、六年级学生从西楼梯走。上楼时:一二年级先走;

四、五年级从东楼梯走;

三、六年级从西楼梯走。

在楼梯值日的老师,分别站在一楼和二楼的楼梯口,按要求准时到岗,认真负责,随时注意学生上下楼的安全。

一旦发生楼道拥挤堵塞现象,在场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疏散,撤离人员密集的地点,并迅速向值周、值日教师及学校领导报告,以便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学校领导要亲临第一现场,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做好疏散学生、抢救受伤者、报告上级领导等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团结协作、冷静处理、沉着应对,确保把事故处理在始发阶段,把人员伤害降低到最底程度。要及时联系家长,正确通报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篇12: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一、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领导小组(人名略)

二、预警报告

根据踩踏事故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

三、预防和应急措施

1.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2.突发事故发生后,学校将迅速组织人员救助受伤学生,同时在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把学生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并把事故情况报告区教育局。

3.组织好其他学生的疏散工作,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

4.对事故的处置,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学校确负有责任的,将及时筹措兑现赔偿资金,防止矛盾扩大。

四、后期处置措施

1.报送结果,建立校案。按照逐级报告制度,事故发生后,学校将向教育局报送相关情况。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资料整理归案,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档案。

2.追究责任,实施奖惩。根据现场调查,对在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依据有关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行事责任。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子表彰和奖励。

3.排查事故,恢复工作。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排除隐患,尽快使学校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篇13: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安全第一,有效预防,常备不懈,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于学校教学楼梯、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工作,保障在校教职员工、学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级负责,本着以防为主的工作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李文荣(校长)

副组长:白云飞(副校长)

罗家良(总务主任)

成员:钟永华

王珂

白里昌

陈章发 罗健坤 甘发有 各班主任

三、预防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和落实各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

2、做好预案的发放、登记、修改和重新修订,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应急预案的内容;加强对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采用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教育。

4、要识别容易出现踩踏的风险所在,重点防范,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守秩序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对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有专人负责,并做好检查情况记录,确保楼道、楼梯通畅,并检查本校的楼梯、楼道的设置有不规范的及时报告区教育局。

6、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

7、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8、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应急疏散的演练,提高学生对突发事的实际能力。

9、加领导值班要求,按时做好巡各楼梯口等处巡视。

10、每次大型活动集体集合的,班主任老师必须跟班到位。

11、要经常性地对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四、应急响应过程

(一)接警与通知

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包括行政、教师、职工、临工、学生)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报告校长,校长将事故有关情况上报教育局和医疗机构。

(二)现场应急抢救、现场保护

1、在场人员(包括行政、教师、职工、学生)应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如果有学生受伤,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处置。同时,叫旁边教师或学生联系校长,校长接到报警后,马上赶赴现场,在赶赴现场的同时通知抢救组成员迅速到现场。尽快确认伤者中哪些需要送医院救治。通知本校司机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

2、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事故情况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三)家长接待和后勤支援

1、看望、援助、救助伤亡学生家庭。

2、要依法调解安抚,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的原则。

(四)事故调查

1、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及调查工作。调查事故原因,整理事故记录,形成书面报告。

2、向教育局报告事故处理结果。

3、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制度、政策、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泗南江小学

上一篇:有关写景作文600字欣赏满分下一篇:医院门诊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