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省情教案

2024-05-14

初中省情教案(通用6篇)

篇1:初中省情教案

八年级省情教案

第一课省域与区划

一、学习目标

了解河南省的历史概况和经济状况,增强自豪感增强自豪

二、重难点

1、重点:河南历史文化

2、难点:中原区域划分

三、教学过程

1、河南省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河南地处祖国腹地,古为 “豫州”,又有 “中州”、“中原”之称。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先后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刘秀刘秀刘秀、,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等。

2、位置和面积

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以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河以南有秦岭东延部分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绵亘。东西联系的通道是黄河谷地,可以上溯关中,直达大西北和西亚地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正是经过黄河谷地,现代重要的交通动脉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兰新线)也是经过这个通道。南北之间的通道也是在山地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开辟的,如古代著名的南襄通道,现代的京广线、京深高速公路等。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居中的位置。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3、行政区划

全省现有1个省直管市和17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个,总人口9768万。

四、话说河南

四人一小组交流和总结本节内容

第二课优越的环境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省的地形、气候

2、知道我省境内的河流分布

二、重难点

我省境内的河流分布

三、教学过程

1.复杂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西北,西,南三面为山地环抱,东部平原辽阔 2.兼有南北特色的气候:

河南平原广袤,地理气候条件适中,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有耕地资源8110.3千公顷(实有耕地面积7262.8千公顷,合1.089亿亩),占全国的6.24%,仅次于黑龙江、四川和内蒙古,居全国第4位。

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5℃~9.5℃,年均降雨量1380.6~526.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265—332天,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3.辐射状展布的水系:

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居中的位置。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

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秦岭进入豫西向东呈扇状展布。伏牛山是豫西山地的主体,山势雄伟高耸,海拔1000—2000米,被誉为全省的屋瓴。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拱卫于省境之南,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为淮河、长江的分水岭。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分布有黄土丘陵区。豫中屹立着巍峨峻峭的中岳嵩山。省境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

四、话说河南

四人一小组交流和总结本节内容

第三课丰富的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省的丰富资源

2、知道我省境内的资源分布

二、重难点

我省境内的资源分布

三、教学过程

1、类型与特点:

河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57种,探明储量的81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铸型用砂岩、天然碱、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蓝晶铸岩等8种,居前5位的有26种,居前10位的有48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等“七大非金属矿产”。依托丰富的资源,河南发展起了以轻纺、食品、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200多家。

2、多彩的矿产

全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157种,探明储量的有81种,其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天然碱等8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种。

3、有限的水资源: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

四、话说河南

四人一小组交流和总结本节内容

第四课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的类型

2、加强自我保护

二、重难点 加强自我保护

三、教学过程

1、自然灾害分类:

主要分为气象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三大类。2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①当灾难来临时,一定不要慌张,要保持镇静

②保持呼吸顺畅。

③千万不能觉得自己死定了,应该要有活下去的信心 ④如果在室内,可以躲到桌子底下,保护好头部。

⑤如果在室外,应该避免一些高大的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能失去活下去的信心。

2、环境保护

河南河流如网,水库棋布,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游览胜地。远眺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黄河,长天无垠、天水一色,给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感。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百泉湖,烟波浩渺、富有南国旖旎风光的南湾湖,吐珠喷玉、各具特色的珍珠泉、喷玉泉,千姿百态、神奇曼妙的自然溶洞,都独具特色、情趣各异。目前全省共有风景名胜区31个,总面积达0.1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岳嵩山、龙门山、鸡公山、云台山和王屋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2个;森林公园55处。

四、话说河南

四人一小组交流和总结本节内容

第五课西部山地与东部平原

一、学习目标

知道河南省地形的分布

二、重难点

知道河南省地形的分布

三、教学过程

1、界线与范围:

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以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河以南有秦岭东延部分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绵亘。东西联系的通道是黄河谷地,可以上溯关中,直达大西北和西亚地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正是经过黄河谷地,现代重要的交通动脉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兰新线)也是经过这个通道。南北之间的通道也是在山地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开辟的,如古代著名的南襄通道,现代的京广线、京深高速公路等。

2、西部山地

全省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省境之西耸立着太行山和豫西山脉。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秦岭进入豫西向东呈扇状展布。伏牛山是豫西山地的主体,山势雄伟高耸,海拔1000—2000米,被誉为全省的屋瓴。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拱卫于省境之南,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为淮河、长江的分水岭。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分布有黄土丘陵区。豫中屹立着巍峨峻峭的中岳嵩山。

3、东部平原

省境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

四、话说河南

四人一小组交流和总结本节内容

第六课城市与乡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城乡差异

2、了解省会郑州的概况

3、了解能源新城市平顶山

4、了解乡村的变化

二、重难点

1、了解城乡差异

2、了解能源新城市平顶山

3、了解乡村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1、城市和乡村式两种不同的类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⑴发展速度不一样

⑵城市对乡村发展有领导和推动作用;乡村又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粮油、副食、轻工业原料,又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2、省会郑州

⑴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郑州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郑州地区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⑵郑州市商业发达,建有多个大型商厦和专业批发市场,商业网点更是密布社区,十分方便人们生活。

3、能源新城平顶山

⑴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1957年建市,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平顶山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其中建成区人口60万。1995年列入全国大城市行列。

⑵平顶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

⑶平顶山市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已查明各类矿产57种。原煤总储量103亿吨,素有中原煤仓之称;铁矿总储量6.64亿吨,是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钠盐预测总储量为2300亿吨,盐田的开发及深加工已成为河南省的重要产业。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型水库4座,总容量为20亿立方米。

4.乡村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乡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四、话说河南

四人一小组交流和总结本节内容

第七课人口和民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省的人口分布情况

2、知道我省少数民族的种类

二、重难点

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三、教学过程

1、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2011年年末总人口10489万人,常住人口9388万人。出生人口121万人,出生率11.56‰;死亡人口69万人,死亡率6.62‰;自然变动净增人口52万人,自然增长率4.94‰。城镇化率达到40.57%。

2、我省人口基数大、数量多、增长速度快。

河南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平原盆地、山区丘陵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和44.3%。全省总人口9667万,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

3、少数弥足种类多,人口数量少

河南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6%,少数民族人口仅占1.4%。河南的少数民族有51个,人口最多的是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人口也较多。

全省有汉、回、蒙古、壮、苗、藏、维吾尔、彝、朝鲜、土家、白等51个民族,以汉族为主,是全国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之一。

四、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并展示你们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

第八课农业与工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省的农业在全国的重要性

2、了解我省工业的发展进程

二、重难点

知道我省的农业在全国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举足轻重的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 “三农”的扶持力度,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继续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11亿斤,增长10.3%,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增产量占全国粮食增产量的30%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贡献。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十县百乡千村”试点工程逐步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常年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棉花、油料、水果、烟叶、肉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位。河南不仅用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全省以建设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305万亩,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32%,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格局。蔬菜、瓜类、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培育了莲花味精、金象麦业、南阳天冠、漯河双汇、华英肉鸭、郑州花花牛、思念、三全等一批知名品牌。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的同时,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重大转变,踏上了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跨越的新征程。

2、生机勃勃的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省上下深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效益好的良好发展态势。重点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壮大,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今年全省有25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家500强,居中西部首位,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超2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

3、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发展加快。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召开服务业和建筑业发展大会,积极谋划、强力推动服务业和建筑业发展。

4.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河南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建立了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力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

四、话说河南

四人一小组交流和总结本节内容

第九课交通与旅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省的交通枢纽

2、知道我省的知名旅游景点

二、重难点

知道我省的知名旅游景点

三、教学过程

1、维系四方的交通运输网

全国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贯穿我省的就有“三纵三横”,境内铁路通车里程3898公里公里。

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中国两大铁路干线京广和陇海铁路、两大高速公路干线京珠和连霍公路都交汇于此。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骨干,民航、水路运输为辅助的交通体系。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19公里,居全国第9位,十字型高速公路骨架已初步形成。预计“十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可达到2500公里。作为全省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河南省目前已形成了“三纵四横”的铁路网,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货运输中心,2002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632.1公里,其中地方铁路1372公里,居全国首位。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中转站,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

二、日益兴旺的旅游业

1、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2、自然风光兼具北雄南秀,比较有名的风景区有黄河小浪底、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南阳宝天曼、鲁山、嵩县白云山等景区等景区

3、河南还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国功夫的故乡。

4、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南召云阳镇发现的猿人臼齿化石,年代大致与北京猿人相当。自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

5、安阳殷墟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年。嵩阳书院、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开封铁塔等古建筑群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

6、目前全省共有风景名胜区31个,总面积达0.1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岳嵩山、龙门山、鸡公山、云台山和王屋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2个;森林公园55处。

四、话说河南

四人一小组交流和总结本节内容

篇2:初中省情教案

第一课

中国第一古都——安阳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最早的古都安阳的历史文化及汉字中最早的文字体系——甲骨文。

通过安阳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安阳的各种新貌。教学重点

了解安阳的各种新貌 教学难点

了解安阳的各种新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过古都安阳吗?认识甲骨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安阳,认识一下安阳的名胜古迹。

二、讲授新课

(1)殷墟,最早的古都坐落在和那安阳洹水之滨的殷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3300多年前,有作为的商王盘庚把都城搬迁到殷(安阳小屯村一代),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此后250多年间,殷一直是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甲骨文,汉字中最早的文字体系

这些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被称为“甲骨文”

(3)殷墟文化还是人类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这里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克,为世界青铜器之最。

(4)古都安阳旧貌换新颜,在新时代谱写了新的篇章。现在的安阳,工业、农业、旅游业都很发达。安阳钢铁集团和安彩集团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

三、作业

1、什么是甲骨文? 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古都——安阳(1)殷墟,最早的古都

(2)甲骨文,汉字中最早的文字体系(3)古都新貌

第2课

洛阳牡丹甲天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管家天下的洛阳牡丹有哪些品种。

使学生了解洛阳的名胜古迹,知道洛阳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教学重点

洛阳牡丹有哪些品种 教学难点 洛阳的名胜古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过洛阳,欣赏过洛阳牡丹吗?你对洛阳的名胜古迹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洛阳,了解一下它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1)冠甲天下的洛阳牡丹 ①欣赏牡丹的品种。

②每年4月份举办洛阳牡丹花会。(2)讲授洛阳的名胜古迹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过去元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南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局势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东80公里有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青山叠翠,峰峦耸峙,寺庙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16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黛眉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这些胜景密布且景景相连的自然景观,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狭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壮,融雄峻、奇险、秀丽于一炉,集豪野刚阳、明秀阴柔为一体,兼具南北自然风光之神韵。随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区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设,这些久违人间的于生丽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3)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

洛阳轴承厂、洛阳浮法玻璃厂、洛阳拖拉机厂

三、作业

1、举例说明洛阳牡丹有哪些品种?

2、洛阳有哪些名胜古迹? 板书设计 洛阳牡丹甲天下

(1)冠甲天下的洛阳牡丹(2)洛阳的名胜古迹(3)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

第3课

七朝古都——开封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开封的旅游景点和珍馐的小吃 让学生知道历史悠久的开封,了解有哪些历史故事 教学重点

旅游景点和珍馐的小吃 教学难点

哪些历史故事与开封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去过开封吗?看过菊花展吗?你对开封了解多少?

二、讲授新课(1)古典开封

开封,先后有战国时期的巍,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因此称“七朝古都”。北宋时期,开封非常繁华,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龙亭公园曾是建都开封的数家王朝皇宫所在地,是古都开封的象征。开封铁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历经战乱与多种自然灾害,至今巍然屹立,被称为“天下第一塔”。(2)现代开封

开封的珍馐佳肴也很有名,是中国著名菜系——豫菜的代表,被誉为“汴梁风味”。开封的夜市里有许多民间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开封有菊城之称,秋天到开封,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菊花争奇斗艳(3)人文荟萃开封

开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许多历史故事都有开封有关。

四、作业 填空

①开封,先后有战国时期的,五代的,,等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因此称“七朝古都”。开封非常繁华,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②

曾是数家王朝皇宫所在地,是古都开封的象征。③

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历经战乱与多种自然灾害,至今巍然屹立,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板书设计

第三课

七朝古都——开封(1)古典开封(2)现代开封(3)人文荟萃开封

第4课

中原沃土“四圣”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了解中原沃土的四圣 教学重点

了解中原沃土的四圣 教学难点 对四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对中华文明做出不休贡献的人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人物进行了解一下。

二、讲授新课(1)医圣

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他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写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是祖国医学中的瑰宝。(2)诗圣

杜甫自幼好学,7岁便能作诗,一生中留下诗歌1400多首,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他被尊为“诗圣”(3)画圣

被称为“画圣”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是河南禹州市人,对中国山水画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乐圣

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他放弃王位,刻苦求学,在数学、乐律、物理、计量、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建树,一生著书20余部。

三、作业

中原沃土的四圣是谁?他们各自有哪些成就? 板书设计

中原沃土育“四圣”(1)医圣

张仲景(2)诗圣

杜甫(3)画圣

吴道子(4)乐圣

朱载堉

第5课

民族兄弟一家亲

教学目标

1、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2、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3、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子君最终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河南生活的民族 教学难点

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谁能说说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各民族照片: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2、河南的民族大家庭

3、主要介绍河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回族

回族人口在河南有95万,他们与汉族杂居,分布在全省各地。①回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开斋节 ②回族的秧歌剧

4、民族兄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生活在中州大地上的各民族兄弟,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齐心建设美丽的家园。

三、归纳总结

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能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作业

1、你周围都生活有哪些民族?你为民族团结做过哪些有益的事情?

2、你会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吗?试一试 板书设计 民族兄弟一家亲

1、河南的民族大家庭

2、河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回族

3、民族兄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第6课

话民居,看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谈话交流、观看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特别是自己家乡)日新月异的新面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喜悦

2、激发热爱新农村的情感,留心农村变化的兴趣

3、感受城市环境的优美,激发孩子好好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农村日新月异的新面貌 教学难点

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谈话,播放课件,感受农村新貌。提问:同学们,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农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1、整体感知

课件演示农村新貌全景,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能跟大家说说,你觉得近几年农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吗?(注意说清: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

2、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一双留心家乡变化的慧眼,大家的的确确看到了我们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一个词来形容农村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同时,老师呢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农村变化的图片资料,这些图片大多是拍自咱们骆驼湾村,想看吗?(课件示图)环境美了,交通便利,道路宽了,楼房新了,电器全了,设施多了,设备新了,活动丰富了!看到这里,你们想说什么?

3、黄精优雅的城市小区 现在城市社区的变化有哪些?

三、作业

1、你们那里的住房有哪些变化?

2、你心目中人们未来的住房是什么样? 板书设计 话民居,看发展 城乡老式民居 农村新居

环境优雅的城市小区

第7课

中州剧苑花竞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河南的戏剧剧种

2、了解各剧种的代表人物

3、激发孩子们弘扬戏曲文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河南的戏剧剧种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激发孩子们弘扬戏曲文化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河南戏曲,感受戏曲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河南戏剧在全国剧坛独树一帜,其中豫剧流传广泛,你对河南地方戏剧种了解多少?

二、讲授新课

河南地方戏剧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

1、豫剧

豫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五大名旦是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闫立品

常香玉《花木兰》 陈素真《宇宙锋》 崔兰田《桃花庵》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 闫立品《秦雪梅》

2、曲剧

曲剧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张新芳、王秀玲、海连池 张新芳《陈三两》 王秀玲《风雪配》 海连池《卷席筒》

3、越调 越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申凤梅、毛爱莲 申凤梅《诸葛亮吊孝》 毛爱莲《火焚绣楼》

4、《梨园春》戏曲栏目

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让戏曲进入千家万户,连许多小朋友也参加打擂赛,深深迷上了家乡戏。

三、说说,唱唱

1、河南还有哪些剧种?

2、你会唱哪段河南戏?让我们开个献艺会,大家都来唱一段吧!板书设计 中州剧苑花竞艳

1、豫剧

2、曲剧

3、越调

第8课

一方水土一方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的方言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2、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你想为小朋友介绍家乡的哪些方面?

3、引导学生观察左页一组图片和右页两幅图片,讨论图片变现的内容,明确探究的方式方法,分小组制订出调查家乡物产的具体计划。

4、分小组讨论结合课前预习以成果的展示形式分组讨论,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

二、合作探究

1、同学们汇报,结合汇报内容从环境、物产、人文三方面总结发言

2、分条初步了解这些家乡的特色产生的原因

3、根据总结扮演小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

三、质疑再探

1、你还想向小导游提出哪些问题?

2、小导游讲解,同学们集体讨论补充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不美?今天我们看到了家乡的美、家乡的富饶。你们爱你们的家乡吗?你们相对家乡说些什么?现在你能为你的家乡做些什么?

遐想:二十年后的我。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

学生继续调查家乡的物产并了解他们与家乡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 一方水土一方人 家乡的方言 家乡的位置

礼仪部分

第1课正确称呼他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称呼的含义及注意事项

2、能根据不同交际场合、情境和对象,在交往中恰当的称呼他人

3、培养学生人机交往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称呼的分类

一、导入新课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王先生与公司门卫的关系处的好,平时进出公司大门时,门卫都对王先生以王哥相称,王先生也觉得这种称呼很亲切,这天,王先生陪同几位来自香港的客人一同进入公司,门卫看见王先生一行人,又热情的打招呼到:“王哥好,几位大哥好”谁知随行的香港客人觉得很诧异,其中有一位还面露不悦之色。根据以上案例导入,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门卫平时亲切的称呼,在这时却让几位香港客人觉得诧异甚至不悦?

2、门卫的称呼有何不妥,应该如何称呼?

人际交往,是有着一定之规可循的。这个一定之规就是社交礼仪。遵循社交礼仪,交际应酬就会得心应手。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被认为是社交礼仪缺一不可的“四部曲”,为人际交往搭起了彩虹桥。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称呼的概念。

二、新授 称呼礼仪的含义

称呼,主要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彼此的称谓语,他表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行官,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一座桥梁。一声得体又充满感情的称呼,不仅体现出称谓人的文化和礼仪修养,也会使交往对象感到愉快、亲切,促进双方感情的交融,为以后的深层交往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有人把称呼比作是交谈前的“敲门砖”,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交往的成功与否。称呼的分类

(一)职务的分类

1、仅称职务

2、职务之前加上姓氏

3、职务之前加上姓名

(二)职称性称呼

1、仅称职称

2、职称之前加上姓氏

3、职称之前加上姓名

(三)学衔性称呼

1、仅称学衔

2、学衔之前加上姓氏

3、学衔之前加上姓名

(四)行业性称呼

1、称呼职业

2、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五)姓名性称呼

1、直呼姓名

2、只呼其姓,不呼其名

3、只呼其名,不呼其姓

三、称呼的注意事项

1、要根据交往双方的关系、深度、远近程度等有选择性的称呼

2、在称呼时要注意民族和区域的界限,根据称呼人的交往习惯来选择称呼。

3、要注意称呼的感情色彩,给不同的交往对象被尊重之感

4、注意像一些昵称、小名或者绰号的称呼仅适用于非正式场合,或者熟人之间,不可在正式或社交场合称呼对方的小名、绰号

5、注意不要以“喂”、“哎”、“3号”、“那个端盘子的”、“卖菜的”、“老头”等这样的方式去称呼对方,这样显得很不礼貌,更不能不称呼对方直接进入谈话。

6、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

7、当被介绍给他人,需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称呼要注意有序性

四、称呼的禁忌

(一)禁用错误的称呼

(二)使用过时的称呼

(三)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四)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

(五)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六)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五、模拟任务训练

1、有一位年轻人想要去市工商局,走了很长一段,不知距目的地还有多远,看见一位老者在前方行走,跑过去张口就问:“喂,老头,市工商局还有多远啊?”老者抬头望了年轻人一眼,说:“五里。”年轻人大喜,也不道谢,急往前走,可走了很长一段,早就有几个五里了,还是不见工商局。年轻人不禁骂起老者来。

小组讨论:请问年轻人的问题出在哪?小组派代表分别扮演老者和年轻人,如何问路,全班评议。

2、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进入一写字间,问前台秘书小姐:“这是四方公司吗?”小姐不理,这时,有两位客户走来,秘书小姐说:“李姐,王哥,我们经理正等着你们呢”

小组讨论:以上情景的称呼上有什么问题?分别由组员担任各角色,上台试演,全班评议。板书设计

项目三任务二亲密接触 人际交往四要素 称呼——人际交往的彩虹桥

(一)称呼的含义

(二)称呼的分类

(三)称呼的注意事项

(四)称呼的禁忌 作业

1、称呼有哪些禁忌?

2、请同学们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排一个情景剧,内容涉及称呼礼仪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并进行表演。

第2课

正确称呼自己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称呼自己有哪些词语。

使学生了解怎样称呼自己,知道古代的称呼自己的词语 教学重点

称呼自己的词语有哪些 教学难点 古代如何称呼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看电视,留意过古代的皇帝怎么称呼自己的吗?你对古人称呼自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了解一下如何正确称呼自己。

二、讲授新课

我称谓是第一人称代词的自我表达。“我”字是唯一一个贯通古今的第一人称代词,如今仅用一个“我”字就能将语法上的第一人称表达出来,既简单又明了,而在古代,尤其是在封建等级社会制度下,第一人称的使用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古人的自我称谓

我国古人自称用词之复杂、等级观念之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幸亏汉语不像英语那样人称为主格和宾格之分,否则还不知要闹出多大的动静来。受等级观念的影响,古人对称谓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着严格的区分,大体可以分为上对下、下对上、尊对卑、卑对尊、父对子,子对父、夫对妻、妻对夫,以及同级、同辈等。

“朕”是皇帝专用的自称,“朕”的原意是“我”、“我的”,先秦时尊卑贵贱都可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将其定为皇帝的专称。之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以“朕”自称,其他人胆敢自称“朕”,就是大逆不道,有篡夺军权的嫌疑,弄不好金辉引来杀身之祸。但是,隋炀帝杨坚却始终不自称“朕”,而称“我”。

“寡人”在秦之前多为国君所使用,秦以后的皇帝中也有自称寡人的,甚或与“朕”混用;“孤”字在秦以前多用于国君的自我称谓,秦以后则为王公们所使用,侯爵以上的贵族也有自称孤的。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就有“孤始举孝廉,年少„„”的自称,其实曹操的爵位已是魏公;三国时期的袁术曾自称过一阵子皇帝,但他既不称朕,也不称孤,而自称为“仲家”,这一独特的称谓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皇帝在父母面前自称“儿臣”。

“吾”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上至帝王黄胄,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使用。父母亲在儿女面前多以“为父”、“为母”自称,儿女则自称“小儿”、“小女”、“儿”、“女”、“孩儿”等;兄弟之间分别自称为“愚兄”、“小弟”;女子在长辈、丈夫面前常自称为“奴”或“奴家”;姐妹间自称“姐姐”、“妹妹”、“小妹”等;老百姓日常自称就一个字“我”,因环境或地域等因素,还有自称“俺”、“咱”、“侬”(旧诗词及古江浙人的自称,现在则演化为第二人称)等等;佛道教界多自称“贫僧”、“小僧”、“贫道”;另外在一些文学作品以及戏剧舞台上,出现的许多第一人称代词,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例如小说《水浒传》里关西人鲁智深、杨志自称“洒家”,宋江、戴宗等人则自称“小可”,早期的白话文中常见“小可”的称谓,以示自谦。而舞台人物还常常自称“爷”等。

现如今,“我”字仍然是自我称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代词,极具“全民性”,无论高官还是百姓都能使用,但是在有些地方,往往将第一人称单数的“我”字说成复数的“我们”。例如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叔叔民族地区长期居住的汉族居民,他们所说的“我们”既可以是第一人称“我”的复数,也可以是单数,不过,用作单数的几率高于复数。笔者曾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和生活过,发现许多少数民族兄弟初学汉语时,几乎都将“我”字说成“我们”。我始终没有弄清楚这样的混用是少数民族受了当地汉族人的影响,还是汉族人受了少数民族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

三、作业

举例说明称呼自己的词语有哪些?

第3课

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1、2、3、4、5、6、7、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演绎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外出和回家要像父母打招呼 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大的。

教学重点

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

小兰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有了新的理解,过生日时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给父母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2、3、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同学们,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同学们,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涨到这么大的吗?

板书:

一、说说爸爸妈妈

二、怎样理解爸爸妈妈

第4课

好哥哥好姐姐

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讨论班级行为规范,努力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懂得自己是弟弟妹妹的榜样,增强做好哥哥、好姐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学重点

能积极参与讨论班级行为规范,努力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懂得自己是弟弟妹妹的榜样,增强做好哥哥、好姐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2、1、2、提问:我们长大了,在学校是谁的哥哥姐姐? 提问:你们是学校或者家里的哥哥姐姐了,感觉怎样? 提问:好哥哥,好姐姐应该是怎样的?

你们说的没错,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每一幅图片表示的是什么意(1)有礼貌

师:见到老师、家长、客人应该怎样?你会用哪些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怎样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有好多人排队时应该怎样做?(2)认真听讲

师:上课应怎样听讲?怎样回答问题?有问题时应怎么做?(3)讲究卫生

师:什么时候要洗手?垃圾怎么处理?画画应在哪里画?不能画在哪些地方?

二、讨论有关班级行为规范

思?(出示不同类型的图片)(4)关心弟弟妹妹

师:和弟弟妹妹分享玩具;教弟弟妹妹自己学会本领,带弟弟妹妹做游戏等等

3、小结:谁来总结一下,作为好哥哥好姐姐,我们要做到哪些?

篇3:初中省情教案

一、开展“省情教育”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目标分析

正确把握省情教育的内容, 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施省情教育的前提。省情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状况、人文历史、经济状况等基本省情信息;还应该包括对青海现状、未来的清醒认识和展望, 以及国家、青海两级政府的方针、政策状况。开展省情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这条主线上来, 立足青海的实际, 齐心协力参与建设新青海。

把握了省情教育的内容, 还要依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分析开展“省情教育”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 它的目标应该涉及知识、能力、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1. 了解青海自然资源状况, 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2. 了解青海历史与发展现状,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学生为青海建设添砖加瓦的参与热情。

3. 了解青海民族构成和各民族风俗人情, 增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意识。

4. 了解青海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培养学生“人一之, 我十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5. 了解新青海建设中党的方针政策, 树立在党的带领下奔向青海美好未来的意识。

而“省情教育”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从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入手,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青海的活动中实现语文素养、思想品德素养双提高。

二、开展“省情教育”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原则

1. 开展“省情教育”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注意突显“语文性”。

综合性学习活动归根到底是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 它的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要着力避免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上成地理课、历史课, 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应该是语文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的活动方式也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 活动的结果也应该是与语文密切相关的。

2. 开展“省情教育”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所替代不了的, 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只有学生真正对青海感兴趣, 产生要了解青海的求知欲和为青海做点什么的想法, 才能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发挥特长, 培养个性。在“省情教育”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设计的活动, 必须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形式, 自己组织, 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

3. 开展“省情教育”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

“省情教育”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确定和活动方式的选择, 要在遵循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基础上, 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首先是走出一味依赖教材和网络的误区, 让学生到社会上, 从生活中去寻找课程资源。其次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活动中生成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式, 着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开展“省情教育”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法探究

“省情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 在语文课堂中则有它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拿来做“省情教育”的阵地, 例如《感受自然》、《黄河, 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世界》、《漫话探险》、《马的世界》、《到民间采风去》、《背起行囊走四方》、《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脚踏一方土》、《关注我们的社区》。下面选取几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例, 谈谈我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通过自主活动, 进行省情教育的一些初步尝试。

《戏曲大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采取了演唱会的方式, 先分小组布置向长辈学习青海传统曲艺的任务, 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举代表的方式展示, 小组代表不但要撰写该曲艺项目的解说词在全班面前展示, 还要表演该曲艺项目, 由于我校生源有多民族、多地域的特点, 表演的曲艺项目丰富多彩, 有花儿, 有贤孝, 还有的同学表演了秦腔, 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学生对青海传统曲艺的关注热潮。

《关注我们的社区》综合性学习活动采取了故事大赛的形式, 教师布置的主题是“说说社区里的新鲜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社区的变化, 谈谈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社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活动采取了主题班会的形式, 学生不仅展示了回族、撒拉族、藏族、蒙古族服饰的模特走秀, 还宣讲了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 最后表演了以“三个离不开”为主题的小品“藏族阿爸, 你咋了?”, 小品描述一位进城探亲的藏族阿爸在一位回族小伙的帮助下找到自己女儿的故事, 赢得了现场观摩的学生代表的如潮掌声。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采取了为人物做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首先确定了三类人物对象, 并搜集相关资料。

1. 青海历史文化名人, 如严宜、褚裕仁、杨兴霖、云蔚桐等。

2. 革命英雄, 包括历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牺牲的所有英雄, 如焦桐琴、聂建青等。

3. 新青海建设中的杰出人物, 如带领乡亲勤劳致富的拉夫旦。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整理资料, 通过小组互助合作, 完成人物传记的撰写, 学生们对自己选择的人物充满了浓浓的感情, 更增添了作为一名青海人的自豪和骄傲。

篇4:初中省情教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是新课程实施后,作为省情教育重要载体的乡土教材随着国家新课程计划的推行而退出历史舞台,省情教育何去何从成为与新课程相伴而生的新问题。二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施后,作为最具地方特征的省情教育在地方课程研发中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如何界定新形势下省情教育的功能和实施路径,成为地方课程研发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三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建设阶段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目标。省情教育在地方文化传承构建中,进而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构建中承担何种责任,具有哪些功能,也成为在新课程推进中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四是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党和国家要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深入开展‘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建设”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如何为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建设奠定基础,如何通过省情教育实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同样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为全面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需求,对我省各地长期积累的乡土教育经验进行梳理、扬弃和重构,构建新的省情教育体系;通过对地方课程下省情教育课程的具体研究和实践,寻求体现地方需求、表达地方教育愿景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我们启动了本项研究。

开展本项研究具有多重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提升现行省情教育实践,二是有利于挖掘当地资源发挥育人功能,三是有利于推进地方课程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四是有利于提高新课程实施成效。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开始于2000年,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研究与课程研发;第二阶段,课程实验与教材验证;第三阶段,调整完善与总结提升。2007年,研究成果获准全省使用,全省初中全面开设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2008年秋季起,小学所有年级同时开设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我省一贯九年循环实施的省情教育课程格局基本确立,《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标准》下发至全省各中小学校;2010年,包括本成果在内的我省地方课程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初中教材进行第2轮改版修订,小学教材进行第1轮改版修订;2013年秋季新学期伊始,修订后的教材全面投入使用。相关的省级配套政策逐步出台,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学科教师列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序列。

在研究中,我们注意了以下理论:一是现代课程理论。课程是搭建学生由校园通向社会,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课程结构影响甚至决定人的素质结构,课程水平影响甚至决定人的素质水平。二是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地加工或改造”。三是文化学和人类学理论。本土文化有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内涵,生存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总是天然地与本地域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个体疏远了自身存在的文化形态,必然阻碍其社会化进程。四是地方性知识理论。地方性知识是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人们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智慧结晶,只有在各民族地域文化框架内才能得到理解和传承。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通过研究,我们获得了如下认识:一是省情教育是地方课程的核心内容,地方课程规划必须高度重视省情教育问题。地方课程应包含体现地方理想追求的内容,这种理想追求可能是距离地方问题较远、距离时代前沿更近的一种愿景,它是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源建设上寻求崛起的一种途径和策略,但是地方课程更应包括地方文化、地方问题等在内的省情教育,省情教育是地方课程产生和持续存在的根据之一。二是新形势下的省情教育必须突破以往的乡土教育情结,突破学科本位和促进学术课程功能优化的价值定位,要从公民教育、人文素养培养、地方文化传承角度审视和构建。三是省情教育作为地方课程项目之一,必须牢牢把握介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特点,要从课程域的角度认识其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地位,要为校本课程实施预留端口,进行选题示范,为国家课程的具体化、综合化提供基础。四是作为培养人文素养的具体课程,在价值定位和课程形态上,要呈现鲜明的课程特色和功能定位,实现与同类课程在任务上的分担和功能上的互补。五是省情教育是社会课程实现自身功能的重要部位,遵循感受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贡献家乡的路径组织实施课程,可以更好地实现亲近社会——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发展社会,在社会中发展自我的目的。六是综合课程是公民教育实现的良好载体,以公民教育为重要追求目标的省情教育应采用综合课程的形态,要从多种角度寻找综合点,追求学生在三维目标综合作用下的综合发展,突出实践体验。七是以综合发展为目标的省情教育必须注意寻求教材编写上的有效突破,架构适切的综合路径和探究路径,促进新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以课程应用为核心,从7个方面构建课程模型。

一是课程设置方面。列入地方课程范畴,使用地方课程课时;从初一至初三连续均衡开设,每周1节;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列为考核学科,计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

二是课程性质方面。课程的基本性质界定为地方性必修课程和综合性文科课程,强调体现人文性和社会性、经典性和具体性、活动性和探究性、浸润性和体验性、生活性和真实性5组10种具体特性。

三是课程价值方面。省情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要发挥四个平台作用,即作为促进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多方面联系的纽带,使之成为促进知识理解、应用、建构的平台;作为提高学生综合收集和处理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使之成为能力素质迁移发展的平台;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使之成为个性潜能发展的平台;作为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使之成为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

四是课程目标方面。总目标从感受家乡起步,追求贡献家乡、发展社会的价值取向。具体目标强调学科课程无法承担的需要通过跨学科学习才能达到或可以更好达成的教育目标部分:知识目标中强调“经得起考验的个人观点”,能力目标中强调“复合型跨学科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强调在符合年龄特征前提下学生行为上的变化。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省情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

五是课程内容方面。省情教育课程应以现行省域范围内资源为课程取材范畴,兼顾历史区域变化中涉及的资源。课程选材以人文类资源为主,在具体内容上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六是课程实施方面。课程教学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以讲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以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以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占多数,在教学资源获取上只提方向性要求,不明确规定载体;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全程参与,亲身经历,重视观点和方法的学习指导,力求实现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

七是学习评价方面。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四个方面进行构建。评价内容强调“四个注重”;评价主体强调多元;评价方式强调多样;评价结果强调诊断。在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教学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强调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成果的实践样本为初中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现被省教育厅采用作为我省初中地方课程之一,教材通过黑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全省使用。

四、实践效果和特色创新

本成果实践应用规格高、范围广、人数多、时间长,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开始主动利用书中提供的信息库资源自主学习,利用更多社会资源开展探究学习。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家乡的认同感上升。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开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被引入教学。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获得更有利的专业发展空间。教材“读本”的作用凸显,省情知识得到更广泛传播。以农垦为代表的许多区域和学校以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预留的端口为线索,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6月22日001版以《德育教育永续北大荒精神》报道了我省农垦地区在与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省情教育地方课程结合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

该成果高度切合我省关于研发开设地方课程和省情教育课程的要求,受到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省教育厅多次下发文件部署各地推进课程实施工作,连续多年将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相关工作列入基础教育处年度工作计划。省财政厅将教材纳入财政购买项目。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任课教师职称评定在课程开设不久就迅速被列入职称评定序列,并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孟凡杰等省教育厅领导在多种场合解读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设计理念和开设宗旨。2005年,省教育厅向来我省调研的教育部领导汇报了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和技术课程开发与实验情况,2006年,教育部在我省宁安市召开农村课程建设现场会,面向全国宣传了我省包括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在内的课程建设经验。省教育厅、牡丹江教育局针对省人大、牡丹江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开发省情教育课程提案的答复,充分显示了该成果在社会各界的认同度。

以省教育学院地方课程教研室及黑龙江人文与社会教研员设置配备为起点,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教研体系迅速建立并完善。各级教研活动蓬勃开展,取得了诸多教学成果,涌现了一批教学骨干。网络成为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资源的重要集散场,网络教研风起云涌,异彩纷呈。

该成果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打造新时期黑龙江人形象,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2006年,全省共有18个实验区254所学校24万学生参加实验。截至2013年秋季新生入学,全省共有7届249万9 300余名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了以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为载体的省情教育。我省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该课程的实施而发生重大改变,这些学生不论是步入社会还是升入高一级院校,都将带着更扎实的省情知识迎接来自社会或高一级学校有关省情和国情问题的挑战,这对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无疑具有显著的奠基和促进作用。

成果在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模式、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黑龙江人形象大讨论发起人、哈师大孙慕天教授认为该课程功在千秋万代。2007年,笔者应邀出席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发展论坛,并在社会科分论坛上向全国社会科专家介绍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研发与实施情况,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

成果受到媒体高度关注,《黑龙江日报》2006年12月5日、2007年3月20日分别以《独立课程固定课时我省第一次在中小学增设省情教育》《省情教育成义务教育课程全国首创》为题,报道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实施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日报》、东北网、新浪网等国内知名报纸、网络媒体转载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相关报道30余次,省政府龙网也及时给予转载。媒体的关注扩大了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省情教育地方课程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全社会对我省基础教育的了解。

E-mail:lili79928@163.com

篇5:小学六年级省情教案

第一课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谦虚谨慎讲文明》、第二课《遵守秩序,礼让他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谦让是讲文明的表现,使学生知道怎样使用谦语。

2、知道遵守秩序、礼让他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白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养成谦让、遵守秩序、礼让让人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知道怎样做到谦让、遵守秩序、礼让是重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五指的故事引出谦让是一种美德,是讲文明的表现,引入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谦让,会谦让。

二、学生阅读两课教材内容

三、课内交流

1、日常生活中,在语言、行动上如何做到谦虚谨慎?(1)、适时使用谦语。你知道的谦语有哪些?(2)、学会谦让。

2、完成第一课的活动与思考。(1)、讲一讲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谦让的故事,同桌交流。(2)、小表演——使用与不使用的后果感受。(3)、选一选。

3、你认为不遵守交通秩序有哪些危害?讲一则你听过、见过或看过的遵守公共秩序的故事给同学们听。

4、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哪些文明行为?说说你在公共场所看见的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现象,并指出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5、看教材20页插图,想一想:这样做合适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守时守信》、第四课《尊重他人人格》 教学目标:

1、知道守时守信是做人的一条基本准则,明白守时守信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认识到不守时守信的危害。

2、认识到主动帮助残疾人、不给他人起绰号、不讥讽他人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3、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守时守信习惯,养成主动帮助残疾人、不给他人起绰号、不讥讽他人的礼仪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二、课内交流

1、怎样才能养成守时守信的习惯?(1)、想清楚再答应帮别人做事情。(2)、答应别人就要言而有信。

2、活动与思考(教材22页相关内容)(1)、评一评:对于下面的几件事,谈谈你的看法。(2)、帮一帮(3)、说一说:把自己经历过或知道的守时守信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演一演(1)、闭上自己的眼睛,把课桌上所有的学习用具全部装入书包→掏出我们的省情课本→结果如何。

(2)、一同学闭眼从位子上径直走到黑板前。(3)、一同学从门口闭上眼睛摸着走到自己的座位边。(4)、表演者自己发表自己的感言。

4、为什么要主动帮助残疾人?怎么帮?

5、你有过被别人起绰号的经历吗?你希望别人给自己起绰号吗?为什么?

6、活动与思考(1)、说一说:你遇到以下情况会怎么做?(2)、议一议:下列说法、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之后,你有什么新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课《着装礼仪》、第六课《佩戴饰物的礼仪》 教学目标:

1、知道着装得体、适时是文明礼貌的具体表现之一;明白遵守着装礼仪要出哪些方面做起。

2、认识到正确佩戴饰物是讲文明的表现,知道如何正确佩戴饰物。

3、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做到正确佩戴饰物,自觉养成良好的着装礼仪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二、课内交流

1、从哪些方面做到正确着装?(1)、着装整齐。(2)、穿着合时。(3)、穿着合身份。

2、你是如何理解着装合时、合身份的?

3、你认为小学生身份该如何着装?

4、活动与思考(1)、小学为什么上学不能穿拖鞋、背心?(2)、穿校服对健康成长有哪些好处?

5、如何佩戴红领巾、徽章?

6、你认为小学生在饰物佩戴上要注意什么?

7、完成教材28页辩一辩内容。他们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同桌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七课《社区里面讲文明》、第八课《看望老师的礼仪》 教学目标:

1、认识到爱护社区环境是自身文明的很好体现,知道爱护社区环境应该怎么做。

2、认识到看望老师守礼仪是尊敬师长的重要表现,知道看望老师要注意哪些礼仪。

3、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按照文明礼仪要求去做。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二、班内交流

1、社区是我们的家园,如何爱护社区的环境?

2、谈一谈自己见到过破坏小区环境的人或事。自己准备在自己社区如何做?

3、活动与思考(1)、说一说。

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有些同学,为保持自己家的卫生就把废物装进垃圾袋,随便地扔在附近的马路上或是居民小区的花池里,认为这些地方时公共场所,无人管理,可以扔废弃物。

(2)、做一做。

废电池里有的化学物质是有剧毒的,如果把废弃电池和别的垃圾混在一起埋在地下,会污染水源,污染庄稼,危害人类健康。但废电池身上有许多宝贝,如顶端的铜片、内部的锌片,都是贵重金属。我们国家已高度重视废电池的污染问题,不少城市都建起了大型电池回收站。请同学们在社区建立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站,使废旧电池统一处理,变废为宝。

4、演一演(1)、班主任老师生病住院了,几位同学到医院看望老师。(2)、评一评:你对这几位同学的言谈举止有什么看法?

5、尊敬师长是一种美德,看望老师时、与老师交谈时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6、拓展

外国的教师节:葡萄牙——5.18 委内瑞拉——1.15 泰国——1.16 苏丹——2.24 捷克斯洛伐克——3.28 德国——6.12 匈牙利——6月第一个周一 朝鲜——9.5 印度——9.5;11.14(儿童教师节日)美国——9.28 俄罗斯——10第一个星期日 波兰——10.14

7、活动与思考

辩一辩: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教材32页内容略)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怎样做到在社区里讲文明,看望老师的礼仪有哪些?

2、搜集关于尊敬师长的格言名句,或者有关名人尊敬师长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第九课《同学相处讲礼仪》、《毕业典礼上的礼仪》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和同学和睦相处是礼仪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是讲文明的表现,知道如何与同学文明相处。

2、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自觉做到与同学文明相处。

3、认识到文明礼貌地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是礼仪规范的要求,知道参加学校毕业典礼时应该怎样做。

4、在参加学校毕业典礼是能够做到文明礼貌。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文

二、课内交流

1、从上幼儿园至今,你有最好的朋友吗?你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2、你有过个别的同学闹矛盾的事情吗?讲给你的同桌听,你现在能对自己当时的言行评价一下吗?

3、在学校中,同学们共同学习、劳动、娱乐、休息,朝夕相处,情同手足,是相知最深的伙伴。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1)、管好自己。(2)、互相尊重。(3)、言谈要讲究礼貌。(4)、互相帮助。(5)、处处为他人着想。

4、活动与思考(34页)(1)、说一说。(2)、辩一辩。

5、回忆我们学校毕业典礼,你知道毕业典礼都有哪些程序吗?

6、参加毕业典礼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7、活动与思考(36页)(1)、说一说。(2)、辩一辩。

三、课堂小结

1、我们知道了同学相处的礼仪,希望大家从今天起能正确去做。

2、给母校写一封信。

—— 第三部分 心理健康 ——

【第一单元 收获季节】

第一课 我也能记牢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记忆自信心,提高记忆效率,改变在记忆中一味死记硬背的现象。

教学重点:

掌握记忆方法,树立记忆自信心。教学准备:

1、准备“记忆测试”题,三张纸。

2、充分阅读“背景知识”中的相关材料(112页——113页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古代张世安背书故事引入。

张世安为什么会有超强的记忆力呢?

二、小测试

测测你的记忆力,三组数字,任选其中一组在一分钟内读完,然后把记住的数字写下来: 1、15 22 29 36 43 50 57 64 71 78 85 92 2、31 41 59 26 53 58 97 93 23 84 62 64 3、53 13 31 19 23 17 29 37 41 43 47 11 测量自己的记忆水平,评价自己的记忆力,你对自己的记忆力满意吗? 小结:我们每个同学的记忆力天生都很强,关键在于后天的练习锻炼,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二、记忆小游戏

倒背如流游戏:(1)、可以从三位数练起,熟练后再逐步增加数字的位数。(2)、成语倒背。

小结:经常练习你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会越来越强,希望同学们坚持做这样的游戏。

三、如何提高记忆力

1、你认为好的记忆方法有哪些?和同学交流一下。

2、再读教材中小资料内容。(1)、让多种感觉器官都动起来。(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注意力要集中。(4)、保持快乐的心境。

3、拓展——记忆的方法

提高记忆力要靠一定的方法,决不能死记硬背:(1)、需要——记忆的动力。(2)、行动——记忆的要诀。(3)、理解——记忆的基础。(4)、编码——记忆的窍门。

(5)、遗忘——记忆的契机。(6)、疲劳——记忆的敌人。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我们班同学的记忆力都很棒,你天生有记忆力的好基础,如果加上每天坚持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你会拥有超强的记忆力。相信自己,行动起来!

2、行动作业

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诗歌、名人名言,每天早晨起来诵读并努力背诵。

第二课 学习路上手拉手

教学目标:

1、明确同伴互助对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2、能在日常学习中,热心地帮助同学,与同学相互取长补短。教学重难点:

明确互助学习的作用,在日常学习中相互帮助。教学准备:

熟悉《天鹅、梭子鱼和虾》、《两人一心》等相关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你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谚语、故事?你对这些谚语、故事如何理解?

二、听故事、谈感受

1、讲故事(1)、谁来讲一讲《天鹅、梭子鱼和虾》故事? 车子为什么一动也不动?

如果你是天鹅、梭子鱼、虾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说、怎么做?(2)、老师又准备了一个故事《两人一心》,谁来读给大家听?

2、谈感受

听了这两个个故事,你是什么感受,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班内交流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同学各有所长、所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大家只有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大家知道如何在学习中做到互相帮助吗?

3、你在学习中如何与同学合作,在合作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大家共同进步的?

四、课堂小结

1、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懂得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2、行动作业

在一周内帮助同学或求得同学帮助一次。

第三课 要考试了

教学目标:

1、学会调整应试心理,从容面对考试。

2、知道如何做好考前准备。教学重点:

知道做好考前准备是从容面对考试的关键。教学准备:

有关典型案例。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要考试了,你紧张吗?是不是平时学习成绩还行,可每逢考试,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呢?该怎么办?

三、学生阅读教材

四、班内交流

1、说一说你在考试前的表现

2、你是如何应对考试前紧张情绪的?

3、小结

考试前紧张时很正常的事,所以同学们不要忧虑,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紧张过度势必会对考试造成不良的影响。

4、再读教材42页内容,了解应对考试紧张情绪的方法。你认为那种发放更适合自己,为什么?

5、讨论(1)、其实应对考试最好的办法就是考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你认为考前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

(2)、你认为43页中两个同学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6、教师补充 做好考前准备:(1)、知识准备:强化记忆,使知识牢固化;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2)、生理准备:休息好,听音乐,做运动,注意饮食。(3)、心理准备:对自己的期望实事求是,不要过高,轻装上阵。(4)、物质准备:考试前一天准备好考试所需物品。

五、课堂小结

1、把自己的经验与同桌分享。

2、作业:(1)、拿出放大镜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2)、准备一张贴有自己照片的一张A4纸。

【第二单元 成长足迹】

第四课 悦纳自己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会从他人的反馈中,肯定自我。

2、激发学生追求个人成长的动机。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优点,肯定自我。教学准备:

1、用放大镜找出自己的优点。

2、准备一张贴有照片的A4纸——优点接力——别人眼中优秀的我。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之间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绝活”,这些特长和“绝活”也给个人和集体增添了光彩。从小到大,你经常被别人赞扬吗?今天,我们都做被赞扬者,开开心心40分。

二、找优点

1、用放大镜夸夸我和我的同学

把我们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同学都有以下任务:

(1)拿出自己的A4纸卡片,自己在纸上先写出自己的优点,能写多少写多少。

(2)、在自己所在小组内传递自己的卡片,每位同学帮组内的其他同学找优点,写到卡片上。

(3)、自己完成任务后把手中的卡片送到卡片所有人手里。(4)、自己重新给自己找优点,写到卡片上。

2、组内交流(1)、说一说我的优点有哪些。

开火车的形式说,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2)、看到同学们找的优点,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小小的我——正视自己

1、即兴演讲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上有这么多优点,从今往后,我们要客观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下面以《天地间走来小小的我》为题,进行演讲。请同学们看演讲格式:

也许我还不够优秀,也许我还有很多缺点,可我就是天地间最独特的一个人。瞧——

天地间走来小小的我

①、我脾气不好,但能够帮家里干家务; ②、我不漂亮,可我很健康。……(2)、学生列出演讲提纲。(3)、学生即兴演讲。

2、教师阅读

《我真行,我很棒》

四、课堂小结

1、不要太在意别人不好的评价,要学会悦纳自己,做快乐的自己!

2、记住屠格涅夫与伊莲娜·罗斯福的名言。只要你自己不承认,没有谁能设法让你自卑。

——伊莲娜·罗斯福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能相信你。

——屠格涅夫

3、学唱歌曲《小小少年》。

第五课 成长的喜与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在气氛热烈的游戏盒讨论中,感悟和体验快乐、喜悦、幸福等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

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教学准备:

课前学唱《小小少年》歌曲。教学过程:

一、导课

所谓快乐、喜悦、幸福,其实就是自己的感觉;所谓不快乐、不高兴、不幸福,常常是忘了感受或不善感受。快乐和幸福并不神秘,快乐和幸福并不遥远,它们常常就在你的身边。

二、课内交流

1、你说我说

说一说令自己喜悦的事情,模仿教材中提供的格式。(1)、同桌相互说。(2)、班内说。

2、一吐为快(1)、说一说自己最近的烦心事,为什么烦?(2)、倾听别人的烦心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3)、帮同学解除烦恼。

3、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4、智慧风车

怎样才能赶走烦恼?班内充分交流。

5、发泄妙招(1)、在黑暗中高歌一曲。(2)、肆无忌惮地哭。(3)、把怒气和烦恼写在纸上。(4)、“出气筒”替代品。(5)、找朋友倾诉。……

三、课堂小结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不要被烦恼所左右,要抬起头来,抛弃烦恼,笑着迎接每一天。

第六课 面对压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适当的压力也有益处,它有可能成为一种动力,甚至成为一种极好的精神享受。

2、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压力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

3、指导学生自我放松,掌握并能够运用几种常用的自我放松方法,使自己能轻松应对压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压力,提高承受压力能力,学会减压。教学准备:

资料《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教学过程:

一、导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压力,遇到压力如何面对呢?

二、讲述有关压力的故事。

1、同桌相互讲。

2、班内比赛讲。尽量带上态势语言。

三、正确认识压力

1、自由发言,你认为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

2、教师阅读:《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压力效应》。

教师:面对压力,我们不要逃避,应该充分认识它,积极应对,变消极为主动,锻炼我们的毅力。

四、学会减压

1、阅读《一杯水的重量》。读后你有什么启发?

小结:遇到压力,我们可以暂时放一放,放松自己,休息一下,再去面对。

2、放松自己的方法。

你认为放松自己的方法有哪些? 哪些适合自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遇到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正确认识它。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我们才能够在一次次的压力过后更坚强、更勇敢。遇到压力,不害怕的同时要学会减压,学会放松自己,轻松一下,再去面对。“吃一堑长一智”,“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不受挫又怎能够成长。

篇6:大象版省情五年级教案

1、教学要求:

本课要让城市孩子了解农村,农村孩子树立成为新型农民的观念。

2、教学过程:

1>导入: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的家乡种植什么农作物,何时种植,何时收获,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对于城市的孩子,大部分也能说出一些农作物的名称和种植收获的时间,所以,直接用询问的方式:你的家乡种植什么农作物?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借此直接引入课文。2>活动:根据所处位置,挖掘教育资源。

在老师引领下开展探究性活动。

(1)搜集资料,参观劳动基地,农产品加工厂等。

(2)采用说一说,讲一讲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清楚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的小知识。

第二课 丰富的矿产资源

1、教学要求: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河南主要的矿产资源,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地位。第一部分以图片形式展示了河南的主要矿产资源,第二部分文字介绍原油、原煤的产量、地位、分布等,最后以地图形式展示矿产资源的分布。让学生明白了它们是河南发展的支柱,通过发展矿业,推进发展。适当补充煤矿安全的小知识。

2、教学过程:

1>导入:教材采取对话形式导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帮助学生:“电线是什么材料做的”、“做饭用的是什么能源”、“你家里的锅是什么做的”,等等。总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矿产资源的影子。2>活动(1)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做社会调查,如:煤矿的产量。(2)还找一些图片,录像片段,采取我当矿产讲解员的形式说一说,讲一讲。

3、板书:{金属和非金属

能源矿产

主要煤矿}

第三课 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

1、教学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河南铁路的地位,发展,作用,影响,重要性。、本课要讲清河南铁路的心脏地位。要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京广、陇海两大干线交汇郑州。其他干线三纵四横共10条干线。本课还应着重讲一下郑州东站、北站、客运站。让学生了解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货运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中转站。了解物流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教学过程:

1>导入:采取对话的方式,询问学生:“你坐过火车么?”或者让坐过火车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此来引入课文。

教法:可以识图、看文字,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老师引导,提示,归纳,总结(看、画、描)最后落实到交通的重要和交通的便利。让学生明白便利的交通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2>活动:(1)说一说你家最近的铁路,你做过火车么?(2)调查附近火车站的客运量,货运量。(3)写一写铁路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4)绘制家乡的铁路交通图。

第四课 飞速发展的公路建设

1、教学要求: 本课以老华侨的话贯穿全课,体现了公路的飞速发展。课文通过出示高速公路,立交桥,盘山公路的美丽图片,展示了河南这个交通强省的风采。要让学生知道主要高速公路的名称,知道立交桥的作用是连接四通八达的公路。

教法:下载高速公路网状图,和美丽的立交桥,向学生展示。

2、教学过程:

1>导入:结合当地交通的变化谈起,结合修建好的济邵高速谈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交通的变化,家乡的发展。

2>活动:(1)用对比的形式想象老华侨是如何走出去的。(2)谈谈交通的便利带来了什么?(3)为家乡设计一座立交桥。

第五课 航空建设

1、教学要求:

课文着重介绍了新郑机场让学生知道航空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它更快捷,更方便。另外还介绍了我省三大机场,课文最后还展示了四通八达的航空网。

2、教学过程:

1>导入:根据情况参观飞机场、询问乘坐过飞机的人、展示航空模型。2>活动:和火车对比,和汽车对比,了解航空的重要性。

并且通过对比把握住每一种交通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鼓励他们为交通建设增砖添瓦。

3、课后资料:

2006年6月28日《大河报》报道,国家将投资四亿元帮助河南民航,其中三亿元用于新郑机场的建设。

第六课 闻名遐迩的河南特产

1、教学要求:

本课以讨论会的形式呈现,展示了河南的著名土特产,如:中牟大蒜,灵宝苹果,开封西瓜,信阳板栗,新郑红枣,西峡猕猴桃,民权葡萄等等,另外还以图片形式展示了著名的“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让学生了解四大怀药名称以及地方中药,知道四大怀药是全省乃至全国都著名的,以此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学过程:

1>采用列举,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品尝,参观药材铺、中药基地等方法向学生展示闻名遐迩的河南特产。2>活动:

(1)给土特产写说明书

(2)介绍交流家乡的特产。如:灵芝,冬凌草,山楂。(3)介绍当地带有地域性的特产。

3、板书(1)特产名称

产地

特点

第七课 流光溢彩的手工艺品

1、教学要求:

本课以精美的图片形式展现了南阳独山玉雕、唐三彩、禹州钧瓷、汴绣、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濮阳的麦秸画、淮阳的“泥泥狗” 等手工艺品。唐三彩、禹州钧瓷、汴绣让学生了解了历史,看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感悟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麦秸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环保教育,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变废为宝。

2、教学过程:

(1)收集手工艺品,或者手工艺作品,如:剪纸。(2)让学生动手制作,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板书:流光溢彩的手工艺品

南阳独山玉雕、唐三彩、禹州钧瓷、汴绣、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濮阳的麦秸画、淮阳的“泥泥狗”

第八课 中州食品大观园

1、教学要求:

本课介绍了河南的风味名吃以及饮食特点。它不同与川菜、粤菜,而是形成了淡而不辣,五味调和适中的风味。本课特别介绍了开封的鼓楼夜市,它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闻名海内外。

2、教学过程: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下一篇:书法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