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料省情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考试资料省情范文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P9)

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P11)

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P3)

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P10)

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P3)

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P4)

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P3)

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P6)

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P10)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P15)

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366.18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P103)

12.保有储量26.7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P19)

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P23)

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P153)

15.贵州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表述有误,参见P65)

16.“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发展农业)为重点。(P53) 17.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P32)

18.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P53)

19.辛亥革命爆发后,贵州人民在自治学社的组织领导下,于1911年11月4日在贵阳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P44)

20.隋唐时期,中央王朝为了加强对今贵州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制度。(P35)

21.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听取了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的情况汇报,建立了省一级党的工作机构,当时由(林青)担任书记。(P46)

2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份。其中有(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P70)

23.在贵州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P30)

24.截止2005年,贵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了全省总面积的(55.5)%。(P80)

25.2006年贵州白酒制造业在产量、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方面均居全国前(4)位。(P106)

26.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火电)为主。(P63)

27.2004年11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是(贵阳)市。(P194)

28.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

一、

二、三,第一产业(农业)占有绝对优势。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排序变化为

二、

一、三是在(1992)年。(P88)

29.解放后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不断变化,体现了工业化加快的过程。按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贵州在(1999)年实现了由

二、

一、三向

二、

三、一的历史性转变。(P88)

30.贵州的邮政业建成了以(陆路)为主的现代邮政运输网络和物流系统。(P110)

31.目前贵州铁路网络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以(电气化干线)铁路为骨架,东西横贯连接华中、华东,南北纵接长江、南海,省内连接9 个市(州、地)的格局。(P109)

32.2005年,贵州获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是(遵义)市。(P117)

33.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客货发运量以(公路)运输最高。(P110) 34.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的东部与(张家界)风景区联接。(P114)

35.目前贵州基本形成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城镇体系,已跻身于全国重点城市50强行的城市是(贵阳)市。(P117)

36.在黔西北最具特色的粮食作物是(荞麦)。(P92)

37.贵州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进行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工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重点、优势行业发展加快,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的是(能源工业)。(P64)

38.贵州医药制造业是全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布局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贵阳)市区周围。(P108)

39.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客货周转量以(铁路)运输最高。(P110)

40.根据2003年排序,省会贵阳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34)位。(P117)

41.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P140)

42.战国时期,贵州形成的以青铜、陶瓷为代表的独特文化是(夜郎文化)。(P146)

43.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尹珍)。(P123)

44.(2005)年,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重点大学的历史。

45.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析》,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李端棻)。(P124)

46.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京剧)传入贵州。(P147)

47.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正式出版发行的机关报是(《新黔日报》)。(P148)

48.贵州曾经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孔雀奖”金奖的大型话剧是(《二月天》)。

(P151)

49.西汉初期,《尔雅注》的作者是(舍人)。(P146)

50.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P146-147) 51.2005年,首届黄果树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推动了大型民族歌舞走进文化市场。

52.截止2005年,贵州共有(8)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表述不确切,详见P182)

5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54.环境保护是指为使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能更适合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措施。(P192)

55.194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确定,担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任书记的是(苏振华)。(P164)

56.“十五”期间,贵州处于从基本解决温饱向实现总体小康迈进的历史阶段,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三农”)问题。(P188)

57.贵州省国家权力机关是指(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P175)

58.中共十六大提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P191)

59.197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周年献礼演出后,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一等奖的黔剧是(《奢香夫人》)。(P84)

60.积极参与贵州省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本级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地方组织是(政协)。(P187)

第二篇:《贵州省情》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 动态 )系统。 2.(欠发达 )和( 欠开发 )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喀斯特地貌 )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 珠江 )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 乌江 )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 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 )和( 毕节地区 )。

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 88 )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 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A )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A、1000美元 B、3000美元 C、4000美元 D、5000美元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 ABCD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BCD )。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ABC )。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 ABD )。 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BC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BD )。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ABC )。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B )。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贵州目前“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中的“四联线”包括了下列哪些市(州、地)政府或行署所在地与主干线公路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 ABCD )。A、六盘水 B、黔西南 C、毕节 D、铜仁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 ABD )。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问答题(共50分)

1、简述贵州的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10分)

答: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从不利方面看:一是自然生态比较脆弱。二是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资源不配套。三是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2、试述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10分) 答:

1、原生性,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因为贵州开放较晚,开发程度较小,所以很多景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2、配套设施基本跟进,比如说黄果树有大扶梯,梵净山有索道等等,在大的景区里基本都有观光车,景区的道路还算可以;

3、和民族风情景区错杂在一起,便于一起开发。比如说黄果树有天龙屯堡,荔波有瑶族村寨、苗寨。

3、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分)

答: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省的建立。朱元璋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是削弱的地方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2)开发进程加快。大兴屯田,移民实边,寓兵于农,注重发展交通。明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加驿站,是驿道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在手工业和矿业方面,开设了很多局所。在城镇建设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地主经济飞速发展。 (4)大规模的进行改土设流

贵州原先是土司统治区。从永乐十一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设流。 后来又不断的扩大流官的统治区域。

4、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教会和外国传教士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霸占田土,唆使不良分子挑起事端,激起了贵州人民一连串的“反洋教”斗争,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

青岩教案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四川的酉阳教案和安徽的安庆教案等。虽然“三大教案”最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遭查办,但它震惊了全国,也使贵州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唤醒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5、试述贵州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0分)

答: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基本实现了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城市与省会城市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连接。在公路方面,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在铁路方面,株六复线、内昆铁路贵州段等已建成通车;在航空方面,铜仁、安顺、兴义、黎平机场先后通航;水路建和通信、城镇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供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2)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的重点。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第二批“四水八火”电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西电东送”格局基本形成。2006年末,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其中,贵州电 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816.8万千瓦。

3)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建设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基础。2006年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130个,比2000年增加5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5.5%。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4)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已开工建设王二河水库、玉舍供水工程、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等,完成了一批病险水库治理和县城防洪工程项目;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滋黔”一期工程、“烟水配套工程”、水利“三小”工程进展顺利。 5)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到2006年,威宁、赫章、望谟4县(自治县)通过了“两基”攻坚达标验收,全省“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31.0%提高到2006年的100%。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进。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并成功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6)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省“

二、

三、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第

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上升4.4和3.4个百分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重点、优势行业发展加快,能源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铝、磷等优势工业进一步壮大,烟、酒传统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增势强劲,把旅游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的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

1.贵州是一个多民族( 交错杂居 )和一些民族( 成片聚居 )的省份。

2.贵州省2008年末总人口为( 4036.75 )万人,人口密度为( 229.1)人/平方千米。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 普通话 )、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年全省共有(3 )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3)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 三都水族 )自治县。

6.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 玉屏侗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 )自治县。

7.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比例上升,形成了以( 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8.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 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9.根据目前贵州的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贵州以( 重工业)占绝对优势。

10.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 国防科技 )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11.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 )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许多小城镇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境况。

12.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 电气化干线铁路 )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3.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14.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 光导纤维电缆 )传输为主、( 数字微波 )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 C )族的古老的文字。A、彝 B、仡佬 C、水 D、瑶

3.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

一、

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 B )

A、由1949年的

一、

三、二变化为2007年的

三、

一、二。 B、由1949年的

一、

三、二变化为2007年的

二、

三、一。 C、由1949年的

一、

二、二变化为2007年的

二、

三、一。 D、由1949年的

一、

二、三变化为2007年的

三、

二、一。 4.2008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C)亿元大关,比1949年增长63.33倍。A.1000 B.2000 C.3000 D.4000 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 12 )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7 B、8 C、10 D、 12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8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 A )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 B )。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8.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 D )。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9.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 B )为主。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10.2007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 A )。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出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BD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 ABC )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3.贵州发展畜牧业已具有的优良品种有下列:(BCD)A、马头山羊 B、大耳白兔 C、可乐猪 D、竹乡鸡

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AB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 BD )为主。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下列属于贵州名牌香烟的是:( ABC ) A、黄果树 B、驰 C、桫椤 D、红塔山 7.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BCD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 ( AC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9.截至2008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 ABCD ) 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义机场 10. 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 ABCD )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四、问答题(共50分)

1、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0分) 答: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及交通工具方面不健全,使得农作物等许多物品得不以有利的对换,从而使他们在信息了解方面缺少。政府基层干部工作人员应加大下乡回访力度,并不断增加每年农作物产量提高的相关知识、生育、综合素质等。

(二)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在旅游、农作物、人物等方面有很多的个性独特之处,但是我们的相关政府部门由于没有重视农业,使得所有的销量、包装、产量等没有得到得很好的成绩及发展,宣传太少。

(三)贵州的确少数民族地区都是很有个自的特色,我们的政府要去挖掘人、物的潜力使这样的地区更能吸引外来人员,使他们了解而成为每年必不可少的可去之处。利用生态资料发展第三产业收入,如现在的农家乐等,这样农民即增加了收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主人农田也不会大片片没人种出现荒疏的景象。吸引更多的当地人回家减少城市人口的复合量。

2、简述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10分) 答:一是生产要素占有方面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二是生产要素利用方面由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三是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四是增长动力因素方面由投资型向需求型转变;五是发展阶段演进方面由渐进型向跨越型转变;六是经济管理职能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

3、简述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10分) 答:

(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其主要表现,一是中低产田土得到改造;二是把水利设施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点之一;三是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成效显著;四是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六是农膜、化肥、农药和饲料、曾药等农用生产物资的使用得到保证;七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八是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改进农药等化学产品的使用,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2、农业产业化速度加快;

3、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成效显著;

4、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1种植业。一是种质资源;二是主要耕作制度;三是生产经营;

2、养殖业。一是畜牧业生态化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文档下载、考试资料、外语学习、行业论文、专业文献、人文社科以及《贵州省情》考试试题及答案(很齐全的哦,不看后悔)等内容。导读:

4、简述贵州的工业结构特点,答:贵州工业结构的特点为:①从轻重工业结构来看:2005年,②从行业结构来看:2005年贵州工业有3个门类、37个大类和若干中小类,

5、简述贵州的旅游特色及旅游线路,答: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

进程加快;二是内陆渔业特色鲜明。

3、林业和生态建设。

4、简述贵州的工业结构特点。(10分)

答:贵州工业结构的特点为:①从轻重工业结构来看:2005年,全省轻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22.5:77.5,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着绝对优势。②从行业结构来看:2005年贵州工业有3个门类、37个大类和若干中小类。其中优势产业是以卷烟白酒为重点的轻工业;以水火电结合的电力工业、采选矿结合的煤炭工业、以铝为主体的有色冶金工业、以磷为代表的化学工业等重工业;以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特色食品、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的新兴产业。③从企业规模结构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工业企业集团是主体,总资产、产品销售收入占有重要地位。④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

5、简述贵州的旅游特色及旅游线路。(10分)

答: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经过开发目前形成了包括高原喀斯特生态、苗侗文化生态、绿色喀斯特森林生态、丹霞桫椤生态以及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长征文化、酒文化、阳明文 化、夜郎故地遗址文化等在内的旅游特色。

已经建起以贵阳为中心的4条跨省骨架旅游线:①以喀斯特生态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延伸至云南路南石林、昆明的黔西旅游线;②以苗、侗民族文化和苗岭风光为主的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延伸至广西三江、桂林以及施秉—镇远氵舞阳河—铜仁梵净山,延伸至湖南张家界的黔东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线;③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水、瑶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都匀—三都—荔波,延伸至广西的黔南旅游线;④以长征文化、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

贵阳—息烽—遵义—茅台—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 知识技能 ),具有一定的( 思想品德 ),发展( 体力和智力 ),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2.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 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 目标责任 )制和( 老师聘用 )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2005年9月8日,( 贵州 )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

4.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 造型 )艺术。 5.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 夜郎文化 )。

6.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屯堡文化 )。

7.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 知行合一 ”)和(“ 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8.20世纪

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 奢香夫人 》),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 蔓箩花 》)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 核心内容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 公平正义 )的、( 诚信友爱 )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的贵州。

11.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12.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 荣辱与共 )”的方针。 13.截至2008年,贵州共有( 民革)、民盟、民建、( 民进)、农工党、致公党、( 九三 )、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

14.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 非公有制经济 )的助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 D)。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D、经世学堂

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 B ),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5.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 D )。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6.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 B )传入贵州。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 C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8.( B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 A )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式

10. “十一五”时期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 C )

A、2000—2005年 B、2005—2009年 C、2006—2010年 D、2008—2012年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1分,共10分) 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 AC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BCD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 AB )。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 ABCD )。

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ABC )。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 BD )。

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 7.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 BCD )。

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8.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 ABC )。 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 ACD )。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1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 ABCD )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A、伤残 B、失业 C、遭受灾害 D、生活困难

四、问答题(共50分)

1、简述贵州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10分)

答:

1、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

2、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3、科技发展明显改善,科技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2、简述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廉政建设方面的表现(10分)

答: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廉政建设方面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反腐倡廉教育;二是抓源头治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三是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四是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五是加强基层党风建设。

3、简述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10分)

答:各级地方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 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和谐贵州”,推动贵州民主政治建设,促进贵州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4、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的新农村建设情况。(10分)

答:搞好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自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扶贫开发,特别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奋起向贫困宣

战,实现了全省农村总体上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完成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阶段性任务。进入21世纪,全省上下根据中央的部署,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从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出发,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一直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2006-2010),贵州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围绕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历史任务做好“三农”工作,坚持开发扶贫和劳动的基本方针,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长期救助的具体措施,突出分类指导,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和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基本素质,扎实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3项重点工作。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重点,实行解决温饱与抑制返贫并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艰苦创业,胆大探索,直符合贵州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加快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从整体上看贵州省仍处在从基本解决温饱向实现总体小康迈进的历史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省工作台的重中之重。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贵州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比例高,农民收入还比较低,需要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做出更大努力”的指示精神,贵州坚持从实际出发,“十五”期间,扰“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试述贵州环境保护的主要成效。(10分)

答:我省建设6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省共建成101个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已达每天179.1万吨,为贵州省实现减排目标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贵阳小河污水处理厂、清镇朱家河污水处理厂等运行良好,对改善南明河、百花湖水质有着明显的效果。 我省各级各部门注重大气环境的保护,关闭了一大批火电厂燃煤机组、燃煤供热装置以及小火电厂、小水泥厂、小冶炼厂、小造纸厂等冒烟企业,对保护群众健康、还大自然蓝天白云作出了贡献。

六盘水市对规模小、污染重、环保不达标的煤炭洗选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第一阶段取缔关闭51家煤炭洗选企业。按照淘汰一批、整改一批、完善提高一批的原则,盘县关闭了16家手续不全、工艺落后、规模小、无环保设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选煤企业。 水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污水回收处理工程2008年6月投运,将水钢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收集起来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后,再次循环投入使用,或用来养鸭子和鱼。目前,水钢的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98.4%,一年可节约用水1200~1500万立方米。 黔东南州关闭了一批重污染企业,淘汰了一批落后工艺和设备。关闭了凯里造纸厂、凯里发电厂、天柱县的5家小化工厂、榕江的2家造纸厂等。仅关闭凯里发电厂,每年就减少二氧化硫排量83000多吨。 2006年以来,全省把污染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逐年有所改善,促进了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贵州省情”课程实践题:

写一篇有关贵州省情课程内容的调查报告。(可以是工业、农业生产情况,也可以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要求:注明调查时间、地点,有调查对象和内容,根据调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字数不限,可打印或手写。) 贵州省实施生态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山区省,具有典型的“老、少、边、穷” 特征,其最突出的问题:一是长期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二是广大农民极端贫困。为此,贵州借助于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提出推行实施“生态建设与扶贫富民工程”。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其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对于确保整个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乃至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贵州省生态建设的基本区情

贵州最基本的区情是:地处江河源头,山地、丘陵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全省80% 的县、市,分布于土壤贫瘠、易于水土流失的亚热带湿润岩溶高原山区? 。这一山区面积广大、岩溶地形广布的自然环境特点,决定了贵州水土流失、土地石漠贫瘠化现象严重,生态条件十分恶劣,绝大部分地区既缺土又缺水,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区之一L2]。具体来讲,其基本区情特征是: 1.地处江河源头地区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流域上游地区。全省86个县中,有65个县属于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 ;有21个县属于珠江流域,珠江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L3]。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区位,客观决定了贵州在长江、珠江流域乃至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2.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贵州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大平原的省份。全省97%的土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平原坝区面积仅占3%。其中,73.5%的山地丘陵为石质山地,面积大于万亩的平原坝区只有19片L4 J。农业生态环境普遍恶劣,加之山高坡陡,极易造成“山上开荒、山下遭殃” 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

3.位居湿润多雨地区

贵州绝大部分地区位居中国西南部亚热带湿润多雨地区,年平均降水是达1200毫米,全年雨量80%以上集中在6月至8月[5I。由于雨量大、降水集中,且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平均土层厚仅15厘米,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毁坝冲堤时有发生。如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地处乌江上游三岔河畔的水城火电站,就曾因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升高。遇大雨便遭致坝毁堤垮,电站淹没水深达4~5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 4.坡耕地占比重较大

贵州是一个山区农业省。全省现有耕地7355.25万亩,81% 的耕地是坡度大于6。的坡耕地。其中,坡度大于1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为365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9.6% ;坡度大于2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达1460万亩,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9.5% ;坡度大于3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为422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则高达5.7% 。[ 由此可见,陡坡耕地面积广大,是造成贵州水土流失严重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将贵州作为全国生态建设投资的重点省区,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的生态建设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贵州省生态建设的经验模式

贵州民间早有“地无三里平,天元三日晴,人无三分银”之说,这是千百年来贵州人民对自己所__生活这片土地的深刻认识,更是对未来经济振兴发展的真切企盼。贵州人民有着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历史传统,经过长期的生态建设,已总结出了多种生态建设的经验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1.流域治理

贵州通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建设,总结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 综合治理经验,即整治山地、修筑水塘、植树造林、改造农田、平整道路的流域治理模式。 2.山地改造

贵州当地老百姓早就认识到保持水土的重要性,认为“保土,就是保命;一捧土,一碗饭”。历史上就有“石保坎”,即坡改梯的山地生态改造历史传统,山地生态建设的重点,就是将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形成了“山 地上部为生态林带、山地中部为经济林带、山地下部为农田带” 的坡改梯山地改造基本模式。 3.综合治理

贵州生态建设长期坚持综合治理的思想,积极采取生物治理工程、农业生态保护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总结得出了“先重点后一般、分区分片治理” 的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基本原则。 4.沼气建设 贵州生态治理,既在治根、又要治本。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生活用能源匮乏,即使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也因农民贫困无力购买煤炭作为生活用能源,而以砍伐灌木作为作为生活用能。导读:据贵州省计委农业资源区划办调查估计,贵州农村生活用能的52.7%为柴薪,

三、贵州省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贵州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因而完全依靠贵州自身财力、物力,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贵州生态建设最为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贵州生态环境建设,这一标准对于山大沟深的贵州来说显然不符合当地实际,国家应将贵州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建设工程资金标准,贵州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贵州农村沼气建设技术已相当成熟,根据贵州

据贵州省计委农业资源区划办调查估计,贵州农村生活用能的52.7%为柴薪,每个农户年平均农村生活用柴薪9000公斤,每个农户年平均生活用能消耗的木材量,相当于2.5亩有林地、5.6立方米木材。因此,大力发展农用沼气,形成“灌溉农田一沼液一沼气池一果园一养猪一养鸡一鱼池一增加收入” 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系统,是尽快抑制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三、贵州省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

贵州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发展至今仍然是中国最为贫困的欠发达省区之一。目前,全省人均GDP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6.32% ,属于中国极低收入地区,仍有53.83% 以上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有55.81%的县属于贫困县【7 J,因而完全依靠贵州自身财力、物力,难以全面开发生态建设,必须依靠国家及其他省区的扶持帮助。为此,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贵州生态建设最为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这些限制性因素主要包括: 1.坡改梯治理工程建设资金标准问题

贵州生态环境建设,最为主要的治理措施—— 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资金标准过低,致使治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根据国家生态治理建设标准,大于2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平均每亩补助粮食125公斤、苗木费50元,这一标准对于山大沟深的贵州来说显然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水土流失严重、最为贫困落后的毕节地区,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平均每亩需要补助粮食250公斤、苗木费100元,即使生态条件较好的黔南州坡改梯平均每亩也需要补助粮食100公斤、整地费20元、苗木费50元。据此,国家应将贵州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建设工程资金标准,提高到平均每亩补助粮食200公斤、苗木费150~200元。 2.农村生活用能沼气池建设资金问题 贵州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植树造林与农村沼气建设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生态建设持续稳固。目前,贵州农村沼气建设技术已相当成熟,未能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技术问题,而主要是受农村沼气建设资金的约束。根据贵州省农业资源区划办提供的资料表明,一个平均5口人规模的农户,养两头猪,修建一个6~8立方米白g沼气池,便可保证日常的生活用能源,平均每天可减少25公斤的柴薪砍伐量;每一个沼气建设的平均费用为1070元(含300元农民沼气技术员的技术指导费,870元的建筑材料、炉灶具、管道材料等费用)。如果国家仅按800元标准的沼气池建筑材料费予以补贴,平均每年需投资3亿元,连续实施5年,便可使全省30%的农户能够使用到沼气,从而可使植被砍伐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3.省外大规模调运粮食运输费用问题

贵州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主要以自力更生为主,采取“基本立足区内,部分区外调入” 的粮食供给政策,且因贵州约有80%的农民生活用粮、经济收入,特别是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25。以上的坡耕地,因而大规模推行退耕还林还草、“以粮代赈”生态建设政策限制因素较多、困难较大。因此,贵州生态建设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关键就在于采取什么样的粮食供给政策,能否确定合理的退耕还林还草外调粮食运输费用补贴标准。根据国家1996~1998年的粮食定购价格,由于贵州老百姓的食用生活习惯是以大米为主,外调原粮50公斤稻谷,可折合34.5公斤大米;中籼稻(原粮)1公斤的定购价格为1.44元,中等玉米(原粮)1公斤的定购价格为1.32元,标二中籼米(大米)2.08元。显然,依据贵州农民的实际购买能力,难以承受如此巨额的粮食购买消费支出。如果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国家必须给予农民相应的粮食及生活补贴。根据贵州省粮食局提供的资料表明,国家规定每调运1公斤粮食可补贴运费0.2元。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从东北外调1公斤粮食需补贴运费0.4元,从江西调运1公斤粮食需补贴运费0.34元(只限调入贵阳,不包括向贵阳以外地区调运的费用);如果向贵阳以外地区调运粮食,公路运输1公斤粮食平均运费为0.5-0.6元/吨·公里,3~4级公路运输1公斤粮食的平均运费则高达0.8~1.0元/吨·公里。由此可见,依据贵州农民的粮食现实购买能力以及现有的交通条件,显然不能采取“完全依赖外部调入”的粮食供给政策,只能是立足区内粮食生产为主,充分利用平坝地区的耕地资源,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采取“山下补山上” 的区域自给型粮食供给策略,并在立足区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为确保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而应适度从省外调运粮食以弥补退耕还林还草造成粮食缺口,但应将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外调粮食运输费用补贴标准提高到 每调运1公斤粮食补贴运费0.5~0.7元。 4.搬迁移民生产、生活安置费用问题

贵州石灰岩地区分面面积广,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占比重大,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4。石灰岩地区及陡坡带,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绝大部分地区需退耕还林还草搬迁移民,加之水库淹没移民数量较多,因而移民生产、生活安置费用问题的妥善解决,将是关系到贵州社会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贵州全省因退耕还林还草移民搬迁人口多达75万人,平均每人安置费用为5000元,约需生产、生活安置费用多达37亿元。仅贵州毕节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新就业出路的农民就多达29万人,如果将80%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需要安置的移民人数达10万人,将100%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需要安置的移民人数则多达17万人。此外,全省还因水库淹没需搬迁的移民多达30万人,仅洪家谷一个水电站淹没搬迁移民就多达4万人。因此,对于地方财政长期短缺的贵州来说,必须寻找新的财源以及生活、生产途径,并给予搬迁移民适当的经济补助。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返耕或复耕现象”,即未能妥善安置的移民,又会重新回到陡山陡坡地区开荒种粮,从而有可能使生态建设成蒙受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四、贵州省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

贵州人1:3的90%以上生活于广大农村,加之全部耕地中的75%是坡度大于15。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当地农民为了求取生存不断地垦荒种粮,使绝大部分坡地一直开垦至山顶,致使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现已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4% ,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 的恶性循环,这正如当地农民形容的那样“一种种一坡,一收收一箩”。因而,我们认为贵州生态建设必须要有新思路,应努力实现两大突破, 即突破局限粮食生产的传统观念,突破环境治理的单一认识,必须将生态建设与扶贫富民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推动解决贵州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生态建设与扶贫富民并举贵州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要抓住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实行“生态建设与扶贫富民并举工程”,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扶贫富民是生态建设的根本保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攻方向,将恢复植被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突破口,把扶贫富民融入生态环境建设之中,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和本土化特色经济,开发环保替代产业和增加就业,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以确保长江、珠江流域上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2.山地生态建设必须因地制宜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多山农业省,山地生态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分布于山地不同坡度大小的耕地,坡度大于25。的耕地退耕栽种生态林或用材林,坡度小于25。的耕地退耕栽种经济果木林,坡度小于15。的耕地主要利用科技兴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及非农无污染产业。具体来讲,就是要充分利用贵州当地人民长期总结得出的生态建设经验模式,采取“先重点后一般、分区分片治理” 的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基本原则;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推行“山地上部为生态林带、山地中部为经济林带、山地下部为农田带” 的坡改梯山地改造模式;积极采取生物治理工程、农业生态保护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大力发展农用沼气,形成“灌溉农田一沼液一沼气池一果园一养猪一养鸡一鱼池一增加收入” 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系统。

3.完善“四荒” 拍卖政策体系贵州应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进行生态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大“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的拍卖力度,坚持“谁承包、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推行“能人承包荒山造林”制度,利用合同公证等法律手段,进一步明确退耕地的管理权和使用权,逐步完善“四荒”拍卖政策体系。

4.尽快建立生态建设评估机制贵州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之间甚至县区之间,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为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建设评估机制及评价监测体系,各类建设项目应按水土保持法严格审批,以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进行。

5.积极开发地方绿色农副产品充分利用贵州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特点,积极开发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培育无公害产业,大力开拓寻找市场空间,发展“人无我有,人优我特” 的本土化绿色、特色农副产品,尽快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无公害绿色产业。 6.应将珠江流域纳入“天保工程”自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后,国家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天然林的破坏程度、增强大江大河的防灾能力, 由国家林业局负责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之一—— “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l7个省市区。由于贵州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长江、珠江流域上游地区,这一特殊的生态区位使其成为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重点省区之一。但是,“天保工程”在贵州的生态建设投资重点区域仅限于长江流域地区的部分县市,而雨量充沛、水土流失侵蚀强度大、天然林植被破坏严重的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等珠江流域上地区却未纳入“天保工程” 的生态建设范围之内。为此,从长远来看,建议国家应尽快将贵州珠江流域上游地区纳入“天保工程”的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范围之内。

7.生态建设资金给予重点支持贵州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而且生态环境条件极其恶劣,大多数农民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如果在世界其它一些生态环境相类似的国家,象贵州这样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早已采取措施,被封山移民。然而时今日,当地的农民为了生存仍然不不断地垦殖,其实际种植面积可能是统计耕地面积的2~3倍L8 J。为此,国家应重点在贵州实施“生态建设与扶贫富民工程”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或以工代赈” 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不仅要给予其特殊的生态建设政策,而且还要在生态建设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具体来讲,一是国家每年无偿给贵州参与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的贫困人口提供50~60亿公斤粮食,这相当于贵州全年粮食总产量60~70%,连续支持7~8年,并相应每年补助省外粮食调运费35~45元;二是由国家提供生态建设投资50~60亿元,根据种树、种草的实际生物量,给予农民利益补偿;三是由国家无偿提供30~40亿元的种苗补助费,l0~l5亿元的农村沼气建设费,40~50亿元的退耕还林还草移民及水库建设移民的生产、生活安置费,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成果;四是生态建设与增收脱贫并举,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特色畜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使他们在7~8年之后具有购买食品、自我发展的基本生态能力。

第三篇:安徽省情精编常识考试题

------选择----填空----简答----

-----(与时俱进)----------

一、单项选择题

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b)

A、发展B、科学发展C、加速崛起D、全面转型

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d)

A、转型发展B、开放发展C、创新发展 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a)

A、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 B、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C、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a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A、战略性新兴产业B、加快新型城镇化 C、经济增长D、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

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 d转变。

A、生态文明建设B、环境友好C、全面协调D、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b目标。

A、翻两番B、翻一番C、翻三番D、翻三番

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d工程。

A、五个一B、861C、5352D、千百十

8、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 a ,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A、产业集群B、产业带C、产业基地D、产业链

9、按照a 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超前 B、综合协调C、立体网络D、以人文本

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 c 。

A、滨湖大城市B、全国性特大城市 C、区域性特大城市D、现代化大都市

11、将 a 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A、芜湖B、安庆C、滁州D、宣城

12、加快B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营造整洁有序、和谐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

A、环境建设B、数字城市C、服务能力D、管理能力

13、积极开展国家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试点省建设,深入实施 c示范工程,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A、千百十B、万村千乡C、千村百镇D、整村推进

14、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尽快形成以c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

胜地。

A、一山一湖B、两湖一山C、两山一湖D、两湖两山

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技术创新“十区提升、a、千企培育行动”,大力推进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A、百企示范B、百业示范C、百强示范D、百县带动

16、以 a 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着力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A、合芜蚌B、马芜铜C、合铜池D、安池铜

17、安徽省省树为 d。

A、榆树B、法国梧桐C、槐树D、黄山松

18、安徽省省花为 a 。

A、皖杜鹃B、马兰C、牡丹D、郁金香

19、安徽省省鸟为 d。

A、喜鹊B、百灵鸟C、小天鹅D、灰喜鹊

20、太平天国英王府位于安徽c。

A、合肥 B、亳州C、安庆D、芜湖

2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双核”是指 b 。

A、蚌埠 芜湖B、合肥 芜湖C、合肥 池州D、安庆 芜湖

2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两翼”是指 d。

A、安庆 池州B、合肥 芜湖C、宣城 池州 D、滁州 宣城

23、安徽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b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A、黄山B、天柱山C、九华山D、齐云山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是在安徽 a 发起的。

A、凤阳B、定远C、怀远D、阜阳

25、安徽全省辖c个市,个县(市)区。

A、17106B、18105C、17105D、19106

26、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的是 d 。

A、范增B、管冲C、庄子D、老子

27、《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的作者是 a。

A、李白B、杜甫C、苏轼D、白居易

28、安徽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 A海拔1864米。

A、莲花峰B、天都峰 C、始信峰D、马仁奇峰

29、把招才引智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统筹开发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建立以B为主体、产业为牵引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着力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和高端人才问题。

A、政府B、企业C、大中专院校D、科研机构

30、《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发生在 A 。

A、合肥B、亳州C、芜湖D、安庆

31、曹操宗族墓群和华佗庵位于安徽B。

A、合肥 B、亳州C、宿州D、淮北

32、曾被誉为四大米市之首的是 B。

A、淮北B、芜湖C、宣城 D、黄山

33、1943年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是 C 。

A、刘少奇B、周恩来C、王稼祥D、邓小平

34、三国著名医学家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的是A 。

A、华佗 B、曹丕C、周瑜D、张良

35、认为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有与无,大与小,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矛盾,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创立了相对主义的方法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的皖籍名人是 B 。

A、老子B、庄子C、管冲D、庄子

36、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C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A、一B、二C、三D、四

37、大别山系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A三省大部。

A、豫B、湘C、赣D、渝

38、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 C ,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96怪石、18瀑等胜景。

A、黄山 B、九华山 C、天柱山 D、齐云山

39、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在五四时期引领了新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新诗革命和新学术革命的皖籍名人是 B。

A、胡适 B、陈独秀C、朱光潜D、赵朴初

40、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位于安徽 A 境内。

A、滁州B、宣城C、黄山D、安庆

41、安徽境内长江水系湖泊众多,其中D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A、南漪湖B、泊湖C、武昌湖D、巢湖

42、安徽境内河流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 A三大水系。

A、新安江B、巢湖C、青弋江D、水阳江

43、许国石坊和棠樾牌坊群在安徽A。

A、歙县B、黟县C、徽州区D、黄山区

44、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4个即黄山毛峰、祁门红茶、D、六安瓜片。

A、天华谷尖B、天柱剑毫C、屯溪绿茶D、太平猴魁

45、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23个,有 A 、歙县、寿县、亳州、绩溪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A、安庆B、合肥C、六安D、黄山

46、安徽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D、阜阳等四大民用机场。

A、芜湖B、巢湖C、淮南D、安庆

47、北宋著名清官,天圣进士。初为天长县令,死后谥为孝肃,人称包公的包拯是安徽 A 人。

A、合肥B、安庆C、六安D、亳州

48、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有黄山D 、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A、五台山B、大别山C、天堂寨D、九华山

49、安徽现有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 A长江大桥连接南北。

A、安庆B、马鞍山C、池州D、望东

50、三国时期,善诗能文,诗风慷慨悲凉,开建安之风,被后人推为“建安风骨”之代表。文章清峻通脱,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现存诗文145篇,明人辑为《魏武帝集》。的是 A 。

A、曹操B、曹植C、曹丕D、诸葛亮

二、填空题

1、集中在歙县和屯溪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2、在理学上,阐幽发微,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哲学思想体系,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等的皖籍名人是朱熹。

3、长江、淮河横贯我省,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4、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在农业产业化化、农村社区化、农民 现代化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5、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以各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引进培育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6、根据主体功能区分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7、861行动计划六大基础工程是指综合水利工程、交通网络工程、 生态环保工程、金融支撑工程、人才工程、民生工程六大基础工程。

8、按照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信息化、低碳化的导向,优化工业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9、按照国家规划的要求和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 五年大发展,的总体部署,全方位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努力成为引领和带动全省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10 充分利用好先行先试权,在体制机制、政府服务、社会管理、区域合作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示范园区和江北、 江南两个集中区建设,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11、深入推进国家 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着力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若干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12、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按照民主、 公开、竞争、 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13、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14、开展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长江、巢湖等重大流域治理,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城市水利建设,提高防洪灌溉和供给能力。

15、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我省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

1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17、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是皖

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18、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坚持 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

19、皖北加快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农业、矿产和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农产品加工、中药产业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20、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 两高一资”项目,推进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1、建立严格的 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22、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 山东。

23、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 皖西大别山 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24、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25个二级区。

25、黄梅戏:因发源于湖北黄梅县而名。又称“黄梅调”。

26、2000年,安徽受中央委托,在全省进行 税费改革试点,确定农业税的计税税率为7%,附加税比例最高不超过改革后农业税的20%,农村正付税加起来不超过8.4%,除此外,不得再向农民征收任何税费。

27、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的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

28、两淮煤田是指 淮南煤田和 淮北煤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29、安徽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发规模较大的矿产有煤、铁、铜、水泥石灰岩、硫铁矿,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 能源供应基地。

30、三国时吴国名将,著名军事家。出身士族,少年时与孙策结为至交,人称周郎的是 周瑜。

31、朱元璋,字国瑞 是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安徽滁州凤阳)人。

32、桐城派代表之一,坚持“文”“道”统一,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伦理纲常,对清代文学颇有影响,散文获《狱中杂记》等名闻后世,有《方望溪先生全集》的是方苞。

33、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

34、出生于安庆市宜秀区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梅戏一代宗师是 严凤英。

35、 古井贡酒我国八大名酒之一,产于毫州市古井镇。

36、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

37、安徽当年敢为天下先,小岗村在全国最先实行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此而名扬中外。

38、芜湖的“傻子”瓜子成为当时中国个体户的代表,被誊为“中国第一商贩”。

39、安徽境内有中国科技大学,有中科院安徽分院,省城合肥号称是全国四大 科教基地之一。

40、文房四宝是指宣纸、徽墨、宣笔、 歙砚。

41、芜湖铁画出自明清,它吸取了传统国画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工艺,是

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奇葩。

42、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

43、安徽境内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44、著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

45、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

三、简答题(共5道题)

1、简述“861”行动计划含义。

2、安徽省“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

3、安徽省“十二五”面临的发展机遇。

4、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5、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论述。

参考答案填空题: 屯溪皖南山区朱熹 农业产业化化、农村社区化、

农民 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保工程集群化低碳化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 五年大发展江北、 江南 技术创新工程改革创新民主、 公开、竞争、 择优的原则 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主体功能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双轮驱动中药产业两高一资饮用水源地山东 皖西大别山 区淮北平原又称“黄梅调”。 税费改革 凤阳花鼓淮南煤田和 淮北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 能源供应基地 周瑜凤阳方苞。陈独秀严凤英。 古井贡江带淮小岗村 瓜子科教歙砚芜湖铁画奇松云海九华齐云山歙县

第四篇:贵州省情事业单位考试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

A、黄壤

B、石灰土 、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A

)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P70 A1000美B、3000美 C4000美D、5000美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 D、解放后 1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

C )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B、仡佬

C、水

D、瑶 13.解放后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不断变化,体现了工业化加快的过程。按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贵州在1999年实现了(

B )的历史性转变。A、由

一、

二、三向

三、

二、一

B、由

二、

一、三向

二、

三、一 C、由

二、

三、一向

三、

一、二

D、由

二、

一、三向

一、

三、二

14.2008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C )亿元大关,比1949年增长63.33倍。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

D )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A、7

B、8 C、10

D、 12 1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8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

A

)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1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

B )。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18.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

D )。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19.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

B )为

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20.2007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

A

)。A荔波 B镇宁C遵义D、赤水 2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

D

)。A舍B、盛览 C严修 D、尹珍

2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

B )

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2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

)。 A、李端棻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2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

B ),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A清明文化B沙滩文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25.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 D A《新黔日报B《西南日C《筑报D《黔报》

26.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

B )传入贵州。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2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

C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P149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28.(

B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D、“一国两制” 2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

A

)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P180 A开发式 B救济式C“输血”式 D加薪式 30.“十一五”时期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

C )

A、2000—2005年

B、2005—2009年 C、2006—2010年

D、2008—2012年

二、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发展规律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 动态 )系统。

2.( 欠发达 )和( 欠开发 )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3.( 封闭 )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 重庆 )相连,西与( 云南 )接壤,南与。 广西 )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

亚热带湿润季风

)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长江 )和( 珠江 )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 乌江 )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 北盘江 )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 39.9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 黔东南 )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 4 )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 六盘水市 )和( 毕节地区 )。、

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 4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 88 )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 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 经制州 ),乌江以南实行( 羁縻州 ),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

16.贵州省2008年末总人口为( 4036.75 )万人,人口密度为( 229.1 )人/平方千米。 17.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

普通话

)、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18.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年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 11 )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27.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 自然生态 )旅游、文化遗产旅游、( 红色 )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28.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个自治县和( 253 )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 )%。 1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 三都水族 )自治县。

20.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 玉屏侗族 )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 )自治县。

2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 种植业 )比例下降,( 畜牧业 )比例上升,形成了以( 粮食种植 )为基础,以( 畜牧业 )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22.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 沼气 )生产为关键,通过( 生态 )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23.根据目前贵州的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贵州以( 重工业 )占绝对优势。

24.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能源原材料 )工业体系,以( 国防科技 )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 烟酒 )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25.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 )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许多小城镇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境况。 26.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 高速公路 )、高等级公路和( 电气化干线铁路 )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

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 光导纤维电缆 )传输为主、( 数字微波 )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29.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 知识技能 ),具有一定的( 思想品德 ),发展( 体力和智力 ),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30.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 校长 )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 目标责任 )制和( 教师聘任 )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P134

31.2005年9月8日,( 贵州 )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 32.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 造型 )艺术。

33.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

“夜郎文化”

)。 、34.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屯堡文化”

)、 35.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36.20世纪

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箩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3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建设的( 核心内容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8.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 公平正义 )的、( 诚信友爱 )的、A、重晶石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

是( ABD )。——P46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ABC )。——P54 A、青岩教案B、遵义教案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的贵州。

39.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40.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 荣辱与共 )”的方针。 41.截至2008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 九三 )、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

42.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 非公有制经济 )的助手。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 ABCD )P20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BCD )。——P24~25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ABC )。——P34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 ABD )。——P34 A珠子参 B三尖杉C何首乌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BC )。——P29~30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B )。——P56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贵州目前“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中的“四联线”包括了下列哪些市(州、地)政府或行署所在地与主干线公路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

ABCD )。——P70

A、六盘水B、黔西南C、毕节

D、铜仁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

ABD )。——P67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CD )——P75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1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

ABC )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77

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13.贵州发展畜牧业已具有的优良品种有下列:(

BCD )——P97 A马头山羊 B大耳白兔C可乐猪D竹乡鸡 1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AB )——P76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1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

BD )为主。——P96

A、板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16.下列属于贵州名牌香烟的是:(

ABC )——P110

A、黄果树B、驰 C、桫椤 D、红塔山 17.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

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术有:( ABCD )——P103 C、省高级人民法院D、省检察院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28. 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

包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

ABC )。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A 、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1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

AC

A、老干妈辣椒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19.截至2008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 ABCD )—— 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C、荔波机场

D、兴义机场

20.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

ABCD )——P128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2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 AC A、赵以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BCD )。——P131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2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

AB )。——P134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2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 ABCD )。——P154 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2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ABC )。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2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

BD )。——P163 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

27.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

BCD )。——P172

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2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

ACD )。——P182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3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 ABCD )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P183

A伤残 B失业C遭受灾害

D生活困难

第五篇:2012年省考事业单位资料 山东省情省况汇总

山东省情省况

一、山东概况

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东。山东半岛是我国三大半岛之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这里四季气候分明,雨量适中,具有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1-14℃之间。

山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西周时期,齐国、鲁国都建都于此,因经济、文化发达,所以,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故人们将“齐鲁之邦”作为山东省的代称。

山东是以农业为主的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如棉花、小麦、花生的总产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工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在原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轻工业、电子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并且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诞生了许多名牌企业,推出了许多名优产品。如青岛的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颐中集团,济南的轻骑集团,烟台的张裕集团等都已家喻户晓。另外,山东省的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其中黄金产量也跃居我国榜首。

齐鲁大地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涌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有中国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能工巧匠尊为“祖师”的鲁班,以神机妙算著称的诸葛亮。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代神医扁和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都是山东人的骄傲。齐鲁大地之所以造就了这么多的名人,这与我们山东人吃苦耐劳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山东依靠它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物产。此外工艺品也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潍坊的风筝,济南的羽毛画,青岛的贝雕画,珍珠工艺品,烟台的草编,曲阜的楷木雕刻都是不错的工艺品。

俗话说:“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北方却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得到相应开发,增添了许多风景名胜及新兴景观。如:潍坊国际风筝节,孔子文化节,泰山登山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

二.行政区划

1949至2008年底,全省划分为17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单位140个(市辖区49个、县级市31个、县60个),乡镇级单位1941个,其中,街道办事处423个,乡295个,镇1223个。

济南市、青岛市为副省级城市。青岛市于1987年9月12日被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批准为对外经济贸易实行计划单列,成为“计划单列市”,赋予青岛市省级的经济财政管理权限。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为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

三.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潍坊萝卜,平阴玫瑰、金乡大蒜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其中兽类55种,鸟类36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5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家

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16种。

淡水资源

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全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9%(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3位,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境内有淡水湖微山湖和东平湖。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

矿产资源

探明矿种比较齐全,探明矿产储量总量较大,储量丰富的一些重要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8种,列全国前5位的有36种,其中金矿、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石油、稀土、钴矿、菱镁矿、金刚石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晶质石墨、滑石、锂盐、碱用灰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三位。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在我省都有探明储量,其中煤、石油、铁矿、铝土矿、金矿、钾盐、

石灰岩、矿盐等矿产居全国前10位。全省已探明的各种矿产资源,为发展山东经济和矿业开发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能源

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山东原油产量占全国1/3。近年来,胜利油田钻探范围逐步进入渤海海域,高科技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油田一直保持着稳产、高产。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5万平方公里,兖州煤田(邹城、兖州境内)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电力资源充足,到2010年底,全省发电装机达到6248万千瓦,发电量完成3091亿千瓦时,均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电力供需由总体平衡转为相对富余,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山东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中唯一的省独立电网。

四.人口

根据《山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3]为9879.31万人。其中,男性为48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0.57%;女性为4734.59万人,占总人口的49.4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2.33;0-14岁的人口为1507.43万人,占15.74%,15-64岁的人口为7128.90万人,占74.4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42.98万人,占9.84%;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832.8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1332.26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3846.82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2391.2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附:山东省人口呈现的六大特点。

1、人口十年仅增640万

普查结果显示,山东省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11月1日零时,山东省总人口为9079·31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时山东省8439·28万人口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增长了7·58%,低于全国11·66%的增长幅度。人口出生率为10·75‰,死亡率为6·29‰,自然增长率为4·46‰,自然增长率已经连续9年稳定在5‰左右。这一结果表明,山东省不仅平稳度过了第三次生育高峰,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已经稳定在低生育水平状态。普查结果还表明,山东省男女比例目前基本平衡,其中男性为4596·44万人,占50·63%;女性为4482·87万人,占49·37%。

2、户均减少半个人

此次人口普查数字表明,山东省人口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山东省家庭户规模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每户3·75人缩小为目前的3·21人。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流动性增强是家庭户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

3、老龄化进程加快

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8·03%,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2%上升了1·83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这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医疗水平不断改善的充分体现,同时,由于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山东省人口“老龄化”进程有加速的趋势。

据了解,国际上通常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按照这个标准和山东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山东省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

4、30人中有1个大学生

数据表明,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山东省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75人上升为333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140人上升为1103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5182人上升为3663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则由36260人下降为32736人。另一方面,山东省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大为减少,粗文盲率由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16·87%下降为8·46%。

5、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快

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少数民族人口为50·32万人,到目前,这一数据上升为62·01万,增长了23·23%,同期山东省汉族人口仅增长7·49%。据分析,山东省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流动性增强,来山东务工经商和通婚落户的少数民族增多;二是受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的影响;三是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后所生的婴儿,多数申报为少数民族成分。

6、流动人口大增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普查结果表明,山东省流动人口总量已达740·3万人,比1995年人口小普查时的295·1万人增加了445·2万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的180万人,占19%;省内跨市、县、乡级流动的560·3万人,占81%。从流动人口的流向看,省际之间流动人口已由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净流出型转变为净流入型;省内流动人口以由农村向城镇流动、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为主 五。交通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网的通车里程超过47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省内多数城市之间可在半日互达。预测到2020年高速公路网的合理规模为6200公里,使之形成“五纵

四横一环八连”大通道。

铁路

规划形成“四纵四横”的布局。

南北走向的主要有京沪、京九等铁路。京沪铁路最为繁忙,在山东境内有三条复线,其中一条是货运专用。东西走向的主要有胶济、蓝烟等铁路。胶济铁路连接济南与青岛,非常繁忙,也是青岛、烟台两港的重要疏港通道;2004年至2005年胶济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成为山东省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蓝烟铁路连接烟台、青岛两大港口。还有石德、兖石、新兖、邯济铁路及一些通往矿区的支线。境内枢纽性的铁路车站及其汇通的铁路线:济南车站(京沪-胶济-邯济)、德州车站(京沪-石德,北京铁路局管)、兖州车站(京沪-新兖-兖石)、菏泽车站(京九-新兖)、枣庄站(京沪-枣临)。

航空

主要机场有济南遥墙机场、青岛流亭机场、临沂机场、济宁曲阜机场、烟台莱山机场、威海大水泊机场。其中,青岛沧口机场为山东省最早的民用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是山东第一个年吞吐量突破千万的机场。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个机场为国际空港。

航运

主要海港有:青岛、日照、岚山、烟台、威海、东营、龙口、潍坊、滨州、羊口。青岛港,是东北亚航运中心、枢纽型综合大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北方港口首位。日照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中国第八大港口。烟台港,是沿海重要港口之一,烟大轮渡是连接华东和东北的桥梁。河运主要有京杭运河、小清河、卫河和南四湖等支流。主要内河港口有:济宁、台儿庄、微山。济宁仍然是京杭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南北物资运输的水运重镇。

六、发展战略

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

“一体两翼”与“一群一圈一区一带”

1、“一体两翼”中的“一体”是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两翼”则分别是北临渤海湾的黄河三角洲、南接苏豫皖的鲁南经济带。

2、构筑“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群”是济南和青岛为中心、以青岛为开放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全省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一圈”是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都市圈,是带动山东省中西部发展、加快城镇

化进程的经济增长极。

“一区”是以滨州、东营为中心,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培植的环渤海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镇发展区。

“一带”鲁南经济带包括临沂、济宁、枣庄、菏泽、日照五市。

七.四色经济

蓝色海洋、黄河三角洲、红色沂蒙老区、黑色钢铁产业,“一蓝一黄一红一黑”所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经济政策,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支撑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四色经济”。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山东区域经济有了两大强劲“引擎”。最近,国家又批准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以及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两大“助推器”。

八、山东自然地理概况

(一)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省在北纬34度25分至38度23分、东经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间,东西最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420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

山东省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东省的最高点是位于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地、丘陵约占34%;河流、湖泊约占3%。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海岸线长度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二,长达3121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六分之一,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省。自北向南依次有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共七个滨海地级市。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是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山东海岸大都由地壳断裂上升或海积作用形成,黄河入海口处的岸线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冲击而成,此地多滩涂,成三角至岚山头,以曲折的岩岸位置,间杂沙质海滩岸线。

山东主要的山脉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孟良崮等。

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以上,内陆地区220天以上。

(二)山东的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黄海、渤海之滨,省会济南。辖济南、青岛等17地级市,章丘等31县级市和61县。面积1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9079。沿海有岛屿290多个。地形以平原丘为主,可分鲁西北平原、鲁中南山地丘陵、胶东低山丘陵、胶莱平原等四部分。

主要河流黄河、大运河,湖泊有微山湖、昭阳湖等。绝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矿产和海洋资源占优势。煤、石油、黄金等储量较大,石油以胜利油田为重要产地。海盐资源和沿海湖区鸟类资源极为丰富。

工业较发达,以能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等为主。机械工业中济南机床、青岛铁路机车、家用电器、烟台钟表等产品驰名全国。食品中啤酒、花生油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优势。是我国农业发达省份,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水果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薯类、棉花等居全国前列。温带水果和浅海滩涂殖的对虾、贝类、海带均闻名于世。

山东别称齐鲁,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的故乡,又有山、泉、湖、海等众多旅游资源;曲阜、聊城、临淄等6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山、崂山、胶东半岛海滨等3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6处,并辟有黄河口、崂山等2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岛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沂蒙山区有解放时期孟良崮战役遗址,枣庄市有台山庄抗日战争纪念馆。特产海鲜和温带果品,德州扒鸡、青岛啤酒、即墨老酒、潍坊风筝、淄博陶瓷等享誉全国,鲁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九、山东两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省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全省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07处,其中国家级27处,省级379处,拥有历史文化名城14座,其中国家级6座。有馆藏文物60多万件。世人誉为 “中华民族之魂”、

“五岳之尊”的泰山,以其雄浑博大的气势和丰富灿烂的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

在孔子故乡曲阜市,由古代供奉祭祀孔子的孔庙、孔子嫡系后裔居住生活的孔府和世界规模最大、保存年代最久的人造园林-孔子家族墓地孔林组成的 “三孔”,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山东省拥有 “泉城” 济南、 “齐国故都”淄博、 “人间仙境”蓬莱、 “世界风筝都”潍坊、 “道教圣地”崂山和昆嵛山、“国际啤酒城”青岛、 “国际葡萄酒城”烟台、 “首座国家级卫生城”威海等著名的旅游胜地。另外,还有灵岩寺、梁山水泊遗址、菏泽牡丹园、黄河入海奇观、微山湖十万亩荷花、德州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园、古运河等旅游名胜。

十、悠久的历史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里就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证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和被列为中国“2000年考古十大发现”的洛庄汉墓等。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然对中华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思想家孟子、墨子、书法家王羲之、发明和手工艺家鲁班、神医扁鹊、军事家诸葛亮以及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和小说家蒲松龄等,都以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而载入史册。 十

一、山东历史记事

【济南市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8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前委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确定以7个纵队攻打济南城,统由谭震林、许世友、王建安指挥;8个纵队打援,由粟裕指挥。1948年9月16日,战役打响。17日早晨,攻占茂岭山、砚池山、长清县。19日夜,国民党济南西守备区指挥官兼整编96军军长率2万人起义。20日晨,攻下外围阵地。23日,在占领外城地区后,即对内城发动总攻。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济南后,成立济南特别市市政府,郭子化任市长。

【济南惨案】1928年4月,国民党开始第二次"北伐"。当月21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借保护侨民之名,派遣驻天津的3个步兵中队抵济南。25~27日,日军又连续在青岛登陆,沿胶济铁路运兵济南市,到28日,驻济日军已达3000余人。日军在济南商埠以纬四路为中心线,划为东西两个"警备区",构筑工事,

架设路障,实施戒严。4月30日,奉系军阀张宗昌撤离济南,5月1日,国民党军进入济南,方振武被任命为济南卫戍司令。2日上午,第一军第二十三团营长阮济民等数人徒手行经纬五路时,被日军堵截后当场全部杀害。3日上午,日军闯入山东交涉使署,将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8名中国外交人员尽数捆绑毒打。蔡公时据理痛斥日军,日军竟割掉蔡的耳、鼻、舌头,挖去眼睛,然后将他同众人一起杀害。是日,日军在商埠制造事端,惨杀中国军民多达1000人。5月4日,国民党军全部撤出商埠区。日军得寸进尺,继续扩大事态,不断增兵济南。5月8日,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向普利门、麟祥门、柴家巷、迎仙桥一带发起猛烈攻击,守军退守内城。自9日开始,日军大举进攻内城,守军浴血奋战,死伤惨重,11日奉命撤离。日军占领内城后,抢劫财物,焚毁建筑,强奸妇女,枪杀战俘,屠戮百姓,罪恶令人发指。"济南惨案"发端于五月三日,故又称"五三惨案"。直到1929年5月,日军才在内外压力下撤离济南。

【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0年夏秋,王尽美、邓恩铭等进步学生,秘密组织了"康米尼斯特学会"(共产主义学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建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革命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推动下,1921年春创建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为王尽美、邓恩铭,成员有王翔千、王复元等。是国内建立较早的共产主义小组之一。

【济南开商埠】1904年初,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因山东内地铁路畅行,商货转运便利,故奏请清廷:拟在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以使中外皆受利益。奏折经外交部议复后,报清政府允准。当年7月,在济南设立商埠总局,负责协调管理济南商埠界内有关工程建筑、房地产租赁、中外工商行政管理、税捐征收、地方巡警治安等事宜。划出十王殿以西、五里沟庄以东、东站以南、杆石桥街以北为商埠地区。济南正式开商埠。

【创办山东大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官立山东大学堂在济南原泺源书院处创办,此即省内兴办高等教育的开始,也是中国早期创办的官立大学之一。1914年停办。在其建校的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多名,其中59名分赴欧美或日本留学。1926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指示山东省立工业、农业、矿业、商业、医学、法政6所专门学校合并,成立省立山东大学。1928年"五三惨案"发生,省立山东大学停办。不久,奉命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原省立山东大学校产划归国立山东大学。1929年6月国立山东大学改名国立青岛大学,并以停办的私立青岛大学为校址。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复名国立山东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底山东大学内迁四川,1939年3月教育部指令山东大学暂行停办。抗战胜利后,1946年9月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1951年3月与华东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山东大学政治系、艺术系以及工学院、农学院的部分系迁往外地,并入相关院校,同时,取消院的建制(仍保留医学院),改成文理科综合性大学。1958年,山东大学划归地方领导,并由青岛迁回济南。现为国家重点综合大学。

【济南建城】晋永嘉年间(307~312),济南郡治从东平陵迁至历城(今济南市区),济南开始建城设治。此后,济南历为州、府、路、省治,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第一大都会。

上一篇:考试温馨提示范文下一篇:科目改革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