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试标准试卷

2022-08-13

第一篇:贵州省情试标准试卷

贵州省情试卷

2016-2017第一学期《贵州省情》期末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苗语、瑶语、壮傣语、侗水语以及彝语都属于 __________语系。

2、 _______ 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3、 西汉时期,在今贵州地区推行郡县制,除派遣官吏外,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贵州发展的“三块长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明代诗人____________说:“江南千重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6、 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7、 贵州地貌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地貌典型发育。

8、 贵州五大名药分别是天麻、杜仲、黄连、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10、震惊全国的“三大教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

)。

A、汞

B、重晶石

C、煤

D、磷矿

2、在各类土壤中,贵州最少的是(

)。

A、黄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黑土

3、“百越”是(

)等民族的先民。

A、布依族

B、侗族

C、水族

D、苗

4、秦统一中国后,在岭南广大地区设置的(

)辖有今贵州南部。 A、南海郡

B、桂林郡

C、北郡

D、象郡

5、中国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是(

)。

A、草海

B、鄱阳湖

C、巢湖

D、青海湖

6、贵州省共辖(

)个县。

A、80

B、89

C、88

D、98

7、贵州降雨量多,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属于(

)。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半干旱地区

8、贵州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A、乌江

B、南盘江

B、北盘江

D、清水江

9、元朝统一中国后建立行省制度,贵州分属(

)三“行中书省”。 A、四川

B、云南

C、陕西

D、湖广

10、(

)在贵州悟出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

A、王阳明

B、朱元璋

C、张之洞

D、范仲淹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简述贵州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2、 简述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3、 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 简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5、 简述解放后贵州交通运输业的成就。

四、案例题。(30分)

你的英国好友Harry 这周要来贵州旅游,请你给他推荐一个贵州最值得去的地方,并给Harry 介绍一下该地方的特色。

第二篇:贵州省情

贵州省情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贵州东与( 湖南)交界,北与( 四川)和( 重庆)相连,西与( 云南 )接壤,南与(广西 )毗邻。

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地理)、( 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 高原山地 ),平均海拔(1000 )米左右。境内地势( 西高东低),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 北东南 )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下。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 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 玉屏 ),平均海拔( 541 )米;最高处是赫章( 韭菜坪 ),海拔( 2901 )米;最低处是( 东南部黎平水口河 ),海拔( 148 )米。

6、贵州气候属于(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 15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铜仁 ),最高达( 42。5 )º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 --15。3 )ºC。年降水量( 850--1600 )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苗岭西段 )南坡的晴隆、丹寨和( 武陵山的 )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 赫章 )。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长江 )和( 珠江 )两大流域。苗岭以北流域,包括( 牛 栏江横江 )水系、( 赤水河綦江 )水系、( 乌江 )水系和( 沅 江 )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 南盘江 )水系、( 红水河 )水系和( 北盘江 )水系。

8、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92。5)% 。在各类土壤中,( 黄壤 )面积最大。

9、贵州森林覆资源丰富。分布以(黔东南 )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 ),最少的是( 贵阳和六盘水 )。

10、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 2400 )亿吨,保有储量居全国( 5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 六盘水和毕节 )。

11、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第六位 )。按单位土地面积占有量计算居全国( 第五位 )。

12、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的。

13、贵州随唐时期的“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 ),以南实行( 羁 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藩国 )。

14、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 )( 充实 )( 巩固 )( 提高 ) ”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5、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空)、( 航天)和(电子 )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16、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 88)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17、人口的自然构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属性来划分的,主要有( 性别 )和( 年龄 )。 20、国际上一般将( 65 )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 10% ),成为该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 共同语言 )、( 共同地域 )、( 共同经济生活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汉、苗、布依、( 侗 族 )、土家、彝、( 仡 佬 )、( 水 )、白、回、( 壮 )、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 等18个民族。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37。85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苗 )。

23、贵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民族区域,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 )、彝、(仡 佬 )、( 水 )、回8个民族。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 11 )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覆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 )%。

24、贵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在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25、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 二 一 三 )向( 二 三 一 )的历史性转变。

26、贵州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首先是在农村全面推行以( 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贵州的生产力布局各具特色,贵阳市以( 高新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工业 )、汽车、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食品、医药、电力、轻纺等为主,是(黔中)产业带的核心;遵义市以( 航天)、电力、煤炭、( 冶金 )、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医药等为主,是( 名酒 )之乡;六盘水市以(煤炭 )、电力、( 钢铁)、水泥等为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 )生产基地;毕节地区以煤炭、(电力)、( 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烟草等为主,是贵州工业发展(较快)地区。

28、目前贵州共有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是(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和(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包括(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以及白云、都匀、顶效、红果、钟山、凯里、大龙等经济开发区。

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正在形成工业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和( 非公有资本 )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格局。 30、贵州的工业布局主要分布在(黔中 )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六盘水 )、都匀、凯里为次中心,沿(黔桂 )、湘黔、( 川黔 )、贵昆铁路干线展开,形成各具特色的6个工业区。

31、贵州工业产值虽然全国排名较后,但许多行业却有突出之处:( 国防科技工业 )整体实力仅次于四川、陕西,居第三位,( 航空航天 )工业规模全国最大;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 )工业基地、三大( 磷矿和磷化工业 )基地之

一、十大( 有色金属 )工业基地之一;有规模最大的( 铝 )厂、钛厂、钎钢厂、钢丝绳厂、锰系铁合金厂、人造金刚石磨具磨料厂等,许多产品名列全国前茅。

33、贵州电力工业2001∽2004年以( 黔电送粤 )为主,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水火并举,建设了一批大型企业和输电线路。

34、贵州水电主要分布在( 乌江)及其支流,呈梯级分布;( 南北盘江 )等河流也建有大中型水电站。火电主要分布在(黔中 )、( 六盘水)和毕节地区。

35、贵州的化学工业主要布局在4个工业区,(贵阳 )以磷煤化工、橡胶、涂料工业为主;( 安顺 )以重化工为主;( 遵义 )以化肥、精细化工为主;( 黔南 )以化学矿山开采、化肥工业为主。

36、贵州( 酿酒、特色食品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还形成了绝招绝活。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37、贵州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形成了以( 贵阳 )为中心,以( 高速公路 )、( 一级、二级 )公路、( 电气化 )铁路为骨架,县乡公路、支线铁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相结合,连接渝、湘、桂、滇、川和全国各地,并辐射省内各地州市县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西南南下出海通道。

38、贵州的公路建设目前基本形成以( 贵阳 )为中心,以( 高速 )、 ( 一级 )和( 二级 )公路为骨架,横连东西、纵穿南北的公路网。

39、目前贵州铁路网络已形成以( 贵阳 )枢纽为中心、( 六盘水 )枢纽为次中心,以( 电气化 )为骨架,连接周围( 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西横贯连接华中、华东,南北纵接长江、南海,省内连接( 9 )个市(州、地)的格局,在西南地区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40、服务业可分为( 流通部门 )和( 服务部门 )两大部分,具有庞大的产业群体。

41、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

东有( 张家界 )风景区、南有( 桂林山水 )、西有( 路南石林 )、北有( 长江山峡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42、在城乡规划方面,贵州坚持“( 严格保护 ),( 统一管理 ),( 合理开发 ),( 永续利用 )”的原则,加强对城镇和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43、贵州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 )的原则,小城镇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44、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 多元并存 ),( 共同发展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4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 )。

46、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 )的助手。

47、1996年国务院确定( 大连 )、( 宁波 )、(青岛 )、( 深圳 )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贵州。

48、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 荣辱与共 )”的方针。

49、中共贵州省委把( 党风廉政建设 )和( 反腐败斗争 )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50、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依法办事 )。

51、贵州第一批“五个一工程”是指(一本好书 )、( 一篇好文章 )、( 一部好电影 )、( 一出好戏剧 )、( 一部好电视剧 )。

52、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把( 生态建设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5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 先富带后富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给贵州的发展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A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 D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喀斯特地貌发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

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C )位

A、7 B、8 C、9 D、6

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 C )。

A、43.55% B、9.38% C、26.68% D、3.6%

10、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11、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 C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2、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 B )

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 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

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 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

13、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4、“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 B )为重点。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服务业

15、社会构成是依据人口的( D )来划分的。

A、自然属性 B、生理属性 C、地理属性 D、社会经济属性

16、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B )

A、安顺 B、铜仁 C、六盘水 D、黔东南

17、贵州水族主要分布在( C )

A、黔东南 B、黔西南 C、黔南 D、毕节

18、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 A )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C、苗族、布依族、瑶族D、侗族、彝族、水族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农业实行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集约化生产,在( C )年实现农村人口粮食生产基本自给的跨越。A、1978 B、1998 C、2000 D、2004 20、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 B )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21、贵州是中国荞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生产地主要集中在( C )

A、黔东南的河谷地带 B、黔西南的峡谷地区 C、黔西北的高寒山区 D、黔东北的温湿地带

22、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 B )开始的。

A、城市的企业改革 B、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农村合作社

23、贵州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明显变化,2002年与1978年相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是:( B ) A、农业下降,林牧渔业上升 B、农牧业上升,林渔业下降 C、农渔业下降,林牧业上升 D、林业上升,农牧渔业下降

24、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 C )

A、第二位 B、第五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

25、贵州工业中利税总额就居全省第一位的是( B )

A、酿酒工业 B、烟草工业 C、软饮料工业 D、特色食品工业

26、在贵州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客、货运输量最大的分别是( B )

A、公路和铁路运输 B、铁路和公路运输C、铁路和水路运输 D、航空和铁路运输

27、建筑业属于( B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跨第

二、三产业

28、贵阳邮政总局成立的时间是:( C )

A、1901年 B、1905年 C、1910年 D、1920年

29、到2003年贵州省下列不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是( D )

A、黄果树 B、红枫湖 C、织金洞 D、花溪 30、1987年被列入“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的是( A )

A、梵净山 B、赤水竹海 C、习水原始林 D、花溪公园

31、贵州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 C )个

A、10 B、11 C、12 D、13

32、贵州具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劳动就业岗位最多特点的产业是( C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二和第三产业

33、贵州清代最知名的区域文化是( B )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34、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 D )

A、《贵州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35、贵阳市解放的时间是( C )

A、1949年9月30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49年11月15日 D、1950年1月1日

36、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还有(C )

A、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B、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C、王若飞故居 D、黎平会议会址

37、贵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D )

A、 阳明书院 B、 沿河鸾塘书院 C、 贵阳师范学院 D、 经世学堂

38、( B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

A、文化

B、经济

C、法律

D、哲学

39、 中共贵州省委确定每年( A )月为公民道德集中宣传月。 A、3 B、4 C、5 D、6 40、( B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1、研究和认识贵州省情需要要我们用哪些正确的观点:(ABC )

A、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B、直接的观点 C、用辨证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2、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和意义是( BCD )

A、是行政区划的需要B、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 C、是培养各级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 D、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

3、贵州除下列(ABD )县市以外,其地貌均为石灰岩等酸质岩石发育的喀斯特地貌。

A、赤水 B、雷山 C、黄平 D、榕江

4、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 ABCD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5、贵州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ABC )

A、赤水河 B、綦江 C、珠江 D、乌江

6、贵州自然的有利条件是:( ABCD )

A、多种土地资源与多种气候资源相结合,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 B、受地形影响,沟壑纵横,河流较多,河床较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丰富

C、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成矿条件优越 D、千资百态的岩溶奇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

7、贵州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是:( ABCD )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可耕地资源数量少,水资源贫乏,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C、灾害性天气较多,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威胁较大 D、层峦叠嶂,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8、贵州土地资源的特征是:( ABCD )

A、山地丘陵多、平地少,土地类型多样。 B、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特征明显。 C、山高坡陡,中低等土地比重大。 D、林牧地分布不平衡。

9、贵州水资源有以下特点( ABCD )

A、资源丰富 B、时空上分布不均匀 C、岩溶水分布广、水量丰富D、地表天然水质污染大

10、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BCD ) A、马尾松 B、贵州苏铁 C、钟萼木 D、珙桐

11、贵州是中国( BC )的三大产区之一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12、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BD )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13、贵州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BCD )

A、流官 B、世官 C、世土 D、土民

14、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 AD )

A、 乾嘉起义 B、顺康起义 C、康乾起义 D、咸同起义

15、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ABC )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16、邓小平视察中国南方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 BCD )

A、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C、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 ABD )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8、贵州扶贫攻坚取得的明显进展是( ABCD )

A、一批贫困人口陆续越过了温饱线B、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C、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加D、贫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和文化教育落后状况有一定改善

19、普查的特点是( BCD )

A、全面性 B、一次性 C、周期性 D、全国性 20、贵州目前的2个国家级开发区是( AB )

A、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B、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C、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D、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21、国家在贵州的重点生产力布局是( ABCD )

A、乌江流域以电力、煤炭、铝、磷、锰为重点综合开发区 B、以六盘水——攀西能源、冶金、化工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 C、南北盘江——红水河以能源矿产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 D、建设南(宁)贵(阳)昆(明)网络圈

22、贵州粮食种植面积居前三位的是( ABD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薯类

23、大豆也是贵州的粮食作物,生产较为集中,产区主要有( AC )

A、遵义 B、安顺 C、毕节 D、铜仁

24、贵州的烤烟与油菜所共同的主要产区是( CD ) A、六盘水市 B、毕节地区 C、遵义市 D、铜仁地区

25、贵州的铝工业主要分布在( AB )

A、贵阳 B、遵义 C、安顺 D、六盘水

26、现行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BD ) A、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B、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 C、汉族和少数民族一样 D、农村宽于城市

27、下列属于贵州医药工业的特点是( BCD )

A、医药工业已跨入全国先进水平B、民族医药开发得到加强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生产布局比较均匀而又相对集中

28、贵州邮政通信业的主要特点是( ABD )

A、面向市场,加快发展 B、以人为本,邮政服务程度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服务特色

29、贵州电信通信业的主要特点是( ABC )

A、多种信息传输服务网趋向互联互通,通信基础网络现代化水平提高 B、电信市场出现激烈的竞争

C、电信通信业具有较好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基础D、固定资产投资最高 30、贵州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是( AC )

A、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 B、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C、劳动就业岗位最多 D、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基本适应

31、金融业的行业分类包括( ABC )

A、银行业 B、证券业 C、保险业 D、房地产业

32、下列哪些是贵州的特色食品( CD )

A、手扒羊肉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老干妈辣椒

33、下列属于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是( ABD )

A、地戏 B、花灯舞 C、反弹琵琶 D、泥哨

34、贵州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 ABCD ) A、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种形式办学 B、坚持全社会办学的方向 C、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 D、发展潜力大

35、贵州目前的教育网包括( ABD )

A、基础教育网 B、高等教育网 C、成人教育网 D、职业教育网

36、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是( ACD )

A、贵州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B、有国家的重点投资支撑

C、有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及其设备和科技人员 D、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37、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实现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显著提高 B、它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D、实现安定团结、政府廉洁、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8、贵州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具体要求执法人员( ABD )

A、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B、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

C、行政赔偿由责任人自行赔偿制度 D、对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取消其执法权

3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的工程项目有( ABCD )

A、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B、“西电东送”工程建设 C、退耕还林和天然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D、“南水北调”水利工程 40、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包括:( BD )

A、科技水平发展赶上中部地区 B、大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 C、成为畜牧业产品出口大省 D、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第三篇:贵州省情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P15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P18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

D )——P22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P23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P25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P27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P47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P53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P62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A )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P70 A、1000美元

B、3000美元

C、4000美元

D、5000

美元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P74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1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

C )族的

古老的文字。——P77 A、彝

B、仡佬

C、水

D、瑶 13.解放后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不断变化,体现了工业化加快的过程。按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贵州在1999年实现了(

B )的历史性转变。——P92

A、由

一、

二、三向

三、

二、一

B、由

二、

一、三向

二、

三、一

C、由

二、

三、一向

三、

一、二

D、由

二、

一、三向

一、

三、二

14.2008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C )亿元大关,比1949年增长

63.33倍。——P91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

D )年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P91 A、7

B、8

C、10

D、

12 1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8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

A )——P96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1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

(

B )。——P110~111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18.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

(

D )。——P109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

品工业

19.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

以(

B )为主。——P70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

20.2007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

A )。——P 44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

赤水

2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

D

)。——P130 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2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

B )——P131 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2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 )。——P131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2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

B ),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P150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

南文化

25.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

D )。——P150 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

《黔报》

26.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

B )传入

贵州。——P150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

沪剧

2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

C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P149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28.(

B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

式。——P171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2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

A )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P180 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

30.“十一五”时期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

C )

——P181 A、2000—2005年

B、2005—2009年

C、2006—2010年

D、2008—2012年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

ABCD )——P20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BCD )。——P24~25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ABC )。

——P34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 ABD )。

——P34 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

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BC )。——P29~30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BD )。——P46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

ABC )。——P54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B )。——P56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贵州目前“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中的“四联线”包括了下列哪些市(州、地)政府或行署所在地与主干线公路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

(

ABCD )。——P70 A、六盘水

B、黔西南

C、毕节

D、铜仁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

(

ABD )。——P67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

可持续发展战略

1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CD )——P75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1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

ABC )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77 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13.贵州发展畜牧业已具有的优良品种有下列:(

BCD )——P97 A、马头山羊

B、大耳白兔

C、可乐猪

D、竹乡鸡

1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AB )——P76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1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

BD )为主。——P96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

16.下列属于贵州名牌香烟的是:(

ABC )——P110 A、黄果树

B、驰

C、桫椤

D、红塔山 17.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BCD )

——P103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1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

AC )——P111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19.截至2008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

( ABCD )——P122

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义机场

20.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

ABCD )——P128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

制品

2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 AC )——P131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BCD )。——P131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2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

AB )。——P134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2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 ABCD )。——P154 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2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ABC )。

——P154~155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

习俗。

2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

BD )。——P163 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 27.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

(

BCD )。——P172 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28.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

(

ABC )。——P174

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2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

ACD )。

——P182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3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

ABCD )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P183 A、伤残

B、失业

C、遭受灾害

D、生活困

第四篇: 贵州省情介绍

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面积

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区划

下辖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3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

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474万人,共有48个少数民族,居全国第二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地形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典型“四不靠”地区。岩溶裸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以上,80%以上的县、市为岩溶地区,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1 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

交通

作为西南入海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枢纽,黔桂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四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营运里程达146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23公里。省内有5条国道线和30条省线干线,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沟通贵州各市县的公路网。按照贵州“678”高速公路网规划,到“十二五”末,贵州将建成45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已开通贵阳至香港以及贵阳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重庆、昆明、桂林、厦门、西安、海口、长沙、武汉等26余个城市的航线。铜仁凤凰机场,黎平机场,黄果树机场,兴义机场等4个地市县级机场也相继修建完成,凯里黄平机场、遵义新舟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等支线机场已相继开工建设。

矿产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储量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水、电、煤等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力理论蕴藏量为18140.3兆瓦,居全国第六位。煤炭资源储量达527.9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2 旅游

贵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称,被世界旅游组织称赞为“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现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1个,国家5A级旅游区2个,黄果树等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等21个国家森林公园,织金洞等6个国家地质公园,侗族大歌等31项5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概况

2011年,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加一推”(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克服特大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7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财政总收入13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0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进出口总额48.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金融业增加值268.4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742.79亿元;城镇居民

3 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01元,比上年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352.88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4145.35元,比上年增长1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55.76元,比上年增长21.2%。“十一五”期间,贵州经济年均增长12.6%,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西电东送”格局基本形成,能源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8.6%。烟酒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优势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药制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获突破性进展。 发展形势

2012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意见》指出:“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4 是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是加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明确要求贵州全体干部群众“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贵州一系列发展思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对我省提出的主基调、主战略给予充分认可,为贵州当前和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系列“含金量”极高、针对性很强的重大举措,为推动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项目、资金多方面的有力保障和强大支持。这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第五篇:贵州省情概况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可供农林牧业多向选择,是发展名特优农、林产品的良好基地。 [森林资源]贵州省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以及大面积的暖性山地针叶林等,在省内都有分布。在树种组成上,既有生长迅速的杉木、马尾松及各种阔叶树等优质用材树种,也有油桐、漆树、乌桕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树种。 贵州省森林多集中在黔东南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及黔西北的赤水、习水一带。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7%,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能蕴藏1874.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深刻影响到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从而使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色。 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野生植物资源中的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现已查明的药用植物有3700种,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另外,贵州的珍贵稀有植物种类较多,目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共有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全省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列入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1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 [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除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外,以山石风景、河湖水景、喀斯特洞景、森林风光等为特点的自然景观众多。另外,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10余处,如黄果树风景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19 18:24 省情是一个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科技文化、社会变迁、人口民族、政治经济状况、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等等。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对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加快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对于了解贵州、宣传贵州,建设美好的贵州都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贵州发展的历史,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和政要对贵州省情的描述较多,过去曾有民谚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明代诗人刘伯温说“江南千重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周恩来总理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民勤劳”。当代画坛大师刘海粟几度入黔后,赞誉贵州“气候宜人,无严寒酷暑,矿藏甚多,林木蔚然,积之以时,导之以方,他年富庶,不亚东南”。概括起来讲,贵州省情具有地理环境独特、山川秀丽、资源富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发展滞后、开发潜力较大等基本特征。

省情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千百年来,贵州虽山河依然,地形地貌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但其具体的、局部的形态,尤其在行政区划、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人口民族等方面的变化较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贵州已从封建统治变化为民主文明的社会,从边远的蛮荒之地变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地,从“人无三分银”变为基本过上小康生活,特别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及大西南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的基本建成,缩短了贵州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基本改变了贵州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状况,一个开放的、快捷的、便利的贵州已在祖国大西南崛起。

省情的变化也具有一定规律。物质世界是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都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在贵州的开发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即国家对贵州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贵州开发的成效。明代朱元璋出于政治军事目的,屯兵贵州,修建驿道,开通了贵州与邻省的驿道干线,促进了贵州与外省的交流。20世纪60年代,国家因战备需要,大规模进行“三线”建设,促进了大批人才、投资流向贵州,使贵州成为全国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又成为开发的重点省份,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凸现。起落往复,是历史发展的常见现象。反观贵州开发的成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作为资源型省份,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是贵州发展的重要因素,投资拉动是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由于省情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对省情的认识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研究、分析,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反复。自古以来,因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站的角度不同,对省情的认识也不同,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省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过去贵州因农业抗灾能力薄弱,山大雨水多,加上倒春寒等自然灾害频繁,成为经济发展的屏障;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们对省情基本特点的认识也有了明显改变。过去人们认为“天无三日晴”的气候不好,是贵州发展的劣势;现在随着农业实用技术的进步,认识观念有了新的转变,认为雨多是贵州发展的一大优势,丰富的雨量不仅有利于喀斯特山区农业防旱抗灾,又利于生物的多样性生长。过去因为山大坡陡,交通闭塞,认为贵州是一个边远落后的蛮荒之地,现在因交通条件改善,成为祖国西南的交通要道。过去因为开发粗犷,丰富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卖出的是“傻大黑粗”低级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而今,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源开发有了显著进步,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如在水、煤资源开发上,贵州抢抓“西电东送”的机遇,实行煤电结合、水火互济发展 能源产业,全省电网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贵州的优势产业,为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情是创新发展思路、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 十一五”是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民兴黔宏伟事业的重要机遇期,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山河秀美的新贵州,必须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把握省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当前,贵州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抓紧研究制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从贵州历史发展和有机联系中,分析省情变化的特点,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把握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内在关系,科学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毋庸讳言,与发达地区比较,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确实相对滞后,正是因为滞后,一些干部有悲观情绪,有的对贵州信心不足,在对外交往中腰不直、气不壮;有的怨天尤人,抱怨情绪较大。这些思想倾向是对省情认识不深入,对实情研究不够的反映。要通过加强省情教育,让广大干部和群众理解贵州的滞后不是人不努力,而是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因素综合造成,也是政策的、制度的、体制的、观念的综合因素交织形成。要认识贵州悠久的历史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了解贵州建设的辉煌成就,弘扬贵州各族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在全省激发奋勇争先、不甘落后、后来居上的热情,增强发展的信心、发展的动力。

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贵州应打“生态”牌,把贵州打造成“中国生态之州”,把贵州定位于“世界岩溶公园”等。这都与贵州秀丽的山川有关。因此,在人类生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趋势下,以山多水丰为主要的地貌特征不再是贵州发展的屏障,而是贵州未来发展的优势。因为贵州山川秀丽,才使贵州“好矿县县有,好洞山山有,好雨周周有,好歌村村有,好酒家家有,好节天天有”;正因为贵州的能源、旅游、生物资源丰富,才为贵州建设生态畜牧大省、旅游大省、能源大省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要以山美水美为荣,提升自信心,树立新形象,念好“山”字经,做好山水文章,保护好贵州的青山绿水,开发好山水优势资源。

贵州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大省,贵州各族人民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济增长已经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转化,自然资源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相对降低,加上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开发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同始而终。用辩证的观点思考,未来贵州的发展,资源虽然仍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但单靠卖资源不可能致富,资源大省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大省。因此,开发和利用贵州资源优势,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使开发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产品由低档次向高精细转化,切实提高资源的价值和效益。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提出大力发展以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巩固发展烟、酒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两大后续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重点、支柱产业是通过资源优势比较后提出来的,亦是“十一五”发展的主攻方向。目标已定,关键是要凝聚全省人民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举全省之力把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上一篇:工作计划安排怎么写下一篇:工作人员入党申请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