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案例

2024-04-30

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案例(通用5篇)

篇1: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案例

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案例

2011-12-26 10:07:24| 分类: 教学案例|字号 订阅

[课型] 授新课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感受身边以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成就,并能积极探索这些变化的原因,知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多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缺乏了解,往往对祖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2)本节教学力图通过身边各种可以触摸的变化,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电视机.服饰.购物的变化感受生活的变化、伟大祖国的辉煌变迁,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为第二框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比较,感知生活的巨大变化差异,认识到祖国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身边各种可以触摸的变化及祖国辉煌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报效祖国的激情。

(四)教学设想

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我将本课教学大致划分成这几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课前各小组抽签确定搜集内容,分别从服饰、家电、购物方式、通讯方式等方面展现变化轨迹。二是课堂学习阶段:主要是小组交流展示。三是课堂梳理小结阶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变化所隐含的深刻道理。

电视机的变迁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缩影,时代不同,人们在购物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也不同。

[教学方法] 调查法、比较法、探讨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伴着宋祖英《好日子》的美妙旋律,大家进入课前准备阶段。)2名小老师开始今天的新课,他们介绍了本节课的背景:一名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华侨来上海观看世博会,从中了解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新课学习:

活动一:学生小组表演小品《70、80、90后》。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代人群的不同审美观、金钱观、事业观等的比较,让大家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小老师总结:一定的思想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我们这些想法所产生的根源吧。

活动二:分小组集体交流展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变化以及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结束后,请其他小组或老师进行评点,以便取长补短。

3、结束新课:

伴着一首《祝福祖国》的歌曲,激荡奔涌的旋律唱出了大家的心声,老华侨也慷慨激昂地抒发惊讶与赞叹之情,学生们在此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展望祖国美好未来、表达自己的决心,老师对本节课作总结评价,新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课后反思] 这节课完全是体现以生为本,主角和导演都由学生担纲,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作下简要的补充点评。小老师将整个课堂安排的较为紧凑,小组展示时激情高涨,表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但因为将原本两课的内容浓缩为一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展示时间不够,另外如果能使展示的形式更为多样化,比如在展示衣服的变化时可从家中带些老照片等更具有直观感。可以看到的是每组都作了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除了极个别的小错误,基本上都还很流畅。

以上是我学习并运用生本理念所上过的一堂课,下面我将自己在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新课学习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根据思品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前我都会将下一节需要事先搜集的资料或者情景剧等任务布置给大家,当然各小组的任务力求不雷同且富于生活化,让大家充满探究的欲望,具体搜集哪项内容就由抽签确定。如在教学人民版七年级第五课《还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框时,根据学情及课标要求,我将前置性任务设定为三个问题:

1、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举例说说十堰市城市和农村人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多学生是从农村来市里的务工子弟,他们在这方面更有直观感受。这有助于大家理解课本上“不平衡的小康”的含义。

2、在你身边,有哪些不文明、低素质的现象?举例说明。这一设问有助于大家理解“不全面的小康”的含义。

3、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举例说说我国人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民在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上的差距。这一设问是帮助大家理解“低水平的小康”的含义。由于提前做好了资料收集工作,课堂上交流展示起来异常顺利。二是课堂学习阶段。

首先是新课导入部分: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安排最新的“一分钟新闻资讯”,让大家在了解时事热点的同时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等,以求培养大家关注社会、了解民生的情怀。如我曾在某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播放了一段关于上海世博会精彩展馆的展播片段,美轮美奂的建筑群配合着《大中国》的歌曲,以下调动了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有时我们根据生的要求设置一个哲理小故事,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新课学习中。在新课开始时,我通常会设置一个情景,如小品、一段视频、一个故事等,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导大家进入当天的课题。第二是探究学习部分:在提出问题后,分为学生个人发言和小组讨论交流两部分。在这一部分,我还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口头表达,例如个人发言规范句式“我个人认为……”、“我的发言完毕,请其他同学作出补充。”等。小组展示规范句式有“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以上是本组的探讨(究)结果,请其他小组提出新的见解”。在小组交流时,为便于发言的流畅性,我们由各组还探究问题基本围绕“是什么”,让大家从感性上了解事情的表象;“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怎么样”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的行为及导向。

第三是情感升华阶段:这一部分在学习国情、道德部分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主要通过歌曲、视频、配乐短文或者学生畅谈感受等方式渲染气氛,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由“外化到内化”的过渡。如在七上《生命之间——我们的朋友》一课学习中,我插入了电影《海豚湾》中的一个剪辑片段,学生们立即被深深吸引并愤愤不平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同学的发言当场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第四是实践营地部分:这一部分根据课堂需要设置写倡议书、设计行动方案、调查表或者制作感谢卡等方式,期望通过这些方式指导大家的今后的行为,唤起思维的觉醒。

三是课堂梳理小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以及各组在交流中的优点和不足。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大家在每一次课堂中都能有更好的表现和提高。

总之,我是紧紧围绕初中思想品德课“激情——明理——导行”的思路来设计课程和展开教学的,当然由于经验等问题,在具体课堂调控中必然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但同时实践也证明,解放学生的口、手、脑,能够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独特的感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学生们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神采飞扬。

篇2: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案例

11月21日我和韩三霞老师进行了生本研究课的示范课。这节课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字--词--句--文章。这节课的设计很好,可是第一个致命的问题是没有认真把握学生。这是一节生本研究课,整节课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可这节课整节课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而是先检测,出现问题再讨论。学生没有经过讨论,所以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导致课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没有把握住生本研究课的精髓:以学生为主,自学,合作学习,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根本不用老师讲解。第二个问题出现在展示环节,展示学生作文的方式不对。展示学生的作文时,应该先让本人读一读,让大家共同欣赏,然后再进行点评。而不是教师拿来一篇文章,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看看这篇作文哪里有错,这种做法非常打击学生,导致的结果就是不会再有第二个学生敢展示他的作文。

这节课后,进行了集体评课,教师把课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出,带来下一节韩三霞老师讲课时,把我的课堂出现的问题全部解决了,韩三霞老师的课堂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进行指导、点拨。学生学习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兴趣浓厚,而且知识掌握的特别牢固。整节课符合了生本研究课的特点和作法。

通过这两节课的讲授和学习,以及两节课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1.亲自实践才能知道怎样进行生本研究课的教学。

刚接触生本教育课这个题目时,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操作。虽然也向别人请教了,但只是知道一点皮毛,不知道精髓。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别人点评,才对这一课题有了了解。亲口尝梨知酸甜,亲自下河才知水深浅。不亲自尝试,只能是“小马过河”

2.集体备课很重要,但还应该博众家之长。

八年级英语组备这节课时,下了很大功夫,当时觉得讲课时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到了战场上却问题百出,和自己的预想大相径庭。所以,小集体的智慧还是有限,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别人的课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然就会成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片天。

3.引导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很重要。

课前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听得更有目的`更有效率。

4.课堂展示,欣赏学生的成果,展出学生的自信。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生本研究课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而且让学生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自己书写功底和讲解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总之,我应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推进生本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把生本研究课一直搞下去。我相信,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 初中语文生字词教学论文

★ 中考语文:初中语文重点生字词

★ 小学生字词教学论文

★ 陈奂生上城课文教学反思

★ 《桃花源记》字词详解

篇3: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案例

关键词:生本高效课堂,方法

目前, 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学力”。“学力”是学习力, 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语言符号和数学逻辑为支撑、以表达为关键、以思维为核心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总和”。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是发展学生的“学习力”的重要举措, 因此, 用什么方法来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是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一年来的教学实践, 认为要构建初中思品生本高效课堂, 从方法上讲, 必须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编好导学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的编制, 就是集体备课, 集体研究和集体反思的过程, 导学案就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导学案的“导”就是引领学生感受预习、自学的效用, 尝试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找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学历特点建构一些自己的自学策略,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让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过程,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和认知方式完成课前的学习, 找出疑点。

我们在编写苏人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第一框《我们的姓名和名誉》一课导学案之预习案时, 将这一课的知识体系用填空的方式作为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 用4道是非题, 2道单选来检测学生对姓名权和名誉权法律相关规定是否了解, 对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是否有初步的正确认识等等。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过程中, 感受到许多书本上的内容是可以在自学中完成的, 也就获得了成就感, 可见, 完成预习案的过程, 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创设生活情境,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之后的思维碰撞与启迪, 重视知识技能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主张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因此, 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澄清“导学案”之探究案中的疑问, 理解知识、原理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七年级思品备课组主要就“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了尝试和研究。

我们主要从学生生活情境入手, 从学生的“学习力”出发,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相关的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如, 我们通过“姓名不仅仅是符号?”案例情境的创设, 设计了递进的三个问题, 即 (1) 子腾可以更改自己的姓名吗?他父亲有权阻止吗? (2) 赵雷的行为一种说明行为?为什么? (3) 如果你是材料中的杜腾飞, 你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探究, 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 经过老师的轻轻点拨, 初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构建拓展探究平台, 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重视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生活质量、个性品质、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倡导学生发展个性、发挥潜能, 发现生活的情趣。对此, 我们七年级思品备课组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拓展天地”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合作学习、资料检索、观点陈述等。

如我们在讲授苏人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第二框《维护人格尊严》一课时, 面对被自己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误会时, 是否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根据教材拓展天地内容, 设计了“被同学、朋友、老师、家长误会或遭到故意羞辱时怎么处理”的问题。通过讨论, 使学生明确, 依法维权是正确方法之一, 当因被亲朋好友误会而造成自己受辱, 并这种侵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时, 还有许多正确的方法, 如加强交流与沟通, 消除误会, 增进理解, 并不一定事事都要通过法律“讨个说法”, 这实际上也是与人交往中的一种智慧。即使对那些故意施辱者, 有时也需要忍耐, 大可不必理会, 更不要因此而烦恼, 或失去理智地以牙还牙。忍耐是一种修养, 是智慧和能力的集中体现。你虽受了一时之辱, 但时间会证明你的才干和成就, 证明你的高尚人格, 这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四、构建学生展示交流平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听懂、了解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 这就需要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展示和交流, 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与他人交流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增强自信心, 培养乐观心态, 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因此, 提高学生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展示交流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是构建思品生本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我们思品课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交流展示能力:

(1) 大胆展示。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 引导学生用思品学科语言进行表达, 说话时声音响亮, 思路清晰, 语句完整, 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2) 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 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 有自己的见解。

(3) 积极评价。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 对他人的发言进行积极评价, 要求评价的时候抓住以下要点:一是评价别人的亮点, 充分肯定别人;二是指出不足的地方;三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五、做好过程性综合评价, 激励学生留下闪光的足迹

新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评价方式转变是学生观、人才观的重大突破。与新课程相协调的评价方式应该是一种多元评价, 决不仅仅看重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 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在思品课堂上, 我们主要以“预习案”完成情况和课堂“拓展探究”的过程和成果以及学生展示交流的力度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 学生的参与意识、讨论积极性、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都作为评价的内容。

总之,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是取决于你如何去科学选择和运用。可以相信, 只要我们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长对各种方法加以灵活运用, 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加以创新, 那么, 我们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篇4:初中美术生本课实践教学策略探析

【关键词】美术教学 实践教学 自主性 策略

美术是义务教育的一门艺术课程,其涉及人文性、实践性以及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注重初中美术的实践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会对学习产生驱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只会对感兴趣的事物采取积极行动。而且兴趣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有效的措施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法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打破了以往教学的枯燥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冲击下得到丰富的体验。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以录音、图片等形式展开教学,运用音乐、影视、图片来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比如将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以图片形式展开鉴赏教学。该作品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一个变了形的尖叫人物形象,将人类极端的孤独与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其中强烈的色彩流动可以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给学生直观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 改进教法,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可以将国画、剪纸、摄影等应用于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自主安排教学,为学生讲述画家凡·高的作品《星月夜》,为学生解读这幅作品所体现的含义。作者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描绘出自己眼中的世界,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美的视觉享受,更是精神上的共享。从这幅画中我们看出人类被压抑已久的东西具有另一种美。

根据学生具有的丰富而敏感的情感,教师对学生讲述并欣赏著名的作品,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使学生也产生相同的情感,让学生感悟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对于美术的情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美术。

三、 拓宽途径,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者通过举办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实际感受,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在美术创作中渗透审美能力,将生活中美好的记忆以美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另外,教师在鉴赏课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讲解,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感受、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 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

美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与生活相结合,深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只会一味地模仿他人的作品,时常出现雷同的作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

如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描述,开拓思维展开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描绘出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进行鉴赏,并为学生讲解素描方面的知识,比如构图技巧等,在静物素描中掌握物体形状、阴影的技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加深素描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改进教法,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拓宽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贴近生活,激发学生艺术感知,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孔英男.探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实践翻转课堂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

[2] 梁昭星.初中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9).

篇5:高中美术生本课实践教学策略探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 生本理念 实践教学 策略探讨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展现,并且更倾向于学生自主式的学习与醒悟。因此,生本理念下,美术实践教学的有效提升需要加强美术学习中基础知识的积累,并且不断地加强相关基础性训练力度,做到在基础学习和行为方式表达上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一、 生本理念下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今美术考试设计范围的变化中能够体会到,美术教学的目的更加趋向于对学生素描等基础性考查,但是难度是一直存在的。这主要包含学生对速写光线变化的准确把握,对变化光源的处理能力,对学生空间构图能力的考查,这对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要求越来越严格。即在生本理念下的美术教学,学生接受能力的提高受到约束,考试制度下的教学更是如此。

为了在实践教学上有较大的提高,我们要认清现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高考方面来讲,主要是高考美术的考试难度增大,考试时间与难易程度不匹配。一般来讲,美术的考试时间是3小时左右,学生要完成半身带手的默写,但简短的时间学生并不能全面地掌握人物的结构、光线展示等方面,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是大量的速写内容,处理好各画面关系,主次分明、结构准确且富于表现力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学生课堂的接受能力来看,美术教学的基本样式都是学生机械式地跟随授课教师的引导,不能展现自身的创新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优点,容易造成学生投机取巧,只是通过应付考试来片面地追求成绩。从学校的教学实践来讲,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展现艺术课堂的多样性。每次课堂上都是写生和临摹,掺杂默写。教师让学生将黑白的图片按照要求完成默写,以展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创新等。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课堂默写像是在考试。例如美术课堂是讲授高考的省内统一招生考试内容,这就会造成学生的选择面变窄,学生想要进行其他考试的话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另外一门知识。

二、 美术生本实践课堂有效提高的方法探讨

(一) 选拔美术特长生,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效率,我们可以从发挥美术特长生带头模范作用上做基础性的选拔。因为,有的学生本身并不喜欢美术等相关艺术;也有的是到了高中,由于文化课成绩的不理想才渐渐地接触美术,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人生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家对艺体类考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美术高考制度的改革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挑战,他们需要进行更专业的训练,通过不断的训练选拔出相当优秀的艺体生,他们能够给予边缘考生一定的动力和激励作用。

(二) 注重基础的锻炼,加强学生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往的美术教学没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练习,一般都是针对考试内容练习,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对静态的实物的审美与表现能力,即“死物体”的“死塑造”,这样的作品往往缺少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对变化的和灵动的物体不能很好地把握。如学生只是对人物头像等肖像的素描,缺乏创新,固定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基础锻炼。因此,注重基础锻炼,加强对创新创意的理解和解读,使学生能够从实物上感知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往往是我们强调的大师作品中蕴含的气质和灵魂,他们笔下的作品往往带有灵动,富有生气,并且具有表情丰富、人物形象真实等鲜明特点。

(三) 通过实例加强美术实践课堂锻炼,活跃氛围,激发主动性

随着高考艺术统考模式的定型,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针对高考实例进行强化练习,即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实践教学什么,就去针对性的练习什么。举一个例子,石膏像的练习就是高考范围之一,教师和学生想省也省不掉的方面就是需要进行强化练习,从日常的练习中巩固基础。石膏像是最能展现基础学习的重要环节,从这个考试形式上就能看出对素描基础的要求。因此,学生应该对常见的石膏像如比较经典的伏尔泰、自由女神像等进行素描。他们的人物表情、五官状态等都是值得深入练习的,如人物眼窝、鼻梁、颧骨等的素描都能展现学生的功底。同时这也能使得课堂上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思考绘画的方向和应该注意的地方。

随着美术实践教学内容的范围扩大,课堂实践教学的方式策略也在逐渐地展现出来。实践的内容不断给学生增加相应的难度,这也对美术教师和美术类院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海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高效教学模式构建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6).

上一篇:天佑商城市场前景分析概括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评价《三只小猪》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