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现象的作文素材:到此一游

2024-05-24

不文明现象的作文素材:到此一游(精选7篇)

篇1:不文明现象的作文素材:到此一游

不文明现象的作文素材:到此一游

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这让他们这些中国游客无地自容。随后,“丁锦昊”的真实身份被网友人肉出来为南京的一名初中生。前日,丁锦昊父母通过媒体公开道歉,称监护不到位,恳请大家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据资深导游表示,毁坏文物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许多网友为国人轻易损坏三千多年文物的行为表示气愤和羞愧,甚至有人对丁锦昊展开人肉搜索。传丁锦昊曾就读的南京某小学的官网,也遭到黑客攻击,打开网页显示的竟是“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弹窗。三千多年的埃及古迹被刻“到此一”,这在中国公民素质多受诟病的大环境下,很容易被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受到公共舆论的斥责。

笔者想说的是无论丁同学成没成年,这件事都应该对他给予批评教育。但以暴制暴绝不是一个好方法,当你在斥责别人的时候,那些被斥责的行为也许恰恰反映在我们自己身上。某种意义上,人肉也好,谩骂也罢,同样是不文明的表现,更有可能也触犯了法律。用不文明的举动去声讨另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只会让事件偏离主轴。

同样,无论是不是发生在国外,都不该随意在文物古迹上涂抹题字。此次事件的发散效应很大原因是发生在国外,在人类文明遗迹上的“涂鸦”,可能伤害到了中国人的.集体自尊。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同时也代表了“丢人丢到国外”的羞耻感,引发了一些国民“怒其不争”的不满情绪。

诚然,丁锦昊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不能将习惯性不文明现象的指责堆于一个孩子身上,我们更应反思和拷问。事实上,丁同学这个“到此一游”绝非创意,孩子在国内景点游玩时一定见过不少“到此一游”,甚至做过,才有了灵感在国外文物上涂鸦。就像“中国式过马路”一样,大家都这么走,你不走反而很异类。大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到中国每一个旅游点,几乎都能见到“到此一游“的字样。不要因为事情发生在国外就无限地夸大,我们应该学会先爱护自己的文物,应该懂得在自己脸上写字也是羞耻。

“丢人丢到国外“固然不该,但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身边的文明”。在没有国家荣誉等情绪掺杂其间的情况下,对于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也能心存耻感,才是文明的真正体现。只有平时就摒弃了不文明行为,出了国门自然不会丢自己的人丢国家的脸,反之,平时就做习惯了,出门国门也难免会约束不了自己。

丁同学本人、家长、学校、整个社会应该从该事件中得到启发,让埃及神庙事件成为我们反思文明短板的镜子,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保护文物,文明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篇2:不文明现象的作文素材:到此一游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大课间结束,回到班里,我刚一坐下没多久,一阵吵架声把我吸吲了过去,我转过头仔细一看,原来是蔡星桓和龚子南在吵架,他们俩人吵得脸红耳赤,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已走了进来,班长也在讲台上了。

这时,只见那蔡星桓拿起龚子南的《数学周报》,准备要撕,龚子南站起来大吼,“撕啊!有本事你就撕啊!”而蔡星桓则踌躇了一小会儿,可能在想,这可是今天的作业啊,而且老师也在这里……可是龚子南不吃这套,准备还在大叫,

“嘶啦”报纸就这样被撕掉了,蔡星桓把龚子南今天的数学作业撕掉了,并准备拍拍屁股走人。可是,就在这时,龚子南飞起一脚,向蔡星_桓飞去,正中蔡星桓的屁股,蔡星桓被龚子楠踢得差点摔倒,全班开始吵闹,但很快又停止了。

蔡星桓心中的愤怒爆发了,他向龚子南还击一脚,龚子南也开始爆发了,又向蔡星桓飞起一脚。这样你一脚,我一脚,开始时还不那么大力,可是渐渐地,越来越大力了。开始肃静的全班开始炸开了锅。他们一路打上去,起初抬得很高的脚越打越下,可以看得出打得十分带劲。在这期间,老师两次开腔说;“打够了没”可是他们理都不理,他们一路往上踢,同学们都纷纷躲闪,唯恐被伤着,因为杀伤力太强了,听说连雷雨田的饭盒袋都被踢烂了。

最后,老师开始批评和询问他们的有关打架的事。

篇3:不文明现象的哲学省思

事实上,我们早已觉察到不文明行为的普遍性,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全社会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进至20世纪90年代,设立国家和地方“文明办”,且定期评选“文明城市”。这些倡议和机构的存在,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国家的力量去纠正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建成一个文明社会。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仍然不断发生。为什么不文明的行为会不断发生?

从传统的角度讲,传统中国一直是自足自给的小农社会。不可否认,小农社会存在着一整套文明礼仪,这些文明礼仪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教导人们如何以适宜的、不冒犯他人的方式与人相处。譬如说,晚辈见长辈,该怎么行礼,该怎么说话是有严格规定的,尽管这套规范在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并不相同。也因此,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文明礼仪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国人当下的不文明行为。

首先,小农社会是封闭的熟人社会,国人的文明礼仪往往局限在熟人之间,当超出熟人社会后,人们的行为常常失去规范,变得不文明,甚至会诉诸暴力。陈家琪先生在解读《水浒传》第五十一回时说道:“雷横听唱时忘了带钱,自当陪个不是,但当着一个行院粉头的面,又能说些什么?中国似无类似表达歉意的语式。前几年大力推行诸如‘对不起’‘谢谢’之类的用语,终也不成气候。”“这件事的来来回回,是我们今天在中国处处都可遇到的,小则争执、对骂,大则斗殴,杀人,而且从起因(小事)到转折(报复)到杀人的过程,也就是各地处决犯人的布告中司空见惯的案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至少从现象上看,恐怕与我们人心中均有无名之火,偏又争胜好强,面子第一,缺乏起码的道歉、致谢的口语习惯有关。”今日的中国社会正在市场经济的强力驱动下日趋变为陌生人的社会,如何与陌生人文明交往,形成现代文明社会,是需要严肃思考的重要问题。

其次,传统的文明礼仪常常与金字塔式的关系网勾连在一起,或者说权力的维系需要一套文明礼仪的装饰,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尽管是一种伦理交往,但却是不平等的伦理交往。在这种交往中,人的尊严和人格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并得到人们的尊重,人通过礼仪表达对某人的尊重,但这种尊重往往与权力、地位、财富有关,而与人之为人的人格和尊严无关。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思想启蒙者视传统的礼教为“吃人”的礼教虽然有些夸大,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当今的中国社会虽然在迈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但毫无疑问,官本位思想,强调人的外在因素仍然存在,人们在与强者打交道时强调文明礼仪,但在于弱者交往时却颐气指使,趾高气昂,并没有认识到现代文明礼仪的背后是对每一个人的尊严的不侮辱和尊重。

最后,农业文明常常强调农民的朴素和质朴,并视之为美德。这样的认识却忽视了真正的美德是基于理性的认知而不是基于自然的性情。对朴素和质朴的推崇使得国人的行为往往不拘小节,并把诸多的不文明行为视为理所当然而加以推崇。或者说,古代的文明礼仪并不排斥由真性情生发出来的不文明行为。譬如说,与人交往时,人们常常以自我的性情为中心,以为只要率性而为、尽情挥洒就是正当的,外在的文明规范实际是对人“天性”的束缚。以《水浒传》为例,黑旋风李逵之所以为国人喜爱,就是因为他的“真性情”。最推崇李逵的李卓吾评道:“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为善为恶,彼俱无意。”殊不知如此真性情的随意挥洒让多少人丧失了性命。现实生活中国人如厕的不文明,日常交往中言语不和而导致的暴力冲突,恐怕都与此有关系。

就现实而言,虽然市场经济的力量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市场经济中契约精神却还没有真正在人们的心灵中扎根。在现代西方文明社会的发展中,市场经济或者说商业文明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其所包含的契约精神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文明礼仪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特别强调财产权的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或者说资产阶级教育,它的目的就是让绅士们有教养、有德行、懂礼仪,在交往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对方在自己的优雅行为中不觉得受到冒犯并且精神愉悦。这些都与西方的商业文明的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卢梭曾极力反对这样的礼仪教育,认为它的背后是对人的欲望的外在装饰,所以他转而强调培育朴素性情的自然教育。但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如果德性教育失去了理性的内在支撑,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使人变得不道德。[2]今日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在成熟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地看到了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其内蕴的平等精神,人的行为显得粗俗、野蛮、不文明、没礼貌。

历史与现实的纠缠造就了今日国人的不文明、不礼貌行为。最后的问题仍旧是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国人变成一个文明人,一个依靠教养和礼仪而不依靠暴力和野蛮与他人相处的文明人。

首先,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深入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毫无疑问,中国人之为中国人,根本的标识是我们身上流淌着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已经作为一种基因在无意识中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走向文明社会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文明人形成的阻碍。譬如说,应该认识到古代文明礼仪常常局限在熟人社会中,与权力网络勾连在一起,并且强调人的质朴和真性情;应该认识到古代文明礼仪对人的尊严和自由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有了这样的理性认知,并合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方能构建富有良好教养和礼仪的文明社会。

其次,在文明人塑造的过程中,教育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是该如何开展文明教育。我们常常习惯于道德说教,以为只要多说,孩子就会表现出文明行为来。这样做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进程。孩子的理性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善恶观念尚未形成,教师说教的内容固然是正确的,但他们却无法理解教师说的,或者对教师所说的做表面的肤浅的理解。如果教师硬要学生做他们无法理解的文明行为,学生就会出现阴奉阳违的现象,也就是在教师的强力制约下,会讲文明、讲礼貌,而一旦脱离教师的控制,就会做出不文明、不礼貌的事情来,并且,当老师发觉后,他会撒谎、欺骗,因为老师所要求的并不是他想做的,他只能应付。所以,良好的文明教育一定建立在了解学生自然天性,进而弱化说教力量的前提下。二是,遗忘了文明行为的本质不是知识,而是实践。既然本质是实践,那么这种行为的形成就只能根本地依赖于文明行为的现实的不断的践行,知识教学在其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孩子们只有在不断践行文明中才能认知文明,形成文明的举止习惯。进言之,孩子们只有在不断地说“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一个说“对不起”“谢谢”的文明人。

就具体的方法而言,教师的榜样示范是重要的。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当孩子还处在无知无识的时候,你尽可以从容地进行一切准备,以便让他最初看到的都是适合他看的东西。具体文明教育中,若要让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教师首先就得是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教师,他必须在日常生活以及学校生活中展现良好的礼仪和风貌,举止优雅、穿着得体、谈吐文明。毫无疑问,对于天生就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说,当他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看到自己心爱的老师的文明举止后,必然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了良好的文明举止。可以想象,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也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使社会变得文明起来。李庆明老师在深圳做校长时,曾一直坚持每天早上给每一个小学生行鞠躬礼,这一长期的榜样示范让每一个人学生都深深地体会到文明礼仪的背后是对每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的尊重。传统上,校长有威严、高高在上,孩子只能仰视并对之行鞠躬礼,校长则不必对他们行鞠躬礼。但李校长对他们长期的鞠躬习惯,让他们认识到人人平等,不管这个人是校长还是学生,还是其他什么身份的人。当孩子们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文明的举止来,同时教导他人做一个文明人。

最后一点,笔者想强调的是,学校身处社会之中,社会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社会的教育要大于学校的教育,尽管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基于这一点,在孩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上,社会必须自律,要净化不良风气,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榜样。譬如说,众所周知,现代传媒由于它的生动性、互动性、形象性,吸引着孩子的眼睛。如果现代传媒中能够传递良好的文明礼貌,传递文明礼貌不仅使自己变好,也会使他人变好,那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如果现代传媒中,充斥着粗口、粗鄙、野蛮,并且还粉饰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把那些爆粗口的、不文明的人视为真性情的人,值得称赞的人,孩子怎么能不学坏?今天,当从小孩子的嘴巴里说出“我kao”“哇塞”“牛逼”等非常粗俗的字眼时,我们大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整个成人社会都流行这些语言且不把这些语言视为粗鄙的语言。如此,孩子能文明?[3]

末了,想说的是,文明社会的形成,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性的工具,需要社会、教育、个人的全面和积极的参与。单纯强调一方的力量,一定是不够的。只有全员动员起来,每个人都从自身的小事做起,见面问好,不插队,不说粗口,这个社会才会变成一个文明的有礼貌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家琪.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65-166.

[2]李长伟.古典公民教育透析[J].教育研究,2015(04).

篇4:不文明现象的高考作文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我们置身在在美丽的校园中,我们努力地学习,充实地生活,陶醉于书海,活跃在操场,尽情挥洒着青春的美丽与激情。可是当我们徜徉于美丽的校园时,却发现校园中跳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校园陋习随处可见,这也是美丽的校园的违和点及不和谐因素。

在上体育课时,有些同学会带点零食,两节课上下来就会有一操场的各色各样的零食垃圾袋,也有一些同学经常把粗俗脏字挂在嘴边,久而久之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有的同学第三节课结束后还滞留在教室,操场,大道等,拉拉扯扯,超越了与异性男女生交往的底线。有些同学在用餐时,把不爱吃的饭菜拨到餐桌上,吃完了也不把他们收拾掉,端着一大盘剩菜剩饭走向了泔水桶。

这些行为大家看似无关紧要,是我们已经把这些不良行为,事情养成了一种习惯,种.种令人心痛的现象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有以上种.种不文明现象的同学,请不要忘记你的身份——作为东营市技师学院的一名学生,在处处倡导文明,人人提高素质的今天_,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不能忽视肩上的责任,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决不应该出现在我们身上。

学校的十不准还在警示着我们,老师的谆谆教导还在我们的耳畔,为此我们要做到:

文明生活。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随意践踏草坪;爱护公共财物,不在墙上和课桌上乱刻,乱画。

文明学习。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杜绝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吃零食等不文明现象。

文明就寝。按时作息,严格遵守学校熄灯制度,熄灯后不在宿舍内喧哗,打闹。

文明交往。同学之间保持竞争与合作的良好关系,男女生之间应保持正常的交往关系。

文明是成功的花蕊,是理想的风帆。维护社会公德,美化校园环境,遵守校纪校规,修身律己。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勤俭诚信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胸怀开阔,恢弘大气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篇5:社会不文明现象的英语作文

On Uncivilized Behaviors

We cannot fail to notice that countless uncivilized behaviors exist in our daily lives, such as spitting, talking loudly, littering, saying nasty words in public places and so forth. All these are bad manners that we should not lose sight of. As an ancient land enjoying a splendid civilization spanning over 5,000 years, China is witnessing a surge in improper acts that every Chinese citizen should feel ashamed of. Uncivilized behaviors by a host of Chine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image, according to an editorial posted on People Daily’s official website.

篇6:不文明现象作文

记得有一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爬山,还没到半山腰的时候我就累了,于是,我们便坐在路旁的椅子上休息。我漫不经心地四处张望着,忽然发现在不远处一棵粗壮的大树很奇怪,走近一看,原来是树皮上密密麻麻地被人刻上了字。有的是某人“到此一游”,有的是某人的名字,还有别的话语。这些字歪歪扭扭,既不漂亮又不规范,还破坏了树木。我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他们这样做时怎么没有人阻止呢?

休息好之后,我们继续向上爬。途中发现有个小朋友随手乱扔垃圾,我急忙跑过去,告诉他要保护环境,可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一位穿着时髦的叔叔走了过来,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便若无其事地把那个小朋友领走了。看到他们越走越远的背影,我想问难道这位家长不懂得:“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吗?这种行为真让我气愤。

篇7:解析海南旅游的不文明现象

2014年9月8日晚,中秋佳节之夜,恰逢天气晴朗,明月当空,众多市民及游客纷纷前往三亚湾、大东海沙滩共同赏月,庆祝佳节。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赏月人群离去后,海滩上遗留下了大量的香烛、啤酒瓶以及塑料袋等垃圾。9月9日凌晨2时许,在三亚大东海、三亚湾两处海滩都可以看到,海滩上摆放了多个临时垃圾桶,此外还安放了文明警示牌,但是依旧没能改变垃圾遍布的情况。“乱象”背后,不仅仅是垃圾处理的问题,更是旅游文明制度系统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解析海南游客旅游不文明现象

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经济生活的冲击变动,海南游客表现出诸如随地吐痰以及槟榔水、乱扔垃圾、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践踏草坪、乱采花朵等文明行为层次较低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制约海南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因素,破坏了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不利于海南省整体建设国际旅游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文明意识较差

如在公共场所不守秩序、吵闹喧嚣、排队插队等,这些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置周边人于不顾,有损自己,也“伤”及文明。

2、法制意识淡薄

如随地吐痰、乱吐槟榔水、任意刻画、垃圾随手扔、攀折景区花木、随意给景区动物喂食等。置景区提示、导游提醒于不顾,对于规章制度置若罔闻。这些不文明行为影响较广,破坏较大。

3、旅游态度存在偏差

游客在游览中不懂得尊重海南当地少数民族的习俗、触犯当地少数民族宗教禁忌。“入乡不能随俗”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容易让游客与当地民众彼此互生厌恶。

(二)原因分析

1、主观层面

游客素质落后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公民道德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因为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在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教育上欠账太多,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不容乐观的现实。

2、客观层面

全方位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海南淡旺季明显,旺季旅游解待力明显下降,游客的行为监督不到位。无论是政府还是景区管理单位均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准备不足,不能及时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缺乏对景区和游客的整体有效管理。

二、海南游客旅游文明素质有效提高的对策与建议

(一)旅游文明呼唤礼仪教育

旅游中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可以理解为特殊情境下的偶然失态,但确实是一些国人的习惯性日常表现。因此,根治旅游中不文明现象的最佳途径就是从观念出发,以行为为辅修正一些国人的不良习惯,让国人在常态表现中就做到符合现代文明规范。礼仪是在一定的道德传统和风俗习惯基础上形成的,是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旅游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追根溯源是我们长期缺失礼仪文明教育的苦果。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景区管理制度,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提高海南游客的旅游文明素质是需要政府、景区管理方和旅行社三方齐心协力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提升旅游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海南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悉心呵护海南省得天独厚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文明旅游提供一套科学合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曝光。

三、结语

上一篇:统计学实训自我总结下一篇:廉租住房增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