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案例

2024-04-27

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案例(通用8篇)

篇1: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案例

校本教研案例

立足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化龙镇中心小学李振堂

一、校本教研背景

市教育局倡导的“345高效魅力课堂”理念,要求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主,轻负担重实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只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恰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原来灌注式的课堂到现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使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二、校本研修主题:

1)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内容简单,一副情景图,几个问题,辅以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不少教师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加上近几年要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课时又有了很大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没有底。

2)教学是不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最后我们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立足学校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过程

(一)进行充分的备课

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们充分利用好市教研室统一编写的导教案,但又不局限于此。对导教案要进行精心的修改,特别是在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下功夫,让每篇教学设计都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可以抛弃导教案已有的教学设计,自己重新进行设计,使教学过程更符合高效的要求。

教师们完成对导教案的修改和重新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然后针对各自的想法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我们找到了很多问题。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备课研讨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有些教学环节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让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对问题的研究中,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在教师上课时,我们组织所有相关老师进行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找准观课点。每个听课老师要对所讲老师的课进行评价,采取“3+2”评课模式,即提三个优点两个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某些环节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仓促甚至得不到训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特别是中下游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表现为:

1、举手人次不

高,参与率低。

2、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

3、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显现:

1、教学设计只注重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能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

2、活动设计较繁复,对知识探究所用时间过多,训练时间不够,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造成训练不扎实。

3、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

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给出时间较仓促,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通过对课堂实践的进一步研讨,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关注了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趣,但考虑较多的还是如何去教,如何推进教学进程,却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和实际能力出发,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我们再次研究制定改进策略:

1、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

2、活动设计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为基准,注重精讲精炼,扎实训练。

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为他们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要求和练习。

5、小组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前提,并给出明确要求,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四)及时总结,改进课堂

围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原则,进行再次备课,同时确立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

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四、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等等。因此,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没有止境的探求。

篇2: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案例

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如范读,范读是教师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在课后组织学生看课外书,利用班级里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们精彩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三、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是抓住上课时机,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2、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3、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组织讨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篇3:一则校本研修案例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案例研究,有效课堂,教师发展

A篇:彷徨着……

(一) 梳理问题:吹尽黄沙

研究问题是教学案例的核心.我们首先发动全体教师收集平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汇总时, 我们即欣慰又觉得茫然无绪.经过了漫无目的撒网式的收集和基于定向的整理, 我们感觉还是没有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聚焦点.

(二) 提炼问题:蓦然回首

正在我们犯愁时, 刚好市教育局基教处鲁兴树处长带着一些老师来我校调研, 通过地毯式的听课, 在他们的引导下, 我们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很多教师的问题太细、太碎, 小步子走的现象很严重.因此, 我们决定就从“课堂提问”入手, 围绕这个主题制定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计划, 决定以两堂数学课为载体, 从课堂提问策略的各个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反思改进.

B篇:行动着……

(一) 计划: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1. 培训———即时即地

我们邀请市教研员给老师们作了“即时、即地”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相关理论和案例主题要求组织教师设计了课堂观察工具:《课堂提问问题水平检测表》、《课堂提问中学生行为观察表》

2. 分工———小组合作

11月20日, 学校三楼会议室, 全体数学组成员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我们决定请小组成员中的任教中年级的方婷老师和刘艳老师为我们各上一节研究课, 为老师们的“课堂观察”提供真实的素材.她们选取三年级的《认识分数》作为执教内容, 时间定在11月23日上午第三、四节.接着我们明确了小组成员进行课堂观察的具体任务.部分如下:

1.两位老师一节课分别提了多少个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效率最高, 哪些问题效率一般, 为什么? (刘老师、王老师、恽老师)

2.两位老师提问时机把握好的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在时机把握上有待商讨?为什么? (朱老师、李老师)

3.两节课中学生分别回答了多少次问题?老师反馈了几次?你认为多少次反馈是有效或恰当的?为什么? (陈老师、徐老师、张老师)

(二) 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

2007年11月21日上午, 所有成员带着观察任务和观察工具, 以摄像机、照相机等作为课堂观察的辅助工具进入了教室.“课堂提问”成了老师关注的焦点.提问的频次, 提问时机的把握, 所提问题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等都被作为重点进行了观察、记录、统计、访问.老师们在忙而不乱中审视课堂, 反思同伴的教学行为.

(三) 反思:一石激起千层浪

1. 各抒己见———激情与智慧交响

11月22日下午, 学校三楼会议室, 全校数学老师聚集一堂, 根据自己的案例报告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展开了讨论.老师们在案例分析中表现出的研究激情及深刻的见解和独立的批判精神令人折服.

观点在讨论中碰撞, 交锋, 提升, 经验在讨论中被审视, 被反思, 被分享.老师们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提问问题, 不仅有感性的生动的素材, 也有精彩纷呈的理性思辨.

2. 形成共识———开放未终结

2008年11月23日上午, 三楼会议室, 大家又集中到一起, 汇报自己的观点, 对有些问题达成了共识, 有的还在争论.例如, 老师们对“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和课堂交流中老师的反馈”达成了共识, 在“课堂提问的难易把握”上, 老师们一致认为课堂提问的难易应结合教材、结合学情从实际出发.

(四) 跟进: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在观察、分析、反思的基础上, 我们进行了又一轮的行为跟进.两位执教老师在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后,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于11月26日上午, 分别在自己的教室对另一批学生再次执教.在这次的听课过程中, 老师们对课堂观察的方法掌握得更加娴熟, 两位教师的课堂提问注意了策略的恰当运用, 问题的层次性和指向性得到了加强.星期五的下午, 从两点到五点老师们又集中在学校会议室, 开始了再度分析……

C篇:思考着……

篇4:“高校导师带教”校本研修案例

关键词:高校导师带教 ; 校本研修 ; 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11-001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以学校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为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依托,在教师发展共同体相互作用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实践与研究彼此融合的过程与活动。

校本研修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种功能,2014年我校校本研修的一个典型案例是《高校导师带教研修——初中骨干教师专业再成长的校本实践研究》。

一、我们的设想

2013年之前,我校只有1位特级教师、1位大市学科带头人、15位市区学科带头人,落后于同类型学校。而在对我校4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何建议?”的调研中,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希望得到各种更专业、更有效的教师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获得更高层次的理论指导。因此,“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再成长”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课题。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是以科研为龙头、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目标,集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教学与科研单位,于是学校想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科研学术力量,落实我校发展规划,凝聚骨干教师团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层次,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我们的方案

2013年9月,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签订了合作项目协议书。项目分两期,在三年内完成。每期华师大派出五名教授,每位教授分别带教三位研修学员。按照协议书,他们为每名骨干教师制定了培养计划与个人专业成长方案;指导骨干教师在听科研讲座或其他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完成4篇学习体会;指导骨干教师认真开好三堂课,完成三篇教学设计与课堂行为反思,从而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指导骨干教师在读书的基础上,完成两篇读书札记;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一项行动研究课题,并完成一篇教科研论文。导师来校指导每学期不少于三次,研修的平江骨干教师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学校课改和学校发展确定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期间要有研究成果在知网收录的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其读书笔记和论文以及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将汇编成集。

三、我们的收获

1.提升学校课改品味。我校的课改进入关键期,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的合作项目——高校导师带教研修,为学校的实践探索找到了理论依据,为学校的课改从更高层面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可以说是一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的深化和升华过程。

2.提供教师展示机会。在教授们的推荐下,我校教师参加了第二届“华夏杯”全国中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首届洋思高效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优秀成果展示、全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创新教具交流等,获得了五个一等奖和多个其他奖项。我校教师带着“学·教·评相融合的课堂” 研究与实践成果参加了华师大第12届国际课程论坛“指向改进的教学与评价”会议,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2月1~5日,学校成功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思练结合、学教融评——探寻苏式课堂”华师大带教骨干教师汇报展示课,这项活动为我校骨干教师提供了锻炼、展示的平台。

3.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按照研修项目的要求,在导师们的引领和督促下,学员们养成了每开一次课、每听一次专家讲座、每看一本书、每参加一次沙龙活动,甚至有时聊到感兴趣的话题后,都会总结、思考,形成文字,乃至论文,思和记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第一批研修学员基本上都是各个学科的教研组长,他们又将研修的理念、研修的习惯带到了本组,扩大了校本研修的成果。

4.提振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导师的听课、评课,学员们潜移默化地学会从理论的高度清晰地剖析一节课的得与失;通过参加导师安排的外出参观学习或研修团队沙龙活动,学员们能够在与导师的互动交流中解疑释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学员们在教学中自信心大增,大胆尝试,改变原有风格,突破固有模式,教学方法更多变,教学手段更灵活。

5.提点教师以生为本。教授们每一次踏进课堂,每一次与研修学员沟通,总是将“以生为本”放在首位,一言一行中始终渗透着对学生的关爱、关注和尊重。教授们提出课堂上的老师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游戏、辩论、竞赛换着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新的期盼,有学的动力;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探究其元认知,而非简单的批评和订正;在课堂上除了师生互动,更要重视生生互动,“学习金字塔”顶端上的“听讲”只占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自主学习。

四、我们的反思

1.调整研修节奏。纵观第一期的带教研修活动,可以看出后期活动过于密集,除了行动研究课题的结题和论文答辩外,还安排了“思练结合、学教融评——探寻苏式课堂”的课堂展示活动、微讲座、主题沙龙等,使研修学员疲于应付。针对第一期研修过程 “前松后紧”的现象,第二期带教研修活动将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2.提高研修实效。带教的五位华师大导师虽然都是国家各个学科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但他们对初中教育尤其是苏州市的初中教育课堂接触并不是很多,而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走,研修学员们希望除了得到一些宏观的指导及建设性的意见,能够和教授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让教授更多地了解初中教育的实际情况,让学员有更多机会提问、教授有更多时间解惑,以便学员获得更多、更具体、更针对性的学科指导。

3.拓展研修范围。在研修活动中,尽管研修学员获得了很多展示交流的机会,但他们更希望借助华东师范大学这个高平台,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参与观摩学习,与更多区域的优秀教师开展交流,从而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希望教授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目,组织讨论,指导阅读,来拓展研修的宽度和深度。

篇5:中小学体育校本研修案例

一、课题:

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提高体育课的价值。

二、指导思想:

以实施新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主动的发展,通过变换同一教材的不同教法,增强学生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校的体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在玩中求学,学中求练,练中求知的教学目标。

游戏的价值与意义:

1、游戏是中学体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在游戏中能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这对养成学生集体生活的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有显著的作用。另外,游戏的规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规则把活动者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可以从小培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2、游戏是由许多实际活动组成的,中学生通过体育游戏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搬运等实际活动技能,提高他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在对身体的发展方面,体育游戏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使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器官、系统对各肌肉群得到必要的活动,这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3、同时,经常改变游戏活动的各种环境条件和活动方式,提高要求,可以全面地发展中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他们判断能力、空间的本领,发展他们的思维、判断、记忆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4、此外,由于游戏带有一定的情节性、趣味性,它能提高游戏者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活泼愉快、开朗合群的个性和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等心理品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游戏目标:

1、教师根据中学生身体状况及动作发展基础,利用游戏提升中学生踢、爬、滚、跑、跳、跨越、平衡、协调性等多方面的身体功能,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促进学生体能、体格的发展。

2、在户外体育分组活动中,鼓励各年龄段学生探索不同体育游戏的不同玩法,充分发挥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教师组织与引导,让学生体会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课堂教学中加大游戏的比例,鼓励学生自编自创游戏。

5、教师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丰富体育活动内容;

6、引导学生游戏中开展“一物多玩”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游戏的改进和创编中来。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准备阶段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

2、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行家、专家指点,在此基础上作修改,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1、收集体育游戏内容资料、进行整理、创编。

2、进行研究前的问卷调查并做好统计。

3、制定计划、制作游戏活动器材。第二阶段: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积累过程性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方案进行调整。

2、按照课题方案,边研究、边思考、边实践,边反思的方法,逐步的积累一些过程资料,收集案例并写好阶段总结。

3、定期请专家做好论证工作,检验前期成果。第三阶段:

1、进行研究后的问卷测查。

2、对问卷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

3、对中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4、收集整理教师、学生改编、创编的体育游戏案例。

(三)总结阶段:

1、着手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对课题进行总结反思,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从中发现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并对其分类整理,促进课题的研究。

行动研究法:发现课题研究的或教学中的问题对问题反思后制定改进计划,并在研究中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行动中不断改进和探索,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研究法:在教学研究中找到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出游戏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事件,对其分析、研究,找出内在规律或问题原因,促进以后教学工作。

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研究中确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总体,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对数据整理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经验总结法:以教育活动实践为依据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其中规律,并进行总结,更好的改进自己的教学。

五、预期目标的实现: 通过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我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有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初步学会了“四会”。

1、会玩——学生在体育课中普遍比以前会玩。如在5分钟自锻活动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活动能力,较合理地利用场地器材,进行无拘无束地锻炼。在开展游戏和小型竞赛中(例如:我校的跳绳项目是强项,学生基本上每天在锻炼。),学生能自主结伴、自行分队、自任裁判。这种能力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

2、会选——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项目、练习的难度和练习的方法。如:在进行综合素质练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在上肢练习、下肢练习、腰腹肌练习中,进行选择;又如,在进行跨越障碍物练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障碍高度和运用相应的跨越方法。

3、会创——音乐一响,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己创想动作的能力。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学生会自主创想、徒手游戏。如“小火车”、“小坦克”、“小山洞和赛龙舟”等。他们也会利用现有的器材一物多用,多物组合。

4、会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评判他人和评判自己的能力。如:能说出哪位同学跳高姿势优美;会根据一定的标准评价自己体育成绩的优劣。高年级极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脉搏测定的方法,判断自己运动后脉搏恢复状况,判断自己的心脏功能水平。

由于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的提高,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得以显示,课堂效益大大提高,从而带动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比赛成绩明显提高。两年来,我们学校参加的市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男子篮球赛、中学生女子健美操比赛均名列前茅。

六:校本研修成果:

我校属于农村基层学校,体育器材短缺,体育设施落后,场地有限,游戏是我校学生主要课程内容。为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本学期我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寻找突破口,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加上远程研修的所学所得,使自己的提升了不少。现将我个人的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1.教学中我努力探索教学新规律,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教材,树立了优良的学风。2.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活动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活动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3.善于总结教学中的小事情,一切从小事做起,抓住学生的心理,紧紧围绕课堂教学 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学习知识。

4.在课堂教学上,多设置障碍性的游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多设置分组比赛的游戏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共同分担的思想品德。通过游戏的多样性来克服学生“小皇帝”“ 小公主”思想,使他们真正的融于到集体活动的大家庭中。

篇6:丈八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自查总结

麟游县丈八镇中心小学

关于上报《丈八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自查总结》的报告

县教研室:

为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近期我校组织人员对学校近年来的校本研修工作做了自查,现将自查报告随文上报,请审阅。

麟游县丈八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丈八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自查总结

在县教体局的指导和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下,我校开展了以“创建学习型校园”为主题形式多样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校无论是在创建学习型校园,还是在教师校本研修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观,现将近年来我校校本研修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校本研修基本概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始终把它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位置。始终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学校多次召开班子会和教研组长会议商讨有关校本研修的话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校本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并指示学校教导处要周密安排,各教研组要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早日拿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有关培训研修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丈八

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考评细则》;对于结果的评价管理,我校又制定了《丈八中心小学能级考评表》,《丈八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奖惩方案》等,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特别是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这一研修模式体现最为突出。如语文为了让老教师能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分解到了教研组,最大可能的做到人人参与研修。

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之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师德研修。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由学校支部书记做了《师德——立教之本》的专题培训,通过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高效课堂”理念研修。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县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些许的成绩,但是在目前的大形势下,我们依然需要更多的理论来作为实践的支撑,所以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结合高效课堂理念“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把此

项工作作为我们研修的一个重要方面。分别以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和走进课堂专题研讨的形势做了培训。通过培训,让全体老师深入的渗透了什么是好课堂、好教师,树立了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

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学生习作自主修改教学”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了以“减少学生错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教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

“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

篇7: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案例

一、校本研修思路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深意识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应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发展型的教师队伍。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学校构建成出一支学习型师资队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不断发展。

二、校本研修目标:

1、通过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反思研讨,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校本研修,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一支具有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型师资队伍,促进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位,树立学校新形象。

3、通过校本研修,使教师从研究者变成教研主体,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研修框架:

以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以“自身反思(发现问题)——合作交流(研究问题)——专业引领(解决问题)”为我校校本研修主要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努力做到:

1、全员教师每人都建立充实自己的成长档案,记录内容如下:一是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介绍和自我评定;二是自我发展目标和规划,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三是目标达成体系,包括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教学实践、成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四是专业发展内容,包括个人发展计划、总结和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实践内容以及成果佐证材料等。

2、学年组或教研组每月组织一次教师成长展示交流活动,并进行互评展示交流活动,促使教师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并进行评定。

四、校本研修基本原则:

1、动员性原则:全校教师都要建立充实教师成长记录个人档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协调性原则:坚持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发展为本,面向全体,突出骨干,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3、自主性原则:坚持开展校本研修,以教师自学为主,集体同伴互助为辅,强调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4、动态性原则: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教师成长的动态管理,让每位教师都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己。

五、校本研修总体要求:

1、以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着眼点,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发展为生长点,推进新课程实施与发展。

2、切实加强对校本研修的领导,制定科学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校本研究实施方案。校长总负责,教师全员参加、重反思、看实效。

六、校本研修方式:

1、校本研修方式:

①师德教育和新课程理念培训;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通识培训;③新课程学科培训;④现代教学技能培训。

2、理论学习形式:

①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自选教育理论著作进行自我培训;

②教研组或学年组为某一专题研究,进行集体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③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统一布置学习内容,进行全员理论培训学习。

3、研讨交流形式:

①以教研组或学年组为单位开展以教学反思、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研讨活动。全面推进“课标、教材、教法”三位一体的研究过程。每个教师轮流承担一专题,进行备课、上课、反思,同伴互评、相互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②学校每学期确定一个研讨专题,围绕着专题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沙龙对话或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4、专题讲座形式:

①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县教育局、师资科、教研室、教科室等)的指导,积极争取教研员、教育专家的专业支持与引领,定期为全员做讲座,提升校本研修层次与品位;

②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轮流做专题讲座;

③教学骨干做案例分析、评课、教学反思汇报。

5、组织实施:

①确定教研组或学年组、教师个人的研究专题。每周五下午为教学研究日,搜集整理问题,确定专题,组织分工。

②以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定期开展合作论坛。

③开展专题备课、课后集体研讨,做到每月一节课,一次研讨。

④定期展示教师成长记录,促使教师资源共享,取长补短。

⑤开展“打造名优、关注典型、带动整体”的名师评选工程。重视名优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承担课题研究,深入教学,真正做到“精心策划、狠抓落实、注重反思、力求实效”。

2、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化。建立各种行动研究的制度,改进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3、要加强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挖掘自身文化底蕴。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注重积累、筛选提炼,形成校本课程,创编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帮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成长、建章建制,形成“发展性奖励”机制。

5、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仲伟全

副组长:吴从祥、吴茂清、乔玲玲

成 员:陈浩、韦有强、李东、王彬、柏艳

月份工作安排:

(第一学期)

九月:

1、开展校名师评选工作。采取自愿报名,领导听课、评课、群众评议等形式,层层选拔。

2、市333第二层次优秀校长仲伟全校长作班主任讲座、研讨。主题:做幸福的班主任。

3、继续开展“打造精品课堂”活动,领导听课、评课,组织学年组教师集体评课、研讨。

4、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同年级、同学科组采用新的备课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采取的是集思广益、分工与合作的办法进行备课,同年级教师分单元进行备课,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教学。

十月:

1、组织开展新秀评比活动。从我校的青年教师中评选出教学新秀,进行表彰,同时准备参加市新秀评选。

2、青蓝课程讲座、研讨。主讲教师:韦有强。

3、继续开展“打造精品课堂”活动,领导听课、评课,组织学年组教师集体评课、研讨。

4、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同年级教师分单元进行备课,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教学。

十一月:

1、学科带头人学科讲座、研讨。主讲教师:乔玲玲

2、继续深化“打造精品课堂”活动。

3、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展示我校教师的风采和过硬的基本功。展示我校集体备课的一个侧面。

十二月:

1、学科带头人讲座、研讨。主讲教师:柏艳

2、“打造精品课堂”活动展示,精选出四节课在学校展示。让全校教师观摩、学习、评议。

3、继续狠抓集体备课活动,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使广大教师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一月:

1、学生期末测试及试卷分析工作。

2、总结工作,材料归档。

(第二学期)

二月:

1、学科带头人教师讲座、研讨。主讲教师:梁庆梅。

2、教师说课比赛。

3、继续开展“打造精品课堂”活动,领导听课、评课,组织学年组教师集体评课、研讨。

4、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同年级教师分单元进行备课,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教学。

三月:

1、骨干教师讲座、研讨。主讲教师:吴从祥。

2、“打造精品课堂”活动展示,名优教师展示课。让全校教师观摩、学习

3、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四月:

1、参加市“三位一体”研究校本教研展示与评比活动。

2、骨干教师讲座、研讨。主讲教师:陈浩。

3、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五月:

1、骨干教师讲座、研讨。主讲教师:魏静。

2、校本教研先进个人申报及评选工作。

3、学生期末测查工作及试卷评析工作。

篇8: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案例

一、开设种植园背景

1. 课程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 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以科学课为例, 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 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 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 自然即课程, 生活即课程, 社会即课程。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保证新课程实施质量的必要前提。我们在对学校的观察中发现:偌大的校园里, 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景点的布置, 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离开来”。由此看来,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 开展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 否则难以持久, 所以建设一个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校园实践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2. 学校特色发展

我校的办学特色是生命教育, 在种植的过程中, 学生能观察见证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形成生命周期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 亲近自然、尊重生命, 领悟地球生命和谐共存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植物界或整个生命世界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诱发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生命的可爱, 培养对生命的爱心和责任感, 懂得生命是多样的、平等的, 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 学生现状

城里的孩子很少接触泥土, 更不要说种植植物, 他们分不清韭菜和麦苗, 不明白什么单子叶、双子叶, 单性花、两性花, 雌花、雄花更是一头雾水。所以有必要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的过程, 理解科学知识, 了解什么绿色、无公害蔬菜;一般花卉如何管理;如何美化校园等。

二、活动内容

1. 花卉篇

(1) 播种培育花卉:凤仙花、旱金莲, 草茉莉、百日草、矮向日葵等种植及管理方法。可以盆栽也可在种植园地里种。

(2) 扦插法培育的花卉:四季海棠、竹节海棠、富贵竹、吊兰、天竺葵、长寿花等的扦插方法及管理方法 ( 适合盆栽) 。

(3) 分株法培育的花卉:粉冠军、滴水观音、一帆丰顺等培育方法和养护 ( 适合盆栽) 。

2. 蔬菜篇

(1) 春、夏、秋及过冬蔬菜的种植方法。春、夏、秋三季在园子的地里种, 冬季我们在室内种植各种芽苗菜。

(2) 如何管理园内蔬菜。

三、活动方式

我校利用校本课程活动时间每周集中活动2 次, 由笔者和另外两名教师组织活动。学校每学年都会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种植课程活动, 一学年即可毕业, 然后再招新学员。毕业时会发给他们结业证书, 他们会和自己培育的植物合影留念。

四、活动效果

1. 播种好奇收获兴趣

栽培植物是很多孩子第一次尝试的活动, 从种下一棵小苗开始, 他们就充满好奇, 便问:“老师, 我们中的植物真能开花结果吗?”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完整地体验到了种植的兴趣和快乐, 也给童年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这样甜蜜就像吃柑橘一样, 丝丝有味。

2. 播种绿色收获奇迹

揣着翡翠的绿茵, 蕴着希望的绿茵, 一棵棵幼苗破土而出。带着孩子们的希望尽情描绘绿绿的图画。孩子们培土、浇灌、细心照顾。笔者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精美的观察记录手册, 每个阶段都配有精美的卡通图画, 表格内提示孩子记录植物的芽、叶子、茎、花和果实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 并且对照观察日记的描述配上植物照片。 学生亲眼见证并记录了由种子到果实的全过程, 这是生命的奇迹, 更是大自然的神奇。

3. 播种劳动收获知识

人们常说:“书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当种子出芽长出子叶又长出真叶时, 孩子们就会问为什么植物会长出两种形状的叶子, 笔者并没有马上解释, 只提示他们去书中或上网查找关于子叶和真叶的知识。当五彩椒开花了, 孩子们又来问这些花都会变成果实吗?通过查阅书籍他们又明白什么是自花授粉。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果实, 他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收到了果实的问候又仿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4. 播种经历收获能力

璀璨的珍珠, 必然经受风浪的打磨, 才能熠熠生辉。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定是在无数次的失败后, 才能成功, 种植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困难, 经历了许多失败, 例如:催芽时, 已近停暖, 种子泡了好几天, 还是没有发芽, 是因为室内气温低, 笔者带领学生寻找办法。计算机机箱, 养热带鱼的鱼缸、成了种子温暖的家。种在花盆里的小苗刚出土不久, 有的就死掉了, 我们猜想可能是浇水过多小苗的根烂掉了, 等到小苗再次出土后, 我们更加小心翼翼呵护, 可是有的小苗还是死掉了, 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 意识到是土壤的问题, 我们又配制了不同的土质, 采取了差异法的种植。我们还尝试在育苗盘内育苗, 其实育苗盘内育苗也不是很容易, 空间小浇水多了会烂根, 浇水少了又会干死, 见光少了会像豆芽菜那样又细又娇嫩, 见光多了就要保证水量适中, 师生边实践边总结经验和小苗们一起成长。孩子们每天帮小苗追太阳, 周六、日节假日还要和教师约好来学校照顾小苗。后来孩子们惊奇发现种在花盆里的植物开花了, 可是又发现挂不了果实, 或者是花多果实少。我们发现楼房里阳光不够充足, 光照时间短, 于是孩子们每天追着阳光将植物搬来搬去。2014 年6 月10 日, 有几个孩子跑来汇报:“老师, 不好啦, 五彩椒叶上长害虫了!”观察后发现是多星瓢虫, 笔者告诉孩子们, 这种害虫会飞, 它会把卵产在植物叶子的背面, 而且会很快吃掉植物的叶子, 如不马上根治其他植物就有危险了。于是我们买来花卉专用杀虫王, 5 毫升药加500 毫升水稀释, 用小喷壶向植物上喷洒, 叶子的背面要多喷一些。连续用药三天一周后再用一次。由于发现还算及时, 害虫全被消灭了。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份礼物。每次遇到困难, 孩子们都分析原因, 寻找解决办法, 他们翻阅书籍, 认真学习, 反复试验, 仔细观察, 终于练就了“火眼金睛”。

5. 播种坚持收获毅力

让学生亲自种植, 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又培养了学生的品质, 让学生感觉到劳动的光荣和伟大, 达到育人效果。从播下种子的那一天, 孩子们就坚持观察、写观察日记, 坚持管理, 浇水、松土、施肥……他们不怕困难, 鼓足勇气, 永不放弃。

6. 播种探究收获科学

探究无疑是科学研究的核心, 种植活动恰似学术研究的情境, 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资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 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发展情感, 培养创新。当植物的种子开始萌发之时, 一粒粒科学的种子正悄然地播撒到孩子们的心中, 它也将发芽, 生长, 开花, 结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第二个袁隆平、竺可桢、达尔文也可能就在他们之间诞生, 他们将承载着中国的希望, 走向科学的殿堂。

7. 播种种子收获果实

每年春天, 带领孩子们播下一粒粒种子, 或是扦插、培育几种花卉, 于是孩子们辛勤耕作, 洒下汗水, 用爱心浇灌。终于看到精心培育的小苗舒枝展叶, 开出艳丽的花朵, 结出香甜的果实。我们眼看着一颗颗果实由翠绿色逐渐变成橙红色, 都有要尝一尝的感觉。孩子们心中涌动着阵阵自豪和喜悦, 笑脸如花, 心情似果。我们的园内种有大、小番茄, 小萝卜、花生等疏果, 来我校参观的领导和老师边品尝边说, 这样的种植实践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我校学生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植物栽培实践活动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笔者也曾作为教师代表, 对全市教师汇报交流活动心得。这是丰收的果实, 快乐的果实。

五、下一步发展设想

学生活动的那么好, 一定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如果请家长也参与活动效果会更好。平时的节假日和寒暑假请家长当志愿者带领自己的孩子到学校管理花卉和绿植。到时发给他们胸卡、记录手册等, 分组到学校来活动。

上一篇:雪为主题的初中优秀作文下一篇:新教师岗前培训开班典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