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2024-04-20

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精选6篇)

篇1: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郭家桥中心学校:陈学福

为学习借鉴华北地区新课改与课堂教学先进工作经验,推进我区中小学新课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吴忠市教育局派出了以教研室刘学忠副主任为团长,各中学业务校长、教务主任、教研员等20人参加本次研讨会。本人受学校指派,于10月15日至19日赴天津市,就新课改与课堂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专题学习纪要、实地考察天津鉴开中学、启示与思考四个部分总结汇报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全国初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谐教学研讨会暨天津市东丽区课题研究展示会”是由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主办,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承办。共有全国12个省市500多名代表参加。新课改与课堂教学工作考察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天津市的学校在新课改与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念、环节与细节,以及基于课堂改进计划的高效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从而反思总结我们自身在教学常规方面的问题与不足,科学制订今后我们学校教学工作的思路与措施。总的来说,收获很大。对先进地区学校的办学思路与教学教研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们下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专题学习记录

2009年10月17我们教学管理研修班学员在天津市东丽区鉴开中学参加“全国初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谐教学研讨会暨天津市东丽区课题研究展示会”活动,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作了“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个问题”的专题报告,《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主编赵小雅,《中国教师报》驻天津首席记者房涛到会祝贺并做大会发言。天津市东丽区数学教研员贯忠喜、山东省高青县教研室董林副主任等做了典型发言。部分学校介绍了新课改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分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五个学科进行说教材活动;18日下午语文、数学、英语分学科开展了“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19日,在刘主任的积极联系下,我们专门考察了鉴开中学。

在活动中通过“说教材”和画“知识树”,“同课异构”,活动展示,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为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制作知识树——说教材——同课异构——课例分析”,为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和教的怎么样”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实地考察天津鉴开中学

10月19日上午,研修班全体学员实地参观考察天津鉴开中学。天津鉴开中学创办时间短,2005年3月由原来近郊一所中学翻建,目前是天津市东丽区一所现代化高标准初中学校。校园占地近两百亩,建筑简洁明快,环境优美,拥有标准足球场、运动场、大会厅、图书馆以及公寓式宿舍楼等高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并建有实验室、实验走廊、现代化的生化实验楼、等大量学生自主活动和实践创新的场所。

“尊师重道,爱众亲仁”是这所学校的校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58人,还有一批在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多语、双语、竞赛辅导等方面教有所长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鉴开中学除了硬件设施、教学水平让我羡慕外,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鉴开中学的德育搞得非常好,学校是无烟学校,学校德育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特征。我认真观察学校的走廊,布置别致,有绿色盆景,学生实验标本、钢琴等设施。学生随时使用,无人看管,但无损坏,而保持整洁,每班都有班训,任课教师情况及学生情况登记牌,学校走廊无喧哗,学生活动有序。据校长介绍鉴开中学是天津德育教育示范学校。

鉴开中学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公民意识、领导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谦谦君子、大家闺秀。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德育课程化的探索实践,已初步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学科知识类课程、规范礼仪类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活动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同时学校注重德育实效性,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坚持校内值日周、下社区做义工等。学校倡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发挥特长,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学校实验室、各种功能室、备课室等设施齐全,图书室、活动室利用率高,教学仪器、设备档次高,应用效果之好,令人赞叹。

四、思考与启示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上一个台阶,需要在文化精神和制度引领、办学规划、师资队伍培养、常规工作的目标细化、常态教学管理、学生习惯培养、团队执行力等诸多宏观、微观因素下大功夫。在运行机制上协调一致,全校一个步伐、一种声音,全体成员讲拼搏、讲奉献、讲团结、比态度、比实绩、比能力,团队精神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人生信念和团队目标的实现。

思考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师生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一位优秀的校长就会诞生一所优秀的学校!天津之行再次印证了这句话。作为学校的的引路人要有自己管理学校的理念,应有人格魅力、管理水平和躬身实践的能力,能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全体教职工中去,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文化是制度之母,没有良好的文化作前提,再好的激励制度也会有疲软的一天。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从建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入手,因为它能靠自身营造出来,健康的舆论氛围也能有力的推动教师在工作上自发的赶、比、超,能促进学校制度的生成和执行,更能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沉淀。

思考

二、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管不好的教师,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领导班子首先要形成合力,统一思想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用人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的建立,促进教师形成团队精神,促进教师加强合作,促进教师比学赶帮。其次,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第三,全体教职员工用心钻研每一个育人和教学的环节!真抓实干,真心为学生服务。

启示一: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精彩

在管理上集思广益,工作上深挖细抓,凡事皆成教育,处处都可成为亮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不做不动脑筋的事,不做应付检查的事,突出实效。实用的都是简单的、朴素的。如果每个管理者都有洞察力、用脑思考有深度、用心做事不拖拉,避免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流于形式,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彩,自有一种憾人心魄的力量!

启示二: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这次考察学习中发现:先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是什么?应是学生身上和学校教育最为缺乏的对学生持续发展有益的教育。我个人认为无论从现实的缺失,还是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阶段特点看,中学段应重点强化习惯养成和规则培养。习惯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而是引导其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不是为了塑造听话的动物,而是培养个性和集体属性一起飞扬的未来公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过程。我们始终认为以“教学和育人为中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启示三:锻造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教育九大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在天津鉴开中学体现的尤为明显,考察的鉴开中学的教师少有闲谈,多见埋头批改作业;少有怨天尤人,多见面含微笑、平静中带着一丝愉悦„„反观我们地区,工资上涨的速度远没有责任心下滑的速度快,面对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现状,面对无法大

动的人事局面,如何锻造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所有管理者面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启示四:要使课堂高效。必须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当是:要让学生学到哪些知识;用什么方法获取知识;用多长时间获取这些知识;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只有明确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才可以明确自己教学的效果怎么样,才能进行有目的的改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其实,学什么,怎么学,是次要的!我们也无法深入的去探讨、交流他们在具体环节上的操作,重要的是开拓了眼界,打开了思路,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怎样做的更好。2009、11、6

篇2: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赴天津职业大学考察学习报告

榆职院赴天津考察组

为了学习借鉴同类院校先进的办学经验,深化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我院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年5月16日,党委书记张耘、副院长辛田、纪检书记马海树、教务处杨小鹏、王庆喜一行5人对天津职业大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学习。通过听取情况介绍、面对面交流和实地参观,了解了这所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思路、办学举措和办学特色。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和感受

本着“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2006年12月,天津职业大学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契机下,举全校教师之力,全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社会服务等,创新了“课证融合”、“基于教学工厂理念”、“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该校有335名教师、339门课程通过教学能力测试;有1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34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2009年10月,该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的示范校验收。

我们强烈感受到他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们在以下方面付出的大量心血和开拓性工作密不可分:

1、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

天津职大的同行们为了 “课程体系改革”连续九年假期没有休息。他们倡导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思想,在广大教职工中牢固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凝聚人心齐心协力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对于课程体系改革高度重视,全校教职工全力以赴,从领导到部门没人推诿。天津职大的思路:学校建设要按照“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内涵建设超前一步,发展速度领先一步,硬件建设看远一步”的建设要求,形成“一体到位,两翼配套,三环推进,四方联动”的建设格局,在他们的8个重点建设专业中,有几个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天津职业大学是老牌学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迎难而上,利用九年的时间,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切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主导、以知识够用为原则对教育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姜大源说:“课程始终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始终是关键。”天津职大非常重视课程改革,重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实施课程设计与标准制定等工作环节中,最大限度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实践要素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则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培养方案实施整体变革,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设计达标的验收活动。从2008年到目前为止,该校所有专任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测试,其中339门课程通过验收,涉及教师330多名。凡未通过验收的教师一律重新补课重做,申请二次达标。

在完成重点专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对240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单元设计进行逐一说课、讲评,突出板块教学和实训教学。虽然付出很大,但课程建设效果明显。

3、高度重视办学理念和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和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天津职大认为“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他们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引领、激励、促进作用。除了大力改善校园环境、提升人文品味之外,他们还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提炼和诠释。如把“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和“强调技术、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全面发展”二十个字的办学思路溶入到每一个教师的思想里,给参观者也留下印象深刻。二是结合不同的环境,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在校园内,凡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都有切合环境的标语、名言、警句或人物字画。如办公室里有“多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实训场所有“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等。

4、大力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为教学管理规范化提供有力的平台。

他们创建了“六项目”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就是把教学管理归纳成六大类,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改革工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作项目、教学专项建设工作项目、实习实训工作项目、学籍学历注册与专项考试工作项目、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项目等六项,每个工作项目都设计了工作流程。这个做法,使得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扯皮等现象。

该校的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各种资料的填报都采用了数据平台,同时通过平台进行教学管理,教务处应用正方的教学管理软件外,还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了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系统等一系列实用的管理软件。

5、努力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合作模式。

在产学研结合上,积极开展了有益的探讨,按照“建设一个专业、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该院探索出了一套以“依托行业、紧邻企业、市场机制”为特征的“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例如,其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将学院原来的实验室和实训场所与民营资本、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及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一套产学研合作模式在该校运作得比较成功,不但使学生的实训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创造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6、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天津职大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教职工待遇入手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保证了改革的平稳顺利实施。一是开展该校第四聘期全员聘任工作,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了《天津职业大学第四聘期全员聘任实施意见》,第四聘期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聘期为三年。施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等特聘制度,即符合《第四聘期教师岗位聘任实施细则》中低职高聘条件的教师,可低职高聘;第三聘期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岗位调整的,只能调整到非教师岗位;岗位未做调整的人员,予以高职低聘。二是加大“双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和到工厂、公司、企业实习提高,取得“双师”资格和提高施教能力,在经费、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障和激励;另一方面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甚至熟练工人承担学生实训教学任务,弥补实训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三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在全国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开展教学指导,在提高学校教师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二、考察的启示和建议

虽然这次考察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因此,根据天津职业大学的经验,结合我院实际,现就我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校区工程建设,扩大办学规模。高职教育必须走规模——质量——效益之路,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规模也就谈不上质量。考察的天津职业大学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筑巢引凤,先建设后发展,边建设边发展。因此,我们要举全院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加快校区建设力度,尽早完成校区二期工程建设,为扩大办学规模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层次。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和践行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引领全院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其次,要结合我校的特点,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并使学生在校园就能直接感受和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倡导和形成“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进入职业市场作好准备。第三,要通过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规范办学行为,弘扬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增强教职员工的凝聚力,激励学生成人成才。

3、继续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充分发挥我院为新建院校中的“新”这个优势,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同进,大刀阔斧的进行教学改革,坚决压缩基础课和理论教学,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并尽量使理论、实训教学靠近生产、服务一线。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要明确课程建设与改革在整个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地位。首先高质量地做好一些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适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课程改革项目中,也应像天津职大一样,最大限度地融入产业、行业、企业和实践的要素;还可以借鉴天职大的经验,在教师中开展全员聘任工作,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施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等特聘制度,出台教学能力测评的规则与制度,以推动工作以更重实效的方式进行。

4、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训管理水平。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我们不但起步较晚,而且特色不够鲜明,使用效益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优先保证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借鉴外地的经验,创造出适合我院的管理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5、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学院办学水平。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先行借鉴一些职院的经验,结合我市地方经济的特点,尝试创办一些校企结合、教学生产并重的股份制合作公司(企业),如模具加工、采煤设备零部件生产、电气维修、工艺美术设计、幼儿园等。在做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同时,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把企业和部门的行业标准引进到培养计划中来,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产学双赢,并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证提供方便。

6、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和推进我院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梯队结构、学历结构,加快技术应用领域带头人培养的同时,切实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一是有组织、有计划选派处室、系部负责人到国家级重点高职院校学习,进一步提高我院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力度,鼓励他们到行业、企业和实训基地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取得“双师”资格,使大多数教师既能在课堂上教学,又能在工厂里做事。三是聘请校外专家和知名教授到校兼职和讲学,不但增强办学针对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且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学校的声誉。

篇3: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一、“三大工程”打造西青区实验小学精彩教师团队

西青区实验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特色鲜明, 学校实施“三大工程”, 打造精彩教师团队。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全面实施园丁工程

园丁工程面向全体教师, 每学期都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员性培训。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抓师德。首先, 学校通过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伦理道德、心理健康、师德典型事迹, 教师的依法治教意识、育人为本意识、教学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 聘请天津市德育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为教师做师德系列讲座和教师的形象与修养的指导, 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学校以“正师风、铸师魂、正行风、树形象”为宗旨, 开展了丰富多彩且实效性明显的系列师德活动。如在学生、家长中开展“你 (您) 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的问卷调查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 在教师中征集教师禁语和教育艺术语言, 对评选出的禁语和艺术语言统一打印, 在办公室张贴;先后进行师德大家谈“如何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演讲比赛;评选校园师德标兵, 通过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 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奉献精神, 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称赞。

二抓业务。首先是抓好开学前的培训,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 通读教材及教学参考, 明确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再由教师承包单元, 写出本单元的教材分析, 召开教材分析会。如本学期, 实验小学在开学前请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所长为全校教师进行“利用知识树说教材”的专题讲座, 教师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使教材分析会真正落到了实处。学校引领教师读好“三种书”:即饭碗书———教材和教参;继续教育用书———课标、教学期刊、教学杂志及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学信息;营养书———文学类、自然常识类、社会科学类书籍, 增强教学底蕴。其次是充分利用全体教师会的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如上学期围绕“课堂文化建设”这一主题, 进行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若干因素的分析》、《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多角度课堂观察》等培训。使教师在“学”中“思”, “思”后“做”。第三是采取“请进来零距离指导, 走出去开阔眼界”的富脑形式, 请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市区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 教师将学到的理论结合教学实际展开讨论与交流。

2. 重点实施青年教师“643”成长工程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 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实验小学实施“643”成长工程。

6即“六个一”活动:每天写一篇钢笔字、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教学日记、每月读一本教学杂志、每月上传一篇教学博文、每学期做一节研究课的六个一活动 (每学期不变, 每项都有专人负责) 。

4即“四项比赛”:说教材比赛, 教学理念及教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钢笔字、粉笔字比赛 (每学期比赛主题不固定, 如还有精彩课堂教学比赛、学术论坛等) 。

3即“三个集子”:编辑《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学案例集》三本集子 (每学期不变) 。

3. 有计划地实施名师工程

名师是名校的基础, 根据学校各学科实际情况, 将45岁以下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市区校级265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召开专题会议, 制定培养方案, 提出具体要求:每月一篇教学杂志读后感、每学期做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至少主持一次大学科组主题教研、每学期对校级以上课进行指导、创建个人博客。学校还为骨干教师订阅了相关学科的杂志, 鼓励教师接受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倡导多读书、多实践、多研究、多观摩、多交流、多积累、多反思、多总结、多创新、多出成果, 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名师队伍。

二、“绿色生命教育”全面构建杨柳青一中“绿色生态校园”

1. 绿色人文管理激发教师的职业激情

首先, 绿色人文管理弘扬工作主题, 即“主动学习, 深入研究, 共同发展”。

学习从“读书”开始。朱永新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 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 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于是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蓬勃展开。从学校每月送书, 到教师主动借书、买书, 再到师生相互传书, 共同参加读书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撰写教育随笔, 分享阅读收获, 记录幸福轨迹, 读书活动在杨柳青一中蔚然成风。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 “读书伴我成长”成为师生共同的心声。

其次, 绿色人文管理形成了“三种职业常态”, 即“学习研究”常态化, “创优课堂”常态化, “精细管理”常态化。学校坚信“天天都是发展之时, 人人都是发展之人, 处处都是发展之地。”

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天手里要有一本书”, 从《名师成长》到《有效教学》, 从《给教师的建议》到《杜郎口旋风》, 2008年到2011年, 为了浓厚“学习研究”氛围, 学校为每个教师购买了30余本教育类书籍, 几乎每月一本书。学校现在的每一天, 至少都有一个学科组在搞全体教研, 每一天都有干部和教师在下班听课, 每一天各办公室都有评课, 都有讨论。

学校每学期要开展各种课型观摩比赛, 如“亮相课”“研究课”“示范课”“精品课”“特色风采课”等百花齐放, 由于安排紧凑、系列明确, 使得每一天的“家常课”都得到熏染, 有滋有味, 新意不断。2011年春天, 学校还创造性地开设了“课改大讲堂”教学研讨特色空间, 每周都有一名教师展示教学改革新成果, 每周都有校际间“同课异构”双向研讨, 每周都有至少一位学科知名专家做精彩的现场点评, 随着课改大讲堂活动的逐渐深入, 学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朝着专家型教师发展。

学校管理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 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 人人都管理, 处处有管理, 事事见管理, 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学校每年给教职工体检, 每月举行生日聚会, 给每位教职工送生日礼物, 每月送给教职员工一本书, 组织教职工每天进行阳光体育锻炼, “元旦”举行教职工大型艺术年会, 慰问班主任家属, 组织全体班主任、高三教师外出学习考察, 节日看望退休教师, 救助生病、住院教职工。这些举措使全体教职工感到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幸福。目前学校已呈现出蓬勃向上, 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每天都有变化, 每天都有创新, 学校的生机活力形成发展的合力。

2. 绿色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每个生命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从开发心理潜能入手, 发掘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就能唤醒、激发、孕育生命成长的力量。这是设计绿色生态课堂的指导思想。

遵循绿色生命教育理念, 学校提出“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的教育思想。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逐步形成了“四五四”生态化课堂。“四五四”的主要内容为:有效教学课前“四问”、有效教学课堂五个环节、有效教学评价四个特征。课前“四问”指: (1) 我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 (2) 我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 (3) 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 (4) 我怎么知道教学达到了我的要求, 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要求?有效教学课堂实施五个环节指: (1) 衔接导入 (2) 情境体验 (3) 互动交流 (4) 反馈总结 (5) 拓展实践。有效教学评价四个特征指: (1) 生命特征 (2) 开放特征 (3) 反思特征 (4) 流畅特征。

3. 绿色情感德育绽放学生的生命光彩

学校德育立足于学生成长需求, 努力让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走进心灵深处。情感体验德育模式包括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角色体验、劳动体验、生活体验、道德体验、审美体验、挫折体验、成功体验11项教育内容, 形成了高一年级“生活德育”、高二年级“叙事德育”、高三年级“生涯教育”的教育层级。通过触动和感动心灵、开启和走进心灵、强化和激励心灵、感化和引导心灵, 让学生主动“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承担生命”, 让绚烂如花的青春生命美丽绽放、健康成长。各项活动精心策划、有效实施、精雕细节, 保证教育效果。丰富、开放的“社团部落”激发学生生活的激情与乐趣。“阳光使者”心理社团是学生健康生活的有效帮手, “龙吟斋”美术社团描绘学校文化建设的美景, “柳青春韵”艺术社团张扬“90后”年轻人健康、个性的风采, “阳光体育”社团的专项活动活跃了校园生活, “新晴朗”校刊编辑组用阳光的情感与另类的笔墨架起师生、亲子和同学间沟通的桥梁。

三个月的学习、考察, 让我们看到了天津教育理想的境界, 也看到了海南教育真实的距离。因为有了距离, 我们才会不断去追求;因为有了理想, 我们才会不断去奋斗。只有不断追求和奋斗, 我们专业发展的道路才能渐行渐远……

篇4: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按照部署和安排,研究班在德国期间,共计完成了32个单元的培训任务。我们系统学习了德国社会和经济体系概况,德国的教育体制概况及其法律背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政府、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德国品牌声誉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高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模式等,专题讲座共64个课时;研究班一行先后访问了柏林州政府教育、青年与科技部,柏林职业教育新科目鉴定机构(ASIIN),杜塞尔多夫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等3个政府部门,以及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ZWH)和杜塞尔多夫-勒沃库森工商会等2个行业协会;先后实地考察了柏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Martin Wagner职业学校、德国铁路(DB)培训学院、柏林工程应用科技大学、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6所学校,以及德国技术信息、工业电子和能源管理能力培养中心,柏林手工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德国供暖空调手工业联合会(SHK)柏林分会培训中心等3个培训中心;同时,研究班学员还与德国的官方代表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班做到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管理严格,学习扎实,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

二、主要收获

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世界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和“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主要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两种教材,即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条例来组织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所在州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两类教师,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德国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1.深刻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占40~50%。德国把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在德国,从总理到一般百姓,无不重视职业教育,能工巧匠备受尊重。据了解,德国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都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2.熟悉了德国的教育,特别是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政府视职业教育为一种类型教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灵活开放、层次分明和针对性强的特征,被称为“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充分发挥了沟通初级教育、高等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德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类学校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就业导向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另一类是“立交桥”式的专科高中,职业或技术高中,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类学校也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专科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另一类是典型的职业型高校——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是“双元制”模式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德国的各类教育之间可灵活互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都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

3.了解了德国政府、行会和企业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和作用

德国的政府、企业与行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一是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负责建立和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框架,授权给行业协会、企业、工会和政府机构,将职业教育纳入到中等义务教育范畴,在公立职业学校提供“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二是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到受教育者的培训,从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直至培训的物质设备的配备等,基本上都由企业负责,企业直接决定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三是行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监督、管理和协调作用。行会负责为教育企业提供咨询,为教育企业的教师提供培训,对企业和企业教师进行评估、认证,监督企业开展教育,为企业招收受教育者提供支持,组织中期考试和最终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调解受教育者与企业间的纠纷等。

4.认识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德国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为成功的国家。德国的主要行会机构有300多家,各个行会基本都设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本协会辖区范围内与职业教育有关的重大事项,以此建立了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德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双元制”模式实现的:企业依据教育合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的实践训练,并支付给学生生活津贴;职业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为学生免费提供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州政府为公立职业学校提供财政支持。

5.体会到了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与其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密不可分的。德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师遴选、入职、晋升、培养、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兼职、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德国很重视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应聘教师经过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免交社会保险。

6.认识到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相当完善,在立法体制方面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在为学徒工提供合法培训条件方面有《青年劳动保护法》;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有《企业基本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有《培训员资格条例》等。德国通过实施严格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和学校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局面。二是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德国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由公共财政和企业共同资助。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类行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共涉及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培训工种。四是建立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制度。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操作实践技能,30%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

7.感受到了德国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德国人严谨认真、遵守纪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德国很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企业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还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学校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理论教育,也开展职业意识和素养教育,并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中德不同的工业背景和文化土壤,我们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不能不经选择地移植,而是应取其精华。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的体会和我省职业教育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对教育工作的呼唤和期盼,更是助推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特别是对我们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来说,职业教育更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真正解决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强省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当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2.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借鉴德国的经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健全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等工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办学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建议省政府出台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激励政策,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府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行业组织应履行发布行业人才需求的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3.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议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等得力措施,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使中职学校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二是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部贯通。

4.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严格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5.加快推进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建议加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力度,并将其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在经费投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要调整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招生计划。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要制订有效措施,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6.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议修订《河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长,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三是加快推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四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7.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建议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境)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和实施办学项目。三是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培训。聘请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到我省任教。

篇5: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一、各保税港区(保税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关于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1.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做法

由XX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规定》,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与天津东疆港区管理委员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对东疆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及毗邻的20平方公里区域实施统一的行政管理。XX市现有50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中,涉及东疆保税港区的210项全部下放,参照天津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做法,不需另行下文明确,除环保强制审批外,基本做到了“东疆的事东疆办”。

2.天津港保税区的做法

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为XX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统一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保税区管委会根据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权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和调整行政管理机构,赋予其相应的管理职责。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行垂直领导的机构外,市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向保税区派出机构。根据《条例》,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享受省级行政管理、审批权限,不需另行下文明确。

3.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做法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目前仍适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山东省青岛保税区管理条例》。根据《条例》,青岛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是XX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实行独立核算的财政收支管理,负责审查批准保税区内的投资项目。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可以在保税区设立机构。

4.洋山保税港区的做法

洋山保税港区因管辖范围涉及XX市、浙江省两省市,XX市以政府令(第63号)的形式颁布实施《洋山保税港区管理办法》,由XX市组建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XX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XX市XX区人民政府和浙江省XX市人民政府参加,在洋山港区建设省市联合协调领导小组指导下,统一负责保税港区的日常事务管理。

11月1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行政事务。

5.海口综合保税区的做法

海口保税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代表XX市人民政府对保税区的行政事务实行统一管理,行使对计划、财政、工业、外经、外贸、土地、规划、房产、工商、劳动、人事、公安、环保及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协助海关、税务、金融、保险、商检、卫检等部门在保税区内办理有关业务。

20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口保税区区位调整至老城经济开发区内并设立海口综合保税区,面积为1.93平方公里(扣除绿化、道路面积)。为充分发挥海口综合保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原海口保税区所在的区域仍由综合保税区管理,另外还新增500多亩生活配套区和30平方公里的发展腹地。

6.洋浦保税港区的做法

洋浦保税港区是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在行政管理体制上适用《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条例》,没有另行制定管理办法。根据《条例》,海南省人民政府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洋浦管理局),代表省人民政府对洋浦开发区及省人民政府划定的邻接海域,实施统一管理,省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XX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使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权,委托洋浦管理局行使有利于洋浦开发区发展的,应当委托洋浦管理局行使。为了协调洋浦经济开发区与所在的XX市的关系,管理局工委书记丁尚清同时担任XX市委书记。

(二)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问题

1.东疆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洋浦保税港区均采用部门预算的方式解决办公经费、人头费问题,不是一级财政。东疆港区是由天津港集团投资建设,根据XX市政府与天津港集团签定的协议,在以前,东疆港区(含东疆保税港区)产生的税收全额返还天津港集团,返还后,首先确保管委会人头费、办公经费及各联检单位的经费,然后再用于东疆港区内企业的扶持、基础设施的维护以及开发建设。洋山保税港区管委会每年多万元的预算只能解决办公经费、人头费,没有支持企业发展的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成立后,设立一级财政,可望解决长期以来阻碍洋山保税港区发展的资金问题。洋浦开发区在财政管理方面保留一级财政,财政收支不列入省本级。省本级预决算报批时,附列洋浦预决算。

2.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沿用青岛保税区的做法,设立一级财政,享有相对独立的财政管理体制,保税区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与市财政按5:5的比例分成,保税区开发区的投资全部自行负担。

3.天津港保税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均设立一级财政,天津港保税区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与市财政按8:2的比例分成,海口综合保税区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额上缴XX市财政,然后由市财政根据需要返还。

(三)关于项目申报审批等问题

各保税港区、保税区均享有省级审批权限,所有项目的审批手续基本在区内办结,各地均建立完善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并在网站、办证大厅上公布,各区还设立企业服务处(上海综合保税区)、企业全程服务局(青岛保税港区)、企业服务局(天津港保税区)等机构,全程帮助企业办理申报、审批、注册等事项。青岛保税港区为解决企业在注册过程中产生的疑虑,同时也为愿意自行办理企业注册手续的广大客商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规则,制订了《青岛保税区项目全程免费服务指南》,详细列出注册所需的材料、负责办理部门的.名称、联系电话、费用,让客商一目了然。

对于申请购地的企业,为了防止圈地行为,各地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处理办法。东疆保税港区建立专家组评估制度,对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税收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对重大项目,管委会采取联席会议的形式,共同审理;控制企业以购得的土地进行抵押贷款;对大块用地实行分期供给,不一次拨付。青岛保税港区的土地强度标准为500美元/平方米。海口综合保税区聘请专家制定入区项目评价方案,从海关规定、产业政策、投资效能、外溢效益、科技含量、环境保护、财税贡献等七个方面来评估项目入区的可行性。洋浦经济开发区制定了招商引资项目评估体系,从投资项目的落地可行性和洋浦收益度两大方面进行评估;每个方面由多个具体要素构成;每个要素依据洋浦和所属产业的现实情况,以及参考以往经验,设定相应得分;所有得分相加即为招商项目的最终得分。

(四)关于土地开发、出让问题

东疆保税港区是从海上吹填而成,天津港集团作为业主办理用海手续,并作为土地一级整理商办理大土地证,具体项目用地转让要进行招拍挂。

青岛保税区、海口综合保税区的土地由政府划拨,由保税区管委会运作,具体项目用地转让要进行招拍挂。

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基础设施的开发主体为上海同盛投资(集团)公司及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其中上海同盛投资(集团)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土地开发。建成后资产也归属为这两大集团,由这两大集团负责运营管理。

洋浦经济开发区(含洋浦保税港区)的土地目前由独立于开发区的海南发展控股公司控制,每亩土地转让价为25万元,若招商项目用地转让价低于25万元,由开发区财政负担差价。目前,洋浦开发区正在争取将土地转为管理局自己控制负责。

(五)关于优惠政策问题

除了国家给予保税港区、保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外,各地都在项目用地、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入区企业优惠,如减免税收地方所得部分,对重点项目用地进行补贴、对重点产业进行财政扶持等。各地目前倾向于采取大项目一事一议的方式,不再出台普遍适用的优惠政策。

(六)关于保税港区后勤保障、生活管理问题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东疆保税港区开发建设股份公司”负责东疆保税港区办公场所、监管设施、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具体模式为:“东疆保税港区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基础设施维护内容(办公楼日常物业管理、绿化维护、道路给排水、电气系统等)分别通过招标由各专业公司进行承包。

食堂的管理由“东疆保税港区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给专门的公司负责,保税港区管委会及各联检单位工作人员的伙食补贴由管委会通过往饭卡发放伙食费的形式实现。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会下设机关事务管理局,由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对保税港区基础设施及办公场所、食堂等进行管理。

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基础设施维护及办公场所建成后资产归属于上海同盛投资(集团)公司,由同盛集团负责设施养护及办公场所的物业管理,食堂由同盛集团向外招标,洋山保税港区管委会每月给予每个工作人员相应的补助。

洋浦开发区管理局由办公室自办食堂,补助和个人负担相结合。

海口综合保税区由下属开发公司办公室自办食堂,中午免费提供午餐,早餐自负。

(七)关于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情况

此次考察活动重点考察了天津整车进口口岸的建设情况。天津新港是我国指定的七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之一,多年来在汽车仓储、物流、展示、贸易等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汽车贸易集散基地。

目前,天津进口汽车经销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保税区国际汽车城和空港国际汽车园。天津滨海国际汽车城总占地约5.5万平方米,展馆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有103家汽车经销商进驻,销售一些国内品牌厂家难以国产的高端的车型,比如宝马5系以上的车型,高档、大排量suv以及悍马等品种。

天津空港国际汽车园于6月25日成立,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好的汽车市场。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汽车进口口岸只能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汽车品种,分批量进口(行业内称为“中规车”)和小批量进口(行业内称为“非中规车”)两种形式。

此次考察也了解到,自从汽车实行落地征税的政策后,我国汽车的进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上海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依托保税区“免税、免证”得天独厚的优惠政策而建,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进口汽车交易中心,、,达到年1.5万台的交易量。然而在开始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之后,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汽车须直接在口岸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而不得在保税区存放,这就是所谓的“落地完税”政策,这一政策使得保税区失去了“保税”的优势,外高桥的进口汽车交易也因此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这个“永不落幕的万国汽车博览会”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最终变身为上海口岸二手车交易市场。

大连口岸进口汽车数量也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有二:其一,20,我国相继出台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实施细则》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及进口汽车落地完税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众多中小型汽车经销商拒之门外。其二,许多进口畅销车型实现国产化,且相对进口车来说价格极具吸引力,使进口汽车特别是小轿车的市场空间进一步缩小,对进口车的替代作用十分明显。

(八)关于离岸金融开展情况

入驻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有资格开展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有两家,分别是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其中招商银行仅派一人负责业务的接洽,不开展实质性的银行业务。浦发行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内业务开展并不理想,存贷款市场占有率不到5%,离岸帐户仅有2个,开展的主要离岸业务主要是保税港区内企业的客户的货款结算业务,无贷款业务发生。

入驻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有资格开展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仅有浦发银行一家,作为专门服务于上海XX区的地方国资委控股银行,浦发行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约为45%左右,离岸帐户约有30多户,开展的主要离岸业务主要是保税港区内企业的客户的货款结算业务,无贷款业务发生。

(九)关于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情况

考察团在天津港保税区重点考察了的海伟酒类交易市场。海伟酒类交易市场是保税区及相关部门重点支持发展项目,设于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原址四楼,由保税区管委会无偿提供1500平方米的办公区和3000平方米的展示厅。实行会员制经营模式,统一通关、统一检验检疫、统一经营管理,向全球酒类在保税区内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贸易等提供专业和先进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及市场相关配套服务。其会员企业在进行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贸易等经营活动时,将享受分批出区集中报关、快速商检、财政奖励等优惠政策。据介绍,该市场在天津已发展会员8家,每家会员均代理上千种品牌。

考察团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重点考察了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该市场创设于,是国内第一家国际橡胶交易市场。市场采用电子商务方式,即期现货交易模式和中远期交易模式相结合,打造起全新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目前市场已累计发展会员1000多家,其中国际会员80多家;天然橡胶累计成交587万吨,成交金额117.7亿美元,进口天然橡胶数量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作为中国进口天然橡胶最大集散地,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橡胶交易市场以“美元挂牌、保税交易”模式运作,网站定期发布权威研究报告。目前,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进口天然橡胶交易价格获国家海关总署价格信息中心认可,该市场天然橡胶即期、远期报价将作为中国海关进口天然橡胶征税的一级参考价。此举标志着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与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期货交易所成为世界三大天然橡胶交易中心、定价中心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真正形成。

二、几点建议

(一)关于管理办法、优惠政策等问题

1.管理办法:建议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尽快商自治区法制办研究制定,争取在第一季度内上报自治区政府审批颁布实施。

2.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优惠政策已经自治区政府领导同意,建议尽快以管委会名义印发执行。

(二)关于项目审批问题

建议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参照其他保税港区的做法,按法律法规的要求理清各个环节,制订项目审批办法,尽快对外公布实施。

确定招商项目设门槛、堵后路的原则,防止出现企业圈地的行为。

(三)关于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问题

国务院已明确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列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议尽快开展可行性研究,争取汽车交易厅、汽车检测线、汽车仓库、堆场以及滚装码头或滚装设施年内基本建成。

(四)关于洋酒交易中心建设问题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具有建成西南地区洋酒交易中心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建议尽早开展可行性研究,争取上半年启动建设洋酒展示厅、恒温仓库、灌装车间等,力争年内建成。

(五)关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问题

建议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尽快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探讨钦州保税港区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争取上半年正式开展交易业务,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逐步形成。

(六)关于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问题

1.建议尽早研究内外贸货物同船同港的技术、实施方案,争取南宁海关早日批准实施。

2.建议争取国家给予“汽车保税”政策。

为学习借鉴省内先进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加快推进我州医药产业发展,州经委医药食品办、州委办综合三处组成联合考察组,于11月26日到29日,先后赴XX市、XX市两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延边与两地医药产业发展的比较差距

延边医药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通化同起步,略早于长春。但近十几年来,延边医药产业发展明显趋于缓慢,与通化、长春的差距日益扩大。在两地考察期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两地医药产业的强劲发展态势,并被延边与两地的巨大差距所震撼。

——从产业发展规模、速度上看,两地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已把延边远远甩在后面。20,通化、长春、延边医药工业产值分别完成95.5亿元、87.6亿元、19.7亿元,销售收入完成71.4亿元、77.7亿元、18.3亿元,利税实现11.7亿元、8.7亿元、2.6亿元,通化医药工业的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延边的4.9倍、3.9倍、4.5倍,长春是延边的4.5倍、4.2倍、3.3倍。

从医药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上比较,两地五年平均增速在25%以上,而延边仅为8.65%。通化、长春医药工业利税五年平均增速为20%、25%,延边为-1.65%。通化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在全省综合排序第一。20,长春医药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10亿元,首次超过通化列全省第一位。目前,延边医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医药工业增加值在gdp所占比重呈逐年下滑趋势,已由 的4.8%下降到3.5%。

——从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上看,两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而延边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通化、长春、延边制药企业分别为84户、83户、3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60户、73户、23户,产值超亿元企业为12户、15户、3户。通化已形成东宝、修正、金马、万通、方大等9户企业集团为支撑的医药骨干群体,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小地方、大集群”格局。通化东宝、修正等4户企业进入全国中药工业企业利润百强,修正连续两年在全国中药行业排序第一。长春经开区、高新区集聚医药企业72户,占全市医药企业的87%,加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计达140户,如此密集的医药企业集群在全国少见。

——从医药企业投资、技术装备水平上看,两地已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而延边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发展阶段。通化72户医药企业的203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企业平均投资强度达4600万元,总资产达137.5亿元。全市有35户药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13户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长春77户医药工业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应认证企业的93%,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5.66亿元。目前,延边有18户企业获得gmp认证,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43.7亿元,年医药企业科技总投入5742万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5.6%。医药企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偏低,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只达到了生产能力的20-30%,造成“高科技、高投入、低产出”局面。

——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看,两地已建立较完备的医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而延边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通化拥有15个药物研究机构,全市2/3的医药企业设有专门的科研开发部门,26%的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发明和专利产品,21%的企业自主研制开发新产品,17%的企业生产国家级一、二类新药。XX市集中了吉林大学、长春应化所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药物安全评价中心、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新药研发机构10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小试、中试直至产业化的研发平台和创新体系。目前,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组织工程技术以及血浆综合利用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和中药二次开发等研究上,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十一五”期间,长春规划建设12个公共平台项目,其中基地生物反应器、药物开发工程中心、中药前处理中心等3个平台已投入使用。延边有延大医学院等7家国有中医药研发机构和医药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等13家民营药物研发机构,大多数技术中心的基础设施老化,不具备开发新产品或前沿技术研究的公共平台设施。

——从产品开发情况上看,两地已形成“多种类、高档次、大品牌”的产品体系,而延边医药产品品种单一、层次过低,竞争优势不明显。XX市注册医药品种4036个,其中生物药品种120个,主导品种164个,主要剂型30个,生物药品种占全国的63%,基因工程药物10个(全国23个),疫苗产品26种(全国41种),甲肝疫苗等6个品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有10多个品种出口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为亚洲最大疫苗生产基地。人参皂甙rg3、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液体干扰素、干细胞等新产品陆续实现产业化,抗癌生物导弹、艾滋病疫苗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世界领先的新药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产业化后续潜力巨大。通化可生产21个剂型4319个品种,其中国家一、二类新药16种,国家驰名医药商标5个,吉林省名牌产品20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药保护品种186个,10户药企进入全国销售收入500强,东宝研制开发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销售人胰岛素的国家。我州医药企业可生产18个剂型近800多个品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6个,医药产品多属于低档次的滋补保健型,国家一、二类药品寥廖无几,缓释、控释、靶向给药、经皮吸收等新技术产品和利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仍属空白。

——从中药材基地建设上看,尽管延边基地规模、品种都好于通化,但利用程度不高。XX市现已查明药物资源1133种,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582.6公顷,年生产中药材2.8万吨,总产值5亿元。通化已成为国家级长白山中药材基地,近几年累计投资近2亿元,推进gap中药基地建设。延边有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达1781种,有862种药用植物和80多种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药用动植物占全国品种总量的30%左右,熊胆粉、人参、鹿茸、林蛙等10种中药材产量居全国之首。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8万公顷,已建成30多个中药材基地,gap研究及示范基地面积达1500公顷。延边药材资源虽然具有比较优势,但多以直销原料为主,存在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利用率低的“三低”问题。药企实际使用当地原料只占总用量的10%左右,呈现“大资源、小产业”状况。

二、长春、通化两地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两地医药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够并驾齐驱领跑全省医药产业,主要缘于两地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加大政策扶持、产业引导力度,倾力提供高效服务,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概括两地医药产业发展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

经验之一:以战略思维谋划产业发展,高起点定位产业,大手笔规划产业,“医药城”、“医药园”建设引领医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两地都致力于当好“产业规划师”,高站位、高起点定位产业、谋划产业,引领和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快发展。通化依托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人才优势,提出医药工业、医药商贸、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中药材基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思路,于1995年确立医药产业的支柱地位,并实施“医药城”建设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努力,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和国家医药出口基地。未来五年,通化将加速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组建医药航母——通药集团。长春牢牢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确立以“突出优势、特色发展”方针,以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为发展方向,以长春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促进产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的思路。确定把长春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生物医药研发源头和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出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医药出口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倾全力建设两个医药企业集群,即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园、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园。

经验之二:以创新精神改革体制机制,股份制注入强劲动力,多元投资积聚巨大能量,推动企业裂变式、集团化,产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刻影响两地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重要推动力。通化从1995年开始,加快国企改革步伐,通过重组、兼并、联合、出售、租赁、破产和股份制改造等形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国企凝滞的存量资产40多亿元,有46户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6户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东宝、修正、金马、万通等9户企业发展为集团公司,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通化积极鼓励和支持资本运营,通过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推介公司上市、股权转让(置换)等途径,融资40多亿元,东宝、金马药业分别于1994年、上市,金泉、长龙、紫鑫等5户药企成为协同上市公司。XX市政府在推进股份制度改造和资本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产业经济人”作用,促使全市医药企业裂变式、集团化发展,即使在gmp改造的重压下,企业总数仍然实现由40多户到80多户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医药产业集群模式,被业内权威人士称之为“北有吉林通化中药企业集群,南有浙东南化学药企业集群”。长春依托高新区和经开区辟建 “医药产业园”,特别是全力推进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吉林)基地主体园区和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密集的企业集群,推动医药产业在近三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经验之三:以“重点项目”推动自主创新,打造公共平台基地,完善科研服务体系,前沿高端技术、顶尖精优产品成为产业发展强力支撑。两地着眼于增强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者”的作用,搭建公共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规划建设12个具有基础性、研发性、实用性、公益性的公共平台项目,为生物医药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化配套服务。公共平台项目建设主要由基地办公室进行统筹规划,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基地建设公司投入部分扶持资金参与引导,主要靠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来完成。截止目前,新开工建设7个平台项目,总计投资2.6亿元,其余5个项目已投资5亿元。公共平台建设,使长春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成为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主导产品。通化大力加强医药研发机构建设,在促进产学研广泛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构建医药产业链内的公共研发平台,加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体系,优先扶持医药产业新产品试验、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医药产品由滋补药到治疗药、再到国家级独家新药的重大转变,目前国家一类新药重组葡激酶、氯氧喹、国家二类生物制剂重组人胰岛素、国家三类新药补肾安神等被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

经验之四:以现代营销理念推动市场营销,突出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特色,打造有口皆碑、响誉世界品牌,巨大市场份额擎起产业发展无限空间。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全力实施品牌支撑战略,是两地推动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又一致胜“法宝”。通化一方面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斯达舒”、“镇脑宁”、“万通”等名牌产品响誉全国、市场份额巨大,单品种销售额达到5—10亿元。同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品种,推广十大现代中药工艺技术,提高市场容量大、有再开发前途品种的质量标准,实现老药新做和产品升级换代,依靠新药形成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营销创新,逐步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营销体系,实行“宣销分离”的营销策略,运用网上营销、联销经营、代理营销等现代营销方式,不断加大市场策划、广告宣传投入,95年以来累计投入达20多亿元,营销队伍发展到5万多人,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大中城市和80%以上的县级城市。与此同时,XX市积极推动医药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40多家药企与国外建立联系,东宝、万通等企业还在国外设立驻外机构和分公司,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近三年累计出口5000多万美元。XX市突出生物制药特色,在基因、细胞、酶工程等领域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药,着力打造强势品牌,生物药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长春医药产业协会主动充当“医药产品推销员”,积极推介医药企业和产品,连续举办四届长春国际医药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药品交易会”等宣传推介活动,极大提升了“长春医药”知名度。

经验之五:以优质高效服务扶持产业发展,定政策“放水养鱼”,办教育“招才引智”,打造最佳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有力保障。两地以“产业保护人”的角色,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服务,全力扶持产业发展。通化建立“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按每年20%比例递增,20达到220万元以上。同时与沈阳药学院等几十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聘请7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顾问团,指导企业科技攻关,使医药领域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在通化嫁接成功。依托大专院校培养一批医药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在通化师院、工业学校、市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增设制药、药剂专业,与吉林大学联合创办吉大通化医药学院,与清华大学等20多所院校联合,定向培养医药专业人才3000多人。出台30多项人才优惠政策,为企业经营者成长创造条件,涌现出李一奎、修涞贵、潘首德等企业领军人物,鼓励机关干部创办、领办、帮办企业,全市已有150多名机关干部到医药企业工作,引进域外人才60多人,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长春建立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领导组织机构,出台《鼓励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设立“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加强以“长春医药联盟”、“长春医药产业网”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市政府设专项资金100万元,由医药行业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前期服务等项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市十一届政协第十三次常委会议“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协商专题调研方案,8月11-15日,市政协副主席陈德新、杨展里率队赴湖北省襄阳市、XX市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色经验

襄阳、荆门作为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产粮区,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方面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探索实践。

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面对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民逐渐脱离农业生产的形势,襄阳、荆门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难题。襄阳市有农民合作社4689家、家庭农场2819家、专业种养大户20285家,共流转土地212.5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5.5%。XX市有农民合作社4000家、家庭农场500家、种养大户5590家,共流转土地150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40%。二是发展混合型经营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以“公司+基地+农户”混合型主体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推行“订单式生产、保底价收购、市场化销售”的生产销售模式,实现企业、农户共赢。襄阳市、XX市分别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0家、207家,在规模经营土地中,企业或企业与农户合作经营的达到70%。三是开展社会化托管经营。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对农户承包土地开展托管半托管服务,为离地农户提供“种、收、销”一整套经营服务,既使农民摆脱土地束缚,安心从事非农生产,又有效解决农民进城后土地撂荒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稳定。

2.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推进多样化流转。在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租赁等传统流转模式之外,积极进行探索创新。一是多途径推动土地流转。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工商资本、种养能手、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动土地流转。二是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将承包土地作为股份交由土地股份合作社,协商确定农户保底分红标准,由合作社采取向外出租土地、自主经营、与企业联合经营等方式统一经营,入股农户可从合作社获取打工收入。合作社每年提取30%收益建立风险基金,防范市场和农业经营风险,确保入股农户收益。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襄阳市、XX市分别有土地股份合作社29家、34家,流转土地总面积近13万亩。三是创新土地存贷合作社。农户将土地“存”到土地存贷合作社,合作社作为中间机构做好土地测量、信息发布、价格商谈等工作,需要土地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从合作社“贷”出土地,按照约定标准向农户支付租金等利益。组建土地存贷合作社避免了农户承包土地的零散、无序、低效率流转,提高了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和效率。

3. 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推进规范化流转。襄阳市、XX市把建设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作为创新农村经营机制,推进土地流转的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一是搭好流转交易平台。襄阳市在XX县和襄州区成立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交易大厅、电子交易网站等设施,将辖区内农村土地流转等产权交易全部纳入交易中心进行。XX市在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全市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并与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所对接。二是建好流转信息库。采取“多方收集、统一建库、属地管理、多级共享”的原则,收集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登记,实现数据同步、信息共享,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三是执行好流转规程。以实施流转协议合同制和登记备案制为重点,制定并落实土地流转规程。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流转档案,在镇、村建立流转台账,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登记备案,供公众查询。建立合理的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依据土地区位、基础条件等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基准价格,为流转双方提供价格依据。

篇6:赴天津学习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06-12-6 0:23:12

2004年6月至9月由管委会领导选派,我与招商局曲明利一道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国际创业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园区组织的创业大赛、人力资源、申请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并积极协助创业中心组织首届“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及筹备六周年庆典等活动。通过走访企业进行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充满活力的创业精神和日新月异的园区建设风貌,深受启发,现将本次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发展现状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暨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8月18日,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公益性创业服务机构。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2003年被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目前,中心2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累计孵化企业215家,毕业企业64家,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6030万元,上缴税金10329万元,利润总额17128万元,六年来,中心帮助受孵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资11000万元,有效扶植了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快速发展。三个月来的交流和学习,我感受到了国际创业中心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确立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在介绍经验时特别强调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即通过孵化器的运作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难题,并适时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和建议来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六年来,国际创业中心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按照国内一流孵化器的标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不仅实现了中心企业孵化工作的高效动作及良性循环,同时在员工中普遍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并认真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因此,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及进驻企业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扬,特别是国际创业中心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为企业做实事、与企业家交朋友的工作风格更是得到了企业的交口称赞。目前,国际创业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容忍失败、服务为上、诚心为本”为核心的、具有浓郁创新特色和现代意识的文化理念。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和有前瞻性意识的企业家。

2、严把进驻质量关,注重优选企业。为保持孵化企业的高成长性,国际创业中心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孵化流程,首当其冲的就是严把企业入驻审核关,这其中不仅包括对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市场前景的评审,还包含对企业创业团队及管理者素质的评审。在对每家企业进行进驻审核工作时,他们都要与企业主要领办人和企业骨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企业明确提出3年的发展目标。在我和中心办公室刘颖主任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2003年申请进驻国际创业中心的企业有310家,最后仅优选了34家,2004提出进驻申请的企业有220家,最后也只批准引进了17家。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创业中心企业严把进驻质量关,做到了优中选优。

3、注重企业培训,全方位开展创业辅导。国际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培育。他们常年坚持逐一为企业提供专家咨询,充分利用能整合到的一切资源,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资本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业咨询与辅导,帮助企业尽快成长。正如山洪主任说的那样,创业中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只要创业中心能解决的,绝不耽误。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企业培训工作,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商业计划编写、人力资源、基金项目申请、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除此之外,他们从今年开始还全面实施了企业个性化诊断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企业发展档案,对入驻企业进行全面的企业发展咨询服务。这次学习期间,我也先后参加了创业大赛、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和明确的思路。同时,我也和国际创业中心的同仁们一道深入企业搞孵化企业成功案例的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我感觉到成功的企业都有共同之处。他们根据行业的特点,准确定位,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超凡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卓越的科技产品和优秀的团队精神。

4、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在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服务中,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点,目前国际创业中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一是高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对那些技术比较先进、团队人员素质较高、经综合考核为合格的企业,通过高新区的担保中心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科技部1999年正式启动该项基金以来,他们一直对这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所有申报企业都提供免费咨询辅导,帮助企业确定申报重点。几年来,中心先后有36家企业累计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无偿资助1560万元,占天津市无偿资助总额的60%,同时提供地方配套资金近期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受孵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创新基金小额资助上,去年和今年都用足了270万元的资助额度,是国内仅有的几家足额使用小额资助的试点单位之一;三是多渠道地吸引民间资本进行融资。国际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清华德仁是一家环保企业,在发展中急需资金,经过创业中心的帮助,企业从清华大学融资1000万元,创业中心还帮助中力防雷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融资400万元,帮助瑞普公司获得外商投资1500万元等。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认为,风险投融资体系的建立是国际创业中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体之一。不夸张地说,它们是创业中心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的推动力和培育高科技巨人的摇篮。他认为,没有风险投融资体系,就没有今天国际创业中心众多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由贫至富、由弱到强的辉煌。

5、注重企业创业文化的培育,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国际创业中心非常重视构建创业文化,他们不仅帮助企业培育企业文化,而且自身也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感到这是能给企业提供优势服务的根本因素。他们提倡互相帮助、相互配合的工作作风,并共同创造了和谐、宽松的创业氛围。中心的每位员工都能先从自身做起,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正如山洪主任所说,“创业中心的人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专家,但是我们可以整合社会上一切可能整合到的资源来为企业服务,这是孵化器最重要的优势。同时,国际创业中心还想方设法通过培训、沙龙、座谈、演讲等形式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我认为唤起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激发创业者潜在的精神动力,也是创业中心比较独到的工作职责。在我深入走访企业,和企业家面对面交谈,我理解了“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句话的含义,尤其对于企业家来讲,激情不仅激发了他自身的潜能,同时又将其传递、感染给了广大企业员工,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团队效应,使得企业能够蓬勃发展。前不久,国际创业中心组织了“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大赛丰富了国际创业中心进驻企业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倡导了健康向上的创业文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受到了企业的积极和参与。我也作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并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8月18日,是天津国际创业中心成立六周年纪念日,国际创业中心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联谊活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市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均到会祝贺。我作为***开发区的代表也即兴表演了节目,并带回了影像资料,以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参考、借鉴。

二、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经验对我们孵化工作的启示 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连日来,我认真总结了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成功经验,并与我们现今的工作进行了对比,我感觉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深入开展孵化工作颇具指导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要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我们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虽然在地理位置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我们具有相同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我们的优势产业,将前一段时间我们开展的“增强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把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好的经验做法和消化吸收,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我们开发区的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对区内高科技项目予以筛选,对于科技含量高、项目发展潜力大的公司进行重点孵化和培养 现在我们开发区已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已经立项,正待开工,如那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宝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神达药械公司、生态菌生物工程公司、鑫源泰大口径螺旋焊钢管机组生产线技改项目等。这些高科技项目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更应该让企业自身明确发展目标,做到优质服务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充分利用创新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结合***的发展特点,我认为走创新基金的融资之路是最佳的选择。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在这方面切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申报成功率。我们应该借鉴天津的做法,多多参加科技部、省科技厅的申报培训,进一步熟悉申报流程,掌握申报技巧,把握申报的重点环节。同时聘请相关知名专家、学者辅导企业申报。

4、注重企业创业文化的培养 在这次学习交流中,我深深地被天津国际创业中心为在孵企业培育文化的氛围所感染,深刻感受到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加强,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座谈、培训等活动,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来增强企业家对园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5、加强企业培训 目前这是我们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强。比如在我参加完创业大赛和风险投资讲座后,我就对企业融资的理念及如何编写商业计划有了深刻了解。通过多方咨询,还找到了为企业解决融资的中介机构。这是件具有前瞻性的事情,让企业清楚的认识了帮助企业融资的“娘家人”。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全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天津的经验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启发

学习归来我清醒地认识到,与天津同行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能实实在在的找出诸多差距。这种紧迫感理应成为我们务实、创新、迎头赶上的动力。对于如何切实改进我区的科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有如下一些建议:

1、运用创新服务理念,开拓服务功能 对全区科技型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促进企业技术上的完善,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其找到具体的市场切入点,制定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在经过产业调研的基础上为企业实施“三个引进”:一是引进能与现有产业快速对接的高新技术项目;二是引进企业界所需的高科技人才;三是引进包括科研所、大专院校、风险投资及科技中介等机构,加速企业发展。

2、加强企业包装,积极申报各类项目 围绕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选择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势项目,瞄准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如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在项目筛选、申报材料编制上给予帮助,力争在扶持资金上获得新突破。有计划的对区内重点产业如医药制造、玻璃等进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请培训和其他项目申报培训,邀请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同行定期为企业进行辅导,通过抓培训,抓服务引导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提高申报的成功率。

3、创新发展,完善孵化服务体系 “创业中心”新园区有4000多平方的研发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最好的科技研发基地。我们要依托研发中心,加大科技项目的、招商力度。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孵化软、硬环境,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利用强大的社会共享资源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及项目培训等深层次服务,协助企业尽快丰满羽翼,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就是可以将企业比作一架飞机的机壳,那么优质高效的科创服务体系和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发达的融资体系就为这个机身装上了两翼和引擎,同时还为这架已具备起飞能力的飞机铺设了跑道,培养了胜任的飞行员。从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同行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致力于引进并栽活那些能够风雨、结硕果的大树,也同样应重视为那些勇于弄潮的、质地优良的、根繁苗壮的幼株提供茁壮成长的温床。

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考察学习的总结报告

上一篇:和舍中学教师职称聘任工作方案下一篇:特种设备自检自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