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的体会

2024-04-29

管理心理学的体会(共9篇)

篇1:管理心理学的体会

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记得老师说过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中心”。以前一直没有过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从选修这门课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么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对这么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并且有兴趣和想法在将来继续在这门学科上学习下去。管理心理学它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根源和目的是探索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动机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社会心理现象以

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人”,了解所要管理的对象的性格特征,了解他的工作环境,了解他的工作能力。

了解了才能很好的管理,才能很好的调动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当领导管理自己的下属,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当老师的要管理自己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一切就是要领导者考虑的问题。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大师金克拉曾说:“你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须掌握激励,生活就是这样,你把它放入自己所处的人际中,人们就记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灯光一样。” 激励便是“激发鼓励”。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

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励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员工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也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必备能力。工商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激励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核心。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衡量一名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所有管理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都应该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寻求适应员工心理、扣紧员工心理的管理之道,以确保员工尽可能最有效地工作。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

从而将每个人才的潜能及时激发出来运用在最恰当的地方,同时能让员工看到到自己的能力,塑造他们的成就感,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才能带动整个系统的运行,达到自己的想要的目的。老师说在激励中应该让下属感觉到有福利可享,只有当他们有所回报,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去做每件事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而激励要因人而异,要按需激励,物质精神激励并重等等。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人人皆知,但是如何使激励有效,我想这是每位管理者都头疼的事情。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我查了一些资料。

篇2:管理心理学的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的部分知识,接下来,我就将在课程上所讲到的激励的重要性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激励,尤其是孩子,激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所以说,激励使人拥有自己,拥有动力,拥有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世界的作用。

激励的含义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查阅资料可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管理心理学中,是指通过满足个体的需要,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并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可见,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并指向目标行为的内在动力。激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组织管理就是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从相关书籍了解到:激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员工采用适当的手段和策略,以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心理,关心员工的需要,运用激励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是实现组织目标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没有人的积极性,或者人的积极性不高,再好的装备和技术、再好的原材料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激励作为一种刺激因素,目的在于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激发其工作的动机,使员工对实现组织的目标保持高度的热情。因此,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是保证组织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有力保证,对于组织目标的顺利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整个企业运行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激励,简单地讲就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作为组织的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全体成员的斗志,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为管理工作服务。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业绩是员工能力和售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能力×激励。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激励可以造就良好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有效激励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企业间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励。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费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

信任是最好的激励。

主管人员要懂得怎样用有效的态度和悦人的方法去激励员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用各种方法方法去激励员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经理在整个职业生活中起着双重作用:经理激励下属,下属激励经理;既当双亲,又当孩子;既是教师,属激励经理;既当双亲,又当孩子;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既是销售员,又是顾客;既是主人,又是学生;既是销售员,又是顾客,又是仆人,经理总是在扮演两种角色。父母经常激励孩子。我们是从托马斯· 父母经常激励孩子。我们是从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母亲那儿认识到这一点的。的他的母亲那儿认识到这一点的。旁人对一个小孩的信心能使这个孩子信任他自己。

当这个孩子感觉到他是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感觉到他是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他就会干的很出色。他就会干的很出色。他不会费尽心机地去保护自 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他将全力地探索成功 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畅的。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畅的。信任已经大大地影响了他,使得他把自己内在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出来。爱迪生说: 我的母亲造就了我。

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业绩是员工能力和售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能力×激励。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激励可以造就良好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有效激励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企业间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励。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费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用信任来激励你的下属和员工吧!

当你对员工抱有信心时,他会成功更好的理想的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激励的方式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人的激励主要有外在的激励方式和内在激励方式。外在激励方式在短期内能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效果不能持久,甚至有时会减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内在的激励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见效较慢,可是一旦起了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效果可以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激励的作用在传统的管理中,激励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人们越来越重视作为组织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的“人”的作用。因此,激励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职工潜在能力的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3: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

一、关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 如果你爱学生, 学生也会爱你, 也会向你说出心里话。教师要善于接近他们, 用真心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 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 像他们的父母似的去体贴他们。我班有一个男生段××, 家里父母离异, 母亲改嫁, 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也不管, 既不打电话关心自己的孩子, 也不寄钱回家, 家里只剩年迈的爷爷奶奶, 奶奶卧病在床, 爷爷也不懂得怎样关爱孩子, 并且有点蛮不讲理。在接任这个班之前, 多少知道一些这个孩子的情况, 学习习惯不好, 思想品行也很差, 经常打人, 经常拿别人的东西, 隔三差五不来上学, 自由自在。这学期刚好接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 开始我就想, 这种孩子缺乏爱, 缺少关心, 我一定要用真心关爱他、打动他, 让他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在学校让他吃爱心午餐, 班上让他管理一些简单的工作, 为同学们领取牛奶、分发牛奶, 让他树立集体意识, 增强他的爱心。我经常和他交谈, 告诉他, 我喜欢他, 只要你能慢慢的改正以前的坏习惯, 一个星期改一点就可以了。前两三周他的表现还可以, 我心里暗暗高兴, 他有进步了, 还在班上表扬了他。可是, 他的老毛病又发了, 带班上的同学去上网, 甚至自己晚上不回家, 也不来上课, 教师、家长到处找。两天后, 又来上学了, 我问他, 为什么要这样做, 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想不想读书, 他说老师外面好玩、自由, 不想读书。作为班主任, 我既没生气, 也没批评他, 只是打了一些比喻给他听, 他说一定要改正。管了两周, 毛病又发了, 又不来上课了。就这样, 每隔一定时间, 就不来上课, 到目前为止, 这种情况一学期都要出现好几次了。每次我都耐心教育他, 给他讲道理, 他都会认错, 说一定要改, 我也相信他会改的。一学期下来, 这个孩子确实进步不小。从这件事让我明白, 要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 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 其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亲近学生时, 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注意方式方法, 注意自己的形象, 处处为人师表。

二、干部的培养

一个班集体的面貌, 不但与教师有关, 还与这个班的班干部有重要关系。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 他们是教师的左右手,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夸奖他们的优点, 树立他们的威信, 告诉其他学生他们安排工作就相当于教师在安排工作, 只要恰当必须服从。我班的干部, 就能协助教师搞好班上各种工作, 为教师减轻很多负担。比如, 早上学生一到学校, 各组的组长检查组员的家庭作业是否完成, 写得乱不乱, 如果未作完马上补上, 课前预习没有, 然后, 由语文班长和数学班长分工, 履行自己的职责, 辅导学生读书、背课文等。中午午休时, 由纪律委员负责午休, 不让学生在教室里走动、打闹, 悄悄地休息, 或者看课外书。清洁委员会安排学生早上、中午的保洁, 下午会督促同学们搞好清洁。有了他们, 教师会轻松很多。每学月一完, 分别为各类班级管理人员加分, 每个月, 学校的小明星的选举, 就从加分的多少中选举。

三、班级常规管理

作为班主任, 不但要抓好本班教育教学工作, 更重要的是本班的常规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班上学生行为的好坏直接与平时教师的教育有关, 教师平时工作要细, 要从各方面来考虑, 要落到实处, 要充分调动班干部和队干部以及组长的作用。要把各种工作分工细一点, 让很多学生都参与管理, 让他们都明确各自的职责, 每天自己该干什么, 该为大家做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有考评制度。我在班上实行加分制和扣分制。每次听写和默写全对的给学生加一定的分, 错得少的不加分也不扣分, 改了就行了, 错得多的要重新听写, 还要适当扣常规管理中的学习分;组长、班干部、关灯的学生、领发牛奶的学生等, 每学月完了, 工作做得好的都要加一定的分。还有参加班上、学校的各种活动得了奖的, 根据奖的等级分别加分, 每学月结束, 就根据加分的多少, 选出学校每学月的小明星。有了这种管理办法后, 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干部也认真管理, 学生也认真做好自己的各项事情, 很多学生都争着管理, 这样教师就轻松了许多。班级管理中, 除了日常行为要加强外, 还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常抓不懈, 多举身边的真实故事, 讲清楚它的利害关系, 使学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增强安全意识,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树立集体意识

学生从入学开始, 就要加强教育, 教育他们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 教育他们尊老爱幼, 还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特别是学校举行活动时, 要他们积极参与, 告诉他们活动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使自己获得成就感, 还可以为班集体获得荣誉, 树立热爱班集体的意识。

五、加强学困生教育

每个学生的智力是不一样的, 好比十个手指头有长短。有的学生天生聪明, 有的学生智力差, 记忆力不好, 有的学生天生残疾。教师对待这些智力差的学生要多给关爱, 多与他们交流谈心, 打消他们的自卑情绪,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千万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而谩骂他们、歧视他们、体罚他们, 他们也是人, 也是懂得爱的人,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

篇4:药房管理的体会

关键词 药房管理药房差错事故体会

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房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医院药房的发展。药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医院其他科室的运转。因此,对过去的药房差错事件的分析和回顾是很有必要的。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发生的差错事件做为调查对象。

资料的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药房门诊发药量36000张处方,其中发错药的处方28张。将这28张处方按发药人的年龄(20~30岁、30~40岁、40~50岁三阶段),学历(中专、大专、大学本科,本科以上学历),药房工作年限(0~5年、5~10年、>10年)来综合进行分析。

结果

年龄20~30岁出错处方10张(35.7%),30~40岁出错处方6张(21.4%),40~50岁出错处方12张(42.9%),学历中专出错处方17张(60%),专科学历出错处方6张(21%),大学本科学历出错处方4张(14%),本科学历以上出错处方1张(5%),工作年限0~5年出错处方13张(46%),5~10年出错处方7张(25%),>10年工作年限出错处方8张(29%)。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药房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具有执业证书,而此医院的药房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执业证书,由于这些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对于患者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特殊药品的使用方法交代不清,容易造成差错事故。②药品管理水平不高:此医院的药房,药品摆放混乱,外用药与内服药没有完全分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也没有清楚的分开,这样造成了发药速度慢,效率不高,耽误患者的时间。③人员搭配不合理:此医院没有很好的将员工老少搭配好,导致年资浅的没有得到好的学习机会。此医院的药房工作人员总体学历不高,没有定期的进行业务学习,導致了知识的滞后。④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药房非常简陋拥挤,没有建立药品的待验区、合格区、不合格区以及退货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对温度、湿度要求相对严格,就需要有一些调控措施,有些药房没有配备相应的空调、冰箱,需要冷藏的药品放至常温下,致使一些药品变质。休息区与工作区没有分开,工作区放置个人的用品,摆放混乱。没有相应的灭蚊、灭鼠措施。

通过以上结论对这家妇幼保健院需进行以下的改进措施:①完善药房制度: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好药房工作的根本保证[1]。应该建立相应的药品入库记录,验收记录,出库记录,药品调剂制度,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制度,药品的温、湿度记录,药品的冷藏记录,以及器械的养护记录,药品的退货记录等。只有完善了一系列的制度,做到有制度可循,药房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②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应该扩大药房面积,做到有足够的货架摆放药品。配备药房温度、湿度的调控设施,达到储存药品的温度、湿度,保证药品质量。配备足够的药品冷藏设备,达到对药品温度的要求,加强药房的通风设施,做到无霉变、变质药品。把药房的工作区与休息区分开,互不影响[2]。③加强人员素质的提高: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定期对药学人员进行业务考试,淘汰不能胜任者,进行待岗培训,培训合格者才能上岗。应每年提供进修机会,以及再教育培训,完善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应对药学专业人员提供“礼仪”培训,树立良好的形象,完善的服务,使每一位患者得到满意、专业的服务。④提高药房管理水平:加强对药品的分类摆放管理,做到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近期药与过期药单独存放。才能提高速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排班要做到老少合理的搭配,形成一个完美的配合,以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既繁琐又精细,所以要求所有药房管理工作者认真的做好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更好的配合其他科室的运转。

参考文献

1田波,周莉华,陈佩文.加强住院药房管理提高药学服务.中国医药导报,2010,5.

篇5:学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内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

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

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企业),得了一种病(从众性行为),医生(市场机制)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约束,调控),传染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身体特好的熬过来了,熬不过的占大多数。

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很多企业没有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格却上马生产,市场对这种无证上岗“的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制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企业没有完备的生产手续也能生产,为从众性行为的发生开了方便之门。

四、领导素质比较低

一个企业的行为是由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的,领导者所作出的决定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通过对众多的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意识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参考标准。企业家往往无意于追究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企业家们的功利意识。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额的利润,从而又归结到从众性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来了。其次,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我们的许多企业领导者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许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为标榜。本来,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胜是很好的经营手法,但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偏低,不按牌理出牌变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规律,规则出牌。在企业发展的决策上是天马行空,百无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条件够不够。再次,领导者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这主要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没有受过什么专业化的教育,没有受过现代化管理的训练。基本上都是敢闯,敢拼再加运气而获得成功的。这种先天的不足常常导致很多企业家在获得一点成功之后不思进取,刚腹自用。当该行业前景较好时,企业家们的这些缺陷就会被掩盖,但当该行

业一出现行业危机,或者是较高的获利时期过去后,这种先天不足就要演变为灾难。

五、企业缺乏新机制

篇6: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二旅一营 程幸 1302011012 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早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些许接触。在那个时候我便对心理学有了较大的兴趣,对心理学也有基本的了解。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更加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了解自己,特别是九型人格测试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从军队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管理心理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指挥类学员、未来的指挥官,管理能力对我们至关重要,能否将一支队伍带好,能否在军旅生涯中走得更远,这都考验到我们的管理能力。军事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而管理心理学刚好涉及个体行为的管理问题。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重视态度的作用。在军队,我们常运用目标管理来完成各项任务。所谓目标管理,它是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共同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情况和事实结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战士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工作效率有重大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的发挥,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战士心理健康的知识,创造有利于战士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这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可见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所以作为未来军队一线带兵人,学习管理心理学极其重要。

篇7:行政管理的体会

管理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牵动全局、贯穿始终的大事,它可以把具有某种联系的因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协调的运动。而这种协调和运动往往是随着一系列指令、规章、制度乃至法律的形成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效能发挥,则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举止文明,效率大增。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会有工作上的高效率和高效能,也不会有人员的高素质。同样道理,涵盖公安工作各方面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政法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行政事务管理等制度,并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努力提高公安民警整体素质,营造一个严格的科学的管理环境,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公安工作体系,就会使管理水平、整体效能明显提高,执法为民逐步融入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指南,构建公开的服务体系。

按照课程安排,我先后认真学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增强了推进法制型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一、几点体会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战略方针。法律是人民制定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人民固然要遵守,但法治国的主要特征首先在于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行使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依据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模范地遵守法律行使行政机关职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事务。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就是贯彻人民的意志,履行人民的重托,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政府有效而正确地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管理好各项事务,就必须通过正确执法,用法律来规范、保障和制约政府行为。目前,我国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较大提高,如果我们不按法律、法规要求办事,人民群众不会答应,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严格地依法行政。

(二)依法行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规范政府行为,如何规范好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如何使政府从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状态顺利过渡到依法统筹,掌握全局,适当管理,做好服务的轨道上来。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一种直接的、微观的、权力无限式的管理方式,是一种高度集权、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管理方式。在当前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这种管理方式经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通过依法行政,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按

照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使行政管理切实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政府不仅应按法律、法规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三)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宪法原则在行政领域中的体现。党中央对行政机关提出“依法行政”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依法行政是人民民主国家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行政权力的行使具有快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政府行政机关拥有这种即时即事决策的权力,随时随地都会给社会、公民带来巨大影响。所以,迫切要求全面地实行法治,依法规范行政权力。依法行政不仅要求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要求摒弃与封建专制残余及某些个人偏见相联系的“人治”因素,摒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人治”现象,实现全社会普遍平等和依法办事的法治要求,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法律至上,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受制于法律。因此,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活动的一种限制和约束,也是广大公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手段。

(四)依法行政是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的要求。从国家要求依法行政的内涵看,它包含着法律保留、法律优先、职权法定、依据法律行政职责与行政职权相统一等内容。而依据法律职责和职权相统一,则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职权是宪法、法律授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它与公民的权利不同,公民的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但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既不能放弃,更必须严格行使。行政主体在享有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行政职责是义务,不能抛弃或违反。否则,行政职权将会削弱或膨胀。仅凭命令,凭局部经验,凭“长官”意志进行管理,就易造成极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的任意性,以致滥用行政权力。有的行政机关把职权等同于公民的权利,愿意行使就行使,不愿行使就搁置,这些都是行政职权的滥用。行政职责则要求行政机关切实履行职务,不得失职;必须遵守权限,不得越权。违法施政应当受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追究和人民群众的指控。所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依据法律,保证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体现依法行政的核心所在,不依法行使职权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今后努力方向

(一)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依法行政和建设法制型政府的学习讲座,参加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集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法治观念。同时,加强自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要求,努力将《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学全、学实、记牢,真正把精神吃透,努力提高法律素质,确保在实际工作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行政。

(二)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发展。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自身作用,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在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之间、重在间接管理,在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之间、重在动态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后监督之间、重在事后监督,在管理与服务之间、强调服务的管理方式,切实发挥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把重点放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严格对重要领域的行政监管等方面上来,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增强企业发展的自主性。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力,限定政府规制的范围,建设法制型政府。积极参与政府

自身建设,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求真务实做好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行政行为。作为县政府一名副县长,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认真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工作,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绝不违法插手各类政府管理权限以外的事情,不断规范分管部门的行政许可权限和程序,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需要行政审批的事项,绝不允许相关单位擅自审批或要求审批,并严格审批程序,杜绝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各项审批活动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依法进行。

篇8:柔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1 对象与方法

管理对象为全院护士18人, 均为女性, 年龄18~53岁, 平均27岁。学历:本科3人, 大专8人, 中专7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 主管护师5人, 护师3人, 护士8人。

2 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缺失分析

2.1 护理管理理念缺乏“人本性”

20世纪初, 泰勒的科学管理标志着刚性管理的开始。刚性管理是以工作为中心, 人是“经济人”, 它过分强调物质因素的作用, 用严格的组织和规章制度管理人, 而忽视了调动人的积极性, 忽视了挖掘人的潜能来促进生产的发展。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在护理管理中较多地强调科学管理的作用, 往往习惯于事和物的管理, 这种管理理念和做法仍然主导着护理管理的实践活动, 在管理理念上缺乏“人本性”, 忽略了人的因素。这样不仅制约着护理先进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还严重地制约着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2.2 护理管理实践缺乏“情感性”

刚性管理把医院当成一种“理性”组织, 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工作, 过多地强调护理管理的权威性、等级性以及各种行为的规范性, 忽视对护士情感、价值目标和行为标准等柔性因素的培育;过多地强调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 忽视横向的沟通与协调, 把护士当成了只靠组织制度、经济奖惩就能调动的“机械人”, 忽视护理管理的社会性、文化性、情感性等因素对护士潜力资源发挥的激励作用。

2.3 护理管理决策缺乏“权变性”

“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 因事制宜。当前护理管理决策选择多遵循最优化的原则, 追求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方案。但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护士价值实现的滞后性等, 护理管理者很难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最优化准则进行决策。过分追求事先设计好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以及最优化的原则, 对于不同类型的护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及个性需求, 难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难以激发积极性。

3 具体做法

3.1 柔性的护理人员管理机制

在管理过程中, 护理管理者引入柔性管理机制, 在工作中与护士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 使护士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如科室组建质控小组, 让每位护士都参与, 共同保持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在培训、进修问题上一视同仁, 努力为护士创造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尊重护士人格, 对护士偶尔出现的工作失误, 要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教育。对业务技术不全面的护士给予人文关怀, 安排业务技术好的护士耐心指导。在排班过程中实行自我排班法, 让护士长与护士共同制定工作时间安排表[2], 给护士一定的自主权, 遇有特殊情况, 在征得护士长同意的前提下, 护士可自行换班, 尽量满足护士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时间的合理要求。

3.2 柔性的人本管理

柔性管理策略讲究从细节入手, 以心感人, 以情动人, 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职工[3]。护理管理者应经常与护士交心、谈心, 了解护士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为护士排忧解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注重从细节入手, 为护士赠送生日蛋糕、结婚礼品, 生病时送上小礼品, 分批组织旅游等。根据性格差异, 合理安排岗位。科室根据护士的不同性格, 安排工作认真负责, 细心严谨的护士负责材料的清点、补齐工作, 安排胆大、外向的护士负责科室的外勤工作, 让她们有一种工作满足感, 增加了护士对医院极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增加工作激情及团队精神。

3.3 柔性的激励方法

良好的激励机制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层次需求, 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使合理的需求得到相应满足。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 给她们机会和空间展现自己, 激发护士工作热情, 及时调整心态。对于工作完成好者, 在公众场合及时给予表扬,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如采取每季由患者评选服务明星、技术能手, 对服务态度好、技术水平高的护士给予挂牌公示, 并给予物质奖励。通过运用激励机制, 医院形成了人人争当服务明星, 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

4 效果与体会

4.1 柔性管理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 在自认为难以应付的情况时, 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人本管理可以及时减少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隔阂、误解、冲突等, 更主要的是消除了来自管理者方面的压力因素[5]。有效减轻了护理的心理源性、社会源性压力。激励机制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 实现了护士的社会价值, 也能有效缓解压力。

4.2 柔性管理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实施柔性管理之后, 护士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全身心投入, 精神饱满, 积极进取, 争优创先, 实行全程和善服务, 护理工作取到了有效发展, 形成工作安排协调无阻力, 上下级沟涌无障碍, 困难工作多人抢着上的良好局面。

4.3 柔性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柔性管理使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 积极性增强, 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 加强护患沟通, 注重患者及家属的感受, 更加融洽了护患关系, 得到了患者及家属普遍好评。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0%上升到96%,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63-64.

[2]侯明君, 赵茜.自我排班与员工激励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5) :220.

[3]赵丽娟.护士长应重视对护士实施人本化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3) :25-27.

[4]赖宜君.柔性管理促进护理管理创新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 :63-65.

篇9:基于危机管理意识的施工管理体会

关键词:危机意识;施工管理;风险

1.引言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面临着各个方面的风险,如果对风险没有加以重视,不能有效控制风险,集中性的危机就会产生,从而严重得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基于此,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转变建筑施工管理观念,加强危机管理意识要真正实现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转变建筑施工管理观念,加强危机管理意识。为了具备敏感的危机管理意识,必须对危机具备极强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应对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的危机。因此,所有的建筑施工管理相关人一定要加强危机管理意识。在当前形势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管理相关责任人员必须始终具备危机管理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做到时刻警惕,认真预防并化解危机。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建筑施工管理观念,加强危机管理意识。第一,加强教育培训,教育广大的施工管理相关责任人员认识到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预防危机的意义,激发全体施工管理相关责任人员共同努力。第二,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建筑施工管理相关责任人员必须重视沟通的作用,通过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来使广大公众充分享受到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来接受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有利于危机隐患的消除。第三,认真开展危机管理培训活动,通过危机管理培训,一方面能够使建筑施工管理相关责任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广大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危机管理知识,使他们处理危机的技能和正确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进一步使整个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2.2重视危机管理意识的推广,创设良好的危机管理环境氛围要真正实现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建筑施工管理单位应该创设良好的危机管理环境氛围。建筑施工管理单位应该在各种建筑设施、文化设施等地方体现出危机管理意识,例如:设置危机管理的标语、口号,悬挂危机管理的条幅,设立危机管理相关的警示牌,等等。与此同时,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应该表现出来一种良好的整体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将危机管理意识注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头脑当中,例如,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日常工作,加强所有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忠诚度等。总之,通过良好的危机管理环境氛围,保证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时时处处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2.3重视危机的预防,建立危机预警机制要真正实现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从而真正体现出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危机管理。所以,为了有效预防危机,一定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建立一个灵敏性强、预警准确的危机管理系统,以实现危机管理意识的可执行性。危机预警机制的核心就是信息监测,通过信息监测,可以对于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随时搜集和及时的分析处理,使各种安全隐患被扼杀在襁褓之中。与此同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也应该充分重视下面几个方面的信息的收集与监测:第一,进行行业信息的收集,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进行研究和适当的调整;第二,对于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建筑施工产品的反馈信息进行随时的收集,从而能够及时监测容易导致危机的各种因素和表象;第三,及时鉴别、分类和分析监测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及时预测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发出危机警报;第四,对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研究,以提高自身危机管理能力。

2.4加强危机管理组织建设,建立危机管理机构要真正实现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最关键的要求就是加强危机管理组织建设,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在建筑施工管理的日常危机管理中,危机管理机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危机管理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及时妥善的进行危机的处理,也有利于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具体来说,危机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一个跨部门的管理小组,也可以是独立的专职机构,还可以在企业战略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来代替。在出现危机之前,建筑施工管理企业一定要切实做好预防危机各种防范工作,通过危机管理机构的建立来及时形成危机处理工作程序,使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3.结语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将危机管理意识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切实保障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能够规避各种各样的风险,以充分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并能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青松,彭振斌,徐蒙.工程项目安全预警与应急控制隐性知识集成与共享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0).

[2]王守俊,武乾,张兰兰.建筑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及应对的组织模式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1).

上一篇:廖池中学第二届《五月之花艺术节》串词下一篇:养老院建军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