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2024-05-22

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共8篇)

篇1: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摘 要:纵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计算无处不在。好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知识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三亚市南新小学学生计算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因素的研究,找到导致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他们切实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学习兴趣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深入的了解三亚市南新小学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选择拟从口算,笔算以及估算这三个方面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分层抽样,在三亚市南新小学抽取四、六年级各30名共60名学生进行调查,本次研究采用的是测验法。本测试卷由口算,笔算,估算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分数都是30分,总分为九十分。

二、测验调查结果

各年级学生计算高分人数分布:四年级:口算25分以上者3人,占10%。估算1人,占3.33%。笔算5人,占16.7%。六年级:口算25分以上者3人,占10%。估算1人,占3.33%。笔算7人,占23.3%。

各年级三种计算方法的平均分:四年级口算、笔算、估算分别为14.9,11.8,15.0。六年级为15.0,12.54.8。

三种计算能力的均值分别为:14.97,12.13,14.92

从各年级计算正确的百分率以及均值可以看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中笔算能力成绩最好,口算能力次之,估算能力最差。从四、六年级各算法平均分的比较来看,随着所读年级的升高,口算均值略有升高但也不明显,笔算均值反而有所下降。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估算但是从四年级和六年级的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没有明显的进步。

三、调查结果分析

3.1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外部原因

(1)口算不讲速度和方法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弱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片面追求进度而忽略学生能力的提高,很少或者从不对学生的口算进行训练。

(2)过度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当教师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由于问题情境的开放,学生常常游离在情境之中,而此时教师并没有将学生引入主题,导致学生学习迷迷茫茫。

(3)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过度追求,忽略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一概的激发学生想出新的算法,却不知最适合学生的算法,导致了学生计算方法千奇百怪,良莠不齐。

(4)为了形式的练习,影响了学生练习的实际效果。在片面追求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中,却丢失了实效。枯燥的计算课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2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内部原因

(1)感知不够细腻,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不像成年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笼统、粗糙、不具体的,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现象,但是并不能完全的看出事物的本质,头脑中也没有整体的概念。

(2)注意力分散,小学生注意的起伏大,不稳定而且不注意的范围广,易被无关的事物吸引过去导致其上课分神,在同一时间很难将注意分配到两个或者多个的对象上。

(3)记忆出错,小学生在将所感知的信息贮存的过程中,有时候贮存的信息消失或者暂时中断极易导致“遗忘性差错”。

(4)思维定势,《教育心理学》指出:思维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定势会导致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思考或解决问题。

(5)情绪不稳定,小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也会直接影响计算的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有快,但是往往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最后却事与愿违。对于简单的算式则会麻痹轻视;而对那些计算复杂的算式,又表现出厌烦、畏难的情绪状态,导致错误。

四、提高计算能力的建议与方法

(一)从外部原因提出提高能力的对策

1.1关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去描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有关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规律。

1.2重视口算是基本,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是衡量计算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首先提高口算能力是基础,而且教师也应该把口算训练贯穿于整个计算单元教学的始末。口算的训练应该有多样化的形式,如“开火车”、“接力赛”等等,教师应努力做到不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1.3算法、算理应相辅相成的,是内在的联系在一起的。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思维过程,确保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而算法则为计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是计算经验的积累。

1.4精练勤练,计算技能的形成,除了计算科学的指导外还依赖于精心设计的课后练习去巩固教学成果。只有多练才能最快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以计算教学为主的单元时,教师应采用化整为零的训练策略,坚持天天练。

(二)从内部原因提出提高计算能力的对策

2.1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与保证。

2.2形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只要认真书写就可以减少很多计算错误。良好的书写会让自己的卷面整齐并且减少干扰自己的因素。

2.3形成验算的习惯,验算不仅是保证计算正确的一个有效措施,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计算规则的理解,更容易形成计算技能。

2.4形成认真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打草稿时随便抓张废纸就算,不用本子,而且字迹潦草,往往算对了,但是抄到本子上却是错的,因此检查时往往连原来的草稿也找不到。如果每个学生都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检查起来一目了然,便于查出错处及时订正,省时省力。

2.5形成反思错题的习惯,有些学生做了很多题但还是考不高分数,这是因为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没有认真的总结,在做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不能盲目的去做,要懂得及时总结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汪建英.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J].云南教育,2002

[2] 高恩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1995.[3] 刘德宏,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J].青海教育.12:45―46

[4] 刘晓春.小学计算教学的新探索[J].教育评论,2006,[5] 张文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35

篇2: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赵尚玲 2014-11-13 分类:教学反思

分享到: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摘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次课题研究设想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班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们搜集了学生有关笔算乘法的作业,寻找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课题。在课题实施阶段设计了各种研究方法,并设计笔算试卷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测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论证,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本课题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笔算、口算计算能力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小学生,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测试观察法等。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设计笔算试卷,通过答卷收集错题,分析查找影响学生笔算乘法正确率的因素。

2、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笔算乘法正确率的方法与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运算几种题型,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答卷情况,我们认为导致计算出错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如:45×80=3840,321×20=6410,30×17=501等。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如:207×39=2674,350×40=1400等。

3、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

4、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5、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如;调查问卷中的第四题解决问题,基本上学生都是用190×5=950,其实还可以把190看成200进行估算。

6、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答案抄错。在列竖式计算时,把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后数字就变了;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

7、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到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加强口算的练习

口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要使学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方法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进行经常性的口算练习。在口算练习中还要经常变换口算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2)重视算理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3)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进行验算 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4×5=120,75×4=300。我们平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看和想是运用简便计算的关键。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平时的作业中会发现许多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这也是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加强学生的验算意识。验算的方法不唯一,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是比较有效地验算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以下目标:设计笔算试卷,通过答卷收集错题,分析查找影响学生计算笔算正确率的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计算的长足进步。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还培养了学生能将相应的计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学生认真读题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养成了检查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相应的提高。书写要规范。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平常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认真核对,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审题,弄清算理,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认真书写计算。最后,就是要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规范。计算完,要认真检查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数字、符号有无写错等。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运用的正常解题思路有时很难发现问题。

2.提高了学生静下心来学习性格品质。

计算是要求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来完成的较为枯燥活动。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结果出错。有效的计算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对学生坚忍不拔,勇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提出要求。3.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及反思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觉得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也有了提升。小课题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4.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实践证明,口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作用。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5.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6.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7.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1)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2)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3)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存在问题:

1、因计算课时编排减少的原因,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当所上内容,不是计算内容,这段时间计算练得很少,如果再将计算放在课堂上,占了上课时间,新课学生又学得不是很扎实,因为一节课,学生上课的精力保持最好是在前20分钟内。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包括其他数学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讨下,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思考层面,未能形成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未能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与总结。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

篇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研究

一、夯实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训练,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 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只有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才能提高其笔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只有加强学生口算的教学和训练, 才能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口算教学时,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 注意口算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改变口算的单调性、乏味性,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视算、听算等形式, 采用的教具、学具可以是固定或活动的口算计算板、口算箱、口算卡片、口算表、口算大转盘等。这样,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新鲜口味,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思路, 通过表格还可以发现各种计算的规律。另外还可以运用竞赛和游戏的形式, 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 使学生乐算。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计算兴趣高, 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 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 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 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 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 如, 个位是4和9, 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3, 相乘就一定是6;12×23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192÷48可以将192看成200, 48看成50, 商大概等于4, 不可能是5。

有了口算的基础、估算的能力, 那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帮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 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 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 就是简约了复杂的思维过程, 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骤, 解决如何算得方便、准确的问题。

正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正确的运算必须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 法则记得牢固, 做计算题时, 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整数乘法中出现的错例24×5=100, 很典型地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 没有很透彻地理解乘法算理。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得算理, 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 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 更不谈灵活运用了。因此, 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 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 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 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例如, 在教学小数除法时, 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买文具, 每支铅笔0.5元, 3.5元能买几支。学生都知道能买到7支, 但列竖式, 那商写在哪儿呢?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 有的说如果是整数那就好了, 我就因势引导, 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变成整数, 且商不变。我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这样的内容, 学生想到了用商不变原理来处理这个问题, 现在问题解决了, 并且掌握了小数除法的原理, 还使新旧知识发生了联系。可见,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懂得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 往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计算训练时, 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看清题、认真算、细心查。

1. 看清题:

看清题目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 对于计算题, 有的学生提笔就算, 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 可能引起心理疲劳, 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 往往抄错。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 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 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特别要求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 要有耐心, 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 久而久之就能养成看清题的习惯。

2. 认真算:

首先, 计算过程书写要工整, 格式一定要规范, 保持作业整齐美观, 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 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 条理清楚, 计算时精力集中。这样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其次, 要有打草稿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 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 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 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 表扬准确认真的学生, 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3. 细心查:

计算完, 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 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验算。这样随时验算, 可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四、重视错题的整理和分析,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一般地说, 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 都具有相通性, 又具有普遍性, 在教师指导下, 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 有些则纠正起来比较困难, 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在计算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发现和预测计算中存在的错误, 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题。特别在平时批改作业时, 教师可准备一本记录本, 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 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 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 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 组织学生剖析根源, 找出“病因”,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 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如, 可做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也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 课上发给学生改, 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 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 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 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 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纠正方法和吸取的教训, 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这样长期坚持, 学生的计算能力便会大大提高。

计算教学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教学过程, 工作中要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 更要精心培养和正确引导学生, 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 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所以在小学阶段,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试从夯实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重视错题的整理和分析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口算能力,估算能力,理算算法,良好习惯,错题整理,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秀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2]吕立峰.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不可偏颇.小学数学教师, 2007 (07) .

[3]黄静.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分析.中小学数学, 2011 (09) .

篇4: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兴趣;分析错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始终贯穿始终,可以说计算是数学的开始。计算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就要对小学生计算能力进行长期的、合理的培养。具体如何来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及示例来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习惯、兴趣、爱好都还在养成阶段。而数学又属于比较枯燥的科目,除了数字和各种运算法则外几乎没有什么新鲜感来刺激学生,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又比较差,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如果后期数学成绩再上不来,那么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烦感,造成偏科的现象,对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构成都将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样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应多以做游戏、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那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加以奖励,对于成绩稍次的同学更要给予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寓教于乐。

二、注重对计算的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一年级的同学在做计算题时总要一边用嘴念着题目,一边掰手指头,一边在动手写答案。做一道题需要“三管齐下”,就这样还不能保证每道题目都计算正确。即便到了二年级,算乘除法时也要背一遍乘法口诀才能动笔,如计算9×9=?时,往往就需要从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直到九九八十一才能歪歪扭扭地写下81。这样即便计算正确,所花费的时间也起码是正常算一道题时间的三倍,可能还要更多一些。如果到了三、四年级,四种运算法则混在一起,数字又超过十以内,那么学生就更要手忙脚乱、漏洞百出了,考试时答不完卷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的这些现象都只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都缺乏正确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要克服这个问题,就要从针对计算的训练开始。

1.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加强口算训练对于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发展计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口算训练必须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从小就要打好基础,这样才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对他们错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做计算题时不要把题目念出来,要动笔去计算,不要掰手指头。逐渐加深这种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口算,开始可以以整数计算,慢慢要达到十以内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脱口而出。对于二年级及更高年级的学生应使他们完全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可以正确、迅速地计算表内乘除法。一些常用的数据则应完全背下来,减少在草稿纸上的计算时间。

2.计算法则训练

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法则,整数、分数、小数这些计算都各有各的运算法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也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的计算法则是学生计算正确的前提。例如,二十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除了可以运用“凑十法”,还可以利用图解这样直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记忆得更加深刻。

3.简算训练

简算也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的运算定理、公式、性质熟练掌握并且合理运用。一些学生在运用这些定律、公式的时候喜欢套用、滥用,以至于出现了一些属于学生们“原创”的“公式”“定理”。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对这些定理的理解不够透彻,属于一知半解。对此教师应该展开专项训练,把易错点、易混点专门挑出来进行对比训练,并且要细致讲解,反复练习,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三、分析错因

通过对学生作业、测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的错误可谓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尽管错的题不一样,但是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那就是同学们错的题都很具有代表性。如经常出现16-5=9,15-4=9,25×3=95,24×5=100,学生、家长都愿意把这类错误笼统地归结为马虎、没注意,如果一两个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可以说是马虎,但是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都出现这种类似的错误就不是一个“马虎”这么简单了。

这就说明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力不够准确,没有看清题意和运算符号就盲目动笔。这一点在简便运算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学生往往只片面地运用简便算法,却又忽略了正确的运算法则,最终导致一步错,步步错。

那么要想纠正这种错误,就必须加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对计算能力的训练。开始可以从整数训练做起,逐渐向分数、小数过度。比如可以计算12.4÷0.4,0.25÷0.125这类的题,再比较12.4÷0.4与124÷4有哪些异同点,则又总结出了商不变的原理,又用到了以前的旧知识,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通过以上对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探究,可以看出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既要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尤其是一二年级的时候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对未来的学习将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丁波.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J].小学青年教师,2002(9).

[2]高亚兵.对小学生计算粗心现象的心理学研究[J].浙江教育学报,2003(1).

[3]黄敬峰.简便计算的五大招式[J].小学数学研究,2003(1).

篇5: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

长征小学

王丹

一、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研究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探寻如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高算法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双台子区长征小学三年全体同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以课堂计算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主动建构为载体,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做到算理和算法并重,更具实效性。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着眼素质教育,对提高小学计算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1)、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2)、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3)、进一步实现算法多样化与熟练化的研究。(4)、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题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一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讨出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真正、有效的策略。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1)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同时调查数学教师计算课的现状,研究对策。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学习、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按方案制订实验研究工作计划,开展研究。

(2)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立足于课堂,以常态课堂教学研究为着眼点,重点进行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算法多样化与熟练化的研究、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3)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定期上交相关论文,案例。

(4)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5)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突破口,形成教学的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1)收集典型错题,汇编成册,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2)总结实验结果,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论文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

(3)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5)迎接专家验收结题。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

1、撰写《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论文。

2、《计算教学典型案例》集

篇6: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3 年 06 月 10日 地 点:宁河县教研室 主 持 人:赵斌

参与人员:李开仲 李福华 王常玉 董彦斌 刘贺艳 宋秀菊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题目: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 活动内容: 一.开题活动内容

1.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的实践意义。2.听取专家建议。二.开题报告内容

1.提出问题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

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2、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3、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5、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

(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6、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7、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和行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查问卷等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

我们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活动,根据不同的口算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比赛形式,有限时赛,有限题赛,有基本口算,还有巧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数感能力。

(4)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强化听、视算,改变以往看着口算题写得数的练习形式,平时的口算练习以口述答案为主,着力培养口算能力。

8、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4-2013.6)1.文献搜集 2.撰写开题报告计划 3.教师培训 分工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6—2015.4)1.开展教学实践 2.组织研讨交流 3.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4-2015.5)1.撰写结题报告;2.论文、案例、调查问卷及资料的收集汇编; 3.请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

9、预期的成果

(1)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录

(3)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的论文集

(4)《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10、课题成员的分工

课题研究小组由赵斌担任组长,参加过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王长玉负责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执行。

李福华: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李开仲: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宋秀菊: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收集和数据分析。

刘贺艳: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图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董彦斌,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会议及大事记录。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

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

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和行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查问卷等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我们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活动,根据不同的口算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比赛形式,有限时赛,有限题赛,有基本口算,还有巧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数感能力。(4)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强化听、视算,改变以往看着口算题写得数的练习形式,平时的口算练习以口述答案为主,着力培养口算能力。

八、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4-2013.6)1.文献搜集

2.撰写开题报告计划 3.教师培训 分工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6—2015.4)1.开展教学实践 2.组织研讨交流 3.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4-2015.5)1.撰写结题报告;2.论文、案例、调查问卷及资料的收集汇编; 3.请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

九、预期的成果

(1)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录

(3)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的论文集

(4)《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十、课题成员的分工

课题研究小组由赵斌担任组长,参加过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王长玉负责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执行。

李福华: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李开仲: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宋秀菊: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收集和数据分析。刘贺艳: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图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董彦斌,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会议及大事记录。

十一、研究经费的使用

研究经费得到学校的支持。

我相信,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篇7: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提高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有效方法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才庄完全小学 毛兴旺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指出“使学生能够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但是,在现有的数学计算内容中有许多学生过不去的“坎”,始终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甚至部分学生错误百出导致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究竟学生在这些内容上的主要困难表现是什么?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学中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教师研究的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学解决问题的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同时,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的关键时期。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方面考虑,良好计算素养终身受用。所以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三、课题的界定、研究目标

1、课题的界定: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找到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2)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3)探索出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4)探索出提高计算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3、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4、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

5、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养成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数学知识的教学,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成了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2、心理学理论依据。新知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和问题,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人本主义,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经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计算教学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学生错误现状进行研究,提供多渠道的形式,进行计算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书写、检查等),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七、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查找了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资料及相关理论依据,吸取了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动向,吸收借鉴,研究参考。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细化本课题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本课题探索操作方法。

在四、五年级学生中调查研究了各种资料,采取了普遍观察,个别谈话,学生问卷调查和家长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收集有关信息,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重点掌握计算习惯、计算兴趣、计算水平,了解学生是否有评点习惯。最后对四、五年级学生计算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判断,设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拟定了本课题的具体操作步骤。

2、实施阶段:

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对学生现状做了系统性等调查并发现(1)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调查发现,尽管班情、学情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普遍不高。没有好的兴趣也没有好的习惯。调查显示,近85%的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2)算法和算理不明。经调查,有7%左右的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而造成的,教师对计算教学有所忽略,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

(3)轻视口算和估算。

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当教材涉及时进行,不涉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对口算的训练完全依赖于教材。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的重要性,但是总认为小学生主要学笔算,多练笔算就行了。

在教学中遇到估算题时教师才进行估算的教学。甚至有教师要求学生不是“估着算”而“算着估”,把估算等同于求近似值。我们的学生也常常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在教师的影响下,用精确计算来代替估算。

(4)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教学中我们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但很多时候老师罗列出学生汇报的各种算法后,马上要求学生从中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是很难或愿意去选择同伴的算法,绝大多数学生仍然只停留在理解掌握自己的一种解法的原有水平上。这需要我们对优化算法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5)家长对提高孩子计算水平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般家里重视孩子教育的孩子成绩都不会错。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发现很多家长只是问孩子数学作业完成了没有,而并不关心孩子作业写得怎样,正确与否、是不是真的把算理弄懂了。几乎没有家长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问题考问孩子,甚至有些家长看见孩子用计算器算数都不管。这些都使得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采取的具体的措施及探寻的一些方法(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

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想明白算理,然后再算,算后仔细检查,作业要写得干净整洁。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习惯。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真正为学生的计算“保驾护航”。

(2)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透彻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A、创设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B、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困生理解算理和算法。C、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地解释算理和算法。D、讲解算理与巩固练习相结合。

(3)探索计算课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a.口算。根据课题的内容教师准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b.提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定义、规律、计算法则。

c.指导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

d.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进行比较、区别。当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教师应将两者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抓住本质进行区别。

e.计算法则的概括。这是一个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踊跃说出计算规律。一个人说不完整,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法则。

f.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法则的运用。通过练习,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

g.紧扣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准备难度较大的思考题给掌握较快的学生做。通过集体批改,对普遍性错误及时矫正讲评,提出要求。

h.评价

1.学生评价:学生既可以评价自己,也可以对他人进行评价。既培养了学生上课听讲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评价:教师要对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学生评价,多方面的鼓励学生、评价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加强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积极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

a.加强口算、估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因此提高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估算训练开始:首先要天天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口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到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训练时采取各种活动或比赛,像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注意形式的多样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口算的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其次要不定期进行估算训练,在实际情境中提倡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要把估算和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在情境中也容易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 并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估算方法的情况, 以及学生的估算意识如何。

b.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多练,完成课堂作业,特别是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应及时指导。

c.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本身存在着单调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枯燥无味。教学时要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是练习时间不要太长,我们采取了不同练习形式相互穿插,分散计算的单调性。其次是增加一些计算故事。如走“数学迷宫”等,以提高计算的趣味性。再次是适当进行竞赛活动,如 “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及时评价,对计算进步快或计算能力高的同学及时表扬奖励,使学生在愉快的成功体验中继续进步。

(5)重视错题分析,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怕见到错题,学生也怕见到错题,其实,错题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反而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计算技能。

重视对学生的错题分析,对症下药。对于学生的错题应该专门用一节课来分析,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与分析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错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改错题的形式也要多样化,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教学、游戏的办法等方式,可采取小医生找病因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看哪位小老师最认真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巩固自身的计算技能。

(6)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算法的合理与灵活运用。

算法多样化提倡的就是一种探索,一种思维的创新。我认为最简便又能提高正确率且好理解的算法就是优化。

优化算法需要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理解和融合。在讲算法最优化的教学中我们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算法的异同,达到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从中寻找合理、简便、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和适合自己的算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理解了,才会有选择,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算法,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让学生通过类比思考的方式产生同一类相同角度的“类方法”,促使他们更好地从不同角度思考多种的算法,就有可能在学生个体身上实现从“一”到“多”的追求,这也正是在学生个体身上实现算法真正“多样化”的过程。

(7)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

联系家长配合学校教学,尤其是计算题教学。家长监督孩子提前预习计算课内容;每天都出几道的典型计算题作业留给孩子当成家庭作业叫家长监督孩子写工整,不叫孩子用计算器,如果发现孩子算理没懂做错题可及时发现,及时补救或及时联系老师补课;家长也可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叫孩子解决,教孩子意识到计算的作用和意义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八、研究成果及结论

通过对《提高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有效方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我们探索出探索提高四、五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1.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明确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三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规范书写的习惯;四查就是认真检查。

(3)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4)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1)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做到口算天天练。每天课前用3到5分钟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找朋友、对呤、填空、改错、选择、编题、操作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的更加熟练、准确,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因此要不定期进行估算训练,在实际情境中提倡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要把估算和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为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方法并写出了《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口算、估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一文。3.探索出计算课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探索出计算课高效的教学模式总结出了《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模式》一文,其模式为:

a.教师根据课题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准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b.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本节内容

c.教师启发学生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进行区别,呈现算法

明确算理。d.计算法则的概括。

e.尝试计算法则,通过练习加深知识理解。f.巩固计算法则,教师评估小结。

g.评价,多方面的鼓励学生、评价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多种形式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科学评价,重在激励,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5.计算方法要适时优化。

计算教学时,只要学生提到合理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找到更多的计算方法,而计算教学应理性回归到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的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对这些方法要适时进行比较、小结、优化,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激发计算兴趣,提高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6.在练习上重落实、重多样化。

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其个性心理品质就能得到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就能落到实处。

7.每个学生都准备错题本,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与分析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自己总结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8.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般家里重视孩子教育的孩子成绩都不会错。

九、存在问题及后期设想

1.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在评级方面也应多做研究,但在激发学生做计算题兴趣上评价方面没有具体的评价方案,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做出几套简洁有效的评价方案。

2.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篇8: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第一个层次是操作使用计算机能力。操作使用计算机包括软件安装, 系统的一般维护, 以及操作应用软件完成一般办公工作 (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报表和图片制作等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应用编程能力。应用编程能力是指运用开发工具软件 (包括编程语言) , 结合其他课程知识, 自主设计和编制应用软件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开发创新能力。开发创新能力表现为研制开发新的应用软件、工具软件、语言、系统软件等。

其中第三个层次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最终目标然而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

1 计算机课程上机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的要求针对各类计算机专业课程都开设了实验上机课, 但是在“验证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中, 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大纲, 理论都是第一位的, 实践教学内容局限于以本课程理论展开实践教学, 各门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不深入, 综合性、设计性上机实验太少甚至没有, 对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利。从而造成学生普遍上机兴趣不大, 动手能力不强, 自制力差, 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和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

2 课程上机考核改革探讨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我院根据计算机专业各课程的特点先后对多门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 《计算机基础》是较早进行考核探讨的一门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以前平时成绩占30%, 学期末笔试考试成绩占70%, 现在调整为平时成绩占20%, 实践考核成绩占30%, 学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并重点突出了学期末考核方式, 为笔试+上机操作。为检查改革效果, 进一步完善考试模式, 学校还特向部分教师和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从调查的结果统计和考试成绩的统计反映出。

2.1 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创新认知能力有较大差异

由于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化, 例如有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而有的学生却不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这就增加了计算机教师教学的难度。

2.2 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局限

计算机实践教学项目体系, 是基于验证理论性的体系。计算机理论课程讲到哪个章节, 计算机实验操作就跟到哪个章节对于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起到了制约作用不能满足实际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2.3 计算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果教师只会教缺乏科技研发经验和研发能力, 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4 学校投入资金力度不强

因为被调查的课程具有应用性的课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更新换代速度过快, 就导致硬件设备配套不足。另外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改革中, 应对凡是参与改革教师的工作量以课时量进行计算, 并配有奖励资金支持教师积极参与。

3 课程上机考核的改革思路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和考试现状结合我校考试改革的实践, 得出以下考试改革思路:一方面从课程体系上分类, 课程的类型、特点、内容的不同, 考试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另一方面, 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考试形式上“多种形式考核”相结合。

(1) 知识和理论传授为主的课程。例如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 这类课程的考核应重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 (2) 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结合的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所有实践课的学科, Photoshop图象处理、WEB网页设计等课程均主要改为操作考试, 学生现场抽题, 现场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操作过程及结果评分, 这种考试方式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 技能与能力为主型的课程。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程序设计类课程, 像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课程等。这类课程我们应该强调过程考查。在教与学的整个阶段, 教师一开始到课程结束, 分阶段进行测评, 课程结束由学生提交本课程的综合作业, 并进行一对一的答辩。 (4) 理论知识与技能并重型课程。如软件工程课程可采用闭卷和开卷设计两种形式。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 而且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开发中的软件分析、设计、实施方法。因而既要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要考核操作技能的强弱。选用闭卷考试考核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简单应用情况, 选用开卷设计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辅之于口试形式,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4 树立分阶段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如表1)

参考文献

上一篇:温馨的早餐英语作文下一篇:小暑吃“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