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

2024-04-22

肇庆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精选6篇)

篇1:肇庆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

肇庆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

为进一步增加我市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完善城市规划的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维护公众的城市规划知情权和对城市规划的监督权,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公开、公正、民主、高效、廉洁,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示内容

(一)规划编制。公示城市规划不同阶段编制完成或调整完善后的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业规划和分区规划的编制或调整成果中的规划依据、规划方案文本、图件及相关材料等内容。

(二)规划选址。公示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或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市民关注的工程项目的规划选址方案中的项目介绍和图纸等内容。

(三)规划设计。公示已完成待批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公园、绿地、道路、广场规划方案,风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方案,用地2公顷以上的详细规划方案,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方案,大型建(构)筑物周边详细规划方案,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其它市民关心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中的规划依据和规划方案说明、图纸等内容。

(四)建筑设计。公示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地段标志性建筑物、公众关注且影响面广的大型工程项目以及沿城市道路且建筑总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或6层以上的重要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和公园、道路、广场、大型绿地建设的设计方案说明和图纸等内容。

(五)规划实施。公示经批准实施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城市规划依据、方案说明和图纸等内容。

(六)其它项目。公示方案招标、方案征集项目、有争议或其它原因需公示的项目等内容。

二、公示方式

(一)展览公示。对待批的规划编制成果、重点地段城市设计、重点建设项目及重要公共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等,采取举办规划展览的方式向公众公示。展览内容和地点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二)媒体公示。对重点建设项目、旧城改造或住宅小区等规划设计方案,通过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公示。

(三)网络公示。通过政府网站将规划编制、设计、管理等有关事项公示。

(四)公示牌公示。在批准或即将批准实施的建设项目用地上设立详细规划公示牌,确保建设工程在公众监督下严格按规划实施。

三、公示要求

(一)城市规划从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管理各个阶段都需征求公众意见,激励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对需要公示的项目一律实行规划批前公示和规划批后公示,由市城乡规划局根据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具体公示形式。凡市城乡规划局确定需要公示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进行公示,对未按市城乡规划局要求进行公示的建设项目,市城乡规划局应责成建设单位或个人代办公示,公示费用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支付。

(二)采取展览方式公示的,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15天,并应在展示地点设立意见箱,向参观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和优秀方案选票,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通过新闻媒体或公示牌公示的,应公布意见反馈或举报电话,并安排专人接听电话,认真记录有关意见、建议或举报内容;专门到市城乡规划局反映意见的,由专门科室负责填写征求意见登记表;通过新闻媒体公示的,公示内容连续播出一般不少于3天共6次;通过公示牌公示的,批前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通过网站公示的,网页保留时间不少于10天,并设电子信箱征求意见,指定专人整理、汇总。

(三)对征集的意见,由市城乡规划局归纳整理,确定采纳的意见。并根据不同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书面回复、指定专人口头答复等方式反馈。对收集的规划展览竞赛方案选票,统计整理后,根据规划设计评选办法相关规定作为优秀方案的评定依据。所有公示内容中应明确市民意见、建议反馈的方式及联系的时间、电话、联系人员姓名等,便于市民与规划工作人员通畅快捷地联系沟通。对市民提出的具有重大价值的规划建议或设计构思,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四、公示步骤

(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交规划方案经市城乡规划局审查达到公示成果要求的,由市城乡规划局指定公示方式、公示内容、公示地点,建设单位负责公示。

(二)采用公示牌进行公示的建设

项目审查通过后,建设单位可委托规划信息服务部或自行按审批后的规划公示牌方案在施工现场指定的位置制作和安装。

(三)建设单位负责公示期间有关设施的维护管理。规划公示牌应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予以拆除。

(四)公示期满,由市城乡规划局收集整理公示意见并作为修订方案的依据。

(五)根据公示意见对方案进行调整后,需报市政府审批。对批准后的方案,由原负责公示的单位再进行批后公示。

规划执法人员将依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的内容和规划审批档案对辖区内建设项目的各施工阶段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如发现在建设中与公示内容不符的,群众可按公示牌内公布的电话进行投诉。

五、公示费用

按照谁建设、谁公示、谁负责费用的原则,凡需公示的建设项目均由建设单位按照市城乡规划局对公示内容和格式的要求自行委托中介机构制作公示牌及公示的图片或文字说明,再根据本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公示。

篇2:肇庆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

为保证城市规划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建设单位和建设者的合法权益,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特发布如下公示:

一、主要职责公示

(一)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规划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制定全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和城市规划有关技术规定。

(三)组织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组织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审批工作。

(四)负责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实施管理。进行建设选址审批、建设用地规划审批、工程审批,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检查、监督,依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六)负责全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

(七)负责接收和保管需要长期或永久保存的城市建设档案,负责全市城建档案指导和培训,负责档案的开发利用以及定升级工作。

(八)负责全市勘察测绘行业管理,维护管理市区各类测量标志。

(九)负责全市建设工程放、验线审批及管理。

(十)负责全市雕塑的规划管理和设计审查工作。

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公示

(一)建设者持计划部门立项文件,申请建设项目选址、定点。

(二)现场踏勘,进行规划技术论证,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提出规划安排意见。

(三)组织召开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会议。

(四)公示审定的建设项目。

(五)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提出规划设计条件。

(六)组织审查、批复设计方案。

(七)组织规划用地定位测量。

(八)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九)组织建设工程的放验线。

(十)组织建设项目竣工档案归档验收。

三、审批时限公示

经审批会议确定的建设项目,符合报批条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办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0个工作日办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个工作日办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违示责任追究公示

(一)办理业务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其违示责任:一是手续完备,证件齐全,符合办证条件而不予办理的;二是不认真审核并未按公示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的;三是对建设单位和个人故意刁难,徇私舞弊的;四是因办理业务工作失误,造成建设单位或个人经济损失的。

(二)对办理业务工作人员的违示行为,视情节给予下列处罚。一是经济处罚。对违示者及其主管领导视情节轻重予以扣发奖金。二是行政处理。责令违示者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扣发奖金,通报或公开检查,调离岗位。

对违示者的追究情况,将通过各种形式反馈举报单位。

四、监督举报电话公示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市规划局工作人员的违示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篇3:肇庆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

关键词:户籍改革,城市化,影响分析,对策建议

1 引言

2010年8月15日, 重庆市全面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40个区县 (自治县) 及相关市级部门将分别设立咨询转户点。据介绍, 重庆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这意味着在10年内, 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

在重庆之前虽已有大量城市探索户籍制度改革, 但研究户籍改革的理论文献却并不多。本文以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为背景, 研究户籍制度改革对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并就削弱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 重庆市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程的正面影响

(1) 户籍制度改革, 使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

户籍制度改革能够推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的建立, 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 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但目前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运用行政手段把城乡人口划分成发展机遇、社会地位很不平等的两大社会群体, 使其分别固定在各自的出生地很难自由流动, 严重地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 在此基础上, 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有利于劳动资源的配置, 为城市经济发展供给大量劳动力, 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能发挥作用的行业, 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2) 促进对人口流动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 人口流动管理会更加规范化, 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中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规范人口登记, 对城市化进程中宏观政策推进,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人口登记体系, 层层推进宏观政策实施, 从而缩短政策从上而下的传达时间, 有利于更快速推进宏观经济政策, 提升经济发展反应速度。

对人口流动进行统一管理, 做到有据可查, 跟踪劳动力配置到三大产业的过程, 提升劳动力合理配置度。

(3) 户籍制度改革扫清城乡经济的制度性隔离, 有效缓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

长期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相同的局面, 并且由于重庆市地域面积较大, 一直呈现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的局势。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户籍限制, 不能自由流向城市, 对城市经济发展不能起到应有的推进作用。通过户籍制度改革, 打破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 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资源, 促进其经济发展。

(4) 缓解重庆市常驻城镇人口与户口城镇人口存在较大差距的矛盾。

重庆市直辖以来至户籍制度改革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1%提高到51.6%, 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从19.5%提高到29%, 二者数据的差距表明户籍制度滞后于客观现实状态, 以至于出现了城、农两栖成员, 他们的职业身份、实际居住情形与户籍确认的状况严重不符。为解决现实矛盾, 重庆市户籍改革取消了购房入户的房屋面积、个人文化程度要求等不合理限制, 投资入户的纳税额度降低了50%, 许可城镇务工经商者租房落户, 乡镇就近就地转户全面放开。

通过改革将推动与农业联系稀松的农民群体转出, 增大城镇人口比例。从农民利益角度出发展开整个户籍制度改革, 将常驻城镇人口转变为户籍城镇人口, 将身份合理化, 从根本上提升了重庆市城市率。

3 重庆市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程的负面影响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给农民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时, 暂时不脱农村的“三件衣服”, 这样的措施是一项跨时代的工程, 形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庆实践”,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是,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在实践过程中, 对城市化进程仍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1) 城市人口激增, 短时间内相关配套滞后于人口增长, 加剧城市病。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涉及的领域较广, 凡是农民生存之需的切身利益几乎全部覆盖。先是“‘3年过渡’, 即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的处置, 设定了3年过渡期, 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然后是“‘5项纳入’即指农村居民转户后, 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 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 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真正体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农民转变身份进城后, 即可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城市福利, 但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短时间内有可能滞后于人口的增长, 交通拥堵、人口过度集聚, 教育、医疗短时间不到位等, 都将加剧城市病。

(2) 农民离开土地, 转变身份, 进城工作, 对城市整体就业造成冲击。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计划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 但经济正常发展, 几年内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岗位, 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将会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冲击。并且, 进城人员得不到工作上的妥善安置, 无业者增多, 对城市安全等都将造成负面影响。

(3) 就地城市化, 与农民观念有一定差距, 户籍改革工作推动缓慢。

大量农民对城市的构想是基于特大城市、大城市, 重庆市户籍改革中, 城镇户口并不仅针对于主城, 也包括江津等区县城市, 即就地城市化。这与农民对城市的预想有一定差距, 影响农村专转户进程的积极性。

(4) 户籍身份转变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文明短期渗透不到位, 形成一种非本质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意味着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 城市特质不断增加, 进而消灭城乡差别, 实现社会转型。户籍制度改革, 改变户籍管理中的身份, 但城市文明是一个缓慢的渗透过程。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化率上升, 但城市文明渗透不到位, 形成一种非本质上的城市化。

4 对策建议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化进程有一定影响, 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应在加强正面影响的同时, 削弱其负面影响。

(1) 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立法工作, 保证户籍改革有序推进。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 不能操之过急, 应结合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推进。在此过程中, 加强各方面立法工作完善, 做到有法可依, 以保证在维护新转户人员利益同时, 不削弱原城镇人口福利。

(2)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缓解城市病。

重庆市户籍改革中, 大量农民进城造成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 供给短时间内跟不上, 需求激增和供给滞后的矛盾加剧, 城市病症状加剧。因此, 在改革过程中, 应加快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人口过度集中等城市病。

(3) 加强对转户人员培训, 提升其就业能力, 并加快城市文明传播。

重庆市应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 加快培训学校等建设, 对转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升其进城后的就业竞争力。并应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城市文明, 提升城市文明的渗透能力, 从而达到城市文明传播与身份转变同时推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刚.论中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 2004.

[2]田炳信.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31.

[3]罗亚萍, 姜红星.城乡二元制度下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4]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172.

篇4:肇庆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

关键词:城市公园;包容性设计;社会养老;娱乐养生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6-0044-04

收稿日期:2014-12-29

修回日期:2015-03-12

引言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体制将陷入危机时代。虽然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且中共十八大提出延迟退休和住房养老等一系列政策,但是制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环境仍然是个社会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着眼于如何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宜游、安全、舒适、有趣味的城市绿化空间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以肇庆市城市公共空间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市区内的4个代表性城市公园,包括宝月公园(已建多年)、城东公园(已建多年)、星湖湾公园(新建)和波海公园(新建),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及以问卷形式调查公园内活动的老年人、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总结出肇庆市老年人在公园中的活动特点、基础设施的使用尺寸、主要活动场所的特点等。结合调研问卷结果,指导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对老年人的包容性设计,为增强城市公园中老年人活动的积极性提供参考,为在新的社会养老模式下的城市老年人营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地区,属于泛珠三角地区。

1.2 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从生理学、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等学科的角度来研究老年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习惯,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人们对周边环境的特殊要求,以便在设计时进行针对老年人的包容性设计。

调研分析法——在肇庆市城市公园中,选取了宝月公园、城东公园、星湖湾公园和波海公园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并对公园内的老年人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行为特点

2.1.1 老年人的活动特点

本次问卷调查总共采访了120位在公园中活动的老年人,问卷记录分为由老年人自己填写和调研者记录两种方式,其中女性受访者占总人数的55%。结果表明:老年人去公园活动频率达5-6次/周的有40人,占调查总人数33%;活动次数为1次/天的人数占28%;活动次数为一天多次的人数占14%;每次到公园活动和逗留时间达到1h以上的共有7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去公园活动的频率高,逗留时间长,因此在设计城市公园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这个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人群,并将他们的活动空间设计得更加多样化,这样才能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

从图1可看出,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活动项目主要是聊天打牌及带小孩游玩,其次是散步闲坐和健身锻炼。由此可推测,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们内心害怕变老,渴望实现个人价值和得到社会认可,他们通过帮忙看护家里小孩、与朋友聊天沟通来获取新的社会资讯,以便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双重认可,实现个人价值。

调查还得知,49%的老年人觉得现有城市公园的活动空间太小和类型太少,希望能进行整改设计。从图2可以看出,他们希望增加可以进行活动健身、幽静养生以及文化娱乐的空间,并认为身体条件是老年人所有活动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和心理需求来进行景观空间的设计安排。

2.1.2 老年人使用基础设施的尺寸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不满意城市公园中的公共基础设施,认为设施使用时不方便、不舒服和不安全的分别占受访人数的66%、77%和83%。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状态和活动特点与普通成年人是有区别的,这就要求详细分析老年人基本活动空间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包括休息类、观赏类、指示性、服务性、游戏健身类建筑小品设施的设计颜色、材质、外观等,尤其是使用尺寸的大小,从而得到一套完整的符合老年人身体特征和心理反应的基础设施尺寸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指导设计。

本次受访的老年人中,年龄在61-68岁区间的占总人数32.5%,比例最高,其次是69-76岁区间,占总人数24.2%,结合胡海滔等人研究并测量得到的老年人人体尺寸数据,设计出一套适用于61-76岁老年人在基本活动空间环境中基础设施的使用尺寸,如图3所示。图中A-1和A-2是休息类小品园林座椅的尺寸,适合两个老年人并排坐下,且设计靠背的倾角,让老年人可以舒适地休息。普通成年人的座椅靠背角度一般是103°-112°,而本设计中的座椅靠背角度是97°。B-1和B-2是观赏类小品栏杆的详图,栏杆由花圃隔开,仅用于观赏和防护,直接排除安全隐患,既安全又美观。图中C-1和C-2是指示性小品指示牌的详图,主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视力较差,身高也有所下降,所以降低指路牌、游览路线图等指示牌的设计高度,并把它们的正面稍向上倾斜,方便老年人仔细地阅读指示牌上的信息。图中D-1和D-2是服务性小品洗手台的设计详图,高度同样有所降低,并采用感应式的出水方式,方便老年人使用。游戏健身类建筑小品设施有健身类的四人肩关节锻炼器和益智类的康复绿篱“迷宫”,图中E的尺寸设计主要考虑老年人具有活动较缓慢和身体横向变大的空间使用特点。图中F-1和F-2是绿篱“迷宫”的详图,设计考虑老年人智力有所下降和反应较迟缓,此空间既可慢行健身,也可锻炼思考能力,达到益智的效果,累了还有绿篱边缘充当坐凳休息,一举多得。

nlc202309011705

2.1.3 老年人主要活动场所的特点

张剑敏提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可以分为户外活动中心、小群体户外活动场所、作息空间、步行空间、私密性空间与园艺场所,为本次研究公园活动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活动空间道路交通系统、活动场地空间大小以及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参与性是城市公园活动场所设计的主要内容。问卷调查结果得知,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是步行来到公园,其余均依靠交通工具到达,这说明城市公园活动空间的对外交通系统应该靠近居民区且与城市干道相连。相对而言,公园活动空间的内部交通系统应主要考虑可达性和使用度的问题。但是,对于公园改造性设计方案就应该尽量沿用原有道路布局,甚至把游人踩出来的道路加以设计,以保持熟悉度,再结合游人原有活动场地布局和新增功能性的设施来满足场地空间的需要。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到公园活动的老年人中完全健康的占62%,基本健康的占26%,因此在公园中活动的老年人基本上是行动能够自理的。但是,城市公共性空间的道路交通系统仍需要专门设计无障碍通道来满足介助及介护老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却也无须到处设置扶手和围隔,空间划分过细显得太凌乱。

鉴于老年人视力减弱和行动能力减缓,现有城市公园的私密空间“可识性”不强,“被识性”也不好,老年人很难找到或识别这样的空间。因此,活动场地空间的类型应以开阔性和半开阔性的空间为主,便于老年人交流,但也应留少量可以独处和沉思的私密空间,此类空间的入口设计一定要醒目。活动场地空间的大小应以老年人的活动使用尺寸为宜,以不产生压抑感为准。

对于参与性整合设计,可以设置盆景园、树阵式小广场、茶座等供老年人进行各种日常交流活动,如逗鸟、唱戏、跳广场舞、打牌、下棋、喝茶闲聊等,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开展和参与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2.2 城市公园老龄化下的包容性设计

2.2.1 舒适化的包容性设计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清闲,“游园交友”成为主要的交友形式,在公园内设置一些开放式盆景园、中心广场等场地供老年人集中开展主动性文化娱乐活动,改善游人到处唱曲等乱象。另外,建立中式风格的庭院和茶馆,让老年人可以交友闲聊、品茶赏景享受晚年生活。室外庭院可供老年人打牌下棋,围墙以及景观植物能够提供一定的空间围合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

2.2.2 弥补化的包容性设计

既要考虑老年人需要活动强度小的户外运动,又要合理调配资源降低改造成本,可利用公园内微地形坡地,设置环状缓步小径或铺置卵石,用于慢跑健身或者按摩。老年人的视力较弱,可设置灯光使路边更清晰、舒适。坡地的制高点可设计成健身广场来进行打太极拳等舒缓健身活动,最大程度发挥活动场地的弥补化功能。

2.2.3 安全化的包容性设计

水体是营造公园整体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对老年人而言,水景和驳岸设计的景观性要求不高,水体旁的道路铺装防滑性好、护栏安全性高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2.2.4 参与化的包容性设计

迎合老年人对养生以及私密空间的需要,在公园规划时,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应用“香景观”来形成“健康园林”,在林中布置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途中设有环型花架、坐凳等停息点供游人享受光影、鸟语、花香的世界。同时可以利用香气调动嗅觉,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3 讨论与结论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是全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为了应对“未富先老”的社会现状,对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但同时,这样的社会背景对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挑战,例如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让老年人能在室外空间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和认同感。

通过对肇庆市4个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分析,研究和分析老年人在公园中的活动特点等内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符合老年人身体特征、心理反应的基础设施尺寸数据,包括休息坐凳、栏杆、指示牌、洗手台、四人肩关节锻炼器和益智类的康复绿篱“迷宫”等建筑小品。通过分析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特点,总结出场所设计理念,以便为其它类似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植物景观性、生态性、使用者行为心理、个人审美等因素。本文主要考虑的是老年人的各种室外活动需求,方案注重功能性设计,结合使用者心理与感官体验进行针对性设计,解决公园规划设计中布局、功能性的问题。公园的整体布局结合周边环境因素来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整体构图能够与地块形状结合起来,道路布局加强可达性。另外设计中考虑到老年人活动能力较弱等问题,在活动场地以及设施的设计中注重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增强了老年人的可参与性,体现包容性的设计理念。

篇5:肇庆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

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的规定,决定予以登记。

渝文审[2010]1号

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印发

《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规划环节实施办法》的通知

渝规发〔2010〕12号

各处室、分局,执法总队、信息中心:

《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规划环节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登记(登记号:渝文审〔2010〕1号)。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O一O年一月十八日

主题词:城乡规划行政审批规划环节通知

抄送: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国安局,市园林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文物局,市电力公司,市民防办,市公安消防局,市港航局,民航重庆安监办,民航重庆空管分局,重庆机场集团。重庆市规划局办公室2010年1月18日印发

校核:何宇(共印80份)

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规划环节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善发展环境,根据《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90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以建设领域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222 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纳入规划环节行政审批改革试点的建设项目为主城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下列项目:

(一)除抢险救灾建筑工程、临时建筑工程、城镇居民自建自用住宅工程等适用简易审批程序以外的建筑工程;

(二)重要节点立交、规划控制红线44米以上的城市干道、跨江大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工程。

第三条市规划局及其各区分局(以下简称“规划部门”)是规划环节规划审批项目(以下简称“主办项目”)的主办部门,实施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审查)的相关部门为协办部门。《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为规划环节的主办项目;与主办项目实施并联审批(审查)的其他部门的相关审批(审查)项目为协办项目。

第四条规划环节主、协办部门按照以下分工履行职责:

(一)规划部门职责:负责组织、督促、协调主协办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主办项目的审批(审查),对纳入规划环节行政审批改革试点的主协办项目、实施审批(审查)的条件、工作流程、主协办部门所需申请材料、办理期限、附带收费项目以及申请书示范文本等进行统一公示;依据“便民”原则,统一设置报建窗口,统一受理建设工程的报建申请,审查主、协办部门所需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作出同意或不同意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协办部门、转交协办部门所需申请材料、向申请人转告协办部门的缴费、领证通知;协办部门回复“不同意”审批意见(附理由),规划部门认为可以批准主办事项的,负责在规定的期限内函告协办部门;会同协办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组织协办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向市政府汇报审批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主协办部门会审机制以及与协办部门信息互通的试点工作。

(二)协办部门职责: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精简、便民”的原则,确定所需申请材料及份数;明确协办部门内部的审批(审查)权限,设置协办工作联系机构,明确联系机构的工作职责,指派专人承办协办材料的领取、移送、传递及主协办部门间的工作联络等相关事务;积极协助规划部门落实主、协办工作制度,及时、准确地向规划部门反馈协办事项的审批(审查)信息,按时完成协办事项,及时发现、反映、并主动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审批,仅限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

(一)《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审批,申请人需向规划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书面申请(原件1份);

2、身份证明材料(法人或其他组织需提交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受托人需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各1份,复核原件;授权委托书原件1份);

3、土地权属证明(限在自有土地权属范围内申请建设的工程项目,复印件1份,复核原件); 4、1:500现状地形图(含地下管网)(原件1份,附电子文档);

5、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或书面意见(限政府投资项目。书面意见仅用于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合并审批项目建议书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原件1份);

6、环保部门书面意见(限利用工业企业原址场地的建设项目,复印件1份,复核原件);

7、相关协议(限联建的建设项目,原件1份);

8、开发办批文及相关协议(限转让的建设项目,原件1份);

9、其他相关批文或书面意见(限经济适用房、农转非安置房等特定项目,原件1份)。

(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审批,申请人需向协办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消防安全审查(限经批准的规划中未明确的易燃易爆建设项目)

(1)《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申报表》(原件1份);

(2)1:500现状地形图(原件1份,火工生产及储存项目,还需提交反映周边2000米范围现状的1:2000地形图1份)。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限经批准的规划中未作场地地质灾害评估的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和已作区域性评估中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未编制控规区域内的建设项目)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原件1份);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登记申请表或报告备案登记表(原件1份)。

3.建设用地预审(限需新征集体土地的建设项目)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原件1份);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原件1份,内容包括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拟选址占地

情况、拟用地面积确定的依据和适用建设用地指标情况、补充耕地的初步方案、征地补偿费用和矿山项目土地复垦资金的拟安排情况等);

(3)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或书面意见(限政府投资项目。书面意见仅用于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合并审批项目建议书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原件1份);

(4)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图件(1份)。

4.国家安全审查(限位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要目标安全控制区内的建设项目)

(1)《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选址审查申请书》(原件1份);

(2)1:2000地形图(原件1份,能反映建设项目及其周边500米内现状)。

第六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无并联审批项目,申请人需向规划部门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1、书面申请(原件1份);

2、身份证明材料(法人或其他组织需提交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受托人需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复核原件;授权委托书原件1份);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其附图(限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复印件1份,复核原件);

4、1:500现状地形图(含地下管网)(原件1份,附电子文档);

5、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核准等文件(原件1份)。

第七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施工图规划复核两阶段实施。

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

(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申请人需向规划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书面申请(原件1份);

2、身份证明材料(法人或其他组织需提交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受托人需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各1份,复核原件;授权委托书原件1份);

3、建设工程设计方案(2份,含室外综合管网设计)。

(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申请人需向协办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涉及消防事项的审查

(1)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申报表(原件1份,须加盖申请单位印章,可在重庆消防网下载);

(2)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1份);

(3)方案设计图说(2份,内容包括实测1:500现状地形蓝图上布置的总平面图;建筑各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剖面图,方案设计说明文本,其中含消防专篇;总平面图纸上加盖图说专用章、注册建筑师执业章、设计单位行政印章)。

2、涉及园林绿地指标事项的审查

(1)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份,附电子文档);

(2)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布置总平面图及包括现状绿地、大树、古树等情况的说明(3份,附电子文档)。

3、涉及防空地下室设置事项的审查(涉及民用建筑配套建设防空地下室的建设项目)

(1)《民用建筑配套建设防空地下室申请书》(1份);

(2)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份,附电子文档)。

4、涉及市政公用设施安全事项的审查(涉及危及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的建设项目)

(1)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份,附电子文档);

(2)建设项目对市政设施安全影响技术报告(1份,由申请人自行编制或由工程的设计单位编制,无固定格式)。

5、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审查(限位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要目标安全控制区内的建设项目)

(1)《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审查申报表》(原件1份);

(2)建设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图说(1份,附电子文档);

(3)建设项目弱电系统设计图说(1份,附电子文档)。

6、涉及河道管理事项的审查(限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1)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含建设工程涉及河道部分工程设计方案,2份);

(2)具有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或研究资质的单位编制的防洪评价报告(原件1份,限长江、嘉陵江两岸50年一遇洪水位(北碚为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区域内修建的建设项目;涉及封盖、改造次级河流及其它自然水域的建设项目,同时附专家评审意见)。

7、涉及机场空域安全管理事项的审查(限机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及机场净空保护范围内危及飞行安全的建设项目)

(1)机场规划用地范围的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份,含建设项目最高点坐标及其海拔高度)

(2)机场净空保护范围内危及飞行安全的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份,含建设项目室外地坪海拔高度、建构筑物净高度和无线电发射设备、有线传输设备、高压供电线路及工业高频炉等电磁辐射设备的情况)

8、涉及无线电管理事项的审查(限涉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微波通廊的建设项目;大型地球站、大型无线电收发信台站、广播电视发射塔等建设项目)

(1)涉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微波通廊的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份,含经纬度、最高点海拔高度)

(2)大型地球站、大型无线电收发信台站、广播电视发射塔等建设项目

a、《设置无线电台站申请表》(2份);

b、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份,含经纬度、最高点海拔高度);

c、无线电台(网)设计方案(2份)。

9、涉及电力保护事项的审查(限在已建、在建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和纳入《重庆市电网专项规划》并在已划定了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法律、法规规定与电力设施应保持足够距离范围内建设易燃易爆、通讯设施、军事设施、机场、领导(导)航台、污染源等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份)

10、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限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准之外的建设项目)

(1)《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申请表》(原件2份);

(2)环境影响登记表或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原件2份,附电子文档);

(3)评估机构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评估报告(原件1份,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申请人不提供技术评估报告)。

1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限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份)

12、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审查(限需原址保护的建设项目、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的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份)

13、使用港口岸线的审批(限需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项目)

(1)设置港口设施(趸船)的所有权证、船检证书(复印件各1份);

(2)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份,只需总平面图)。

二、建设工程施工图规划复核

建设工程施工图规划复核无并联审批项目,由申请人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后,由规划部门单独审批:

(一)书面申请(原件1份);

(二)建筑(市政)施工图有关规划部分内容(2份,附电子文档);

(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及其附图或国有建设用地批准书及其附图(不需办理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手续的除外)(复印件1份,复核原件);

(四)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及其附图(限政府投资项目,以及非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复印件1份,复核原件);

(五)建设工程放线测量合同和跟踪测量合同(复印件1份,复核原件);

(六)计划文件(限国家或市政府规定需要计划的建设项目,原件1份)。

第八条主、协办项目的审批(审查)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请与受理

1、申请人持公示的主、协办所需申请材料到市规划局或各区分局报建窗口提出申请。纳入试点范围第(一)项的建设项目,在各区分局报建窗口报建;纳入试点范围第(二)项的建设项目中跨行政区的,到市规划局报建窗口报建,其余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各区分局报建。报建窗口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对,填写申请材料回执,履行材料交接手续。

2、规划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和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有并联审批项目的,必要时,规划部门也可约请协办部门参与审查),作出同意、不同意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发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复函。逾期不予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同意受理的,规划部门在作出同意受理的当日,通过市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平台,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以下简称“电子邮件”)向协办部门发出协办通知。协办部门应在协办通知发出的当日(情况特殊的可在次个工作日),派专人到规划部门报建窗口领取协办所需申请材料,履行材料交接手续。协办部门逾期领取,或未领取的,协办部门的审批时限自规划部门作出同意受理的当日起算。

3、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阶段,申请人应先提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供规划部门预审,规划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并出具合格或需要修改的预审意见;预审合格后,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办理。

(二)审查与决定

《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办理,规划部门应自作出同意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许可)决定。因情况特殊,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经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施工图规划复核两阶段实施,规划部门应自作出同意受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意见,因情况特殊,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经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同时,应自同意受理建设工程施工图规划复核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许可)决定,因情况特殊,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经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

建设项目在《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审批、建设工程在设计方案审查阶段涉及有并联审批(审查)项目的,协办部门应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联审批项目的审批(审查),并将协办审批(审查)意见复函送交市规划局或各区分局报建窗口,履行交接手续。协办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延长审批时限。

协办部门应在规定期限内以“同意”、“不同意”、“同意,但需转报中央国家机关批准”和“不

属本部门审查范围,不需本部门审查”四种审批意见中的一种回复主办部门。

协办部门回复“同意”审批(审查)意见涉及缴费、领证的,应在回复函中注明缴费、领证的具体金额和方式,涉及特殊要求的,应附具体要求,由规划部门代为转交申请人。

协办部门回复“不同意”审批意见(附理由)的,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批准、不予批准或中止主办事项的审批。规划部门认为可以批准主办事项的,应自批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以公函的方式向协办部门说明理由,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由规划部门承担;规划部门办理的主办事项依法需要进行听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中介机构评估等的,所需时间不计入办理期限,规划部门可决定中止办理,将进行上述事项的依据、内容等书面告知申请人。上述事项完毕后,主办部门应立即恢复办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规划部门依据协办部门“不同意”审批意见(附理由)作出不予批准主办事项决定,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由协办部门承担。

协办部门出具“同意,但需转报中央国家机关批准”的审查意见的,主办部门应作出中止办理主办事项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待中央国家机关出具审批意见后,主办部门应立即恢复办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在协办部门回复审批(审查)意见前,规划部门已决定不批准主办事项的,规划部门应即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协办部门发出终止协办项目审批(审查)函。

协办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未回复审查意见、超过规定期限回复审查意见、以四种规定审查意见以外的审查意见或以“不同意”审查意见(未附书面理由)回复主办部门的,主办部门可自行办理主办事项,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由协办部门承担。

建设项目在“一书两证”阶段不涉及并联审批(审查)项目的,由规划部门于审批时限届满前,按照《重庆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作规程》依法单独实施规划审查后,作出同意、不同意规划许可的决定,并完成许可证件(文件)的制作。

(三)公布与颁发

规划部门自作出同意、不同意规划许可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电子触摸屏、网上公布等多种形式公布审批结果,申请人即可到报建窗口领取许可证件(文件)。

主办部门负责向申请人转送由协办部门提供的协办审批结论及其附图原件。

第九条主协办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府网络体系和各部门网络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审批网页,逐步探索网上审批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降低成本,推进政务公开。

第十条主协办部门应加强相互之间的工作监督。主办部门应督促协办部门贯彻落实主协办工作制度,对协办部门违反主协办工作制度和本办法有关规定且不及时整改的,应提请有权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篇6:关于大庆市城市规划情况的汇报

大庆市城乡规划局 2011年1月

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年轻城市,“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建设理念曾经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大庆建市30年来,共编制了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2年版总体规划提出了“让开大路,建设两厢”的城镇布局战略,解决了城镇建设与油田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大庆由矿区向城镇转变;1991年版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中心城”的建城理念,促进了城市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引领大庆向现代化城市迈进;1998年版总体规划在“中心城”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中建设“主城区”建城理念,搭建了近十年来城市空间的基本框架;2006年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东移北扩,中联西拓”的空间发展战略,大庆向建设黑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2008年,根据大庆面临的新形势及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引进名家名院编制了《大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大庆市总体城市设计》,以补充、完善和深化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按照国家住建部的要求,结合省委吉炳轩书记视察大庆时的讲话精神,我们对总体规划又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最新版《大庆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已经再次上报国家住建部,等待国务院批准。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区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研究等工作稳步开展,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有力地指导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切实发挥了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

为适应大庆快速、长远发展的要求,我们聘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专家、学者,对以往编制的宏观层面的城市规划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和提升,下面将有关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第一部分:大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庆要做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对所面临的形势和所承担的任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大庆应当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锋。作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之首,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庆应当把握自身特殊地位和战略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黑龙江省的扶持,加快城市转型,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大庆应当在黑龙江省域发挥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作为黑龙江省域内最重要的两个增长极之一,面对省域经济社会与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大庆应当在保持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寻求在省域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带动省内特别是西部地区共同前进。

三、大庆应当在持续稳定增长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 期,省委吉炳轩书记对我市提出了建设“石油工业城、北方水韵城、草原风情城、科技创新城、百业兴旺城”的新要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实现三个发展、五个跨越”的战略目标,大庆应当按照“创建百年油田、壮大接续产业、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大庆”的发展思路,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

第二部分:大庆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

面对新形势下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环境,大庆的城市性质、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也相应地有了新的内涵。

一、城市性质

通过对大庆的战略地位和区域职能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和前瞻性的思考,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黑龙江省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二、城市定位

经过认真研究和比较,我们拟把大庆定位为:国际性石油能源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基地,黑龙江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独特魅力的“绿色生态城、科技创新城、北方水韵城、草原风情城、寒地宜居城和现代文化名城”。

这个定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考虑:

在全球层面。大庆在石油领域面临着国家石油战略的全球扩张和中俄石油贸易的全面合作两大历史机遇,未来的大庆应当成为一个以石油技术输出、产品加工、生产服务为链条的国际性石油能源城市。在国家层面。大庆应当充分挖掘在土地、生态、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壮大多元城市经济,快速推进城市转型,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基地。

在省域层面。黑龙江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大庆是省域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大庆应当在充分利用优势和机遇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对省域西部的辐射作用,成为带动省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的重要引擎。

在城市层面。大庆是著名的石油之城、百湖之城和草原之城,也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生态和人文遗产。大庆应突出油、水、草、林、湿地五大自然特色,着重做好油文章、水文章和草原文章,创建优良的创业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北方水韵城、草原风情城、寒地宜居城、科技创新之城和现代文化名城。

同时,我们对大庆的城市形象定位也进行了认真思考,在“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三张城市名片的基础上,拟定位为“中国油都,寒地水乡,温泉胜地,候鸟天堂”。

三、城市发展目标

基于城市定位,大庆的中心工作将紧紧围绕“推动区域枢纽形成、培育新型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服务中心、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四大目标展开,通过创建高水平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品位的城市风貌和高效能的城市管理体制,聚集高技术产业群体和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的成功 4 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大庆将实施四大策略:

一是加强大庆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区域枢纽。通过“哈—大—齐走廊”交通功能的强化、大庆十字形交通枢纽的建设和西部交通网络的构建,积极促进大庆与哈尔滨、齐齐哈尔的紧密联动,提高大庆的辐射范围和作用,成为省域重要的服务经济枢纽和交通物流枢纽。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建设新型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以石油开采、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商贸流通为核心的五大支柱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农牧加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休闲旅游、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工程、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10大新型接续产业,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石油产业集群和新型接续产业集群。

三是推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培育城市服务中心。主动拉开城市空间框架,科学调整城市功能格局,着力提升主城区的空间品质,带动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和能级的提升,实质推进庆南新城和庆北新城建设。

四是综合利用特色生态资源,打造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环境。大力保护、修复和利用特色生态资源,创造油田、湿地、草地、林地、生物、城市六大元素高度复合的原生态环境体系,形成生态屏障,彰显城市特色。同时要加强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打造城市新名片。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方向与总体布局

未来一个时期,大庆产业发展将围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构筑以石油为基础,以石化为主导,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

一、产业的主导发展方向

根据城市转型的发展要求,大庆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在于三个方向:

一是以石油资源为龙头,大力发展石油采掘业、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提升石油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深层次挖掘特色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建材、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的发展;三是以物流、旅游、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五大产业为支柱,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二、重点打造六大产业聚集区

根据土地价值、环境影响和投入产出三大评估条件,未来大庆将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聚区。

一是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于东城区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服务条件,大庆高新区要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全国一流高新区为目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文化创意、新技术孵化、新型建材、汽车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

二是西部石油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依托于滨州铁路和让通铁路交汇的交通优势,大庆经开区要以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充分借助西城区的石油科技资源,形成国家级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是林源石油石化产业聚集区。依托中俄石油管线首站和让通铁路,林源产业新城要以建设石化产业支柱园区为目标,形成以特色石油化工产品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和区域石油化工产品物流园区。

四是龙凤光明出口加工产业聚集区。依托大广高速公路和滨州铁路,龙凤光明地区将发展成为大庆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前沿地带、国内外加工制造业转移和集聚的最重要承接地之一。

五是卧里屯石化产业聚集区。卧里屯化工园区将重点开展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和60万吨聚丙烯建设工程,形成科技创新型石油深加工产业聚集区。

六是宏伟石化产业聚集区。宏伟化工园区将以石化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为核心,加强技术改造,建设成为绿色石油加工和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三、加大城区产业用地的调整力度

在打造六大产业集聚区的同时,积极加强城区内部产业用地的优化调整和联动开发,提升城市土地利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现有产业的竞争力。

调整大庆高新区现有产业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推动高新区从工业区向科技创新和管理中枢角色转变。

考虑到城市的公共安全与环境风险,要逐步对宏伟化工园区石化产能的扩张实施控制,鼓励石化产能的主要增量向林源地区转移。

其他靠近城市的工业区也要逐步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 7 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工业企业进入。

第四部分:大庆的未来城市空间结构

为满足城市未来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大庆将深入实施“东移北扩”、“南进西拓”战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未来的大庆将形成以哈大高铁城镇综合发展带、东部加工制造产业拓展轴和西部石化产业拓展轴为主要框架的“一带两轴”的A字型空间结构,城市中心区主要沿世纪大道布臵,形成独具特色的带型发展模式,强力带动沿线地带的价值提升和功能聚集,形成一条集中展现城市风貌、体现文化特色、凝聚城市魅力的城市空间发展轴带。

东城区要继续实施“东移北扩”,向东拓展到龙凤湿地外围,辟建幅员15平方公里的庆东滨水新城,向北部拓展到萨尔图机场和黑鱼湖南岸,建设庆北新城;西城区要实施“西拓”战略,跨越让通铁路向西发展,结合经开区和喇嘛甸镇,建设幅员38平方公里的庆西生态新城;在集中发展主城区的基础上,还要实施“南进”战略,依托红岗、大同、林源三镇建设庆南新城,三个组团要力求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共同构成松散型结构的市区南部组团,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第五部分: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

按照国家“五个统筹”的有关要求,城市规划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规划控制上切实起到促进区域协调、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主要做好下面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区域对接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宏观层面,大庆将力争建立与省域西北部地区、关内环渤海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打造国内外市场汇聚的十字中枢;在中观区域层面,大庆将加强与哈、齐之间的分工协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在微观层面,大庆要加快促进与安达的一体化发展,双方在产业分工、生态安全、环境整治、土地资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紧密合作,建立大安一体化管理机制。

二是有效引导城乡统筹,构筑城镇发展新格局。重点实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战略,加强城乡居民点的整合,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逐步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发展地带,以重点化工城镇和县城为支点,以特色小城镇为支撑,职能分工明确、规模结构合理、空间地域分布协调、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布局体系。

三是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区域枢纽。加快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以大庆为中心的水陆空铁立体区域交通体系。

铁路方面,加快推进哈大齐客运专线、让胡路至通辽铁路复线、大庆至绥化铁路、大庆至黑河铁路、松原至肇东铁路、大庆东站、大庆西站等项目建设,构建区域铁路交通枢纽。

公路方面,建设大庆至绥化高速公路、杜蒙至大兴一级公路、林甸至依安二级公路、肇源至哈尔滨沿江公路,改造提升安萨、化安、庆西等公路,强化区域大庆公路交通枢纽 9 地位。

水路方面,疏浚嫩江航道和松花江航道,大幅度提高航道通行能力;扩建肇源新港,提高吞吐能力,建成黑龙江省内河航道的重要港口。

航空方面,推进萨尔图机场改扩建,提高跑道等级,扩建停机坪,改造航站楼,完善海关、边检、检疫等功能,增加国内航线,开辟国际航线,打造干线枢纽机场。

第六部分: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塑造

作为一座有特殊历史背景的著名城市,大庆高度重视城市特色的塑造,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大庆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城市风貌,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挖掘特色资源,提升文化品位。

在自然方面,大庆拥有大面积的湿地、水域、草原、平原森林和地热温泉资源,这些丰富而独特的生态资源将成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发展原生态旅游的主线,通过发展生态科技、生态消费、生态体验、生态展示系列生态文化主题,进一步把大庆打造成国际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人文方面,大庆拥有气势磅礴的石油石化工业景观资源和丰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化遗存,创造出无法复制的石油文化,今后将以石油石化工业景观为核心,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把大庆打造成未来遗产之城、现代文化名城。

二、明确城市风格,塑造城市形象

1、城市风格定位

坦荡的松嫩平原和史诗般的石油会战塑造了大庆市的 总体城市性格:大气豪迈、热情奔放、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相应的整体城市风格应当是简洁大方、清新明朗、朴实纯净、典雅现代。整个城市要以现代建筑为基础,结合“田园城市”的设计理念,运用“植根自然、尊重自然”的有机建筑理论,展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存,构筑现代、优美、豪迈、活力的城市整体形象。

2、城市空间形态定位

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大庆的城市空间形态定位是“组群组团布局,绿色空间相隔,快速通道相连,湖泽水系相通,森林草原相拥”,每个组团的空间布局都要体现平原城市开阔通透、疏密有致的特点,城市中心区要避免过高强度开发,同时要着意塑造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除城市空间的控制点和地标性建筑外,建筑高度控制在100米以下,引导高层建筑向世纪大道、铁人大道和经九街三条景观轴上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聚集,保证中心区外围居住功能区以多层建筑为主,城市边缘区鼓励建设以低层建筑为主体的高品质生态社区。

3、城市色彩定位

大庆市总体城市设计经过对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梳理和分析,确定大庆城市色彩定位为:以暖色系为基础色调,以暖黄色系为主要标志色调,以灰色和白色为辅助标志色调,以砖红色、熟褐色、蓝灰色等为点缀色调。

城市建筑色彩要考虑大庆冬季漫长、环境色彩单调的地域特征,力求清新、鲜明,使建筑色彩与“碧水、蓝天、白 11 云、绿地、白雪”等自然环境色彩相互辉映,创造具有寒地特色的活力之城形象。

三、搞好百湖治理,建设滨水城市

百湖治理要以主城区及其上游地区水系治理为重点,从“净水、蓄水、引水、排水、活水”出发,沟通水系,联通百湖,改善水环境。东城区形成以黎明河为骨干、全长37公里、联通19个湖泡的景观水系;西城区形成以西排干为骨干、全长29.4公里、联通6个湖泡的景观水系。

城市滨水区建设要科学确定水体功能定位,严格保护生态水体,加强“水域控制线、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和滨水建筑控制线”的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居住、文化、休闲、生态等滨水区主导功能,形成景观优美、亲切宜人的滨水景观。

四、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资源

1、划定和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全面整理和评估草原、湿地、林地、地热等自然生态资源,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控制区,严禁开发生态保护区,积极治理生态修复区,强化生态控制区的生态调节作用。加强大同西大海湿地、林甸草甸草原等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扩大莲花湖保护区、林甸花园乡野生中药材保护区等部分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形成生态服务功能分布均衡的生态体系。

2、合理利用城市自然保护区。城市自然保护区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分区控制、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严格划定保护性区域和非保护性区域,在非保护性区域,合理发展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科研教育、特色种植等多种活动,12 建立可持续的保护开发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3、建设和完善生态林网体系。针对大庆森林覆盖率不足的状况,要加强城市西部森林建设,形成由百里城防林、农田及草原防护林、西北防风固沙林、松嫩两江堤岸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道路住区林地组成的生态林网体系,城市绿化由现在的点状、线状向面状拓展,在城市边缘区形成城市森林,最终把大庆建设成由多座国家森林公园围绕的平原森林城市。

4、注重打造草原风情城市。受油田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双重影响,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始草原风貌已经严重退化,今后要加强草原植被保护,在特定区域逐步恢复草原植被,形成相对集中、成规模的草原保护区;结合油田植被恢复和盐碱地改造,逐渐恢复草地的生态功能,扩大草原分布的总量;有意识地在城中和城市外缘保留一部分草原,促进草原景观在城市环境中的渗透和融合,营造独具特色的草原城市风貌。

5、保护利用湿地挖掘湿地文化。大庆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拥有龙凤湿地、当奈湿地和扎龙湿地的一部分,总面积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但由于缺少补水,大庆的湿地面积逐年递减,部分湿地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内部动植物生存和外部城市环境质量,今后要通过连通水系,建立长效的湿地补水机制,确保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借举办湿地文化节的契机,加强湿地文化建设,大打原生态牌,形成大庆独有的文化品牌和服务产品。

上一篇:上毛笔字写法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