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肇庆阅江楼后感

2022-07-02

第一篇:观肇庆阅江楼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

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现存5块。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题咏。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坚持中国人民共产党。

第二篇:阅江楼观后感 心得体会

肇庆学院11市场营销三班专业林健文

阅江楼观后感

登阅江楼是在今年的春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踏足肇庆市闻名国内外的阅江楼,久闻此楼乃肇庆八景之一,那一天风和日丽,天空一片晴朗,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兴致高昂,让我们的阅江楼之旅倍感愉快。

在去阅江楼的路上,因为不是空调车,刚上车的时候车厢里热流滚滚,没有抱怨,每个人都静静地期待这次神圣的旅行。不过在车开动后,缕缕清风从车窗外吹进来,把初夏的躁热带走了。

一路上,友人提醒我,肇庆的众多景点中,脂粉味太浓,雨花台处处透露着哀伤,观完阅江楼,才能感受大气恢宏,因为阅江楼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只有阅江楼让多少游客遐想感慨万千,不仅带给游客端砚文化之赞叹,也会感受到铁军的威武之气。

透过车窗,望阅江楼矗立在参天古木中,如古画中的海市蜃楼。车开进了阅江楼的院子,我们一下车就到了阅江楼正门口的长长的阶梯下。阅江楼位于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登上此楼才感“虎踞西江,览尽西江秀色”。仰望阅江楼,有很浓的古建筑味,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一路上穿花度柳,来到楼前的回廊,回廊的两壁挂着端砚文化历史绢画,端砚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绢上。回廊的中间是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碑刻,看完碑文,不由暗服古人想象力之丰富,观后感已出矣!

走过回廊,我走在阅江楼二楼的《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厅,看着叶挺将军成立独立团成立过程的介绍和相片,由衷地佩服叶挺将军的大将风范和魄力。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就是在这个地方,我脚下的这个地方,它打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为肇庆人民带来生机和活力。从此,叶挺将军带领他的铁军虎踞于此,打击土豪,铲奸除恶,抵御外敌,护江保民。

人们都说,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是不怕艰苦、不怕简陋、不怕鬼神的铁人。今日一见,的确不假。肇庆是一个四面青山,江湖星布的地形复杂的地方,铁军就是穿着我眼这一双稻草为地、布条为顶的草鞋攀登在这雄山峻岭间,行走在这江畔湖岸;铁军就是带着眼前这顶破旧的草帽顶着烤人的烈日勘察敌情,站岗值班;铁军就是穿着眼前这件样式简单的淡绿色军装担起了保卫肇庆人民的责任和牺牲生命的奉献。身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叶挺住的卧室也不过是一桌两椅、一木床、一水盘和一衣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环境简直就是地狱。当我听到喇叭里传来军官训练的口号声和喝鸣声时,我心里只剩下钦佩的感激。那声音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望,好似在告诉我:艰难阻险都不怕,坚定信念不放松。如此心态,苛刻的生活条件又怎能吓到他们呢?览完所有的刀枪炮弹,却没发现威力强大的枪支。不愧为铁军,也不愧江泽民主席为之提字:北伐先锋,永垂不朽。

观完楼,从来路往回走,又至回廊前,回望四合院式古建筑的牌匾上写三字“阅江楼”滔滔西江横亘阅江楼之下,绵绵沿岸青山映眼帘,造成无尽的回忆,让我慢慢揣磨岂不快哉?

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如今江畔两岸,高楼林立,道路交错纵横,一派繁荣景象。两岸人民安居乐业,为打造旅游肇庆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看到此景,我又怎不由衷地感谢我们的先祖先烈呢?是他们用满腔热血换来今天人民的自由,是他们用手中威力小的可怜的小米加步枪维护了这块土地的尊严,是他们智慧和生命把人民的残害者拒之江外。我无法压抑心中的感激之情,请让我在这里向你们深深鞠躬。阅江楼之行,愿阅江楼永踞江畔。

第三篇:阅江楼记 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

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 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

三篇文章。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

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间:间隔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极:尽头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宵旰:勤于政务

1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

想的。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

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中.

国.学.考.频.道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4分) 译文: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3分)

译文:

(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答案:B。间:区分。

12.答案:D。 ②“千载之秘”不属于“景象”;③“法驾幸临”是指朱元璋自己。

13.答案:D。“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指的是明朝。

14.(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翻译: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

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知识点:“以”、“诏建楼于巅”倒装句式、“同游观”、”锡嘉名”。)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翻译:四方遥远的边陲(的人民),更想到要设法来安抚它们。(知识点:“陲”、“四陲

之远”定语后置句式、“有以”、“柔之”。)

(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翻译: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知识点:判断句式、

“拔诸”、“衽席”。)

文言文翻译: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 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

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中.国.学.考.频.道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第四篇:阅江楼出游心得

社会实践出游心得

在万里无云的周日下午,我随着专业的同学参与了这次参观端砚文化村以及出游阅江楼的活动。可能老天爷也知道我们的出游,所以天公作美,之前还雷暴雨的天气在那天突然很有盛夏的感觉,太阳的热烈使我们那刻的心情十分好,大家的情绪都十分高涨,对专业一起出游抱有十分期待的心情。

按原计划的时间安排,我们到了青年广场集中,与我们专业一起出游的还有12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大伙儿聚在一块的感觉好不热闹。负责的同学清点好人数后,我们便上了车。在车上,由于没有空调,所以大家都把窗户打开的大大的,风趁机窜进来,把我们的头发都吹乱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的好心情,大家都谈笑风生,嘻嘻哈哈的对目的地充满期待。

大约经过十几二十分钟的车程,我们首先到达了端砚文化村。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我预料的要早很多,不过没有关系,这意味着我们又更多的时间去参观这些端砚。忽略炎热的天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下了车,然后直接走到入口。我缓缓的穿过门口,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大横幅,由于视力原因以及鉴赏能力有限,我不能准确看出横幅上写的是什么,但是,我唯一可以看到的是横幅上的毛笔字落笔有力,犹如几匹脱缰的野马,一看就让人充满力量。然后我们就看到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早已经来到这里了,看来他们比我们更期待这次的出游啊!我们避开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来到了人比较少的地方去参观端砚。由于这里文化村的设计比较像商场的一间间分隔开的店铺模式,而且还有一条条走廊,加上两边端砚陈列于玻璃后,俨然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细看陈列的端砚,它们形状各有不同,可能年代也相差甚远,而使得某些端砚价格不菲。走过几间陈列室,我看到一张大大的端砚,感觉它好像平时泡茶的茶几,周边雕有精美花纹图案,如果没有看错的应该是一对龙凤,立体感十分强烈。再参观一下其他的,发现有一展品独立陈放于一个密封玻璃展柜里,走进细看,发现这件展品竟然是非卖品,而且旁边还附有证书。其实我对于鉴赏这些展品的能力真的没有,但觉得它是一件非卖品,应该具有十分高的收藏价值或者是历史价值。这件非卖品,就想一颗花生树,从造工方面来看,感觉与其他的雕刻没什么差别,但是唯一有趣的是,它外形不像普通的端砚,我感觉它更像一块石雕。我觉得令它极具有非卖品称号的应该是它那金黄色的色泽十分吸引。此外,除了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各种端砚外,我还发现几块玉玺,墨绿色色泽透亮,感觉十分贵气。

参观过端砚后,我们上了二楼,二楼挂了很多中国古代水彩画的作品,加上淡黄色柔和的光线,感觉进入了一个博物馆。

挂在墙上的画画作品有花草类,鸟兽类,乡村类等等,我就比较喜欢大自然的乡村类的,有山有水,而且作者还可以把山脉的线条与水流的线条描画得如此细腻,山水简直要融为一体的感觉,在下不得不佩服作者画技的精湛与高超。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看来都十分喜欢这些画画作品,一边看一边还发表一下个人感想,有的还走到画的旁边与之合影留念。看来学校要多多组织这类活动,可以让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在二楼稍作休息之后,拍完大合照,我们听从班长的指挥,上了车,去往第二个目的地。

大概经过二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经过大桥,看到西江河稳稳流动,难道传说中的阅江楼到了?同学们都喜出望外的左右盼望,终于我们看到了一个像塔一样的古建筑,牌匾上工工整整的写着“阅江楼”三个大字。原来阅江楼的由来是南宋隆兴年间改建为纪念唐代高僧石头和尚陈希迁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扩建为崧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命名为“阅江楼” 。

当我踏进阅江楼的门前时,我看到阅江楼的建筑都是古代的建筑,外门建筑有点象普通的寺庙,古建筑古色古香。例如精美的四合院模式和镂空的门和窗都让我叹为观止,这真是一座雄伟的建筑。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都往里面直奔过去了。门口两边还有两座石狮子作威,显然气势非凡。现代与古代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是相得益彰啊。

我们走过红色的大门,进入里面,发现竟然有一棵大树菠萝树,对于没有见过许多新鲜事物的我来说,真的是很好奇,为什么在这里竟然可以种大树菠萝,而且树上还挂满了果实。看来觉得有趣的不仅仅只有我一个,还有许多同学都感觉很有趣,有的还站在树下与菠萝合影。

我觉得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真有意义,真的所谓是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

随后我们上了二楼,二楼有许多关于革命烈士的陈列品。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有关十大元帅的东西。当我听到阅江楼曾是叶挺铁军驻扎的地方,我突然对它肃然起敬。原来这里还曾是革命地。在阅江楼里一进门就看到用铁制成的铁军雕塑。从正门进去向有走就看到了叶挺铁军的展览室。里面陈列了革命烈士的图片还有铁军驻扎时所创造的辉煌。还有很多叶挺驻扎时的生活环境。这些都让我感慨万分。不禁使我佩服前人的毅力和不屈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我觉得我看完之后获益良多。我突然受到现场的熏陶热腔里涌起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想想今天我们过的生活,想想我们今天的新面貌,绝对是这些革命烈士用汗水,用泪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常言道,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经过这次参观后,我觉得珍惜二字不仅仅只局限于口头上,应该拓展到行动实践上,更加珍惜拥有的,可能我们现在所抛弃的就是别人苦苦哀求的。假如我们还理所当然地去浪费,怎么对得起那些烈士祖先用献血换来的美满生活,怎么对得起那些用小米加步枪换来这份土地尊严的英雄?

其实除了这些烈士陈列品,我觉得阅江楼最大的特色就是通往各个展列厅的回廊。回廊两边是朱红色的镂空窗台,从每个打开的窗里望出去都会有不同的风景线,其中有一处在转弯位望出去,你会看到一棵鸡蛋花树,黄白色的花瓣在绿色树叶的衬托下别有一番风味,那个不是红花的浓抹,不是绿荷的淡妆,阅江楼在黄白色的鸡蛋花衬托下竟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新感。另外,我觉得窗外景色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在正对着西江的那个窗台,放眼望去,滔滔西江水横亘阅江楼之下,绵绵沿岸青山映入眼前,只有到此时此景,你才会领略“虎踞西江,览尽西江美景”这句话。同样,此时此刻,我才会有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同样是在高处远瞩,我却没有古时诗人的好文采,可以及时抒发诗词文赋来感慨一下此时的感受,只能弱弱的借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李太白诗人的一句诗来感慨一下,真的是“一览众山小”啊!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自己是那般渺小,在滔滔西江水面前,我是如此的卑微啊,所以,这给了我要努力学习的动力,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课外有用的知识,拓宽自己视野的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没那么空白。

人们常常说,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对啊,在阅江楼逗留了大约只有两小时的时间里,我觉得不仅仅是领略了革命烈士们的光鲜事迹和阅江楼上一眼望去的西江美景,还增进自己对历史进步的了解,而且由于这次是专业一起出游,人比较多,热闹的同时还增进了同学间彼此的了解,使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团结与互助了。

在回学校的车途中,看到如今江畔两岸,高楼林立,道路交错纵横,一派繁荣景象。两岸人民安居乐业,为打造旅游肇庆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看到此景,我又怎不由衷地感谢我们的先祖先烈呢?虽然这次的出游时间不是很长,而且天气十分炎热,炙热的高温最消磨人的耐心,但是负责安排的同学并没有抱怨,真心感谢这些同学。尽管出游后很疲惫,但是还是收获了不少的欢乐与感受,这些是在学校教室里枯燥的学习中所不能获得的。所以,我觉得这次的出游十分有意义!

第五篇:阅江楼考察策划案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阅江楼考察报告:组织学生参观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址,考察叶挺独立团的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承北伐先锋的精神,写出调查报告。

成员基本信息

汇总全部成员信息 (梁旺娣负责)

选题意义

关键词:参观叶挺独立团团址意义、革命传统意义、爱国主义意义、北伐先锋的精神意义等等。(大概朝这个方向想。自己也想一下有什么可以加的)。(陈烨负责)

实施方案

(招颖妍负责)

1.目标任务2.工作内容3.工作步骤4.工作要求。

(大概朝这个方向想。自己也想一下有什么可以加的)

过程记录

(梁冬滢负责,周婉健协助拍照)

关键词:

记录参观前准备,记录参观过程,记录信息整理,记录报告的生成。 (大概朝这个方向想。自己也想一下有什么可以加的)

项目成果正文(2000字)

(林亦齐、倪泽森负责)

结合全部信息,写成报告,初步完成报告,交给大组长审查,完成报告

附属材料

① 调查问卷(余泽恩负责) ② 相关照片(周婉健负责)

拍全部成员照片、拍相关文物照片、汇总其他小分组照片。 ③ 访问语录(陈浩梅负责)

汇总小分组每个人的观后感。

其他

① 所有信息于5月31号或者31号前汇总给小组长 ,然后复制到同一个报告,审查成功后打印。(梁旺娣负责)

② 调查问卷负责人完成问卷后,其他成员一起展开调查。

小组长:梁旺娣

组员:林亦齐,陈烨,周婉健,陈浩梅,余泽恩,招颖妍,梁冬滢,倪泽森。

如有想调整任务,请联系小组长。 有什么建议请联系小组长。

上一篇:工作态度整改报告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