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封开县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肇庆市封开县范文

肇庆市封开县长岗镇督导验收意见

肇庆市封开县长岗镇申报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派,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一行5人,于2012年9月24日至26日,对肇庆市封开县长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督导验收。期间,听取了中共封开县长岗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谢汉初同志的自评报告,听取了封开县人民政府、肇庆市教育局的推荐意见;分别召开了镇职能部门负责人、村干部和学生家长代表,校(园)长和教师代表等3个座谈会;专访了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领导;实地考察了中学、小学(分教点)、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大田乡村文化等10 个机构,查阅了镇提供的档案资料,认真核查了有关数据,多渠道采集督导验收信息,多层面、广泛地了解与掌握了长岗镇近三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督导验收组依据《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标准,进行认真分析和充分研究,形成如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长岗镇位于封开县南部,该镇民风淳朴,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多次被肇庆市和封开县评为“尊师重教”先进镇。全镇总面积152.6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2746人。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分教点

1 4个,公办幼儿园1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学在校生1045人,小学在校生1746人,幼儿园(含村级幼儿班和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512人;全镇在职教师199人,其中小学教师115人,中学教师68人,镇中心幼儿园教师12人,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职教师4人。

长岗镇党政领导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在封开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确立了 2012年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为如期实现“创强”目标,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全民之智,倾全镇之力推动“创强”工作深入开展。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督前检查组指出存在的问题,认真扎实抓整改,整改工作全面完成,成效比较显著。目前,全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呈均衡发展态势,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努力争创教育强镇

长岗镇党委、政府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创强”工作组织领导,把“创强”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教 2 育强镇建设标准,制订了《长岗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镇有关部门、中小学校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干部、教师,具体负责创建教育强镇日常工作。健全党政班子成员分工挂钩联系学校的制度,书记、镇长、分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和现场办公,布置和督促指导“创强”的具体工作,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认真做好“创强”宣传发动工作,使“创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长岗镇党委、政府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做到领导重视,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基层学校全力抓”的工作机制。

(二)不断加大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在县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的前提下,镇党委、政府克服各种困难,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开支,争取上级支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等方法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教育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投入教育“创强”资金近1100万元,用于校舍建设和增添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全镇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以全面的改善。此外,近三年来没有发现违规使用教育经费行为,确保了中小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持续发展。

3 二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镇党委、政府针对镇原有学校办学规模小,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提出“结合实际、加大力度、科学整合、着眼长远”的思路,制定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在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程中,镇党委、政府注意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克服了撤并学校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2007年把原来15个分教点撤并为8个。继而,2010年又将布局调整作进一步推进,将8个分教点撤并为4个。目前,全镇义务教育只有 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和4个分教点,学校布局比较合理。

三是抓好规范化学校建设。在学校布局调整中,镇党委、政府按照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和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五项工程”要求,对全镇中小学校舍作出全面的扩建改造维修、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其中投入294万元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以及学生厕所各一幢;投入373.7万元用于全镇各学校旧校舍翻新、校道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投入近200万元新建和改造了运动场和篮球场,增添了一批体育运动设施;投入230万元用于教学设备配置和图书的添置,新装备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等。辖区内的学校面貌为之焕然一新。镇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经肇庆市教育局认定为规范化学校。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一是加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目标责任制,推行中小学干部公开选拔、竞聘

4 上岗制度和考核制度,促进学校领导转变观念,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加强校级干部培训,提高管理能力,推动学校管理上水平。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中小学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纪律教育月等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奖惩制度,鼓励支持保障教师完成国家规定的进修学时和任务;鼓励支持教师以脱产进修、函授、网络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广泛组织教师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活动,着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采取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全员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培训平台。

四是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各类学校领导班子职数按规定配齐,各科教师编制基本配齐,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落实;镇党委、政府每年教师节都举办表彰活动,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慰问教师。同时,还积极推举教师参选县、镇人大代表,提高教师社会政治地位。

长岗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营造了一个安教乐教的环境,稳定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镇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成人学校教师学历全部达

5 标,其中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35.4%,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77.5%;45岁以下教师全部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及课时覆盖率初步达到教育强镇验收标准。

(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建立了德育机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成为全县学习的典范。此外,镇还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建设,认真开展“绿色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近三年来,全镇中小学生的德育考核优良率、后进生转化率达到省强镇验收要求;中小学生违法率、犯罪率均为零;学校无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二是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各中小学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广大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进步能力。尝试利用新的评价体系进行施教,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努力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新课程的扎实推进,促进了长岗镇的教学相长。近三年来,不少教师获得国家、省、市、县级的各种表彰和奖励;一批 6 教师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小学学科质量检测合格率、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均在90%以上。

三是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特长培养。各中小学能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视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培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近三年,全镇中、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育健康标准合格率、优秀率以及近视新发病率和学生常见病指标均符合考核标准,达到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

(五)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发展学前教育。镇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 “创强”工作的重点加以推进。2011年投入130多万元彻底改善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按标准配齐设施设备,帮助其通过市一级幼儿园督导验收。同时注重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的帮扶和管理,采取措施规范办园行为和提高保教质量。近三年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考核要求。

二是巩固“普九”成果。镇党委、政府在全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过程中,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制度,落实困难家庭子女的生活补助,通过政府补助和社会各界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抓好中小学“防流控辍”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教育部门做好高中及中职学校的送生工作。近三年来,镇普及义务教育的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

7 三是抓好成人教育。镇党委、政府注重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农村经济服务主阵地的作用,对广大农村青壮年开展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近三年来培训人次累计达1.2万多次,年培训面35%以上。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四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注重加强社区、乡村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将“和谐平安村”、“生态文明示范村”、“文明家庭户”等各类创建活动纳入到社区教育计划中, 将各类精神文化活动融入社区教育活动中。组织“文化、科技、卫生”进村及定期送戏下乡等,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民众生活质量。

三、后续发展建议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 继续充实完善各类学校的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做好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工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更高标准地提高教育强镇建设水平,为教育后续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深化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继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建设名师工程力度,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重视课题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通

8 过科研课题引领,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学校深化发展内涵,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督导验收结论

以上是督导验收组对封开县长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意见。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已完成各项验收议程,督导验收组将按程序报请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 长:肖狄荣

组 员:詹 奇 莫平福 夏木荣 李 豪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一)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市经过地市合并、撤市建区、区区合并等区划调整后,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83.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市区人口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苏州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9%,还有回、蒙、维吾尔、满、苗等5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都市连绵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苏州处于该区域中部,背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经济正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2、外向型经济占主体地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经济外向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依存度达80%左右。200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3.7%。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二是外资。2002年新增合同外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6%和59.3%。外商独资、增资项目明显增多,新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71项,增超资千万美元的项目83项,两项合计合同外资78.62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78.7%。至去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323.6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州投资兴办了215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54亿美元,缴纳税收104.4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38.5%。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达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超过上海居全国之首。三是外经。2002年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26人,其中当年新派劳务人员3127人。新办境外企业8家,其中新开业3家,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4、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呈现块状经济特色。苏州产业按产业和地域划分,布局相对集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it产业占苏州产业60%的份额,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世界的1/3。另外轻工、轻纺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吴江市和太仓市(如太仓市璜泾镇号称中国化纤加弹第一镇,占全国市场18%),钢铁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市。以张家港为例,该市创新思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先后组建了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优质线材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

同时,苏州市的产业配套化率比较高,it业、机电、纺织等产业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使企业不出苏州就能配购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0%。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胆解放思想,崇尚理性治政,善于抢抓机遇求发展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追求理性治政,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苏州都是人文汇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苏州籍状元、进士数量名列江浙前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向国家输送了80多位院士,人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富裕度都居于全国前列。苏州人人性温和,文化平和,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乾隆七下江南),具有兼容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种悠久的历史和温和的文化导致苏州人睿智、勤奋、诚信、开明开放的品格。正如此,苏州市委市府历届领导都能着眼于促进苏州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总是能够找准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施政纲领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在大胆解放思想中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2、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质量快速提高。在90年代,苏州人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的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资本重组,积极培育规模工业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生产要素。任何地区要取得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资本,都不得不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重组,并以此培育规模工业企业。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考察中了解到,苏州经济的原始积累始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通过大办乡镇企业,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企业经济债务沉重。由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使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向银行大量借贷,向社会集资,最终使国家的钱变成企业投资,导致政企不分,债务沉重。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当时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出的口号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青山绿山”,这样导致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相当严重。沉重的债务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苏州经济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进行资本重组,理清产权关系,消除企业债务,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为此,苏州开始了大胆的企业改革。

2、进行企业转制。从2002年开始至今,实行第二次改革,苏州称为转制,即将国有资本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并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到2004年,在竞争性行业,苏州将不再有一家国有控股企业。苏州在退出时机的把握上与内地也有很大差别,内地往往是在企业将“死”的时候,才匆忙为国有资产找退路,导致国有优质资产低价变现或隐性流失。而在苏州,国有资产往往是在企业越红火的时候越要退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全身而退,而且还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三)营造优良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领域吸收和利用外资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苏州人更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因此,苏州营造发展环境,不是孤立地修修路、减减税等外科手术,而是作为一个体系来加以建设。这个体系由七个小环境构成:一是法制环境,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通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一切投资创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公平、公正司法,确保各类企业接受平等的法律服务。二是基础环境,凡是愿意来苏州投资创业者,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三是政策环境,将政府的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比如太仓市璜泾镇对内对外一律实行“办事零收费”制度。四是人文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向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官员办事效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五是配套环境,政府围绕主导企业的产品链条,下力气培育配套企业,使苏州零部件配套率达80%以上,形成从零碎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运输、销售等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六是服务环境,完善投资咨询公司、生产服务公司、售后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到外汇兑换,从生产环节到售后服务环节等全方位服务。七是居住环境,按照外商的居住习惯,修建与外商国内居室一模一样的住房,让他们感觉就像住在国内一样,当地把它叫住“开发区中的开发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外商。目前,有6000外国人在苏州生活或定居。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苏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除实行坐地招商外,苏州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时进行的方式招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实行公开招商。把外商请进来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市的基本情况(资源、人口、交通等)、产业政策(含优惠政策)等外商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客观介绍,一切按照既定政策执行,杜绝政策解释和执行的随意性,不隐瞒、不截留,由外商自己作出评价进行选择。二是实行流动招商。组建招商队伍,分赴世界各地进行流动招商。比如昆山市,成立了1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各地招商,互通情报,每年底进行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昆山市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居于全市前列,当地有种说法“引进外资看昆山,利用内资数江阴”,使昆山成为经济活、人气旺、三资企业多的地区,财政收入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四)遵循经济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苏州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最根本的是能够发现和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苏州各县市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张家港市主要靠政府推动,经济总量和规模占据苏州第一位;常熟市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文底蕴较厚,地税收入占据苏州第一位,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昆山市通过建设开发区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多,经济比较活、人气较旺,财政收入每年以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太仓市把港口建设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潜力较大;吴江市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丝绸、电缆等是其拳头产品,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个自己的主导产业。

1、遵循资本积累和增值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经济总量做大。苏州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的路子。但工业化是需要许多条件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因此,谁最先找到一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谁就会率先发展起来。首先对自身认识要清楚。苏州地少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资源相对贫乏,“人到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是苏州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急迫问题。但是,苏州也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人文优势,三是经济优势。特别是经济优势方面,苏州自古以来就比较繁华,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农业积累还有6个亿(主要表现为村办企业和社办企业等固定资产),这为苏州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对社会认识要清楚。当时面临的大环境,一是商口短缺,几乎是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不愁销路,二是国家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体制机制上有许多空子可钻。因此,苏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当时信息和交通相对不便的周庄,没能赶上乡镇企业发展的时机,但通过发挥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完成了资本积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周庄一年的旅游收入达30多亿元。

资本原始积累不是目的,只有资本增值,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围绕资本增值的两个最起码的条件:政企分开和产权清晰,苏州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二是加快个私经济的发展。这两大措施的落实,使苏州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群众的富裕程度更高。目前苏州每天新增私家汽车130辆,房价比去年翻一番,达4000元/平方米。

2、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开拓两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市场经济需要“短缺”,只有这样才能更懂得交换,市场才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一个地区本身拥有多少资源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谁的市场体系健全完善,有没有优良的发展软环境。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国外两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资本来说,苏州通过完善市场体系,走“借鸡生蛋、负俩增值”的路子;从人才来说,创造了“星期天工程师”这种新的用人机制;从市场开拓来说,发扬了“四千万”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目前,苏州经济能够做到“两头在外”(原料从外面来,产品到外面去),就是因为具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3、遵循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积极缩小城乡差别,实施全面城市化。经济是基础,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中国来说,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要保持稳定,必须缩小三大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在这三大差别中,城乡差别是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苏州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个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一是坚持抓好规划。按照“增创优势、做强实力,科学规划、做大规模,完善功能、做优环境,突出特色、做美形象”的要求,以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为重点,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比如,苏州城市规划达2000平方公里,将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成为国际性旅游城市。二是创新投资体制。采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以经营资产和经营资源的办法经营城市。三是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改革户口制度,只要在苏州有固定居住地、有固定收入的都可落户苏州;所有新生儿都是苏州城市户口;消灭村的建制,转为社区和居委会;农民宅基地可与城镇等额置换。四是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苏州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凡是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的乡镇都要被经济实力强、发展质量高的乡镇“兼并”。比如张家港市由原来的26个乡镇,通过几次合并,现在只有8个镇;太仓市由原来的20多个乡镇并到7个镇。这样就大大推进了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措施,使苏州市城镇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聚集。

(五)推进行政改革,理顺体制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着眼于建设入世先行区,加大行政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关系,着力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体制环境,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州体制改革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2、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注重培育和重组投融资主体。相继成立了苏州港口发展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融资主体,组建了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完成了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区属房管局等事业单位改制任务,使各类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金融业监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0.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8.9%和40.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828.84亿元,现金支出599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7.8%。三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22家,其中8家结束了辅导期,吴江丝绸、永鼎光缆实现了再融资10亿元。

(六)突出发展要务,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1、提高干部执政能力。苏州按照中央“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加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比如在提高干部决策能力方面,要求干部首先必须详细掌握有关决策问题的信息材料,其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材料,再次注重把握因果关系,最后要重视政治形势分析;在提高干部总揽全局的能力方面,主要从“五个一”入手:一是倡导一种精神。如果精神不振、士气不盛,事业必然难成。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干部状况,需要什么精神就倡导什么精神。二是确立一个奋斗目标。三是提出一套措施,措施要有针对性、要管用。四是配好一套班子,尤其选好“一把手”,使班子成员具备政治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具备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五是制定一套奖惩措施。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眼红,罚要罚到心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

2、努力稳定干部队伍。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绝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在届期内尽量不调整干部,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教育干部坚持自学,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提倡开放性学习,要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出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即“六懂两会五种精神”:懂马列、懂法律、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外语,会开汽车、会电脑,具备认真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团结拼搏精神。

4、突出考核重点。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突出了经济这个中心,体现了发展这个要务,指标简明,办法简便,以发展的绩效来检验各项工作和各级干部。主要考核四大指标:用电、用地、财税和投入(招商引资),而且这些指标到相关部门单位一查便知,既达到考核目的,又节省了人力物力,使乡镇和部门从应对考核中解放出来。

5、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创办民营企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挥“以一带

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即一个干部带动10名党员创业致富,一名党员带动100群众创业致富,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璜泾镇一村支部书记通过建立棉花收购加工公司,三年资产达7000万,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富了周围群众。同时还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带领群众共同开创致富路。

三、对开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思维方式入手,在兼顾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开县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更快,胆子要更大,彻底摒弃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没有树立起发展缓慢等于倒退的观念,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思考、来谋划。同时,要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善于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善于实行“拿来主义”,敢于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政策,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要务中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工业方面,要以发展资源型工业为重点,如煤炭、天然气化工、电力等。农业方面,现阶段如果不搞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就没有出路,农民不可能靠农业致富。只有跳出农业抓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让农业在市场中自己寻找出路,政府不要干预农民,腾也精力抓好工业。第三产业方面,继续突出劳务经济这个优势,政府加强服务和引导,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旅游资源是开县的优势,要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潜力,加大旅游投入,打造旅游精品,如海南省投入60亿元巨资打造南山旅游文化区。城镇化方面,抢抓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两大关键,全面落实《中共开县县委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骨干产业为支撑,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一心三极、以极带片、层次分明、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民营经济方面,认识虽然到位了,但停留在口头上多,落到实际的少,要进一步细化硬化措施。

(二)从改革完善体制和机制入手,在加大责任的同时下放权力,强化乡镇领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步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运行机制,理顺乡镇和部门关系,强化部门服务经济服务乡镇的作用,大胆为乡镇松绑,使乡镇真正能够承担起作为一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使乡镇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各地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领导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大力精简各种会议,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使各级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发展,去抓大事。

(三)从改革完善目标管理办法入手,在全面考核的同时突出考核重点,发挥考核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调整目标考评办法,指标要紧紧围绕发展要务来设置,做到简洁、科学,突出考核重点,少而精、管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四)从优化发展(招商)环境入手,在保持政府投入逐步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和外资

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明确“三办”职责,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开县经济发展。

(五)从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入手,突出“抓人”这个工作重点,提供加快发展的组织保证

在中国,要抓好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采取切实措施,围绕经济发展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突出“人”这个重点,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倡导“党员、干部只有首先致富自己才能致富群众”的观念,积极探索党员、干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形成一个组织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格局,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篇:封开县开展“清剿火患”战役情况汇报

一、“清剿火患”战役背景

2011年8月份,四川、河北、浙江、广东等省连续发生重大、较大亡人火灾事故,特别是广东省,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了广东佛山三水盛丰陶瓷公司“8.23”重大火灾事故和江门台山甜品宝贝糖水制售店“8.26”较大火灾事故,造成了15人死亡、1人重伤和6人死亡的惨痛教训。事故发生后,公安部高度重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于9月26日组织召开了全国“清剿火患”战役动员会,提出了战时标准和要求,全面打响了“清剿火患”战役。

为了使“清剿火患”战役真正落到实处,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截至目前,已有67位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就“清剿火患”战役作出了指示批示,其中省(市、区)委书记、省(市、区)长(主席)有28位。广东省长黄华华批示:“我省清剿火患战役有声势,措施实,开局良好。望再接再厉,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出更大成效。省财政也可以拿出适当资金予以补贴、奖励。”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梁伟发,副省长刘昆等领导先后带领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商务、交通运输、旅游、文化、工商、卫生、安全监管、民宗、文物等部门负责同志,深入辖区商

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单位,检查、督导“清剿火患”战役。省消防总队相继出台了每旬视频通报、每月战役排名制度,下发工作指标和任务,制定奖惩措施,对“清剿火患”战役落实不力的,将给予组织措施严肃处理。

面对自上而下形成的高压态势,县消防大队按照支队统一部署,全体官兵迎难而上,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迅速掀起了“清剿火患”战役的高潮。

二、公安部消防局、省消防总队“11.1”会议精神

(一)部局会议精神

2011年11月1日,公安部消防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深入推进“清剿火患”战役视频会议,观看了广东“清剿火患”战役专题片,听取了广东、上海、河南、重庆、吉林公安厅(局)经验介绍,刘金国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

他高度肯定了全国上下开展“清剿火患”战役的强大攻势,特别是广东省面对战役之初严峻的火灾形势,全覆盖发动、全方位排查,“清剿火患”战役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声威,打出了火灾全面下降的良好开局,为全国创造了经验,树立了样板。他们省、市、县三级政府分管领导亲任战役总指挥,所有乡镇、街道成立“清剿火患”办公室,全省12个地市、245个县市主要领导带队督导,将战役成效纳入年终考核和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这种重视程度,是独一无二

的。他们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各行业、系统下派工作组,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保安、志愿者、居民群众齐上阵,仅乡镇一级就派出工作人员10余万人次。这种动员广度,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他们最大限度动员公安机关各警种参战,消防、治安、督察、宣传等部门联勤联动, 2200多名派出所专职民警、1000多名消防监督人员协同作战,及时互通信息,及时共谋对策。这种配合深度,在全国是少有的。他们采取“三分三定”、有奖举报、跟踪问责等超常措施,依法强力整治火灾隐患。全省12地级市全部建立有奖举报机制,拿出举报奖金1300余万元,新挂牌督办火灾隐患重点地区114个,要求在规定期限“不摘牌就摘帽”,分管乡镇长一律免职。这种推进力度,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广东的经验做法,是政府消防、全民消防、单位消防、全警消防的真实写照,是消防工作基本原则的生动实践;广东的经验表明,只要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只要有迎难而上、敢打必胜的魄力,只要有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只要有勇于创新、善于应对的智慧,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完不成的硬任务。

他强调,“清剿火患”取得阶段性辉煌战果,充分证明部党委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清剿火患”战役以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工作一般抓和超常抓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狠抓落实;“清剿火患”战役中取得的战斗经验,充分证明全国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队是有无限创造力的,只要凝心聚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要求:全国各地要充分认识这次战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再鼓干劲,再掀声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誓夺“清剿火患”战役的全面胜利。一是要以强大合力清剿火患。要紧紧依靠政府,紧密联合单位,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多警联勤,形成清剿火患的强大合力;二是要以凌厉攻势推进战役。要紧紧盯住“119”、圣诞、春节三个关键节点,开展针对性的攻坚行动,不断掀起“清剿火患”战役新高潮,确保战役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三是要以超常举措抓好宣传。要紧盯主流媒体要用好教育基地。要覆盖公共场所,大力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营造“清剿火患”的浓厚氛围。四是要以战斗精神推动落实。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把“清剿火患”战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组织,落实经费,强化保障,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分管领导每周要带队督导战役开展情况。消防总队、支队领导每周要带队检查一定数量的单位、场所。会后,部警务督察局和消防局要从全国抽调精干力量开展省际交叉互查,力争每个县都要查一遍。适当的时候,我将专门抽出时间下去暗访,当地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领导一律不得陪同、接待。要强化作风纪律。要坚持实事求是,

不喊空口号,不摆花架子,切实打出经得起检验的战果。总队、支队军政主官要切实减少应酬,集中主要精力打好战役。从现在到战役结束,与火灾防控无关的会议一律不开、考核评比活动一律取消,出国出境考察从严审批,总队、支队、大队主官离开辖区必须逐级请销假。要强化奖励表彰。部消防局每月要进行评比表彰,对于在战役中表现突出的,无论是厅局长、总队长、支队长还是大队长都要记功奖励,特别优秀的基层干部要火线立功、火线提拔。年底前,各地要提拔、重用一批优秀参战人员。战役结束后,公安部要进行高规格表彰,以鼓舞士气。这一时期,同志们自我加压,负重奋进,非常辛苦,要科学安排,合理用警,切实落实战役补贴等各项从优待警措施。

(二)省厅会议精神

1、省公安厅郑东副厅长讲话精神

公安部会议结束后,省消防总队召开套会。省消防总队牛跃光政委通报了广东省“清剿火患”战役开展情况,省消防队总队林炳荣副总队长宣读了广东省“清剿火患”战役第一阶段表彰通报,省公安厅郑东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在这次清剿火患战役中,全省上下动员、齐心合力,清剿火患战役打出了气势,得到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的高度肯定,先后十次作出批示,表扬广东工作。

他要求,全省各地要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

再立新功。一是认真总结巩固初战成果,强力推进“清剿火患”战役向纵深推进。二是持续深化工作措施,确保“清剿火患”战役取得实效。要深化发动,打好整体战;要深化宣传,打好全民战;要深化结合,打好防控战。三是切实转变作风,坚决打赢“清剿火患”战役攻坚战。要靠前指挥,要落实奖惩,要搞好保障。

2、省消防总队牛跃光政委讲话精神

牛跃光政委首先通报了我省在全国“清剿火患”动员部署阶段的排名,广东在一类总队排名第6,战役宣传在全国排名第5。

牛政委指出,战役开展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全力配合,深入排查,清剿火患战果累累。一是强化政府主导,战役打响“有高度”;二是强化联合整治,战役推进“有力度”;三是强化媒体宣传,战役鼓动“有声势”。但也存在不足,一是社会发动还不够到位;二是多警联勤还不够有力;三是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牛政委要求:一要持续强化社会发动,健全排查网格;二要持续强化资源整合,构建多警联勤格局;三要持续强化高限度执法,严查消防违法行为;四要持续强化战时宣传,浓厚全民参与氛围。

三、肇庆市“清剿火患”战役开展情况

(一)取得的成效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战役开展以来,肇庆市各级党

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郑针和专门听取了市消防局“清剿火患”战役汇报,市委常委、高新区委书记刘龙平,市委常委、四会市委书记梁志强分别听取了高新和四会消防大队开展“清剿火患”战役情况汇报。副市长李天专门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清剿火患”行动,并组织召开了动员部署会。

2、“清剿火患”战役力度大。为了打好“清剿火患”战役,全市消防安全官兵严格按照《消防法》和公安部消防局“六个一律”的要求,全天候对辖区社会单位进行地毯式排查,对严重违反消防法规的单位和人员,坚决顶住压力,不留情面,严格执法,该罚款的罚款,该关停的关停,该拘留的拘留,先后曝光了肇庆市金叶大厦、肇庆市博斯俱乐部、四会市影都、四会市西南旅业部金叶饮食娱乐服务有限公司、高要市南岸街道歌皇酒吧、广宁县富士大酒店等7家单位,累计检查社会单位5908家,发现火灾隐患4897处,整改4132处,“三停”25家,查封64家,罚款 124.281 万元,拘留14人。在总队第一次“清剿火患”战役通报中,肇庆支队七项数据统计排名全省第十二名。

(二)存在的困难

1、战役工作指标多、任务重,清剿压力大。10月12日,省消防总队对“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指标进行了明确,要求全市消防监督人员每月平均检查单位4320家,发现隐

患每月3600处,整改隐患每月2520处,下发临时查封决定书每月72份,责任“三停”每月36家,罚款每月45.36万元,拘留每月11人。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单靠全市36名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封开仅4名监督人员),压力可想而知。

2、战役联动部门多、组织难,联合执法少。10月18日,县政府部署“清剿火患”战役以来,全县各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少,缺少一个中心统一领导组织,往往是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使部门联动机制发挥不出来,单靠消防部门也难以调动这些资源优势,基本上是消防部门“单打独斗”,影响了“清剿火患”战役的推进速度。

3、战役清剿上级急、下级松,网格排查难。依据督导的情况,市、县两级政府对清剿火患战役高度重视,但是各乡镇、街道、农村“清剿火患”战役动员部署不到位,没有进行网格划分,没有充分发挥乡镇安监所、工商所、综治办、派出所的人力和资源优势,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台账底数不清楚,情况不明。

4、战役宣传口号多、行动少,宣传效果差。省总队第一次通报显示,肇庆市“清剿火患”战役宣传工作非常滞后,特别是省、市两级媒体上稿率非常低,宣传的方式、手段和频次不够,声势不大,火灾隐患曝光工作亟待加强,虽已建立举报投诉中心,但举报奖惩措施尚未落实,没有真正形成

铺天盖地的氛围,封开县战役宣传工作在全市处于中游偏后水平,急需奋勇直追。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六日

第四篇:开县优惠政策

开县“万名人才引进工程”优惠政策

(一)普惠政策。开县机关事业单位和在开县注册的各类企业引进的各类人才,均可享受以下政策:

1、配租公租房。引进并承诺服务5年以上的各类人才,在开县无住房的,原则上一年内在工作地就近配租公租房。

2、重点培养使用。引进的博士、双硕士、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当年,硕士研究生工作满1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学历的紧缺专业人才工作满2年,国民教育专科及非紧缺专科本科毕业生工作满3年,且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可参加开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后备人才选拔储备,经组织考核考察优秀的,按有关规定挂职担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

在开县返乡创业的,还可享受“返乡创业”和“青年创业”、“妇女创业”、“微型创业”等相关优惠政策。

(二) 特惠政策。引进到开县的高层次人才或紧缺专业人才,除享受上述普惠政策外,还可享受以下特惠政策:

1、补助安置费。引进到机关事业单位并承诺服务5年以上的,博士、双硕士和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一次性补助安置费8万元,硕士研究生一次性补助安置费

次性补助安置费3万元。

2、享受特殊津补贴。引进到事业单位并承诺服务5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合格的,博士、双硕士和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每月享受岗位津贴1000元、生活补贴500元、住房补助400元;硕士研究生每月享受岗位津贴700元、生活补贴300元、住房补助300元;紧缺专业人才每月享受岗位津贴400元、生活补贴200元、住房补助100元。享受特殊津补贴期限均为5年。

3、直接评聘职称。引进到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或紧缺专业人才,可不受所在单位专业技术岗位限制,按程序直接办理职称聘任手续。引进的博士、双硕士,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的,可直接确定为中级职称;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满1年,可确定为中级职称;引进的紧缺专业人才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满4年,可评聘为中级职称。

因被引进到开县工作而辞职、自动离职或被辞聘的高层次人才或紧缺专业人才,工作满1年后,根据本人要求和用人单位意见,经人力社保部门审查属实可连续计算工龄;档案不能转交的,可据实重新建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中断的,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续保手续.

引进到开县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或紧缺专业人才,其配偶、子女可随迁;配偶、子女要求来开县工作或入学的,可根据本人条件帮助推荐就业、联系入学。 5万元,紧缺专业人才一

第五篇:开县审计局

AUDIT OFFICE OF KAIXIAN COUNTY

审计结果公告

ANNOUNCE MENT OF AUDIT FINDINGS

2008年第1号 (总第001号)

开县审计局

关于开县2006年至2007年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结果

(二OO八年七月九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县审计局于2008年5月4日至5月21日,对我县2006年至2007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温泉镇、临江镇、长沙镇3个民政办进行了延伸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开县于1999年7月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6年全县享受低保对象10598户、19665人,2007年全县享受低保对象12975户。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总体情况较好,县财政、民政部门按规定实行了专户核算和专户管理,并做到了按时足额拨付,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广、运作规范、管理较为有序的“低保”制度,对保障城镇贫困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移民搬迁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至2007年,市财政拨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4254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960万元;拨付到乡镇(街道办事处)4947.59万元;2007年末,累计结余461.27万元。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乡镇对个别对象户享受低保资格审查不严格 审计发现,临江镇四个对象户共十人提供不符合条件的

2 材料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经核实,四个对象户至今仍生活居住在农村,户口所在地并没有固定的住所,不具备农转非条件,不属于低保享受范畴。

(二)挤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080.00元 2007年,温泉民政办在城市居民低保资金中列支低保人员工资及资料费13080.00元。

(三)未及时办理清缴低保结余资金

2007年,温泉民政办累计结余低保资金50749.00元,临江民政办累计结余11978.00元,均未及时办理清缴。

(四)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核算不规范。如长沙民政办帐务处理存在一定随意性,结余未核算到项目,未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低保资金状况。

2.往来处理不及时。如温泉民政办没有及时与县民政局对帐,致使2007年帐面少反映拨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4290.00元。

三、审计处理情况和建议

审计结束后,县审计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时下达审计决定书,涉及个别乡镇对个别对象户享受低保资格审查不严格的问题,要求县民政局取消不属于享受范围对象户的享受资格;对挤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问题,要求县民政局督促有关乡镇民政办及时归垫挤占资金,调整相关账目;对未及时办理清缴低保结余资金的问题,要求县民政局对各乡镇城市居民低保资金结余进行清理并收回缴入县财政专户;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县民政局加强对乡镇民政办会计业务指导、检查,定期对帐,提高会计核

3 算质量。同时建议县财政、民政部门结合开县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建议县财政、民政部门要加强乡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使用的跟踪检查,严格低保享受资格审查,加强乡镇民政会计的业务指导和检查,推行城市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查明并指出上述问题后,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督促整改。县民政局已于2008年6月20日停发了临江镇四个对象户最低生活保障金;其他问题有关乡镇已于2008年6月18日前完成了整改。

上一篇:致同学的诗歌范文下一篇:招商部流程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