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2024-05-25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精选5篇)

篇1: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 《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

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

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篇2: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這一單元是美術鑒賞的入門課程,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美術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術相關的事和物後,本課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審美觀念,瞭解美術作品的不同的形態特徵,並針對不同形態的美術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賞方法。教學的重點、難點:

讓學生瞭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突破只能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局限,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教學準備: 媒體播放工具。

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一般以4——6人為一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美術作品所展現的主要內容就是圖像,也就是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種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辯別這些形象以幫助我們欣賞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圖像與眼睛)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圖片《勃羅日裏公爵夫人像》

提問:這件作品有什麼特點?對於這一類作品,你的印象是什麼?

专心

爱心

用心

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出示:具象美術作品

出示圖片:《重屏會棋圖》、《劉胡蘭就義圖》

提問:這三件作品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欣賞圖片:《韓熙載夜宴圖》、《父親》、《教皇》

請同學們思考:美術除了能夠表現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事物,還能表現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引出意象和抽象美術作品

2、出示圖片塞尚的 《聖維克多山》和夏加爾的《生日》

提問:

1、你從作品中觀察到了什麼?

2、你覺得藝術家要表現什麼內容?

3、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受到這些形象? 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

繼續分組討論:我們欣賞意象美術作品能否用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方法來欣賞,為什麼?

教師總結意象美術作品的特點及欣賞方法

欣賞圖片:《李白行吟圖》、《荷石水禽圖》、《戀人》 學生思考、討論並回答:這三幅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圖片康定斯基和蒙德裏安的作品講授抽象美術作品。學生討論並回答:你們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些作品令你們聯想到了什麼?它們帶給我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教師總結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

三、課堂小結:

专心

爱心

用心

美術作品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象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於照片,針對不同類型的作品,要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专心

篇3: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执行时间___年__月__日

教案总序号__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奇妙的图形

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

2.在图形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建立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图形设计中联想、提炼、置换的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教材、图形设计的范图、示范用的纸张若干、麦克笔。

学习用具:教材、16开白纸2~ 3张、彩色铅笔。

活动方式和教学策略

1.围绕《爱书》这一组招贴设计,根据书上的文字提示:书与人生道路、书与眼睛、书与人的需求、书与信息,做与图片对应的连线游戏,然后教师适当再举一些例子,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等,并做简单示范,最后设置情景问题: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让同学们做快速创意练习(5分钟)。

2.完成“活动建议二”的创意练习。

找寻单词--混合--抽取--思考联想--创造图形

3.欣赏现代图形设计《杯子》,设置课外思考与交流的延伸活动,即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第一课时)教学程序

(一)导入

让学生观察鼠标,提问:

鼠标由哪些视觉元素构成?(点、线、面)

鼠标的外形像什么?(老鼠、汽车等)

(二)新课教授

1.欣赏图片(第6~9页),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每张图片中所包含的形象。

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

2.分析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本章图片所运用的几种创意方法(联想、提炼、置换)。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几种方法的要点,得出如下结论:

活动交流

活动一

1.再次欣赏《爱书》招贴设计。

2.做对应连线游戏。

3.教师简单示范。

4.学生做快速创意训练。

5.小结、评议。

活动二

首先欣赏《新世纪的眼睛》,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字母。

收集两个字的单词(以名词为主)。

抽取3个单词,分配给各小组。

各小组根据单词做创意练习。

集体评议(评10幅优秀作品)。

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上台将作品粘贴于“金奖创意栏”。

篇4: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

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作业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具象作品:

1、展示《贵妇人像》并做简单的介绍(创作者、创作时代等),并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

2、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是属于具象美术作品。提问:对于具象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归纳:

①、具象美术的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②、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3、同时展示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让学生分析此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学生发言。

4、思考、提问: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去)。

二、意象作品:

1、意象作品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提问:①、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②、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③、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学生发言。归纳指出,这类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受,所以不能用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欣赏。

3、观看教材5页上的内容与图片,归纳出意象作品特点:①、意象作品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②、创作手法不同于具象美术。

4、这5幅作品分别用了哪些手法?(如朱耷的水禽图用了夸张的手法)

5、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例如中国的草书,它被称为抽象美术作品)

三、抽象美术作品:

1、作品展示《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提问: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②、令你联想到了什么?③、它们带来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出:抽象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

2、观看图片,总结:我们可以从形式角度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抽象作品的内涵。

四、小结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1、完成教材第6页的活动建议;

2、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并能简单予以欣赏;

篇5:第一单元 图像与眼睛

美术与眼睛

——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研究主题、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及过程、总结十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图像与眼睛》第二课。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研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四、研究主题:

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

九、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生:回答

十、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上一篇:不合格药品记录表下一篇:meteorshower歌词